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楚內訌】
南楚有三大重鎮,自北向南依次是朗州、潭州、桂州。潭州是南楚割據政權的首都,其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說;而南楚曆經幾次內亂,全部是朗州與潭州的權力爭奪,朗州的重要性也能一目了然;桂州則是南楚的南部重鎮,南接南漢,東聯南唐,眺望閩國,這裏是南楚星辰大海的希望碼頭,如果諸馬駒也如馬殷一樣雄才大略,那麽桂州將是南楚稱霸南中國的起點。
雖然三鎮節度被劉言、王逵、何敬真瓜分,但劉言的地位卻排在了王逵的前頭,不僅多了一個“同平章事”的虛銜,更是多了一個“製置武安、靜江等軍事”的頭銜,簡單說,劉言成了王逵等人的頂頭上級,後周把劉言當做中原在新南楚的地區代理人。
王逵憤恨到了極點,認為劉言不過是自己的一個傀儡,於是動了火並劉言的念頭。
在潭州,何敬真雖然被任命為桂州節度使,但他依舊住在潭州,他真沒拿自己當客人,把潭州當桂州,擺出節度使的派頭,配置牙兵,並且開設府衙,辦公審案;與此同時,潭州節度副使朱全琇,也把自己當成正職,配置牙兵,辦公審案……
一時間,潭州城裏出現了三位最高長官:王逵、何敬真、朱全琇。三個人各自擁有一套獨立完整的組織架構,三卡三待,搞得潭州人民暈頭轉向,都不知該聽誰的命令、找誰簽字。
短短兩年的時間,“結義十兄弟”從小兵到逃兵,再到朗州割據勢力,再到今天的南楚權力中心,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沉溺在勝利的喜悅中無法自拔,他們過於容易地實現了階層跨越,然《易》雲“厚德載物”,他們內在修為顯然跟不上外在環境的變化。
每當宴會的時候,這些所謂的節度使、節度副使們,劃拳行酒、大唿小叫,好歹也是堂堂副省級幹部,竟然與市井流氓、賭徒無異,成何體統!
每當王逵想整頓風紀、擺一擺“節度使”威嚴的時候,這些家夥又總是嬉皮笑臉、勾肩搭背,張嘴咱是鐵哥們兒、閉口咱是好基友,毫無上下尊卑的概念,或者說,根本不把王逵這位帶頭大哥放在眼裏,別說你是節度使了,就算你今天當了皇帝,哥兒幾個還是叫你“小逵子”,對吧逵哥?
唯獨周行逢、張文表“事逵盡禮”,所以王逵也與他們二人最為親近;而何敬真、朱全琇則最無規矩,也最被王逵所痛恨。
不出意外地,“結義十兄弟”集團統治下的南楚很快就分裂為三大派係:
1,朗州邊緣係
根據地:朗州
核心人物:劉言
暴發戶中的暴發戶。王逵的“複國運動”雖然取得了預期效果,卻也因此失去了對朗州的控製,使得劉言一定程度上擺脫了“結義十兄弟”集團的桎梏,並在政治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2,潭州核心係
根據地:潭州
核心人物:王逵,周行逢、張文表
原朗州叛軍主力,底子薄但發展迅猛,在軍事上占據絕對的優勢。
3,桂州分家係
根據地:暫無,暫時寄居潭州
核心人物:何敬真、朱全琇
這一派係原屬“核心係”,王逵的“結義十兄弟”成員,在革命小有成果後,被勝利的狂喜衝昏頭腦,打算與大哥王逵分庭抗禮、分家而過,從而與王逵等核心成員離心離德,漸生嫌隙。無論是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該係都不占任何優勢。
三大派係之間的矛盾快速形成,並急劇惡化,使得湖南境內局勢動蕩不安。終於,“分家係”決定與大哥王逵分家,何敬真、朱全琇率部脫離潭州,返迴朗州。
何敬真是桂州靜江軍節度使,離開潭州後,應該赴鎮桂州才對,如果他真的去了桂州,那麽南楚境內就將形成新的“三足鼎立”之勢,朗、潭、桂三分湖南。而何敬真卻迴了朗州,其動機很明顯了,要以“王逵集團核心成員”、革命前輩的身份,吞並朗州邊緣係的劉言。
劉言大為恐懼,他並不清楚何敬真與王逵已經鬧了矛盾,而是認定何敬真是被王逵派來謀害自己的,因為對於“結義十兄弟”集團來說,劉言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而且存在著嚴重的利益衝突,雙方圖窮匕見是遲早的事。
為求自保,劉言積極拉攏何敬真。劉言與何敬真之間的關係相當微妙,為了對抗王逵,劉言與何敬真表麵上結成同盟,而實際上,劉言卻更忌憚身邊的“臥底”何敬真。
如同劉言摸不透王逵與何敬真的關係一樣,王逵也不敢確定劉言與何敬真之間的關係。大家一起霧裏看花,水中望月。三大勢力各有小算盤。
王逵漸漸感到了空虛寂寞冷,兄弟們紛紛離自己而去,要麽自立山頭,要麽反目成仇,眼看南楚又要分崩離析,於是找來心腹周行逢商議對策。
周行逢兩句話就把敵我關係分析地透徹到位,說劉言屬於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小子本來跟咱就不是一條心,早晚會成為咱的敵人,這不用驚訝;至於何敬真、朱全琇,這倆人是野心太大,既然不甘做您的小弟,那更不會真心做劉言的附庸,他們的聯盟更是同床異夢,很容易破解。
王逵眼前一亮,豁然開朗,“你說的太對了!這樣,你幫我鏟除這些禍害,今後,咱兄弟倆共治湖南!”
