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五年(958)正月初一,柴榮在楚州城下過春節,接受群臣的朝賀。
柴榮發表了新年致辭,隨後親自到楚州水寨前線視察,鼓舞士氣。楚州水寨裏建有了望樓,高百餘尺,這是水寨的製高點。柴榮在距離它二百餘步的地方停下,與身邊諸將商量攻克它的辦法。
這時候,樓上的守卒也看見了柴榮。守卒對柴榮破口大罵,此君嗓門甚大,所言甚三俗,把柴榮祖宗十八代問候了一個遍。
柴榮大怒,命人將其射殺,然而那人在二百步外、百餘尺高的樓上。
當時,一步約等於五尺,一尺約等於0.33米。一百尺就是33米多,十層樓的高度,李白有詩雲“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所以這裏的百餘尺很可能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射手與之水平距離300多米卻是不爭的事實。300多米遠,近十層樓高,魯班看了會沉默,後羿看了會流淚。
後周射手皆不能及,那廝見狀更加肆無忌憚。
這時候,柴榮忽然想到一人,此人正是國服射手——馬仁瑀。
馬仁瑀自幼就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是所有“差生”的祖師爺,是問題兒童的教主、偶像。在他十歲左右的時候,被父親送到正規學校學習,結果他曠課逃學,被校長開除學籍。父親無奈,隻能將他轉學,送到了民辦學校,本書開篇就講述過唐代“六學二館”的教育體製,民辦學校基本就是“掃盲班”,教學的最高目標就是認識幾個常用字而已,全部的教材通常隻有一本,比如朱溫的父親隻會教“五經”,故人送外號“朱五經”,而馬仁瑀來的這所民辦學校,則隻能講授《孝經》。
父親不求他能金榜題名,隻求他能認識金榜上的字。
老師耐心教了十幾天,馬仁瑀竟然連一個字都沒學會。老師氣急了,就用戒尺將他一頓責打。這一打,打通了馬仁瑀的任督二脈,當天晚上,馬仁瑀就潛入學校,放了一把大火,把學校化為灰燼,連老師都差點兒命喪當場,“僅以身免”。
一言不合,火燒學校,馬仁瑀絕對是偶像級別的存在。
這場大火之後,馬仁瑀徹底告別了讀書生涯,正式成為街溜子,而他真正的天賦在這個時候才逐漸嶄露:馬仁瑀糾集了附近村落中像他一樣的幾十名問題兒童,每日聚在一起嬉戲,他們也玩兒小孩兒過家家的遊戲,馬仁瑀自稱將軍,其餘孩子則是兵卒,馬仁瑀指揮他們擺成陣列,每天玩兒真人cs,土嗨土嗨的。
馬仁瑀玩兒的很認真,也要求每一個人必須認真。比如,大家每天都要在規定的時間之前趕來集合,遲到的,就要用鞭子責打,比“失期,法皆斬”稍微人性化一些。因此,孩子們都敬畏他,不敢違背他的命令。
同時,馬仁瑀還經常自掏腰包,買孩子們愛吃的零食水果,然後分給大家吃。
如此賞罰分明,孩子們更加親附他,公推他為“夏津縣扛把子”。夏津縣,今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當時隸屬大名府(魏州)。
一般來說,能在小夥伴中唿風喚雨扛把子的,除了要賞罰分明,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副好體格,拳頭是最有效的通行證。馬仁瑀天生神力,十來歲就能拉開二百斤的硬弓。
郭威坐鎮魏州的時候,聽說了這位魏州古惑仔、夏津縣扛把子,於是召來喝茶,見到本人之後甚是喜歡,立刻把他安置在身邊,當自己的保鏢。郭威稱帝後,馬仁瑀也就順其自然成了親軍將領。
柴榮即位後,對郭威留下的侍衛親軍進行了一次摸底考試,讓他們在皇家園林裏比試箭法。馬仁瑀拔得頭籌,射得又遠又準,柴榮賜他錦袍、銀帶,以示嘉獎。
“高平之戰”中,樊愛能、何徽臨陣脫逃,致使右陣瀕臨潰敗,馬仁瑀大喊一聲“主辱臣死”,躍馬而出,一口氣射殺幾十名北漢士卒,極大鼓舞了士氣,穩住了陣腳。戰後,馬仁瑀也是為數不多的獲得升遷的將領。
