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可可拿到寫給自己的信還挺高興的,大家能喜歡這個節目,她感到很開心呀。
不過好笑的是還有人問節目是不是有兩個外國人一個華國人,那兩女播音員聲音都好好聽什麽的。
而專門寫給an的信幾乎沒有,這個時候大家對外國人雖然還有好奇,但是還是有點怕跟外國人書信往來會有什麽不好的影響,十年文化運動並不是開玩笑的,經曆過的人都會比較敏感。
an開玩笑說他有些難過,沒有他的信什麽的。
薑可可順勢便安慰他說他魅力很好的,不信的話可以跟她去見見她的學生,他們都會喜歡他的。
也算是小小套路了她一下。
an倒是欣然應允,其實他對華國人也很感興趣,也聽說了薑可可是位大學老師,還是首都的名牌大學,他對大學校園也很感興趣。
不過當an到了學校發現薑可可教的學生大部分比薑可可還大的時候,他毫不掩飾他的驚奇。
薑可可笑著跟他解釋她是趕上好時代,‘不拘一格降人才’。
an一聽還真覺得她是幸運女孩,不過也沒否認她確實很優秀。
而那天三水大學的英語角因為an的到來也引發了一陣新熱潮,甚至有年輕的老師都跑過來看熱鬧。
an是個健談開朗的人,在薑可可跟他說過英語角是做什麽的時候,表示很高興,也大方跟大家分享了他國家大學的基本情況以及他到華國來的感受。
不少薑可可班級的學生非常大膽地嚐試用英文跟an提問,an也迴答了並且表現得非常幽默,見有人聽不太懂薑可可還在一旁幫忙做翻譯。
一個學生的提問鼓勵了其他學生,場麵一度很熱鬧,甚至連不太會英語的同學都磕磕絆絆想用英語跟外國人對話一下,哪怕語法錯誤偶爾兩個單詞還用了中文講出來,薑可可也覺得非常勇氣可嘉,幫忙給翻譯過來,還讓那位學生再講一遍,有點兒教學的感覺。
這樣一來那學生也不會覺得多尷尬,像是在課堂上被老師糾音一樣,大家也不會嘲笑,英語角本來就是學英語的地方,不能因為不會說或者說錯就嘲笑人。
那一天an感受到了薑可可說的‘自己的魅力’,學生們跟外國人見麵說話的願望也得到了實現,雙方都挺滿意的,甚至有學生大膽主動邀請an有機會可以過來指導一下他們英語什麽的,an也沒拒絕。
他對這群勇敢活躍的學生很有好感,事實上他在華國還挺孤獨的,大家對他好奇,但是沒幾個敢主動上前和他交流的,當他注意到別人在看,他剛想上前表露出跟他們交流的意向,結果人扭頭就走,這其實一度讓他挺苦惱的。
現在有人跟他交流,哪怕磕磕絆絆,他也覺得挺有意思的。
就這樣an開始有空便會跑到三水大學的英語角來,倒是讓學校的英語角越發熱鬧。
這動靜不小,校方也聽到了,但是聽說是廣播台跟薑可可搭檔的an ,就沒說什麽了,廣播台那邊高薪邀請的外國人,那肯定不怕敵特什麽的啦。
而且馬上就要選留學生出國了,這次或許是因為薑可可被選到廣播站的英語欄目當播音員,他們學校的公派留學生名額和接收留學生的名額都比其他學校要多出兩三個。
不過這隻是初步的選舉,到時候國家那邊還要進行新一輪考核,聽說這個考核政審因素都沒語言因素重要,英語好的可能會更有優勢,可不得先把學校的好苗子拎出來一些進行特訓麽,能讓他們更外國人多多交流對話學習也很好,時間很緊,訓練要抓緊!
