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銘嶽書院時,江沛立刻會意過來,溫知非的長子溫瑜與淘淘的年歲相差不大,也要馬上轉入書院讀書的,雖說自己沒有向他講自己正為此事煩惱,不過他可能也能猜得到。
壓下心中的感動,麵上露出春風般的微笑,拿出平時應對文人的態度來交際。翰林院、國子監裏最不缺的就是博才之人,偶爾要向蒲陽司申請銀兩,與那些人打過交道。
如此應對一個書院的夫子還是很輕鬆的,態度要不卑不亢,但言語中還要抬著人家點。
“小弟曾路過銘嶽書院,有幸碰到夫子開壇講學,聽後受益匪淺,沒想到今日得見夫子,幸會幸會!”
“哪裏,仲澤賢弟太過謙虛了……”
這般年輕擔任蒲陽司的郎中,怎可小看,以溫知非的脾性,交好之人一般都不是兩腳書櫥不通世故之人。
那麽大的銘嶽書院想維持日常開支,隻學生的束脩是不夠的,除了旁人捐贈的外,還是需朝廷下撥銀兩的。
作為書院的一份子,必然得為其著想,定是不能得罪手握錢權的戶部官員,閔衍之也如江沛一般十分客氣的應對。
接下來大家在一起暢談的十分愉悅,溫知非知道江沛在詩詞歌賦這一塊是短板,盡量不往這方麵扯,他沒告訴這個世交好友,正與他侃侃而談的是連學堂都沒踏過的白丁出身。
此時主要談論的是朝廷日益重視的算術問題,這兩年無論是鄉試還是會試算術占的比重逐漸增大,書院主要的目的是培養科舉人才,當然得順應趨勢。對於這方麵的問題,江沛可畏是應對自如。
對方提出的疑惑耐心的一一答複,讓這位學識淵博的夫子大為折服,可惜他不知道是如果話題稍微往別處偏一些,江沛就會漏了老底。
不知不覺談論的話題岔到聊家中孩子上去,江沛暗自好笑道,混過官場的點子真是多,放著溫知非為他創造的大好機會,當然得抓住。於是便把自家兒子的讀書情況講述一番。
閔衍之也是心如明鏡,不過他並不是書院的山長,不能全權做主,但在選拔學生時可以說得上話。他承諾江沛隻要淘淘功課與同齡人沒有太大懸殊,入學沒有什麽問題。最後約好一月之後去書院考試。
…………
“知非兄,今日之事小弟記在心中了,不如今晚到我家小酌,家中還有兩條買的鱸魚沒吃,在養著呢,小弟從三牛那裏偷得清蒸的手藝,今日親自為兄長下廚!”
有了閔衍之的話,他家淘淘的功課向來不差,這樣以來入學難題基本已經搞定,不用再為此事操心,這都是靠著溫知非的人脈,心中十分的感激於他。
“行啊,那為兄這次有口福了,家裏還有壇一直舍不得喝的桃花釀,我給帶過來,咱們兄弟倆好好暢飲一番。”
溫知非經常外出公幹,思想豁達,對江沛下廚一事不以為意,沒有什麽君子當遠庖廚之類的勸諫。
“阿爹,是不是我又要換學堂讀書了?”
