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八章
這年月的浙江雖說是魚米之鄉,然而皇帝並沒有一天打三百隻兔子彰顯勇武的必要,也沒有南下采風、微服私訪什麽的需求,所以從南直隸再往南,沿途的驛站,基本不會有中樞的大員也不蒞臨,便是本省分巡道的大佬下來巡查,也是提前規劃好的路徑,能進城裏,絕壁不去外麵的驛站餐風飲露。
所以這沿途驛站的建設和維護到底是個神馬情況,隻要腦子稍微正常一點兒的人都能想象的出來了。
畢竟吧,驛丞說到底也就是個不入流的小官兒,沒有政治任務攤派,隻管迎來送往那些趕路送信的驛卒,還不是能省就省,剩下的往自己包裏一裝?
千裏當官隻為財啊!驛丞天天看著人家奔波幾千裏,往自己兜裏裝點兒,過分麽?
當然不了!
所以當楊尚荊走進驛站的時候,看著勉強算得上整潔的院子,再看看麵前一臉糾結、帶著萬分小心的驛丞,不由得歎了口氣。
這驛丞也算是可憐了,往常的日子,別說正三品的臬台了,就是正五品的僉事下來采風,都是繞著他們這種小驛站走的,結果今天來的這位,正四品的少詹事,別說都處在做官的這個圈子裏,驛站又是消息靈通之所,他能聽見京中的風聲了,就是聽不見,也知道楊尚荊不好惹啊。
詹事府是給太子儲備人才的地界,基本新皇帝登基,就是連升三級的命兒,哪怕是提前出去了,新皇帝登基了,有了曾經的那一份“香火情”,也能破格拔個一兩級。
“去打掃兩間上房,再安排二十個人住宿,剩下的人,在驛站西南安營。”楊尚荊擺了擺手。
驛丞如獲大赦,倒退著下去準備了。
他這種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就怕楊尚荊這種“清流”出身的官員了,想要博個名聲,就喜歡用他這種官兒開刀,還盡揀選一些無關緊要的屁事兒,以顯示自己“秉公執法”、“明察秋毫”。
畢竟細節決定成敗嘛。
沒看前些時日裏,三楊內閣裏楊士奇和楊溥撕逼,不就因為其中一個人的老鄉是驛丞麽?
楊尚荊扭頭看了看西斜的日頭,扭頭對楊勤說道:“今天晚上你在外麵過夜,約束好手底下的人,這幾日留半數人都不要解甲,和衣而臥,枕戈待旦,若有突發事件,必須立刻向這邊支援,或是掩護其他人著甲。”
甲胄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防具,有了它,人受傷的概率小了是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給心裏打氣,讓自己不害怕和敵人剛正麵,所以曆朝曆代,哪怕是民風剽悍的漢唐,也是不禁刀劍,卻禁止民間私藏鎧甲。
而讓一般人不解甲,也是處於保持戰鬥力考慮,穿著甲胄睡覺,肯定是不會舒服的,要影響到了戰鬥力,萬一路上遇到了危險,那就要出大岔子了。
楊勤愣了一下,一臉的不解,忠叔也跟著皺起了眉頭:“少爺,這樣做,是否有些過於小心了?”
楊尚荊擺擺手,看著天邊的彤雲,歎了口氣:“處州這地界,臨近閩北了,小心些,總沒有問題的。”
忠叔沉默了一下,點了點頭:“也罷,不過是幾日的功夫,苦便苦些罷。”
閩北這塊兒,除了當初被清掃過阿裏的沿海海盜之外,可還有鬧得朝廷,或者說皇帝陛下痛不欲生的礦賊,盜賊或許還害怕被朝廷圍剿了,可這幫礦賊本身就是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了,還怕個卵?
