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來看看發生在969年的第二次“杯酒釋兵權”的人物命運:


    1,王彥超


    據說,王彥超的出身很悠久、很提神——“巢黨”或者說“草黨”,他的父親王重霸原是黃巢部將,在浙東戰場被高駢手下悍將張璘擊敗,隨即歸降。


    王彥超年僅12歲就傍上了太子爺——李繼岌,跟隨李繼岌參與了伐蜀戰爭,一舉滅掉前蜀。可就在他們凱旋的時候,發生了“興教門事變”,莊宗遇弑,明宗李嗣源即位,隨後李繼岌被逼自殺。於是,“太子黨”死走逃亡,各奔前程。


    這裏有個小小的爭議,權威史書對“王重霸”沒有係統性的梳理,隻有零散的隻言片語的記載,而且其中還有個小小的疑似筆誤的出現,例如《舊五代史·王珙傳》中記載說“珙……代伯父重霸為陝州節度使”,前文“河中遺產案”中,王重榮死後,其兄王重盈之子王珙、王瑤與其養子(也是其兄王重簡之子)王珂爭奪河中,後來王珙、王瑤勾結關西集團,王珂則求援於李克用,將家族遺產爭奪案發展成關西集團與河東集團的較量。在這個記載中“重霸”顯然是“重盈”的筆誤。


    而高駢收服王重霸的時間是大唐廣明元年(880),高駢一口氣將黃巢勢力壓縮到兩廣、江西一帶,本書開頭已有詳述。在那時,王重霸就已經是草軍中的高級將領了,“賊帥”。按照《宋史》的記載,王重霸死於大宋乾德三年(965),距離他老人家降唐已經過去了整整85年,就算他15歲降唐,那死的時候也足有百歲高齡,而且一個15歲的少年就能在草軍中成為統領數萬人的“賊帥”,也似乎不太可能。


    另據《資治通鑒》和《新五代史》記載,韓令坤的父親韓倫,因觸犯法律而被世宗柴榮判處死刑,韓令坤泣請世宗,總算保住一命,後來經特赦還居洛陽,然後這位韓倫老同誌就與幾位老頭廝混終日,在洛陽橫行霸道、仗勢欺人,被洛陽百姓合稱為“十阿父”。


    “阿父”在當時的意思是幹爹、老爹,翻譯過來,就是“十位惹不起的你大爺”,這些大爺是韓令坤之父韓倫、柴榮之父柴守禮、宰相王溥之父、大將王晏之父、大將王彥超之父王重霸……


    這幫老頭不務正業,恃勢恣橫。那是後周柴榮時期的事了,距離880年也有七十多年了,也就是說,王重霸老爺子那時候至少90多歲了,都這把歲數了,還當老炮兒呢?


    總之,我個人認為王彥超的父親王重霸應該是與草軍降將王重霸重名而已,並非同一人。


    王彥超年紀輕輕就經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從太子爺的嫡係勳貴險些成了嫡係跪族。李繼岌自殺後,王彥超躲進了鳳翔境內的重雲山上,遁入一家寺廟避風頭。


    寺裏的高僧觀其良久,然後說你有富貴相,豈能久居於此?隨後就送給他一些路費,打發他去謀取富貴。也許老僧真的是能掐會算,也有可能是不想招惹事端,畢竟這是一位卷入政治鬥爭的通緝犯。


    王彥超從鳳翔投奔到了陝州,當時坐鎮陝州的正是石敬瑭,於是王彥超就成了石敬瑭的部下。石敬瑭與趙德鈞、趙延壽爭相賣國求援契丹時,王彥超負責護送桑維翰出使契丹,求援首功自然是桑維翰,王彥超也當然功不可沒,所以在後晉時,王彥超就升為禁軍高級將領——殿前散指揮都虞侯、領蒙州刺史。


