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去的不是醫院,而是一家心理諮詢中心,這是為什麽,雨璿也沒有去想,她現在思維一片混沌,站在心理醫生辦公室的門口。林深先進去了,叫她在外麵等一等。看起來林深似乎對這裏很熟悉,雨璿胡亂猜測,這裏也許跟他父親的公司有一點關係。
林深很快出來了,說:“你進去吧,歐陽醫生跟我爸爸是認識的,她跟你談談,你會感覺好一點。”雨璿並不想看醫生,也不想跟任何陌生人說話,但林深勸了又勸,她終於肯進去了。
醫生是一個和她母親一樣年紀的女人,也許更年輕一些,自我介紹說姓歐陽,她對雨璿很親切,說:“你可以叫我阿姨,我們說說話,你最近心情不好?跟我說說。”雨璿不想說,實際上她也不知道自己從何時因何而心情不好了,於是她隻是低著頭沒迴答。歐陽醫生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心理諮詢師,同時,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成熟的成年人,她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幫助病人。她說:“林深是我看著長大的,剛才他是不是跟人動手了?為什麽?你能不能告訴我?”也許她跟林深家並不很熟,所謂“看著林深長大”這種話說出來也隻是為了拉近她自己跟雨璿的感情,但這一招對雨璿奏效了,聽見林深的名字,雨璿終於肯說話,她把一切始末慢慢說給醫生聽。
事情是這樣的:最近雨璿隱隱感覺到,她,對自己,對感情,對生活,對一切,突然充滿了不確定感,特別在感情方麵,她甚至覺得,愛情就像浮萍,任何人,包括她自己,都是見異思遷的。變心是很容易的事,世界上沒有永恆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既然沒有完美的感情,那麽,愛,也是徒勞。起初她隻是隨便想想,然而越到後來,越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她不能開導自己解脫,心裏有些惶恐,為了逼迫自己忘記這種悲觀的想法,她開始試著讓自己投入愛情中,但這非但無法消除不確定感,反而加速了一段感情的結束。多愛一次,就多些絕望,到最後,她終於孤注一擲,接受了那個喜歡玩弄“曖昧”的男生,她不是想從他那裏得到關心嗬護,隻希望能向自己證明一個事實:自己還沒有對生活絕望,也沒有對人世間的感情絕望,自己並不會變成一個冷血!但剛才發生的一切徹底擊垮了她——隻因為那個男生說了幾句肉麻的話,她認為是輕浮和薄情的表現,就提出了分手,男生不能理解,一味地說好話來討好她,然而隻讓她愈發覺得惡心。突然她意識到自己失敗了,她想好好去愛,但事實是她已經喪失了“愛”的能力!
說完這些,雨璿情緒更加低落,但已經平靜下來。醫生大致了解了這些狀況,但還須進一步去找出原因,於是又問:“還記得第一個男朋友嗎?”雨璿能夠說出名字,但已經忘記長相,她說,似乎從第一個開始,她就無法投入全部感情。醫生又問起她家裏的情況和過去一些經曆。雨璿,因為漸漸消除了陌生感,於是一一對醫生說了。
林深在外麵等了近兩個小時,雖然在此之前他曾為雨璿單獨來向歐陽醫生詢問過幾次,但都隻是簡短的談話,沒有把它當成真實的病情探討,因此他也不知道兩個小時的談話是否算長。他有一些擔心,但不著急,他希望,如果可以,當雨璿出來的時候,能夠解決一切問題,至少,雨璿能夠恢複微笑,這樣他才能安心。
結果還好,雨璿的情緒已經穩定,沒有再跟醫生多談——她急著想離開——醫生也不再多問她什麽,而是讓林深進來,單獨對他說了些話。醫生說:“我隻能盡量簡單的告訴你,這個女孩子患了中度的強迫症。”林深希望她再說得通俗些,醫生於是耐心解釋說:“以前你跟我說起過她的情況,如果沒錯的話,她現在這個樣子跟她的家庭和高中過早離開家的經曆有關,你看,她其實是一個特別注重感情特別敏感的人,再加上從小就生活在很幸福的家庭環境裏,沒有受過什麽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偏弱,感情就很脆弱。後來小小年紀不得不離開家,她實際上是很孤獨的,如果不是心裏一直有一個家庭的信念支撐著,她很可能更孤僻。但是她不知道的是,自己的父母在那幾年有了一些摩擦,身邊沒有女兒緩和,他們不能自行調解,發展到後來,就產生矛盾。你說過,她的父母都是律師,兩個太過能言善辯的人,在工作中已經高度緊張了,碰到家庭矛盾的時候,已經顯露疲憊,誰也不願拿出在法庭上的樣子在家裏一爭高低,而是選擇冷戰,一般會持續幾個星期以上。也許你覺得這樣很好,實際上在我們看來,有了矛盾卻不肯發泄出來,反而壓抑著,以沉默的方式表達不滿,是非常不可取的,說得直接一點,他們那種行為就是家庭“冷暴力”,沒有動手,沒有爭吵,但後果會更嚴重。”
