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古穿今我家藝人的武道夢 作者:核桃有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是家祖。”
譚爺爺點頭:“我說呢,你是他孫女,難怪。”
看來這裏頭還有故事?一堆小輩圍上來:“爺爺,別賣關子,說說唄。”
譚爺爺一指匣子:“這樣的匣子,我櫃子裏也有十幾個,全是你爺爺當年送的,就是保存上沒你這個好了。那會打仗,桐油都是稀罕貨,哪舍得用在這上頭。”
“說起做匣子這愛好的由來,還有個故事。”譚爺爺迴憶道,“民國的時候,陶家是全省有名的家具大王,但你爺爺陶宣隻醉心於家傳武學,對家裏的生意從來不關心。這一點你曾爺爺沒有反對,隻是家業也不能丟下,就為你爺爺訂了門親事,對方是家裏總管事的女兒。”
陶宣對這門親事不太樂意。他自己醉心武學,就也想娶個會武的妻子,被那位管事的女兒知道了,就指著自己正在雕刻的匣子說:“武道是道,木刻之道也是道,你做的匣子連我的手藝都比不上,我還看不上你呢。”
以前的人定親早,那時兩人才十來歲,均都年輕氣盛,一言不合就這麽一拍兩散了。
過沒幾年,外敵入侵,當地不少人都投入了抗戰,那管事的和陶家曾祖也去了,留下陶宣守著家裏。
沒多久,敵人打入城中,城中百姓死傷無數,紛紛投到陶家尋求庇護。陶宣將人收進宅中護著,直到敵人來叩門。
陶家在此地極有名望,對方指揮官讓陶宣出來投誠,幫他們鎮壓民間反抗。陶宣自是不允。如果隻是一人,陶宣一身武藝是不怕的,但對方槍械先進,又拿滿屋子的人命做要挾,他也沒了辦法。守著滿院的百姓與敵人僵持了兩日,差一點就想出來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時候,忽然有人給那指揮官送了件禮物,當著眾人的麵,拿出來一個木匣子。
匣子裏裝的什麽沒看見,但陶宣卻是認出,那匣子,是管事家的女兒做的。
送禮之人臨走,又往陶宅多看了兩眼。陶宣心領神會,便按捺下了衝動,想著法子又拖延到了晚上。
“然後呢?”眾人好奇問。
“然後,就是你們爺爺我出場啦。”
譚爺爺哈哈笑,“那管事的女兒機靈,看那麽多人進到陶家,就知不妙,提前溜走找我搬救兵啦。我那時候在臨縣拉了支隊伍,譚陶兩家是故交,她當然第一時間來找我。那圍著陶家士兵看著多,其實隻是一小股,大部隊都拉出去打仗了,我帶著弟兄們偷偷從暗道裏摸進城,裏應外合,將那幾十人都幹掉了。之後就趕緊轉移。”
“後來,我們都投了軍,去了不同的地方。再見麵他就不停在做匣子了。聽說,是那管事女兒說,如若不能把匣子做得比她好,她就不嫁。”
譚爺爺再次指著陶洛拿來的那個匣子:“此後一別再未見麵。看這做工,手藝已經很好了,你奶奶應該就是那管事的女兒了吧。”
陶洛捂臉,難怪家裏囤了兩屋子的木匣子,想來,奶奶故去後,爺爺是在用這樣的方式悼念他的愛情吧。
譚陶兩家有故陶洛是早就知道的,卻沒想到兩個陶竟然真的是一個。而且這段友誼還持續到民國之後。中間雖然因為戰亂斷了聯係幾十年,卻在她和譚暮青身上又接迴去了。
中午在譚家吃了一頓午飯,譚爺爺認出了故人之後,心情舒暢,連養生午覺也不睡了,拉著陶洛下棋。
陶洛琴棋書畫雖然都會,在棋藝一道上卻並不擅長,下了兩盤,兩盤都勉力支撐下還是輸了幾子。這也很正常。書畫是古人日常使用,一般不會比現代人差,而棋藝,說到底不過是運算推理,隻有隨著時光進步的份,不會因為她來自古代就占了優勢。
譚爺爺慢悠悠地將棋子收迴盒中,又攏上棋盤,才道:“聽說,你要給二小子投資拍戲?”二小子就是譚暮青二堂哥,那位想當導演的譚慶餘。
陶洛坦然承認:“是。譚爺爺您沒意見吧?”