返迴時,依然是他們四人坐同一車廂,淘淘聽兩人談論的好像與自己的事有關,出聲發問。
“對,你張夫子就要被萬歲爺任命為官員了,隻能再教授你半月功課,還是他建議你到其它學堂的,阿爹這次為你找個更好的書院,或許能和你阿瑜哥哥一起,不過新夫子還像張夫子一樣,要考校你功課。”
兒子現已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江沛沒有瞞他,把實情告訴了他。
“阿瑜,咱們能在一起呢讀書呢!”淘淘聽到自己這次能和小夥伴一起入學,歡喜之情衝淡的再次的離別之緒。
“恩,咱倆去的是銘嶽書院,聽我祖父講夫子們學問很是淵博,功課教授的特別好。”
第110章 新法
溫知非出身書香門第, 對族中子弟的學識修養看的特別重, 長子溫瑜會隔三差五的去祖父那裏被他考校功課。
因而對蒲陽城一些的書院了解的比淘淘多。能與朝夕相處兩三年的小夥伴一起去書院讀書他也是非常高興的, 溫瑜把自己知曉的有關銘嶽書院的情況告訴了好友。
“銘嶽書院?!張夫子還帶我們去聽書院夫子們講過學, 裏麵的學長們很多,學識都很好。”淘淘一聽竟是去夢想中的書院, 漸漸長開的臉上瞬間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江沛見兒子不像第一次轉學堂那麽排斥, 反而喜不自禁,遂放心下來, 他這個時期若是耍小性子,自己可有些吃不消,古人成熟早,兒子快要到中二少年時期了, 叛逆中的孩子沒道理可講的。
一時車廂中氣氛融洽,大人孩子彼此都有自己的話題聊,這種歡樂的氛圍一直持續到晚飯結束後。
…………
在江沛正用心查閱卷宗,斟酌潤飾著下筆寫重印交子的策論時,李明睿告訴他一件即將要發生的重大事情。
祁越找戶部尚書和兩個侍郎商議修改稅收新法。除了準備重新征收田賦外,在商稅上也有很大變化,即是采用兩年前江沛上奏的階梯式稅收方式,不過不是針對個人稅收, 而是整個商戶或商號所得稅。
讓他們戶部根據前兩年商賈的基本營收情況, 確定一個合理的數額梯度,盡量不要讓商戶不滿情緒激化。
李明睿把聖上的旨意傳達後,神情複雜的看著麵前的下屬, 當時自己是不看好那個提議的,本來商稅征收起來就比田賦繁瑣很多,且逃稅現象屢禁不止,若再頒布這項政策,結果可想而知。
沒想到當今萬歲爺心中卻一直在惦記著這件事情,剛繼位就大刀闊斧的施行新政。
隻怕這個提案一經提出定會引起軒然大波,朝中哪位大臣的背後不沾點關係,就連這位下屬不也是弟弟酒樓背後的東家嗎。
江沛也在想這個問題,站在戶部官員的角度考慮,大家當然會同意,況且這個提議最初始於他,不過最後施行的方案,肯定是經過朝廷的審議改動過的,讓其更適合於商朝。
方案有利國庫稅收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同時也有利於中小商戶,可若是經由朝中大臣商榷讚同,估計有些艱難,即使同意說不定也會被更改的麵目全非,失去了實行下去的意義。
既然祁越讓戶部草擬方案,看來是有實行下來的決心,江沛和祁家人打了那麽多年交道,清楚他們是不做則已,一旦開始必定是經過綢繆好的,有著必勝的把握。
無論在哪個朝代,財富與擁有財富的人數都是倒金字塔與金字塔的現狀,如今商朝的大商號不多,倘若新政從民間推行,走農村包圍城市的政策,成功的幾率會比較大。
至於確定數額梯度,這個好辦,自從戶部有了審計司,卷宗歸類這一方麵做的尤其的到位,數據都是現成的,難不倒他們。
江沛把剛剛所想,悄聲告訴了上司,而後猶豫了一下,還沒暫時沒同他說有關銀票的事情,隻待稅收改革成功後再提也不遲。
李明睿聽後頓覺眼前一亮,朝中有不少老古董,當時祁家軍隊攻破長平後,為迅速的維穩朝局,沒有追責太多官員,任命的官員雖都是經過甄選過的,忠心耿耿一心為國。
但其中不伐有很多思想保守之人,接受不了新政變革,假如皇帝強製頒布,從下往上施行,最終他們這些人也扭轉不了大勢。若辭官威脅,正好可以為後麵培養的新人騰位置。
