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節
七零年代炮灰女配[穿書] 作者:溜溜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悅恰好看到這一幕,笑了:“不要聽你叔叔裝的,他就好這一口,現在條件沒有以前好了,都好久沒喝了。”何正兩兄弟都能喝點小酒,以前家裏條件不好,都是喝爺爺釀的高粱酒,哪有今天這樣好的待遇,還有茅台可以喝。
至於煙,何正不抽,不過既然送來了,也沒有叫別人帶迴去的道理。
何小麗簡直佩服付歐的遠見了,他早就猜到了父母親會去火車站接他們,哪有空手上門的道理,說道為人處事,還是他在行。
何家就兩個臥室,不過之前有個小陽台,改成了書房,在兩人迴來之前,沈悅就在裏麵鋪好了鋪蓋,用行軍床做了一個單人床,上麵還鋪了一床竹席。
這個房子並不大,實用麵積最多有六十個平方,加上老式的建築,多少有設計的很不合理的地方,何小麗以前是做室內設計的,都能感覺這屋子隻要稍加改動,可以住的舒服的多。
何小麗看著記憶中並不是很熟悉的“家”,還是能感覺到一陣陣的暖意。
這好歹是城市,跟大河村的生活差別還是很大。
家裏還有收音機,有電燈,有電風扇。有一些現代化的感覺出來了。
“小付,家裏也不大,委屈你睡書房了,書房通風也還好,倒不會太熱。”還好是套房,要是鴿子籠一樣的筒子樓,就沒有這麽好的條件了。
說是這樣說,沈悅把家裏唯一一台電風扇放進付歐住的房間:“等會兒洗個澡休息一下,你們坐了一天的火車也辛苦了,我跟你叔叔等下要去科室,你跟小麗也可以出去轉轉,這附近她熟,我們都在這裏住了四五年了。”
下午兩點多,是家裏最熱的時候,把女兒跟未來女婿兩人丟在家裏,沈悅有點不放心,生怕幹柴烈火的年輕人會幹點出格的事情來,不過看這年輕人,也不像不靠譜的那種。
“你那個好朋友劉玲現在在紡織廠上班,今天周日,在放著假呢,你要不要去找她玩一玩?”沈悅問,明顯是要把女兒給支開。
“劉玲?”書裏對這個人沒有什麽描寫,何小麗怕露餡,伸了個懶腰:“我不想去啊,困死了,我現在非常需要洗個澡,然後睡個覺。”
她昨天晚上在火車上呆了一晚上,整個人身上都是一股子嗖味兒。
女兒是真困了,沈悅也不多心,報來了個暖瓶:“這裏有開水,打開水的話是下午六點去水房,早上七點之前,水房都有開水,你們先洗著吧,要是不夠的話再用灶子燒,家裏有煤球。”女兒幾年都沒有迴來,沈悅生怕她忘了。
為了節省能源,醫院都是統一供水的,一般都是去水房打,打來的開水喝也可以,洗澡都是用的這個。
反正是夏天,也不需要用太熱的熱水,摻一點進去不要太涼就可以了。
“香皂家裏也有新的,你用粉色的,小付用黃色的硫磺皂,都認識吧。”醫院和香皂廠有合作項目,何正還有參與研發,買香皂有這個便利,也是因為職業敏感,何家人用的香皂都是分開的。
“噢,媽,這個硫磺皂還能不能給我再弄點?”何小麗想起來什麽是的,迴來一趟不容易,迴去總的給大家帶東西,硫磺皂就不錯,便宜,而且在新蔡那個地方還不好買。
換作以前的女兒肯定不會這樣想,沈悅覺得有點意外,更有點驚喜:“這個好弄了,本來就是你爸爸他們廠裏做的,你隻要不用大卡車拖,都可以給你整上一些。”
也就是說十塊八塊小意思咯?
