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告訴我,這麽好的待遇,是不是病號專屬的?”何小麗表示自己還有點貪心。


    “不 ……你的要求,任何時候都可以滿足!”


    外麵也漸漸熱鬧起來,時下農村人多,過年過節總是要放鞭炮熱鬧一下的。


    感覺到了年節的氣氛,何小麗也精神起來,穿著呢子大衣走了出去,跟人玩了一會兒。


    到下午五點左右,何建設過來叫何小麗過去吃飯。


    說好了吃飯之前要放鞭炮的,放完鞭炮,孩子們開心的大叫,何小麗也精神了許多。


    飯菜是何大軍、何小軍兩兄弟辦的,滿滿一桌子的菜,魚、雞、炒的豬口條,醋蘿卜,辣白菜,肉湯……


    何直端起一杯白酒來:“祝大家明年更好。”


    底下的孩子們端著一碗白水:“祝爸爸/叔叔,來年也更好。”


    這是何小麗來到這個世界過的第一個年,剛開始傷感,最後,覺得也不錯,就是非常想念家人了。


    家人,到底在哪裏?


    第65章


    何小麗這病來的快,去得也快,到了正月初二這天,燒就退了。


    家裏算是正式的休息了下來,孩子們也不用做作業,整天東跑西跑,撿了地上沒放完的鞭炮炸來玩。


    何建設和何衛革兩個拿著姐姐做的炒紅薯片給人吃,每天都有大人,在孩子的拉拉扯扯下過來請教何小麗怎麽做這個紅薯片。


    病剛好,又被一群大媽天天追著問,何小麗也不輕鬆,那些大人聽說給孩子做的紅薯片裏麵加了紅糖和芝麻,紛紛表示太奢侈。


    家裏就分了十來斤紅糖,是要吃到明年這個時候的,也就何小麗這個敗家玩意兒,會給孩子吃的零食兒裏麵加紅糖。


    聽完都各自散散了。


    何小麗好心一腔熱血,都叫人當成了“資本主義的小姐姐”,她也覺得這裏的人都挺無語的,給孩子做吃的嘛,費個二兩紅糖有啥,這些人不知道咋想的。


    確實是年代不同的差異,那會兒家裏孩子多,誰家孩子金貴了,一生完就往那裏擱著,老大帶老二,老二帶老三,除非當媽的沒有奶水,否則紅糖哪有孩子們吃的份了,會吃窮人的!


    好吧,何小麗不這樣想,家裏孩子雖然多,但她還是不會摳這幾個孩子嘴裏那點。


    *******


    過年元宵節,就要正式忙於農事了。


    正月底開始培苗,到了二月開始給試驗田插秧,付歐和王有誌兩個用小本本紀錄下來穀子的生長周期,直到五月份,穀子滿穗的時候,大家心裏的那塊大石頭,才漸漸放了下來。


    但還有一個疑問,如果稻穗隻是空有其表怎麽辦。


    這點在不久以後得到了驗證,稻穗並不是空的,不僅不是空的,飽滿率比傳統的稻子要高很多。


    由於這片實驗田,比隊裏的穀子要提前一個禮拜收割,收割現場,何小麗還請來了老農當場做見證,打完的穀子也稱好以後,先前那些存有質疑的村民也都不說話了。


    嚴格丈量了這片田的大小是一畝六分地,得出來的穀子是一千零三十七斤,換算下來,也就是畝產在三百二十公斤左右。


    這個畝產量,是傳統種子的三倍多。


    這真是讓人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為了謹慎起見,又把穀子打成大米,稱過以後得出含米量大概有80%!


    也就是與傳統的種植技術相比,新式稻種,確實占絕對優勢。


    這裏的老農都種了一輩子的地,從沒見過這麽高畝產量的種子,紛紛表示不信,但不信不行啊,這塊地從收割到打米,一步步都是在旁人的監督之下做的,現在不服都不行,原來那些反對新式稻種的人都斂聲不語。


    要說落井下石的也不是沒有,就有人趁機說了。


    “我早說這種新式稻種可行了,報紙上都登了還能有錯?還不是何直膽子太小,不敢幹,要我說早點開始種,咱們今年不是能多分上許多糧食了。”這是孫有才留下來的餘孽。


    孫家在村裏橫行霸道八年,也不是沒有拉攏人的,本來這是何直的功勞,現在非要說成何直膽子小不敢幹,這不是無中生有嗎?