譚爺爺撚起一粒棋子,輕輕放入陶洛手中,鬆開手時,棋子四分五裂。
陶洛一怔,這是什麽意思?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陶琛:去譚家,還送禮物?(→_→)
陶洛:(⊙-⊙)
譚暮青:o(*≧▽≦)o
第54章 承諾
譚家老爺子收迴手, 眼神卻留在裂開的棋子碎片上,微不可覺地歎了口氣, 才淡淡問道:“你覺得,我這手如何?”
今天的天氣不錯, 雖是冬天, 卻是無風無雪, 還出了太陽。幾許暖陽透過落地窗射進屋內, 落在碎裂的棋子上,反射出幾道刺眼的光芒。
棋子是玻璃燒製,硬度比之一般的石頭要高得多,輕輕一捏就將其捏碎, 以陶洛原本所處的環境,這隻能算是最普通的內家武者水準, 但在武道沒落的現在……陶洛眼神清澈,吐出兩字:“尚可。”
“嗬嗬,尚可啊……”譚爺爺扯了扯嘴角, “世事變遷,譚家的武學已經失傳得差不多了, 不知道你陶家還留下多少。看你的口氣,隻怕要比我譚家要好上一些。”
陶洛沉默不語。如果沒有她,陶家的武學傳承, 比譚家還要不如。
武學一道,往往都是一代不如一代。偶爾出個驚才絕豔之人創出不世之功法,卻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傳人, 經常過上幾代便淪於平庸了。那些能夠長久傳承的門派和世家,哪一個不是如此。如若不是靠著家族興旺或廣收門徒,於幾代之內出個中興之才,沒落就會成為必然。
此中道理,並不深奧。前段時間她看某位金姓學者的武俠巨著,從《天龍》到《雕兒》三部曲,循的就是這個規則。每一部作品裏的主角在其生活的時代都是武林頂尖,但與前一個時代的比,卻是遠遠不如。
華夏武學,傳承難矣。根骨、悟性、品行、機遇,缺了任何一樣,都難有大成。
“譚家文武雙修,到了我這一代,能夠習練的武學典籍已經不多,除了幾本基礎功法人人都可以學習外,高深一些的,已經斷代。沒了前輩指點,就算典籍仍在,也不知道從何練起。少數幾本還能看懂的,卻是極為挑剔根骨。我根骨不合,日日修習,到得現在也不過是這等程度,而小二子,因為根骨合了功法,他的修為在五年前便與我不相上下,我唯一比他多的,不過是對敵經驗罷了。”
譚老爺子又歎了一口氣,這一次,比之前要重了不少:“我知道你們年輕人講究自由,不願被家族束縛,老頭子我卻是放不下的。就算他心不在此,我也得把他拉住。隻要他武功大成,就可以將其他功法慢慢貫通補全,我譚家武學才有重新興盛的希望。”
陶洛低眉。如果是其他事,她是不願意去理會的,但老人說到這武學傳承上,她卻是深有同感。隻是譚慶餘的事,卻不是那麽簡單。
她道:“譚爺爺,您可知,譚二哥他有心結?”
譚老爺子點頭:“我當年就不該對他開放所有藏書的權限。當時想著多看些前人的手記會有助於功法的理解,卻不想……”
陶洛道:“沒到心結解開的時候,又怎麽知道這是不是好事呢?”她將碎掉的棋子在手心合攏,再打開,碎片全部變為粉末。
譚老爺子雙目大睜,看著陶洛的手心一時說不出話來。
陶洛微微一笑:“您也說,譚家的功法典籍還在,失傳的不過是研習典籍的方法。換個思路去看,說不定哪天就看懂了呢。當年有那思路開通之人將行功之法記下,終有一天,也能有人將那思路看懂。我陶家武學,不也一樣失了前人指點。”
要她說,譚慶餘想拍戲甚於練武不見得就是件壞事。隻要有心,萬物皆可入道,就像譚暮青,他一邊做演員、練廚藝,也沒聽譚家人提起他的根骨是否合了哪本功法,但在她看來,那功力不見得就低了去。
這人扮豬吃老虎的功力,隻怕是將所有人都瞞了過去。
譚老爺子的眼皮垂了下來,道理是這個道理,他活到這把歲數又哪裏會不懂,隻是人一旦有了執念,就容易患得患失。
萬一,他對譚慶餘放縱了,譚慶餘卻沒有像陶洛丫頭說的,解開心結豁然開朗,反而是在拍戲那條道上越走越遠了呢?但想到陶洛剛剛露的那一手……
“人老了,膽子卻越變越小,以前很多敢做的事,現在不敢了。”老爺子自嘲一笑,再睜眼,目光炯炯有神地看著陶洛,“也罷,看你的麵子上,我就不攔著了。譚陶兩家的往事,由譚家來拍,演的人又是陶家的,隻怕也是天意。如果事後慶餘不迴歸武道,我就找小丫頭你了,這一點,你可能答應?”