王逵激動之餘,聲稱要與周行逢“同治潭、朗”,與很多曆史人物一樣,他也一語成讖,後來,周行逢果然成了湖南之主。
如何除掉劉言、何敬真的“朗、桂合流”呢?周行逢向王逵獻上一條妙計。
當時,南漢還在不斷向北蠶食鯨吞南楚在嶺北的領土。周行逢來到朗州,說南漢攻勢太猛,須遣何敬真、朱全琇等大將南下禦敵。
如周行逢所料,劉言懼怕何敬真甚於王逵。劉言上鉤,認為這是擺脫何敬真威脅的好機會,於是立刻任命何敬真為正南集團軍總司令(南麵行營招討使)、朱全琇為先鋒使,率領其牙兵百餘人,南下禦敵。
百餘人怎麽抵禦南漢?這就是劉言與周行逢的默契:“將牙兵百餘人,會潭州兵以禦南漢”。總司令、先鋒官是何敬真、朱全琇,但南下的軍隊主力卻是潭州兵。
在劉言看來,這樣既能保存朗州實力,又能支開何敬真、朱全琇,還能削弱潭州王逵的實力,借南漢之手削弱兩係的實力,一舉多得。
何敬真、朱全琇剛剛走到潭州地麵,就受到了王逵的特殊禮遇。王逵“郊迎”二人,滿臉堆笑,設宴款待,“宴飲連日”,相談甚歡,哥哥長、弟弟短,親熱無比。王逵還特意為好色的何敬真準備了一大群妖豔的美女(多以美妓餌之),何敬真大受感動,“大哥,你看人真準!”
南漢雖然屢有動作,但周行逢顯然有意誇大了邊境風雲,借題發揮,可以聯想一下“陳橋兵變”中的“契丹南侵”。周行逢的計劃就是利用“南漢入寇”把何敬真、朱全琇騙到潭州,然後就是耳熟能詳的鴻門宴老套路。
何敬真左擁右抱,當即表示不走了,誰愛南下誰南下,反正我不走了。
潭州城裏有朗州駐軍三千人,何敬真以總司令的名義命令這支部隊先行南下。
這三千人憤憤不平,你在潭州花天酒地,卻讓我們遠赴嶺北送死?這支軍隊剛出城就嘩變,在下級軍官符會的帶領下,劫持最高指揮官(指揮使)李仲遷,擅歸朗州。
把這三千朗州兵支開後,王逵終於可以對何敬真、朱全琇動手了。趁何敬真喝醉的時候,王逵派人喬裝成朗州劉言的使者,當眾斥責何敬真等人道:“南漢寇邊,形勢危急,爾等不去南麵禦敵,卻在此專務荒淫,劉言有令,將爾等械歸朗州,聽候發落!”