十二月一次大會過後,國家宣布了改革開放政策,這個消息從收音機播放出來,報紙上刊登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其實還有些懵懂,但隱約意識到國家可能要變天了。
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這個政策將會給華國,給華國的百姓帶來多大的影響,這是華國即將騰飛的時候。
改革開放政策一宣布沒多久,國家就把過三關斬六將的留學生們送出國了,一共有四百多位,是從全國各地精心挑選出來的,公派出國,學費路費夥食費全包那種,兩年後學成歸國。
而國外的留學生,也同時踏上飛機來到華國的國土。
留學生熱潮即將開始。
而這個時候,學校也差不多到了期末了,期末意味著期末考試和放假。
在放假之前,薑可可得先給學生們出期末考核試題。
因為條件的簡陋,薑可可也沒用電腦來對他們進行考核,便采用原始的方式——試卷。
試卷80%是基礎題,一般認真上課的學生都會做的那種,另外20%則要難一點,這是為了考核優秀學生。
此外還有口語考試,口語考試比較簡單,可以準備唱一首英文歌或者介紹一處風景,每人大概三分鍾時間,之後她會花一分鍾來針對內容提問題,當場給口語分數那種。
大多數學生都沒唱英文歌,他們接觸的英文歌非常有限,而且在老師麵前唱歌總有點兒羞澀。當然也有那麽幾個選擇唱英文歌,他們基本都是家境比較好的,自己有渠道能弄到英文歌來學。
別說還挺好聽。
薑可可本來就不是多嚴肅的老師,口語考試也不是為了刁難他們,隻是讓同學們認識到開口說英語的重要性,把它加到期末考核中,平時也能更主動去開口說,不至於成了啞巴英語,這方麵給的分數比較寬鬆。
還有平時出勤情況也給計入到平時分當中。
三項統計按照比例,才是最終的期末分數。
當然這兩級大學生真的基本沒有掛科的,隔了十年才有的高考上大學機會,能不珍惜麽,哪裏像後世那樣不少人考上了大學就開始放鬆,他們是考上了大學更加勤奮刻苦。
最後改試卷江寄餘是給薑可可抓來做壯丁的,她教的學生真不少,專業非專業的,要改那麽多試卷多累啊,作文留給自己改就好,其他都給江寄餘啦。
江寄餘也縱容她,還給做了水果沙拉讓她端著吃,安頓好她之後自己才坐到桌子前改卷,最後三項統計加分也是他來,包攬了大半,薑可可輕鬆的很。
改完試卷後也就差不多可以放假了。
薑可可的中文係課程也都全部修好,隻等待明年領個證就成,所以這個假期她不用跟暑假一樣那麽勤學了,哪怕考研也不怕,她打算考外語係的研究所,鍾主任表示到時候她做她導師,不會太拘束她上課,想想就覺得好幸福。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這個假期她就能輕鬆,她得去廣播台多錄幾期節目,這樣年前才能有時間跟邱娟儀迴姥爺的老家。
第105章 訂婚宴
自從跟老家那邊認親之後, 斷斷續續便跟老家那邊有聯係,尤其是小姥爺,寄過好幾次山貨還有果脯過來。
他們那邊的果樹種的多,知道薑可可愛吃,便給寄過來。
小姥爺對他們的一腔關心不似作假,讓薑可可也很暖心,不時也會寄一點這邊的東西過去。
而今年過年, 邱娟儀也打算過去。
一方麵是迴老家,親戚走動起來,另一方麵也是想商量著要不要把姥爺和姥姥的墳給遷到老家去,當年是不知道老家在哪,現在知道了, 便想著要不要遷過去。
小姥爺從前想的是如果到他去世他哥還沒找到, 就給立個衣冠塚,這樣一家人在黃泉底下也能有團聚的機會,現在找著人了,也是希望能夠遷迴來的, 他爹娘臨走前也是很惦記他哥。
