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沛剛開始不太適應這些農家漢子粗鄙的談話內容,不過聽多了便慢慢適應了,他們性格大大咧咧,沒什麽心眼,打起交道不累,不像上輩子的工作,一個小小的辦公室,卻時時上演現實版的甄嬛傳,說句話還要繞幾道彎。
背著行李走那麽長的路,即使快要立冬,江沛還是出一身汗,一路上他也加入大家的談話中,興致頗高的聊起家常。
到村口時,天色已黑,江沛與眾人道別後,熟門熟路的往家趕,原本寂靜的村莊因他們的說話聲,響起此起彼伏的狗吠聲。
“爹,娘,我迴來啦!”他拍著院門大聲喊。
“二牛迴來啦?”
“二叔!”
“二牛迴來啦,剛好正吃飯呢?咱娘算著這兩天你該迴來了!”江大牛給江沛開了門,接過他背上的行李,高興的說。
江沛把包裹交給大牛,彎下腰去摸平兒的小臉,江沛挖土挖的手上起了一層薄繭硬硬的,平兒覺的硌臉,笑嘻嘻的避過去。
“二哥,洗洗手!”
這裏冬天飯燒好後盛出來,會立即把鍋給刷幹淨,倒入冷水就著熱灶把水溫著,江沛迴來後,江家的飯剛盛上桌,灶房裏亮起微弱的燈光,不時的還炸著燈花。
“春枝,和麵糊給二牛攤個雞蛋餅,這才去幾天看把人給瘦的!”李氏把江沛拉到油燈邊,仔細打量著,見他比去時瘦了一大圈,心疼壞了。
“哎,二哥你先喝碗稀飯,我很快就好!”江春枝把臉盆放下後,手腳麻利的拿麵瓢舀麵粉和麵糊給江沛煎餅,李氏走到灶旁坐下幫她燒火,小李氏見她們娘倆這樣為老二忙活,撇撇嘴。
江沛想說不用忙活,被李氏瞪了一眼,隻好撓撓頭,坐在飯桌上與江父和江大牛聊起服役時發生的事情。
第7章 修院分家
很快李氏端著半碗熱騰騰的煎餅放到江沛麵前,讓他趕緊趁熱吃,由於每次做飯都是定量的,他們不知道今晚江沛迴來,因此沒蒸他的饅頭。
江沛見平兒望著他的饞嘻嘻的小眼神,笑著給他一塊,根本沒看小李氏的臉色。
“趁著你們兄弟都在,從明兒起咱們把院牆給壘起來,還有那兩座土坯房子也給修修,再找個時間把三牛叫迴來,咱們把家給分了。”
江父飯吃的差不多,拿起他的旱煙管,塞滿粗煙絲開始抽起來,屋裏煙霧繚繞,煙味衝鼻,古代可沒有抽煙有害健康這一說法。
他原本打算是等到二牛成親後再分家的,可是當他與素日交好的老友們聊起這個話題時,他們都勸他要分就趁早分。
現在老二老三媳婦還沒進門,沒人吹枕邊風,暫時還沒小心思,還聽他們老兩口的話,如果等媳婦過門再分家,兩個媳婦一比較家產,肯定要鬧矛盾。
思慮再三,他覺得老友們說的在理,既然這個家遲早要分,不入趁著農閑,趕緊把分家的事給定下來,院牆該壘的壘,房子當修的修。
不過一直困擾他的問題是,老大結婚蓋的是青瓦房,那老二沒有咋辦,現在也沒能力再給他蓋一座,蓋了老二的,後麵接著還有老三在等著呢。
兄弟倆隻隔兩歲,明年二牛成完親,三牛也馬上到了該訂親的年齡,雖然多子多福,但壓力重的也讓人受不住啊。
“爹,您和娘身子骨還硬朗,分什麽家啊!”江大牛聽江父說要分家,作為長子立即出聲反對,父母在,不分家,外人知道後,還以為他們兄弟不孝,要鬧著分家產呢,一家人這樣不是挺好嘛。
小李氏聽到她公爹說要分家,心中欣喜萬分,但萬萬沒想到自己的丈夫第一個反對,要不是有公婆在,真想踢他一腳,在他臉上撓兩把,抓花他的臉才解恨!
不過此時也隻能心裏暗惱,她臉色陰沉沉的,把粥碗故意重重的放到桌子上弄出響聲,江大牛以為她不舒服連忙問她怎麽了,她隻冷笑一聲沒理他。
俗話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如果不分家,她隻能等婆婆百年之後才能當家做主,假如現在分了家,她立馬可以做自家的主,真不知道她那榆木疙瘩丈夫插什麽嘴,呈什麽能!