潭州城裏的三千朗州兵,是何敬真、朱全琇的底氣。之所以敢帶著百餘人來潭州,就是因為在潭州王逵的肘腋下,有這三千“自己人”。當何敬真色眼迷離,稀裏糊塗地把他們調走後,朱全琇就感覺不妙,再看忽然整日堆笑的王逵,越想越覺得其中必有貓膩,等聽說朗州劉言派使者來潭州後,朱全琇暗叫一聲大事不好,立刻撒腿就跑。
朱全琇雖然至死都沒搞明白周行逢的陰謀,但他好歹知道這裏有個大陰謀。相比之下,何敬真就稀裏糊塗地被砍了腦袋,他到死都不知道究竟是劉言要殺他,還是王逵要殺他。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王逵早就在潭州內外布下了天羅地網,朱全琇及其十幾名手下終究還是沒能逃離潭州,被王逵全部誅殺。
騙殺何敬真、朱全琇,隻是周行逢“三步走”的第一步,接下來是第二步。
南楚有三大重鎮,自北向南依次是朗州、潭州、桂州。潭州是南楚割據政權的首都,其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說;而南楚曆經幾次內亂,全部是朗州與潭州的權力爭奪,朗州的重要性也能一目了然;桂州則是南楚的南部重鎮,南接南漢,東聯南唐,眺望閩國,這裏是南楚星辰大海的希望碼頭,如果諸馬駒也如馬殷一樣雄才大略,那麽桂州將是南楚稱霸南中國的起點。
雖然三鎮節度被劉言、王逵、何敬真瓜分,但劉言的地位卻排在了王逵的前頭,不僅多了一個“同平章事”的虛銜,更是多了一個“製置武安、靜江等軍事”的頭銜,簡單說,劉言成了王逵等人的頂頭上級,後周把劉言當做中原在新南楚的地區代理人。
王逵憤恨到了極點,認為劉言不過是自己的一個傀儡,於是動了火並劉言的念頭。
在潭州,何敬真雖然被任命為桂州節度使,但他依舊住在潭州,他真沒拿自己當客人,把潭州當桂州,擺出節度使的派頭,配置牙兵,並且開設府衙,辦公審案;與此同時,潭州節度副使朱全琇,也把自己當成正職,配置牙兵,辦公審案……
一時間,潭州城裏出現了三位最高長官:王逵、何敬真、朱全琇。三個人各自擁有一套獨立完整的組織架構,三卡三待,搞得潭州人民暈頭轉向,都不知該聽誰的命令、找誰簽字。
短短兩年的時間,“結義十兄弟”從小兵到逃兵,再到朗州割據勢力,再到今天的南楚權力中心,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沉溺在勝利的喜悅中無法自拔,他們過於容易地實現了階層跨越,然《易》雲“厚德載物”,他們內在修為顯然跟不上外在環境的變化。
每當宴會的時候,這些所謂的節度使、節度副使們,劃拳行酒、大唿小叫,好歹也是堂堂副省級幹部,竟然與市井流氓、賭徒無異,成何體統!
每當王逵想整頓風紀、擺一擺“節度使”威嚴的時候,這些家夥又總是嬉皮笑臉、勾肩搭背,張嘴咱是鐵哥們兒、閉口咱是好基友,毫無上下尊卑的概念,或者說,根本不把王逵這位帶頭大哥放在眼裏,別說你是節度使了,就算你今天當了皇帝,哥兒幾個還是叫你“小逵子”,對吧逵哥?
唯獨周行逢、張文表“事逵盡禮”,所以王逵也與他們二人最為親近;而何敬真、朱全琇則最無規矩,也最被王逵所痛恨。
不出意外地,“結義十兄弟”集團統治下的南楚很快就分裂為三大派係:
1,朗州邊緣係
根據地:朗州
核心人物:劉言
暴發戶中的暴發戶。王逵的“複國運動”雖然取得了預期效果,卻也因此失去了對朗州的控製,使得劉言一定程度上擺脫了“結義十兄弟”集團的桎梏,並在政治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2,潭州核心係
根據地:潭州
核心人物:王逵,周行逢、張文表
原朗州叛軍主力,底子薄但發展迅猛,在軍事上占據絕對的優勢。
3,桂州分家係
根據地:暫無,暫時寄居潭州
核心人物:何敬真、朱全琇
這一派係原屬“核心係”,王逵的“結義十兄弟”成員,在革命小有成果後,被勝利的狂喜衝昏頭腦,打算與大哥王逵分庭抗禮、分家而過,從而與王逵等核心成員離心離德,漸生嫌隙。無論是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該係都不占任何優勢。
三大派係之間的矛盾快速形成,並急劇惡化,使得湖南境內局勢動蕩不安。終於,“分家係”決定與大哥王逵分家,何敬真、朱全琇率部脫離潭州,返迴朗州。
何敬真是桂州靜江軍節度使,離開潭州後,應該赴鎮桂州才對,如果他真的去了桂州,那麽南楚境內就將形成新的“三足鼎立”之勢,朗、潭、桂三分湖南。而何敬真卻迴了朗州,其動機很明顯了,要以“王逵集團核心成員”、革命前輩的身份,吞並朗州邊緣係的劉言。
劉言大為恐懼,他並不清楚何敬真與王逵已經鬧了矛盾,而是認定何敬真是被王逵派來謀害自己的,因為對於“結義十兄弟”集團來說,劉言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而且存在著嚴重的利益衝突,雙方圖窮匕見是遲早的事。
為求自保,劉言積極拉攏何敬真。劉言與何敬真之間的關係相當微妙,為了對抗王逵,劉言與何敬真表麵上結成同盟,而實際上,劉言卻更忌憚身邊的“臥底”何敬真。
如同劉言摸不透王逵與何敬真的關係一樣,王逵也不敢確定劉言與何敬真之間的關係。大家一起霧裏看花,水中望月。三大勢力各有小算盤。
王逵漸漸感到了空虛寂寞冷,兄弟們紛紛離自己而去,要麽自立山頭,要麽反目成仇,眼看南楚又要分崩離析,於是找來心腹周行逢商議對策。
周行逢兩句話就把敵我關係分析地透徹到位,說劉言屬於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小子本來跟咱就不是一條心,早晚會成為咱的敵人,這不用驚訝;至於何敬真、朱全琇,這倆人是野心太大,既然不甘做您的小弟,那更不會真心做劉言的附庸,他們的聯盟更是同床異夢,很容易破解。
王逵眼前一亮,豁然開朗,“你說的太對了!這樣,你幫我鏟除這些禍害,今後,咱兄弟倆共治湖南!”