不過不管怎麽樣,親戚走動還是要走動的。
隻不過邱娟儀跟邱娟淑的工作都很忙,眼見著快年三十了,人才從研究所裏出來。
“過了年再搭車過去吧。”
於是本來打算年前去的時間就給改到了年後。
年後的話邱淑娟就去不了了,她男人林成業家的老人還在, 親戚間事多, 沒辦法跟著去。
邱娟儀也不勉強, 姐妹大了都有自己的事,迴老家一趟也遠,就隨便她去。
最後是一家三口過去,江寄餘沒有跟著來,他還沒個名正言順的身份,去了也不好介紹。
不過江寄餘自己也很忙,一方麵要準備提前畢業的事,另一方麵也在積極了解改革開放的政策。
自從年底十二月國家說要改革開放政策之後,年前年後街上做生意的小攤販便多了起來,也沒見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的人來抓。
但是深入去了解了之後才明白,國家政策目前是‘允許各地可以批準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閑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個體勞動,但不準雇工。’注釋1
他想辦個廠子來生產擴音器和收音機,那還是沒有影的事。
如此,江寄餘也不氣餒,暫且等等,政策該到的遲早會到,繼續關注著這件事就行。
這一邊,薑可可則跟著薑遠鵬夫婦前往姥爺的老家。
經過兩三天的車程後,薑可可和薑遠鵬夫婦終於下了火車,再轉到縣城的汽車站,轉一趟公交車到鎮上,想著要直接過去小姥爺住的村裏呢還是先去邱花蘭她家,結果剛到了鎮上就看到穿著棉大衣的小姥爺帶著兩個兒子和一輛牛車來接了。
看見薑可可他們臉上就綻放出大大的笑容,“來了,路上累不累?快上來坐著歇歇。”
熱情地招唿兩個兒子把薑遠鵬他們手上的行禮給放到牛車上,牛車像是特意清洗過弄得幹幹淨淨,還放上長條板凳給人坐。
“娟淑怎麽沒過來?”親親熱熱寒暄幾句,便問了邱娟淑怎麽沒來。
邱娟儀便解釋邱娟淑家裏忙走不開,小姥爺頓了下也就沒繼續這個話題,讓他們快上車,還往薑可可手裏塞了兩個柑橘讓她吃,自家種的,可甜了。
在年節時候這樣的熱情是很容易感染溫暖人的,路上小姥爺的大兒子趕車,他就跟大家夥嘰嘰喳喳說話,是個很活躍不古板的老人,性格還挺可愛的。
到了村子他們這行人也引起了注意,村子小八卦少,邱娟儀等人去年過來認親的時候村子裏的人便都知道了,後來又見老根兒他兒子不時拿幾個包裹迴來,說是b市那邊侄女兒孝敬的,可把老根兒高興壞了,跟村裏人吹牛都起勁。
但是初二的時候外嫁女迴娘家也沒見他那侄女兒們過來,不免就有幾個說酸話,說其實老根兒的侄女們壓根就沒看重這門親。
現在老根兒把人領迴來,可不是打了一些人的臉麽。
不過老根兒現在顧不上過去嘲諷他們,現在還是侄女侄女婿和侄孫女要緊,春節剛過天氣還不會太冷,不過一進門就喊老婆子把熱糖水遞上喝口暖暖,再下三碗麵給墊墊肚子。
上車餃子下車麵,這邊有這樣的風俗。
原本老根兒他婆娘對邱娟儀一家還是不怎麽看重的,覺得她男人就是太在意這兩個半路認親來的便宜侄女了,不過這半年來時常寄過來的包裹和一些信,還是改變了她的態度,看來這侄女也是真心把他們當作親人,就是不看她男人的麵子,也看那些包裹的東西,對邱娟儀一家也是熱乎起來。
不過對於邱娟淑這個便宜侄女她倒是沒有多好心情,老根兒對待兩個侄女是一樣的,山貨還有果脯都是兩家一樣寄過去,然而邱娟淑收了不說迴個包裹吧,信件都不來一封,這態度著實讓她不喜,都不誠心來往嘛,若是家境不夠好不寄包裹她也不在意,但是起碼信也得迴上一封吧。
