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萌傻憨憨】
人非聖賢,孰能不犯傻。一個人犯一次傻很容易,難的是他一輩子犯傻。黨進恰恰是少有的一輩子都在犯傻的瀕危動物。然而他的傻卻總是那麽呆萌可愛,又總是恰到好處。
當我們沐浴焚香、正襟危坐,懷著敬畏之心翻開史書,神交古人時,映入眼簾的也多是刻板嚴肅而又冰冷的聖人筆墨,俏皮的史官們有時候也會點綴一些幽默的奇聞趣事,比如“不倒翁宰相”馮道,一個被當官耽誤了的段子手。然而跟這位黨進比起來,馮道的趣事就遜色很多了,因為黨進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個段子。
在太祖親征太原的緊張時刻,我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歡樂喜劇人之黨進的藝術人生。
黨進出身卑微,是奚族人,在沙陀人眼中都屬於偏遠山區、窮鄉僻壤、蠻夷戎狄的奚族。沙陀人康福就曾因誤將“錦裘爛兮”聽成“爛奚”而大發雷霆,強調自己是血統純正的沙陀人,不是奚人,由此可見當時奚族處於民族鄙視鏈的最底端。
這個來自奚族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成為大將杜重威的家奴,因其靈活乖巧而很受杜重威的喜愛,一直把他留在身邊,侍奉自己。等到杜重威被殺後,黨進的另一個特長又被發現,此人膂力過人,不僅會伺候人,更會殺人,於是被編入禁軍序列,開啟了軍旅生涯。
後周建立後,勇猛剽悍的黨進榮升鐵騎都虞侯,隸屬殿前司。後周,殿前司,兩個關鍵詞就可以鎖定他日後的飛黃騰達了。
作為趙匡胤的嫡係,黨進一步步升遷,在北伐太原之前已經接管了侍衛親軍步兵,成為禁軍高級將領,完成了人生逆襲。
1,目不知書
黨進是一位徹頭徹尾的文盲,目不識丁,大寫的“一”念扁擔。他升為禁軍中級將領後,發現同事們常把麾下人馬、武器鎧甲數量等數據寫在木板上,隨身攜帶,便問其原因。
原來,郭威、柴榮、趙匡胤都保持著一個習慣,隨時詢問將領們所帶部隊的基本數據,借以檢驗將領們的工作態度和能力。
黨進也學著他們的樣子,讓人把部隊的基本信息寫在一塊木板上,隨身攜帶。這一天,趙匡胤巧遇黨進,照例問他部隊的相關情況。
黨進竊喜,心說還好自己聰明,早就預備領導檢查呢。然後愉快地從懷裏摸出木板,低頭一瞧,尷尬了,因為自己不識字……
趙匡胤看著黨進,黨進看著木板。就怕氣氛突然變得安靜。
短暫的靜默之後,黨進忽然把木板遞給趙匡胤,“反正您要問的都在這上麵,您自己看吧。”隻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看著黨進天真又真誠的臉,趙匡胤“哈哈”大笑,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認為這是一個極為樸實、不加掩飾的孩子,從此更加器重他。
2,不知韓信
某日,黨進騎著高頭大馬招搖過市,正好看見某民間藝術團體當街唱戲賣藝,圍觀群眾紛紛叫好,“籲——再來一段兒!”
黨進好奇,便命手下把他們的班主——一個小黑胖子叫過來,然後問他們演的什麽。
班主答曰:“在說韓信。”
不料黨進聞言大怒,“你當著我的麵說韓信的壞話,當著韓信的麵就能說我的壞話,你這兩麵三刀的小人(汝對我說韓信,見韓即當說我,此三麵兩頭之人)!”然後下令讓手下杖責之。
漢語博大精深,“說韓信”有至少兩種解釋,比如黨進理解的“說韓信的壞話”。沒文化的黨進犯了關公戰秦瓊的錯誤。
3,翻車現場
黨進曾奉詔做京城巡檢,類似於首都城管大隊長。在巡街時,凡是發現老百姓飼養飛禽走獸當寵物的,一律讓其當場放生,還會責罵道:“有錢買肉,不去孝敬父母,反而喂養這些禽獸,太不像話了!”
這一天,黨進見有人舉著一隻雛鷹,當即大怒,上前就要將雛鷹放走,舉鷹之人急忙大喊:“這是晉王趙光義的鷹!”
黨進的臉色瞬間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哎喲喲,那你們可要小心看護,別傷著它啊!”
