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的哀樂聲依舊沒有間斷,慟哭之聲隱隱傳來。
作為楊家的長房,楊尚荊和楊道清之間的關係,除了感情上之外,在法理上沒有那麽親近,所以也用不到他去守靈,也用不到他去給前來上香的人磕頭答謝。
這會兒,他剛剛送走本地的府、縣兩級主官,正站在門口,看著北方,臉上說不出是什麽一個表情。
按照本來的套路,礦賊鬧起來的導火索,就是福建參議竺淵被葉宗留宰了,福建的都指揮使劉海被葉宗留弄了個重傷,所以整個福建官場從上到下,可以說是顏麵無光,整個福建內部的官僚站隊,比起其他省份來,那真的算得上是驚天動地了。
而楊榮老家的建寧府,府尹在站隊的問題上就有了天然的優勢,作為楊榮老家的父母官,隻要沒有對建安楊氏下重手,那麽楊榮那些個門生故吏,自然也不會對他下重手。
隻要在這建寧府的任上熬幾年,楊家愈發振興了,那麽進南京、甚至進京的幾率就會大很多,六部、五寺之中找找合適的職位,還是有一大把的。
然而楊尚荊的異軍突起打破了原本曆史上應有的寧靜,建寧府知府除了要維護楊家之外,還多了一個可以選擇的任務,那就是打壓楊家,獲得內廷的好感。
不過剛剛的那一席談話,也算是消解了楊尚荊心頭的最後一點兒的疑慮,因為建寧知府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是站在外朝這個體係之中,對抗內廷到底的,也就是說,他會依舊全心全意地支持楊家、為楊家保駕護航。
楊尚荊並不懷疑他的誠意,因為態度決定一切。
同樣都是朝廷的四品官,在見到楊尚荊這個少詹事的時候,建寧知府的態度沒有一點兒身為前輩的感覺,反而將自己擺在了較低的位置上,這就很說明問題,雖然楊尚荊並不知道問題的根源是在楊榮的那些門生故舊身上,還是在自己這個魏國公女婿的身上。
“不過……終歸是好事啊。”楊尚荊的臉上露出了一個古怪的笑容。
全程陪同的忠叔站在楊尚荊的身後,笑著點頭:“家中安穩了,少爺在浙江,這心,自然也就跟著安穩了。”
楊尚荊現在的主要動力之一,就在楊家這一塊兒,有了建安楊氏的支持,他才敢在浙江地區搞事兒,否則光憑著朝堂上那點兒不遠不近的支持,還想有現在這個局麵?
你瞅瞅福建上下因為鬧了礦賊,這會兒焦頭爛額到了什麽地步?
當然了,這也不是說朝堂支持不重要,反正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這開海的事兒,稍待還要和大人說說。”楊尚荊搖了搖頭,歎了口氣,“昨日和大人說了幾句,似乎家中是不太上心啊。”
楊家作為福建的“南霸天”,雖然聲勢比之隋唐的馮、冼兩家差得太多,但是,在這個比*****下限的社會,也就是小地主整體不太行的社會,還是能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的。
這楊尚荊提出、外朝大佬力推的開海,要是楊家都不參與,這東南的士族怎麽可能放心地把錢掏出來興建船廠?不興建船廠,開拓貿易,楊尚荊往後那些個殖民、傾銷工業製成品之類的棋要怎麽下?他以後還怎麽趴在資本主義的參天大樹上,站得高尿的遠,直接擼一管子讓太平洋對麵的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等大河變成聖河?
當然,這些打算驚世駭俗,就是說出來,忠叔都未必能理解,不過如果他楊尚荊還能折騰個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忠叔也還能再撐個十年二十年的,大概忠叔這種人老成精的人物,就能從各種變化之中看出些端倪來。
現在……歇了吧,資本主義剛興起的時候,整個西方也沒個人知道會生出啥怪物來。
楊尚荊這邊才剛剛轉身,急促的馬蹄聲就從北邊傳來,聽聲音大概有個五六匹馬的樣子,楊尚荊一轉身,就看見全身披掛的楊勤帶著四個人,直接奔這兒就來了。
等快到了家門口,楊勤勒住了馬,一咕嚕滾下地來,也顧不上全身的甲胄,就那麽單膝點地,幹淨利落地跪在了那裏,口中喊道:“少爺,大喜事兒!”