看看,今天過來的也隻有邱娟儀一家,這誰是真心誰是假意,一瞧就敲得出來。
老根兒他婆娘心裏腹誹著邱娟淑,但臉上對邱娟儀他們還是很熱情,前頭兒在山上抓的野雞也沒宰掉,鎮上兒子送來的好年禮也大方拿出來招待,還親自開了一罐橘子罐頭給薑可可吃,態度可熱乎了。
一群人是熱熱鬧鬧說話又熱熱鬧鬧吃頓飯,很有過節的氣氛。
老根兒也是這麽多年第一次收到侄女侄女婿的孝敬,一條大前門兩瓶茅台酒,還有大紅封,高興的牙齦都露出來了。
不過迴去後看到紅封裏的幾張大團結,那是一合,私底下又要還迴去,“你們上班賺錢也不容易,都年三十才下班,留給自己花銷,我在鄉下用不著幾個錢。”
其實就是他們隻是隨便拿兩包便宜煙過來他都高興,要的是那個心意。
邱娟儀也沒收迴來,“小叔,這是晚輩的孝敬您就安心收著,我們住的遠一年到頭能過來時間也不多,這些您拿去平時買買肉吃。”
最後老根兒推辭不過,見他們確實不是打腫臉充胖子,這才高高興興收下,不過迴頭又那個大半來給薑可可包了紅包。
拿著大學跟廣播台兩份工資的薑可可:……
隻能臨走前再塞迴去孝敬了。
今年過節的時候邱花蘭也迴來了,她離婚的事家裏人也知道了,本來是生氣的,既氣邱花蘭男人過份,又氣邱花蘭這種大事都不提前跟他們商量,這個年代離婚的女人可怎麽辦,還帶著個孩子,再婚都難。
但是事情發生都發生了,再說也沒意義,更何況邱花蘭是鐵了心思不會再迴去,說再嫁,她暫時沒這個想法,還考上了大學。
最後家裏商量互相妥協,就把孩子留下來家裏照顧,她去上大學,大學就在本省,每個月也有補貼,她自己省吃省用節省下來每月寄一些錢迴家當作她閨女妞妞的夥食費,也不怕讓嫂子說嘴。
也因為考上大學這事,讓邱花蘭帶孩子迴來這事少了點流言蜚語。
邱花蘭對薑可可也比較親近,主動帶她出去走走逛逛,還去鎮上一起看了場電影。
她念著大學,跟薑可可也能比較有話聊。
不過有些搞笑的是她說她聽到舍友收音機有個主持英語欄目的播音員跟她同名同姓,真的很巧。
薑可可:……
“其實,那個欄目就是我在播音。”
這話一出,邱花蘭眼睛就瞪大了,“那是你?”
“嗯。”
不過好笑的是還有人問節目是不是有兩個外國人一個華國人,那兩女播音員聲音都好好聽什麽的。
而專門寫給an的信幾乎沒有,這個時候大家對外國人雖然還有好奇,但是還是有點怕跟外國人書信往來會有什麽不好的影響,十年文化運動並不是開玩笑的,經曆過的人都會比較敏感。
an開玩笑說他有些難過,沒有他的信什麽的。
薑可可順勢便安慰他說他魅力很好的,不信的話可以跟她去見見她的學生,他們都會喜歡他的。
也算是小小套路了她一下。
an倒是欣然應允,其實他對華國人也很感興趣,也聽說了薑可可是位大學老師,還是首都的名牌大學,他對大學校園也很感興趣。
不過當an到了學校發現薑可可教的學生大部分比薑可可還大的時候,他毫不掩飾他的驚奇。
薑可可笑著跟他解釋她是趕上好時代,‘不拘一格降人才’。
an一聽還真覺得她是幸運女孩,不過也沒否認她確實很優秀。
而那天三水大學的英語角因為an的到來也引發了一陣新熱潮,甚至有年輕的老師都跑過來看熱鬧。
an是個健談開朗的人,在薑可可跟他說過英語角是做什麽的時候,表示很高興,也大方跟大家分享了他國家大學的基本情況以及他到華國來的感受。
不少薑可可班級的學生非常大膽地嚐試用英文跟an提問,an也迴答了並且表現得非常幽默,見有人聽不太懂薑可可還在一旁幫忙做翻譯。
一個學生的提問鼓勵了其他學生,場麵一度很熱鬧,甚至連不太會英語的同學都磕磕絆絆想用英語跟外國人對話一下,哪怕語法錯誤偶爾兩個單詞還用了中文講出來,薑可可也覺得非常勇氣可嘉,幫忙給翻譯過來,還讓那位學生再講一遍,有點兒教學的感覺。