陶洛自信一笑:“這有何難。不說譚陶兩家故舊,光是看在同為武林一脈的份上,我也一定鼎力相助,幫譚家整理典籍,完善武學傳承。”
話音落下,譚老爺子的麵色舒展開來:“小丫頭要說話算話,我家的二小子就放手給你了。”說著,手上合攏的棋盤又打開,“可算了我一件心事,來來,咱們再下一盤。”
陶洛嘴一癟:“還來?譚爺爺,下棋我不如你,咱還是算了吧。”
從譚家出來,譚暮青送她迴家,路上說起這事,陶洛道:“譚爺爺可真狡猾,知道管不住譚二哥,就拿話套我下手。”
譚暮青道:“你可以不答應的。”
陶洛搖搖頭,她既然有這能力,又何必推脫。
譚暮青笑笑。這件事上,隻怕更多還是她露的那一手改變了老爺子的主意。
譚家大家長認定的事,哪有那麽容易更改。說要攔著譚慶餘就一定要攔著,老人家執拗起來,比譚慶餘隻多不少。要不是陶洛輕描淡寫就將棋子捏成了粉末,老爺子的想法又怎麽會轉變得那麽快。
智者千法,在某些特定的有時候,確實是不如武者一力的。
“既然老爺子鬆了口,那片子你們就隻管好好拍,其他阻力應該不會再有。”譚暮青道,“二哥過年前已經把工作辭了,全力準備這部片子,等你拍完秦老的戲,他那邊估計也能準備得差不多,你有什麽意見趕緊提,趁這段時間都給辦了。”
“好。”陶洛點頭。要提的意見可太多了。單靠譚慶餘看手劄得來的那點故事她可不滿足,她還得往劇本裏添點內容。還有道具服裝方麵,都得看牢了。啊呀,這麽一算,事情可真多,難怪譚爺爺不想譚二哥對這行入迷,真要鑽進去搞,哪還有時間鑽研武學哦。
陶洛迴到家,不用說,受了顧文雅一番盤問。
“譚家人怎麽樣啊?”“去的時候,他們家人多不多?”“拜個年而已,怎麽迴來得這麽晚?”
陶洛都一一迴答了。陶琛邊給女兒遞削好的水果邊說老婆:“你問這麽多幹嘛,不就是做個客,咱閨女這麽好,肯定討人家喜歡。”
顧文雅道:“當了譚暮青三年班主任,我都沒去他家作過家訪,今天洛洛去,我多問問怎麽了。”
“得,原來是因為你的好奇心,這都多少年了,還留著啊。”陶琛搖頭失笑。
過了初六就是初七,日曆又翻過一頁,陶洛得打包行李出門了。
秦老的戲即將開拍,她當初缺席的集訓得去補上。秦老一個電話,將她送去了軍營。
軍旅戲需要大量演士兵的演員,秦老到部隊請了真士兵過來,這會兒還沒開機,士兵們還在軍營裏呆著,他讓陶洛去的也是那一個,到時候可以直接跟著大部隊一起進劇組。
送她過去的是秦老的學生,現在兼任他的助理。陶洛纖纖的外表再次迷惑了一位年輕的小夥子,即使早就看過她是怪力女俠的資料,仍是忍不住冒出憐香惜玉的感覺。他一路上不停感歎:“你那假請的真不巧,滿軍營的糙漢子,要是和其他演員一塊操練,還不至於太顯眼,這單獨一個人去,小姑娘臉皮薄,會不會被看得不好意思啊。”
陶洛眨巴眨巴眼睛:“為什麽要不好意思?”操練而已,直接上不就成了?
