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交州】
早在戰國時,楚國滅越,越人南遷至嶺南一帶,被中原人統稱為“百越”或“諸越”,秦始皇掃六合,南征百越,設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從此這裏便成為中國的領土。西漢時設置交趾刺史部,總部在今天的越南首都河內附近。
東漢時,交趾在征氏姐妹的帶領下發生叛亂,伏波將軍馬援率兵鎮壓,從此馬援便成為人們無比尊敬緬懷的民族英雄,被奉為戰神,就連關羽、嶽飛、文天祥等人也都是馬援的迷弟。詩詞中反複出現,如“苦戰身死馬將軍,自雲伏波之子孫”,“門前不改舊山河,破虜曾輕馬伏波”,“使君莫惜通宵飲,刀筆初從馬伏波”……
後來越南人把叛亂頭子征氏姐妹奉為他們的民族英雄,把她們譽為越南反抗中國壓迫的革命先驅……輕弄翰墨,顛倒黑白,寡廉鮮恥,去它m的,臭不要臉。
唐朝在嶺南設置五個都督府,分別是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它們被合稱為“嶺南五管”,最高行政長官為五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後來又將五管經略使改稱嶺南節度使,之後又一分為二,即嶺南西道節度使和嶺南東道節度使,其中廣州為嶺南東道的總部。如今廣東、廣西名字裏的“東”、“西”的來源,也就有了“兩廣”之說。
不管名稱如何變化,這一地區都是中國領土,從先秦到隋唐,上千年的曆史不容篡改。在本書開頭,南詔就曾攻陷安南,最終被“南詔克星”高駢擊敗。
既然這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那為什麽後來就逐漸獨立,並形成了一個新的主權國家謂之越南?答案就從這裏揭曉。
唐末,安南都護兼交州靜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同誌遭奸人排擠,先被貶官流放,繼而被權臣朱溫殺害,即前文提到過的著名的“白馬驛慘案”。於是交州、安南一帶陷入權力真空,本地豪強曲承裕趁機奪取交州控製權,朝廷(唐)無力節製,隻好任命其為靜海軍節度使,承認了曲承裕的割據,就跟同時期其他地方藩鎮的割據一樣。
不久之後,曲承裕病逝,表奏其子曲承顥為留後,那是907年,朱溫剛剛建國,對安南鞭長莫及,於是隻能順水推舟,予以批準。
917年,曲承顥病逝,其子曲承美襲位。
曲承美同樣得到了後梁的認可,然而他的鄰居——南漢劉岩對此頗為不滿。於是在930年9月,劉岩派大將梁克貞、李守鄘出兵攻打交州,南漢大軍一舉克敵,於10月將曲承美生擒,並將交州洗劫一空。
劉岩非常高興,登上儀鳳樓,舉行獻俘儀式。劉岩無比得意地對曲承美說道:“你之前說我是非法割據偽政權,如今為何麵縛銜璧,淪為我的階下囚了?”
曲承美認慫,磕頭求饒。劉岩大手一揮,大度地表示往事如煙,饒他不死。交州也被並入嶺南勢力,就像那個年代司空見慣的藩鎮兼並一樣,劉岩的行為等於是嶺南東道吞並了嶺南西道,統一嶺南地區,這當然屬於中國內部的軍閥混戰。
好景不長,僅僅一年,交州發生叛亂。愛州(今越南清化)牙將楊廷藝蓄養了三千假子,密謀反攻交州,重金賄賂了交州守將李進,成功將其買通後,便對交州發起進攻,李進與之裏應外合,很快就將南漢駐軍趕走。
劉岩聽聞叛亂,立即派大將程寶救援。未等程寶趕到,交州就被攻克,程寶與叛軍激戰,為國捐軀,叛徒李進逃跑,被劉岩捉住,斬首示眾。叛將楊廷藝從此控製了交州(931)。
937年,交州再次發生叛亂,楊廷藝被部下矯公羨所殺,緊接著,楊廷藝的女婿吳權在愛州起兵“勤王”,對矯公羨興師問罪。
矯公羨自知不是吳權的對手,於是在938年向南漢求援。
劉岩大喜過望,認為這是趁機收複交州、安南的好機會,於是立刻任命其第九子劉弘操為靜海軍節度使,改封交王,率大軍救援交州,劉岩自己也禦駕親征,率軍屯駐海門,以助聲勢。
對於這次出征,劉岩信心滿滿,然而崇文使蕭益卻勸他不要盲目樂觀,因為吳權並非等閑,此人兇悍狡黠,且大雨已經連綿幾十天,我軍長途奔襲,師老兵疲,供饋轉運亞曆山大,此時更忌貪功冒進,應該穩紮穩打,循序漸進。總之,天時地利人和,我軍一樣不占。
“哼,”劉岩輕蔑一笑,“小腳女人!”