兩人又仔細商議了一會,李明睿讓江沛草擬一份稅收額度折子給他,他則把這件事匯報給上司。
當初提議的梯度稅收並不是低於這個營業最低額的商戶不用再上交商稅,而是要比先有的稅率要低的,為了能成功走從下往上施行的政策,這個數餓得好好酌量一番。
接下來江沛除了自己決定的每天一個時辰的鍛煉外,幾乎不是在書房就是在署衙和那些卷冊上繁冗的數額打交道。
修修改改的辛勞了半旬,終於完成了上司交付的任務,謄錄後呈給了李明睿。
“咱娘今日來說等淘淘去書院讀書時,她準備搬到明華街的院子陪著他。”
因再過半個月淘淘要去書院讀書,他們明華街的那處宅院已經不打算再賃出去了,用來給兒子住。
“珍珠沒說啥吧?寧寧還小,她還要操心著你們的鋪子,三牛還要打理酒樓的生意。”
江沛覺得有個親人陪著兒子挺好的,淘淘從小到大一直跟著他們住,這突然讓他一個人住個院子,即使準備讓阿九跟過去,剛開始心裏也多少也有些不適應的。
可李氏一直在三牛家,李氏突然一走,擔心她心裏有些不痛快。
“娘和珍珠商量好了的,寧寧現在能跑能跳的,不用咋管,再說鋪子不是還有我在一旁幫襯著嗎。”
涉及到自己的兒子,蘭香當然是站在自家的利益去考慮的,說心裏一點也不委屈,那根本不可能,自己又不是聖人。
現今兒子都十歲了,婆婆才想起來他們二房,雖說她如今在老三哪裏,可逢年過節、每年的供養哪樣自己家沒多給。
“生氣了?我當然是想娘去陪著淘淘的,這不是隨口一問嘛?為夫錯了,要不讓喜兒把咱家的搓衣板拿來,我跪下向夫人請罪。”
江沛也意識到自己說的不對,蘭香很少向他擺臉色的,聽著她的語氣不對勁,抬起身摟著她的肩膀,把人給掰過來摟在懷裏,連忙道歉做小伏低。
“去,別挨著我!”蘭香被他的樣子逗的差點破功,白了他一眼,掙紮著從他懷裏離開。
“香兒,你用的什麽香?自家鋪子裏賣的?迴頭我在署衙裏幫你們宣揚宣揚,媳婦用了保管香噴噴的。”
見她還是不理自己,壞笑著從她脖頸處開始往下嗅著身上的清香,不時的做著點評。
“你……”一碰就軟的蘭香接下來隻能任他施為,迴應著丈夫給予的一切。
…………
江沛為防此事兩家沒說明白,第二天下衙後,去了三牛家,找李氏探問一下情況。
“二哥!娘在屋裏呢。”大山平時也和三牛一樣,整日待在酒樓,春枝一個人在家帶孩子有些孤,偶爾會來三牛家串門聊天。
小兒子如今也兩歲滿地跑了,不用再像前兩年那麽辛苦忙碌。
“毛毛,來二舅舅抱抱!今日聽娘的話沒有,明兒去舅舅家找你暖暖姐姐玩,她給咱毛毛留著好吃的好玩的呢。”江沛彎腰抱起跟在春枝身旁的小外甥。
搬家後,兩家離的有些遠,走動次數沒有之前多,不過淘淘還是最喜歡這個小姑姑的。
“阿娘,我要找小姐姐!”
“好,阿娘帶你去。二哥,要不晚上就在這吃吧,讓灶房再加些菜。”江春枝打心眼裏感激著二哥與三哥,要不是他們指不定自己如何了呢。
今兒看到二哥過來,打心眼裏高興,她與兩個嫂子的關係處的好,在這裏沒感到生分,做主留他吃晚飯。
“不了,我和你嫂子說好了,讓她留著飯。娘~”
李氏瞅見二兒子時,便猜到他來是為了自己要去照料三孫子的事情,此事她早就計劃好了的,已經和老三家的說妥。
眼下都不用她咋操心,最小的孫子能滿地跑了,三兒子和兒媳覺得自己歲數大了,什麽事也不讓她做。
如今三孫子要去書院讀書,看來以後也是有大造化的,前陣子同街坊們拉家常時,聊起誰家的小子被帶壞了,年紀輕輕偷拿家裏銀子去逛窯子。
這事雖被大夥當做談資拿來說,但卻讓李氏心裏警惕起來。早聽老二家的說淘淘去書院後要單獨住一個院子,年輕人不懂這些,三孫子年歲小沒大人看著,萬一被人慫恿去那種地方,好好的苗子就毀了。
念頭一起,覺得眼下什麽事情都沒有照看三孫子重要,因而把自己的決定說給老三夫妻兩人。
江沛聽了李氏的提醒後,怔了片刻,自己隻想著讓兒子進個好書院,為他提供好的物質條件,竟沒想到些茬,是啊,書院裏文人匯聚,可吟風弄月的往往都是讀書人,迴去得好好提點著淘淘。
戶部的稅收方案擬好了幾天也不見什麽動靜,正當江沛感到疑惑時候,朝堂上炸了鍋。
就稅收新法的爭論僵持不下,皇帝早有意料到如此結果,沒有立時做決策,隻是讓群臣不拘一格,紛紛上書陳述自己的政見。