她的臉皮厚不厚助理小夥子不清楚,他自己先被陶洛純潔清澈的眼神看得不好意思起來,嘴上喃喃,打了個補丁:“還好,你就訓三天,別在意別人的眼光,熬一熬就過去了。”又道,“其實請了假也好,真要訓上一個多月,你的皮得脫不少。”冬天的日頭沒有夏天烈,但紫外線的威力還是在的,再被幹燥寒冷的西北風一刮,吹在臉上跟小刀子割似的,可受罪。
陶洛對助理顛三倒四的話無語。不管是招兵哥哥們的注意,還是軍營裏的艱苦訓練,在她眼裏都不算個事。過來一趟,把該學的學完了就好。
助理小夥一路話不停,陶洛不發言光聽,聽著聽著就到了目的地。
找到負責人幫陶洛安頓好,助理小夥離開了,陶洛一邊整理行李一邊想,找助理的事可真得抓緊。將來和譚慶餘組了劇組,沒有幫手跑腿,她也受不了。
被安排住宿的地方是女兵宿舍,整理行李的這麽一會兒時間裏,窗戶上就扒了不少個影子,陶洛一抬頭,幾位身穿軍裝留著利落短發的妹子沒有縮迴頭去,大大方方笑著衝她打招唿,露出的一嘴白牙,看得人心情格外好。
“你們好。”陶洛出言問好。這群妹子都不是弱質纖纖之輩,就算武力值與陶洛不能比,那一身英姿颯爽的氣質也很對她的胃口。
見陶洛開了口,妹子們嘻嘻哈哈進了屋,一邊給她指點周圍的環境,食堂在哪、盥洗室在哪都說得很清楚,其熱情勁,就怕沒把陶洛當成需要監護人的小孩。
聊了一會鈴聲響起,姑娘們一哄而散。再怎麽想追星,該守的規定還得守,時間到了不趕到食堂,錯過了這頓飯就等著餓肚子吧。
陶洛剛來,還不太懂這邊的規矩。她的印象裏,軍營是重地,沒人帶著不許亂走。收拾完後便留在宿舍裏呆著等人來。
過了沒幾分鍾,果然來了一人,自我介紹是她的臨時教官,叫關文林。
關文林心情很不好,剛送走一批來集訓的演員,才過完年,又給他送來一個嬌滴滴的女娃娃,這是把他當啥了?
拍軍旅戲就讓演員來接受軍訓是件好事,但這任務不該交給他。
軍隊優秀教員被當成了幼兒園老師,這簡直是對關同誌的侮辱。可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上級指派的任務,他不能推。
當然,也不至於把這份不甘願轉移到人家演員身上,關文林捏著鼻子過來領人。
一見陶洛,違和的感覺更濃了。這麽漂亮的小姑娘演什麽軍旅啊,來點花前月下的劇情不是更好?不是他說,現在的演員也真是,不管什麽樣的,都要在這類題材上插一腳,想上進也用不著和自己過不去啊,先天條件擺在那,找適合自己的多好。
心裏再多的不讚成也得憋著,關文林對著陶洛擠出笑臉:“一路辛苦了,午飯時間,我帶你去食堂。”邊說心裏又開始想罵娘。他一個大男人的,身後跟個漂亮小姑娘算什麽事!
糙漢子堆裏長大的關文林滿頭黑線,真怕萬一露出個黑臉把人小姑娘嚇哭,他都沒法交代。還有接下來的訓練,泥地裏摸爬滾打的,她能受得住嗎?
陶洛兩手空空,施施然跟著往食堂方向走,與關文林想的完全不一樣,別說被嚇哭,就是全軍營的士兵都被嚇哭,陶大小姐也隻會木著一張臉,說不定還會眨巴眨巴她那雙大眼睛,問一句:“有什麽好哭的?”
