這貨又開口了


    “你看你一個人迴去既不安全又沒伴,搭上我不僅可以陪你嘮嗑,到時候卸貨還能等你打打下手,我不白坐你車,給你當卸車工,像我這麽健壯的缷車工可不多。”


    宋玉安沒和這種人打過交道,目瞪口呆的看著他表演。


    “不行,到時候你再自己把我車開去溜達,運氣好我又得修一次,若運氣不好我這新車怕是直接要報廢了。你還是等著你哥哥吧,我走了。”


    宋玉安拒絕,要是一般人有急事,他也不介意搭一程,這也是常有的事情,現在大家都貧窮,思想也淳樸,有時候遇上去背著東西,帶著孩子的老人家,一般宋玉安都會搭他們一段。


    至於年輕人,那是不理會的,誰知道安全不安全。


    眼前這小夥子雖然能肯定不是什麽小偷劫匪之類的,但架不住性子不靠譜啊,宋玉安總覺得要是沾上這人,那就要沾上一塊牛皮糖,甩都甩不掉的那種。


    那小夥子被他哥哥按住了,宋玉安獨自開著車,天黑了很久才迴到了夏縣。


    這隻是旅途中的一個小插曲,宋玉安以為這事情就這麽過去了,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告訴他,什麽叫命中注定,有些事情,有些人,你還真是想避都避不開啊!


    迴到夏縣,宋玉安住了一晚,第二天去工地上視察了一圈才離開。


    幾個包工頭約莫是從哪裏得知了他拿到政府項目的消息,手下的工人比上次多了些,質量也還算叫宋玉安滿意。


    如果他們一直這樣知情識趣,宋玉安是願意把接下來的工程交給他們去做的,畢竟做生不如做熟,找熟人可以省掉很多麻煩。


    介於在半道上遇到了認識他的人,宋玉安等了三四天才去縣裏把車一輛一輛開迴來。趙剛學得最快,目前已經可以自己慢慢駕駛著練車了,宋玉安也不去管他們,眼看已經進入農曆二月了,他可是忙得不得了。


    “安子,真不用我也來幫忙?”


    宋家小院子裏,陳教授看著站在手腳架上小心翼翼折枝的宋玉安問。


    “不用不用,您想忙活,下午有的是事情呢,這爬高上低的您這麽大年紀就別來了,有小陳他們幫忙就行。”


    “嘿,你真混小子,又說我老,行吧行吧,我老了,你自個兒忙活吧!”楊教授索性不理會他,坐一邊喝茶去了。


    宋玉安沒再說話,把折下來的條子遞給寶珠,寶珠知道這些都是他的寶貝,也小心翼翼的接過才放進樹下的籃子裏。


    第71章


    嫁接是個容易學但不容易學好的活計,有枝接和芽接的區別,芽接容易成活,長勢快,但是接活以後是一枝獨秀。


    枝接雖然成活率沒有芽接高,但是一旦生長以後就是橫向發展,不論是產量還是摘果的方便程度都會比芽接高。


    宋玉安選擇的還是枝接。


    農科院的大學生,不論是研究什麽的,嫁接這種入門活肯定是會的,楊教授帶著他們來給宋玉安幫忙。宋玉安也從本家戶族裏選了幾個年輕人帶著身邊,教他們如何嫁接。


    現在母樹就那幾棵,每一根枝條都金貴無比,所以凡是種植果樹的人家,宋玉安都免費來幫他們嫁接,但等這些樹長大,成為二代母樹以後,就要他們自己去嫁接了,畢竟宋玉安就一個人,整個湖東村多少地呢,他就是和哪吒把三頭六臂借過來都忙不過來,除非觀音娘娘能把千手借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後湖東村要發展成為水果種植基地,這些簡單的技能他們必須掌握。現在不會沒關係,宋玉安會慢慢教他們。


    而且他這兩年也在和楊教授打好關係,就看看對方有沒有對這方麵感興趣的學生,畢業以後願意到湖東村來工作。


    對於挖人才這件事情,宋玉安是樂此不彼的。


    “早春嫁接是最好的時節,嫁接的時候要注意兩點,一是天氣,下雨天不接,刮大風不接。”


    “宋姐夫,這是為什麽啊?”葉家本家一個叫葉明德的小夥子極是喜歡追根問底,做什麽都要問清楚。


    宋玉安也沒生氣,細心的跟他解釋道:“嫁接是把兩根枝條接在一起,本來就跟脆弱,天陰下雨的,風一吹把接口吹歪了,你說那樹還能活嗎?”