江沛對於分家沒什麽意見,上輩子他父母隻他哥哥一個兒子,還與他嫂子擱不到一處,父母去哥哥家住十天半月的,他嫂子還煩的要死,何況現在江父有三個兒子。
隻不過他來這裏已有大半個月,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他們盡自己所能的給予了他們能夠給的溫暖,他也舍不得和他們突然分開,於是也真誠的望著江父說
“爹,大哥說的對,這樣過挺好的,人多力量大,相信有我們三兄弟,咱家的日子肯定越過越好。”
江父與李氏聽了兄弟倆的話,感到特別欣慰,兒子懂事孝順,舍不得離開他們呀,江父吧嗒吧嗒的抽著煙,皺著眉頭沉默一會,吐出一口煙霧,像是下了什麽決定似的說
“分吧,先把院牆蓋起來,房子修好。等老二家的進了門,咱們再分灶,明兒咱爺三先把土拉迴來,過幾天等村裏人緩過來勁,請幾個人過來幫忙再修院子。”
“就按你爹說的辦,三牛現在在鎮上做學徒,以後當上廚子,迴家次數少,我們就偎著他過,你們自己把日子過好,我和你爹就安心了。”
李氏心裏明鏡似的,大媳婦早盼著分家,話裏話外都覺得她與大牛跟著一大家子吃虧。
不過這幾年是多虧了他們兩口子,裏裏外外都是大牛一個人扛,她心裏歎口氣,隨他們去吧,孩子長大,翅膀硬了,早晚有天會飛走的,不在跟前晃,少操些他們的心。
小李氏聽了公婆的話後,原本陰沉的神情消失不見,瞬間眉開眼笑,也不摔碗甩臉色了,還挺著大肚子站起來要收拾碗筷,江春枝連忙攔著她。
江春枝也挺高興分家的,分家後不用再做那麽多人的飯,伺候那麽多人,時時受嫂子的氣,而且會有更多時間織布打絡子,為自己多攢點私房錢。
村裏的壯勞力都剛從江堤迴來,現在找人幫忙大家嘴上不說,心裏肯定不情願。既然江父都這樣決定了,兩兄弟隻能點點頭。
江沛從河堤迴來後,不用起那麽早,可以睡會懶覺,但懶覺也是相對的。
古代的農村,冬天是要不停的撿柴的砍柴的,除了留給自家用,多了的還會擔到鎮上賣錢,雖然這個時代有炭火,但都是有錢和上層人才會使用的。
離洛河不遠處便有低矮的山脈,上麵種的都是林木,冬天村裏的青壯年去坡上砍柴,小孩或老人會在村邊的楊樹林林裏撿樹葉樹枝做引火。
父子三人準備用平板車到村頭、田地頭的幹涸的水溝裏,挖土壘牆,江父打算除壘院牆,還準備給每個兒子的小院裏,再蓋個廚房,修個茅房。至於雞舍水井什麽的留著他們以後自己弄。
之後的幾天他們三人除了運土還是運土,江家的院子大,被他們堆的滿院都是土堆,江清平帶著他的小夥伴們把這裏當成他們的遊樂場。江沛仿佛又迴到服徭役的時候,整天和泥土打交道。
“大柱,明天過來啊,我們這什麽都準備好了!”
“二叔放心吧,我明天和二柱一早吃罷飯就過去!”
江家父子三人,江沛長的最高大,所以讓他來拉車,江大牛與江父在兩邊推車,碰到江父堂哥的兒子江大柱,忙給他打招唿。
江父一共兄弟兩,上麵還有個哥哥,隻不過前朝服兵役時,再也沒有迴來,他爹娘傷心過度,最後不幸染病,相繼離世,男丁隻餘江父一人。
江沛肩上掛著麻布編的粗繩子,雙手握著車杆,微躬著腰向前使力,心裏不由呐喊,既然讓我穿越到吃力氣飯的人身上,怎麽不給我開個金手指呢。
為什麽不借別人家的牛呢,因為要交租錢,江父覺得他們三人完全能搞的定,為什麽不買頭牛呢,因為沒錢!所以他隻能當牛做馬,看來無論在哪個朝代,哪個時空都離不開錢啊!