“多少錢一塊啊?”何小麗有點不好意思沾她媽便宜,一般來說在供銷社買肯定要票,價格在一毛到一毛五之間,錢倒不是很貴,難得的是你上哪整來票,農村人一般都不用香皂。
“瞧你這孩子,你要帶東西媽媽還能要你掏錢不成?”沈悅覺得女兒真是有點好笑,但讓她比較欣喜的就是女兒真的懂事了,果然是到了要結婚的年紀了麽。
可何小麗總有一種白占別人親媽的便宜的感覺。
但很快這種感覺就沒有了,沈悅笑得如沐春風似的,自己的閨女迴來的那種欣喜,和母親的感覺讓何小麗產生一種新的情愫。
這就是她媽啊,她要是客氣,媽媽當然會不舒服的了。
想到這裏何小麗心安理得的接受了,沈悅卻在一旁叨叨起來:“你說的確實不錯,讓我想想還有什麽東西好讓你帶迴去送人,又比較好弄到的,你爸爸他們科室現在有辦製藥廠,有些還沒有上市的批次,按正常的市價弄出來也不算占便宜,牙膏也有,這個你也可以帶迴去一些。”
確實牙膏也好買,鄉下人都用傳統的青鹽簡單的刷一刷牙。
計劃經濟比較好的是,計劃內的東西確實便宜,物價相當的穩定。
比較不好的是,有錢也難買到東西啊,就拿付歐來說,悄麽麽的藏了那麽多錢有啥用啊,現在連東西都很難買,等到過幾年取消了票證製度,物價又開始飆漲了。
八十年代的萬元戶多稀罕,可到了八十年代末期,買個大哥大都兩萬,想想這些令人咋舌的消費,何小麗不由得打了個冷顫。
沈悅接著又問了何小麗能在城裏呆多久,一聽到女兒能在家裏住十來天,又快活起來,看來她平時跟何正省下來的糧票能起到作用了。
更讓她高興的是,女兒還是走了讀書的路子,現在是小學老師,這,不說別的……總比每天種地要來的輕鬆吧。
沈悅高興起來,還是像小時候那樣摟著何小麗:“哎喲,媽媽的女兒果然長大了,現在真是本事極了。”雖然不如劉玲這樣的紡織女工工資高,但文人出身的沈悅還是喜歡女兒做文職類的工作,她高興的不知道說什麽才好了。
被沈悅一抱,何小麗迅速就有被母親疼愛的感覺出來了,要等高考結束了,她考上了大學,沈悅估計會更高興,但這一點,她不能提前跟母親說,不過有什麽關係呢,到時候給她一個驚喜或許會更好。
何小麗把頭埋在沈悅的頸窩裏麵,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果然還是媽媽的味道啊,好懷念這種味道了。”
沈悅心裏突然一動,雖說女兒這次迴來以後疏遠了,也跟自己有些距離了,但到底,這還是自己的女兒……她把女兒的這種變化歸結於女兒在這麽小的年紀出去,遠離家人,到了另一個環境,在青春叛逆的時候發生的這些,自然而然會產生一些變化,讓家人措手不及。
看見身邊好些姑娘,太叛逆就長歪的沈悅,一直都很擔心何小麗到底會怎樣,好歹她那樣嬌氣的長大,萬一離開了父母,走了歪路子咋辦?
母女兩個聊了一會兒以後,沈悅就要去醫院了,而何正今天是在住院部,所以早就走了。
“媽,你也不休息一下啊。”在媽媽麵前,再堅強的人都忍不住撒嬌:“還是像以前那樣加班嗎?”
原著裏麵有提到這個沈悅,因為太忙,在原主很小的時候就很少對她管教,原主長成那樣一副性格,她其實也有很大的責任。
但這也怪不了沈悅,那個年代的人為了生存,且不說生活了,哪個不是這個樣子,就說何直來說,五個孩子,他其實也沒有管教過,大軍小軍能長成這樣,也都靠造化。
沈悅拍了拍女兒的背,還是像小時候一樣的黏人啊:“好了,後天爸爸媽媽都不上班,陪你出去轉一轉。”
說完看了一下表,再磨蹭下午門診得開門了,何小麗知道沈悅責任心強,就沒有再繼續撒嬌了。
第80章
洗完澡,倒頭就睡,等醒來的時候已經下午五點鍾了,沈悅是一點五十出的門,也就是至少睡了三個小時。
何小麗看了一眼家裏的布置,職業病和強迫症就犯了。
在農村的時候還沒有這樣直觀的感覺,那邊的房子都是三進□□,或者兩進兩退,於設計上來說,沒有很直觀的衝擊力。
可何正家是正宗的套房,類似於後來的商品房,在格局上,就很挑剔設計了。
也可以說,設計的好歹,很直觀的影響到居住的舒適度。
至於現在這個房子,居住的舒適度其實並不好。
那個年代沒有室內設計這個概念,隻要有個房子,哪怕是筒子樓,人的幸福指數也很好。
但這點何小麗不能忍啊,幾十年後的她,做的事情,就是讓人在有限的空間內,享受到無限的居住的舒適度。
並且這套房子真的還挺好。
這房子雖說小,到底還是朝南的,付歐睡的那邊朝北,南北雖然不直接通,但也算南北通透的戶型,但叫設計師給浪費掉了很多麵積,實用麵積有六十個平方,用著卻很擁擠,很像後世設計的小兩房。
閑的無聊,職業病犯了的何小麗開始用步子丈量屋內的大小,在自己臥室找來一支鉛筆,一個本子,一把尺子,開始把原始戶型畫了下來。
緊接著就是改造以後的戶型。
……
也不知道做了多久,何小麗畫的是很帶勁,以至於後麵有個人站著看了很久都沒發現。
“啊——”突然迴頭看見一張人臉,何小麗嚇了一大跳,摸著心口:“請不要神出鬼沒,嚇人的好嗎?”