劉岩沒能聽從侯益的勸諫,終於釀成了慘劇。後來,當劉岩病危準備立儲的時候,終於聽從了侯益的意見,傳位給第三子劉弘度,然而諷刺的是,自傳位給劉弘度之後,南漢終於在奇葩界做大做強,這是後話。
再看吳權方麵。
矯公羨實在太菜,沒能堅持到南漢援軍,就兵敗被殺,而吳權也知悉了南漢即將來襲的消息,於是調兵遣將,準備以逸待勞,迎戰南漢援軍。
在動員大會上,吳權說劉弘操隻是一個傻孩子而已,大軍遠道而來,師老兵疲,根本沒什麽戰鬥力,當他們聽說矯公羨兵敗被殺的消息後,士氣更會低靡,我們隻需一鼓作氣,就能大獲全勝!
吳權仔細分析了兩軍綜合情況,指出南漢的優勢在於水師艦艇,而自己的優勢在於對山川地貌、水文資料的洞悉。於是,吳權揚長避短,為南漢遠征軍量身定做了一套作戰計劃。
吳權命人製作了大量巨大的木樁,然後在頂端包上大鐵釘,預先插入白藤江裏。白藤江的漲潮退潮,就是吳權向大自然借的天兵天將。
果不出所料,南漢軍隊被長途行軍磨掉了銳氣,又聽說作為內應的矯公羨被殺,士氣更加低落。就在他們蔫頭耷腦的時候,白藤江上忽然出現一群裝備低劣的小輕舟,那是吳權派來的先鋒部隊。南漢軍隊立刻來了精神,“就這?”
南漢出動大戰船。交火之後,小輕舟“大敗而逃”,南漢軍隊洋洋得意,於是出動主力戰艦追逐,要降維打擊一下這幫蠻夷小醜,讓他們知道知道天朝的厲害。
等進入到埋伏圈後,吳權主力出動,此時恰逢退潮,水位下降,人工暗礁成功把南漢艦隊困在江心,動彈不得,有一些被直接撞破船底,剩下的則成為了活靶子,南漢士兵落水溺死的無計其數,主帥劉弘操被擊斃。
消息傳來,劉岩大哭,收攏了殘兵敗將,退迴廣州。
此一戰即著名的“白藤江之戰”。因為這一戰之後,安南地區就從中國的版圖上割裂出去,越南古代、近代、現代的曆史學者一致認為,吳權的“白藤江之戰”是越南走向獨立、擺脫中國控製的開端。吳權也被越南人奉為民族英雄,在越南人民心中的地位如同秦皇漢武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地位。
而度娘在某些資料中,也將這次“白藤江之戰”說成是“越南軍民反抗入侵的英雄事跡”(度娘搜“白龍灣”,在“社會曆史”第二段開頭)。
每一個中國人都該認真審視這段曆史,澄清這段曆史,交州、安南等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至少在“白藤江之戰”時,這裏還是中國的領土,這是一場平叛戰爭!無論是割據交州的曲氏,還是兵變奪權的矯公羨,他們的法統是來自中國天子的冊封,“靜海軍節度使”,這是人民內部矛盾,哪裏來的“侵略”之說?
吳權的行為是兵變叛亂,劉岩出兵鎮壓地方武裝叛亂,怎能說是“入侵”?度娘,你的屁股坐在哪條板凳上去了?