    “不能。”葉明德搖搖頭,這麽簡單的問題他居然沒想到,有些懊惱。


    喜歡問不怕,就怕明明不懂也不說,自個兒悶著,那能學到什麽。宋玉安見身後幾人都聽見去了以後,又接著道:“另外一點就是要看粘木,粘木不適,就是病了,傷了的時候不接,母樹病了的時候也不能折枝。”


    後麵這個大家都知道,宋玉安就沒多解釋,反而叫他們走近些來看他怎麽劃插口。


    “這是有個數據的,不能少於兩厘米,兩點五厘米最好,你們初學的拿摸不準,可以自己弄個小尺子量一量。咱們這是一年兩年的桃樹,所以隻接一條穗枝,如果是接山裏多年生的棠梨,就可以接兩條穗枝。你們要是想練手的,後山那一片不是有很多老東梨火把梨麽,去折點穗條找棠梨樹接了練手。


    這活兒就講究個心細勤練,簡單得很。葉寧耀你們幾個,聽明白沒有?知道怎麽寫作文了?”


    後麵這句話是對跟在後麵的葉寧耀,葉康平,玉竹還有兩對雙胞胎說的,周末學生放假,宋玉安想起葉康平那慘不忍睹的語文成績,幹脆把孩子們都叫來跟著,看完了迴去寫一篇作文,這也算是作文素材了。


    幾個孩子在後頭點點頭,聰聰還有些躍躍欲試,這孩子對一切不用動腦的活動都很有興趣,不過宋玉安可不敢叫他真上手,這刀片太鋒利,可不是六歲多的小朋友可以玩的。


    花了兩天時間,宋玉安把能折的枝條都折下來嫁接了,今年沒嫁接到的隻能等明年,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不過宋玉安也告訴他們,嫁接的時候樹大一些,成長起來更快,想到棠梨和宋玉安去年接的蘋果,村民們也接受了這個說法。


    這頭一忙完,宋玉安又開始移栽今年的新樹苗,今年種的人家比去年多了些,因為樹苗好管理,他們已經發現,在家裏種糧食不如給宋玉安打工蓋學校掙得錢多。


    地裏種上樹苗也不算荒廢,工地上的小工是按天算錢,他們時不時的請一天假,來澆澆水施施肥就夠了。


    宋玉安院子裏的茶樹今年生出了幾根分根來,他去年育的茶苗也可以移栽了。


    茶這東西和水果不一樣,海拔越高越好,他在宋家的山上找了開挖了一小塊地,把茶樹種下去。再過幾年,就可以喝到自己親手種植采摘的茶葉。


    想到這些,似乎離他要的生活越來越近了。


    楊教授是管不了宋玉安這邊了,雖然西南小麥成熟的晚些,但現在已經可以收獲了。


    但玉安1號的成績擺著那裏,這一批苗是葉維國和政府報備之後的第一批母種,不管是農科院那邊還是省裏的領導都很重視,楊教授不得不等著他們過來了再收割,但越是這是時候,他越是不放心,每日裏從早到晚的都守在田邊上。


    何耀宗更誇張,親自跑來看了一眼產量,再和普通小麥對比之後,直接和武警大隊那邊打招唿,又派了一對全副武裝的戰士過來。


    這麥子要是出了問題,他這兩年的政績算是白刷了,不重視怎麽行。


    又過了三天,湖東村剛剛竣工的水泥路終於迎來了中央的,農科院的,省裏的,市裏的,縣上的領導們的小轎車,周圍幾個村的村民們都來看熱鬧。


    不管種過地還是沒種過地,試驗田旁邊就是普通的小麥田,對比一眼就看得出來。農科院那邊來的是個近七十歲的老教授,這位老人一生培育出了許多優良品種,甚至現在也在袁先生的雜交水稻項目組裏。