楚州守軍雖然團戰、對線都不行,但嘴上功夫了得,開語音罵大街,柴榮還無法屏蔽,盛怒之下,終於想起了善射的馬仁瑀,於是把他召過來。
馬仁瑀摘下硬弓,“吱吖吖——嘎嘣嘣”拉了個滿圓,憋了個大招,“嗖——”地一聲,樓上那人應弦立斃。
後周陣營一片歡騰點讚,“太酷了”,“666”,“高端操作”。
正月初五,王漢璋奏報:攻克海州。
柴榮仍命韓令坤暫代揚州軍府事,隨後考慮把水麵力量從淮河轉移到長江。楚州城北有個北神堰,是古邗溝入淮口,因古邗溝的水位高於淮河,故在此築堰,以防倒灌。如今,因北神堰的存在,使得柴榮無法把楚州的戰艦直接運往長江,於是準備開鑿楚州西北麵的老灌河。
工匠們實地考察後,卻說地形複雜,不利開鑿。柴榮親自視察,化身工程師,現場傳授施工技巧,然後征調了楚州附近州縣的民夫,十天左右就竣工,省時省工省料,令工程師們十分汗顏。
很快,百餘艘齊雲巨艦出現在長江水麵上,南唐大驚,以為神兵天降。
正月初十,後周攻克了泰州海陵縣以東的一個重要據點——靜海軍。攻克靜海軍,後周正式與吳越國接壤。
此前,柴榮派人出使吳越國,對他們說:“你們雖然去的時候要冒險泛海,但迴來的時候,淮南必然已經平定,你們就可以走陸路了。”如今,柴榮兌現了當時的諾言。
海州是南唐東北重鎮,是南唐勢力伸入淮北地區的橋頭堡,也是南唐在淮河流域最後一處據點;靜海軍是南唐心髒地帶的東大門。隨著兩地的淪陷,南唐的防線已經收縮進長江以南,淮河上最後一處據點——楚州,即將步濠州後塵。南唐隻能眼睜睜望著後周將它收入囊中。
如今,楚州已經被圍40餘天,柴榮坐鎮城北督戰,諸將無不奮力爭先。其中趙匡胤率本部兵馬晝夜攻城,麾兵登城。
不得不說,雖然南唐總體表現很拉胯,但在地區戰役中,南唐英雄輩出。淮河上,劉仁瞻創造了壽州奇跡,濠州郭廷謂亦可圈可點,而楚州同樣出現了一位傳奇英雄——張彥卿。
麵對後周強大的攻勢,楚州防禦使張彥卿絲毫不為所動,指揮守軍堅持抵抗,誓與楚州共存亡。
某日,張彥卿與諸將正在城牆上指揮戰鬥,忽有一人跪在張彥卿麵前,流淚說道:“周強唐弱,勢不足支,而外無一兵一糧之援,城池淪陷隻在旦夕之間,為何還要讓全城軍民白白送死呢?不如抓緊投降,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勢已至此,即便投降,也屬於力屈而降,就像劉仁瞻和郭廷謂一樣,會受到敵我雙方的共同尊敬。諸將於是齊刷刷看向張彥卿,等他定奪。
張彥卿先是沉默片刻,隨後微微點頭,抬手指向諸將的後方,“快看那兒!”
諸將趕緊迴頭觀望,是後周撤兵了還是我方來援了?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諸將迴頭的一瞬間,張彥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抽出佩劍,“唰!”地一下,將眼前這位泣諫降周的人斬首。
大家迴過頭來,看到地上滾落的人頭,全都驚呆了。
因為被砍下腦袋的這個人,是張彥卿的親兒子。
張彥卿拎著人頭的發髻,將人頭撿起來,向諸將展示,雙眼流著熱淚,眼神卻更加堅定,他向諸將慷慨陳辭道:“他是我親兒子,勸我降周。我受李氏厚恩,唯有以死報效,此城就是我的葬身之地。諸位如果打算投降,請自便,我不阻攔,但不要來勸我,否則就跟他一樣!”說罷,就將兒子的人頭猛擲在地。
諸將先是一陣驚愕,然後全都感動哭泣,紛紛表示誓與楚州共存亡。
最後,後周使用洞屋靠近城牆,利用洞屋的掩護,在城牆上鑿洞,然後填滿柴薪,再放火焚燒,把城牆燒塌,在付出了巨大傷亡之後,後周終於攻克了楚州的城牆。
然而張彥卿並未放棄戰鬥,在他的指揮下,殘餘守軍在城內結成陣列,與後周轉入巷戰。
巷戰從早至晚,由於寡眾懸殊,張彥卿且戰且退,最後退入楚州府衙,仍以府衙為最後的據點,堅持戰鬥。
箭矢用盡了,長矛折斷了,刀劍砍鈍了……張彥卿用光了所有武器(長短兵皆盡),於是掄著馬紮(胡床)繼續血戰。
張彥卿和他的部下兌現了諾言,自防禦使張彥卿以下,包括監軍鄭昭業在內的一千多人,全部陣亡,至死無一人投降。