為了請人幫忙,李氏特意去鎮上割了三斤肥豬肉,又跑到三牛做學徒的雲客來通過內部員工價買了兩隻燒雞迴來。
“爹,娘!”
“春花大康來啦!”
動工的前一天,江父讓江大牛到李家莊,通知李大康來給他們幫忙。沒想到上午江大牛剛走,下午他們兩口子帶著兩個兒子就過來了,手裏還拎著東西。
“來就來唄,每次還帶東西幹啥,你們的日子過得也緊巴。”李氏接過李大康胳膊上的竹籃,笑罵道,但心裏還是挺滿意女婿的做法的,這證明大女兒在婆家的日子過的不賴,能做上主。
“娘,明天家裏人多,我蒸一鍋饃饃,又給大嫂拿了幾個雞蛋。”江春花婆家也不富裕,每次來也隻能帶些自己能拿出的東西。
李大康與李氏說幾句話後,便加入到江家三父子的運土隊伍中,李氏母女三人則邊拉家常邊準備晚飯,李大康的兩個兒子掙脫爹娘的手,跑去與江清平玩泥土玩的不亦樂乎。
第二天在大夥來之前,江父帶著兩兒子一個女婿,先準備把泥土和好,兌水的兌水,加秸稈的加秸稈,和泥的和泥,分工明確。
吃過早飯後,大柱二柱一起來的,他們的老娘張氏也跟著一起過來幫忙燒火做飯。
“嫂子也來啦!”李氏看見張氏忙給她打招唿,心裏卻在計算要做多少口人的飯,張氏一來,她兩個媳婦帶著孩子肯定會來蹭飯的。想著一下子做那麽多人的飯,心裏一陣肉疼,這都是糧食啊。
這次一共請了十個壯漢來給他們幫忙,加上江家父子女婿四人,兩天時間差不多夠了。
“大柱家的,二柱家的來啦!安兒,喜兒,平兒他們在你大爺爺那裏玩泥巴,快去找他們吧”。
李氏見飯都快做好了,她兩個堂侄媳婦才來,還托兒帶女的,不過想著她們家三人都在這裏幫忙,麵上還是熱情的打招唿,小李氏見了她們,立馬拉下臉,好家夥一家人全來吃他們的來啦,臉皮怎麽那麽厚!
“二嬸,我本來是來早點給你幫忙的,可突然想起一堆衣服沒洗,等洗完衣服都這個點了。你看還讓你們那麽辛苦,做這麽多人的飯菜。”江大柱的媳婦小張氏裝著沒看著小李氏木木的臉,滿臉不好意思的樣子。
“丫丫乖啊,不哭,娘抱著你睡!二嬸你也看到了,我家小丫離不開人,我娘與二柱一走,我連飯都吃不到嘴裏!”江二柱的媳婦趙氏抱著哭鬧不止女兒,向李氏訴苦。
李氏忙說客氣的說沒關係,她們的人手夠,忙也隻忙這兩天等等。冬瓜是自家地頭種的,結的又大又多,地窖裏大半地方都是放的冬瓜。
李氏算著人多,把割的肥肉切成薄薄的方片煉油,待發出豬油渣的香味後,盛出大半出來,再放入提前切好兩個大冬瓜,炒一大鍋豬油渣悶冬瓜菜,另外一個鍋裏蒸著饃饃,煮著粥。
冬瓜菜炒好後,李氏見陸陸續續的又來了幾個幫忙的家屬,這樣以來做的飯不夠吃,於是把菜盛出來,鍋裏加滿水,又放些豬油渣,準備再下鍋豆麵條。
十幾個漢子經過一上午的努力,一邊的院牆已經完工,如果天氣好曬半個月土坯就幹了,下午再完工一邊,如果明天一天的時間不夠,江父打算先把江沛的院落整好,反正三牛短時間內不會成家,有的是時間幫他整。
打土坯是技術活,江沛的年齡小,江父擔心他把牆壘歪了,隻讓他運泥巴,泥巴用完再重新和。相當於現代建築工地上的小工,活最多卻最累。
江沛一身泥灰,拿著鐵鍁雙手交握著,放在上麵頂著胸口,站著稍息片刻。
他忍不住的調侃自己,詩與遠方通通遠離自己,現在他已完全進化成古代農家漢,白天累的像狗一樣,天黑倒床上就睡,還好自己當家做主的日子馬上到來。
男人們幹活累,李氏她們先把他們的飯盛出來後,擺到外麵的桌子上,她們女人在灶房裏吃。
這年頭平民百姓雖然解決了溫飽不再挨餓,,但能吃上肉的人家不多,所以大家見到葷腥,都可著肚子吃,當然,吃飽喝足後幹活更有勁。
兩天後,原本一個大院子被隔成了三個小院,江父背著雙手站在院牆外,出神的看著三個小院門,情緒有點低落,不久以後這個家就和以前不一樣了,唉!以前一大家人熱熱鬧鬧的多好啊。