    偏生人就是這樣的劣根性,分明當初沒一個人敢說看好新式稻種的,這會兒人人都當自己是有先見之明的人了,譴責何直的聲音此起彼伏。


    “要不我怎麽說,何直這個人呢,還真的不堪大用,早先就說了他隻知道悶頭往前衝,完全不知道轉圜,結果好了,我說對了吧。”人群裏麵不乏這個聲音。


    “就是,晚稻的苗子已經培好了,現在要把晚稻改良已經是來不及了,要改良得從明年開始,這不是瞎忙活耽誤大家整整一年嗎?”


    “這何直也真是,下遊要築壩,修水電站,何直還允諾大河村允許遷進來十幾戶,十幾戶啊,就是上百口人口,這麽多人張嘴就要吃飯,也不知道他是怎麽想的,去年剛過好一點,今年又搞這幺蛾子。”


    “我們也不要什麽水電站,蓋好了能有我們好嗎,沒有!人家辦事的會來我們村招人去做工嗎,不會!但,築壩會影響到一個村莊的生存,人要平遷,這可就跟我們有關係的了。”


    本來是私底下爭強好勝的一些言語,讓何小麗氣的呀,好好的一件事情,怎麽讓這些人說成這樣了。


    簡直是欺人太甚啊。


    水電站蓋好,那可是百年大計,難不成這些人想點著桐油燈過一輩子嗎?


    何直等人,之所以支持下遊築壩,一是因為形式所趨,政府在這裏規劃蓋水電站,你能說不蓋?


    這不成,這是阻礙社會主義發展的火車前進啊。


    大河村門口有一條兩裏路寬的河,所以叫大河,這一條大大的河,不知道從哪裏流來,滋養了這一代的百姓幾百年、上千年。現在,又要蓋一座水電站造福百姓,水電站造好以後,計劃是供給整個紅星公社,紅旗公社、碧水公社三大公社以及縣城的用電,也就是說,是基本覆蓋了新蔡縣大半居民的用電大工程。


    並且在築壩過程中,政府也不是白白的征用民力,何直計劃的好,築壩也不是一朝一夕,到時候政府征用一部分民力會有工分,也會有糧食補貼,另一部分人還是繼續耕種當地的土地,所得的糧食不比人口搬遷進來之前少。


    等再過幾年,傳統耕種向新式耕種過度完以後,自然就更不愁糧食了。


    但也不是沒有犧牲的,一座電站蓋好,自然會影響到一些人的生活,這些人要遷移到他鄉去,不僅是要平遷,還要在遷移以後,享受更好良好的待遇。


    其實多到底,就是利大於弊,利大的,幾乎要忽略到弊端。


    本來是好事情,因為說到政府要給這些人蓋房子,當地的居民自然就不樂意了,憑啥,咱在這裏住了這麽多年,政府都沒說給咱們蓋房子,人家遷來一百多號人口,可是還要占著咱們的地呢!


    何直還不知道村民們私底下的腹誹,他正樂嗬著呢。


    太好了,稻穗飽滿,米粒也比以前的早稻更好。


    “何小麗,快拿到知青點去煮一鍋飯,看看這米咋樣。”何直說。


    早稻米,在後來都不太會進入市場販賣,因為口感很差,吃起來像夾生飯一樣,所以往往隻作為備用糧,但這個時候不一樣,白米總比紅薯好,總比玉米好,也比土豆更好。


    知青點早就煮了一鍋來,餘敏端著一大盆飯,給每個鄉親都嚐上一口,大家夥也都吃了,口感不比之前的品種差。


    聽到村民個個都嘖嘖稱好,幾個知青的心,算是放進肚子裏去了。


    到現在為止,大家才相信,新品種的早稻米,真的比之前的產量要高很多,不僅如此,口感上也比之前的早稻米要好,除了一部分人被振奮了以外,更有一部分人蠢蠢欲動。


    何直在一邊跟王有誌、付歐兩人交流新品種的稻種種植的經驗,一邊聽,一邊點頭。


    聽到一半,看到人群還未散去,高聲說:“好了,大家今天就先散了吧,這幾天準備準備,過幾天生產隊要收糧食,又要種晚稻,有得好忙了,最近幾天能休息一下就休息一下。”


    這也是何直的策略,如果隊裏沒有特別的事情,是不需要整天耗在地裏磨洋工的,但等到農忙時候,不敢完活,晚上都要上工,大人不夠,連孩子都要征用。


    再過幾天,連學校也要開始放麥假了,大人自然更不得閑。


    大河村中一種隱隱的力量,開始籠罩在村民中間,慢慢彌散開來。


    第66章


    這事兒,到了何直次日去做雙搶動員會的時候才正式爆發。


    其實也就是一小撮人起的頭,然後其他人被蠱惑了,當聽到下遊要築壩造水電站,一部分人說這是多餘的,大河這麽多年都沒人敢在上麵修橋,就是因為大河是咱這一帶的母親河,動誰,也不能動自己的母親啊。


    但建電站這樣的事情,豈是幾個村民說一說,有意見,就可以不做的?