下了早朝,戶部尚書向各司的郎中們傳達聖意,這件事與他們部的利益休戚相關,要求他們每人寫一份折子,他最是清楚聖上的心思,暗示下屬即使家中資產再多,也要讚同新法實行。
第111章 事端
終於來了, 江沛心想。因他在戶部算是個大紅人,有不少同僚明裏暗裏的打聽他的想法。
江沛無語死了, 頂級上司說的那麽明白,還有什麽好探問的, 是烏紗帽重要, 還是上交的那點稅錢重要, 於是直截了當的說會遵從尚書大人的意思。
這樣符合自己理念直抒胸臆的折子, 沒費多大功夫, 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篇, 重新閱覽了一遍後, 江沛覺得他這是在放飛自我的寫奏折。
當把折子交給上司時, 江沛情不自禁的想, 什麽時候自己能有上早朝的資格,雖然每天要早起一個時辰,但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不想當宰相的官不是好官。
可從正五品跨到正四品, 需得好幾年熬, 他也隻是才任職三年,希望在四十歲之前能達成目標吧。
新區落成,經兩年時間,已形成繁華的鬧市區, 江沛不迴家用午飯時,一般會直接到新區巷子裏或商街上覓食。
三牛置辦的鋪子仍然在讓蘭香和珍珠用作為脂粉店,生意很是不錯。
但兩個女人的野心正在膨脹中, 想在明華街再開家分號,恐自己的精力不夠,準備讓春枝也加入進來,不過江沛清楚,有一部分原因是倆嫂子想拉這個心地善良的小姑子一把。
再者大山一直拿的是酒樓餡餅的紅利,可幹的卻是整個酒樓裏的活計,有清平和江大牛這兩個血親在,也不好偏心,隻能在其它方麵彌補。
有時江沛會去她們倆的店前瞅一瞅,還進去逛了幾次。兩人雇的人很盡職,銷售能力更是沒得說。
有次害得他最後不得不花錢買了兩盒胭脂迴去,為了顧全麵子,對著蘭香說時路過一家鋪麵在賣,看著不錯,就買來送給她的。
媳婦像是變臉似的,見自己送她東西,先是喜歡的不得了,一副嬌羞的可人模樣,轉瞬間又罵他沒腦子,自家有鋪子還非要跑到其它店去買。自此江沛再也不敢去那店裏逛悠了。
壓下心中的感動,麵上露出春風般的微笑,拿出平時應對文人的態度來交際。翰林院、國子監裏最不缺的就是博才之人,偶爾要向蒲陽司申請銀兩,與那些人打過交道。
如此應對一個書院的夫子還是很輕鬆的,態度要不卑不亢,但言語中還要抬著人家點。
“小弟曾路過銘嶽書院,有幸碰到夫子開壇講學,聽後受益匪淺,沒想到今日得見夫子,幸會幸會!”
“哪裏,仲澤賢弟太過謙虛了……”
這般年輕擔任蒲陽司的郎中,怎可小看,以溫知非的脾性,交好之人一般都不是兩腳書櫥不通世故之人。
那麽大的銘嶽書院想維持日常開支,隻學生的束脩是不夠的,除了旁人捐贈的外,還是需朝廷下撥銀兩的。
作為書院的一份子,必然得為其著想,定是不能得罪手握錢權的戶部官員,閔衍之也如江沛一般十分客氣的應對。
接下來大家在一起暢談的十分愉悅,溫知非知道江沛在詩詞歌賦這一塊是短板,盡量不往這方麵扯,他沒告訴這個世交好友,正與他侃侃而談的是連學堂都沒踏過的白丁出身。
此時主要談論的是朝廷日益重視的算術問題,這兩年無論是鄉試還是會試算術占的比重逐漸增大,書院主要的目的是培養科舉人才,當然得順應趨勢。對於這方麵的問題,江沛可畏是應對自如。
對方提出的疑惑耐心的一一答複,讓這位學識淵博的夫子大為折服,可惜他不知道是如果話題稍微往別處偏一些,江沛就會漏了老底。
不知不覺談論的話題岔到聊家中孩子上去,江沛暗自好笑道,混過官場的點子真是多,放著溫知非為他創造的大好機會,當然得抓住。於是便把自家兒子的讀書情況講述一番。
閔衍之也是心如明鏡,不過他並不是書院的山長,不能全權做主,但在選拔學生時可以說得上話。他承諾江沛隻要淘淘功課與同齡人沒有太大懸殊,入學沒有什麽問題。最後約好一月之後去書院考試。
…………
“知非兄,今日之事小弟記在心中了,不如今晚到我家小酌,家中還有兩條買的鱸魚沒吃,在養著呢,小弟從三牛那裏偷得清蒸的手藝,今日親自為兄長下廚!”