院子建好後,便要開始考慮分家的事情了,江父擔心讓老大住瓦房,三兄弟區分太明顯,他與李氏斟酌再三,決定把老二老三的房頂由原先的茅草換成瓦片。
反正水井已留在老二院裏,這也算是一種補償,老三在鎮上做學徒,沒讓他在家幹雜活,他更沒話可說,若敢提意見讓他從鎮上迴來下田種地。
前前後後把事情想一通後,江父便找要去鎮上的人幫忙通知江三牛,讓他請假迴來,商量分家的具體事項。
第8章 爭論
由於壘院牆隔院子的事沒和三牛打招唿,江父覺得給房頂換瓦分家這事一定要讓他知道,畢竟十五歲已經不算小,再過兩年就能成家立業了。
三牛沒迴來,他們爺三也沒閑著,開始在新廚房裏壘鍋灶,地窖、雞舍、茅房都還沒添置,看著是些不紮眼的活,做起來還是挺費功夫的。
江沛其實是想自己設計自己的院子的,可是這種想法暫時不可能實現,物質條件有限,洗澡間裏砌個洗澡池的青磚都沒有,更別說其它的了。
他隻能自我安慰的想,等以後自己能掙錢了,搬離杏花村,在城鎮買房子再按照自己設計的進行改造。
由於三牛不能在家久待,當天還要趕迴飯館,於是當天中午吃罷飯,全家人在江大牛的院子裏曬著太陽開起了家庭會議,會議主題是分家以及家產的分配問題。
“院子已經為你們整的差不多,房子就這樣子不變,過幾天把屋頂換換,我和你娘商量,瓦房是你們大哥成親時蓋的,還歸他……”江父望著三兒子,把想了幾宿的話娓娓道來。
“爹,娘,你們的決定分家我沒意見。可為啥大哥三間瓦房,我與二哥就兩間土坯房,讓外人看到,指不定在背後說什麽呢!”
江三牛聽他老爹把話說完後,立即接話,村裏人通知他迴家時,他還在納悶不是農忙時節,他爹娘讓他迴家幹啥呢,結果拉著人傳話的人一問,說他爹與兩個哥哥把院牆都給壘好,可能喊他迴去分家。
從內心來講,他也是想分家的,他不可能當一輩子學徒,以後肯定要當廚子,當廚子雖然累點,但工資穩定比種田強,分家後他就不用把掙的錢交給李氏,供大家用。
可剛聽到他爹說要把瓦房給老大,隻給他和二哥換個瓦,什麽補償也沒有,他覺得太不公平,從他記事起二哥也是沒少為這個家做貢獻的。
他主要是為二哥感到不公平,整個杏花村有幾家是青磚瓦房的,全家攢了十幾年的錢都給老大花了,難道他與二哥不是爹親生的嗎,這偏心眼偏的太過明顯!
“他們能說什麽,讓他們評評理,你大哥該不該得這瓦房,家裏家外哪件不是他操心,就連你看不上眼的土坯房過兩天還不是你大哥幫襯著修,再說這件事二牛都已同意,是吧二牛?”
小李氏本來覺得分家這事已板上釘釘了,通知三牛也就走個過場,她覺得就他沒資格提出異議,院子為他蓋好,房子還準備給他修,俗話說長孫幺兒父母的命根,全家就他能在鎮上學手藝,家裏活計什麽都不做,公婆偏心偏到天邊上了。
江沛被小李氏點名,望著三牛覺得左右兩難,他也知道江家的情況,為老大娶親花了家裏大部分積蓄,確實沒能力再蓋瓦房。
當時江父私下裏與他說時,雖然覺得是有點不公平,但他覺的占了人家兒子的身體,就應該行孝道,理應遵從父母的安排。
再說他們確實不容易,能給兒子們娶上媳婦,沒讓打光棍已經很偉大了,可現在三牛是為他們爭取利益,他不可能不識好歹,現場打臉吧,因此隻能撓撓頭裝傻。
“老三,那你說咋辦,我想聽聽你的想法,反正我和你娘就這麽大本事,把我倆的這身骨頭當柴賣了,也不可能給你湊齊錢再蓋一座瓦房出來。”
背著行李走那麽長的路,即使快要立冬,江沛還是出一身汗,一路上他也加入大家的談話中,興致頗高的聊起家常。
到村口時,天色已黑,江沛與眾人道別後,熟門熟路的往家趕,原本寂靜的村莊因他們的說話聲,響起此起彼伏的狗吠聲。
“爹,娘,我迴來啦!”他拍著院門大聲喊。
“二牛迴來啦?”
