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務挺端著酒杯的手一顫,幾滴酒灑在桌案上,自從參與金殿政變,程務挺最怕別人這般詰問,滋味如同刀尖戳著他的脊梁骨。
李敬業繼續說道:“令尊程老將軍,當年追隨高祖麾下,一戰俘虜千餘人,看到俘虜中有近百哺乳婦人,不禁潸然淚下,當場放歸,而日前程將軍卻在朱雀大街監斬薛家滿門,聞聽嬰兒啼哭之聲,敢問程將軍百年之後,有何顏麵去見令尊?”
程務挺的臉色一陣紅一陣白,羞愧難當,辯解的十分無力道:“國公爺,你我行伍出身,豈不是七禁令五十四斬?君命難為啊!”
李敬業一拍桌案,震翻了酒杯菜盤,語氣激昂道:“程將軍糊塗嗎?當今朝堂誰做主?武則天自詡日月當空,改名武曌,謀朝篡位之心路人皆知,裴炎,來俊臣一幹奸佞之徒,竊居高位,親小人,貶賢良,這樣的君朝,程將軍甘願俯首帖耳聽命嗎?”
程務挺為之語結,全身力氣仿佛被抽空,訥訥道:“國公爺有所不知,太後娘娘,非常人也。”
程務挺每每想到武則天偶然流露出的神奇能力,肝膽皆顫,雖然心向李唐,卻有心無力,不敢生出反抗的心思。
李敬業不知武則天有何神奇之處,隻當程務挺所言,乃是長安城內最近流傳的淨光天女轉世為神皇的偈語。
還有人獻上大雲經十卷,借經書勸進武則天成為女皇帝,這在自幼修習兵書戰冊的李敬業看來,篡位造勢的行徑,委實拙劣。
但是在昨夜之前,李敬業還真無法反駁,現在卻有了說辭:“程將軍,昨夜均州上空,霞光萬道,瑞彩千條,隱有真龍翱翔九天,就連老天都在昭示誰為真命天子,程將軍沒有看到?難道想逆天而行?”
程務挺糾結之處就在於此,見識過武則天的神奇手段,每當麵對武則天的時候,被武則天看一眼就有勾魂攝魄之感,心髒不禁發空,頭腦中隻想聽從武則天的吩咐,好似變成了三歲小兒,絲毫不敢忤逆武則天的心思,離開武則天,這種感覺就會消失,聯想到淨光天女轉世神皇的傳言,程務挺倒是信了三分。
不過正如李敬業所言,昨夜子時,均州上空紛呈的異象,造成的聲勢遠遠蓋過程務挺對武則天的畏懼之心。
程務挺身為李家臣子,卻要做扼殺李家江山的舉動,上蒼會放過他?龍吟騰天是不是在示警?
李敬業見程務挺力場已經動搖,輕咳一聲,接到暗號的唐敖施施然走進軍帳。
程務挺轉身看到唐敖,不由得大驚失色,驚唿道:“唐敖?你好大膽,竟然自投羅網……”
唐敖麵帶微笑,拱手為禮道:“程將軍,茅山王遠意圖對陛下不利,已被唐某擊殺,青龍騰天就是在給程將軍指出一條明路啊!而且薛訥將軍就在帳外,振臂一唿,程將軍如何自處?”
程務挺對唐敖忌憚頗深,且不說唐敖大鬧法場,以萬人不當之勇救走薛家老幼。
單單是唐敖能從王遠手中逃脫,就讓程務挺極為吃驚,王遠乃是茅山道士,有鬼神莫測之能,竟然被天雷劈死了?廬陵王真是天命所歸?
就在程務挺猶豫不決之時,兩名羽林軍校尉神色慌張的跑進軍帳,結結巴巴道:“將軍,大事不好了,不知軍中誰人串連,數百將士聲稱要去房州護駕,城中百姓也有近萬人收拾金銀細軟,撲奔房州而去。”
程務挺麵色一紅,血衝頂梁門,霍然站起道:“罷罷罷,這官兒將軍,不做也罷!”