    老人家剛走到地邊上,見了一片金燦燦的麥浪,他顫顫巍巍的拔起一顆麥子,小心的碾開一點麥穗,看著手裏飽滿的麥子,忍不住熱淚盈眶。


    “好,真好,全國人民不用再餓肚子了。”


    不管是雜交水稻還是金麥1號,都讓老人看到了祖國未來一片大好形式。然後又忍不住心酸,要是能早一些研究出來,58年的災害,也不會活生生餓死那麽多人。


    領導們照相的照相,表揚的表揚,楊教授也不理會他們,他等這些人等得都不耐煩了,直接帶著幾個學生和葉保國挑選出來的幾個村民小心翼翼的收割麥子。


    領導們見了,也躍躍欲試的拿著鐮刀下了田,但結果慘不忍睹,有一位城市出生的一來就割了手,包紮的時候惹來李寒梅一頓鄙視。


    雖然玉安1號已經扯過皮了,但是小麥不一樣,夏縣這邊主要種植的還是水稻,百姓也喜食大米,中央的領導用這個理由愣是要走了金麥1號五分之四的收成,隻給何耀宗留下五分之一。


    何耀宗氣得肝疼,算了,五分之一就五分之吧,賣宋玉安一個人好,到時候依然都種在湖東村,說不定他一高興,又研究出來其它的東西呢。


    宋玉安對於何耀宗這種把他當牲口使的想法是不知道的,被拉過來和領導照相,又接受了采訪之後,他又把精力放到果園裏去了,這枝條剛剛嫁接,一天沒長成,宋玉安心裏就一天不踏實。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對這些果樹的重視超過了糧食,因為夏縣多山,別說聯合收割機了,就是小型收割機都使用不了,就是再過幾十年,種糧食依舊要完完全全依靠人力。


    這樣的地方不適合種地,發展果園更能叫本地居民致富奔小康。他的根基在這裏,人都是自私的,自然會過度的關注於自己有益的事物。


    家裏出了果苗錢,又看楊教授這麽重視,都親自下地和宋玉安一起嫁接了,村民們對果樹護理可不敢不精心。澆水施肥都是按照宋玉安說的去做,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嫁接的穗條逐漸抽枝發芽,成活率居然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


    宋玉安喜笑顏開,樂的和小孩似的,寶珠一有空就拉著寶珠去看。


    地裏的麥子豆子收了,之前和宋玉安一起幹活的大爺跑來問他,去年說的種菜的事情今年收不收。


    “收,肯定收,大爺您要是怕我忽悠您咱們可以簽合同,你先迴去,咱們明天把人叫齊了統一說這件事情。”


    等大爺走後,宋玉安拍了自己一巴掌,事情多了果然是會丟三落四,和農科院買來的種子還在空間裏頭放著呢,他居然把這件事給忘記了,要不是大爺來提醒他,那不是誤事了嗎!


    看來以後還是得弄個記事本出來才行。


    當天下午,宋玉安就開著車火急火燎的往市裏跑,那邊有個塑料廠,宋玉安去找人定育菜苗的盤子。加了好大一筆錢廠長才答應給他趕工,好在這東西他們雖然沒有做過,但是它簡單,照著宋玉安畫的圖紙和描述,老師傅做了一個模子出來,兩天功夫,就把宋玉安要的盤子給做好了。


    “那模子你們別扔啊,我下次還來用呢,不過下次可不能這麽高價了。”


    廠長點點頭,他也不是故意坑人,你要趕工,廠裏的貨單就得往後壓,工人還要加班加點,那自然是要多花出幾倍錢來。


    宋玉安見對方答應就開著車火急火燎的走了,不交代一聲他是不放心的,畢竟這模子可不僅僅育菜苗可以用。等雜交水稻一麵世,就可以用這種盤子來育苗,到時候直接拋秧,也能解放不少勞動力呢。


