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登基】


    李璟不受待見是有原因的,後人們一般認為,相比於其他兄弟,李璟確實不算優秀,比較笨拙,為人也比較懦弱。能力雖一般,野心卻很大,最終把南唐帶入了萬劫不複的深淵。主流史學觀點都一致認為,南唐雖然是在他兒子李煜手中滅亡的,但李煜是“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南唐的真正亡國之君是李璟。


    說他能力一般,我沒意見,但要說他軟弱,就值得商榷了。政治家的外在性格往往是其內在實力的表現。沒有人願意當孫子,隻不過是沒有當爺的實力。比如我們之前講述的中原天子,如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郭威之輩,他們哪一個是善茬?但他們當上皇帝之後,卻處處妥協、隱忍退讓。


    當然,也有螳臂當車的主,比如李從厚,其結果呢?在位三個月,被推翻。


    通過上文對徐知誥五子的簡單分析,就可以看出,李璟不可能具備強勁的實力。而且事實也的確如此,即便在徐知誥臨終時已經明確指定了李璟繼位,當他駕崩後,仍然有權臣打算偽造遺詔,阻撓李璟繼承皇位。


    李璟的處境岌岌可危,在內,他缺少文武百官的一致擁護;在外,他又沒有自己的嫡係武裝和革命根據地。他的軟弱、怯懦是迫不得已,因為他太需要得到各方的擁護了,他誰都不敢得罪,雖然名義上是一國之君,實際上卻如各方之孫。


    徐知誥駕崩後,李璟對外封鎖消息,以徐知誥的名義發布詔書,“命齊王李璟監國攝政,大赦天下”。


    而這時候,朝中某些人就開始蠢蠢欲動了,例如孫晟。


    孫晟,原本在中原為官,後因卷入政治鬥爭(一說“朱守殷謀反案”,一說“李從榮謀反案”)以撩衣搓泥兒、徒手捉虱子騙過追兵,逃入淮南,並輾轉來到徐知誥身邊,大受徐知誥的器重。徐知誥稱帝後,將其提拔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中書侍郎。


    在逼迫楊溥禪讓時,孫晟堅定地擁護徐知誥,並且積極為徐知誥出謀劃策,參與了許多見不得人的密謀,深得徐知誥信任。


    毫無疑問,孫晟是南唐的開國元勳,也是徐知誥的心腹親信,權且稱之為“先帝黨”,他與李璟的嫡係親信(暫稱之“太子黨”,如馮延巳、陳覺等)之間並不和睦。孫晟非常鄙視馮延巳等人,曾公開譏諷辱罵他們,說他們是“玉碗金杯裏盛著的狗屎”。


    馮延巳也曾以開玩笑的口吻反擊,問孫晟道:“你說我不行,那你又有什麽本事,配做如今的高位(中書侍郎)?”


    孫晟迴答道:“我原本隻是山東的一個沒有見過世麵的窮書生,文采不如你、談笑風生不如你、溜須拍馬不如你,所以你才被派到齊王(李璟)身邊,皇上是想讓你教授指點文學、品德,而不是讓你成為齊王的酒肉朋友,天天聲色犬馬!我雖然沒有什麽才幹,卻懂得忠義,不像你,隻能給國家招致災禍!”


    孫晟與馮延巳的矛盾是眾所周知的,誰也看不慣誰。


    如果李璟順利即位,那麽“太子黨”的馮延巳等人必然掌握權柄,這是孫晟不願意看到的,於是就動了歪心思,他串通了幾個大臣,偽造了一份遺詔,大意是讓宋皇後臨朝稱製,然後請負責起草詔書的翰林學士李貽業審批簽字。


    李貽業大驚,大唿不可,說先帝生前反複強調過,後宮幹政是混亂之本源,諸君不見種夫人之事乎?他又怎麽可能自己破壞規矩,讓皇後臨朝?這一定是奸邪小人偽造的!再說,儲君年齡也不小了(李璟時年28歲),還用母後垂簾?如果你們敢說這是真的遺詔,我一定會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把它吃了!


    李貽業,是大唐僖宗朝宰相李蔚的堂曾孫。


    李璟順利即位後,非常感激李貽業的正直,親口讚他道:“疾風知勁草,說的正是愛卿啊!”