王逵激動之餘,聲稱要與周行逢“同治潭、朗”,與很多曆史人物一樣,他也一語成讖,後來,周行逢果然成了湖南之主。
如何除掉劉言、何敬真的“朗、桂合流”呢?周行逢向王逵獻上一條妙計。
當時,南漢還在不斷向北蠶食鯨吞南楚在嶺北的領土。周行逢來到朗州,說南漢攻勢太猛,須遣何敬真、朱全琇等大將南下禦敵。
如周行逢所料,劉言懼怕何敬真甚於王逵。劉言上鉤,認為這是擺脫何敬真威脅的好機會,於是立刻任命何敬真為正南集團軍總司令(南麵行營招討使)、朱全琇為先鋒使,率領其牙兵百餘人,南下禦敵。
百餘人怎麽抵禦南漢?這就是劉言與周行逢的默契:“將牙兵百餘人,會潭州兵以禦南漢”。總司令、先鋒官是何敬真、朱全琇,但南下的軍隊主力卻是潭州兵。
在劉言看來,這樣既能保存朗州實力,又能支開何敬真、朱全琇,還能削弱潭州王逵的實力,借南漢之手削弱兩係的實力,一舉多得。
何敬真、朱全琇剛剛走到潭州地麵,就受到了王逵的特殊禮遇。王逵“郊迎”二人,滿臉堆笑,設宴款待,“宴飲連日”,相談甚歡,哥哥長、弟弟短,親熱無比。王逵還特意為好色的何敬真準備了一大群妖豔的美女(多以美妓餌之),何敬真大受感動,“大哥,你看人真準!”
南漢雖然屢有動作,但周行逢顯然有意誇大了邊境風雲,借題發揮,可以聯想一下“陳橋兵變”中的“契丹南侵”。周行逢的計劃就是利用“南漢入寇”把何敬真、朱全琇騙到潭州,然後就是耳熟能詳的鴻門宴老套路。
何敬真左擁右抱,當即表示不走了,誰愛南下誰南下,反正我不走了。
潭州城裏有朗州駐軍三千人,何敬真以總司令的名義命令這支部隊先行南下。
這三千人憤憤不平,你在潭州花天酒地,卻讓我們遠赴嶺北送死?這支軍隊剛出城就嘩變,在下級軍官符會的帶領下,劫持最高指揮官(指揮使)李仲遷,擅歸朗州。
把這三千朗州兵支開後,王逵終於可以對何敬真、朱全琇動手了。趁何敬真喝醉的時候,王逵派人喬裝成朗州劉言的使者,當眾斥責何敬真等人道:“南漢寇邊,形勢危急,爾等不去南麵禦敵,卻在此專務荒淫,劉言有令,將爾等械歸朗州,聽候發落!”
潭州城裏的三千朗州兵,是何敬真、朱全琇的底氣。之所以敢帶著百餘人來潭州,就是因為在潭州王逵的肘腋下,有這三千“自己人”。當何敬真色眼迷離,稀裏糊塗地把他們調走後,朱全琇就感覺不妙,再看忽然整日堆笑的王逵,越想越覺得其中必有貓膩,等聽說朗州劉言派使者來潭州後,朱全琇暗叫一聲大事不好,立刻撒腿就跑。
朱全琇雖然至死都沒搞明白周行逢的陰謀,但他好歹知道這裏有個大陰謀。相比之下,何敬真就稀裏糊塗地被砍了腦袋,他到死都不知道究竟是劉言要殺他,還是王逵要殺他。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王逵早就在潭州內外布下了天羅地網,朱全琇及其十幾名手下終究還是沒能逃離潭州,被王逵全部誅殺。
騙殺何敬真、朱全琇,隻是周行逢“三步走”的第一步,接下來是第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