圍觀群眾偷偷竊笑,然而打臉翻車的黨進絲毫不覺得有何慚愧。
還是那句話,隻要他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4,掉書袋
一次朝廷任命黨進駐防邊關,按照慣例,將領受任離京前,要入朝致辭,發表一下獲獎感言啥的,向皇上表忠心,為皇上歌功頌德。趙匡胤知道他沒文化,就特意恩準他不必入朝致辭,以免丟人現眼。
然而黨進是個實在人,做人要厚道,別人都要走這個流程,為啥在我這兒就給掐了不播了?不要給我搞特殊化嘛。
為了避免他出醜,掌管朝班禮儀的人臨時給他在笏板上寫了幾句話,在等候進殿的時候讓他背熟。
輪到黨進上殿了,邁著自信的步伐,洋溢著青春的喜悅,跪倒在指定位置,不慌不忙地捧起笏板,然後……金鑾殿上又是一陣尷尬的靜默。
趙匡胤瞟向禮儀官,心說你們難道不清楚他的情況嘛,這不是誠心出他的洋相嗎?
禮儀官既著急又委屈,心說我已經一句一句地教他背誦全文了。
趙匡胤偷偷歎氣,心說你不知道他傻嗎,屬老鼠的,撂爪就忘!
卻見那黨進皺著眉頭,盯著笏板看了半天,忽然抬起臉來,直勾勾地盯著趙匡胤,把所有人嚇了一跳。仰麵視君,有意刺王殺駕,斬立決。金殿上誰敢這麽愣衝衝地正視皇上?除了傻瓜黨進也沒誰了。
趙匡胤也一個激靈,啥意思?
黨進忽然搖頭晃腦道:“臣聞上古,其風樸略……”
趙匡胤和滿朝文武全都大驚不已,因為黨進竟然變得文縐縐了。“朕聞上古,其風樸略”出自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為《孝經》做序,頭一句就是這八個字。
正當大家不可思議而又滿懷期待地等待見證奇跡的時刻,黨進忽然卡殼了,“其風樸略……那個……呃……皇上您吃好喝好、注意休息啊,多喝熱水!”
滿朝文武哄堂大笑。就連門口站崗的侍衛都差點兒憋出內傷(仗衛掩口,幾至失容)。金殿門口的侍衛因職責特殊,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無論多好笑都不會笑,除非忍不住。
黨進不僅不覺得丟人,反而自鳴得意,認為自己的表演很出彩,還向自己的下屬解釋,說那些寒酸的念書人總愛“掉書袋”(引經據典,賣弄學問),我也賣弄一下,好讓皇上知道我也是個文化人兒。
5,天氣不正
在某個寒冬季節,天降鵝毛大雪,黨進在軍帳裏支起火爐,吃著火鍋唱著歌,還喝著烈酒,酒足飯飽尚微醺,黨進熱得滿身大汗,撫摸著鼓鼓的肚皮,不禁歎道:“雪天怎會如此燥熱?天氣太不正常了!”
話音剛落,帳外矗立在風雪中的衛士應聲道:“小人此處天氣頗正。”
黨進無言以對。
6,腹負將軍
某次酒足飯飽,黨進愛撫著自己的將軍肚,說道:“寶貝肚子啊,我沒有辜負你吧?”
旁邊的隨從接話茬道:“可是它卻有負將軍。”
“哦?此話怎講?”
“它從未給將軍出過什麽智慧。”
隨從譏笑他胸無點墨,黨進卻也不發火,隻是傻笑兩聲作罷。
7,有情有義
杜重威,石敬瑭的妹夫,在“晉遼大戰”後期背叛中原,舉十萬大軍繳械投降,直接導致後晉滅亡,後來稱臣於後漢劉知遠。劉知遠臨死前,密詔殺之,隨後杜重威父子被殺,屍體被當街曝屍,圍觀群眾將其肢解、踐踏,杜重威父子最終落得死無全屍、死無葬身之地的悲慘下場。
杜重威尚有子孫在世,然而所有人都像躲避瘟神一樣躲著他們,或是出於鄙視、痛恨,更多的則是害怕受到牽連、清算。而這些子孫都沒有一技之長,無法謀生,幾乎要貧寒而死。這時候,隻有當過杜重威家奴的黨進挺身而出,拿出自己的俸祿,按月接濟,一直供養。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那些整天喊著反三俗的大師老藝術家們,在杜重威得勢的時候,附炎趨勢,爭相諂媚舔菊,當杜重威失勢的時候,泯然路人,坐視人家的子孫後代凍餓而死。反倒是曾經的家奴,不顧輿論的指責,不懼株連清算,從本就微薄的薪水中分出一部分,相濡以沫,士大夫們隻要良心未泯,又怎能不感到羞愧?