付歐看著很認真,連他都看出來經過何小麗改動過的戶型,比原始的戶型要好很多,他指著設計圖說:“這個房子你這樣一改,確實好了很多。”
何小麗一直在給付歐驚喜,今天看來也不例外。
結合沈悅不喜歡做飯的特點,何小麗縮小了廚房的空間,甚至在廚房裏麵設計了將來放煤氣灶和要裝抽油煙機的空間,把兩個臥室適當縮小一些,衣櫃靠牆做到頂,省去了許多放擺件的空間,這些空間其實用的很少,並且容易積灰。這樣,客廳的麵積增大了,臥室的儲物麵積也相應增大了不少,並不顯得擁擠。
因為增加了客廳的麵積,通風和采光也好了很多。
而付歐現在睡的那個小臥室也擴大了一點,還是跟現在一樣,平時做書房,像家裏來了客人還可以住人,因為大了一些的原因,不會像現在這樣的局促。
何小麗甚至都畫出來一個書櫃,從書櫃裏麵能拉出來一個一米二的小床,小床上麵可以鋪棉絮,這個還是很方便的。
沒想到她還這麽有才,連付歐都不由得感歎,何小麗真的跟自己想象中……太不一樣了,那些以為何小麗就是一個嬌滴滴的小丫頭的人,也真是膚淺了。
“真的看不出來你有這個特長,或許你到了北京,可以幫我改一改我們家的老房子。”
“老房子?”
“是的。”付歐摸了摸下巴,他覺得這件事情,如果何小麗不反感的話,可以給她嚐試一下,畢竟他已經慢慢的要把何小麗帶入到他們家女主人的這個角色裏麵去了:“我家在三廟胡同有一個小房子,因為太破了吧,我還想著早點迴去,怎麽修整一下,但我也沒有這方麵的資源。”
三廟胡同?
何小麗是學設計的,當然聽過這個響當當的名字了,幾十年後,她還在學室內設計的時候就聽說過這裏,這裏是保存的最好的老胡同!
這裏也是在00年以後大片拆除名人故居以後,還能在北京保留的很好的老式胡同了,即便是三四十年以後,這條胡同留存下來的老北京味道,都被人津津樂道。
因為本身居住在這裏的人,經濟條件也不咋樣,條件比較好的,在八十年代開始有商品房的時候賣掉了這裏的房子,去住“樓房”了。
其中很多房子,在九十年代出國流行的時候都被賣掉湊集出國的經費了,所以到了二十一世紀,這條胡同的主人,很多都是頗喜歡中國古文化的外國人。
包括此時的付歐,他也有這樣的想法,覺得自己在三廟胡同的老房子,配不上他的新媳婦。
“當……當然,那個,我可以折騰你們家的房子?”何小麗不敢相信,付歐會把這種曆史性的重任交給她來做,可能在當時看上去並沒有什麽。
“以後你也是這個房子的主人,任由你折騰!”付歐指了指她的設計圖,說:“我覺得你在這方麵頗有些天賦,那房子太老太舊,也不知道能不能改。”
他畫了一個圖,是一個“口”字型的一進院落,放在古代,確實不是大戶人家的住宅,麵積大概兩百平米,除了四麵圍起來的房子,中間的天井大概還有七八十平米。
放在古代,講究些的人,都要住兩進的院子,更講究的要住“目”字型三進的院落,這種“口”字型的房子,在古代來說,甚至於當代來說,確實不是講究的住所。
難怪付歐會有這樣的想法,覺得何小麗會嫌棄。
當然了,那邊的建築物是很有曆史的,最早的建築物能追溯到元代的大都時期,最晚也是清代的,所以幾十年以後建築界都說,從三廟胡同裏麵隨便挖一塊磚頭,都是建築文學史上麵的文物。
這麽重大的工作,在付歐眼裏居然是輕描淡寫的。
何小麗覺得,跟他說話有點緊張,怎麽這人隨手掏出來就是清代的古董,又隨口說來,家裏居然在古老的三廟胡同有一座房子。
“你父母會不會不同意啊?”何小麗還是有點擔心。
