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聖”皇甫暉】


    皇甫暉、姚鳳等滁州俘虜被押解到柴榮麵前。皇甫暉接下來的做法名垂青史。


    因被趙匡胤重傷頭部,不等柴榮開口,皇甫暉先開口道:“我筋疲力竭,受傷嚴重,請允許我坐一會兒。”


    柴榮立刻讓人抬出椅子,恩準皇甫暉坐下。


    皇甫暉剛坐下,又說道:“我想躺一會兒。”這次,不等柴榮發號施令,皇甫暉就葛優癱了。


    因他確實受了重傷,寬容大度的柴榮對他表現出了最大限度地尊敬和優待。


    然而還是不等柴榮開口,皇甫暉又搶麥道:“我年輕時在河北貝州當一名普通士兵,出生入死,累功升遷,後來輔佐明宗李嗣源,之後又率眾投奔淮南,如今在南唐位兼將相。我前後侍奉南北兩朝,經曆過大小數十戰,未嚐敗績。然而今日卻敗得一塌糊塗,不是因為我不夠忠勇,而是因天朝之兵精將勇,南唐之兵怯懦畏戰,另外,更是天助大周!”


    皇甫暉,之前詳述過,在此一筆帶過。他對自己的自述不乏美化,對後周柴榮更是充滿溢美之詞。


    皇甫暉原是貝州的兵卒,累功升為下級軍官,某次,因賭博輸了一大筆錢,情急之下,竟然發動兵變,製造了“貝州兵變”,並由此引發蝴蝶效應,從貝州一路殺到魏州,李存勖派李嗣源前來安撫、討伐,結果上演了“明宗入魏”。


    “明宗入魏”是皇甫暉的一次豪賭,他把賭注押到了李嗣源身上。結果是秦始皇摸電門,贏麻了。


    之後為躲避契丹人的追責而逃入淮南。這是皇甫暉的第二次豪賭。


    因為淮南曆來優待中原的逃兵叛將,特別是這次,正值中原大亂,皇甫暉借機幫助李璟招攬迷茫中的北方兵將,大量的軍人、文官和流離失所的百姓都被皇甫暉忽悠到了淮南,為淮南帶來了大量的人力資源,並且在之後的招亡納叛工作中,皇甫暉也起到了關鍵作用,比如忽悠到了亳州蒙城鎮守將鹹師朗。


    所以李璟非常器重皇甫暉,皇甫暉在南唐可謂如日中天,出將入相,出為節度使,入為宰相。他的第二次豪賭仍然是秦始皇掏鑰匙,贏到家了。


    這次兵敗被俘,是皇甫暉的第三次豪賭。


    雖是被俘,皇甫暉先是表現地不卑不亢,躺下之後,神色自若,接下來的話表麵上是幫自己開脫敗軍之責,實際則是拍了柴榮的五彩蓮花屁。說不是自己太豬,而是您太無敵,而且有天意的加持。


    當時皇甫暉在清流關,被趙匡胤抄了後路,急忙撤退,結果滁州刺史王紹顏先一步棄城逃跑,導致皇甫暉進退失據,於是士氣崩盤,這才被趙匡胤趁亂擊敗。客觀來講,皇甫暉確實也挺無奈。


    接著,皇甫暉又說自己跟契丹作戰多年,發現今天的周師遠比契丹鐵騎還要勇猛,馬屁+1;另外,這位趙匡胤同誌簡直就是天賜良將,是上天派他來幫助陛下統一天下的,所以沒人可以阻擋,馬屁+2.


    據說皇甫暉盛讚趙匡胤之勇武。


    那麽皇甫暉算是認慫嗎?不。


    柴榮對皇甫暉好言安撫,賜給他金帶鞍馬,指派名醫為他醫治。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皇甫暉卻表示自己深受南唐國恩,不忍背叛,拒絕向柴榮投降,並且拒絕接受醫治,幾天後傷重而亡,為南唐殉國。


    “不食周粟”的皇甫暉果真是不負國恩、鋼筋鐵骨嗎?


    在投奔淮南之前,皇甫暉算得上是劣跡斑斑:


    “貝州兵變”的直接起因,是他賭博輸了錢;


    他威逼利誘部將楊仁晟挑梁扛把子,遭拒絕後將楊仁晟斬殺,隨後又殺一位不願從賊附逆的部下,然後拎著這兩顆人頭來找趙在禮,最終趙在禮同意同流合汙;


    兵變後,皇甫暉率部屠街,闖入一戶人家,問“姓什麽”,人家迴答姓“國”,皇甫暉說:“吾當破國。”遂將此戶人滿門誅殺;又入一戶,問“姓什麽”,人家迴答姓“萬”,皇甫暉說:“我殺萬家足矣。”又將此家滅門;


    李嗣源稱帝後,皇甫暉又屢次敲詐勒索昔日同謀趙在禮……


    皇甫暉之前一直以見利忘義、濫殺無辜的反麵形象示人,可在被俘後為何又成為了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愛國將領?


    因為這是皇甫暉的第三次豪賭。


    首先,皇甫暉在南唐身兼將相(神衛軍都虞侯、奉化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無比寵遇,這是後周無論如何也無法給他的。一同被俘的姚鳳,歸順後周,被授予左屯衛將軍,一個禁軍養老閑職。


    另外,皇甫暉的妻兒老小均在南唐,是讓他們當叛徒餘孽,還是烈士家屬?


    皇甫暉這次賭的就是後周的戰略目標,柴榮親征淮南,是打算一舉吞並南唐,還是以戰迫和?皇甫暉把賭注押在後者。


    如果柴榮能一舉吞並南唐,那麽自己當然不會為李璟殉國;可如果雙方在未來某個節點選擇和談,保留南唐,那麽自己將成為南唐的英雄,成為烈士。


    果然,皇甫暉的第三次豪賭又是秦始皇戴小紅帽,贏到姥姥家了。


    滁州人民感念皇甫暉的不屈精神,為他鳴鍾致敬,並大力推薦他的兒子皇甫繼勳;李璟深受打動,提拔其子皇甫繼勳為軍官,先後任池州、饒州刺史,又進入禁軍為神衛軍都指揮使;史書也對他的“義不求生”表示了肯定,並且一白遮百醜,之前“以亂卒位刺史”等等劣跡被一筆勾銷。


    據記載,皇甫繼勳當時也隨父出征,出現在滁州戰場上,當大軍潰敗之際,皇甫繼勳也選擇了逃跑,氣得皇甫暉“操戈擊之”,結果沒打中,不知是真沒打中還是故意沒打中,總之,皇甫繼勳成功臨陣脫逃。


    正是因皇甫暉“義不求生”,滁州人民才在感動之餘,上表求情,懇請李璟看在皇甫暉為國捐軀的份兒上,赦免皇甫繼勳。


    然而諷刺的是,皇甫繼勳完全遺傳了皇甫暉投機取巧、見利忘義的基因,為南唐的最終滅亡做出了不朽的貢獻,隻不過他的運氣不如父親,落了一個淩遲處死的下場。這是後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無臭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無臭蛋並收藏五代十國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