作者有話要說: 老爺子一箭雙雕,陶洛無所畏懼。
第55章 訓練
軍營裏做什麽都講究紀律, 食堂也不例外。穿著綠色製服的諸位排著整齊的隊伍從打飯窗口走過,等到拐過彎來, 手上空餐盤已經被填滿。
領了飯,快速吃完後又收拾好走人, 食堂大廳裏的進餐者換了一撥又一撥, 一會兒就空了, 其速度之快, 實實在在體現出了軍人的“幹練”與“雷厲風行”。
關文林領著陶洛過來的時候,用餐時間已近尾聲,大廳裏隻有零星幾個還在吃飯,估計是被公事耽誤了的。他領著陶洛打上飯, 選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
譚爺爺點頭:“我說呢,你是他孫女,難怪。”
看來這裏頭還有故事?一堆小輩圍上來:“爺爺,別賣關子,說說唄。”
譚爺爺一指匣子:“這樣的匣子,我櫃子裏也有十幾個,全是你爺爺當年送的,就是保存上沒你這個好了。那會打仗,桐油都是稀罕貨,哪舍得用在這上頭。”
“說起做匣子這愛好的由來,還有個故事。”譚爺爺迴憶道,“民國的時候,陶家是全省有名的家具大王,但你爺爺陶宣隻醉心於家傳武學,對家裏的生意從來不關心。這一點你曾爺爺沒有反對,隻是家業也不能丟下,就為你爺爺訂了門親事,對方是家裏總管事的女兒。”
陶宣對這門親事不太樂意。他自己醉心武學,就也想娶個會武的妻子,被那位管事的女兒知道了,就指著自己正在雕刻的匣子說:“武道是道,木刻之道也是道,你做的匣子連我的手藝都比不上,我還看不上你呢。”
以前的人定親早,那時兩人才十來歲,均都年輕氣盛,一言不合就這麽一拍兩散了。
過沒幾年,外敵入侵,當地不少人都投入了抗戰,那管事的和陶家曾祖也去了,留下陶宣守著家裏。
沒多久,敵人打入城中,城中百姓死傷無數,紛紛投到陶家尋求庇護。陶宣將人收進宅中護著,直到敵人來叩門。
陶家在此地極有名望,對方指揮官讓陶宣出來投誠,幫他們鎮壓民間反抗。陶宣自是不允。如果隻是一人,陶宣一身武藝是不怕的,但對方槍械先進,又拿滿屋子的人命做要挾,他也沒了辦法。守著滿院的百姓與敵人僵持了兩日,差一點就想出來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時候,忽然有人給那指揮官送了件禮物,當著眾人的麵,拿出來一個木匣子。
匣子裏裝的什麽沒看見,但陶宣卻是認出,那匣子,是管事家的女兒做的。
送禮之人臨走,又往陶宅多看了兩眼。陶宣心領神會,便按捺下了衝動,想著法子又拖延到了晚上。
“然後呢?”眾人好奇問。
“然後,就是你們爺爺我出場啦。”
譚爺爺哈哈笑,“那管事的女兒機靈,看那麽多人進到陶家,就知不妙,提前溜走找我搬救兵啦。我那時候在臨縣拉了支隊伍,譚陶兩家是故交,她當然第一時間來找我。那圍著陶家士兵看著多,其實隻是一小股,大部隊都拉出去打仗了,我帶著弟兄們偷偷從暗道裏摸進城,裏應外合,將那幾十人都幹掉了。之後就趕緊轉移。”
“後來,我們都投了軍,去了不同的地方。再見麵他就不停在做匣子了。聽說,是那管事女兒說,如若不能把匣子做得比她好,她就不嫁。”
譚爺爺再次指著陶洛拿來的那個匣子:“此後一別再未見麵。看這做工,手藝已經很好了,你奶奶應該就是那管事的女兒了吧。”
陶洛捂臉,難怪家裏囤了兩屋子的木匣子,想來,奶奶故去後,爺爺是在用這樣的方式悼念他的愛情吧。
譚陶兩家有故陶洛是早就知道的,卻沒想到兩個陶竟然真的是一個。而且這段友誼還持續到民國之後。中間雖然因為戰亂斷了聯係幾十年,卻在她和譚暮青身上又接迴去了。
中午在譚家吃了一頓午飯,譚爺爺認出了故人之後,心情舒暢,連養生午覺也不睡了,拉著陶洛下棋。
陶洛琴棋書畫雖然都會,在棋藝一道上卻並不擅長,下了兩盤,兩盤都勉力支撐下還是輸了幾子。這也很正常。書畫是古人日常使用,一般不會比現代人差,而棋藝,說到底不過是運算推理,隻有隨著時光進步的份,不會因為她來自古代就占了優勢。
譚爺爺慢悠悠地將棋子收迴盒中,又攏上棋盤,才道:“聽說,你要給二小子投資拍戲?”二小子就是譚暮青二堂哥,那位想當導演的譚慶餘。
陶洛坦然承認:“是。譚爺爺您沒意見吧?”