有了閔衍之的話,他家淘淘的功課向來不差,這樣以來入學難題基本已經搞定,不用再為此事操心,這都是靠著溫知非的人脈,心中十分的感激於他。
“行啊,那為兄這次有口福了,家裏還有壇一直舍不得喝的桃花釀,我給帶過來,咱們兄弟倆好好暢飲一番。”
溫知非經常外出公幹,思想豁達,對江沛下廚一事不以為意,沒有什麽君子當遠庖廚之類的勸諫。
“阿爹,是不是我又要換學堂讀書了?”
返迴時,依然是他們四人坐同一車廂,淘淘聽兩人談論的好像與自己的事有關,出聲發問。
“對,你張夫子就要被萬歲爺任命為官員了,隻能再教授你半月功課,還是他建議你到其它學堂的,阿爹這次為你找個更好的書院,或許能和你阿瑜哥哥一起,不過新夫子還像張夫子一樣,要考校你功課。”
兒子現已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江沛沒有瞞他,把實情告訴了他。
“阿瑜,咱們能在一起呢讀書呢!”淘淘聽到自己這次能和小夥伴一起入學,歡喜之情衝淡的再次的離別之緒。
“恩,咱倆去的是銘嶽書院,聽我祖父講夫子們學問很是淵博,功課教授的特別好。”
第110章 新法
溫知非出身書香門第, 對族中子弟的學識修養看的特別重, 長子溫瑜會隔三差五的去祖父那裏被他考校功課。
因而對蒲陽城一些的書院了解的比淘淘多。能與朝夕相處兩三年的小夥伴一起去書院讀書他也是非常高興的, 溫瑜把自己知曉的有關銘嶽書院的情況告訴了好友。
“銘嶽書院?!張夫子還帶我們去聽書院夫子們講過學, 裏麵的學長們很多,學識都很好。”淘淘一聽竟是去夢想中的書院, 漸漸長開的臉上瞬間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江沛見兒子不像第一次轉學堂那麽排斥, 反而喜不自禁,遂放心下來, 他這個時期若是耍小性子,自己可有些吃不消,古人成熟早,兒子快要到中二少年時期了, 叛逆中的孩子沒道理可講的。
一時車廂中氣氛融洽,大人孩子彼此都有自己的話題聊,這種歡樂的氛圍一直持續到晚飯結束後。
…………
在江沛正用心查閱卷宗,斟酌潤飾著下筆寫重印交子的策論時,李明睿告訴他一件即將要發生的重大事情。
祁越找戶部尚書和兩個侍郎商議修改稅收新法。除了準備重新征收田賦外,在商稅上也有很大變化,即是采用兩年前江沛上奏的階梯式稅收方式,不過不是針對個人稅收, 而是整個商戶或商號所得稅。
讓他們戶部根據前兩年商賈的基本營收情況, 確定一個合理的數額梯度,盡量不要讓商戶不滿情緒激化。
李明睿把聖上的旨意傳達後,神情複雜的看著麵前的下屬, 當時自己是不看好那個提議的,本來商稅征收起來就比田賦繁瑣很多,且逃稅現象屢禁不止,若再頒布這項政策,結果可想而知。
沒想到當今萬歲爺心中卻一直在惦記著這件事情,剛繼位就大刀闊斧的施行新政。
隻怕這個提案一經提出定會引起軒然大波,朝中哪位大臣的背後不沾點關係,就連這位下屬不也是弟弟酒樓背後的東家嗎。
江沛也在想這個問題,站在戶部官員的角度考慮,大家當然會同意,況且這個提議最初始於他,不過最後施行的方案,肯定是經過朝廷的審議改動過的,讓其更適合於商朝。
方案有利國庫稅收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同時也有利於中小商戶,可若是經由朝中大臣商榷讚同,估計有些艱難,即使同意說不定也會被更改的麵目全非,失去了實行下去的意義。
既然祁越讓戶部草擬方案,看來是有實行下來的決心,江沛和祁家人打了那麽多年交道,清楚他們是不做則已,一旦開始必定是經過綢繆好的,有著必勝的把握。
