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七零年代炮灰女配[穿書] 作者:溜溜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旁之人都在搭腔,大夏天的吃一盆冷水咋了,又不是沒洗過冷水澡的,就你矯情。
甚至上升到孫家婆娘這幾年富裕了,這才吃不的一點苦,早年生孩子臘月天去河裏洗衣服,也沒說會生病發燒。
孫家婆娘有苦難言,那一盆水可不是尋常的冷水,不知道咋地,就那麽冷。
當然那水澆在她身上,又不是別人身上,她哭哭啼啼的別人也隻當她是矯情裝死。
話一打岔,就聽見院子裏麵有人在說:“孫家嬸子,你家進來黃鼠狼了,在穀倉裏麵偷東西呢。”
何小麗聽倒這話噗嗤一笑,還說付鷗去了哪裏呢,原來早就趁著孫家人出來的當口,跑到孫家去了。
混亂中孫家婆娘也不管是誰說的,隻聽到穀倉裏麵進了黃鼠狼,蹭蹭蹭心頭火就上去了。
然後就要關大門往屋內跑。
孫家兩棟宅子起在一起,都是三進三退的大青磚瓦房,屋後就是兩畝多的宅基地,都用大青磚圍了起來。
防的就是像今天這樣的情況,這樣的暴民強行闖入的情況。
所以孫家的大門,是用鐵做的,堅實牢靠。
孫家婆娘,孫利,孫振等一行人進了院子就要關門,院子裏麵的人又怎能讓他們關,一邊要進去,一邊要關,眼看著就要打起來。
孫家的人不少,可其他的村民更多,孫家婆娘眼看著不行,又要躺在地上耍賴的時候,外麵響起來汽車的嘟嘟聲。
大家夥不約而同的往外麵看,齊刷刷的,都是穿著軍裝的民兵。
“當兵的來了,抓暴民了。”孫家婆娘高聲叫著。
第28章
村民心裏還是有些發虛的,畢竟在他們眼裏,當官的都是官官相護。
隻有孫利和孫向東臉色一變,就要拉著孫家婆娘進門,他們是準備進去藏東西了。
外頭的民兵是搭著卡車過來的,怕是有十幾人,都是端著槍杆子的,李書記也是怕自己新上任之初,就碰到流血事件,所以厚著臉皮去要的人。
這不剛進了村子,就發現村子裏麵空落落的,問了一個老阿婆,才知道村民鬧哄哄的往大隊長孫有才家裏去了。
如果不是這一卡車的民兵,隻怕是要打起來。
李書記坐在副駕駛上麵,下了車以後,司機喊了一聲:“這是我們縣裏的李書記,過來調查大河村的民眾糾紛的,你們有什麽事情不要動手,跟李書記說。”
司機是剛專業的兵,在部隊裏麵估計報數的時候很帶勁的那種,嗓門一開跟高音歌手似的,中氣十足。
村民看著車上下來的人,國字大方臉,發際線微微往上挪了半寸,看著就是當領導的模樣。
一下子都愣住了。
剛才七嘴八舌說話的村民,一個個的,都不敢吱聲。
以前隊裏沒那麽窮的時候,還經常有唱戲的來,戲文裏麵,縣太爺可是了不得的“大官”,今天這位縣委書記,既不騰雲駕霧,也不騎馬坐轎,就這樣腳踩著黑泥土,站在村民麵前。
大家心裏其實也存著疑惑,萬一縣太爺跟孫有誌是一夥的,怎麽辦?
李書記也看出來大家的疑慮,便找了個最近的人問:“請問咱隊裏的會計在哪裏。”
既然問的是會計不是大隊長,肯定是要調查大隊長了,大家都齊齊指著何直:“他是隊裏的會計。”
李書記說:“我來也是日常的調查,想找會計看看這幾年隊裏的賬目,沒有問題吧?”
