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當地自己種的煙絲,當地的老農民也買不起城裏的紅梅或者325香煙,有煙癮隻能抽一抽當地自己種的煙絲。


    何小麗知道,老煙槍掏出煙來的意思,就是準備等一等他們了。


    “快去快迴。”老馬說:“冬天日頭下得早,咱們迴去還要一個多小時呢。”


    驢車比走路稍微快一點,跟蹬自行車的速度差不多。


    “好嘞,我們快點迴來。”何小麗和王有誌快步往外走,還沒走幾步,有一個老同誌叫住了他們。


    “是你們要找新型的稻種?”老同誌問。


    剛被撲滅的希望,又被人點燃一點點,何小麗看著老同誌,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麽意思。


    “哪裏都找不到對吧,我聽說縣政府那裏到了一批,你們迴去打一打報告,叫隊裏批了再去領,晚了可就來不及了。”


    我勒個去,還要迴隊裏打報告,王小麗看了正在慢悠悠的抽煙的老馬一眼,這要坐著驢車迴去找叔叔打個條子,然後再來縣委,恐怕黃花菜都涼了,誰知道別的大隊會不會聞著風趕來呢,她可不想冒這個險。


    於是撒腿就往縣委跑,跑出糧站門口才發現她根本就不知道縣委在哪裏,縣委家屬大院她倒是知道了。


    王有誌緊跟慢跟才趕上她的腳步,何小麗又是一個急刹車,兩人差點給撞上。


    “你幹嘛啊,一驚一乍的。”王有誌摸了摸胸口,差點跟她撞了個滿懷!


    當下男女風氣沒有那麽開放,他謹記這位是他的好兄弟付歐的對象呢,朋友妻不可欺。


    “我不知道縣委大院在哪裏。”王有誌去過的,他當然知道。


    還以為是什麽事呢,王有誌說:“你這樣猛叉叉的去縣委,誰會給你種子啊,得先迴隊裏開條子,我們先去供銷社買紙,明天再跑一趟吧。”


    還真當縣委是她家啊,要啥給啥?


    “我幹嘛迴去打條子浪費一天時間,我現在就要去,直接找李書記啊!”不由分說的,何小麗攥著王有誌的袖子就往外跑:“你帶路,我去找李書記,他特批不就行了嗎。”


    是了,李書記這個熟人又可以發揮他的作用了,何小麗就是這樣,不到需要用人的時候,基本想不起這個人來的,明明之前就可以找李書記嘛,還東奔西走的繞了很多彎路。


    王有誌心說這還真是個行動派,說到哪就要做的,隻能咬牙陪著她去一趟縣委了,好在縣城不大,縣委他去過的,路他還有印象。


    也是趕巧了,兩人一起到了縣委,找到李書記,並批了他們一把稻種,何小麗看著這一把珍貴的種子,連聲道謝。


    縣委的同誌說:“就這一把,剛好夠一畝半到兩畝,要是晚來一天,這種子可不就是你們的了。”


    也就是說幸好今天來了吧,晚了說不定就沒有了。


    “還有哪些村子領了?”她好奇的問。


    “哪有多的,也就一斤種子,給下麵的幾個公社分了一些,大隊來領的也就你們,下麵的同誌相對來說比較保守,不敢幹,都看著別人呢,跟你們說啊,這珍貴的稻種,可是李書記托了很多人才弄到的,你們領到以後,務必紀錄好種植的經過,如果能夠成功,爭取在新蔡縣樹立典型,明白嗎?”縣委的同誌說。


    “當然!”何小麗點點頭:“我們費了千辛萬苦弄來這一點種子,可不就是為了明年的試驗田能夠成功嗎?放心,不管任務有多艱巨,征途有多艱苦,隻要有我們年輕一代在,就能夠勇往直前,不怕失敗!”


    “大家都不相信畝產四百公斤的事情,都覺得是神話,你們明年,就要讓這個神話在新蔡縣上演,誰能樹立起典型來,誰就是大功臣!”縣委同誌鼓勵起人來,簡直是一套一套又一套了。


    “不怕艱苦不怕困難!”何小麗拍著胸脯保證。


    王有誌心說這個何小麗,平時忽悠起人來一套接著一套,但數今天看起來最真誠了,兩人謝過了縣委的同誌,就從辦公室出來了。


    剛走出辦公室來,李書記還在外麵等著呢。


    “李書記。”在外麵,何小麗不敢造次叫李伯伯了,得避嫌。


    “喲,小何同誌。”李書記今天看起來笑眯眯的,格外的親切,自上次從大河村一別,還沒有再見過了,上次去他家吃飯,他剛好騎著個破自行車去下麵走訪基層去了,也沒碰到,大概是俞小宛在他麵前講了什麽,他今天看著何小麗就格外的親切。


    “小王同誌也在啊。”真會打招唿,王有誌感覺自己是多餘的。


    “李書記好,我們今天是進城送紅糖的,幸好碰到您了,否則這袋子稻種可成不了我的了,多謝您!”何小麗謙虛的笑了笑,她知道李書記的親切源自於哪裏,但她是做不了他們家的兒媳婦了,李立新這個人她可不喜歡,一點都不喜歡。


    明明是自己來找他的,還非得說幸好碰到李書記,假不假!


