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過你,讀書人說話一套一套兒的。”


    宋玉安的計劃是,常年都要有水果出來。一年熟的先不理會,把櫻桃,桃子,李子,梨樹,蘋果這些要三年掛過的先種下去。


    第54章


    這些苗得趁著清明節以前趕緊種下去,成活率才高。


    地裏種的最多是桃樹,一來桃樹苗好育,他前世培育得最多的也就是桃樹,一共有九個品種都是他自己培育出來的,早桃晚桃,從陽春三月到九月,一直都有桃子賣。還能釀些桃花酒,他空間裏有好幾個方子呢。


    至於梨樹,這邊有一種叫棠梨的植物,隨處可見,宋玉安不打算浪費地去種植,就在他買下來的板栗園邊上就有許多棠梨,他打算過兩天就折了枝去嫁接。


    那些都是老棠梨樹,根深樹壯,一旦嫁接活了,那長起來可不是新樹能比的,說不準嫁接後今年就能掛果。


    再就是葡萄,這也是目前成本最高的,因為這是短藤葡萄,所以葡萄地裏要立水泥柱,拉鐵絲網。


    苗種下去以後,還得去批水泥和鐵絲的條子,買迴來做柱子。兩個月之內得立起來把鐵絲網拉好,不然葡萄藤可就滿地亂爬了。


    葡萄賣不完可以釀酒,所以宋玉安種的也不少。


    剩下的櫻桃楊梅蘋果什麽的,數量就不多了,一個是苗少,另一個呢,目前也沒有那麽多地。


    他還得拿出一部分地來育苗呢。獨木難以成林,宋玉安包地又能包多少,想要發展成為種植大縣,最後還是需要群眾的力量。


    可農民們餓肚子餓怕了,你就算和他說的天花亂墜,他也不會同意把地拿出來種果樹。


    隻有種出成果以後,他們看到了切切實實的利益,才會相信,這件事真的可行。


    宋玉安這一片地,說到底還是和那幾百畝玉米一樣,是拿出來做展覽的。


    但也不少了,宋玉安看了一眼在地裏忙活的葉家眾人,他果然是有福氣好,找到了一個這麽好的嶽丈。


    別看葉家人天天都來幫忙,但其實除了葉紅軍葉寶珠,其他人心裏沒幾個支持宋玉安的,都覺得他是在瞎胡鬧。


    但家裏一直是葉衛軍在做主,而且葉保國這兩年也習慣了聽宋玉安的話,所以葉家二房的地都拿了出來跟著宋玉安種果樹。田則留著種植水稻。


    康彩萍身體不好,三嬸和三叔已經決定,等寶珠迴來以後,他們會繼續留在京城幫三哥照顧孩子。宋玉安直接把京大附近的小院子過戶到了三叔名下。


    三叔就把他們一家分到的包產地和山頭都給了宋玉安,老爺子怕以後萬一出個不孝兒孫,還主動簽了五十年的合約。


    至於葉家大房,大伯和大伯母這種情況哪裏是能種地的,宋玉安答應每個月按月給錢以後,大伯母就爽快的答應把家裏的地拿出來。


    分地的時候都是按本家宗族來劃分大片的,也就是說,宋玉安的這些地是連在一起的,這樣也省了他許多力氣。


    第一批育出來的果苗都種下去了,起碼要長一年,才能鋸了嫁接,這是長久的投入,但以後的利潤是可觀的。生活漸漸富裕以後,人們都喜歡吃點水果零食。


    而這個時候國家交通不方麵,南北的水果流通不多,幾乎都是水果罐頭。這是九十年代最受歡迎的年節禮,宋玉安打算兩年之內,在夏縣建一個罐頭廠。


    上次日本人的事情提醒了他,地方官員想要搞政績,夏縣就不可能不設廠,以如讓外麵的人來弄些亂七八糟會汙染的廠子,不如自己來發展。


    他在夏縣找了個跑腿的,專門幫他打聽哪裏有地賣,合適的他都買了下來攢著,留著以後開廠開店。為了買這些,他收集的黃金都出手了一部分。


    果樹種下去以後,宋玉安開始找關係找人來打井,這是海拔高的旱地,一般的水井肯定不行,旱災的時候扛不住。到那時候再去找,人地質隊的忙著政府抗旱救災,怕都沒有時間理你。


    前世他就知道一個浙江老板,去雲省包了上千畝地種葡萄,一開始就是抱著僥幸心理,想著上遊有水庫,舍不得花錢打井。


    頭一年還好,風調雨順,結果第二年六七個月滴雨未下。水庫裏的水要緊著村民生活用水,連田裏的水稻都顧不上了,哪裏還有水給他灌溉葡萄。


    政府宣傳抗旱救災以後,地質隊的同誌們都去村寨裏打井了,這種要命的時候花錢都沒用。


    最後那一批葡萄全部旱死在地裏,因為苗是宋玉安新研究的品種,就是他現在種的這種,所以這事他有印象。


    宋玉安是一個喜歡未雨綢繆的人,斷不會把自己逼到那個份上去。


    好在他一打就是十幾口,活兒不算太小,夏縣這邊的地質隊也接了,隻是這種深井用的都是抽水機,電暫時是通不過來的,燒油的油量大。


    宋玉安幹脆又請村民挖了幾個大蓄水池,蓄水池抽滿了水以後,半密封起來,平時就請工人來澆水,等池子幹了,再從井裏抽水出來,等真到了幹旱年,才是這些水井發揮作用的時候。