大家齊刷刷的看著何直。
這也是人的共性,自己不想出麵,可總想要有人替自己伸冤,孫有才是得罪不起的,那麽有人出麵就好,既然孫振咬何家,何家何不把孫家給搞出來。
反正如果到最後,大家夥能分到糧食最好了。
實在是打不垮孫有才,也有何直當替罪羊。
李書記和藹的態度,讓人覺得他不是來找茬的。
於是,孫家的幾個男人偷偷往後院跑,被人又抓住了,人群裏麵不知道誰喊了一聲:“李書記,您也甭看賬本了,這年頭,誰家裏穀倉裏麵藏了糧食,不是貪汙腐敗份子,就是投機倒把的,您何不去孫家的穀倉看一看就見分曉了?”
說話的是付鷗,他聲音洪亮,所有人都聽清楚了。
孫家婆娘自然不肯,撒潑耍賴:“誰敢去看我們家穀倉了,”
她這樣的態度,擺明了就是有問題。
大家都齊刷刷的,看著那和和氣氣的大領導,指望縣太爺給個裁決了。
李書記走到院子前,輕輕一推院門,孫利瞪著眼睛想關緊,奈何這是縣太爺啊,他爹都不敢惹的,他哪裏敢對著李書記做什麽,更何況人家背後還有十幾個兵,看著怪嚇人的。
“也就是去看一看,村民的疑慮就消失了,也沒有什麽看不得的吧。”李書記笑眯眯的說。
可這如沐春風的笑,是殺人的刀啊。
孫利眼睜睜的,就要看李書記推開自家的大門了,後麵又有聲音響起:“原來是李書記啊,我剛從公社迴來,就看見您在這裏,您來了也不去屋裏坐坐。”
原來是孫有才迴來了。
這孫有才,從小到大都是一張喜人的菩薩臉,誰看了都要說一句很好的性子的人,剛開始當上大隊長,確實給隊裏做了不少好事情,宅基地也寬敞了,土地也增加了。
土地增加以後,村民的活要比以前多了很多,以前雙搶的時候,不會像現在這樣,連七八歲的孩子都要下地,要忙到晚上十點才能勉強收割完,到第二天四點鍾就要起來,整個雙搶期間足足有半個月,整個大隊的人,腰都是直不起來的,就比如今年就是這樣。
年年的,這樣忙完,交了公糧,都以為今年年成好,能多分糧食的時候,又是失望。
一年複一年的失望。
好不容易等到縣委書記親自來大河村,也不知道是誰,吼了一聲:“既然孫有才說他們家沒有糧食,讓我們搜一搜就得,我們也不胡亂拿人家裏的東西,你怕甚?”
見人要去自己家搜,孫振一急,硬著脖子叫嚷著:“我家裏的糧食,又關你們什麽事了,我們家自己存的。”
這樣說,就是有糧食的意思了。
李書記一抬頭,就覺得十分紮眼。
孫家這獨一戶的青磚大瓦房,在這到處都是泥胚土做的房子和幾十年房齡的木材房子中間,就格外的顯眼了。
說是大河村的“王府”都不為過。
要說孫有才沒有問題是不可能的,可要進人家的屋子也不能強搜,萬一雙方打起來,造成流血事件,那就是他任上三把火沒燒起來,反到釀出悲劇來了。
這並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恰在這時,後麵傳來了人的喊叫聲:“快把人抓起來。”
孫家諸人臉色一變。
於是,民兵在李書記的指揮下,穿過孫家大宅的堂屋往後麵去。
孫家諸人皆是臉色一變,齊刷刷的往後麵走。
孫家宅子也不大,隨機民兵就在後麵,拎出來一個人,原來是孫利,這廝手裏拿著個火把,看樣子是想燒了自家糧倉,燒滅所有的證據。
民兵隨即從糧倉裏麵抬出來一擔擔的糧食,皆是用麻袋裝著大米,且都是磨好了的大白米,又五十斤一袋的,也有一百斤一袋的。
抬出來幾十袋大米來,李書記親自一包包的親點,有五千多斤。
打開糧食袋子的時候,人群裏麵就有人露出驚訝的聲音:“這可是今年的新米啊,是早稻米啊。”早稻不好吃,在以前交公糧都是盡量多交早稻米,莊稼人,對新米舊米,早稻晚稻分的還是很清楚的。
今年的米,當初大家來找孫有才分米的時候,他可是紅口白牙說沒米,全都交公糧了,即是交了公糧,又為什麽在自己的倉裏麵?
