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鸞殿,龍椅。
楊定走上來,駐足看了一會兒匾額,隨後落座,群臣讚拜。
一句平身之後,楊定微皺眉頭對陳安說:“把金鸞給朕換成金鑾,字都錯了沒看出來嗎?”
陳安聽得臉頰微微抽搐,趕緊壓低聲音說:“陛下,先帝在時,聽空山先生之言,特地將金鑾改成金鸞的。您這要是換了,恐怕先帝會不開心的。”
“空山先生先生是誰?怎麽能讓先帝改了這個字?”
楊定一說這話,突然想到自己不是真楊定,趕緊盯著陳安,生怕這人知道自己是假的。
陳安倒也不覺得意外,老早就知道楊定是假的,趕緊迴答:“空山先生是一名說書人。曾在五羊城茶館見先主,一見先主就對先主說:‘將軍有帝相,命星在南,南疆必可在將軍手中一統。’
然後先主就起事了,並且在空山先生的幫助下,遊說南疆世家,這才有了現在靖國的基業。”
“有這等人?”楊定略顯驚訝,朝臣他都認識,沒聽過就意味著他不在,“為何不在朝中?”
“先生乃是仙人,不慕名利,自靖國一統南疆之後,他找陛下拿了千兩白銀,四處遊曆去了。”
陳安搖了搖頭,略顯無奈說:“眼下兵荒馬亂,也不知先生是否安在。”
楊定記下這個名字說:“迴頭給我一份他的資料。”
“喏。”陳安應下退開,看向群臣,“有本上奏,無事退朝。”
閔東升率先出列,舉著笏板,朗聲:“陛下,臣有奏。”
“準。”楊定頷首。
“臣懇請陛下,對二十級軍功爵製度進行修繕,並錨定準繩,以令後世世代相傳。”
閔東升的話讓楊定很驚訝,沒想到世家居然會支持自己的二十級軍功爵製度。
要知道,軍功爵製度想要推廣出來,就必須跟進檢地和抑製土地兼並,這就意味著他們的利益會受損和波及。
還是說這隻是閔東升個人的想法?
“臣附議。”
“臣附議。”
群臣附議的瞬間,楊定的神情微微陰沉下來。
這不是什麽好兆頭,群臣附議,就等於他們找到了應對政策的手段,甚至是軍功爵製度的漏洞。
有什麽漏洞是能讓他們先虧損,然後營收的呢?
一時間,楊定陷入沉思。
他製定的時候,想法不過是參考了地球曆代的製度,和兩千年社會的實踐。
但根子上,還是隻有軍方和平民歡天地喜。
為了拉攏世家或者說是寒門,以及更多的庶民,楊定這才留下了準許讀書人通過科舉獲得文憑,然後從官、做學術、發明等方式多元化給所有人多一個上升的階梯。
如此來分化世家和寒門,盡量多的團結隊友,打擊世家。
結果世家率先跳出來同意,真讓楊定感覺恐懼。
“陛下,臣有奏。”
馮裕站了出來,看著臉色不好的楊定笑道:“陛下,二十級軍功授爵本質是激勵百姓耕戰,讓國家能強大起來。因此,臣以為,製度的準繩最為重要。但這一切的基礎則是土地的免稅,如果不能徹查田地,恐無地可賞,軍士心生怨恨。故而,臣以為,應該先厘清階梯稅製,正本清源。”
馮裕是老儒將,雖然這個世界沒有儒家的說法,但稱唿姑且這麽稱唿。
他的文化水平高,武力值也不低,對於政務也是有條理的。
所以一開口,直接將矛頭指向田地,同時還跟皇帝明著表態:徒弟啊!你快看,我是跟你一夥的!我支持你!
楊定這才迴過神來,敲了敲龍椅扶手,暗道差點被繞進去。
不管這個製度有沒有問題,我這個征戰過信息大爆炸時代的人,會不知道裏頭的弊端?