楊尚荊眉頭一皺,擺了擺手讓他起來,慢慢說道:“小聲點兒,不外乎豐城侯分了本官一點軍功,能有甚麽?三叔祖他老人家剛去,切莫驚擾了亡靈。”
楊勤愣了一下,這才注意到遠處傳來的哀樂之聲,連忙點頭說道:“下走謹遵少爺之命。”
楊尚荊點點頭,這才轉身往裏走,楊勤站起身來,直接把馬丟給下麵的人呢,自己跟了上去,壓低了聲音,說道:“少爺,當真是好事,這是豐城侯給少爺的信件,少爺先拿去看看。”
雖然臉上表情顯得很平靜,然而楊勤那眼睛裏的笑意可是怎麽都壓製不住,忠叔看著他的模樣,眉頭挑了挑。
這楊勤可以說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平日裏也不是個風風火火的主兒,辦事也很得章法,不說處變不驚吧,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還是有那麽兩下子的,否則在跟著楊尚荊廝混之前,閩北的事兒也不能讓他來擔綱。
可是現在看著楊勤這表情,難不成真有甚麽大好事兒不成?
然後忠叔就看見楊尚荊站定了身形,一轉身,差點兒和楊勤撞上:“這信上所說,句句屬實?”
楊尚荊的聲音是前所未有的嚴厲,怎麽看都不像是見了大喜事兒之後才有的語調,忠叔的眉頭就是一挑,不過恪守著自己家仆的本分,就站在那裏,也沒有動彈,說是接過信件來看看什麽的。
楊勤點了點頭,語氣裏的喜意依舊是壓抑不住:“迴少爺的話,下走如何敢冒充豐城侯的印鑒?”
楊尚荊沉默了一下,低頭看了看信上的印鑒,臉上也跟著露出了笑容:“果真是好事,好事啊,你且下去歇息罷,稍待去賬上支一千貫錢,給你家人貼補一下。”
作為楊家的長房,楊尚荊和楊道清之間的關係,除了感情上之外,在法理上沒有那麽親近,所以也用不到他去守靈,也用不到他去給前來上香的人磕頭答謝。
這會兒,他剛剛送走本地的府、縣兩級主官,正站在門口,看著北方,臉上說不出是什麽一個表情。
按照本來的套路,礦賊鬧起來的導火索,就是福建參議竺淵被葉宗留宰了,福建的都指揮使劉海被葉宗留弄了個重傷,所以整個福建官場從上到下,可以說是顏麵無光,整個福建內部的官僚站隊,比起其他省份來,那真的算得上是驚天動地了。
而楊榮老家的建寧府,府尹在站隊的問題上就有了天然的優勢,作為楊榮老家的父母官,隻要沒有對建安楊氏下重手,那麽楊榮那些個門生故吏,自然也不會對他下重手。
隻要在這建寧府的任上熬幾年,楊家愈發振興了,那麽進南京、甚至進京的幾率就會大很多,六部、五寺之中找找合適的職位,還是有一大把的。
然而楊尚荊的異軍突起打破了原本曆史上應有的寧靜,建寧府知府除了要維護楊家之外,還多了一個可以選擇的任務,那就是打壓楊家,獲得內廷的好感。
不過剛剛的那一席談話,也算是消解了楊尚荊心頭的最後一點兒的疑慮,因為建寧知府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是站在外朝這個體係之中,對抗內廷到底的,也就是說,他會依舊全心全意地支持楊家、為楊家保駕護航。
楊尚荊並不懷疑他的誠意,因為態度決定一切。
同樣都是朝廷的四品官,在見到楊尚荊這個少詹事的時候,建寧知府的態度沒有一點兒身為前輩的感覺,反而將自己擺在了較低的位置上,這就很說明問題,雖然楊尚荊並不知道問題的根源是在楊榮的那些門生故舊身上,還是在自己這個魏國公女婿的身上。
“不過……終歸是好事啊。”楊尚荊的臉上露出了一個古怪的笑容。
全程陪同的忠叔站在楊尚荊的身後,笑著點頭:“家中安穩了,少爺在浙江,這心,自然也就跟著安穩了。”
楊尚荊現在的主要動力之一,就在楊家這一塊兒,有了建安楊氏的支持,他才敢在浙江地區搞事兒,否則光憑著朝堂上那點兒不遠不近的支持,還想有現在這個局麵?