    “農村的生活還習慣吧。”李書記說:“我等你是因為還有一件事情要跟你講的,立新的媽媽跟你爸爸媽媽一直都有聯係,你父母親最近都正式調迴單位工作了,她讓我看到你的話,務必要跟你說一聲,免得你掛心。”


    “我爸媽正式調迴去了?”這個消息雖說很意外,但也不是沒有征兆的,上一次過來縣城裏麵,俞小宛也提到了單位請何正迴去,給老領導會診的事情,可能是在這件事情上麵立了功,所以雙雙都迴到了原本的工作崗位上。


    “是的,你爸爸媽媽也很難聯係到你,所以給我夫人打了電話,囑咐我們一定要照顧你,過幾天我還要去省城開會,到時候再去看看他們。”


    何小麗才不相信無緣無故的,爸爸媽媽會無緣無故的囑咐俞小宛“照顧”她,雙方父母肯定達成了什麽默契,她現在在新蔡縣,最合適的就是把女兒囑托給在新蔡縣當一把手的老戰友照顧。


    雙方都是老狐狸。


    這樣,王有誌站在一旁就尷尬了,李書記都邀請何小麗去他家吃飯了,他還要去供銷社買紙呢。


    “李書記,不好意思打斷你們,要不這樣,何小麗你去李書記家吃晚飯,我先去供銷社買牛皮紙。”王有誌有點著急:“我們村要分紅糖了,需要買許多牛皮紙包,再要不去,供銷社得關門了。”


    死沒良心的王有誌,竟然想一個人開溜?


    何小麗對李書記禮貌的鞠了個躬:“謝謝您幫助我們拿到稻種,我們一定會用實際行動迴報您,但眼下我們要去供銷社買牛皮紙,王有誌一個人弄不迴去拿麽多,我得跟他一起走了,下次有機會,我再去找伯母吃飯。”今天肯定不行了,就算下迴去打聽父母的消息,她也要找餘敏跟她一起,總覺得這樣才能壯膽。


    看兩人真的像很著急的樣子,天也漸漸黑起來了,李書記也知道從縣城到大河村有多遠,便不方便繼續挽留,又交待了一番場麵話,無非是有什麽問題找政府,相信人民群眾的智慧無窮大之類。


    再說下去真的就要天黑了。


    兩人匆匆的辭別了李書記,飛奔到供銷社買包裝紅糖的牛皮紙,買完看看還有時間,王有誌又掏錢買了幾斤肉包,他還記得上次何小麗買迴去饅頭包子,大家好像很喜歡吃,再說何小麗和老馬跟著他跑了一整天,請他們吃個晚飯是很平常的事情。


    何小麗這次沒跟他客氣,本身知青點的青年們就是一家人,她跟付歐、王有誌三個人都是拿工資的,不論貧富,總是有金錢進賬的那種,也是他們三個人來縣城的次數比較多一些,因此不管是誰來了,都會買一些吃食迴去給大家。


    這也是這個年代裏麵,苦中作樂中比較珍貴的迴憶了。


    迴到糧站,老馬剛想抱怨幾句,但被王有誌買迴來熱騰騰的肉包塞住了嘴巴,頭一迴嘴角揚起來笑來。


    他是最樸實的莊戶人,一想起剛才對何小麗和王有誌的態度,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趕驢車時,還特意往平穩的路上趕。


    不過何小麗和王有誌不會跟他計較,今天來一趟縣城的收獲實在是太大了,兩人已經抑製不住內心的興奮之情。


    王有誌撇撇嘴,看看天,還沒一刻鍾的時間,就躺在稻草中間睡著了。


    第59章


    迴到知青點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六點多,王有誌睡得死沉,何小麗也靠著板車邊上睡著了。


    餘敏和劉恩慈兩人剛收拾完甘蔗地迴來,累得一點都動不了,兩人洗完澡就躺在床上看著屋梁頂上。


    倒是難得的一次,看見付歐盯著廚房的一堆東西發呆,他想煮飯來著,但是搞不清楚到底要放多少米啊!


    以前經常看著何小麗和餘敏兩人在廚房倒飭這啊那,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模樣,換他來,簡直不要太難!