譚爺爺撚起一粒棋子,輕輕放入陶洛手中,鬆開手時,棋子四分五裂。
陶洛一怔,這是什麽意思?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陶琛:去譚家,還送禮物?(→_→)
陶洛:(⊙-⊙)
譚暮青:o(*≧▽≦)o
第54章 承諾
譚家老爺子收迴手, 眼神卻留在裂開的棋子碎片上,微不可覺地歎了口氣, 才淡淡問道:“你覺得,我這手如何?”
今天的天氣不錯, 雖是冬天, 卻是無風無雪, 還出了太陽。幾許暖陽透過落地窗射進屋內, 落在碎裂的棋子上,反射出幾道刺眼的光芒。
棋子是玻璃燒製,硬度比之一般的石頭要高得多,輕輕一捏就將其捏碎, 以陶洛原本所處的環境,這隻能算是最普通的內家武者水準, 但在武道沒落的現在……陶洛眼神清澈,吐出兩字:“尚可。”
“嗬嗬,尚可啊……”譚爺爺扯了扯嘴角, “世事變遷,譚家的武學已經失傳得差不多了, 不知道你陶家還留下多少。看你的口氣,隻怕要比我譚家要好上一些。”
陶洛沉默不語。如果沒有她,陶家的武學傳承, 比譚家還要不如。
武學一道,往往都是一代不如一代。偶爾出個驚才絕豔之人創出不世之功法,卻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傳人, 經常過上幾代便淪於平庸了。那些能夠長久傳承的門派和世家,哪一個不是如此。如若不是靠著家族興旺或廣收門徒,於幾代之內出個中興之才,沒落就會成為必然。
此中道理,並不深奧。前段時間她看某位金姓學者的武俠巨著,從《天龍》到《雕兒》三部曲,循的就是這個規則。每一部作品裏的主角在其生活的時代都是武林頂尖,但與前一個時代的比,卻是遠遠不如。
華夏武學,傳承難矣。根骨、悟性、品行、機遇,缺了任何一樣,都難有大成。
“譚家文武雙修,到了我這一代,能夠習練的武學典籍已經不多,除了幾本基礎功法人人都可以學習外,高深一些的,已經斷代。沒了前輩指點,就算典籍仍在,也不知道從何練起。少數幾本還能看懂的,卻是極為挑剔根骨。我根骨不合,日日修習,到得現在也不過是這等程度,而小二子,因為根骨合了功法,他的修為在五年前便與我不相上下,我唯一比他多的,不過是對敵經驗罷了。”
譚老爺子又歎了一口氣,這一次,比之前要重了不少:“我知道你們年輕人講究自由,不願被家族束縛,老頭子我卻是放不下的。就算他心不在此,我也得把他拉住。隻要他武功大成,就可以將其他功法慢慢貫通補全,我譚家武學才有重新興盛的希望。”
陶洛低眉。如果是其他事,她是不願意去理會的,但老人說到這武學傳承上,她卻是深有同感。隻是譚慶餘的事,卻不是那麽簡單。
她道:“譚爺爺,您可知,譚二哥他有心結?”
譚老爺子點頭:“我當年就不該對他開放所有藏書的權限。當時想著多看些前人的手記會有助於功法的理解,卻不想……”
陶洛道:“沒到心結解開的時候,又怎麽知道這是不是好事呢?”她將碎掉的棋子在手心合攏,再打開,碎片全部變為粉末。
譚老爺子雙目大睜,看著陶洛的手心一時說不出話來。
陶洛微微一笑:“您也說,譚家的功法典籍還在,失傳的不過是研習典籍的方法。換個思路去看,說不定哪天就看懂了呢。當年有那思路開通之人將行功之法記下,終有一天,也能有人將那思路看懂。我陶家武學,不也一樣失了前人指點。”
要她說,譚慶餘想拍戲甚於練武不見得就是件壞事。隻要有心,萬物皆可入道,就像譚暮青,他一邊做演員、練廚藝,也沒聽譚家人提起他的根骨是否合了哪本功法,但在她看來,那功力不見得就低了去。
這人扮豬吃老虎的功力,隻怕是將所有人都瞞了過去。
譚老爺子的眼皮垂了下來,道理是這個道理,他活到這把歲數又哪裏會不懂,隻是人一旦有了執念,就容易患得患失。
萬一,他對譚慶餘放縱了,譚慶餘卻沒有像陶洛丫頭說的,解開心結豁然開朗,反而是在拍戲那條道上越走越遠了呢?但想到陶洛剛剛露的那一手……
“人老了,膽子卻越變越小,以前很多敢做的事,現在不敢了。”老爺子自嘲一笑,再睜眼,目光炯炯有神地看著陶洛,“也罷,看你的麵子上,我就不攔著了。譚陶兩家的往事,由譚家來拍,演的人又是陶家的,隻怕也是天意。如果事後慶餘不迴歸武道,我就找小丫頭你了,這一點,你可能答應?”