你瞅瞅福建上下因為鬧了礦賊,這會兒焦頭爛額到了什麽地步?
當然了,這也不是說朝堂支持不重要,反正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這開海的事兒,稍待還要和大人說說。”楊尚荊搖了搖頭,歎了口氣,“昨日和大人說了幾句,似乎家中是不太上心啊。”
楊家作為福建的“南霸天”,雖然聲勢比之隋唐的馮、冼兩家差得太多,但是,在這個比*****下限的社會,也就是小地主整體不太行的社會,還是能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的。
這楊尚荊提出、外朝大佬力推的開海,要是楊家都不參與,這東南的士族怎麽可能放心地把錢掏出來興建船廠?不興建船廠,開拓貿易,楊尚荊往後那些個殖民、傾銷工業製成品之類的棋要怎麽下?他以後還怎麽趴在資本主義的參天大樹上,站得高尿的遠,直接擼一管子讓太平洋對麵的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等大河變成聖河?
當然,這些打算驚世駭俗,就是說出來,忠叔都未必能理解,不過如果他楊尚荊還能折騰個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忠叔也還能再撐個十年二十年的,大概忠叔這種人老成精的人物,就能從各種變化之中看出些端倪來。
現在……歇了吧,資本主義剛興起的時候,整個西方也沒個人知道會生出啥怪物來。
楊尚荊這邊才剛剛轉身,急促的馬蹄聲就從北邊傳來,聽聲音大概有個五六匹馬的樣子,楊尚荊一轉身,就看見全身披掛的楊勤帶著四個人,直接奔這兒就來了。
等快到了家門口,楊勤勒住了馬,一咕嚕滾下地來,也顧不上全身的甲胄,就那麽單膝點地,幹淨利落地跪在了那裏,口中喊道:“少爺,大喜事兒!”
楊尚荊眉頭一皺,擺了擺手讓他起來,慢慢說道:“小聲點兒,不外乎豐城侯分了本官一點軍功,能有甚麽?三叔祖他老人家剛去,切莫驚擾了亡靈。”
楊勤愣了一下,這才注意到遠處傳來的哀樂之聲,連忙點頭說道:“下走謹遵少爺之命。”
楊尚荊點點頭,這才轉身往裏走,楊勤站起身來,直接把馬丟給下麵的人呢,自己跟了上去,壓低了聲音,說道:“少爺,當真是好事,這是豐城侯給少爺的信件,少爺先拿去看看。”
雖然臉上表情顯得很平靜,然而楊勤那眼睛裏的笑意可是怎麽都壓製不住,忠叔看著他的模樣,眉頭挑了挑。
這楊勤可以說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平日裏也不是個風風火火的主兒,辦事也很得章法,不說處變不驚吧,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還是有那麽兩下子的,否則在跟著楊尚荊廝混之前,閩北的事兒也不能讓他來擔綱。
可是現在看著楊勤這表情,難不成真有甚麽大好事兒不成?
然後忠叔就看見楊尚荊站定了身形,一轉身,差點兒和楊勤撞上:“這信上所說,句句屬實?”
楊尚荊的聲音是前所未有的嚴厲,怎麽看都不像是見了大喜事兒之後才有的語調,忠叔的眉頭就是一挑,不過恪守著自己家仆的本分,就站在那裏,也沒有動彈,說是接過信件來看看什麽的。
楊勤點了點頭,語氣裏的喜意依舊是壓抑不住:“迴少爺的話,下走如何敢冒充豐城侯的印鑒?”
楊尚荊沉默了一下,低頭看了看信上的印鑒,臉上也跟著露出了笑容:“果真是好事,好事啊,你且下去歇息罷,稍待去賬上支一千貫錢,給你家人貼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