這樣一來那學生也不會覺得多尷尬,像是在課堂上被老師糾音一樣,大家也不會嘲笑,英語角本來就是學英語的地方,不能因為不會說或者說錯就嘲笑人。
那一天an感受到了薑可可說的‘自己的魅力’,學生們跟外國人見麵說話的願望也得到了實現,雙方都挺滿意的,甚至有學生大膽主動邀請an有機會可以過來指導一下他們英語什麽的,an也沒拒絕。
他對這群勇敢活躍的學生很有好感,事實上他在華國還挺孤獨的,大家對他好奇,但是沒幾個敢主動上前和他交流的,當他注意到別人在看,他剛想上前表露出跟他們交流的意向,結果人扭頭就走,這其實一度讓他挺苦惱的。
現在有人跟他交流,哪怕磕磕絆絆,他也覺得挺有意思的。
就這樣an開始有空便會跑到三水大學的英語角來,倒是讓學校的英語角越發熱鬧。
這動靜不小,校方也聽到了,但是聽說是廣播台跟薑可可搭檔的an ,就沒說什麽了,廣播台那邊高薪邀請的外國人,那肯定不怕敵特什麽的啦。
而且馬上就要選留學生出國了,這次或許是因為薑可可被選到廣播站的英語欄目當播音員,他們學校的公派留學生名額和接收留學生的名額都比其他學校要多出兩三個。
不過這隻是初步的選舉,到時候國家那邊還要進行新一輪考核,聽說這個考核政審因素都沒語言因素重要,英語好的可能會更有優勢,可不得先把學校的好苗子拎出來一些進行特訓麽,能讓他們更外國人多多交流對話學習也很好,時間很緊,訓練要抓緊!
十二月一次大會過後,國家宣布了改革開放政策,這個消息從收音機播放出來,報紙上刊登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其實還有些懵懂,但隱約意識到國家可能要變天了。
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這個政策將會給華國,給華國的百姓帶來多大的影響,這是華國即將騰飛的時候。
改革開放政策一宣布沒多久,國家就把過三關斬六將的留學生們送出國了,一共有四百多位,是從全國各地精心挑選出來的,公派出國,學費路費夥食費全包那種,兩年後學成歸國。
而國外的留學生,也同時踏上飛機來到華國的國土。
留學生熱潮即將開始。
而這個時候,學校也差不多到了期末了,期末意味著期末考試和放假。
在放假之前,薑可可得先給學生們出期末考核試題。
因為條件的簡陋,薑可可也沒用電腦來對他們進行考核,便采用原始的方式——試卷。
試卷80%是基礎題,一般認真上課的學生都會做的那種,另外20%則要難一點,這是為了考核優秀學生。
此外還有口語考試,口語考試比較簡單,可以準備唱一首英文歌或者介紹一處風景,每人大概三分鍾時間,之後她會花一分鍾來針對內容提問題,當場給口語分數那種。
大多數學生都沒唱英文歌,他們接觸的英文歌非常有限,而且在老師麵前唱歌總有點兒羞澀。當然也有那麽幾個選擇唱英文歌,他們基本都是家境比較好的,自己有渠道能弄到英文歌來學。
別說還挺好聽。
薑可可本來就不是多嚴肅的老師,口語考試也不是為了刁難他們,隻是讓同學們認識到開口說英語的重要性,把它加到期末考核中,平時也能更主動去開口說,不至於成了啞巴英語,這方麵給的分數比較寬鬆。
還有平時出勤情況也給計入到平時分當中。
三項統計按照比例,才是最終的期末分數。
當然這兩級大學生真的基本沒有掛科的,隔了十年才有的高考上大學機會,能不珍惜麽,哪裏像後世那樣不少人考上了大學就開始放鬆,他們是考上了大學更加勤奮刻苦。
最後改試卷江寄餘是給薑可可抓來做壯丁的,她教的學生真不少,專業非專業的,要改那麽多試卷多累啊,作文留給自己改就好,其他都給江寄餘啦。
