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清茶,喝了半晌。
剛吃完午飯的兩位老大人都沒有什麽言語。
直到謝青山說道:“陛下將朝廷的權利細化成了多個平行衙門,今後咱們要麵對的同僚不少啊!”
“是啊!”馮裕抿了一口茶,苦澀不已:“內閣、樞密院、大理寺、都察院、三廠、錦衣衛。”
“其中內閣掌管政務,控製財權,但是卻要接受都察院的督管。”
“而內閣下的十部衙門,頭頂又有不少婆婆。比如刑部,它隻能執行律法,而律法的製定卻在大理寺手中,都察院要盯著它們不要亂法,三廠和錦衣衛隨時可以報告給陛下,充當耳目。”
“表麵上內閣看起來光鮮亮麗,實際上不過就是陛下的秘書罷了。”
馮裕的話讓謝青山深以為然。
“官製的逐漸平衡,也算是一大善政。”
謝青山也給自己斟一杯茶:“就是不知道陛下會怎麽處理此案中的官。”
“聖旨應該今日就會下達,我們等著便是。”
……
禦書房。
楊定將官製圖畫了出來,基本上是無限趨近於明朝的政體,但也有一定的改變。
比如朝廷的戶部需要配合商稅兩部門製定各種票證。
鹽、糖、米、茶、醬、醋、肉等等。
靖國現在的生產力之下,每年能提供的米是過量的。
近來因為查抄了大量的世家,獲得了大量的米糧,倉庫都不夠堆積,市麵上的米的產量還在上漲。
所以靖國必須預估一下自己每年能出口,能用多少的米,還需要統籌規劃倉儲以支撐未來的北伐和戰爭。
但是米價還是偏高。
就拿靖國內的米價而言,今年最後一季,一石米收購價在六萬文,也就是一斤米大約兩百文。
收購價若是換算二零二零年的軟妹幣,足足有五塊一斤。
靖國的一文錢,差不多0.025元。
然後每年你必須騰出兩年及其以上的陳米,而陳米的價格則是兩塊一斤。
這就意味著,放上兩年,靖國的米一斤得虧兩塊錢。
這還不算倉儲費和維護費,加一塊能一斤陳米能迴血一塊錢就是老天保佑了。
所以說,靖國是靠著世家收拾到的錢,來支撐整個國家的農戶不破產。
可是就算是這麽敗家也不是個事兒,必須得想辦法減少部分食物產量,或者擴大貿易船隻等等。
至於買米的價格,必須維持在五塊一斤左右,否則農民手頭沒錢,就等於沒法消費。
沒法消費就隻能造成靖國的內需得不到發展。
沒有內需,你的工廠就沒法繁榮,資本就沒法萌芽甚至出現。
最終靖國最後隻能重新走上土地兼並,然後天災人禍,最終農民起義,四分五裂,統一天下,盛世再臨,兼並……
總之就是一個死循環。
而且楊定給許多百姓分發票證,利用二十級軍功爵與之掛鉤,明麵加強了階級隔閡,但卻也給了底層勞動力可以吃飽穿暖的機會。
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的商稅兩部估算。
明年開始,靖國將會全麵進入第一場嬰兒潮。
今年戶部登記的時候發現,靖國的人均壽命在四十,其中三十歲以下,十四歲以上適合生育的青年男女的人口占到靖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因為靖國經曆了辰國南下,和北方人口大批南下避難的兩次大事件。
已經清洗了大量的老弱病殘。
並且世家還被楊定清理掉將近七成,大片土地得到釋放,以三十年長約的承包租賃形式,分配到了大量的百姓手中,組成一座座新的村落。
熟地開發簡單,種植速度很快,靖國還是熱帶區域不少,今年積累也差不多了。
忙了一年,新婚,播種必然會加快。
明年第一批嬰兒也會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之下,快速誕生。
嬰兒潮的出現,必然帶來了整個國家未來的戰爭潛力會增加。
可是還是需要時間。
畢竟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為社會主要勞動力,至少需要十五年。
十五年的時間,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
“得做兩手準備!是時候開始革新生產力和戰爭形態了。”
念及此,楊定放下官製圖,拿起明黃綢緞寫了一張手諭交給陳安,叫他去敕詔房擬旨。