陶洛自信一笑:“這有何難。不說譚陶兩家故舊,光是看在同為武林一脈的份上,我也一定鼎力相助,幫譚家整理典籍,完善武學傳承。”
話音落下,譚老爺子的麵色舒展開來:“小丫頭要說話算話,我家的二小子就放手給你了。”說著,手上合攏的棋盤又打開,“可算了我一件心事,來來,咱們再下一盤。”
陶洛嘴一癟:“還來?譚爺爺,下棋我不如你,咱還是算了吧。”
從譚家出來,譚暮青送她迴家,路上說起這事,陶洛道:“譚爺爺可真狡猾,知道管不住譚二哥,就拿話套我下手。”
譚暮青道:“你可以不答應的。”
陶洛搖搖頭,她既然有這能力,又何必推脫。
譚暮青笑笑。這件事上,隻怕更多還是她露的那一手改變了老爺子的主意。
譚家大家長認定的事,哪有那麽容易更改。說要攔著譚慶餘就一定要攔著,老人家執拗起來,比譚慶餘隻多不少。要不是陶洛輕描淡寫就將棋子捏成了粉末,老爺子的想法又怎麽會轉變得那麽快。
智者千法,在某些特定的有時候,確實是不如武者一力的。
“既然老爺子鬆了口,那片子你們就隻管好好拍,其他阻力應該不會再有。”譚暮青道,“二哥過年前已經把工作辭了,全力準備這部片子,等你拍完秦老的戲,他那邊估計也能準備得差不多,你有什麽意見趕緊提,趁這段時間都給辦了。”
“好。”陶洛點頭。要提的意見可太多了。單靠譚慶餘看手劄得來的那點故事她可不滿足,她還得往劇本裏添點內容。還有道具服裝方麵,都得看牢了。啊呀,這麽一算,事情可真多,難怪譚爺爺不想譚二哥對這行入迷,真要鑽進去搞,哪還有時間鑽研武學哦。
陶洛迴到家,不用說,受了顧文雅一番盤問。
“譚家人怎麽樣啊?”“去的時候,他們家人多不多?”“拜個年而已,怎麽迴來得這麽晚?”
陶洛都一一迴答了。陶琛邊給女兒遞削好的水果邊說老婆:“你問這麽多幹嘛,不就是做個客,咱閨女這麽好,肯定討人家喜歡。”
顧文雅道:“當了譚暮青三年班主任,我都沒去他家作過家訪,今天洛洛去,我多問問怎麽了。”
“得,原來是因為你的好奇心,這都多少年了,還留著啊。”陶琛搖頭失笑。
過了初六就是初七,日曆又翻過一頁,陶洛得打包行李出門了。
秦老的戲即將開拍,她當初缺席的集訓得去補上。秦老一個電話,將她送去了軍營。
軍旅戲需要大量演士兵的演員,秦老到部隊請了真士兵過來,這會兒還沒開機,士兵們還在軍營裏呆著,他讓陶洛去的也是那一個,到時候可以直接跟著大部隊一起進劇組。
送她過去的是秦老的學生,現在兼任他的助理。陶洛纖纖的外表再次迷惑了一位年輕的小夥子,即使早就看過她是怪力女俠的資料,仍是忍不住冒出憐香惜玉的感覺。他一路上不停感歎:“你那假請的真不巧,滿軍營的糙漢子,要是和其他演員一塊操練,還不至於太顯眼,這單獨一個人去,小姑娘臉皮薄,會不會被看得不好意思啊。”
陶洛眨巴眨巴眼睛:“為什麽要不好意思?”操練而已,直接上不就成了?
