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五章
大抵是處理王振的時候,禦書房周圍都被金英換上了鐵杆的內廷的人,所以外朝的大佬們並沒有接到任何的相關消息。
於是乎,第二天小朝會,一眾文臣武將躍躍欲試,就想要狠狠地彈劾一番王振,畢竟昨天晚上王振被錦衣衛的人從城東的皇莊“請”進皇宮的事兒,大家還都是知道的,那麽大的陣仗,相瞞都瞞不住。
然而還不等眾人開口,就見坐在龍椅上的朱祁鎮先歎了口氣,直接來了個先發製人:“前日裏朕看見了錦衣衛卒王永的奏疏,心頭甚是不爽啊,故此壓了數日,昨日將朕的大伴叫入宮中,仔細詢問了一番。”
原本一個滿臉糾結,想要站出班來點燃戰火的都察禦史當即就歇了,臉上緊張的神色也變成了慶幸。
跳出來就是拉仇恨,雖然後麵有一眾大佬支持,但是皇帝真想要掐死他解氣的時候,會有大佬跳出來幫他解圍麽?
當然……沒有。
下麵的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色有點兒疑惑,皇帝今天的表現太過平靜了一些,平靜的有點兒不像一個十九歲的年輕人,所以大家都沒說話,等著皇帝的進一步指示。
“知人知麵,不知心啊。”朱祁鎮搖了搖頭,發出了一聲長歎,“朕的大伴隨著朕這麽多年了,卻也有背著朕做事的時候。”
下麵的官兒臉色就有些古怪了,心說他背著你做的事兒多了去了,不過因為一些原因吧,給你看的那些,肯定和我們外朝沒有什麽瓜葛就是了,左右我們隻想整死王振而已。
“太祖皇帝設通政司之時,便有‘政事如水’之語,取上下通達之意,朕不得不遵循祖訓,將王振訓斥一番。”朱祁鎮繼續說道。
然後下麵朝臣的臉色就不那麽好看了,那麽大的事兒,你就訓斥一番就完事兒了?你特麽搞笑呢吧?
脾氣火爆一點兒的曹鼐抖了抖袍袖,就要站出班來,得虧陳循手疾眼快,一把將他拽住,狠狠地往迴一拉,用壓得最低的聲線說道:“萬鍾兄,稍安勿躁。”
朱祁鎮掃視著全場,目光在陳循、曹鼐之間轉了轉,這才繼續說道:“僅憑著一介錦衣衛卒的一家之言,便將朕的大伴下獄,總歸是不合規矩的,否則哪一天有刁民在朕這裏狀告哪位尚書,朕也不好決斷啊。”
曹鼐聽了這話,原本還想著拉扯一把的心思,瞬間就沒有了,皇帝這話說得已經很露骨了,要是借著這個由頭真的狠狠懲罰了王振,甚至直接把王振剁了腦袋,那麽以後有人狀告當朝的尚書、大學士,是不是也要照章辦理?外朝能找個錦衣衛卒王永狀告王振,內廷自然也能找到個什麽倉大使、庫大使狀告六部尚書。
先例這種東西是很可怕的,所以說能不開,就不要開。
眼看著在場最不老實的都低下了頭,朱祁鎮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不過國法如爐,凡事總歸是要有個結果的,這奏疏遞到了朕的案頭,總要是徹查一番,才好有個結果啊。”
這句話一出,就讓不少人的心落迴了肚子裏。
現在外朝勢力明顯是壓著內廷幹的,皇帝就算再牛逼都沒用,特麽的王振做的缺德事兒那麽多,洗地都洗不幹淨,誰要是敢給王振出頭,那就弄死他!