林深聽到這裏,想起寒假裏看見的雨璿帶來的報紙,上麵寫的正是“冷暴力”。因為看過那篇文章,注意到上麵提及的,家庭“冷暴力”下的孩子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林深才開始對雨璿的心理狀況特別關心,也正因此,他才主動來向歐陽醫生做了諮詢。現在迴想起來,也許那時雨璿早已經看到了那篇文章,她被觸動了,卻不願相信,於是裝作不在意地,把它揉成一團,當垃圾丟掉。林深突然有一點替雨璿難受。
醫生繼續說:“雨璿是很典型的這類情況,你想,本來她流落在異鄉,就養成了孤僻的性情,好不容易迴去了,唯一作為她的心裏支柱的家,又變成那個樣子,她怎麽接受得了?剛才我跟她談了談,她說高中畢業之後迴到家的那年暑假,她待在家裏,父母就鬧過一次矛盾,那應該算是溯源。作父母的認為她已經成年,所以在她麵前不加掩飾矛盾和裂痕,實際上她還隻是個小孩子,碰見那種狀況,心理落差是相當大的,加上之後還發生過幾次類似情況,也使得她的心理狀態越來越悲觀,最終發展成這個樣子。”
醫生願意放下專業的架子,這麽詳盡地解釋,林深很感激,但他真正關心的並不是這些,而是雨璿到了現在這個狀況,還能不能治好。醫生把林深的表情看在眼裏,不等他說什麽,已經明白了,她很和藹地笑了:“年輕人不應該這麽心急,你要知道,任何事都是強求不來的。”林深自己也明白,但還是說:“不急不行,我很擔心她,希望她能快點好起來。您看應該怎麽辦?”醫生說:“心理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她的情況也比較嚴重,我們慢慢來吧,首先當然是盡量讓她放鬆,幫她恢複一個好的心態,這個除了定期來做心理輔導之外,還需要必要藥物輔助,還有,她的生活習慣也得改一改,煙和酒一定要戒掉,畢竟身體好心態才能好。”林深認真聽著。他知道雨璿會喝酒,也有熬夜的習慣,但不清楚什麽時候學會的抽煙,剛才打架的時候看見了,但沒有細想。
林深很快出來了,說:“你進去吧,歐陽醫生跟我爸爸是認識的,她跟你談談,你會感覺好一點。”雨璿並不想看醫生,也不想跟任何陌生人說話,但林深勸了又勸,她終於肯進去了。
醫生是一個和她母親一樣年紀的女人,也許更年輕一些,自我介紹說姓歐陽,她對雨璿很親切,說:“你可以叫我阿姨,我們說說話,你最近心情不好?跟我說說。”雨璿不想說,實際上她也不知道自己從何時因何而心情不好了,於是她隻是低著頭沒迴答。歐陽醫生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心理諮詢師,同時,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成熟的成年人,她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幫助病人。她說:“林深是我看著長大的,剛才他是不是跟人動手了?為什麽?你能不能告訴我?”也許她跟林深家並不很熟,所謂“看著林深長大”這種話說出來也隻是為了拉近她自己跟雨璿的感情,但這一招對雨璿奏效了,聽見林深的名字,雨璿終於肯說話,她把一切始末慢慢說給醫生聽。
事情是這樣的:最近雨璿隱隱感覺到,她,對自己,對感情,對生活,對一切,突然充滿了不確定感,特別在感情方麵,她甚至覺得,愛情就像浮萍,任何人,包括她自己,都是見異思遷的。變心是很容易的事,世界上沒有永恆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既然沒有完美的感情,那麽,愛,也是徒勞。起初她隻是隨便想想,然而越到後來,越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她不能開導自己解脫,心裏有些惶恐,為了逼迫自己忘記這種悲觀的想法,她開始試著讓自己投入愛情中,但這非但無法消除不確定感,反而加速了一段感情的結束。多愛一次,就多些絕望,到最後,她終於孤注一擲,接受了那個喜歡玩弄“曖昧”的男生,她不是想從他那裏得到關心嗬護,隻希望能向自己證明一個事實:自己還沒有對生活絕望,也沒有對人世間的感情絕望,自己並不會變成一個冷血!但剛才發生的一切徹底擊垮了她——隻因為那個男生說了幾句肉麻的話,她認為是輕浮和薄情的表現,就提出了分手,男生不能理解,一味地說好話來討好她,然而隻讓她愈發覺得惡心。突然她意識到自己失敗了,她想好好去愛,但事實是她已經喪失了“愛”的能力!