而這幫礦賊的身後,可是有大戶支持的,這幫大戶對楊尚荊在台州地麵上幹的那些事兒,可是有些恨意的,一旦指使這幫礦賊幹出什麽事兒來,他楊尚荊可是哭都沒地方哭去。
當然了,這是小概率事件,他楊尚荊害怕的,主要還是自家出了內鬼什麽的,畢竟現在把他調離黃岩縣南下的,是自己三叔的一塊玉佩,大家族裏麵,什麽幺蛾子都是有可能出的,那些過高的估計了親情這倆字兒的傻帽,基本都被吃的骨頭渣子都不剩了。
眼看著楊勤帶著人出去了,楊尚荊就端起麵前的茶杯,輕輕地抿了一口,歎了口氣,世事多艱,這幺蛾子也是一出跟著一出,他楊尚荊,根本就無暇顧及。
正歎氣的功夫,驛丞小心翼翼地進來了,低眉順眼地說道:“少詹事,下官已經讓人備好了酒菜,還請少詹事移步,先用些膳食。這一路跋涉,想必少詹事也是很辛苦了。”
楊尚荊點點頭,站起身來,跟著這個驛丞向著用飯的地兒去了,就聽見這驛丞繼續低眉順眼地說道:“下官聽聞少詹事此次迴鄉,乃是因為家中長輩抱病,故此未敢準備甚麽酒水,還望少詹事海涵。”
楊尚荊眉頭就是一挑,看來自己要迴家這事兒,是提前有人傳開了,否則的話,也不至於一個小小的驛丞就知道這事兒了,這個圈兒,是越看越像一個圈兒了。
不過聽著這話,楊尚荊還是點點頭,沉聲說道:“周驛丞思慮周全,本官感激都來不及,何談怪罪一說?”
頓了頓,楊尚荊笑道:“本來此次迴鄉探親,本官還讓人帶了些台州的土產,不過現在想想,這山高路遠不說,家中大人抱病,也沒得享用,橫豎是要壞了的,不如留在這驛站之中,也給大家開開葷。”
說著話,楊尚荊扭頭對著忠叔使了個眼色,後者心領神會地點點頭,從懷裏摸出一袋兒銀子來,送到了驛丞的麵前,驛丞嚇了一跳,連連擺手:“少詹事,可使不得,下官不過……”
楊尚荊眼睛一眯,接過錢袋,直接塞在了這驛丞的手中:“本官給你的,你拿著便是,這荒郊野嶺的,也沒甚麽樂趣,周驛丞在此戍守,本官總要有所表示的,不外乎一點兒土特產,值當個甚麽?”
這姓周的驛丞接著這銀子,輕輕掂量一下,不由得就是一驚,這一袋兒銀子,足足有三十兩上下,這可不是三十貫那麽簡單,隻要有門路,六十貫也給兌換出來了!
這年月的浙江雖說是魚米之鄉,然而皇帝並沒有一天打三百隻兔子彰顯勇武的必要,也沒有南下采風、微服私訪什麽的需求,所以從南直隸再往南,沿途的驛站,基本不會有中樞的大員也不蒞臨,便是本省分巡道的大佬下來巡查,也是提前規劃好的路徑,能進城裏,絕壁不去外麵的驛站餐風飲露。
所以這沿途驛站的建設和維護到底是個神馬情況,隻要腦子稍微正常一點兒的人都能想象的出來了。
畢竟吧,驛丞說到底也就是個不入流的小官兒,沒有政治任務攤派,隻管迎來送往那些趕路送信的驛卒,還不是能省就省,剩下的往自己包裏一裝?
千裏當官隻為財啊!驛丞天天看著人家奔波幾千裏,往自己兜裏裝點兒,過分麽?
當然不了!
所以當楊尚荊走進驛站的時候,看著勉強算得上整潔的院子,再看看麵前一臉糾結、帶著萬分小心的驛丞,不由得歎了口氣。
這驛丞也算是可憐了,往常的日子,別說正三品的臬台了,就是正五品的僉事下來采風,都是繞著他們這種小驛站走的,結果今天來的這位,正四品的少詹事,別說都處在做官的這個圈子裏,驛站又是消息靈通之所,他能聽見京中的風聲了,就是聽不見,也知道楊尚荊不好惹啊。
詹事府是給太子儲備人才的地界,基本新皇帝登基,就是連升三級的命兒,哪怕是提前出去了,新皇帝登基了,有了曾經的那一份“香火情”,也能破格拔個一兩級。
“去打掃兩間上房,再安排二十個人住宿,剩下的人,在驛站西南安營。”楊尚荊擺了擺手。
驛丞如獲大赦,倒退著下去準備了。
他這種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就怕楊尚荊這種“清流”出身的官員了,想要博個名聲,就喜歡用他這種官兒開刀,還盡揀選一些無關緊要的屁事兒,以顯示自己“秉公執法”、“明察秋毫”。
畢竟細節決定成敗嘛。
沒看前些時日裏,三楊內閣裏楊士奇和楊溥撕逼,不就因為其中一個人的老鄉是驛丞麽?