“如今四夷不靖,東、西、南、北皆有戰事,京中重臣,皆有要務在身,便是錦衣衛指揮使馬順,也是奔波在外。”皇帝陛下一臉的愁苦,“卻不知哪位卿家願意為朕分憂啊。”
一幫大佬一聽這個,一個兩個就都不說話了。
雖說王振看起來已經是一隻死蝲蛄了,但是誰特麽知道啥時候就複活了給誰來上一口?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王振就是到了現在,少說也有三百隻腳,這年月在朝堂上蹦躂的又不是個個都是薛瑄,當然是不會和王振剛正麵啦。
金英垂手站在朱祁鎮的身邊,看了這個架勢,眼中就閃過了信息的光芒,說實在的,今天朱祁鎮的這套說辭、這套動作,可都是他幫忙設計好的,作為一根曆事四朝的老油條,他對外朝這幫人的心態可以說理解的非常透徹了,掐著脈搏給對策,自然是一給一個準了。
想到這裏,金英的雙拳都握緊了,如果能憑著這件事,直接給皇帝留下一個“算無遺策”的印象,那麽以後皇帝對他的信重,自然是要往上邁一個台階了。
朱祁鎮看著大殿之中的眾人,嘴角洋溢起了快活的笑容:“諸位卿家忙於公務,如今這東南西北都有戰事,加之近年念經不好,這糧草調度、士卒派遣、災民賑濟、刑獄決斷,都要諸位卿家用力,故此,朕這大伴的罪過,便交給都察院罷。”
按正理,都察院的確有這個權限,然而這會兒右都禦史陳鎰隻想罵娘,這就是個燙手的山芋,扔到刑部、大理寺都沒問題啊,你特麽扔給我算幾個意思?
老子要是不追查到底,到時候外朝就要找我的麻煩;我要是追查到底了,皇帝肯定看我不順眼,畢竟看這個架勢,皇帝還是要保王振一下的。
換句話說,弄死了王振,今後想要更進一步,難比登天;不弄死王振,隻怕自己這右都禦史的位子都做不了多久了。
總之,裏外不是人。
然而微微扭頭,看了看旁邊刑部、大理寺同僚的表情,陳鎰就知道,這爛活兒自己是推不出去的,所以他歎了口氣,橫跨一步站出班來,跪倒在地,山唿萬歲:“陛下放心,臣定當不辱使命。”
這話說得很是含糊,沒有說什麽“還王振一個清白”或者“將此事追查到底”,所以皇帝對此表示了滿意,外朝的官兒有點兒理解,可看向陳鎰的目光卻有點兒鄙夷,畢竟……慷慨赴死的人不是他們,然後選擇了不慷慨赴死,總歸是要鄙視一番,才能顯得自己很高貴不是?
大抵是處理王振的時候,禦書房周圍都被金英換上了鐵杆的內廷的人,所以外朝的大佬們並沒有接到任何的相關消息。
於是乎,第二天小朝會,一眾文臣武將躍躍欲試,就想要狠狠地彈劾一番王振,畢竟昨天晚上王振被錦衣衛的人從城東的皇莊“請”進皇宮的事兒,大家還都是知道的,那麽大的陣仗,相瞞都瞞不住。
然而還不等眾人開口,就見坐在龍椅上的朱祁鎮先歎了口氣,直接來了個先發製人:“前日裏朕看見了錦衣衛卒王永的奏疏,心頭甚是不爽啊,故此壓了數日,昨日將朕的大伴叫入宮中,仔細詢問了一番。”
原本一個滿臉糾結,想要站出班來點燃戰火的都察禦史當即就歇了,臉上緊張的神色也變成了慶幸。
跳出來就是拉仇恨,雖然後麵有一眾大佬支持,但是皇帝真想要掐死他解氣的時候,會有大佬跳出來幫他解圍麽?
當然……沒有。
下麵的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色有點兒疑惑,皇帝今天的表現太過平靜了一些,平靜的有點兒不像一個十九歲的年輕人,所以大家都沒說話,等著皇帝的進一步指示。
“知人知麵,不知心啊。”朱祁鎮搖了搖頭,發出了一聲長歎,“朕的大伴隨著朕這麽多年了,卻也有背著朕做事的時候。”
下麵的官兒臉色就有些古怪了,心說他背著你做的事兒多了去了,不過因為一些原因吧,給你看的那些,肯定和我們外朝沒有什麽瓜葛就是了,左右我們隻想整死王振而已。
“太祖皇帝設通政司之時,便有‘政事如水’之語,取上下通達之意,朕不得不遵循祖訓,將王振訓斥一番。”朱祁鎮繼續說道。
然後下麵朝臣的臉色就不那麽好看了,那麽大的事兒,你就訓斥一番就完事兒了?你特麽搞笑呢吧?
