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貨有一萬種笨死的方法,聰明人的法子卻大多相同。
這大概和1+1=2是一樣的。
王驥這個兵部尚書、靖遠伯能想到在這個當口上安插些亂子給內廷熱鬧熱鬧,楊溥當然也能想到。
比如前幾天,都察院裏麵的大狗小狗就擱那兒瞎蹦躂,差點兒咬了外朝的大佬,這怎麽能行?
對付惡狗,當然是要直接打死了,可是對付看家護院、隻是有那麽一點兒小可能沾染上狂犬病,連主人都咬的狗,就不能斬盡殺絕了,否則家裏來了盜賊,你自己又不能親手宰了他,那不就得關門放狗了?
所以,就要給這幫狗栓個繩兒。
然而都察院裏麵,右都禦史陳鎰去了北邊辦差,左都禦史王文現在出鎮陝西,就相當於都察院裏麵別說看狗的了,就是拴狗的的繩子都不夠用了,所以這個時候,就必須要給都察院找一個栓繩的。
隻要把狗拴住了,他就咬不到自己人了。
所以在第二天朝會的議題上,幾個大佬商量了一下之後,直接把再舉薦一名右都禦史的事兒,給列了上去。
豐城侯和楊尚荊的封賞,和這個右都禦史的分量比起來,怎麽說呢,就是難說。
承認了楊尚荊的功勞,外朝就是直接獲得了浙江、福建的全部兵權和江西的大部兵權,內廷再想要在這幾個地方下釘子,可就是難上加難了。
要是把這個右都禦史給到位了,外朝就算是徹底控製住了三法司,對內廷的掣肘更加厲害,以後別說政令出不出北京城了,就是能不能從紫禁城、甚至是司禮監傳出去,那都兩說。
“如此一來,總也能達成一樣。”楊溥滿麵紅光地摸著自己頜下的長髯,整個人仿佛年輕了二十歲一般。
其他幾個大學士紛紛點頭稱讚,盛讚閣老深謀遠慮,運籌帷幄。
這就相當於給內廷放了一道選擇題,如果內廷還想維持著最基本的遊戲規則,那麽就必須按照外朝劃下來的道道走,否則就隻能掀桌。
而現在內廷有沒有能力掀桌呢?有,但風險極大,正統皇帝不會冒這個風險,金英也未必願意跟著胡鬧。
畢竟,江西寧王府裏,垂垂老矣的寧王朱權,可還翹首以盼,等著朱棣這一脈遵循靖難時候的諾言,給他分一半江山,或者“兄終弟及”呢。
什麽?你說寧王不想?真出了事兒,寧王不想也是要想的。
“這右都禦史,閣老看誰合適?”陳循稱讚完了,這才問道。
右都禦史是正二品的高官,和六部尚書一個級別的牛人,話語權極重,等閑是不能給上的,而這個人,也必須是外朝的鐵杆。
楊溥摸著胡須,就在心裏把有資格做這個的人,給過了一遍,然後抬起頭來:“若是將軒惟行調迴京師任職,諸位看來如何?”
馬愉愣了一下,顯然沒想到楊溥會玩這一手。
軒輗是豐城侯保舉出來的人才,別管是正統初年在浙江整頓軍務,還是後來在浙江鎮壓一方,那都是功不可沒的,再加上出身就是浙江道監察禦史,根正苗紅的都察院一員,底子、功績都是有的,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了。
但是有一點很讓人惱火,就是他的底子。
這特麽豐城侯剛剛立功,和皇上要封賞呢,你這一家夥給豐城侯保舉的人提了整整一級,你這是要讓豐城侯的勢力膨脹到多大?
所以馬愉想了想,還是給楊溥提了個醒::“老師,這軒惟行是豐城侯保舉上來的,此番這般提議,怕是聖上那裏……”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了,楊溥還能不明白?就見他點了點頭,歎道:“是老夫心急了些,那麽,俞士悅此人,你們看如何?”