柴榮發表了新年致辭,隨後親自到楚州水寨前線視察,鼓舞士氣。楚州水寨裏建有了望樓,高百餘尺,這是水寨的製高點。柴榮在距離它二百餘步的地方停下,與身邊諸將商量攻克它的辦法。
這時候,樓上的守卒也看見了柴榮。守卒對柴榮破口大罵,此君嗓門甚大,所言甚三俗,把柴榮祖宗十八代問候了一個遍。
柴榮大怒,命人將其射殺,然而那人在二百步外、百餘尺高的樓上。
當時,一步約等於五尺,一尺約等於0.33米。一百尺就是33米多,十層樓的高度,李白有詩雲“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所以這裏的百餘尺很可能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射手與之水平距離300多米卻是不爭的事實。300多米遠,近十層樓高,魯班看了會沉默,後羿看了會流淚。
後周射手皆不能及,那廝見狀更加肆無忌憚。
這時候,柴榮忽然想到一人,此人正是國服射手——馬仁瑀。
馬仁瑀自幼就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是所有“差生”的祖師爺,是問題兒童的教主、偶像。在他十歲左右的時候,被父親送到正規學校學習,結果他曠課逃學,被校長開除學籍。父親無奈,隻能將他轉學,送到了民辦學校,本書開篇就講述過唐代“六學二館”的教育體製,民辦學校基本就是“掃盲班”,教學的最高目標就是認識幾個常用字而已,全部的教材通常隻有一本,比如朱溫的父親隻會教“五經”,故人送外號“朱五經”,而馬仁瑀來的這所民辦學校,則隻能講授《孝經》。
父親不求他能金榜題名,隻求他能認識金榜上的字。
老師耐心教了十幾天,馬仁瑀竟然連一個字都沒學會。老師氣急了,就用戒尺將他一頓責打。這一打,打通了馬仁瑀的任督二脈,當天晚上,馬仁瑀就潛入學校,放了一把大火,把學校化為灰燼,連老師都差點兒命喪當場,“僅以身免”。
一言不合,火燒學校,馬仁瑀絕對是偶像級別的存在。
這場大火之後,馬仁瑀徹底告別了讀書生涯,正式成為街溜子,而他真正的天賦在這個時候才逐漸嶄露:馬仁瑀糾集了附近村落中像他一樣的幾十名問題兒童,每日聚在一起嬉戲,他們也玩兒小孩兒過家家的遊戲,馬仁瑀自稱將軍,其餘孩子則是兵卒,馬仁瑀指揮他們擺成陣列,每天玩兒真人cs,土嗨土嗨的。
馬仁瑀玩兒的很認真,也要求每一個人必須認真。比如,大家每天都要在規定的時間之前趕來集合,遲到的,就要用鞭子責打,比“失期,法皆斬”稍微人性化一些。因此,孩子們都敬畏他,不敢違背他的命令。
同時,馬仁瑀還經常自掏腰包,買孩子們愛吃的零食水果,然後分給大家吃。
如此賞罰分明,孩子們更加親附他,公推他為“夏津縣扛把子”。夏津縣,今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當時隸屬大名府(魏州)。
一般來說,能在小夥伴中唿風喚雨扛把子的,除了要賞罰分明,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副好體格,拳頭是最有效的通行證。馬仁瑀天生神力,十來歲就能拉開二百斤的硬弓。
郭威坐鎮魏州的時候,聽說了這位魏州古惑仔、夏津縣扛把子,於是召來喝茶,見到本人之後甚是喜歡,立刻把他安置在身邊,當自己的保鏢。郭威稱帝後,馬仁瑀也就順其自然成了親軍將領。
柴榮即位後,對郭威留下的侍衛親軍進行了一次摸底考試,讓他們在皇家園林裏比試箭法。馬仁瑀拔得頭籌,射得又遠又準,柴榮賜他錦袍、銀帶,以示嘉獎。
“高平之戰”中,樊愛能、何徽臨陣脫逃,致使右陣瀕臨潰敗,馬仁瑀大喊一聲“主辱臣死”,躍馬而出,一口氣射殺幾十名北漢士卒,極大鼓舞了士氣,穩住了陣腳。戰後,馬仁瑀也是為數不多的獲得升遷的將領。
楚州守軍雖然團戰、對線都不行,但嘴上功夫了得,開語音罵大街,柴榮還無法屏蔽,盛怒之下,終於想起了善射的馬仁瑀,於是把他召過來。