    “安子啊,咱這攤子會不會太大了些。”


    買地,買山,買果園,蓋學校,打井,地裏的工人錢,見錢一筆一筆的花出去,連葉衛軍都有些擔心了。


    “別擔心爸,學校那邊的錢是我一早就存好的。至於地裏,現在花錢最多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我這也不是沒進項,前幾天何耀宗還和我說,玉安1號的獎金快申請下來了。


    還有咱們的養殖場,這個四哥知道,這些都已經開始有收益,而且接下來,我和楊教授準備研究點其他東西。”


    “對對,爸,您別看這隻是養雞養鴨的,我現在才知道,兔子這東西真tnnd掙錢,幾個月一批,能賣肉還能賣毛。安子給的那個煙熏兔的方子是真不錯,就沒有賣不掉的。”


    葉建國前兩年過的挺苦逼的,沒孩子,兄弟們當兵的當兵,上大學的上大學,連二哥都在村裏做官,整個老葉家,好像就隻剩他一個不成器的。


    當然他自個兒是沒這個覺悟的,他自小就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一直覺得現在的日子除了沒個孩子以外,也挺舒坦的。而孩子這事他雖然著急,但是醫生說了兩人身體都沒問題,他能有啥辦法。


    隻是村裏頭的那些大嬸哦,見天兒的說閑話,把他直接說成了靠兄弟養著的廢物點心,還是斷子絕孫那種。


    就算他是不在意別人說什麽的性格,那也是生氣的。當然,不是生自己人的氣,是氣那些說閑話的。


    養殖場開起來以後,宋玉安交給他們夫妻打理,一開始沒啥收入他還嘀咕妹夫怕是要虧本。後來兔子一批批的開始繁殖,越來越多,圈裏都裝不下它們了。


    宋玉安一看,既然裝不下就賣唄,也不拉上市場,把村裏年紀大了閑著的老屠夫找來,又找了兩個小工來殺兔子。


    葉建國夫妻則拿著宋玉安給的一張熏兔方子在他的指導下做熏兔。那熏兔葉建國自然是吃過的,一個字,香!


    一隻隻熏兔做出來,宋玉安直接開車往外拉,說是市裏價格高,拉市裏賣去了。


    後來抱窩養大了的小公雞多了,又加上熏雞,每次都是攢夠一批,殺了熏完,宋玉安拉出去第二天就能拿著錢迴來。


    保底工資加一成分紅,他們兩口子從每個月分幾十塊錢到幾百塊錢就用了半年,這個月雞蛋鴨蛋鵝蛋也開始賣,還有兩條牛湖西村來定了,怕是要上千。


    這還不算呢,圈裏的豬沒趕上今年過年殺,養到明年去,到時候賣了,才是大頭啊!


    他也終於可以自己掙錢給媳婦買新衣裳穿,走路都帶風。


    因為他們走貨走得多,村裏也有跟風養了來賣給他們,這買賣之間的差價宋玉安不插手,都是他們夫妻兩人的。


    因為要靠他們走銷路,村裏人就算說閑話自然也不敢太放肆。而且葉建國也隻是和葉家兄弟比起來沒什麽建樹,如今他也有事情做了,除了沒孩子,那真沒什麽好說的了。


    而孩子,牛蘭芝倒是想過繼一個寶珠的孩子來養,不管是聰聰還是靈靈,她都喜歡得不行。


    但這想法提都沒敢提就被葉建國按下去了,妹妹和妹夫那性子,怎麽可能把孩子給別人。


    他都想好了,要是再過幾年,牛蘭芝還是懷不上的話,他就去抱一個女娃迴來養。


    山裏想要兒子的人家經常有拋棄女娃是事情發生,好好養一養,女娃也不比男娃差,看他妹妹不就知道了。


    宋玉安知道他的想法以後還表示了讚揚,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原生家庭的教育真的很重要。


    華國許多地方重男輕女,就是父母長輩一輩一輩教育下來的,兒子大過天。哪怕是幾十年以後,一個家裏沒有孩子,若問題在男方還好,若是女方,不離婚的沒幾對。


    但葉衛軍從小教育孩子要有責任感,自己更是以身作則,所以葉建國才沒有鑽牛角尖。


    葉建國不知道,這些農產品城裏好賣是不假,其實都在宋玉安空間呢,他哪裏有時間一趟一趟的去跑,還不如收著到時候跑一趟滿洲裏。


    第55章


    養殖場原本是漚肥用的,如今效益居然超過了宋玉安的預期,而且又能給整天上山摸鳥下河打魚的四舅子找點事情做,不管是宋玉安還是葉家都聽開心的。


    隻是這樣一來,就必須要考慮到場地的問題,在學校旁邊肯定是不行的,衛生就是做得再好,大夏天周圍也是臭氣衝天,學生還哪裏有心思學習。


    更別提豬一旦養多了,喂豬時候那種噪音,聽過的人都害怕。而且最初考慮的隻是養兩年,所以建築隻是隨便糊弄了下。現在想要長久的做,那就要有規劃。


    肉製品不僅可以做熏肉,香腸,罐頭都是可以的。弄好了說不定他以後往滿洲裏跑的貨源就能自給自足。


    宋玉安把目光放到了湖東村外的一片玉米地,那個位置離村子不遠不近不論是養殖場的臭氣還是動物的嚎叫對村民影響都不大,而且靠近宋玉安的果園,隻要修一條小路,三輪車就可以運輸農家肥過去。