上邊是關於梃擊案清算的大臣的處理方針。
楊定也不打算全殺了,隻挑罪大惡極,窮兇極惡的家夥問斬,其餘之人全都貶到地方去,或當縣丞,或衛國戍邊,開發邊疆。
總之用你最後的光亮,為靖國發光發熱吧。
然後他又開始整理國家的大方針。
第一:靖國必須加大對於的生育的補貼,反正朝廷現在有錢出得起,而且這麽多的糧食總得需要消化吧。隻要你生,朝廷直接給你補貼孩子長到六歲之前的全部口糧,六歲之後給你一塊免稅的地額。
第二:穩定物價。伴隨著大工程的全麵推動,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各地的銅錢就跟流水似的嘩啦啦鑄造,雖然銅錢用量很足,但也架不住發行量大,銀行給出的預估是,錢幣或將麵臨進一步貶值,可能從一文錢等於0.025元變成0.020元。那麽貨幣貶值就會造成的物價的上漲。
這個苗頭已經開始顯露了。
直隸州和清江沿岸的幾個州府,陳米的米價已經開始根據當地物價調整了。
大約一斤陳米趨近現在的直隸州物價了。
第三:商路問題。靖國的方針是給二十級軍功爵免稅的額度,實際上就是提前廢除農業稅,轉為對於商稅的收取。當然為了加強國家對於商稅的控製,朝廷進行了半計劃經濟體製的具現——票證製度。
除了計劃百姓的消費的,就是對於特定物資進行統購統銷。
但是龐大的收購量,國家並不能全部吃下去。
這裏牽扯了人口、地理環境、產量、耕地麵積等多重因素,導致了靖國的年產糧多餘需求。
本來靖國的米糧還能便宜的運到北方,但是廣海府的辰國水師不曾消滅,靖國隻有南邊的萬島之海可以出售。
可是萬島之海本身太亂,沒有形成統一的市場,根本支撐不了傾銷。
所以商路必須開拓,那麽廣海府辰國水師必須覆滅。
“看來,得盡快想辦法覆滅辰國水師了。否則商路一日不靖,靖國遲早會被自己的糧食產量拖垮。尤其是等到基建完成之後,糧食產量必然再度爆增!”
“還有得控製糧食產量。那麽明年的米保持五萬文一石的收購價外,還得增加其他經濟作物的收購價,並且推動養殖,增加蛋白質的供給。”
剛吃完午飯的兩位老大人都沒有什麽言語。
直到謝青山說道:“陛下將朝廷的權利細化成了多個平行衙門,今後咱們要麵對的同僚不少啊!”
“是啊!”馮裕抿了一口茶,苦澀不已:“內閣、樞密院、大理寺、都察院、三廠、錦衣衛。”
“其中內閣掌管政務,控製財權,但是卻要接受都察院的督管。”
“而內閣下的十部衙門,頭頂又有不少婆婆。比如刑部,它隻能執行律法,而律法的製定卻在大理寺手中,都察院要盯著它們不要亂法,三廠和錦衣衛隨時可以報告給陛下,充當耳目。”
“表麵上內閣看起來光鮮亮麗,實際上不過就是陛下的秘書罷了。”
馮裕的話讓謝青山深以為然。
“官製的逐漸平衡,也算是一大善政。”
謝青山也給自己斟一杯茶:“就是不知道陛下會怎麽處理此案中的官。”
“聖旨應該今日就會下達,我們等著便是。”
……
禦書房。
楊定將官製圖畫了出來,基本上是無限趨近於明朝的政體,但也有一定的改變。
比如朝廷的戶部需要配合商稅兩部門製定各種票證。
鹽、糖、米、茶、醬、醋、肉等等。
靖國現在的生產力之下,每年能提供的米是過量的。
近來因為查抄了大量的世家,獲得了大量的米糧,倉庫都不夠堆積,市麵上的米的產量還在上漲。
所以靖國必須預估一下自己每年能出口,能用多少的米,還需要統籌規劃倉儲以支撐未來的北伐和戰爭。
但是米價還是偏高。
就拿靖國內的米價而言,今年最後一季,一石米收購價在六萬文,也就是一斤米大約兩百文。
收購價若是換算二零二零年的軟妹幣,足足有五塊一斤。
靖國的一文錢,差不多0.025元。
然後每年你必須騰出兩年及其以上的陳米,而陳米的價格則是兩塊一斤。
這就意味著,放上兩年,靖國的米一斤得虧兩塊錢。
這還不算倉儲費和維護費,加一塊能一斤陳米能迴血一塊錢就是老天保佑了。
所以說,靖國是靠著世家收拾到的錢,來支撐整個國家的農戶不破產。
可是就算是這麽敗家也不是個事兒,必須得想辦法減少部分食物產量,或者擴大貿易船隻等等。
至於買米的價格,必須維持在五塊一斤左右,否則農民手頭沒錢,就等於沒法消費。