    衫子起了個頭,他是陳家的代表,也就是劉彩家的那個陳家,衫子是堂兄弟幾個的老大,講話頗有些威嚴:“何直,大家公選你做大隊長,是看在你這人實誠的份上,咱們之前被孫有才坑慘了,眼看著才過上一年的好日子,你可不能再繼續坑大家。”


    這衫子以前跟孫有才的弟弟孫成才關係很好,那會兒還得了不少好吃,現在說起跟孫家撇開關係的話來,是不是有點晚啊。


    何直知道,衫子是這夥人裏麵的頭。


    下頭還有人叫囂著當初何直選上大隊長不夠公正,要由全村重新公選,這另外共選,就是要推舉衫子出來。


    他在大河村也是頗有聲望。


    衫子既然這樣起了個頭,自然是拿準有人會幫腔,果不其然,他開了個頭,就有人應聲站了起來,說:


    “是了,咱日子過的好好的,築什麽壩,建什麽水電站,這都是哪門子的幺蛾子,這麽多年來,我們都用桐油燈,點蠟燭,聽說電費也貴得很,我們農民也用不起啊,就別說遠了,買燈泡都要票,不然就算是通了電,家裏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通電的意義在哪裏?”


    好家夥,能講出來通電的意義……


    繼續就有人起哄了:“聽說政府給咱們拉電線拉到家,難不成以後還會給咱們發電視機,聽說那玩藝兒一個小匣子裏麵,好多小人會唱歌跳舞唱大戲,要是政府不要咱們電費,還免費配上小匣子……不不,電視機,我們也沒意見,對不對?”


    這就是無理取鬧了,還沒聽說過哪國給拉了電線還管送電視機的。


    何直是個實幹派,要對付這樣一群人,隻能皺了皺眉,有點吃力。


    他要不是嘴巴太笨,也不至於這麽多年都被李桂花壓製的很死,每迴想翻身動彈一下,就會被李桂花按到死緊不能動彈。


    他剛想說什麽,下麵就起哄開了,說啥,無非是對外來戶遷入有意見唄。


    其實隊也有電燈,當時隊裏接大喇叭的時候也是通了電的,但無法供應全村人用電,所以就接了這樣一個電燈。即便是那會兒孫有才得勢,也沒敢說把電線拉到他家,因為這東西實在是太稀罕太稀罕了。


    何直做這些,當然一方麵迫於壓力,還有一方麵,是真心的,想讓大家用上電啊。


    他見識過電視機,那麽好的東西,也不指望人人家裏都能用的上,但最起碼的,讓孩子不用點桐油燈看書,就是他的夢想。


    “各位。”身後傳來清脆的聲音,一聽著這聲音大家夥就知道是誰。


    “你們都說我叔叔支持建大壩是為了他自己,這話說的可真讓人不喜歡了。”何小麗單刀直入切入主題:“且不說通電以後會給大家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家家戶戶都可以拉電線,接電燈,就說建造這麽大一個工程,勢必會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政府雇傭勞動力,可是會算工分的……”


    聽到會算工分,這些人眼睛亮了亮。


    這一點,何小麗是聽李書記講的,到底不敢胡謅,但何直這樣的莊稼漢子,要他帶著大家勤勞致富可以,可要他跟一群人打嘴仗他就不行了。


    明明自己心裏門兒清。


    人群裏麵有些腦子清楚的,也聽明白何小麗講什麽了。


    其實他們之前擔心的還有一宗,公家會不會免費征用勞動力,這樣一頭上隊裏沒有糧食分,因為幹的是公家的活,一頭又要去出苦力修電站,這也是他們有存疑的原因,何直當然不知道這些人內心所想,抓不到點子上。


    “你是說,公家修電站,也會請我們做事?”


    “電站裏麵需要專業的人才,當然不能隨便招人。”何小麗說:“但,修建電站可是一個大工程,需要幾年的時間,國家肯定會投資大量的資金在裏頭,這幾年的時間,光需要的小工人數都不在少數,而且公家肯定是會開工資的,你們的擔心我明白,不存在。”


    “並且新式的稻種你們也看到了,今天我跟王會計去縣裏跟李書記匯報過了,李書記說明年會跟國家申請大量的新式稻種,在大河村做試點,爭取做種一些新式稻子出來,你們所擔心的因為有新遷入移民而吃不飽,根本不存在,村裏增加了人口,糧食增大了產量,自留糧必定會多。”


    說話的是付歐,他渾厚的嗓音,成功的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零年代炮灰女配[穿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溜溜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溜溜豬並收藏七零年代炮灰女配[穿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