“我爸媽以前住在外交部的大院裏麵,到前年政治身份受到影響,才從大院搬到三廟胡同,他們住著也不是很舒服,很早就提到了要改造一下,你如果覺得工程量太大,我也可以在你來之前休整好的。”反正還有時間,等她過來至少是半年以後了。
“不要不要!”何小麗連連擺手:“這個還是我親自操刀吧,你老人家準備好銀子就行了。”
付歐扯了扯嘴角:“本來我存的錢就打算讓你保管的,但我也隻有一千多。”
其實何小麗對於一千多的概念不是很強,但是感覺還是挺大一筆錢的,畢竟她現在一個月有十五塊錢的工資,在新蔡縣都算的上一個小富婆了。
“結婚要花不少錢吧,我不知道彩禮要多少?”這是要讓何小麗去刺探一下軍情的意思了?
當下,哪怕幾十年以後,彩禮這個傳統的概念還是存在的,何小麗也沒譜啊,換作在大河村,可能十塊錢加上一袋子米,一包紅糖就搞定了,女方出嫁的時候要帶一些家私,這些都是女方的陪嫁。
彩禮是男方給到女方的,跟女方的陪嫁並不衝突,當然彩禮越多,陪嫁就要相應的多一些,要是配備不搭,女方嫁到男方以後,多少會受些婆家的冤枉氣。
說到這個問題,何小麗有點臉熱:“我還沒跟我爸媽提到這個問題呢,你父母都是洋派,你也會講究這個嗎?”
說起嫁妝彩禮真的有一種要結婚的感覺了,這種感覺特別的真實。
“是的,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我隻是不清楚到底要多少,得看你爸媽的意思。”
兩人說著話,沈悅也迴來了。
一家人吃過晚飯以後,付歐陪著何正下象棋去了。
至於煙,何正不抽,不過既然送來了,也沒有叫別人帶迴去的道理。
何小麗簡直佩服付歐的遠見了,他早就猜到了父母親會去火車站接他們,哪有空手上門的道理,說道為人處事,還是他在行。
何家就兩個臥室,不過之前有個小陽台,改成了書房,在兩人迴來之前,沈悅就在裏麵鋪好了鋪蓋,用行軍床做了一個單人床,上麵還鋪了一床竹席。
這個房子並不大,實用麵積最多有六十個平方,加上老式的建築,多少有設計的很不合理的地方,何小麗以前是做室內設計的,都能感覺這屋子隻要稍加改動,可以住的舒服的多。
何小麗看著記憶中並不是很熟悉的“家”,還是能感覺到一陣陣的暖意。
這好歹是城市,跟大河村的生活差別還是很大。
家裏還有收音機,有電燈,有電風扇。有一些現代化的感覺出來了。
“小付,家裏也不大,委屈你睡書房了,書房通風也還好,倒不會太熱。”還好是套房,要是鴿子籠一樣的筒子樓,就沒有這麽好的條件了。
說是這樣說,沈悅把家裏唯一一台電風扇放進付歐住的房間:“等會兒洗個澡休息一下,你們坐了一天的火車也辛苦了,我跟你叔叔等下要去科室,你跟小麗也可以出去轉轉,這附近她熟,我們都在這裏住了四五年了。”
下午兩點多,是家裏最熱的時候,把女兒跟未來女婿兩人丟在家裏,沈悅有點不放心,生怕幹柴烈火的年輕人會幹點出格的事情來,不過看這年輕人,也不像不靠譜的那種。
“你那個好朋友劉玲現在在紡織廠上班,今天周日,在放著假呢,你要不要去找她玩一玩?”沈悅問,明顯是要把女兒給支開。
“劉玲?”書裏對這個人沒有什麽描寫,何小麗怕露餡,伸了個懶腰:“我不想去啊,困死了,我現在非常需要洗個澡,然後睡個覺。”
她昨天晚上在火車上呆了一晚上,整個人身上都是一股子嗖味兒。
女兒是真困了,沈悅也不多心,報來了個暖瓶:“這裏有開水,打開水的話是下午六點去水房,早上七點之前,水房都有開水,你們先洗著吧,要是不夠的話再用灶子燒,家裏有煤球。”女兒幾年都沒有迴來,沈悅生怕她忘了。