李敬業見程務挺摘去金盔,脫掉甲袍,大有掛冠離去之心,伸手抓住程務挺的肩膀:“程將軍,陛下在房州蒙難,將軍獨善其身,是為臣子之道嗎?今日軍心可用,民心所向,還猶豫什麽?”
李敬業言罷不由分說,拉著程務挺走出帳外,麵對聚攏的數百羽林軍將士,高聲唿喝道:“天佑大唐,龍在均房,爾等可願輔保明主?可願蔭妻封子?可願名垂千古?”
數百將士聞聲稱喏,當即裹挾程務挺,攜帶軍資錢糧,士氣高昂的離開均州,卻沒有趕赴房州,而是按照唐敖等人之前的合議,順長江而下直奔揚州。
事到如今,程務挺不反武則天也不成了,騎在馬上有些無精打采的看著李敬業,歎息道:“英國公誤我。”
“程將軍,唐之奇,杜求仁的書信就在我手中,皆有反武曌之心,今日與我等同行,共謀大事,怎能說誤了程將軍?一旦我等舉事,以程將軍和唐,杜二人的關係,武則天豈會放過程將軍?”
程務挺聞聽此言,心神一稟,明知李敬業所言不虛,可總有被算計裹挾之感,反問道:“英國公既然有心匡複廬陵王帝位,為何舍近求遠,不去房州而改道揚州?”
李敬業看了看身後的唐敖:“程將軍的疑惑,還是讓唐探花解釋一二吧!”
唐敖將眾人在深夜山中的計議說了一遍,程務挺不置可否,繼續追問道:“即便諸位有心維護廬陵王,可到了揚州又該如何?憑我等手中不足千人的羽林軍,焉能奪下揚州為根基?”
唐敖微微一笑:“程將軍放心,此事唐敖已有計較,取揚州易如反掌,程將軍作壁上觀即可。”
程務挺在金殿政變時已經領略過唐敖的武勇剛毅和對李顯的忠心,對唐敖的為人心中讚賞。
但以不足千人想要謀取一州之地,在程務挺看來仍然艱難,倒是想要看看唐敖所說的計謀,是不是真能奏效。
唐敖等人乘船順水而下,不日來到揚州城外,程務挺見唐敖換了一身緋色官服,手中多了一卷黃軸,隱約猜到了唐敖的計謀是什麽,這是要假傳聖旨嗎?
唐敖整理衣冠,身後隨行薛訥等將士數十人,打著羽林軍的旌旗直入揚州。
李敬業這才對程務挺說道:“揚州長史陳敬之乃是武則天的親信,除掉此人,揚州可定矣!”
程務挺憂心道:“陳敬之經營揚州數年,上下鐵板一塊,其他人不從,又該如何?”
李敬業一撫須髯:“程將軍沒有看到唐敖手中的聖旨嗎?其中不但有任命本國公為揚州司馬的旨意,還有所謂太後的懿旨,發兵征討年初叛亂的高州酋長馮子猷,到時候聚集全州兵馬,打出陛下之前的年號,誰敢不從?殺之便是。”
“此計行險,一旦被陳敬之識破,唐敖等人深陷敵營勢單力薄,又該如何是好?”
李敬業自信滿滿道:“程將軍太小看唐探花了,能被陛下欽點為探花,官封黃門侍郎,又豈是無能之輩,將軍忘了唐敖有萬人不當之勇嗎?不如程將軍與我打賭,我賭半個時辰之內揚州必破。”
李敬業言之鑿鑿之際,唐敖帶著薛訥等人來到揚州長史官衙外,表明身份後,揚州長史陳敬之出門跪接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揚州長史陳敬之,蓄意謀反……”唐敖手中拿著空白的赭黃錦帛,但是以唐敖的文才,隨口杜撰一份聖旨簡單至極。
陳敬之滿臉皺紋,頭發花白,但是雙目炯炯有神,看起來非常矍鑠,本以為天使傳來旨意,不是嘉獎就是升遷,萬萬沒有料到,竟然是要將他下獄治罪,而且罪名還是荒唐的謀反。
陳敬之的確想要謀反,但卻是謀李唐江山的反,在長安城內流傳武則天乃是淨光天女菩薩轉世的說辭傳到揚州時,陳敬之第一個上章表態,隨即得到武則天的口諭褒獎。
本以為從龍首臣非他莫屬,誰能料到反轉如此之快,難道朝中阻力仍然很大?
