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濠州】


    柴榮班師後,南唐的技能冷卻結束,再次放大招反擊,凱皇附體,八秒真男人。這次開團的是濠州監軍郭廷謂。


    郭廷謂,官二代出身,他的父親郭全義是原濠州觀察使。郭廷謂勤奮好學,文武雙全,工於詩書,精於騎射,又有父親的提攜,很快就成為了濠州監軍。柴榮一征淮南時,郭廷謂與部將黃仁謙(又作黃仁謹)相約以死報國,堅守濠州。


    後周派人攜帶丹書鐵券、高官厚祿,來濠州誘降,郭廷謂緊閉城門,斷然拒絕。又把意誌不堅定的州民全部遷入寺廟,嚴兵看管,能工巧匠們則被調動起來,日夜製作守城器具。後周不知虛實,不敢妄動,濠州得以保全。


    李璟聽說後,讚賞有加,號召全民向郭廷謂同誌學習,隨即讓他與閩將林仁肇救援壽州。


    隨後,柴榮在渦口築造夾城,並移浮橋於此,以切斷濠州沿淮援壽的交通線,隨後便順利攻陷壽州。


    這是前文的故事。


    957年4月初,柴榮結束二征淮南,班師汴州,留下徐州節度使武行德率兵駐守定遠縣。


    郭廷謂對部將黃仁謙說道:“渦口浮橋,我之大患!周人以騎士勝利於陸,我以舟師勝便於水。今年夏天大雨不斷,淮河暴漲,正是天助我也!給我兩千水軍,我能斷其橋、屠其城,直抵壽州!”


    說幹就幹,7月,郭廷謂率領輕舟,疾馳渦口,發動偷襲,成功將浮橋焚毀,又焚毀後周的大量糧草輜重,俘斬無數,後周潰兵逃往附近的定遠縣。


    郭廷謂招募當地勇士,假扮商販,混入定遠縣偵查。情報顯示,定遠守將為武行德。郭廷謂微微一笑,“天賜我也!武行德,庸人也,一戰可擒!”


    隨後,郭廷謂征調了一萬多民兵和五千正規軍,日夜不停地進行針對性訓練、演習,主要內容是偷營劫寨、伏擊。很快,郭廷謂對定遠縣發動突襲,武行德狼狽逃走,“僅以身免”。


    定遠之戰,郭廷謂斬殺數百周兵,繳獲大量物資。有人以金錢美女等賄賂郭廷謂,郭廷謂一概拒絕,隻留下了兩百匹良馬,轉手進獻給朝廷,其餘戰利皆如實上繳。


    李璟隨即升他為滁州團練使、充上淮水陸應援使。上淮,即淮河上遊,也就是指壽州,換句話說,李璟把收複壽州的重任交給了郭廷謂。


    武行德敗歸,柴榮大怒,將其貶官,丟入禁軍養老。武行德是著名的非著名將領,他的一生也非常有意思,其中最被人熟記的,就是當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時候,他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他的故事將在後文詳述。


    少了柴榮禦駕親征的buff,後周軍隊的戰鬥力明顯降低,柴榮不得不第三次親征。


    957年10月16日,柴榮下詔,三征淮南。以宰相王樸為汴州留守,許他“便宜行事”。


    看得出來,柴榮不想再有四征、五征,他要畢其功於一役,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征淮之戰,給首都留守官“便宜行事”的特權,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19日,柴榮從汴州出發;11月4日抵達鎮淮軍(渦口),當天半夜渡過淮河,次日(5日)抵達濠州城西側。


    濠州城東北方向,有處十八裏灘,其實就是一座位於淮河上的小島,四麵環水,與濠州城相唿應。南唐在這個小島上設置柵欄,修建成一座簡易防禦工事。淮南人認為中原人無法渡淮,所以這座小島固若金湯,萬無一失。


    11月6日,柴榮對十八裏灘發起攻擊,命禁軍將領康保裔率領數百士卒騎著駱駝涉水拔寨,趙匡胤則率領輕騎兵緊隨其後。周兵一鼓作氣,一舉攻克十八裏灘,繳獲了大量包括艦船在內的戰略物資。


    冬季,是北方南下的最佳時機,而夏季則是淮南反擊的時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淮河水位。夏季是雨季,淮河暴漲,不利北軍;而冬季淮河水位下降,在幹旱的年份甚至麵臨幹涸,所以淮南才會“把淺”。如今,趙匡胤等騎著馬就可以涉水而過,可見淮河水位之低。