孫有才站在一旁,冷汗潺潺。
剛才是他示意孫利去穀倉放火的,他想一把火燒了這五千斤米,省得被人逮到現行。
可沒曾想到,付鷗帶著海子等人翻牆進了後門,就守在那裏了。
村民見著孫有才這麽惡毒,寧可燒了米,也不給大家分糧,個個都急紅了眼,有幾個膽子大的,就要立馬衝上去操起扁擔揍孫有才一頓了。
這是什麽人,幾千斤的糧食啊,他就要這樣燒了,這不是遭天譴的事情嗎,人群中有幾個年紀大的,就開始抹眼淚了,這麽多年都窮過來了,剛才這幾千斤大米,險些被孫利燒了呢。
真是造孽啊!
李書記倒是淡定的很,他對何直說:“去把隊裏的賬本拿來。”
何直簡直也要氣死,其實之前他也覺得隊裏的賬目有問題,但就他一個初中文化,隻能做做記錄的工作,複式記賬法,他壓根就做不了。
這不賬本拿來以後,李書記一看,這批糧食,是記入公糧裏麵的,裏麵清清楚楚,一條條的記錄了分給村民的糧食。
以何直的水平,隻能記錄單式記賬法到這個程度。
李書記看著也實在是眼暈,就問周圍的人:“有沒有人懂會計,幫忙把這個賬本再整理一下。”
王有誌說:“我會記賬,我學過會計基礎,會一些複式記賬法。”
李書記問:“叫什麽名字?知不知道借和貸怎麽用?”
王有誌答:“我叫王有誌,借貸都會用的,基礎的會計知識我還是了解。”
看王有誌迴答的有模有樣,李書記滿意的點了點頭,便叫何直把賬本交到王有誌手裏去了。
何直也是擔著心呢,他是會計沒錯,可這麽多年來,也隻負責記賬,不知道孫有才的這筆冤枉賬,還要不要算在他頭上了。
即使整理,也隻是拿去縣裏做證據用的,孫有才家的這批糧食,確定是隊裏的糧食沒錯了,應該是從村民口中,一顆一顆摳出來的。
李書記當即拍板:“去找個大稱過來,稱一下這批糧食具體的重量,王有誌你記錄一下。”
見稱糧食,村民心裏也有點數,大概猜到李書記要分糧食了,既然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必定是要給個公允的,人人都歡唿叫好,圍在孫家門口,屏住唿吸看著李書記。
很快,稱糧食用的大稱就拿了過來,過磅算完賬以後,李書記又命何直,把村裏統計的人口,比如成年男子多少名,婦女多少名,超過六十歲的老人多少名,低於十二歲的孩子多少名,十二歲到成年的孩子多少名,報了上來。
何直在這方麵做得還不錯,因為管著分糧食,都能報的上來,村裏七百零五口人,分的仔仔細細的。
人員清單很快列了上來,李書記一看,嗯,不錯,挺滿意。
第29章
看這模樣,李書記是要當場,把這些糧食給村民分掉。
司機也是李書記比較親近的人,低聲提醒他:“這些糧食是不是拉迴縣裏備案比較好,到底是從孫家繳來的糧食。”怎好把證據給分掉了?
如果當場分掉,很有可能在審判孫有才的時候,無法治他的罪。
李書記指著在場幾百的人說:“鄉親們,今天從孫家繳獲出來的糧食,是你們看見了的,大家夥都看見了的,我今天要是拉迴縣裏去,想必你們也是不肯的,既然這樣,我就犯一迴錯誤,在村裏按人頭,按年紀分了,大家同意不同意?”