人非聖賢,孰能不犯傻。一個人犯一次傻很容易,難的是他一輩子犯傻。黨進恰恰是少有的一輩子都在犯傻的瀕危動物。然而他的傻卻總是那麽呆萌可愛,又總是恰到好處。
當我們沐浴焚香、正襟危坐,懷著敬畏之心翻開史書,神交古人時,映入眼簾的也多是刻板嚴肅而又冰冷的聖人筆墨,俏皮的史官們有時候也會點綴一些幽默的奇聞趣事,比如“不倒翁宰相”馮道,一個被當官耽誤了的段子手。然而跟這位黨進比起來,馮道的趣事就遜色很多了,因為黨進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個段子。
在太祖親征太原的緊張時刻,我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歡樂喜劇人之黨進的藝術人生。
黨進出身卑微,是奚族人,在沙陀人眼中都屬於偏遠山區、窮鄉僻壤、蠻夷戎狄的奚族。沙陀人康福就曾因誤將“錦裘爛兮”聽成“爛奚”而大發雷霆,強調自己是血統純正的沙陀人,不是奚人,由此可見當時奚族處於民族鄙視鏈的最底端。
這個來自奚族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成為大將杜重威的家奴,因其靈活乖巧而很受杜重威的喜愛,一直把他留在身邊,侍奉自己。等到杜重威被殺後,黨進的另一個特長又被發現,此人膂力過人,不僅會伺候人,更會殺人,於是被編入禁軍序列,開啟了軍旅生涯。
後周建立後,勇猛剽悍的黨進榮升鐵騎都虞侯,隸屬殿前司。後周,殿前司,兩個關鍵詞就可以鎖定他日後的飛黃騰達了。
作為趙匡胤的嫡係,黨進一步步升遷,在北伐太原之前已經接管了侍衛親軍步兵,成為禁軍高級將領,完成了人生逆襲。
1,目不知書
黨進是一位徹頭徹尾的文盲,目不識丁,大寫的“一”念扁擔。他升為禁軍中級將領後,發現同事們常把麾下人馬、武器鎧甲數量等數據寫在木板上,隨身攜帶,便問其原因。
原來,郭威、柴榮、趙匡胤都保持著一個習慣,隨時詢問將領們所帶部隊的基本數據,借以檢驗將領們的工作態度和能力。
黨進也學著他們的樣子,讓人把部隊的基本信息寫在一塊木板上,隨身攜帶。這一天,趙匡胤巧遇黨進,照例問他部隊的相關情況。
黨進竊喜,心說還好自己聰明,早就預備領導檢查呢。然後愉快地從懷裏摸出木板,低頭一瞧,尷尬了,因為自己不識字……
趙匡胤看著黨進,黨進看著木板。就怕氣氛突然變得安靜。
短暫的靜默之後,黨進忽然把木板遞給趙匡胤,“反正您要問的都在這上麵,您自己看吧。”隻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看著黨進天真又真誠的臉,趙匡胤“哈哈”大笑,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認為這是一個極為樸實、不加掩飾的孩子,從此更加器重他。
2,不知韓信
某日,黨進騎著高頭大馬招搖過市,正好看見某民間藝術團體當街唱戲賣藝,圍觀群眾紛紛叫好,“籲——再來一段兒!”
黨進好奇,便命手下把他們的班主——一個小黑胖子叫過來,然後問他們演的什麽。
班主答曰:“在說韓信。”
不料黨進聞言大怒,“你當著我的麵說韓信的壞話,當著韓信的麵就能說我的壞話,你這兩麵三刀的小人(汝對我說韓信,見韓即當說我,此三麵兩頭之人)!”然後下令讓手下杖責之。
漢語博大精深,“說韓信”有至少兩種解釋,比如黨進理解的“說韓信的壞話”。沒文化的黨進犯了關公戰秦瓊的錯誤。
3,翻車現場
黨進曾奉詔做京城巡檢,類似於首都城管大隊長。在巡街時,凡是發現老百姓飼養飛禽走獸當寵物的,一律讓其當場放生,還會責罵道:“有錢買肉,不去孝敬父母,反而喂養這些禽獸,太不像話了!”
這一天,黨進見有人舉著一隻雛鷹,當即大怒,上前就要將雛鷹放走,舉鷹之人急忙大喊:“這是晉王趙光義的鷹!”
黨進的臉色瞬間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哎喲喲,那你們可要小心看護,別傷著它啊!”