無論在哪個朝代,財富與擁有財富的人數都是倒金字塔與金字塔的現狀,如今商朝的大商號不多,倘若新政從民間推行,走農村包圍城市的政策,成功的幾率會比較大。
至於確定數額梯度,這個好辦,自從戶部有了審計司,卷宗歸類這一方麵做的尤其的到位,數據都是現成的,難不倒他們。
江沛把剛剛所想,悄聲告訴了上司,而後猶豫了一下,還沒暫時沒同他說有關銀票的事情,隻待稅收改革成功後再提也不遲。
李明睿聽後頓覺眼前一亮,朝中有不少老古董,當時祁家軍隊攻破長平後,為迅速的維穩朝局,沒有追責太多官員,任命的官員雖都是經過甄選過的,忠心耿耿一心為國。
但其中不伐有很多思想保守之人,接受不了新政變革,假如皇帝強製頒布,從下往上施行,最終他們這些人也扭轉不了大勢。若辭官威脅,正好可以為後麵培養的新人騰位置。
兩人又仔細商議了一會,李明睿讓江沛草擬一份稅收額度折子給他,他則把這件事匯報給上司。
當初提議的梯度稅收並不是低於這個營業最低額的商戶不用再上交商稅,而是要比先有的稅率要低的,為了能成功走從下往上施行的政策,這個數餓得好好酌量一番。
接下來江沛除了自己決定的每天一個時辰的鍛煉外,幾乎不是在書房就是在署衙和那些卷冊上繁冗的數額打交道。
修修改改的辛勞了半旬,終於完成了上司交付的任務,謄錄後呈給了李明睿。
“咱娘今日來說等淘淘去書院讀書時,她準備搬到明華街的院子陪著他。”
因再過半個月淘淘要去書院讀書,他們明華街的那處宅院已經不打算再賃出去了,用來給兒子住。
“珍珠沒說啥吧?寧寧還小,她還要操心著你們的鋪子,三牛還要打理酒樓的生意。”
江沛覺得有個親人陪著兒子挺好的,淘淘從小到大一直跟著他們住,這突然讓他一個人住個院子,即使準備讓阿九跟過去,剛開始心裏也多少也有些不適應的。
可李氏一直在三牛家,李氏突然一走,擔心她心裏有些不痛快。
“娘和珍珠商量好了的,寧寧現在能跑能跳的,不用咋管,再說鋪子不是還有我在一旁幫襯著嗎。”
涉及到自己的兒子,蘭香當然是站在自家的利益去考慮的,說心裏一點也不委屈,那根本不可能,自己又不是聖人。
現今兒子都十歲了,婆婆才想起來他們二房,雖說她如今在老三哪裏,可逢年過節、每年的供養哪樣自己家沒多給。
“生氣了?我當然是想娘去陪著淘淘的,這不是隨口一問嘛?為夫錯了,要不讓喜兒把咱家的搓衣板拿來,我跪下向夫人請罪。”
江沛也意識到自己說的不對,蘭香很少向他擺臉色的,聽著她的語氣不對勁,抬起身摟著她的肩膀,把人給掰過來摟在懷裏,連忙道歉做小伏低。
“去,別挨著我!”蘭香被他的樣子逗的差點破功,白了他一眼,掙紮著從他懷裏離開。
“香兒,你用的什麽香?自家鋪子裏賣的?迴頭我在署衙裏幫你們宣揚宣揚,媳婦用了保管香噴噴的。”
見她還是不理自己,壞笑著從她脖頸處開始往下嗅著身上的清香,不時的做著點評。
“你……”一碰就軟的蘭香接下來隻能任他施為,迴應著丈夫給予的一切。
…………
江沛為防此事兩家沒說明白,第二天下衙後,去了三牛家,找李氏探問一下情況。
“二哥!娘在屋裏呢。”大山平時也和三牛一樣,整日待在酒樓,春枝一個人在家帶孩子有些孤,偶爾會來三牛家串門聊天。
小兒子如今也兩歲滿地跑了,不用再像前兩年那麽辛苦忙碌。
“毛毛,來二舅舅抱抱!今日聽娘的話沒有,明兒去舅舅家找你暖暖姐姐玩,她給咱毛毛留著好吃的好玩的呢。”江沛彎腰抱起跟在春枝身旁的小外甥。
搬家後,兩家離的有些遠,走動次數沒有之前多,不過淘淘還是最喜歡這個小姑姑的。
“阿娘,我要找小姐姐!”