“二叔!”
“二牛迴來啦,剛好正吃飯呢?咱娘算著這兩天你該迴來了!”江大牛給江沛開了門,接過他背上的行李,高興的說。
江沛把包裹交給大牛,彎下腰去摸平兒的小臉,江沛挖土挖的手上起了一層薄繭硬硬的,平兒覺的硌臉,笑嘻嘻的避過去。
“二哥,洗洗手!”
這裏冬天飯燒好後盛出來,會立即把鍋給刷幹淨,倒入冷水就著熱灶把水溫著,江沛迴來後,江家的飯剛盛上桌,灶房裏亮起微弱的燈光,不時的還炸著燈花。
“春枝,和麵糊給二牛攤個雞蛋餅,這才去幾天看把人給瘦的!”李氏把江沛拉到油燈邊,仔細打量著,見他比去時瘦了一大圈,心疼壞了。
“哎,二哥你先喝碗稀飯,我很快就好!”江春枝把臉盆放下後,手腳麻利的拿麵瓢舀麵粉和麵糊給江沛煎餅,李氏走到灶旁坐下幫她燒火,小李氏見她們娘倆這樣為老二忙活,撇撇嘴。
江沛想說不用忙活,被李氏瞪了一眼,隻好撓撓頭,坐在飯桌上與江父和江大牛聊起服役時發生的事情。
第7章 修院分家
很快李氏端著半碗熱騰騰的煎餅放到江沛麵前,讓他趕緊趁熱吃,由於每次做飯都是定量的,他們不知道今晚江沛迴來,因此沒蒸他的饅頭。
江沛見平兒望著他的饞嘻嘻的小眼神,笑著給他一塊,根本沒看小李氏的臉色。
“趁著你們兄弟都在,從明兒起咱們把院牆給壘起來,還有那兩座土坯房子也給修修,再找個時間把三牛叫迴來,咱們把家給分了。”
江父飯吃的差不多,拿起他的旱煙管,塞滿粗煙絲開始抽起來,屋裏煙霧繚繞,煙味衝鼻,古代可沒有抽煙有害健康這一說法。
他原本打算是等到二牛成親後再分家的,可是當他與素日交好的老友們聊起這個話題時,他們都勸他要分就趁早分。
現在老二老三媳婦還沒進門,沒人吹枕邊風,暫時還沒小心思,還聽他們老兩口的話,如果等媳婦過門再分家,兩個媳婦一比較家產,肯定要鬧矛盾。
思慮再三,他覺得老友們說的在理,既然這個家遲早要分,不入趁著農閑,趕緊把分家的事給定下來,院牆該壘的壘,房子當修的修。
不過一直困擾他的問題是,老大結婚蓋的是青瓦房,那老二沒有咋辦,現在也沒能力再給他蓋一座,蓋了老二的,後麵接著還有老三在等著呢。
兄弟倆隻隔兩歲,明年二牛成完親,三牛也馬上到了該訂親的年齡,雖然多子多福,但壓力重的也讓人受不住啊。
“爹,您和娘身子骨還硬朗,分什麽家啊!”江大牛聽江父說要分家,作為長子立即出聲反對,父母在,不分家,外人知道後,還以為他們兄弟不孝,要鬧著分家產呢,一家人這樣不是挺好嘛。
小李氏聽到她公爹說要分家,心中欣喜萬分,但萬萬沒想到自己的丈夫第一個反對,要不是有公婆在,真想踢他一腳,在他臉上撓兩把,抓花他的臉才解恨!
不過此時也隻能心裏暗惱,她臉色陰沉沉的,把粥碗故意重重的放到桌子上弄出響聲,江大牛以為她不舒服連忙問她怎麽了,她隻冷笑一聲沒理他。
俗話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如果不分家,她隻能等婆婆百年之後才能當家做主,假如現在分了家,她立馬可以做自家的主,真不知道她那榆木疙瘩丈夫插什麽嘴,呈什麽能!