陳敬之狐疑之際,身側站立的揚州錄事參軍孫行處,突然低聲對陳敬之說道:“長史大人,這宣旨的天使,怎麽和海捕公文中的畫影圖形非常肖像,還有那天使身後的軍將,卑職越看越像薛訥。”
孫行處的話,陳敬之聽來仿佛一聲炸雷響起在耳邊,方才不敢冒犯天使威嚴,出門後一直壓低著身子,此刻抬頭望去,可不就是被通緝海捕的唐敖和薛訥嗎!
唐敖耳力過人,孫行處聲音雖然很小,但唐敖聽的清清楚楚,當即斷喝一聲,隱含雷音之法,震的陳敬之等人揚州官吏腦子嗡嗡作響。
唐敖趁此機會,給了薛訥一個眼色,高聲道:“陳敬之謀反,勾連叛軍高州酋長,罪行屬實即刻下獄,給我拿下,爾等如有異動,與陳敬之同罪。”
薛訥,薛暢等人早有準備,刀劍出鞘,如狼似虎一擁而上,將陳敬之和孫行處按倒在地,綁縛後堵住了二人的嘴巴。
唐敖又拿出一卷空白黃軸錦帛,繼續宣讀無字天書:“另有太後密旨,著英國公李敬業任揚州司馬,率兵討伐高州酋長馮子猷,揚州大小官吏,府庫錢糧,暫由英國公李敬業節製,欽此。”
唐敖說著合上卷軸,掃視揚州官吏,見無人敢於自己對望,人人謹小慎微,心中頓時一鬆,暗忖事情成了。
隻要李敬業進城,打出李顯嗣聖元年的旗號,輔以英國公的威望,大事可期,匡複李顯帝位大有希望。
李敬業繼續說道:“令尊程老將軍,當年追隨高祖麾下,一戰俘虜千餘人,看到俘虜中有近百哺乳婦人,不禁潸然淚下,當場放歸,而日前程將軍卻在朱雀大街監斬薛家滿門,聞聽嬰兒啼哭之聲,敢問程將軍百年之後,有何顏麵去見令尊?”
程務挺的臉色一陣紅一陣白,羞愧難當,辯解的十分無力道:“國公爺,你我行伍出身,豈不是七禁令五十四斬?君命難為啊!”
李敬業一拍桌案,震翻了酒杯菜盤,語氣激昂道:“程將軍糊塗嗎?當今朝堂誰做主?武則天自詡日月當空,改名武曌,謀朝篡位之心路人皆知,裴炎,來俊臣一幹奸佞之徒,竊居高位,親小人,貶賢良,這樣的君朝,程將軍甘願俯首帖耳聽命嗎?”
程務挺為之語結,全身力氣仿佛被抽空,訥訥道:“國公爺有所不知,太後娘娘,非常人也。”
程務挺每每想到武則天偶然流露出的神奇能力,肝膽皆顫,雖然心向李唐,卻有心無力,不敢生出反抗的心思。
李敬業不知武則天有何神奇之處,隻當程務挺所言,乃是長安城內最近流傳的淨光天女轉世為神皇的偈語。
還有人獻上大雲經十卷,借經書勸進武則天成為女皇帝,這在自幼修習兵書戰冊的李敬業看來,篡位造勢的行徑,委實拙劣。
但是在昨夜之前,李敬業還真無法反駁,現在卻有了說辭:“程將軍,昨夜均州上空,霞光萬道,瑞彩千條,隱有真龍翱翔九天,就連老天都在昭示誰為真命天子,程將軍沒有看到?難道想逆天而行?”