    第72章


    種菜這件事大家都會,把地鋤一鋤,撒上菜籽,再澆水施肥就行了,雖然種出來的菜可能密密麻麻有的大有的小,但菜嘛,能吃就行了。


    不過既然宋玉安說科學種植能提升產量,他們還是願意了解一下的。


    宋玉安這批菜最主要是辣椒,因為罐頭廠不知道什麽時候可以開工,而辣椒曬幹以後可以保存。青菜也有一些的,都是能做醬菜,酸菜的品種。


    楊教授他們對這種育苗模式一點都不陌生,事實上這是早就有的,隻是沒有在西北農村推廣開,宋玉安的理論紮實,性子耐心脾氣好,楊教授很喜歡把學生趕過來跟著他做事,能學到不少東西。


    現在他們就在給宋玉安打下手,宋玉安手上動作不聽,嘴裏跟村民說著營養土的配方。


    “不是,宋知青,這精準到多少斤多少兩的,我們也記不住啊。”旁邊的村民們揮著鏟子攪拌土,和宋玉安說道。


    這是個問題,不過不是大問題。


    “迴頭我把配方和注意事項寫下來,叫寧耀找幾個學生幫忙抄一抄,到時候一家給你們一份。”


    宋玉安想,也許他可以出一本簡單的書,寫寫蔬菜水果種植,到時候印刷了免費發放給湖東村的村民。


    又可以教會他們知識,還可以提高他們送孩子上學的積極性。


    不送娃讀書,交給你辦法你也看不懂!


    菜苗育下去之後就是澆水,這活簡單,隨便雇個工人都能做,數據記錄也有個楊教授的學生很感興趣的接手了,宋玉安每天就四處看看,有沒有病害,有沒有蟲害。


    城裏的活趙剛做得有聲有色的,除了錢,完全不用宋玉安操心,養殖場這邊現在也是四哥可以獨當一麵。


    活不忙,他和寶珠的相處時間又多了起來,寶珠有自己的校長室,宋玉安閑了就會去辦公室坐坐,有時候見她作業多了也會順手給她批改,或是兩個人討論著出套卷子給學生做。


    他喜歡種植,寶珠會去了解,寶珠喜歡教書育人,他也願意參與進來。互相遷就對方的愛好,融入對方的事業,他們之間從來沒有代溝,每一天都像熱戀。


    連聰聰最近都在作文《我的爸爸》裏寫到‘我的爸爸很有本事,能掙很多錢,就是重色輕兒,隻要有媽媽在,我站旁邊他都看不見。’


    一年級的老師拿著他的作文獨子都笑痛了,這算不算是知道了校長大人的隱私?


    其實也不算隱私吧,畢竟校長夫妻感情好是大家都知道的,江湖傳言,這學校就是校長丈夫為了留住校長夫人,不然她被繁華的京城吸引而蓋的。


    宋玉安這邊是閑了,何耀宗那邊卻忙得不行,小麥收了就得播種玉米,今年的種子終於夠全縣播種了。他一個鎮一個鎮的跑,務必把種子落實下去,去年可是出現了官員倒賣種子的事情,幸虧發現得早,沒讓百姓鬧出來。


    當然,政績上不放鬆,家裏的事情也不能落下。


    雖然何海是個草包,但他那個媽可不是簡單貨色,不然也不會這麽多年把老爺子牢牢把在手裏,還讓老爺子覺得她人美心善,都是兒孫不孝,偏心偏到咯吱窩。


    寧家和何父一輩,是葉維國的大舅子寧勝利,何父抽時間組了局把葉維國和寧勝利請到一起吃飯,中間他也沒保留,這段時間調查的東西全擺到兩個人麵前。


    他有一萬種辦法可以對付那兩人,但是老爺子護著,最後說不準都會留下一個壞名聲,坐到他這個位置,顧忌太多,名聲就是其中一種。


    他再不是小時候,隻要能打垮他們,願意同歸於盡的那個他了。有家有兒有事業,他的顧慮多了很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零之渣男要做大地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容姝姑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容姝姑娘並收藏七零之渣男要做大地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