圍觀群眾偷偷竊笑,然而打臉翻車的黨進絲毫不覺得有何慚愧。
還是那句話,隻要他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4,掉書袋
一次朝廷任命黨進駐防邊關,按照慣例,將領受任離京前,要入朝致辭,發表一下獲獎感言啥的,向皇上表忠心,為皇上歌功頌德。趙匡胤知道他沒文化,就特意恩準他不必入朝致辭,以免丟人現眼。
然而黨進是個實在人,做人要厚道,別人都要走這個流程,為啥在我這兒就給掐了不播了?不要給我搞特殊化嘛。
為了避免他出醜,掌管朝班禮儀的人臨時給他在笏板上寫了幾句話,在等候進殿的時候讓他背熟。
輪到黨進上殿了,邁著自信的步伐,洋溢著青春的喜悅,跪倒在指定位置,不慌不忙地捧起笏板,然後……金鑾殿上又是一陣尷尬的靜默。
趙匡胤瞟向禮儀官,心說你們難道不清楚他的情況嘛,這不是誠心出他的洋相嗎?
禮儀官既著急又委屈,心說我已經一句一句地教他背誦全文了。
趙匡胤偷偷歎氣,心說你不知道他傻嗎,屬老鼠的,撂爪就忘!
卻見那黨進皺著眉頭,盯著笏板看了半天,忽然抬起臉來,直勾勾地盯著趙匡胤,把所有人嚇了一跳。仰麵視君,有意刺王殺駕,斬立決。金殿上誰敢這麽愣衝衝地正視皇上?除了傻瓜黨進也沒誰了。
趙匡胤也一個激靈,啥意思?
黨進忽然搖頭晃腦道:“臣聞上古,其風樸略……”
趙匡胤和滿朝文武全都大驚不已,因為黨進竟然變得文縐縐了。“朕聞上古,其風樸略”出自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為《孝經》做序,頭一句就是這八個字。
正當大家不可思議而又滿懷期待地等待見證奇跡的時刻,黨進忽然卡殼了,“其風樸略……那個……呃……皇上您吃好喝好、注意休息啊,多喝熱水!”
滿朝文武哄堂大笑。就連門口站崗的侍衛都差點兒憋出內傷(仗衛掩口,幾至失容)。金殿門口的侍衛因職責特殊,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無論多好笑都不會笑,除非忍不住。
黨進不僅不覺得丟人,反而自鳴得意,認為自己的表演很出彩,還向自己的下屬解釋,說那些寒酸的念書人總愛“掉書袋”(引經據典,賣弄學問),我也賣弄一下,好讓皇上知道我也是個文化人兒。
5,天氣不正
在某個寒冬季節,天降鵝毛大雪,黨進在軍帳裏支起火爐,吃著火鍋唱著歌,還喝著烈酒,酒足飯飽尚微醺,黨進熱得滿身大汗,撫摸著鼓鼓的肚皮,不禁歎道:“雪天怎會如此燥熱?天氣太不正常了!”
話音剛落,帳外矗立在風雪中的衛士應聲道:“小人此處天氣頗正。”
黨進無言以對。
6,腹負將軍
某次酒足飯飽,黨進愛撫著自己的將軍肚,說道:“寶貝肚子啊,我沒有辜負你吧?”
旁邊的隨從接話茬道:“可是它卻有負將軍。”
“哦?此話怎講?”
“它從未給將軍出過什麽智慧。”
隨從譏笑他胸無點墨,黨進卻也不發火,隻是傻笑兩聲作罷。
7,有情有義
杜重威,石敬瑭的妹夫,在“晉遼大戰”後期背叛中原,舉十萬大軍繳械投降,直接導致後晉滅亡,後來稱臣於後漢劉知遠。劉知遠臨死前,密詔殺之,隨後杜重威父子被殺,屍體被當街曝屍,圍觀群眾將其肢解、踐踏,杜重威父子最終落得死無全屍、死無葬身之地的悲慘下場。
杜重威尚有子孫在世,然而所有人都像躲避瘟神一樣躲著他們,或是出於鄙視、痛恨,更多的則是害怕受到牽連、清算。而這些子孫都沒有一技之長,無法謀生,幾乎要貧寒而死。這時候,隻有當過杜重威家奴的黨進挺身而出,拿出自己的俸祿,按月接濟,一直供養。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那些整天喊著反三俗的大師老藝術家們,在杜重威得勢的時候,附炎趨勢,爭相諂媚舔菊,當杜重威失勢的時候,泯然路人,坐視人家的子孫後代凍餓而死。反倒是曾經的家奴,不顧輿論的指責,不懼株連清算,從本就微薄的薪水中分出一部分,相濡以沫,士大夫們隻要良心未泯,又怎能不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