    “付歐。”餘敏在外麵有氣無力的叫了一聲:“你要是餓了去何小麗櫃子裏麵找麥乳精泡一碗喝一下墊墊,我們兩實在是累的餓都不餓了。”她不是不餓,是實在是不好意思再吃人家東西了。


    付歐也隻能掏出何小麗給他的備用鑰匙,從裏麵拿出麥乳精泡了一碗,自己喝了。


    餘敏和劉恩慈累的果然是連水都不想喝一口,躺床上還沒五分鍾就睡著了。


    像她們這樣的年輕人,在地裏是要出大力的,所以每個人,都不想在這農村裏麵呆上一輩子。


    所以等王有誌扛著一大包的牛皮紙進來的時候,看到屋子裏麵靜悄悄的。


    付歐喝了一碗麥乳精還是餓啊,隻能傻等著王有誌兩人迴來,一般情況下他們去縣城,是要帶東西迴來的。


    果然,王有誌帶來的包子拯救了他,三個包子下肚,饑餓感終於沒有了。


    何小麗看著他也確實覺得無語,這麽大個人,居然不懂做飯,不可思議。


    “為啥要做飯,以前家裏人都是吃食堂的,去讀書學校裏麵也吃食堂啊。”付歐覺得理所當然。


    這個年代確實……食堂也不貴,基本跟自己做的成本差不多,多省事,也不像幾十年以後有地溝油。


    好吧。


    “那你總歸是要學會煮點東西啊。”何小麗忍不住抱怨他。


    “我會煮餃子,北京比這裏方便,我可以買餃子迴來煮。”付歐說。


    也是從食堂買來吧!


    “我媽隔段時間會包點餃子放冰箱裏麵,我要是餓了自己會煮。”他補充了一句。


    好家夥,家庭條件真好,他家還有冰箱啊,難怪呢……被人家盯上了,過著這麽資本主義的“生活”,嘖嘖嘖。


    嫉妒讓何小麗變成了橢圓!


    “明天早上我煮麵條,你跟著學一學。”何小麗說:“現在幫我燒水,我要洗個澡。”


    “哦。”這個付歐是會的:“水已經燒好了,在大鍋裏麵,滿滿一鍋,你先去洗,洗了趕緊睡吧。”


    看到付鷗越來越有眼力價的模樣,何小麗真想表揚他一下,但是沒勁兒,她累的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恨不得倒地就睡個三天三夜。


    知青點專門有一個鋁製的鍋是燒水的,並不像當地人一樣,炒菜的大鐵鍋跟燒水洗澡的鍋混著用。


    “好。”何小麗轉身準備打水,誰知道付歐手腳麻利的幫她拿桶子,倒水、對冷水,一氣嗬成,然後拉著她的手,一路幫她把水帶到後院小屋裏麵。


    其實……他還是挺好的,何小麗默默的想。


    算了,不會做飯就不會做飯吧,以後迴城了有食堂,她記得這種大食堂的吃法,吃到了九十年代還很流行,她父母那一輩兒,很多人都是不做飯帶著孩子吃食堂的。


    畢竟很多家庭都是雙職工,許多老人留在農村不適應城市的生活不願意出來,保姆在那個年代也很少見,都是父母帶著孩子的,自己的手藝不見得比食堂大師傅的好,所以很多人,都直接吃食堂好了。


    何小麗還記得小時候去親戚家,人家直接用鐵盒在食堂打一盒盒的小炒,她還記得那個小炒肉的味道,真不比私人飯館裏麵的差。


    畢竟那個年代,能進國營廠做大師傅,比進私人開的館子要受歡迎的多,所以國營廠食堂,也都是藏龍臥虎,到了九十年代末,因為國企改革,許多人也才走入下海經商之路,或者被人高薪聘請。


    地裏的工作一結束,後麵幾天就是何小麗跟王有誌的工作了,其他人都放了大假。


    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何小麗把種子的事情跟大家說了,大家夥都挺高興的。


    不管怎樣,年輕人都是會付出十二分的熱忱去做這些事情。


    王有誌和何小麗要去清點分給大家的紅糖,劉恩慈和餘敏也去幫忙包糖。


    付鷗則去跟老農請教種田的技巧,他有這個耐心,去記錄每個人說的,並對比他們的經驗,哪家說出來的更加實用,並做好筆記。


    到晚上,他還專門去找何直討論了一下新型稻種的種植技術,何直聽了也是連連點頭,付鷗雖然很少下地幹活,但腦子靈活,或許有些老農的經驗有不到之處,讓他這樣一對比,就麵麵俱到了。


    很快到了村裏分糖的時間,按照之前記錄的工分,和剩下紅糖的重量,算出一個係數出來,按照係數給大家分,這次分的還算是公道,人人都說不出閑話出來,村裏一共有八十多戶,按戶數數,一戶一大包兩大包,最多的領到了十幾斤,大家都說今年能過個好年了。


    且不說農村人吃不到的大白兔,就是紅糖,在七八十年代,絕對也算是拿得出手的“奢侈品”,媳婦兒過年迴娘家,拿一斤紅糖,背二十個雞蛋,可就是了不得的年禮。


    這是人人下一年的盼頭。


    就連以前分不到紅糖,沒有勞力的老年人,這些人即便下地,勞力都不如年輕人,連他們也都分到了一斤,這算是特別的照顧。


    這一點,倒沒人敢說有意見,誰沒個好的時候,誰老了都不想去地裏吃土,除了幾個不想幹活又想分東西的小混子,其他人都隻給何直伸大拇指。


    分完了所有村民的紅糖,今年稀罕般的,村裏居然沒有人因為分東西而打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零年代炮灰女配[穿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溜溜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溜溜豬並收藏七零年代炮灰女配[穿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