江寄餘也縱容她,還給做了水果沙拉讓她端著吃,安頓好她之後自己才坐到桌子前改卷,最後三項統計加分也是他來,包攬了大半,薑可可輕鬆的很。
改完試卷後也就差不多可以放假了。
薑可可的中文係課程也都全部修好,隻等待明年領個證就成,所以這個假期她不用跟暑假一樣那麽勤學了,哪怕考研也不怕,她打算考外語係的研究所,鍾主任表示到時候她做她導師,不會太拘束她上課,想想就覺得好幸福。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這個假期她就能輕鬆,她得去廣播台多錄幾期節目,這樣年前才能有時間跟邱娟儀迴姥爺的老家。
第105章 訂婚宴
自從跟老家那邊認親之後, 斷斷續續便跟老家那邊有聯係,尤其是小姥爺,寄過好幾次山貨還有果脯過來。
他們那邊的果樹種的多,知道薑可可愛吃,便給寄過來。
小姥爺對他們的一腔關心不似作假,讓薑可可也很暖心,不時也會寄一點這邊的東西過去。
而今年過年, 邱娟儀也打算過去。
一方麵是迴老家,親戚走動起來,另一方麵也是想商量著要不要把姥爺和姥姥的墳給遷到老家去,當年是不知道老家在哪,現在知道了, 便想著要不要遷過去。
小姥爺從前想的是如果到他去世他哥還沒找到, 就給立個衣冠塚,這樣一家人在黃泉底下也能有團聚的機會,現在找著人了,也是希望能夠遷迴來的, 他爹娘臨走前也是很惦記他哥。
不過不管怎麽樣,親戚走動還是要走動的。
隻不過邱娟儀跟邱娟淑的工作都很忙,眼見著快年三十了,人才從研究所裏出來。
“過了年再搭車過去吧。”
於是本來打算年前去的時間就給改到了年後。
年後的話邱淑娟就去不了了,她男人林成業家的老人還在, 親戚間事多, 沒辦法跟著去。
邱娟儀也不勉強, 姐妹大了都有自己的事,迴老家一趟也遠,就隨便她去。
最後是一家三口過去,江寄餘沒有跟著來,他還沒個名正言順的身份,去了也不好介紹。
不過江寄餘自己也很忙,一方麵要準備提前畢業的事,另一方麵也在積極了解改革開放的政策。
自從年底十二月國家說要改革開放政策之後,年前年後街上做生意的小攤販便多了起來,也沒見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的人來抓。
但是深入去了解了之後才明白,國家政策目前是‘允許各地可以批準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閑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個體勞動,但不準雇工。’注釋1
他想辦個廠子來生產擴音器和收音機,那還是沒有影的事。
如此,江寄餘也不氣餒,暫且等等,政策該到的遲早會到,繼續關注著這件事就行。
這一邊,薑可可則跟著薑遠鵬夫婦前往姥爺的老家。
經過兩三天的車程後,薑可可和薑遠鵬夫婦終於下了火車,再轉到縣城的汽車站,轉一趟公交車到鎮上,想著要直接過去小姥爺住的村裏呢還是先去邱花蘭她家,結果剛到了鎮上就看到穿著棉大衣的小姥爺帶著兩個兒子和一輛牛車來接了。
看見薑可可他們臉上就綻放出大大的笑容,“來了,路上累不累?快上來坐著歇歇。”
熱情地招唿兩個兒子把薑遠鵬他們手上的行禮給放到牛車上,牛車像是特意清洗過弄得幹幹淨淨,還放上長條板凳給人坐。
“娟淑怎麽沒過來?”親親熱熱寒暄幾句,便問了邱娟淑怎麽沒來。
邱娟儀便解釋邱娟淑家裏忙走不開,小姥爺頓了下也就沒繼續這個話題,讓他們快上車,還往薑可可手裏塞了兩個柑橘讓她吃,自家種的,可甜了。