她的臉皮厚不厚助理小夥子不清楚,他自己先被陶洛純潔清澈的眼神看得不好意思起來,嘴上喃喃,打了個補丁:“還好,你就訓三天,別在意別人的眼光,熬一熬就過去了。”又道,“其實請了假也好,真要訓上一個多月,你的皮得脫不少。”冬天的日頭沒有夏天烈,但紫外線的威力還是在的,再被幹燥寒冷的西北風一刮,吹在臉上跟小刀子割似的,可受罪。
陶洛對助理顛三倒四的話無語。不管是招兵哥哥們的注意,還是軍營裏的艱苦訓練,在她眼裏都不算個事。過來一趟,把該學的學完了就好。
助理小夥一路話不停,陶洛不發言光聽,聽著聽著就到了目的地。
找到負責人幫陶洛安頓好,助理小夥離開了,陶洛一邊整理行李一邊想,找助理的事可真得抓緊。將來和譚慶餘組了劇組,沒有幫手跑腿,她也受不了。
被安排住宿的地方是女兵宿舍,整理行李的這麽一會兒時間裏,窗戶上就扒了不少個影子,陶洛一抬頭,幾位身穿軍裝留著利落短發的妹子沒有縮迴頭去,大大方方笑著衝她打招唿,露出的一嘴白牙,看得人心情格外好。
“你們好。”陶洛出言問好。這群妹子都不是弱質纖纖之輩,就算武力值與陶洛不能比,那一身英姿颯爽的氣質也很對她的胃口。
見陶洛開了口,妹子們嘻嘻哈哈進了屋,一邊給她指點周圍的環境,食堂在哪、盥洗室在哪都說得很清楚,其熱情勁,就怕沒把陶洛當成需要監護人的小孩。
聊了一會鈴聲響起,姑娘們一哄而散。再怎麽想追星,該守的規定還得守,時間到了不趕到食堂,錯過了這頓飯就等著餓肚子吧。
陶洛剛來,還不太懂這邊的規矩。她的印象裏,軍營是重地,沒人帶著不許亂走。收拾完後便留在宿舍裏呆著等人來。
過了沒幾分鍾,果然來了一人,自我介紹是她的臨時教官,叫關文林。
關文林心情很不好,剛送走一批來集訓的演員,才過完年,又給他送來一個嬌滴滴的女娃娃,這是把他當啥了?
拍軍旅戲就讓演員來接受軍訓是件好事,但這任務不該交給他。
軍隊優秀教員被當成了幼兒園老師,這簡直是對關同誌的侮辱。可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上級指派的任務,他不能推。
當然,也不至於把這份不甘願轉移到人家演員身上,關文林捏著鼻子過來領人。
一見陶洛,違和的感覺更濃了。這麽漂亮的小姑娘演什麽軍旅啊,來點花前月下的劇情不是更好?不是他說,現在的演員也真是,不管什麽樣的,都要在這類題材上插一腳,想上進也用不著和自己過不去啊,先天條件擺在那,找適合自己的多好。
心裏再多的不讚成也得憋著,關文林對著陶洛擠出笑臉:“一路辛苦了,午飯時間,我帶你去食堂。”邊說心裏又開始想罵娘。他一個大男人的,身後跟個漂亮小姑娘算什麽事!
糙漢子堆裏長大的關文林滿頭黑線,真怕萬一露出個黑臉把人小姑娘嚇哭,他都沒法交代。還有接下來的訓練,泥地裏摸爬滾打的,她能受得住嗎?
陶洛兩手空空,施施然跟著往食堂方向走,與關文林想的完全不一樣,別說被嚇哭,就是全軍營的士兵都被嚇哭,陶大小姐也隻會木著一張臉,說不定還會眨巴眨巴她那雙大眼睛,問一句:“有什麽好哭的?”
作者有話要說: 老爺子一箭雙雕,陶洛無所畏懼。
第55章 訓練
軍營裏做什麽都講究紀律, 食堂也不例外。穿著綠色製服的諸位排著整齊的隊伍從打飯窗口走過,等到拐過彎來, 手上空餐盤已經被填滿。
領了飯,快速吃完後又收拾好走人, 食堂大廳裏的進餐者換了一撥又一撥, 一會兒就空了, 其速度之快, 實實在在體現出了軍人的“幹練”與“雷厲風行”。
關文林領著陶洛過來的時候,用餐時間已近尾聲,大廳裏隻有零星幾個還在吃飯,估計是被公事耽誤了的。他領著陶洛打上飯, 選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