楊尚荊扭頭看了看西斜的日頭,扭頭對楊勤說道:“今天晚上你在外麵過夜,約束好手底下的人,這幾日留半數人都不要解甲,和衣而臥,枕戈待旦,若有突發事件,必須立刻向這邊支援,或是掩護其他人著甲。”
甲胄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防具,有了它,人受傷的概率小了是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給心裏打氣,讓自己不害怕和敵人剛正麵,所以曆朝曆代,哪怕是民風剽悍的漢唐,也是不禁刀劍,卻禁止民間私藏鎧甲。
而讓一般人不解甲,也是處於保持戰鬥力考慮,穿著甲胄睡覺,肯定是不會舒服的,要影響到了戰鬥力,萬一路上遇到了危險,那就要出大岔子了。
楊勤愣了一下,一臉的不解,忠叔也跟著皺起了眉頭:“少爺,這樣做,是否有些過於小心了?”
楊尚荊擺擺手,看著天邊的彤雲,歎了口氣:“處州這地界,臨近閩北了,小心些,總沒有問題的。”
忠叔沉默了一下,點了點頭:“也罷,不過是幾日的功夫,苦便苦些罷。”
閩北這塊兒,除了當初被清掃過阿裏的沿海海盜之外,可還有鬧得朝廷,或者說皇帝陛下痛不欲生的礦賊,盜賊或許還害怕被朝廷圍剿了,可這幫礦賊本身就是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了,還怕個卵?
而這幫礦賊的身後,可是有大戶支持的,這幫大戶對楊尚荊在台州地麵上幹的那些事兒,可是有些恨意的,一旦指使這幫礦賊幹出什麽事兒來,他楊尚荊可是哭都沒地方哭去。
當然了,這是小概率事件,他楊尚荊害怕的,主要還是自家出了內鬼什麽的,畢竟現在把他調離黃岩縣南下的,是自己三叔的一塊玉佩,大家族裏麵,什麽幺蛾子都是有可能出的,那些過高的估計了親情這倆字兒的傻帽,基本都被吃的骨頭渣子都不剩了。
眼看著楊勤帶著人出去了,楊尚荊就端起麵前的茶杯,輕輕地抿了一口,歎了口氣,世事多艱,這幺蛾子也是一出跟著一出,他楊尚荊,根本就無暇顧及。
正歎氣的功夫,驛丞小心翼翼地進來了,低眉順眼地說道:“少詹事,下官已經讓人備好了酒菜,還請少詹事移步,先用些膳食。這一路跋涉,想必少詹事也是很辛苦了。”
楊尚荊點點頭,站起身來,跟著這個驛丞向著用飯的地兒去了,就聽見這驛丞繼續低眉順眼地說道:“下官聽聞少詹事此次迴鄉,乃是因為家中長輩抱病,故此未敢準備甚麽酒水,還望少詹事海涵。”
楊尚荊眉頭就是一挑,看來自己要迴家這事兒,是提前有人傳開了,否則的話,也不至於一個小小的驛丞就知道這事兒了,這個圈兒,是越看越像一個圈兒了。
不過聽著這話,楊尚荊還是點點頭,沉聲說道:“周驛丞思慮周全,本官感激都來不及,何談怪罪一說?”
頓了頓,楊尚荊笑道:“本來此次迴鄉探親,本官還讓人帶了些台州的土產,不過現在想想,這山高路遠不說,家中大人抱病,也沒得享用,橫豎是要壞了的,不如留在這驛站之中,也給大家開開葷。”
說著話,楊尚荊扭頭對著忠叔使了個眼色,後者心領神會地點點頭,從懷裏摸出一袋兒銀子來,送到了驛丞的麵前,驛丞嚇了一跳,連連擺手:“少詹事,可使不得,下官不過……”
楊尚荊眼睛一眯,接過錢袋,直接塞在了這驛丞的手中:“本官給你的,你拿著便是,這荒郊野嶺的,也沒甚麽樂趣,周驛丞在此戍守,本官總要有所表示的,不外乎一點兒土特產,值當個甚麽?”
這姓周的驛丞接著這銀子,輕輕掂量一下,不由得就是一驚,這一袋兒銀子,足足有三十兩上下,這可不是三十貫那麽簡單,隻要有門路,六十貫也給兌換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