為了節省能源,醫院都是統一供水的,一般都是去水房打,打來的開水喝也可以,洗澡都是用的這個。
反正是夏天,也不需要用太熱的熱水,摻一點進去不要太涼就可以了。
“香皂家裏也有新的,你用粉色的,小付用黃色的硫磺皂,都認識吧。”醫院和香皂廠有合作項目,何正還有參與研發,買香皂有這個便利,也是因為職業敏感,何家人用的香皂都是分開的。
“噢,媽,這個硫磺皂還能不能給我再弄點?”何小麗想起來什麽是的,迴來一趟不容易,迴去總的給大家帶東西,硫磺皂就不錯,便宜,而且在新蔡那個地方還不好買。
換作以前的女兒肯定不會這樣想,沈悅覺得有點意外,更有點驚喜:“這個好弄了,本來就是你爸爸他們廠裏做的,你隻要不用大卡車拖,都可以給你整上一些。”
也就是說十塊八塊小意思咯?
“多少錢一塊啊?”何小麗有點不好意思沾她媽便宜,一般來說在供銷社買肯定要票,價格在一毛到一毛五之間,錢倒不是很貴,難得的是你上哪整來票,農村人一般都不用香皂。
“瞧你這孩子,你要帶東西媽媽還能要你掏錢不成?”沈悅覺得女兒真是有點好笑,但讓她比較欣喜的就是女兒真的懂事了,果然是到了要結婚的年紀了麽。
可何小麗總有一種白占別人親媽的便宜的感覺。
但很快這種感覺就沒有了,沈悅笑得如沐春風似的,自己的閨女迴來的那種欣喜,和母親的感覺讓何小麗產生一種新的情愫。
這就是她媽啊,她要是客氣,媽媽當然會不舒服的了。
想到這裏何小麗心安理得的接受了,沈悅卻在一旁叨叨起來:“你說的確實不錯,讓我想想還有什麽東西好讓你帶迴去送人,又比較好弄到的,你爸爸他們科室現在有辦製藥廠,有些還沒有上市的批次,按正常的市價弄出來也不算占便宜,牙膏也有,這個你也可以帶迴去一些。”
確實牙膏也好買,鄉下人都用傳統的青鹽簡單的刷一刷牙。
計劃經濟比較好的是,計劃內的東西確實便宜,物價相當的穩定。
比較不好的是,有錢也難買到東西啊,就拿付歐來說,悄麽麽的藏了那麽多錢有啥用啊,現在連東西都很難買,等到過幾年取消了票證製度,物價又開始飆漲了。
八十年代的萬元戶多稀罕,可到了八十年代末期,買個大哥大都兩萬,想想這些令人咋舌的消費,何小麗不由得打了個冷顫。
沈悅接著又問了何小麗能在城裏呆多久,一聽到女兒能在家裏住十來天,又快活起來,看來她平時跟何正省下來的糧票能起到作用了。
更讓她高興的是,女兒還是走了讀書的路子,現在是小學老師,這,不說別的……總比每天種地要來的輕鬆吧。
沈悅高興起來,還是像小時候那樣摟著何小麗:“哎喲,媽媽的女兒果然長大了,現在真是本事極了。”雖然不如劉玲這樣的紡織女工工資高,但文人出身的沈悅還是喜歡女兒做文職類的工作,她高興的不知道說什麽才好了。
被沈悅一抱,何小麗迅速就有被母親疼愛的感覺出來了,要等高考結束了,她考上了大學,沈悅估計會更高興,但這一點,她不能提前跟母親說,不過有什麽關係呢,到時候給她一個驚喜或許會更好。
何小麗把頭埋在沈悅的頸窩裏麵,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果然還是媽媽的味道啊,好懷念這種味道了。”
沈悅心裏突然一動,雖說女兒這次迴來以後疏遠了,也跟自己有些距離了,但到底,這還是自己的女兒……她把女兒的這種變化歸結於女兒在這麽小的年紀出去,遠離家人,到了另一個環境,在青春叛逆的時候發生的這些,自然而然會產生一些變化,讓家人措手不及。
看見身邊好些姑娘,太叛逆就長歪的沈悅,一直都很擔心何小麗到底會怎樣,好歹她那樣嬌氣的長大,萬一離開了父母,走了歪路子咋辦?