沒法消費就隻能造成靖國的內需得不到發展。
沒有內需,你的工廠就沒法繁榮,資本就沒法萌芽甚至出現。
最終靖國最後隻能重新走上土地兼並,然後天災人禍,最終農民起義,四分五裂,統一天下,盛世再臨,兼並……
總之就是一個死循環。
而且楊定給許多百姓分發票證,利用二十級軍功爵與之掛鉤,明麵加強了階級隔閡,但卻也給了底層勞動力可以吃飽穿暖的機會。
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的商稅兩部估算。
明年開始,靖國將會全麵進入第一場嬰兒潮。
今年戶部登記的時候發現,靖國的人均壽命在四十,其中三十歲以下,十四歲以上適合生育的青年男女的人口占到靖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因為靖國經曆了辰國南下,和北方人口大批南下避難的兩次大事件。
已經清洗了大量的老弱病殘。
並且世家還被楊定清理掉將近七成,大片土地得到釋放,以三十年長約的承包租賃形式,分配到了大量的百姓手中,組成一座座新的村落。
熟地開發簡單,種植速度很快,靖國還是熱帶區域不少,今年積累也差不多了。
忙了一年,新婚,播種必然會加快。
明年第一批嬰兒也會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之下,快速誕生。
嬰兒潮的出現,必然帶來了整個國家未來的戰爭潛力會增加。
可是還是需要時間。
畢竟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為社會主要勞動力,至少需要十五年。
十五年的時間,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
“得做兩手準備!是時候開始革新生產力和戰爭形態了。”
念及此,楊定放下官製圖,拿起明黃綢緞寫了一張手諭交給陳安,叫他去敕詔房擬旨。
上邊是關於梃擊案清算的大臣的處理方針。
楊定也不打算全殺了,隻挑罪大惡極,窮兇極惡的家夥問斬,其餘之人全都貶到地方去,或當縣丞,或衛國戍邊,開發邊疆。
總之用你最後的光亮,為靖國發光發熱吧。
然後他又開始整理國家的大方針。
第一:靖國必須加大對於的生育的補貼,反正朝廷現在有錢出得起,而且這麽多的糧食總得需要消化吧。隻要你生,朝廷直接給你補貼孩子長到六歲之前的全部口糧,六歲之後給你一塊免稅的地額。
第二:穩定物價。伴隨著大工程的全麵推動,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各地的銅錢就跟流水似的嘩啦啦鑄造,雖然銅錢用量很足,但也架不住發行量大,銀行給出的預估是,錢幣或將麵臨進一步貶值,可能從一文錢等於0.025元變成0.020元。那麽貨幣貶值就會造成的物價的上漲。
這個苗頭已經開始顯露了。
直隸州和清江沿岸的幾個州府,陳米的米價已經開始根據當地物價調整了。
大約一斤陳米趨近現在的直隸州物價了。
第三:商路問題。靖國的方針是給二十級軍功爵免稅的額度,實際上就是提前廢除農業稅,轉為對於商稅的收取。當然為了加強國家對於商稅的控製,朝廷進行了半計劃經濟體製的具現——票證製度。
除了計劃百姓的消費的,就是對於特定物資進行統購統銷。
但是龐大的收購量,國家並不能全部吃下去。
這裏牽扯了人口、地理環境、產量、耕地麵積等多重因素,導致了靖國的年產糧多餘需求。
本來靖國的米糧還能便宜的運到北方,但是廣海府的辰國水師不曾消滅,靖國隻有南邊的萬島之海可以出售。
可是萬島之海本身太亂,沒有形成統一的市場,根本支撐不了傾銷。
所以商路必須開拓,那麽廣海府辰國水師必須覆滅。
“看來,得盡快想辦法覆滅辰國水師了。否則商路一日不靖,靖國遲早會被自己的糧食產量拖垮。尤其是等到基建完成之後,糧食產量必然再度爆增!”
“還有得控製糧食產量。那麽明年的米保持五萬文一石的收購價外,還得增加其他經濟作物的收購價,並且推動養殖,增加蛋白質的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