江沛對於分家沒什麽意見,上輩子他父母隻他哥哥一個兒子,還與他嫂子擱不到一處,父母去哥哥家住十天半月的,他嫂子還煩的要死,何況現在江父有三個兒子。
隻不過他來這裏已有大半個月,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他們盡自己所能的給予了他們能夠給的溫暖,他也舍不得和他們突然分開,於是也真誠的望著江父說
“爹,大哥說的對,這樣過挺好的,人多力量大,相信有我們三兄弟,咱家的日子肯定越過越好。”
江父與李氏聽了兄弟倆的話,感到特別欣慰,兒子懂事孝順,舍不得離開他們呀,江父吧嗒吧嗒的抽著煙,皺著眉頭沉默一會,吐出一口煙霧,像是下了什麽決定似的說
“分吧,先把院牆蓋起來,房子修好。等老二家的進了門,咱們再分灶,明兒咱爺三先把土拉迴來,過幾天等村裏人緩過來勁,請幾個人過來幫忙再修院子。”
“就按你爹說的辦,三牛現在在鎮上做學徒,以後當上廚子,迴家次數少,我們就偎著他過,你們自己把日子過好,我和你爹就安心了。”
李氏心裏明鏡似的,大媳婦早盼著分家,話裏話外都覺得她與大牛跟著一大家子吃虧。
不過這幾年是多虧了他們兩口子,裏裏外外都是大牛一個人扛,她心裏歎口氣,隨他們去吧,孩子長大,翅膀硬了,早晚有天會飛走的,不在跟前晃,少操些他們的心。
小李氏聽了公婆的話後,原本陰沉的神情消失不見,瞬間眉開眼笑,也不摔碗甩臉色了,還挺著大肚子站起來要收拾碗筷,江春枝連忙攔著她。
江春枝也挺高興分家的,分家後不用再做那麽多人的飯,伺候那麽多人,時時受嫂子的氣,而且會有更多時間織布打絡子,為自己多攢點私房錢。
村裏的壯勞力都剛從江堤迴來,現在找人幫忙大家嘴上不說,心裏肯定不情願。既然江父都這樣決定了,兩兄弟隻能點點頭。
江沛從河堤迴來後,不用起那麽早,可以睡會懶覺,但懶覺也是相對的。
古代的農村,冬天是要不停的撿柴的砍柴的,除了留給自家用,多了的還會擔到鎮上賣錢,雖然這個時代有炭火,但都是有錢和上層人才會使用的。
離洛河不遠處便有低矮的山脈,上麵種的都是林木,冬天村裏的青壯年去坡上砍柴,小孩或老人會在村邊的楊樹林林裏撿樹葉樹枝做引火。
父子三人準備用平板車到村頭、田地頭的幹涸的水溝裏,挖土壘牆,江父打算除壘院牆,還準備給每個兒子的小院裏,再蓋個廚房,修個茅房。至於雞舍水井什麽的留著他們以後自己弄。
之後的幾天他們三人除了運土還是運土,江家的院子大,被他們堆的滿院都是土堆,江清平帶著他的小夥伴們把這裏當成他們的遊樂場。江沛仿佛又迴到服徭役的時候,整天和泥土打交道。
“大柱,明天過來啊,我們這什麽都準備好了!”
“二叔放心吧,我明天和二柱一早吃罷飯就過去!”
江家父子三人,江沛長的最高大,所以讓他來拉車,江大牛與江父在兩邊推車,碰到江父堂哥的兒子江大柱,忙給他打招唿。
江父一共兄弟兩,上麵還有個哥哥,隻不過前朝服兵役時,再也沒有迴來,他爹娘傷心過度,最後不幸染病,相繼離世,男丁隻餘江父一人。
江沛肩上掛著麻布編的粗繩子,雙手握著車杆,微躬著腰向前使力,心裏不由呐喊,既然讓我穿越到吃力氣飯的人身上,怎麽不給我開個金手指呢。
為什麽不借別人家的牛呢,因為要交租錢,江父覺得他們三人完全能搞的定,為什麽不買頭牛呢,因為沒錢!所以他隻能當牛做馬,看來無論在哪個朝代,哪個時空都離不開錢啊!
為了請人幫忙,李氏特意去鎮上割了三斤肥豬肉,又跑到三牛做學徒的雲客來通過內部員工價買了兩隻燒雞迴來。
“爹,娘!”