母女兩個聊了一會兒以後,沈悅就要去醫院了,而何正今天是在住院部,所以早就走了。
“媽,你也不休息一下啊。”在媽媽麵前,再堅強的人都忍不住撒嬌:“還是像以前那樣加班嗎?”
原著裏麵有提到這個沈悅,因為太忙,在原主很小的時候就很少對她管教,原主長成那樣一副性格,她其實也有很大的責任。
但這也怪不了沈悅,那個年代的人為了生存,且不說生活了,哪個不是這個樣子,就說何直來說,五個孩子,他其實也沒有管教過,大軍小軍能長成這樣,也都靠造化。
沈悅拍了拍女兒的背,還是像小時候一樣的黏人啊:“好了,後天爸爸媽媽都不上班,陪你出去轉一轉。”
說完看了一下表,再磨蹭下午門診得開門了,何小麗知道沈悅責任心強,就沒有再繼續撒嬌了。
第80章
洗完澡,倒頭就睡,等醒來的時候已經下午五點鍾了,沈悅是一點五十出的門,也就是至少睡了三個小時。
何小麗看了一眼家裏的布置,職業病和強迫症就犯了。
在農村的時候還沒有這樣直觀的感覺,那邊的房子都是三進□□,或者兩進兩退,於設計上來說,沒有很直觀的衝擊力。
可何正家是正宗的套房,類似於後來的商品房,在格局上,就很挑剔設計了。
也可以說,設計的好歹,很直觀的影響到居住的舒適度。
至於現在這個房子,居住的舒適度其實並不好。
那個年代沒有室內設計這個概念,隻要有個房子,哪怕是筒子樓,人的幸福指數也很好。
但這點何小麗不能忍啊,幾十年後的她,做的事情,就是讓人在有限的空間內,享受到無限的居住的舒適度。
並且這套房子真的還挺好。
這房子雖說小,到底還是朝南的,付歐睡的那邊朝北,南北雖然不直接通,但也算南北通透的戶型,但叫設計師給浪費掉了很多麵積,實用麵積有六十個平方,用著卻很擁擠,很像後世設計的小兩房。
閑的無聊,職業病犯了的何小麗開始用步子丈量屋內的大小,在自己臥室找來一支鉛筆,一個本子,一把尺子,開始把原始戶型畫了下來。
緊接著就是改造以後的戶型。
……
也不知道做了多久,何小麗畫的是很帶勁,以至於後麵有個人站著看了很久都沒發現。
“啊——”突然迴頭看見一張人臉,何小麗嚇了一大跳,摸著心口:“請不要神出鬼沒,嚇人的好嗎?”
付歐看著很認真,連他都看出來經過何小麗改動過的戶型,比原始的戶型要好很多,他指著設計圖說:“這個房子你這樣一改,確實好了很多。”
何小麗一直在給付歐驚喜,今天看來也不例外。
結合沈悅不喜歡做飯的特點,何小麗縮小了廚房的空間,甚至在廚房裏麵設計了將來放煤氣灶和要裝抽油煙機的空間,把兩個臥室適當縮小一些,衣櫃靠牆做到頂,省去了許多放擺件的空間,這些空間其實用的很少,並且容易積灰。這樣,客廳的麵積增大了,臥室的儲物麵積也相應增大了不少,並不顯得擁擠。
因為增加了客廳的麵積,通風和采光也好了很多。
而付歐現在睡的那個小臥室也擴大了一點,還是跟現在一樣,平時做書房,像家裏來了客人還可以住人,因為大了一些的原因,不會像現在這樣的局促。
何小麗甚至都畫出來一個書櫃,從書櫃裏麵能拉出來一個一米二的小床,小床上麵可以鋪棉絮,這個還是很方便的。
沒想到她還這麽有才,連付歐都不由得感歎,何小麗真的跟自己想象中……太不一樣了,那些以為何小麗就是一個嬌滴滴的小丫頭的人,也真是膚淺了。
“真的看不出來你有這個特長,或許你到了北京,可以幫我改一改我們家的老房子。”
“老房子?”