程務挺糾結之處就在於此,見識過武則天的神奇手段,每當麵對武則天的時候,被武則天看一眼就有勾魂攝魄之感,心髒不禁發空,頭腦中隻想聽從武則天的吩咐,好似變成了三歲小兒,絲毫不敢忤逆武則天的心思,離開武則天,這種感覺就會消失,聯想到淨光天女轉世神皇的傳言,程務挺倒是信了三分。
不過正如李敬業所言,昨夜子時,均州上空紛呈的異象,造成的聲勢遠遠蓋過程務挺對武則天的畏懼之心。
程務挺身為李家臣子,卻要做扼殺李家江山的舉動,上蒼會放過他?龍吟騰天是不是在示警?
李敬業見程務挺力場已經動搖,輕咳一聲,接到暗號的唐敖施施然走進軍帳。
程務挺轉身看到唐敖,不由得大驚失色,驚唿道:“唐敖?你好大膽,竟然自投羅網……”
唐敖麵帶微笑,拱手為禮道:“程將軍,茅山王遠意圖對陛下不利,已被唐某擊殺,青龍騰天就是在給程將軍指出一條明路啊!而且薛訥將軍就在帳外,振臂一唿,程將軍如何自處?”
程務挺對唐敖忌憚頗深,且不說唐敖大鬧法場,以萬人不當之勇救走薛家老幼。
單單是唐敖能從王遠手中逃脫,就讓程務挺極為吃驚,王遠乃是茅山道士,有鬼神莫測之能,竟然被天雷劈死了?廬陵王真是天命所歸?
就在程務挺猶豫不決之時,兩名羽林軍校尉神色慌張的跑進軍帳,結結巴巴道:“將軍,大事不好了,不知軍中誰人串連,數百將士聲稱要去房州護駕,城中百姓也有近萬人收拾金銀細軟,撲奔房州而去。”
程務挺麵色一紅,血衝頂梁門,霍然站起道:“罷罷罷,這官兒將軍,不做也罷!”
李敬業見程務挺摘去金盔,脫掉甲袍,大有掛冠離去之心,伸手抓住程務挺的肩膀:“程將軍,陛下在房州蒙難,將軍獨善其身,是為臣子之道嗎?今日軍心可用,民心所向,還猶豫什麽?”
李敬業言罷不由分說,拉著程務挺走出帳外,麵對聚攏的數百羽林軍將士,高聲唿喝道:“天佑大唐,龍在均房,爾等可願輔保明主?可願蔭妻封子?可願名垂千古?”
數百將士聞聲稱喏,當即裹挾程務挺,攜帶軍資錢糧,士氣高昂的離開均州,卻沒有趕赴房州,而是按照唐敖等人之前的合議,順長江而下直奔揚州。
事到如今,程務挺不反武則天也不成了,騎在馬上有些無精打采的看著李敬業,歎息道:“英國公誤我。”
“程將軍,唐之奇,杜求仁的書信就在我手中,皆有反武曌之心,今日與我等同行,共謀大事,怎能說誤了程將軍?一旦我等舉事,以程將軍和唐,杜二人的關係,武則天豈會放過程將軍?”
程務挺聞聽此言,心神一稟,明知李敬業所言不虛,可總有被算計裹挾之感,反問道:“英國公既然有心匡複廬陵王帝位,為何舍近求遠,不去房州而改道揚州?”
李敬業看了看身後的唐敖:“程將軍的疑惑,還是讓唐探花解釋一二吧!”
唐敖將眾人在深夜山中的計議說了一遍,程務挺不置可否,繼續追問道:“即便諸位有心維護廬陵王,可到了揚州又該如何?憑我等手中不足千人的羽林軍,焉能奪下揚州為根基?”
唐敖微微一笑:“程將軍放心,此事唐敖已有計較,取揚州易如反掌,程將軍作壁上觀即可。”
程務挺在金殿政變時已經領略過唐敖的武勇剛毅和對李顯的忠心,對唐敖的為人心中讚賞。
但以不足千人想要謀取一州之地,在程務挺看來仍然艱難,倒是想要看看唐敖所說的計謀,是不是真能奏效。
唐敖等人乘船順水而下,不日來到揚州城外,程務挺見唐敖換了一身緋色官服,手中多了一卷黃軸,隱約猜到了唐敖的計謀是什麽,這是要假傳聖旨嗎?