    但那片地是兩村交接,不僅有湖東村的,還有湖西村的。


    這件事還是要交給葉保國去談,都是村大隊長,經常一起開會,對情況肯定比宋玉安了解。


    葉保國下午就去了一趟,迴來的時候卻一直歎氣。


    “安子,這事怕是不成,另外選地方吧。”


    “怎麽迴事?二哥是哪家不同意嗎?”


    現在養殖場可是關係到自己利益,一說不行,牛蘭芝立馬就著急的問道。


    “那地是何寶貴家的。”


    “就是去年當倒爺的那個萬元戶?”這人也算是遠近有名的,膽子大,第一批跑鵬程的就是他,聽說掙了不少錢呢!不過這小子摳門,說是掙了那麽多錢,家裏別說蓋房子了,家具都沒有添一樣,所以相信的人不是很多。但也有人說他這是不想在農村待了,要去城裏買房。


    “就是那老小子。”


    “不應該啊,如果是他的話,他如今都不種地了,應該更好商量啊。”


    “他自然是不種地了,可是那小子就是個渣滓,掙了點錢以後就飄了,聽一起去的人說,在鵬程那邊找了個年輕漂亮的小姐,肚子都大了迴來和媳婦離婚。這都鬧了好幾天了,要知道以前他家窮得揭不開鍋可是全靠媳婦娘家救濟呢,安子,建國你們幾個要是敢這樣幹,不管是不是當爹了,你二哥我都饒不了你們,聽見沒有。”


    “咱們家哪裏會出這種人,二哥你別岔開話題,現在地皮怎麽說。”別人家的事情葉建國不關心,他現在滿心都是養殖場呢。


    “他媳婦兒也是個要強的,兩人打了一架,說離婚就離婚,他直接把何寶貴跟他老娘掃地出門了,半分錢沒要何家的。四個孩子跟著他過,咱們看上那地,她和孩子名下的占了一大半兒,人家都這樣了,咱總不能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吧。”


    “剩下的地呢,是誰家的,談過沒有?”


    宋玉安想了一會兒問道。


    “談過了,那兩家好說話,隻要錢到位了,啥事都好說。”


    “這個何寶貴家裏的孩子多大了?”


    “最大的二十,小的都十四了。”就是因為兒子都能娶媳婦了,葉保國才覺得這何寶貴太不要臉。


    “二哥,你明天再跑一趟,和她家說,如果她這地能租五十年給我,我給她每年八十一畝。五個打工的名額,現在月工資一百五十塊,以後如果國家政策漲了,不管是地還是人工錢都跟著漲。”


    “一百五十塊,這,這是不是太多,就是政府裏的領導也沒這麽高啊。”


    葉保國咂舌道。


    “二哥,咱們養殖場搬過來可以擴建,早一天完工,早掙一天錢,你讓四哥給你算一筆賬就知道了。”


    宋玉安可不是活菩薩,到時候簽合同的時候,五十年的年限肯定是重中之重,要定違約金的。雖說土地會隨著出生和死亡有所變動,但是分給你哪裏,這是村委會的事情,何家以後有出生的孩子,再變換一下歸屬權就能搞定。


    所以,他也不會虧待下麵的員工,隻要能跟著他好好幹的,錢不是問題,如果學校能達到他的預期,十年以後,多的是人想擠進來給他打工。


    何家現在是愁雲慘淡,何寶貴就一個寡母,把何寶貴當命根子。何寶貴做除了這樣丟人的事情,他不僅沒有訓斥兒子一句,還罵兒媳婦黃惠芬沒本事,抓不住男人的心。


    這話不僅僅是黃惠芬,就連幾個孩子的心都給她傷透了,紛紛不認她這個奶奶,要知道黃惠芬雖然脾氣有些硬,對她可是孝順得不得了。全家喝稀粥的年代,初一十五拜祖宗煮一碗白米飯,連娃都不得吃一口的全孝敬老太太。


    湖西村比湖東村小,就何黃兩家大姓,黃惠芬的爹娘也不是好惹的。補貼閨女補貼了這麽多年,就喂養出兩個白眼狼出來,誰咽得下這口氣。


    何家就何寶貴一個兒子,當初蓋房子可全是黃家去做的工,而且何寶貴這事兒算是丟了湖西村的臉麵,黃惠芬同意離婚以後,村大隊就做主把房子分給了黃惠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零之渣男要做大地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容姝姑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容姝姑娘並收藏七零之渣男要做大地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