“是的。”付歐摸了摸下巴,他覺得這件事情,如果何小麗不反感的話,可以給她嚐試一下,畢竟他已經慢慢的要把何小麗帶入到他們家女主人的這個角色裏麵去了:“我家在三廟胡同有一個小房子,因為太破了吧,我還想著早點迴去,怎麽修整一下,但我也沒有這方麵的資源。”
三廟胡同?
何小麗是學設計的,當然聽過這個響當當的名字了,幾十年後,她還在學室內設計的時候就聽說過這裏,這裏是保存的最好的老胡同!
這裏也是在00年以後大片拆除名人故居以後,還能在北京保留的很好的老式胡同了,即便是三四十年以後,這條胡同留存下來的老北京味道,都被人津津樂道。
因為本身居住在這裏的人,經濟條件也不咋樣,條件比較好的,在八十年代開始有商品房的時候賣掉了這裏的房子,去住“樓房”了。
其中很多房子,在九十年代出國流行的時候都被賣掉湊集出國的經費了,所以到了二十一世紀,這條胡同的主人,很多都是頗喜歡中國古文化的外國人。
包括此時的付歐,他也有這樣的想法,覺得自己在三廟胡同的老房子,配不上他的新媳婦。
“當……當然,那個,我可以折騰你們家的房子?”何小麗不敢相信,付歐會把這種曆史性的重任交給她來做,可能在當時看上去並沒有什麽。
“以後你也是這個房子的主人,任由你折騰!”付歐指了指她的設計圖,說:“我覺得你在這方麵頗有些天賦,那房子太老太舊,也不知道能不能改。”
他畫了一個圖,是一個“口”字型的一進院落,放在古代,確實不是大戶人家的住宅,麵積大概兩百平米,除了四麵圍起來的房子,中間的天井大概還有七八十平米。
放在古代,講究些的人,都要住兩進的院子,更講究的要住“目”字型三進的院落,這種“口”字型的房子,在古代來說,甚至於當代來說,確實不是講究的住所。
難怪付歐會有這樣的想法,覺得何小麗會嫌棄。
當然了,那邊的建築物是很有曆史的,最早的建築物能追溯到元代的大都時期,最晚也是清代的,所以幾十年以後建築界都說,從三廟胡同裏麵隨便挖一塊磚頭,都是建築文學史上麵的文物。
這麽重大的工作,在付歐眼裏居然是輕描淡寫的。
何小麗覺得,跟他說話有點緊張,怎麽這人隨手掏出來就是清代的古董,又隨口說來,家裏居然在古老的三廟胡同有一座房子。
“你父母會不會不同意啊?”何小麗還是有點擔心。
“我爸媽以前住在外交部的大院裏麵,到前年政治身份受到影響,才從大院搬到三廟胡同,他們住著也不是很舒服,很早就提到了要改造一下,你如果覺得工程量太大,我也可以在你來之前休整好的。”反正還有時間,等她過來至少是半年以後了。
“不要不要!”何小麗連連擺手:“這個還是我親自操刀吧,你老人家準備好銀子就行了。”
付歐扯了扯嘴角:“本來我存的錢就打算讓你保管的,但我也隻有一千多。”
其實何小麗對於一千多的概念不是很強,但是感覺還是挺大一筆錢的,畢竟她現在一個月有十五塊錢的工資,在新蔡縣都算的上一個小富婆了。
“結婚要花不少錢吧,我不知道彩禮要多少?”這是要讓何小麗去刺探一下軍情的意思了?
當下,哪怕幾十年以後,彩禮這個傳統的概念還是存在的,何小麗也沒譜啊,換作在大河村,可能十塊錢加上一袋子米,一包紅糖就搞定了,女方出嫁的時候要帶一些家私,這些都是女方的陪嫁。
彩禮是男方給到女方的,跟女方的陪嫁並不衝突,當然彩禮越多,陪嫁就要相應的多一些,要是配備不搭,女方嫁到男方以後,多少會受些婆家的冤枉氣。
說到這個問題,何小麗有點臉熱:“我還沒跟我爸媽提到這個問題呢,你父母都是洋派,你也會講究這個嗎?”
說起嫁妝彩禮真的有一種要結婚的感覺了,這種感覺特別的真實。
“是的,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我隻是不清楚到底要多少,得看你爸媽的意思。”
兩人說著話,沈悅也迴來了。
一家人吃過晚飯以後,付歐陪著何正下象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