俞士悅是現任的大理寺卿,正三品的高官,雖然看起來是政法口的,可是吧,根子和軒輗一樣,也在都察院,而且他做過浙江按察副使,無論從出身,還是從為官的派係上來說,江南人,或者是在江南任職之後還能一路升遷的,那都是妥妥的外朝的自己人。
“若是讓軒惟行接任這大理寺卿一職,倒也是妥帖的。”曹鼐眼前一亮,頓時點了點頭。
軒輗畢竟不是京中掛職出去的侍郎,就好像於謙於廷益那樣的,迴來京中直接就能官升一級,可是吧,讓他從主管一省刑獄的位置上走到京師,署理全國刑事案件複核這事兒,就顯得靠譜多了。
刑獄口上的老把式,木有任何的越格提拔,再加上早年在南邊清軍的時候,還給年幼的皇帝清理過爛攤子,這麽一個招牌,內廷總也是舍得的。
“如此也好。”楊溥閉上眼睛,點了點頭,“南京那邊,也得跟著動一動了。”
南京在這個時候,就相當於一個養老的地界,很多部院連個左右侍郎都沒配齊了,說是管著南方,實際上權柄並不大,能撈的也不多,遠離了權力中心的下場就是這樣。
然而再養老,也得給人家一絲希望不是?不給希望,也不能讓人絕望啊。
浙江那個地界,南京的老哥們十分熟悉,從南京刑部之類的地方調一個靠譜的老哥,去接管軒輗留下來的這一攤子事兒,直接就給南京的老哥們留了個念想,興許這一掛職,有了一截地方任職經曆,轉過頭來就接到組織命令,進了北京城了呢?
這樣南京的老哥們才能安心,緊密地團結在以南京兵部尚書張鳳、魏國公徐顯宗、豐城侯李賢的周圍,為了建設有大明特色的封建帝國主義事業添磚加瓦,為了實現大明朝限製君權、重迴鄉賢時代、複蘇門閥的事業而奮鬥嘛!
一幫大佬琢磨完了這個,當即就開始擬寫條陳了。
俞士悅是永樂十三年的進士,也是老人了,資曆比內閣裏一半的人都要老,抬舉他,想必是不會有什麽阻攔的。
很顯然,內閣的想法,這是要一波掌控三法司,在中央上不再給內廷一星半點的機會了,至於外朝,有楊尚荊等人在外麵張羅,慢一點就慢一點吧。
這大概和1+1=2是一樣的。
王驥這個兵部尚書、靖遠伯能想到在這個當口上安插些亂子給內廷熱鬧熱鬧,楊溥當然也能想到。
比如前幾天,都察院裏麵的大狗小狗就擱那兒瞎蹦躂,差點兒咬了外朝的大佬,這怎麽能行?
對付惡狗,當然是要直接打死了,可是對付看家護院、隻是有那麽一點兒小可能沾染上狂犬病,連主人都咬的狗,就不能斬盡殺絕了,否則家裏來了盜賊,你自己又不能親手宰了他,那不就得關門放狗了?
所以,就要給這幫狗栓個繩兒。
然而都察院裏麵,右都禦史陳鎰去了北邊辦差,左都禦史王文現在出鎮陝西,就相當於都察院裏麵別說看狗的了,就是拴狗的的繩子都不夠用了,所以這個時候,就必須要給都察院找一個栓繩的。
隻要把狗拴住了,他就咬不到自己人了。
所以在第二天朝會的議題上,幾個大佬商量了一下之後,直接把再舉薦一名右都禦史的事兒,給列了上去。
豐城侯和楊尚荊的封賞,和這個右都禦史的分量比起來,怎麽說呢,就是難說。
承認了楊尚荊的功勞,外朝就是直接獲得了浙江、福建的全部兵權和江西的大部兵權,內廷再想要在這幾個地方下釘子,可就是難上加難了。
要是把這個右都禦史給到位了,外朝就算是徹底控製住了三法司,對內廷的掣肘更加厲害,以後別說政令出不出北京城了,就是能不能從紫禁城、甚至是司禮監傳出去,那都兩說。
“如此一來,總也能達成一樣。”楊溥滿麵紅光地摸著自己頜下的長髯,整個人仿佛年輕了二十歲一般。
其他幾個大學士紛紛點頭稱讚,盛讚閣老深謀遠慮,運籌帷幄。
這就相當於給內廷放了一道選擇題,如果內廷還想維持著最基本的遊戲規則,那麽就必須按照外朝劃下來的道道走,否則就隻能掀桌。
而現在內廷有沒有能力掀桌呢?有,但風險極大,正統皇帝不會冒這個風險,金英也未必願意跟著胡鬧。
畢竟,江西寧王府裏,垂垂老矣的寧王朱權,可還翹首以盼,等著朱棣這一脈遵循靖難時候的諾言,給他分一半江山,或者“兄終弟及”呢。
什麽?你說寧王不想?真出了事兒,寧王不想也是要想的。
“這右都禦史,閣老看誰合適?”陳循稱讚完了,這才問道。
右都禦史是正二品的高官,和六部尚書一個級別的牛人,話語權極重,等閑是不能給上的,而這個人,也必須是外朝的鐵杆。
楊溥摸著胡須,就在心裏把有資格做這個的人,給過了一遍,然後抬起頭來:“若是將軒惟行調迴京師任職,諸位看來如何?”