    拔掉十八裏灘的釘子後,李重進攻克濠州南關城,即在濠州第一道防線上撕開了口子。柴榮的三征淮南迎來了開門紅。


    濠州守將郭廷謂急忙向昇州飛書告急,請求增援,並說後周攻勢猛烈,請準許他詐降以作緩兵之計(願卑辭請和以俟機會)。


    收到郭廷謂議和的請求後,柴榮果然暫停了進攻,與郭廷謂展開投降談判。而郭廷謂則利用這個機會,對城外的後周軍隊發動了偷襲。


    偷襲,是郭廷謂的專精,滿天賦的那種。


    郭廷謂率領一千多敢死隊,趁夜出城,偷營劫寨,攻破後周營寨,焚毀雲梯、洞屋等攻城器械無計其數,後周軍隊損失慘重。


    柴榮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11日,柴榮親自坐鎮指揮,王審琦一馬當先,攻克濠州水寨。


    南唐軍隊在城北聚集大量艦船,又在水中設置大木頭樁子,以延緩後周部隊的進攻態勢。


    柴榮命水軍發動強攻,拔除木頭樁子,焚毀南唐艦船七十餘艘(一說數百艘),斬殺兩千餘人,繼而乘勝攻克羊馬城。


    羊馬城,是在城牆之外、護城河或護城壕溝以內的防禦工事,後周控製羊馬城,意味著濠州城已經喪失了護城河、水寨等所有外圍防線。


    濠州軍民大為恐慌。


    14日夜,郭廷謂再次表示願意投降。這一次,是真的投降。


    據記載,郭廷謂本想學習壽州劉仁瞻,再創輝煌,隻可惜後周的攻勢實在太犀利,短短幾天就清除掉了濠州外圍的一切防線和據點,使濠州在開戰之初即淪為孤城,且援軍遲遲不到,濠州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獨自抵抗後周的進攻,敗局已定。


    在信中,郭廷謂很誠懇地表示自己願意投降,隻是全部家眷都在昇州大後方,如果擅自投降的,肯定會被李璟滿門抄斬,即便無法成為劉仁瞻第二,也絕不想成為朱元第二。所以郭廷謂請求寬限幾天時間,容他給李璟寫信說明戰場情況,在獲得李璟批準後再投降。


    柴榮答應了他的請求。


    城池攻堅戰,即便勝利,進攻方也將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所以隻要有一絲希望,進攻方都願意接受守軍的投降。


    柴榮不是傻子,郭廷謂雖然說得情真意切,可誰能保證這不是又一次的緩兵之計呢?無妨,斬斷你的幻想也就是了。


    19日,情報顯示,在濠州東麵有數百艘南唐艦船,像是來援助濠州的。柴榮立即親率水陸大軍,趁夜偷襲之,斬首五千餘,兩千餘南唐兵投降。後周乘勝而東,所到之處皆望風而降。


    23日,後周的前鋒部隊已經向東推進到了泗州城下,趙匡胤率先進攻泗州南門,焚毀城門,攻克水寨及月城。


    月城,是主城門外半圓形的城牆,控製著吊橋的起落,而這個半圓形的結構又被稱為“甕城”,通常在護城河、羊馬城以內。


    柴榮登上月城,繼續指揮諸將攻打泗州主城。


    12月3日,南唐泗州守將範再遇開城投降,被柴榮任命為宿州團練使。


    在攻打泗州期間,柴榮嚴肅軍紀,對百姓秋毫無犯,等攻克泗州時,沒有一個士兵敢擅自入城,軍紀嚴明。“民皆感悅,爭獻芻粟”。


    泗州被後周控製後,濠州東麵的援軍再也無路可走。


    隨後,情報又顯示在洞口出現數百艘南唐戰艦。柴榮立刻派騎兵進攻,南唐艦船退保清口。洞口、清口均在泗州以東。


    南唐援軍連泗州都無力救援,就更不用說西麵的濠州了。但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支退保清口的南唐水麵有生力量必須徹底鏟除。