說完這些,雨璿情緒更加低落,但已經平靜下來。醫生大致了解了這些狀況,但還須進一步去找出原因,於是又問:“還記得第一個男朋友嗎?”雨璿能夠說出名字,但已經忘記長相,她說,似乎從第一個開始,她就無法投入全部感情。醫生又問起她家裏的情況和過去一些經曆。雨璿,因為漸漸消除了陌生感,於是一一對醫生說了。
林深在外麵等了近兩個小時,雖然在此之前他曾為雨璿單獨來向歐陽醫生詢問過幾次,但都隻是簡短的談話,沒有把它當成真實的病情探討,因此他也不知道兩個小時的談話是否算長。他有一些擔心,但不著急,他希望,如果可以,當雨璿出來的時候,能夠解決一切問題,至少,雨璿能夠恢複微笑,這樣他才能安心。
結果還好,雨璿的情緒已經穩定,沒有再跟醫生多談——她急著想離開——醫生也不再多問她什麽,而是讓林深進來,單獨對他說了些話。醫生說:“我隻能盡量簡單的告訴你,這個女孩子患了中度的強迫症。”林深希望她再說得通俗些,醫生於是耐心解釋說:“以前你跟我說起過她的情況,如果沒錯的話,她現在這個樣子跟她的家庭和高中過早離開家的經曆有關,你看,她其實是一個特別注重感情特別敏感的人,再加上從小就生活在很幸福的家庭環境裏,沒有受過什麽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偏弱,感情就很脆弱。後來小小年紀不得不離開家,她實際上是很孤獨的,如果不是心裏一直有一個家庭的信念支撐著,她很可能更孤僻。但是她不知道的是,自己的父母在那幾年有了一些摩擦,身邊沒有女兒緩和,他們不能自行調解,發展到後來,就產生矛盾。你說過,她的父母都是律師,兩個太過能言善辯的人,在工作中已經高度緊張了,碰到家庭矛盾的時候,已經顯露疲憊,誰也不願拿出在法庭上的樣子在家裏一爭高低,而是選擇冷戰,一般會持續幾個星期以上。也許你覺得這樣很好,實際上在我們看來,有了矛盾卻不肯發泄出來,反而壓抑著,以沉默的方式表達不滿,是非常不可取的,說得直接一點,他們那種行為就是家庭“冷暴力”,沒有動手,沒有爭吵,但後果會更嚴重。”
林深聽到這裏,想起寒假裏看見的雨璿帶來的報紙,上麵寫的正是“冷暴力”。因為看過那篇文章,注意到上麵提及的,家庭“冷暴力”下的孩子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林深才開始對雨璿的心理狀況特別關心,也正因此,他才主動來向歐陽醫生做了諮詢。現在迴想起來,也許那時雨璿早已經看到了那篇文章,她被觸動了,卻不願相信,於是裝作不在意地,把它揉成一團,當垃圾丟掉。林深突然有一點替雨璿難受。
醫生繼續說:“雨璿是很典型的這類情況,你想,本來她流落在異鄉,就養成了孤僻的性情,好不容易迴去了,唯一作為她的心裏支柱的家,又變成那個樣子,她怎麽接受得了?剛才我跟她談了談,她說高中畢業之後迴到家的那年暑假,她待在家裏,父母就鬧過一次矛盾,那應該算是溯源。作父母的認為她已經成年,所以在她麵前不加掩飾矛盾和裂痕,實際上她還隻是個小孩子,碰見那種狀況,心理落差是相當大的,加上之後還發生過幾次類似情況,也使得她的心理狀態越來越悲觀,最終發展成這個樣子。”
醫生願意放下專業的架子,這麽詳盡地解釋,林深很感激,但他真正關心的並不是這些,而是雨璿到了現在這個狀況,還能不能治好。醫生把林深的表情看在眼裏,不等他說什麽,已經明白了,她很和藹地笑了:“年輕人不應該這麽心急,你要知道,任何事都是強求不來的。”林深自己也明白,但還是說:“不急不行,我很擔心她,希望她能快點好起來。您看應該怎麽辦?”醫生說:“心理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她的情況也比較嚴重,我們慢慢來吧,首先當然是盡量讓她放鬆,幫她恢複一個好的心態,這個除了定期來做心理輔導之外,還需要必要藥物輔助,還有,她的生活習慣也得改一改,煙和酒一定要戒掉,畢竟身體好心態才能好。”林深認真聽著。他知道雨璿會喝酒,也有熬夜的習慣,但不清楚什麽時候學會的抽煙,剛才打架的時候看見了,但沒有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