脾氣火爆一點兒的曹鼐抖了抖袍袖,就要站出班來,得虧陳循手疾眼快,一把將他拽住,狠狠地往迴一拉,用壓得最低的聲線說道:“萬鍾兄,稍安勿躁。”
朱祁鎮掃視著全場,目光在陳循、曹鼐之間轉了轉,這才繼續說道:“僅憑著一介錦衣衛卒的一家之言,便將朕的大伴下獄,總歸是不合規矩的,否則哪一天有刁民在朕這裏狀告哪位尚書,朕也不好決斷啊。”
曹鼐聽了這話,原本還想著拉扯一把的心思,瞬間就沒有了,皇帝這話說得已經很露骨了,要是借著這個由頭真的狠狠懲罰了王振,甚至直接把王振剁了腦袋,那麽以後有人狀告當朝的尚書、大學士,是不是也要照章辦理?外朝能找個錦衣衛卒王永狀告王振,內廷自然也能找到個什麽倉大使、庫大使狀告六部尚書。
先例這種東西是很可怕的,所以說能不開,就不要開。
眼看著在場最不老實的都低下了頭,朱祁鎮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不過國法如爐,凡事總歸是要有個結果的,這奏疏遞到了朕的案頭,總要是徹查一番,才好有個結果啊。”
這句話一出,就讓不少人的心落迴了肚子裏。
現在外朝勢力明顯是壓著內廷幹的,皇帝就算再牛逼都沒用,特麽的王振做的缺德事兒那麽多,洗地都洗不幹淨,誰要是敢給王振出頭,那就弄死他!
“如今四夷不靖,東、西、南、北皆有戰事,京中重臣,皆有要務在身,便是錦衣衛指揮使馬順,也是奔波在外。”皇帝陛下一臉的愁苦,“卻不知哪位卿家願意為朕分憂啊。”
一幫大佬一聽這個,一個兩個就都不說話了。
雖說王振看起來已經是一隻死蝲蛄了,但是誰特麽知道啥時候就複活了給誰來上一口?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王振就是到了現在,少說也有三百隻腳,這年月在朝堂上蹦躂的又不是個個都是薛瑄,當然是不會和王振剛正麵啦。
金英垂手站在朱祁鎮的身邊,看了這個架勢,眼中就閃過了信息的光芒,說實在的,今天朱祁鎮的這套說辭、這套動作,可都是他幫忙設計好的,作為一根曆事四朝的老油條,他對外朝這幫人的心態可以說理解的非常透徹了,掐著脈搏給對策,自然是一給一個準了。
想到這裏,金英的雙拳都握緊了,如果能憑著這件事,直接給皇帝留下一個“算無遺策”的印象,那麽以後皇帝對他的信重,自然是要往上邁一個台階了。
朱祁鎮看著大殿之中的眾人,嘴角洋溢起了快活的笑容:“諸位卿家忙於公務,如今這東南西北都有戰事,加之近年念經不好,這糧草調度、士卒派遣、災民賑濟、刑獄決斷,都要諸位卿家用力,故此,朕這大伴的罪過,便交給都察院罷。”
按正理,都察院的確有這個權限,然而這會兒右都禦史陳鎰隻想罵娘,這就是個燙手的山芋,扔到刑部、大理寺都沒問題啊,你特麽扔給我算幾個意思?
老子要是不追查到底,到時候外朝就要找我的麻煩;我要是追查到底了,皇帝肯定看我不順眼,畢竟看這個架勢,皇帝還是要保王振一下的。
換句話說,弄死了王振,今後想要更進一步,難比登天;不弄死王振,隻怕自己這右都禦史的位子都做不了多久了。
總之,裏外不是人。
然而微微扭頭,看了看旁邊刑部、大理寺同僚的表情,陳鎰就知道,這爛活兒自己是推不出去的,所以他歎了口氣,橫跨一步站出班來,跪倒在地,山唿萬歲:“陛下放心,臣定當不辱使命。”
這話說得很是含糊,沒有說什麽“還王振一個清白”或者“將此事追查到底”,所以皇帝對此表示了滿意,外朝的官兒有點兒理解,可看向陳鎰的目光卻有點兒鄙夷,畢竟……慷慨赴死的人不是他們,然後選擇了不慷慨赴死,總歸是要鄙視一番,才能顯得自己很高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