在年節時候這樣的熱情是很容易感染溫暖人的,路上小姥爺的大兒子趕車,他就跟大家夥嘰嘰喳喳說話,是個很活躍不古板的老人,性格還挺可愛的。
到了村子他們這行人也引起了注意,村子小八卦少,邱娟儀等人去年過來認親的時候村子裏的人便都知道了,後來又見老根兒他兒子不時拿幾個包裹迴來,說是b市那邊侄女兒孝敬的,可把老根兒高興壞了,跟村裏人吹牛都起勁。
但是初二的時候外嫁女迴娘家也沒見他那侄女兒們過來,不免就有幾個說酸話,說其實老根兒的侄女們壓根就沒看重這門親。
現在老根兒把人領迴來,可不是打了一些人的臉麽。
不過老根兒現在顧不上過去嘲諷他們,現在還是侄女侄女婿和侄孫女要緊,春節剛過天氣還不會太冷,不過一進門就喊老婆子把熱糖水遞上喝口暖暖,再下三碗麵給墊墊肚子。
上車餃子下車麵,這邊有這樣的風俗。
原本老根兒他婆娘對邱娟儀一家還是不怎麽看重的,覺得她男人就是太在意這兩個半路認親來的便宜侄女了,不過這半年來時常寄過來的包裹和一些信,還是改變了她的態度,看來這侄女也是真心把他們當作親人,就是不看她男人的麵子,也看那些包裹的東西,對邱娟儀一家也是熱乎起來。
不過對於邱娟淑這個便宜侄女她倒是沒有多好心情,老根兒對待兩個侄女是一樣的,山貨還有果脯都是兩家一樣寄過去,然而邱娟淑收了不說迴個包裹吧,信件都不來一封,這態度著實讓她不喜,都不誠心來往嘛,若是家境不夠好不寄包裹她也不在意,但是起碼信也得迴上一封吧。
看看,今天過來的也隻有邱娟儀一家,這誰是真心誰是假意,一瞧就敲得出來。
老根兒他婆娘心裏腹誹著邱娟淑,但臉上對邱娟儀他們還是很熱情,前頭兒在山上抓的野雞也沒宰掉,鎮上兒子送來的好年禮也大方拿出來招待,還親自開了一罐橘子罐頭給薑可可吃,態度可熱乎了。
一群人是熱熱鬧鬧說話又熱熱鬧鬧吃頓飯,很有過節的氣氛。
老根兒也是這麽多年第一次收到侄女侄女婿的孝敬,一條大前門兩瓶茅台酒,還有大紅封,高興的牙齦都露出來了。
不過迴去後看到紅封裏的幾張大團結,那是一合,私底下又要還迴去,“你們上班賺錢也不容易,都年三十才下班,留給自己花銷,我在鄉下用不著幾個錢。”
其實就是他們隻是隨便拿兩包便宜煙過來他都高興,要的是那個心意。
邱娟儀也沒收迴來,“小叔,這是晚輩的孝敬您就安心收著,我們住的遠一年到頭能過來時間也不多,這些您拿去平時買買肉吃。”
最後老根兒推辭不過,見他們確實不是打腫臉充胖子,這才高高興興收下,不過迴頭又那個大半來給薑可可包了紅包。
拿著大學跟廣播台兩份工資的薑可可:……
隻能臨走前再塞迴去孝敬了。
今年過節的時候邱花蘭也迴來了,她離婚的事家裏人也知道了,本來是生氣的,既氣邱花蘭男人過份,又氣邱花蘭這種大事都不提前跟他們商量,這個年代離婚的女人可怎麽辦,還帶著個孩子,再婚都難。
但是事情發生都發生了,再說也沒意義,更何況邱花蘭是鐵了心思不會再迴去,說再嫁,她暫時沒這個想法,還考上了大學。
最後家裏商量互相妥協,就把孩子留下來家裏照顧,她去上大學,大學就在本省,每個月也有補貼,她自己省吃省用節省下來每月寄一些錢迴家當作她閨女妞妞的夥食費,也不怕讓嫂子說嘴。
也因為考上大學這事,讓邱花蘭帶孩子迴來這事少了點流言蜚語。
邱花蘭對薑可可也比較親近,主動帶她出去走走逛逛,還去鎮上一起看了場電影。
她念著大學,跟薑可可也能比較有話聊。
不過有些搞笑的是她說她聽到舍友收音機有個主持英語欄目的播音員跟她同名同姓,真的很巧。
薑可可:……
“其實,那個欄目就是我在播音。”
這話一出,邱花蘭眼睛就瞪大了,“那是你?”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