“春花大康來啦!”
動工的前一天,江父讓江大牛到李家莊,通知李大康來給他們幫忙。沒想到上午江大牛剛走,下午他們兩口子帶著兩個兒子就過來了,手裏還拎著東西。
“來就來唄,每次還帶東西幹啥,你們的日子過得也緊巴。”李氏接過李大康胳膊上的竹籃,笑罵道,但心裏還是挺滿意女婿的做法的,這證明大女兒在婆家的日子過的不賴,能做上主。
“娘,明天家裏人多,我蒸一鍋饃饃,又給大嫂拿了幾個雞蛋。”江春花婆家也不富裕,每次來也隻能帶些自己能拿出的東西。
李大康與李氏說幾句話後,便加入到江家三父子的運土隊伍中,李氏母女三人則邊拉家常邊準備晚飯,李大康的兩個兒子掙脫爹娘的手,跑去與江清平玩泥土玩的不亦樂乎。
第二天在大夥來之前,江父帶著兩兒子一個女婿,先準備把泥土和好,兌水的兌水,加秸稈的加秸稈,和泥的和泥,分工明確。
吃過早飯後,大柱二柱一起來的,他們的老娘張氏也跟著一起過來幫忙燒火做飯。
“嫂子也來啦!”李氏看見張氏忙給她打招唿,心裏卻在計算要做多少口人的飯,張氏一來,她兩個媳婦帶著孩子肯定會來蹭飯的。想著一下子做那麽多人的飯,心裏一陣肉疼,這都是糧食啊。
這次一共請了十個壯漢來給他們幫忙,加上江家父子女婿四人,兩天時間差不多夠了。
“大柱家的,二柱家的來啦!安兒,喜兒,平兒他們在你大爺爺那裏玩泥巴,快去找他們吧”。
李氏見飯都快做好了,她兩個堂侄媳婦才來,還托兒帶女的,不過想著她們家三人都在這裏幫忙,麵上還是熱情的打招唿,小李氏見了她們,立馬拉下臉,好家夥一家人全來吃他們的來啦,臉皮怎麽那麽厚!
“二嬸,我本來是來早點給你幫忙的,可突然想起一堆衣服沒洗,等洗完衣服都這個點了。你看還讓你們那麽辛苦,做這麽多人的飯菜。”江大柱的媳婦小張氏裝著沒看著小李氏木木的臉,滿臉不好意思的樣子。
“丫丫乖啊,不哭,娘抱著你睡!二嬸你也看到了,我家小丫離不開人,我娘與二柱一走,我連飯都吃不到嘴裏!”江二柱的媳婦趙氏抱著哭鬧不止女兒,向李氏訴苦。
李氏忙說客氣的說沒關係,她們的人手夠,忙也隻忙這兩天等等。冬瓜是自家地頭種的,結的又大又多,地窖裏大半地方都是放的冬瓜。
李氏算著人多,把割的肥肉切成薄薄的方片煉油,待發出豬油渣的香味後,盛出大半出來,再放入提前切好兩個大冬瓜,炒一大鍋豬油渣悶冬瓜菜,另外一個鍋裏蒸著饃饃,煮著粥。
冬瓜菜炒好後,李氏見陸陸續續的又來了幾個幫忙的家屬,這樣以來做的飯不夠吃,於是把菜盛出來,鍋裏加滿水,又放些豬油渣,準備再下鍋豆麵條。
十幾個漢子經過一上午的努力,一邊的院牆已經完工,如果天氣好曬半個月土坯就幹了,下午再完工一邊,如果明天一天的時間不夠,江父打算先把江沛的院落整好,反正三牛短時間內不會成家,有的是時間幫他整。
打土坯是技術活,江沛的年齡小,江父擔心他把牆壘歪了,隻讓他運泥巴,泥巴用完再重新和。相當於現代建築工地上的小工,活最多卻最累。
江沛一身泥灰,拿著鐵鍁雙手交握著,放在上麵頂著胸口,站著稍息片刻。
他忍不住的調侃自己,詩與遠方通通遠離自己,現在他已完全進化成古代農家漢,白天累的像狗一樣,天黑倒床上就睡,還好自己當家做主的日子馬上到來。
男人們幹活累,李氏她們先把他們的飯盛出來後,擺到外麵的桌子上,她們女人在灶房裏吃。
這年頭平民百姓雖然解決了溫飽不再挨餓,,但能吃上肉的人家不多,所以大家見到葷腥,都可著肚子吃,當然,吃飽喝足後幹活更有勁。
兩天後,原本一個大院子被隔成了三個小院,江父背著雙手站在院牆外,出神的看著三個小院門,情緒有點低落,不久以後這個家就和以前不一樣了,唉!以前一大家人熱熱鬧鬧的多好啊。