村民當然求之不得。
甚至上升到孫家婆娘這幾年富裕了,這才吃不的一點苦,早年生孩子臘月天去河裏洗衣服,也沒說會生病發燒。
孫家婆娘有苦難言,那一盆水可不是尋常的冷水,不知道咋地,就那麽冷。
當然那水澆在她身上,又不是別人身上,她哭哭啼啼的別人也隻當她是矯情裝死。
話一打岔,就聽見院子裏麵有人在說:“孫家嬸子,你家進來黃鼠狼了,在穀倉裏麵偷東西呢。”
何小麗聽倒這話噗嗤一笑,還說付鷗去了哪裏呢,原來早就趁著孫家人出來的當口,跑到孫家去了。
混亂中孫家婆娘也不管是誰說的,隻聽到穀倉裏麵進了黃鼠狼,蹭蹭蹭心頭火就上去了。
然後就要關大門往屋內跑。
孫家兩棟宅子起在一起,都是三進三退的大青磚瓦房,屋後就是兩畝多的宅基地,都用大青磚圍了起來。
防的就是像今天這樣的情況,這樣的暴民強行闖入的情況。
所以孫家的大門,是用鐵做的,堅實牢靠。
孫家婆娘,孫利,孫振等一行人進了院子就要關門,院子裏麵的人又怎能讓他們關,一邊要進去,一邊要關,眼看著就要打起來。
孫家的人不少,可其他的村民更多,孫家婆娘眼看著不行,又要躺在地上耍賴的時候,外麵響起來汽車的嘟嘟聲。
大家夥不約而同的往外麵看,齊刷刷的,都是穿著軍裝的民兵。
“當兵的來了,抓暴民了。”孫家婆娘高聲叫著。
第28章
村民心裏還是有些發虛的,畢竟在他們眼裏,當官的都是官官相護。
隻有孫利和孫向東臉色一變,就要拉著孫家婆娘進門,他們是準備進去藏東西了。
外頭的民兵是搭著卡車過來的,怕是有十幾人,都是端著槍杆子的,李書記也是怕自己新上任之初,就碰到流血事件,所以厚著臉皮去要的人。
這不剛進了村子,就發現村子裏麵空落落的,問了一個老阿婆,才知道村民鬧哄哄的往大隊長孫有才家裏去了。
如果不是這一卡車的民兵,隻怕是要打起來。
李書記坐在副駕駛上麵,下了車以後,司機喊了一聲:“這是我們縣裏的李書記,過來調查大河村的民眾糾紛的,你們有什麽事情不要動手,跟李書記說。”
司機是剛專業的兵,在部隊裏麵估計報數的時候很帶勁的那種,嗓門一開跟高音歌手似的,中氣十足。
村民看著車上下來的人,國字大方臉,發際線微微往上挪了半寸,看著就是當領導的模樣。
一下子都愣住了。
剛才七嘴八舌說話的村民,一個個的,都不敢吱聲。
以前隊裏沒那麽窮的時候,還經常有唱戲的來,戲文裏麵,縣太爺可是了不得的“大官”,今天這位縣委書記,既不騰雲駕霧,也不騎馬坐轎,就這樣腳踩著黑泥土,站在村民麵前。
大家心裏其實也存著疑惑,萬一縣太爺跟孫有誌是一夥的,怎麽辦?
李書記也看出來大家的疑慮,便找了個最近的人問:“請問咱隊裏的會計在哪裏。”
既然問的是會計不是大隊長,肯定是要調查大隊長了,大家都齊齊指著何直:“他是隊裏的會計。”
李書記說:“我來也是日常的調查,想找會計看看這幾年隊裏的賬目,沒有問題吧?”