    孫晟還不死心,又跑到宋皇後那裏鼓動唇舌,請宋皇後臨朝聽政。


    宋皇後是個明白事理的人,說這是武則天的教訓,我豈會重蹈覆轍?堅決不答應。宋皇後非常讚同徐知誥打壓後族的做法,李璟登基後,時常來向她請安,每次聊天的內容都是家長裏短,從來不聊時事政治。


    宋皇後有個侄子,叫宋鍔,在軍中服役,就因為他“皇親國戚”的身份,一直不得提拔(以國戚故,官不甚大)。


    孫晟兩頭碰壁,這才死心。


    徐知誥駕崩6天後,李璟才公布了先帝駕崩的噩耗,並宣布了遺詔,但他沒有急於舉行登基大典,因為南唐局勢暗流湧動,不僅僅是“母後臨朝”一關。他需要確定滿朝文武的真實態度,如果大家反對他,那他就主動退出角逐,好歹還能保全性命,畢竟強有力的競爭者——李景遂、李景達還在。


    而且“母後臨朝”這一關,他過得也不踏實,因為遺詔還是被篡改了,雖然沒有添加“母後臨朝”的條款,卻添加了“允許民間自由買賣兒女”的條款。


    自從徐知誥當上南吳的宰相開始,就下令禁止人口販賣,不準把子女賣做奴隸或婢女。對於百姓來說,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有些人也許會有疑問,說那些快要餓死的百姓,是心甘情願賣兒鬻女的呀,官府為何要禁止?


    原因之一,如果百姓真的是因活不下去,被逼無奈而賣子女的話,那麽官府首先要反思百姓為何會窮苦到這個地步。比如遭遇自然災害,那麽官府應該做的是賑災救災,而不是讓人民通過賣兒鬻女的方式自救。


    原因之二,很多時候,老百姓是“被自願”的,比如膾炙人口的《白毛女》,地主豪紳與地方官吏相互勾結,故意把百姓置於絕境,然後再逼百姓“自願”賣出子女。披著合法的外衣巧取豪奪,使百姓苦不堪言。


    原因之三,人口買賣合法化,必然催生非法拐賣事件。不法分子把拐騙、偷盜來的兒童偽裝成自己的孩子,予以合法地售賣,套用“洗錢”的概念,權且把這種做法叫“洗人”吧。


    所以徐知誥下令禁止人口買賣,實在是為天下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但是,“太子黨”馮延巳、馮延魯卻在遺詔上添加了“允許民間自由買賣兒女”,其目的是他們要為自己買幾個年輕漂亮的小妾……


    詔書一經頒布,蕭儼立即提出抗議,一口咬定這是馮延巳等人的篡改,絕不會是先帝的遺詔。


    李璟問他緣由。


    蕭儼迴憶道:“這不是馮氏兄弟第一次提出這事了,馮延魯就曾經建議先帝恢複人口買賣,先帝就此事征詢過我的意見,我當時就對先帝說‘陛下當吳國宰相時,曾下令禁止人口販賣,還由官府出錢,將窮苦百姓的兒女贖迴,交還給他們的父母,天下百姓因此對陛下交口稱讚。如今您當了皇帝,卻讓這種事情死灰複燃,您自己覺得合適嗎?’然後先帝就打算治馮延魯的罪,問我的意見。我說馮延魯不過是一個蠢貨而已,不值得陛下降罪。於是先帝就把馮延魯的那份奏章斜封起來,還用禦筆抹了三條線,存進了檔案室。陛下可以去檔案室查找一下當年的那份奏章。”


    李璟隨即命人去檔案室查找,果然找到了一千多封斜封的奏章,表麵也都用筆抹過,表示該奏章未被通過,然後就在裏麵找到了馮延魯的那封奏章。真相大白於天下:馮延巳、馮延魯等人偽造遺詔,篡改先帝意誌!


    然而,知道真相的李璟竟然選擇了睜一眼、閉一眼,不但以“詔書已經頒布,不宜修改”為由拒絕糾正遺詔,更是對馮延巳等人篡改遺詔的行為不予追究。


    如上文所說,立足未穩的李璟宣布繼位後,遲遲不敢坐上金鑾殿主持朝政。其首席幕僚馮延巳卻不斷催促他趕緊走上工作崗位,每天多達四次!李璟最後非常不耐煩地說道:“你就沒別的事兒了嗎?煩死人了!”


    關於馮延巳等反革命集團,後文還會詳述。在此請先預留一個印象。


    在這期間,李璟表現得極為謙遜拘謹,甚至不敢直唿群臣的名字,無論對方官職多麽卑微。一句話,處處裝孫子。


    “先帝黨”李建勳向他提出建議,說陛下的身邊需要有正直君子的幫助,才能守住先帝的基業。


    這才是李璟要等的話!


    “先帝黨”與“太子黨”明爭暗鬥,這是所有權力交接時期的通病。李璟的糾結在於:如果全力依賴自己的嫡係“太子黨”,那麽自己將被他們架空,這些人雖然勉強算作自己的嫡係,但他們各懷鬼胎,比如篡改遺詔一事;而如果自己表現出對“先帝黨”的垂青,勢必會激起新一輪的權力角逐,而且自己還是處在漩渦中心的那個最危險的人。


    李璟需要“太子黨”獲勝,但也需要一股力量(先帝黨)來製衡他們,哪怕隻是讓“先帝黨”來做政治花瓶,同時還必須保證自己始終躲在幕後,適時收割殘局或丟卒保車。


    在徐知誥末年,“先帝黨”已經慘遭排擠,比如宋齊丘、李建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無臭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無臭蛋並收藏五代十國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