    後漢時,王彥超又跟隨郭威討伐河中李守貞,成為了郭威的親信,“從周祖入汴”,兩朝開國元勳。郭威騙殺了徐州劉贇後,就任命王彥超坐鎮徐州。


    柴榮即位後,加同平章事,先在“高平之戰”中立功,又奉詔疏浚胡盧河、築城李晏口,參與了“水長城”項目,又參與了“三征淮南”,所至皆立功。累功改京兆府尹、長安永興軍節度使,柴榮駕崩前改鎮鳳翔;柴宗訓即位後,加檢校太師、西部集團軍副總司令(西麵緣邊副都部署)。


    宋初,加兼中書令。


    王彥超與趙匡胤同樣是鐵哥們兒、舊相識。趙匡胤登基後,某日與群臣宴飲,席間,趙匡胤忽然醉醺醺地對王彥超說道:“當初你在複州當大官,我屁都不是,前去投奔你,你卻拒絕了我,現在說說,為啥?”


    王彥超在後晉時曾出任複州防禦使,那時候的趙匡胤確實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聽聞這話,王彥超嚇得趕緊離席,降階頓首,情商爆棚:“勺水豈能止神龍耶!當日陛下不留滯於小郡者,蓋天使然爾。”


    於是,“帝大笑”。


    次日,王彥超仍要奉表待罪。趙匡胤遣使安撫,表示那隻是酒桌上的玩笑,不要當真,還無不愧疚地對身邊近侍說喝酒誤事,朕昨晚酒後失言,酒醒之後後悔了一整晚!此後,仍以王彥超為永興軍節度使,隨後又改鎮鳳翔。


    開寶二年(969),“杯酒釋兵權”2.0版中,王彥超非常識時務,帶頭表示要退居二線,然後就被授予“右金吾衛上將軍判街仗事”,可以理解為城管大隊長。


    之後,又被封為邠國公。


    通過對王彥超人生軌跡的簡單梳理,不難看出他具有超高的情商。李繼岌、石敬瑭、郭威、趙匡胤,在五代風雲變幻之際,他總能博得大人物的好感,成為開國元勳,特別是“勺水豈能止神龍”的臨場發揮,簡直是職場情商的天花板。


    在親眼目睹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8年後,當趙匡胤又在酒桌上做出暗示時,高情商的王彥超立刻心領神會,第一個表示自己早就想退居二線、躺平享福了,獲得了趙匡胤的高度讚揚。


    到了太平興國七年(982),王彥超已經是69歲高齡。大智知止,王彥超當然知進退,再準確一點,是知退。他公開對外宣講,說70歲退休,是古之常理,自己馬上就70了,也不能例外。


    次年,70歲的王彥超正式上表請求退休,連這個“金吾衛上將軍”的養老閑職也不要了。朝廷高度讚揚了王彥超同誌高風亮節的寶貴精神,批準了他的退休申請,並加太子太師,超額發放退休金,以示優待。


    退休之後的王彥超更加低調謹慎,非但沒有花天酒地享受生活,反而是把仆人、歌姬等盡數罷去,衣食住行等一切從簡,崇尚簡樸,平易近人,活脫鄰居王大爺。


    雍熙三年(986),王彥超病逝,享年73歲。追贈尚書令。


    作為“杯酒釋兵權”2.0版的最乖寶寶,王彥超得以善終,但他的子孫後代卻遠不如1.0版本中的後代們。


    對此,《宋史》無恥地給出了一個解釋,說王彥超在退休前,曾多次告誡諸子,說自己戎馬一生,殺人太多,自己能自然死亡已經是萬幸,更不要奢求還會有什麽陰功、陰德能庇佑後代了,你們一定要多多行善積德,才能安身立命!結果他的後代子孫真就沒有顯達之人。


    王彥超在京師有座豪華大別墅,配有園林、水池,在他死後十來年就被子孫們賣掉了。


    後來,王彥超的一個孫子王克從,在鹹平元年(998)進士登第,而官位卻始終止於州縣。


    王彥超家族的沒落竟然要歸罪於殺人太多……王彥超是職業軍人,隻要沒有擅殺俘虜、屠殺平民等反人類、反社會的戰爭罪指控,合理地在戰場上擊殺敵人,難道也是過錯?


    《宋史》的狡辯實在厚顏無恥,隻是為了證明:我們開國太祖爺並不是過河拆橋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無臭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無臭蛋並收藏五代十國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