大家齊刷刷的看著何直。
這也是人的共性,自己不想出麵,可總想要有人替自己伸冤,孫有才是得罪不起的,那麽有人出麵就好,既然孫振咬何家,何家何不把孫家給搞出來。
反正如果到最後,大家夥能分到糧食最好了。
實在是打不垮孫有才,也有何直當替罪羊。
李書記和藹的態度,讓人覺得他不是來找茬的。
於是,孫家的幾個男人偷偷往後院跑,被人又抓住了,人群裏麵不知道誰喊了一聲:“李書記,您也甭看賬本了,這年頭,誰家裏穀倉裏麵藏了糧食,不是貪汙腐敗份子,就是投機倒把的,您何不去孫家的穀倉看一看就見分曉了?”
說話的是付鷗,他聲音洪亮,所有人都聽清楚了。
孫家婆娘自然不肯,撒潑耍賴:“誰敢去看我們家穀倉了,”
她這樣的態度,擺明了就是有問題。
大家都齊刷刷的,看著那和和氣氣的大領導,指望縣太爺給個裁決了。
李書記走到院子前,輕輕一推院門,孫利瞪著眼睛想關緊,奈何這是縣太爺啊,他爹都不敢惹的,他哪裏敢對著李書記做什麽,更何況人家背後還有十幾個兵,看著怪嚇人的。
“也就是去看一看,村民的疑慮就消失了,也沒有什麽看不得的吧。”李書記笑眯眯的說。
可這如沐春風的笑,是殺人的刀啊。
孫利眼睜睜的,就要看李書記推開自家的大門了,後麵又有聲音響起:“原來是李書記啊,我剛從公社迴來,就看見您在這裏,您來了也不去屋裏坐坐。”
原來是孫有才迴來了。
這孫有才,從小到大都是一張喜人的菩薩臉,誰看了都要說一句很好的性子的人,剛開始當上大隊長,確實給隊裏做了不少好事情,宅基地也寬敞了,土地也增加了。
土地增加以後,村民的活要比以前多了很多,以前雙搶的時候,不會像現在這樣,連七八歲的孩子都要下地,要忙到晚上十點才能勉強收割完,到第二天四點鍾就要起來,整個雙搶期間足足有半個月,整個大隊的人,腰都是直不起來的,就比如今年就是這樣。
年年的,這樣忙完,交了公糧,都以為今年年成好,能多分糧食的時候,又是失望。
一年複一年的失望。
好不容易等到縣委書記親自來大河村,也不知道是誰,吼了一聲:“既然孫有才說他們家沒有糧食,讓我們搜一搜就得,我們也不胡亂拿人家裏的東西,你怕甚?”
見人要去自己家搜,孫振一急,硬著脖子叫嚷著:“我家裏的糧食,又關你們什麽事了,我們家自己存的。”
這樣說,就是有糧食的意思了。
李書記一抬頭,就覺得十分紮眼。
孫家這獨一戶的青磚大瓦房,在這到處都是泥胚土做的房子和幾十年房齡的木材房子中間,就格外的顯眼了。
說是大河村的“王府”都不為過。
要說孫有才沒有問題是不可能的,可要進人家的屋子也不能強搜,萬一雙方打起來,造成流血事件,那就是他任上三把火沒燒起來,反到釀出悲劇來了。
這並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恰在這時,後麵傳來了人的喊叫聲:“快把人抓起來。”
孫家諸人臉色一變。
於是,民兵在李書記的指揮下,穿過孫家大宅的堂屋往後麵去。
孫家諸人皆是臉色一變,齊刷刷的往後麵走。
孫家宅子也不大,隨機民兵就在後麵,拎出來一個人,原來是孫利,這廝手裏拿著個火把,看樣子是想燒了自家糧倉,燒滅所有的證據。
民兵隨即從糧倉裏麵抬出來一擔擔的糧食,皆是用麻袋裝著大米,且都是磨好了的大白米,又五十斤一袋的,也有一百斤一袋的。
抬出來幾十袋大米來,李書記親自一包包的親點,有五千多斤。
打開糧食袋子的時候,人群裏麵就有人露出驚訝的聲音:“這可是今年的新米啊,是早稻米啊。”早稻不好吃,在以前交公糧都是盡量多交早稻米,莊稼人,對新米舊米,早稻晚稻分的還是很清楚的。
今年的米,當初大家來找孫有才分米的時候,他可是紅口白牙說沒米,全都交公糧了,即是交了公糧,又為什麽在自己的倉裏麵?