馬仁瑀摘下硬弓,“吱吖吖——嘎嘣嘣”拉了個滿圓,憋了個大招,“嗖——”地一聲,樓上那人應弦立斃。
後周陣營一片歡騰點讚,“太酷了”,“666”,“高端操作”。
正月初五,王漢璋奏報:攻克海州。
柴榮仍命韓令坤暫代揚州軍府事,隨後考慮把水麵力量從淮河轉移到長江。楚州城北有個北神堰,是古邗溝入淮口,因古邗溝的水位高於淮河,故在此築堰,以防倒灌。如今,因北神堰的存在,使得柴榮無法把楚州的戰艦直接運往長江,於是準備開鑿楚州西北麵的老灌河。
工匠們實地考察後,卻說地形複雜,不利開鑿。柴榮親自視察,化身工程師,現場傳授施工技巧,然後征調了楚州附近州縣的民夫,十天左右就竣工,省時省工省料,令工程師們十分汗顏。
很快,百餘艘齊雲巨艦出現在長江水麵上,南唐大驚,以為神兵天降。
正月初十,後周攻克了泰州海陵縣以東的一個重要據點——靜海軍。攻克靜海軍,後周正式與吳越國接壤。
此前,柴榮派人出使吳越國,對他們說:“你們雖然去的時候要冒險泛海,但迴來的時候,淮南必然已經平定,你們就可以走陸路了。”如今,柴榮兌現了當時的諾言。
海州是南唐東北重鎮,是南唐勢力伸入淮北地區的橋頭堡,也是南唐在淮河流域最後一處據點;靜海軍是南唐心髒地帶的東大門。隨著兩地的淪陷,南唐的防線已經收縮進長江以南,淮河上最後一處據點——楚州,即將步濠州後塵。南唐隻能眼睜睜望著後周將它收入囊中。
如今,楚州已經被圍40餘天,柴榮坐鎮城北督戰,諸將無不奮力爭先。其中趙匡胤率本部兵馬晝夜攻城,麾兵登城。
不得不說,雖然南唐總體表現很拉胯,但在地區戰役中,南唐英雄輩出。淮河上,劉仁瞻創造了壽州奇跡,濠州郭廷謂亦可圈可點,而楚州同樣出現了一位傳奇英雄——張彥卿。
麵對後周強大的攻勢,楚州防禦使張彥卿絲毫不為所動,指揮守軍堅持抵抗,誓與楚州共存亡。
某日,張彥卿與諸將正在城牆上指揮戰鬥,忽有一人跪在張彥卿麵前,流淚說道:“周強唐弱,勢不足支,而外無一兵一糧之援,城池淪陷隻在旦夕之間,為何還要讓全城軍民白白送死呢?不如抓緊投降,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勢已至此,即便投降,也屬於力屈而降,就像劉仁瞻和郭廷謂一樣,會受到敵我雙方的共同尊敬。諸將於是齊刷刷看向張彥卿,等他定奪。
張彥卿先是沉默片刻,隨後微微點頭,抬手指向諸將的後方,“快看那兒!”
諸將趕緊迴頭觀望,是後周撤兵了還是我方來援了?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諸將迴頭的一瞬間,張彥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抽出佩劍,“唰!”地一下,將眼前這位泣諫降周的人斬首。
大家迴過頭來,看到地上滾落的人頭,全都驚呆了。
因為被砍下腦袋的這個人,是張彥卿的親兒子。
張彥卿拎著人頭的發髻,將人頭撿起來,向諸將展示,雙眼流著熱淚,眼神卻更加堅定,他向諸將慷慨陳辭道:“他是我親兒子,勸我降周。我受李氏厚恩,唯有以死報效,此城就是我的葬身之地。諸位如果打算投降,請自便,我不阻攔,但不要來勸我,否則就跟他一樣!”說罷,就將兒子的人頭猛擲在地。
諸將先是一陣驚愕,然後全都感動哭泣,紛紛表示誓與楚州共存亡。
最後,後周使用洞屋靠近城牆,利用洞屋的掩護,在城牆上鑿洞,然後填滿柴薪,再放火焚燒,把城牆燒塌,在付出了巨大傷亡之後,後周終於攻克了楚州的城牆。
然而張彥卿並未放棄戰鬥,在他的指揮下,殘餘守軍在城內結成陣列,與後周轉入巷戰。
巷戰從早至晚,由於寡眾懸殊,張彥卿且戰且退,最後退入楚州府衙,仍以府衙為最後的據點,堅持戰鬥。
箭矢用盡了,長矛折斷了,刀劍砍鈍了……張彥卿用光了所有武器(長短兵皆盡),於是掄著馬紮(胡床)繼續血戰。
張彥卿和他的部下兌現了諾言,自防禦使張彥卿以下,包括監軍鄭昭業在內的一千多人,全部陣亡,至死無一人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