院子建好後,便要開始考慮分家的事情了,江父擔心讓老大住瓦房,三兄弟區分太明顯,他與李氏斟酌再三,決定把老二老三的房頂由原先的茅草換成瓦片。
反正水井已留在老二院裏,這也算是一種補償,老三在鎮上做學徒,沒讓他在家幹雜活,他更沒話可說,若敢提意見讓他從鎮上迴來下田種地。
前前後後把事情想一通後,江父便找要去鎮上的人幫忙通知江三牛,讓他請假迴來,商量分家的具體事項。
第8章 爭論
由於壘院牆隔院子的事沒和三牛打招唿,江父覺得給房頂換瓦分家這事一定要讓他知道,畢竟十五歲已經不算小,再過兩年就能成家立業了。
三牛沒迴來,他們爺三也沒閑著,開始在新廚房裏壘鍋灶,地窖、雞舍、茅房都還沒添置,看著是些不紮眼的活,做起來還是挺費功夫的。
江沛其實是想自己設計自己的院子的,可是這種想法暫時不可能實現,物質條件有限,洗澡間裏砌個洗澡池的青磚都沒有,更別說其它的了。
他隻能自我安慰的想,等以後自己能掙錢了,搬離杏花村,在城鎮買房子再按照自己設計的進行改造。
由於三牛不能在家久待,當天還要趕迴飯館,於是當天中午吃罷飯,全家人在江大牛的院子裏曬著太陽開起了家庭會議,會議主題是分家以及家產的分配問題。
“院子已經為你們整的差不多,房子就這樣子不變,過幾天把屋頂換換,我和你娘商量,瓦房是你們大哥成親時蓋的,還歸他……”江父望著三兒子,把想了幾宿的話娓娓道來。
“爹,娘,你們的決定分家我沒意見。可為啥大哥三間瓦房,我與二哥就兩間土坯房,讓外人看到,指不定在背後說什麽呢!”
江三牛聽他老爹把話說完後,立即接話,村裏人通知他迴家時,他還在納悶不是農忙時節,他爹娘讓他迴家幹啥呢,結果拉著人傳話的人一問,說他爹與兩個哥哥把院牆都給壘好,可能喊他迴去分家。
從內心來講,他也是想分家的,他不可能當一輩子學徒,以後肯定要當廚子,當廚子雖然累點,但工資穩定比種田強,分家後他就不用把掙的錢交給李氏,供大家用。
可剛聽到他爹說要把瓦房給老大,隻給他和二哥換個瓦,什麽補償也沒有,他覺得太不公平,從他記事起二哥也是沒少為這個家做貢獻的。
他主要是為二哥感到不公平,整個杏花村有幾家是青磚瓦房的,全家攢了十幾年的錢都給老大花了,難道他與二哥不是爹親生的嗎,這偏心眼偏的太過明顯!
“他們能說什麽,讓他們評評理,你大哥該不該得這瓦房,家裏家外哪件不是他操心,就連你看不上眼的土坯房過兩天還不是你大哥幫襯著修,再說這件事二牛都已同意,是吧二牛?”
小李氏本來覺得分家這事已板上釘釘了,通知三牛也就走個過場,她覺得就他沒資格提出異議,院子為他蓋好,房子還準備給他修,俗話說長孫幺兒父母的命根,全家就他能在鎮上學手藝,家裏活計什麽都不做,公婆偏心偏到天邊上了。
江沛被小李氏點名,望著三牛覺得左右兩難,他也知道江家的情況,為老大娶親花了家裏大部分積蓄,確實沒能力再蓋瓦房。
當時江父私下裏與他說時,雖然覺得是有點不公平,但他覺的占了人家兒子的身體,就應該行孝道,理應遵從父母的安排。
再說他們確實不容易,能給兒子們娶上媳婦,沒讓打光棍已經很偉大了,可現在三牛是為他們爭取利益,他不可能不識好歹,現場打臉吧,因此隻能撓撓頭裝傻。
“老三,那你說咋辦,我想聽聽你的想法,反正我和你娘就這麽大本事,把我倆的這身骨頭當柴賣了,也不可能給你湊齊錢再蓋一座瓦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