“好,阿娘帶你去。二哥,要不晚上就在這吃吧,讓灶房再加些菜。”江春枝打心眼裏感激著二哥與三哥,要不是他們指不定自己如何了呢。
今兒看到二哥過來,打心眼裏高興,她與兩個嫂子的關係處的好,在這裏沒感到生分,做主留他吃晚飯。
“不了,我和你嫂子說好了,讓她留著飯。娘~”
李氏瞅見二兒子時,便猜到他來是為了自己要去照料三孫子的事情,此事她早就計劃好了的,已經和老三家的說妥。
眼下都不用她咋操心,最小的孫子能滿地跑了,三兒子和兒媳覺得自己歲數大了,什麽事也不讓她做。
如今三孫子要去書院讀書,看來以後也是有大造化的,前陣子同街坊們拉家常時,聊起誰家的小子被帶壞了,年紀輕輕偷拿家裏銀子去逛窯子。
這事雖被大夥當做談資拿來說,但卻讓李氏心裏警惕起來。早聽老二家的說淘淘去書院後要單獨住一個院子,年輕人不懂這些,三孫子年歲小沒大人看著,萬一被人慫恿去那種地方,好好的苗子就毀了。
念頭一起,覺得眼下什麽事情都沒有照看三孫子重要,因而把自己的決定說給老三夫妻兩人。
江沛聽了李氏的提醒後,怔了片刻,自己隻想著讓兒子進個好書院,為他提供好的物質條件,竟沒想到些茬,是啊,書院裏文人匯聚,可吟風弄月的往往都是讀書人,迴去得好好提點著淘淘。
戶部的稅收方案擬好了幾天也不見什麽動靜,正當江沛感到疑惑時候,朝堂上炸了鍋。
就稅收新法的爭論僵持不下,皇帝早有意料到如此結果,沒有立時做決策,隻是讓群臣不拘一格,紛紛上書陳述自己的政見。
下了早朝,戶部尚書向各司的郎中們傳達聖意,這件事與他們部的利益休戚相關,要求他們每人寫一份折子,他最是清楚聖上的心思,暗示下屬即使家中資產再多,也要讚同新法實行。
第111章 事端
終於來了, 江沛心想。因他在戶部算是個大紅人,有不少同僚明裏暗裏的打聽他的想法。
江沛無語死了, 頂級上司說的那麽明白,還有什麽好探問的, 是烏紗帽重要, 還是上交的那點稅錢重要, 於是直截了當的說會遵從尚書大人的意思。
這樣符合自己理念直抒胸臆的折子, 沒費多大功夫, 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篇, 重新閱覽了一遍後, 江沛覺得他這是在放飛自我的寫奏折。
當把折子交給上司時, 江沛情不自禁的想, 什麽時候自己能有上早朝的資格,雖然每天要早起一個時辰,但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不想當宰相的官不是好官。
可從正五品跨到正四品, 需得好幾年熬, 他也隻是才任職三年,希望在四十歲之前能達成目標吧。
新區落成,經兩年時間,已形成繁華的鬧市區, 江沛不迴家用午飯時,一般會直接到新區巷子裏或商街上覓食。
三牛置辦的鋪子仍然在讓蘭香和珍珠用作為脂粉店,生意很是不錯。
但兩個女人的野心正在膨脹中, 想在明華街再開家分號,恐自己的精力不夠,準備讓春枝也加入進來,不過江沛清楚,有一部分原因是倆嫂子想拉這個心地善良的小姑子一把。
再者大山一直拿的是酒樓餡餅的紅利,可幹的卻是整個酒樓裏的活計,有清平和江大牛這兩個血親在,也不好偏心,隻能在其它方麵彌補。
有時江沛會去她們倆的店前瞅一瞅,還進去逛了幾次。兩人雇的人很盡職,銷售能力更是沒得說。
有次害得他最後不得不花錢買了兩盒胭脂迴去,為了顧全麵子,對著蘭香說時路過一家鋪麵在賣,看著不錯,就買來送給她的。
媳婦像是變臉似的,見自己送她東西,先是喜歡的不得了,一副嬌羞的可人模樣,轉瞬間又罵他沒腦子,自家有鋪子還非要跑到其它店去買。自此江沛再也不敢去那店裏逛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