如今的越南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曆史不容篡改,不能因為它今天是一個主權國家,就認為它在曆史上始終是一個完整獨立的主權國家。必須尊重客觀史實,把曆史人物和事件放在當時的客觀曆史環境中去講述。
早在戰國時,楚國滅越,越人南遷至嶺南一帶,被中原人統稱為“百越”或“諸越”,秦始皇掃六合,南征百越,設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從此這裏便成為中國的領土。西漢時設置交趾刺史部,總部在今天的越南首都河內附近。
東漢時,交趾在征氏姐妹的帶領下發生叛亂,伏波將軍馬援率兵鎮壓,從此馬援便成為人們無比尊敬緬懷的民族英雄,被奉為戰神,就連關羽、嶽飛、文天祥等人也都是馬援的迷弟。詩詞中反複出現,如“苦戰身死馬將軍,自雲伏波之子孫”,“門前不改舊山河,破虜曾輕馬伏波”,“使君莫惜通宵飲,刀筆初從馬伏波”……
後來越南人把叛亂頭子征氏姐妹奉為他們的民族英雄,把她們譽為越南反抗中國壓迫的革命先驅……輕弄翰墨,顛倒黑白,寡廉鮮恥,去它m的,臭不要臉。
唐朝在嶺南設置五個都督府,分別是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它們被合稱為“嶺南五管”,最高行政長官為五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後來又將五管經略使改稱嶺南節度使,之後又一分為二,即嶺南西道節度使和嶺南東道節度使,其中廣州為嶺南東道的總部。如今廣東、廣西名字裏的“東”、“西”的來源,也就有了“兩廣”之說。
不管名稱如何變化,這一地區都是中國領土,從先秦到隋唐,上千年的曆史不容篡改。在本書開頭,南詔就曾攻陷安南,最終被“南詔克星”高駢擊敗。
既然這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那為什麽後來就逐漸獨立,並形成了一個新的主權國家謂之越南?答案就從這裏揭曉。
唐末,安南都護兼交州靜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同誌遭奸人排擠,先被貶官流放,繼而被權臣朱溫殺害,即前文提到過的著名的“白馬驛慘案”。於是交州、安南一帶陷入權力真空,本地豪強曲承裕趁機奪取交州控製權,朝廷(唐)無力節製,隻好任命其為靜海軍節度使,承認了曲承裕的割據,就跟同時期其他地方藩鎮的割據一樣。
不久之後,曲承裕病逝,表奏其子曲承顥為留後,那是907年,朱溫剛剛建國,對安南鞭長莫及,於是隻能順水推舟,予以批準。
917年,曲承顥病逝,其子曲承美襲位。
曲承美同樣得到了後梁的認可,然而他的鄰居——南漢劉岩對此頗為不滿。於是在930年9月,劉岩派大將梁克貞、李守鄘出兵攻打交州,南漢大軍一舉克敵,於10月將曲承美生擒,並將交州洗劫一空。
劉岩非常高興,登上儀鳳樓,舉行獻俘儀式。劉岩無比得意地對曲承美說道:“你之前說我是非法割據偽政權,如今為何麵縛銜璧,淪為我的階下囚了?”
曲承美認慫,磕頭求饒。劉岩大手一揮,大度地表示往事如煙,饒他不死。交州也被並入嶺南勢力,就像那個年代司空見慣的藩鎮兼並一樣,劉岩的行為等於是嶺南東道吞並了嶺南西道,統一嶺南地區,這當然屬於中國內部的軍閥混戰。
好景不長,僅僅一年,交州發生叛亂。愛州(今越南清化)牙將楊廷藝蓄養了三千假子,密謀反攻交州,重金賄賂了交州守將李進,成功將其買通後,便對交州發起進攻,李進與之裏應外合,很快就將南漢駐軍趕走。
劉岩聽聞叛亂,立即派大將程寶救援。未等程寶趕到,交州就被攻克,程寶與叛軍激戰,為國捐軀,叛徒李進逃跑,被劉岩捉住,斬首示眾。叛將楊廷藝從此控製了交州(931)。
937年,交州再次發生叛亂,楊廷藝被部下矯公羨所殺,緊接著,楊廷藝的女婿吳權在愛州起兵“勤王”,對矯公羨興師問罪。
矯公羨自知不是吳權的對手,於是在938年向南漢求援。
劉岩大喜過望,認為這是趁機收複交州、安南的好機會,於是立刻任命其第九子劉弘操為靜海軍節度使,改封交王,率大軍救援交州,劉岩自己也禦駕親征,率軍屯駐海門,以助聲勢。
對於這次出征,劉岩信心滿滿,然而崇文使蕭益卻勸他不要盲目樂觀,因為吳權並非等閑,此人兇悍狡黠,且大雨已經連綿幾十天,我軍長途奔襲,師老兵疲,供饋轉運亞曆山大,此時更忌貪功冒進,應該穩紮穩打,循序漸進。總之,天時地利人和,我軍一樣不占。
“哼,”劉岩輕蔑一笑,“小腳女人!”