唐敖整理衣冠,身後隨行薛訥等將士數十人,打著羽林軍的旌旗直入揚州。
李敬業這才對程務挺說道:“揚州長史陳敬之乃是武則天的親信,除掉此人,揚州可定矣!”
程務挺憂心道:“陳敬之經營揚州數年,上下鐵板一塊,其他人不從,又該如何?”
李敬業一撫須髯:“程將軍沒有看到唐敖手中的聖旨嗎?其中不但有任命本國公為揚州司馬的旨意,還有所謂太後的懿旨,發兵征討年初叛亂的高州酋長馮子猷,到時候聚集全州兵馬,打出陛下之前的年號,誰敢不從?殺之便是。”
“此計行險,一旦被陳敬之識破,唐敖等人深陷敵營勢單力薄,又該如何是好?”
李敬業自信滿滿道:“程將軍太小看唐探花了,能被陛下欽點為探花,官封黃門侍郎,又豈是無能之輩,將軍忘了唐敖有萬人不當之勇嗎?不如程將軍與我打賭,我賭半個時辰之內揚州必破。”
李敬業言之鑿鑿之際,唐敖帶著薛訥等人來到揚州長史官衙外,表明身份後,揚州長史陳敬之出門跪接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揚州長史陳敬之,蓄意謀反……”唐敖手中拿著空白的赭黃錦帛,但是以唐敖的文才,隨口杜撰一份聖旨簡單至極。
陳敬之滿臉皺紋,頭發花白,但是雙目炯炯有神,看起來非常矍鑠,本以為天使傳來旨意,不是嘉獎就是升遷,萬萬沒有料到,竟然是要將他下獄治罪,而且罪名還是荒唐的謀反。
陳敬之的確想要謀反,但卻是謀李唐江山的反,在長安城內流傳武則天乃是淨光天女菩薩轉世的說辭傳到揚州時,陳敬之第一個上章表態,隨即得到武則天的口諭褒獎。
本以為從龍首臣非他莫屬,誰能料到反轉如此之快,難道朝中阻力仍然很大?
陳敬之狐疑之際,身側站立的揚州錄事參軍孫行處,突然低聲對陳敬之說道:“長史大人,這宣旨的天使,怎麽和海捕公文中的畫影圖形非常肖像,還有那天使身後的軍將,卑職越看越像薛訥。”
孫行處的話,陳敬之聽來仿佛一聲炸雷響起在耳邊,方才不敢冒犯天使威嚴,出門後一直壓低著身子,此刻抬頭望去,可不就是被通緝海捕的唐敖和薛訥嗎!
唐敖耳力過人,孫行處聲音雖然很小,但唐敖聽的清清楚楚,當即斷喝一聲,隱含雷音之法,震的陳敬之等人揚州官吏腦子嗡嗡作響。
唐敖趁此機會,給了薛訥一個眼色,高聲道:“陳敬之謀反,勾連叛軍高州酋長,罪行屬實即刻下獄,給我拿下,爾等如有異動,與陳敬之同罪。”
薛訥,薛暢等人早有準備,刀劍出鞘,如狼似虎一擁而上,將陳敬之和孫行處按倒在地,綁縛後堵住了二人的嘴巴。
唐敖又拿出一卷空白黃軸錦帛,繼續宣讀無字天書:“另有太後密旨,著英國公李敬業任揚州司馬,率兵討伐高州酋長馮子猷,揚州大小官吏,府庫錢糧,暫由英國公李敬業節製,欽此。”
唐敖說著合上卷軸,掃視揚州官吏,見無人敢於自己對望,人人謹小慎微,心中頓時一鬆,暗忖事情成了。
隻要李敬業進城,打出李顯嗣聖元年的旗號,輔以英國公的威望,大事可期,匡複李顯帝位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