孫有才站在一旁,冷汗潺潺。
剛才是他示意孫利去穀倉放火的,他想一把火燒了這五千斤米,省得被人逮到現行。
可沒曾想到,付鷗帶著海子等人翻牆進了後門,就守在那裏了。
村民見著孫有才這麽惡毒,寧可燒了米,也不給大家分糧,個個都急紅了眼,有幾個膽子大的,就要立馬衝上去操起扁擔揍孫有才一頓了。
這是什麽人,幾千斤的糧食啊,他就要這樣燒了,這不是遭天譴的事情嗎,人群中有幾個年紀大的,就開始抹眼淚了,這麽多年都窮過來了,剛才這幾千斤大米,險些被孫利燒了呢。
真是造孽啊!
李書記倒是淡定的很,他對何直說:“去把隊裏的賬本拿來。”
何直簡直也要氣死,其實之前他也覺得隊裏的賬目有問題,但就他一個初中文化,隻能做做記錄的工作,複式記賬法,他壓根就做不了。
這不賬本拿來以後,李書記一看,這批糧食,是記入公糧裏麵的,裏麵清清楚楚,一條條的記錄了分給村民的糧食。
以何直的水平,隻能記錄單式記賬法到這個程度。
李書記看著也實在是眼暈,就問周圍的人:“有沒有人懂會計,幫忙把這個賬本再整理一下。”
王有誌說:“我會記賬,我學過會計基礎,會一些複式記賬法。”
李書記問:“叫什麽名字?知不知道借和貸怎麽用?”
王有誌答:“我叫王有誌,借貸都會用的,基礎的會計知識我還是了解。”
看王有誌迴答的有模有樣,李書記滿意的點了點頭,便叫何直把賬本交到王有誌手裏去了。
何直也是擔著心呢,他是會計沒錯,可這麽多年來,也隻負責記賬,不知道孫有才的這筆冤枉賬,還要不要算在他頭上了。
即使整理,也隻是拿去縣裏做證據用的,孫有才家的這批糧食,確定是隊裏的糧食沒錯了,應該是從村民口中,一顆一顆摳出來的。
李書記當即拍板:“去找個大稱過來,稱一下這批糧食具體的重量,王有誌你記錄一下。”
見稱糧食,村民心裏也有點數,大概猜到李書記要分糧食了,既然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必定是要給個公允的,人人都歡唿叫好,圍在孫家門口,屏住唿吸看著李書記。
很快,稱糧食用的大稱就拿了過來,過磅算完賬以後,李書記又命何直,把村裏統計的人口,比如成年男子多少名,婦女多少名,超過六十歲的老人多少名,低於十二歲的孩子多少名,十二歲到成年的孩子多少名,報了上來。
何直在這方麵做得還不錯,因為管著分糧食,都能報的上來,村裏七百零五口人,分的仔仔細細的。
人員清單很快列了上來,李書記一看,嗯,不錯,挺滿意。
第29章
看這模樣,李書記是要當場,把這些糧食給村民分掉。
司機也是李書記比較親近的人,低聲提醒他:“這些糧食是不是拉迴縣裏備案比較好,到底是從孫家繳來的糧食。”怎好把證據給分掉了?
如果當場分掉,很有可能在審判孫有才的時候,無法治他的罪。
李書記指著在場幾百的人說:“鄉親們,今天從孫家繳獲出來的糧食,是你們看見了的,大家夥都看見了的,我今天要是拉迴縣裏去,想必你們也是不肯的,既然這樣,我就犯一迴錯誤,在村裏按人頭,按年紀分了,大家同意不同意?”
村民當然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