馬愉愣了一下,顯然沒想到楊溥會玩這一手。
軒輗是豐城侯保舉出來的人才,別管是正統初年在浙江整頓軍務,還是後來在浙江鎮壓一方,那都是功不可沒的,再加上出身就是浙江道監察禦史,根正苗紅的都察院一員,底子、功績都是有的,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了。
但是有一點很讓人惱火,就是他的底子。
這特麽豐城侯剛剛立功,和皇上要封賞呢,你這一家夥給豐城侯保舉的人提了整整一級,你這是要讓豐城侯的勢力膨脹到多大?
所以馬愉想了想,還是給楊溥提了個醒::“老師,這軒惟行是豐城侯保舉上來的,此番這般提議,怕是聖上那裏……”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了,楊溥還能不明白?就見他點了點頭,歎道:“是老夫心急了些,那麽,俞士悅此人,你們看如何?”
俞士悅是現任的大理寺卿,正三品的高官,雖然看起來是政法口的,可是吧,根子和軒輗一樣,也在都察院,而且他做過浙江按察副使,無論從出身,還是從為官的派係上來說,江南人,或者是在江南任職之後還能一路升遷的,那都是妥妥的外朝的自己人。
“若是讓軒惟行接任這大理寺卿一職,倒也是妥帖的。”曹鼐眼前一亮,頓時點了點頭。
軒輗畢竟不是京中掛職出去的侍郎,就好像於謙於廷益那樣的,迴來京中直接就能官升一級,可是吧,讓他從主管一省刑獄的位置上走到京師,署理全國刑事案件複核這事兒,就顯得靠譜多了。
刑獄口上的老把式,木有任何的越格提拔,再加上早年在南邊清軍的時候,還給年幼的皇帝清理過爛攤子,這麽一個招牌,內廷總也是舍得的。
“如此也好。”楊溥閉上眼睛,點了點頭,“南京那邊,也得跟著動一動了。”
南京在這個時候,就相當於一個養老的地界,很多部院連個左右侍郎都沒配齊了,說是管著南方,實際上權柄並不大,能撈的也不多,遠離了權力中心的下場就是這樣。
然而再養老,也得給人家一絲希望不是?不給希望,也不能讓人絕望啊。
浙江那個地界,南京的老哥們十分熟悉,從南京刑部之類的地方調一個靠譜的老哥,去接管軒輗留下來的這一攤子事兒,直接就給南京的老哥們留了個念想,興許這一掛職,有了一截地方任職經曆,轉過頭來就接到組織命令,進了北京城了呢?
這樣南京的老哥們才能安心,緊密地團結在以南京兵部尚書張鳳、魏國公徐顯宗、豐城侯李賢的周圍,為了建設有大明特色的封建帝國主義事業添磚加瓦,為了實現大明朝限製君權、重迴鄉賢時代、複蘇門閥的事業而奮鬥嘛!
一幫大佬琢磨完了這個,當即就開始擬寫條陳了。
俞士悅是永樂十三年的進士,也是老人了,資曆比內閣裏一半的人都要老,抬舉他,想必是不會有什麽阻攔的。
很顯然,內閣的想法,這是要一波掌控三法司,在中央上不再給內廷一星半點的機會了,至於外朝,有楊尚荊等人在外麵張羅,慢一點就慢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