劉岩沒能聽從侯益的勸諫,終於釀成了慘劇。後來,當劉岩病危準備立儲的時候,終於聽從了侯益的意見,傳位給第三子劉弘度,然而諷刺的是,自傳位給劉弘度之後,南漢終於在奇葩界做大做強,這是後話。
再看吳權方麵。
矯公羨實在太菜,沒能堅持到南漢援軍,就兵敗被殺,而吳權也知悉了南漢即將來襲的消息,於是調兵遣將,準備以逸待勞,迎戰南漢援軍。
在動員大會上,吳權說劉弘操隻是一個傻孩子而已,大軍遠道而來,師老兵疲,根本沒什麽戰鬥力,當他們聽說矯公羨兵敗被殺的消息後,士氣更會低靡,我們隻需一鼓作氣,就能大獲全勝!
吳權仔細分析了兩軍綜合情況,指出南漢的優勢在於水師艦艇,而自己的優勢在於對山川地貌、水文資料的洞悉。於是,吳權揚長避短,為南漢遠征軍量身定做了一套作戰計劃。
吳權命人製作了大量巨大的木樁,然後在頂端包上大鐵釘,預先插入白藤江裏。白藤江的漲潮退潮,就是吳權向大自然借的天兵天將。
果不出所料,南漢軍隊被長途行軍磨掉了銳氣,又聽說作為內應的矯公羨被殺,士氣更加低落。就在他們蔫頭耷腦的時候,白藤江上忽然出現一群裝備低劣的小輕舟,那是吳權派來的先鋒部隊。南漢軍隊立刻來了精神,“就這?”
南漢出動大戰船。交火之後,小輕舟“大敗而逃”,南漢軍隊洋洋得意,於是出動主力戰艦追逐,要降維打擊一下這幫蠻夷小醜,讓他們知道知道天朝的厲害。
等進入到埋伏圈後,吳權主力出動,此時恰逢退潮,水位下降,人工暗礁成功把南漢艦隊困在江心,動彈不得,有一些被直接撞破船底,剩下的則成為了活靶子,南漢士兵落水溺死的無計其數,主帥劉弘操被擊斃。
消息傳來,劉岩大哭,收攏了殘兵敗將,退迴廣州。
此一戰即著名的“白藤江之戰”。因為這一戰之後,安南地區就從中國的版圖上割裂出去,越南古代、近代、現代的曆史學者一致認為,吳權的“白藤江之戰”是越南走向獨立、擺脫中國控製的開端。吳權也被越南人奉為民族英雄,在越南人民心中的地位如同秦皇漢武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地位。
而度娘在某些資料中,也將這次“白藤江之戰”說成是“越南軍民反抗入侵的英雄事跡”(度娘搜“白龍灣”,在“社會曆史”第二段開頭)。
每一個中國人都該認真審視這段曆史,澄清這段曆史,交州、安南等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至少在“白藤江之戰”時,這裏還是中國的領土,這是一場平叛戰爭!無論是割據交州的曲氏,還是兵變奪權的矯公羨,他們的法統是來自中國天子的冊封,“靜海軍節度使”,這是人民內部矛盾,哪裏來的“侵略”之說?
吳權的行為是兵變叛亂,劉岩出兵鎮壓地方武裝叛亂,怎能說是“入侵”?度娘,你的屁股坐在哪條板凳上去了?
如今的越南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曆史不容篡改,不能因為它今天是一個主權國家,就認為它在曆史上始終是一個完整獨立的主權國家。必須尊重客觀史實,把曆史人物和事件放在當時的客觀曆史環境中去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