更何況,天下就沒有完美的政策,隻能在開始的時候,盡可能減少弊端。
想了想,楊定笑著說:“那行,就從正本清源開始。土地得厘清,收稅得明確。第一,一畝地收農業稅,兩成。”
閔東升他們連忙讚道:“陛下英明。”
“誒!別急。朕隻說了第一條而已。”楊定搖了搖頭說,“丁稅和諸般賦合二為一,統統劃入畝爭之中。給朕做到,‘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和‘攤丁入畝,地丁合一。’兩條之中,故而在往上加三成。若是沒有爵位,或者超過免稅額度,多出來的一畝地,至少收五成的稅。”
楊定可不是康麻子,夏集兒來一個“盛世滋丁,永不加賦。”然後就自詡自己給老百姓減負了。
胡鬧。
先不說那時候清朝已經弄了一堆名目的賦還得照常收,更何況古時候賦稅是分開收的,賦是給皇帝的小金庫,稅才是給朝廷運轉的。
你皇家可以不要,但地方官有的是手段加稅,然後收到自己口袋裏。
所以楊定幹脆點,直接不要了,來一個丁稅和賦直接不要,全部甩在地裏。
誰家的地超了自己爵位的定額,誒嘿,那是誰倒黴。
不過五成其實也不多,因為現在靖國執行的標準就是五成的征收額。
但靖國一半土地處在熱帶,水稻一年三熟,哪怕征收五成也能吃得飽。
若是放到北麵,越過大江之後,這種搞法,很可能會搞的老百姓造反呢!
“陛下聖明!”
閔東升是真的佩服皇帝了,這丫的夠狠啊!
為了搞地,連本該給你的錢都不要了,這得多大的決心啊!
“都說了別忙,還有呢。”楊定繼續說,“第三條,就是階梯稅法。根據每家每戶定額之外,超過十畝地得加征一成稅,十畝地以內加半成。
十畝到一百畝之間,加一成五。
一百零一畝到五百畝,加兩成。
五百零一畝到一千畝加兩成五。
一千零一畝到三千畝加三成。
三千零一畝到五千畝加三成五。
五千畝至六千畝加四成。
此後,每多千畝加半成,且不設上限。
就意味著,超過的產物,折銀算,並且是以兩倍銀兩這算。算作懲罰。”
聽完這話,閔東升是憋得無比難受,最後隻能咬了咬牙,忍著肉疼道:“陛下英明!”
楊定笑了,這世家不愧是世家,忍受力就是不一樣。
但是接下來,我看你們還能怎麽忍。
“第四條,商稅。”
楊定看向臉色微變的世家大臣,微微一笑說:“即日起,朝廷增加二部。一曰商部、一曰稅部。”
楊定走上來,駐足看了一會兒匾額,隨後落座,群臣讚拜。
一句平身之後,楊定微皺眉頭對陳安說:“把金鸞給朕換成金鑾,字都錯了沒看出來嗎?”
陳安聽得臉頰微微抽搐,趕緊壓低聲音說:“陛下,先帝在時,聽空山先生之言,特地將金鑾改成金鸞的。您這要是換了,恐怕先帝會不開心的。”
“空山先生先生是誰?怎麽能讓先帝改了這個字?”
楊定一說這話,突然想到自己不是真楊定,趕緊盯著陳安,生怕這人知道自己是假的。
陳安倒也不覺得意外,老早就知道楊定是假的,趕緊迴答:“空山先生是一名說書人。曾在五羊城茶館見先主,一見先主就對先主說:‘將軍有帝相,命星在南,南疆必可在將軍手中一統。’
然後先主就起事了,並且在空山先生的幫助下,遊說南疆世家,這才有了現在靖國的基業。”
“有這等人?”楊定略顯驚訝,朝臣他都認識,沒聽過就意味著他不在,“為何不在朝中?”
“先生乃是仙人,不慕名利,自靖國一統南疆之後,他找陛下拿了千兩白銀,四處遊曆去了。”
陳安搖了搖頭,略顯無奈說:“眼下兵荒馬亂,也不知先生是否安在。”
楊定記下這個名字說:“迴頭給我一份他的資料。”
“喏。”陳安應下退開,看向群臣,“有本上奏,無事退朝。”
閔東升率先出列,舉著笏板,朗聲:“陛下,臣有奏。”
“準。”楊定頷首。
“臣懇請陛下,對二十級軍功爵製度進行修繕,並錨定準繩,以令後世世代相傳。”
閔東升的話讓楊定很驚訝,沒想到世家居然會支持自己的二十級軍功爵製度。
要知道,軍功爵製度想要推廣出來,就必須跟進檢地和抑製土地兼並,這就意味著他們的利益會受損和波及。
還是說這隻是閔東升個人的想法?