    12月6日,柴榮率軍在淮河北岸、趙匡胤率軍在淮河南岸、其餘諸將率水麵艦艇走淮河,水陸三支部隊同時向東追擊。


    時值隆冬季節,淮河兩岸水位下降,岸邊盡是灘塗沼澤,泥濘冰冷且長滿一人多高的蘆葦,然而後周士兵乘勝利之勇,睹皇上之威,士氣高昂,一個個爭先恐後,不知疲倦。


    12月8日,後周軍隊終於追上南唐軍隊。後周擊鼓而進,聲傳數十裏,軍威大振。邊追邊打,而南唐軍隊則隻顧著逃命。


    第二天,雙方纏鬥至楚州西北,南唐軍隊幾乎被全殲,殘餘的南唐潰軍沿著淮河繼續向東逃跑。柴榮則命趙匡胤為先鋒,自己親率主力後繼,繼續向東追殺。


    一直追出六十裏,生擒南唐的援軍總司令(濠、泗、楚、海水陸都應援使)陳承昭;漣水縣代理縣長崔萬迪投降。


    漣水縣,今天的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其東鄰居是濱海縣(隸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的東麵就是大海了。


    這一戰,後周俘獲了南唐艦船三百餘艘,焚毀的無計其數,俘獲士兵七千餘人,擊斃的同樣無計其數;柴榮從濠州沿淮一路向東,打到了楚州以東,幾乎打到了東海,肅清了淮河上的南唐抵抗力量。


    據記載,此戰後,“唐之戰船在淮上者,於是盡矣”。


    第一次征淮戰役後,史籍說南唐精兵盡矣;二次戰役後,南唐的高級將領死走逃亡;三次戰役一開始,南唐在淮河上的水麵力量便檣櫓灰飛煙滅。


    而這時候,郭廷謂派去昇州的使者也迴到了濠州,帶給郭廷謂一個應該算好消息的壞消息:朝廷無力救援了……


    濠州終究沒能重現壽州奇跡,郭廷謂的“詐降”失去了意義。郭廷謂想請濠州的錄事參軍李延鄒起草降書,李延鄒果斷拒絕,並以忠孝責之。


    郭廷謂深感慚愧,但是劉仁瞻之所以能創造壽州奇跡,除了他本人堅定不移的鬥爭信念外,還有淮河上源源不斷的援兵,現在後周已經肅清了整條淮河,朝廷也已經明確表示無力救援濠州,吾輩又能奈何?不要做無謂的犧牲了吧。


    再者,上陣流血犧牲的又不是你這個鍵盤俠李延鄒,你動動嘴喊喊口號,卻讓我們去送死,迴頭堅貞不屈的人還是你,我們拋頭顱灑熱血,反而成了投降的叛徒?想跟周兵拚命,那你去啊!


    youcanyouup,nocannobb!


    二人爆發了激烈的爭吵,最後,郭廷謂盛怒之下拔出佩刀,刀壓脖頸,另一隻手則把毛筆塞到李延鄒手中,“事已至此,多說無益,今天你寫也得寫,不寫也得寫,這是命令!”


    李延鄒憤然投筆,大罵郭廷謂是無恥叛徒,“大丈夫寧可受死,也絕不做出賣祖國的叛徒!”


    “成全你!”郭廷謂手起刀落,李延鄒命喪當場。


    最後,郭廷謂另找其他人起草了投降書,送到後周軍營。經過簡單交涉後,濠州正式投降。濠州被後周接管,同時被接管的還有一萬多生力軍和萬餘斛糧草。


    在出城前,郭廷謂召集了全部將士,向著南麵昇州的方向慟哭再拜。


    消息傳迴到昇州,李璟感慨萬分,下令召李延鄒的兒子入朝,賞賜官職。


    對於郭廷謂的評價,隻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李璟沒有把郭廷謂列為叛徒,“諒其力屈,異於他叛者”,所以沒有將他滿門抄斬。郭廷謂的哥哥郭廷諭在李璟朝以“太子洗馬”退休,郭廷諭之子亦在李璟朝為官,沒有受濠州淪陷事件的波及。


    柴榮對郭廷謂的評價就非常中肯了,柴榮對郭廷謂親口說道:“自興兵以來,江南屢戰屢敗,唯獨卿能壞我渦口浮橋,還襲破我定遠寨,有此兩條,足以報國。濠州小城,就算讓李璟親自來守,也不能保全。”


    濠州被攻克,不是你的錯,隻是為哥的強大而背黑鍋,且聽哥說,強大到無敵是多麽的寂寞,藥藥,切克鬧。


    隨後賜予郭廷謂襲衣、金帶、鞍馬、器皿等物品,拜其為亳州防禦使,以其弟郭廷讚為和州刺史,賞其歸順之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無臭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無臭蛋並收藏五代十國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