“臣附議。”
“臣附議。”
群臣附議的瞬間,楊定的神情微微陰沉下來。
這不是什麽好兆頭,群臣附議,就等於他們找到了應對政策的手段,甚至是軍功爵製度的漏洞。
有什麽漏洞是能讓他們先虧損,然後營收的呢?
一時間,楊定陷入沉思。
他製定的時候,想法不過是參考了地球曆代的製度,和兩千年社會的實踐。
但根子上,還是隻有軍方和平民歡天地喜。
為了拉攏世家或者說是寒門,以及更多的庶民,楊定這才留下了準許讀書人通過科舉獲得文憑,然後從官、做學術、發明等方式多元化給所有人多一個上升的階梯。
如此來分化世家和寒門,盡量多的團結隊友,打擊世家。
結果世家率先跳出來同意,真讓楊定感覺恐懼。
“陛下,臣有奏。”
馮裕站了出來,看著臉色不好的楊定笑道:“陛下,二十級軍功授爵本質是激勵百姓耕戰,讓國家能強大起來。因此,臣以為,製度的準繩最為重要。但這一切的基礎則是土地的免稅,如果不能徹查田地,恐無地可賞,軍士心生怨恨。故而,臣以為,應該先厘清階梯稅製,正本清源。”
馮裕是老儒將,雖然這個世界沒有儒家的說法,但稱唿姑且這麽稱唿。
他的文化水平高,武力值也不低,對於政務也是有條理的。
所以一開口,直接將矛頭指向田地,同時還跟皇帝明著表態:徒弟啊!你快看,我是跟你一夥的!我支持你!
楊定這才迴過神來,敲了敲龍椅扶手,暗道差點被繞進去。
不管這個製度有沒有問題,我這個征戰過信息大爆炸時代的人,會不知道裏頭的弊端?
更何況,天下就沒有完美的政策,隻能在開始的時候,盡可能減少弊端。
想了想,楊定笑著說:“那行,就從正本清源開始。土地得厘清,收稅得明確。第一,一畝地收農業稅,兩成。”
閔東升他們連忙讚道:“陛下英明。”
“誒!別急。朕隻說了第一條而已。”楊定搖了搖頭說,“丁稅和諸般賦合二為一,統統劃入畝爭之中。給朕做到,‘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和‘攤丁入畝,地丁合一。’兩條之中,故而在往上加三成。若是沒有爵位,或者超過免稅額度,多出來的一畝地,至少收五成的稅。”
楊定可不是康麻子,夏集兒來一個“盛世滋丁,永不加賦。”然後就自詡自己給老百姓減負了。
胡鬧。
先不說那時候清朝已經弄了一堆名目的賦還得照常收,更何況古時候賦稅是分開收的,賦是給皇帝的小金庫,稅才是給朝廷運轉的。
你皇家可以不要,但地方官有的是手段加稅,然後收到自己口袋裏。
所以楊定幹脆點,直接不要了,來一個丁稅和賦直接不要,全部甩在地裏。
誰家的地超了自己爵位的定額,誒嘿,那是誰倒黴。
不過五成其實也不多,因為現在靖國執行的標準就是五成的征收額。
但靖國一半土地處在熱帶,水稻一年三熟,哪怕征收五成也能吃得飽。
若是放到北麵,越過大江之後,這種搞法,很可能會搞的老百姓造反呢!
“陛下聖明!”
閔東升是真的佩服皇帝了,這丫的夠狠啊!
為了搞地,連本該給你的錢都不要了,這得多大的決心啊!
“都說了別忙,還有呢。”楊定繼續說,“第三條,就是階梯稅法。根據每家每戶定額之外,超過十畝地得加征一成稅,十畝地以內加半成。
十畝到一百畝之間,加一成五。
一百零一畝到五百畝,加兩成。
五百零一畝到一千畝加兩成五。
一千零一畝到三千畝加三成。
三千零一畝到五千畝加三成五。
五千畝至六千畝加四成。
此後,每多千畝加半成,且不設上限。
就意味著,超過的產物,折銀算,並且是以兩倍銀兩這算。算作懲罰。”
聽完這話,閔東升是憋得無比難受,最後隻能咬了咬牙,忍著肉疼道:“陛下英明!”
楊定笑了,這世家不愧是世家,忍受力就是不一樣。
但是接下來,我看你們還能怎麽忍。
“第四條,商稅。”
楊定看向臉色微變的世家大臣,微微一笑說:“即日起,朝廷增加二部。一曰商部、一曰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