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黃岩縣最近熱鬧非凡,京師裏麵也沒差到哪兒去。
楊士奇那個叫楊稷的不肖子,終究是沒逃得了一死,大抵是文官兒們也覺著這種狐假虎威、當街殺人的貨色,不太符合有大明特色的帝國主義法製建設,間接影響到了有大明特色的帝國主義官僚製度建設,所以就沒保他。
於是乎,北京城的百姓們拍手叫好,八大胡同裏狎妓的酸文人少不得多噴了幾句“聖君在位,海晏河清,政治清明”之類的屁話,然後就把“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種更加屁話的屁話說出來,再舉出楊稷的例子。
總的來說,楊稷一條命,文官兒們算是丟了個包袱,武將們算是看了個熱鬧,閹黨覺著自己齜了牙,沒進朝堂的酸文人覺得咱這大明月亮真圓,大明的各個階層都很滿意。
不過楊士奇的一生,也算是傳奇的一生,內閣首輔啊,雖然他不是什麽正兒八經的科舉出身,但這江湖地位終究是不一樣的,活著的時候能成為文官們的一杆旗,除了一個兒子不肖之外也沒什麽變法啊、清查田畝啊之類的昏聵之舉,所以死了之後依舊是文官兒們心目中一杆不倒的旗幟。
所以說,這麽快就把楊稷送下去讓他們父子團聚,文官兒群體們都覺得有點慚愧,紛紛想做點兒什麽補救一下。
當然了,文官兒們學的是孔孟,講的是義氣,做的補救之舉,和現在外朝之中的大佬被調出去太多了,為了振奮一下士氣,提升一下凝聚力沒有任何的關係。
所以今天早朝上,號稱本朝自楊榮以後最能打的文官、阿爾朵隻伯的夢魘、麓川討伐者、大明兵部尚書、靖遠伯王驥就站出班來,六十來歲的老頭兒還是精於騎射的能人,那身板、那氣場往那兒一站,瞬間就從文官兒之中脫穎而出,就見他跪在地上,一張嘴,一口的北直隸腔兒那叫一個聲若洪鍾:“陛下,臣有本奏。”
王振看他出來,眼睛瞬間就亮了,怎麽說呢,王驥這個兵部尚書因為太能打了,還沒有楊榮有錢、沒有楊榮有人脈,從兵科給事中往上升到兵部尚書,這一路就沒撈著什麽清貴的官職,所以中樞這幫文官扭頭一看,哎呦喂你為嘛這麽吊?還和勳貴攪在一起了?噴他!
所以噴來噴去,老頭兒看文官兒也不對路了,心說我不和你們這幫酸丁講理,我去找勳貴們玩耍總行了吧?可是勳貴又不待見他這個科舉出身的,嫌他酸,而老頭兒慎獨玩兒的又不溜,搞來搞去到了最後,算是半個閹黨了,所以一般不說話,說話了肯定對他有好處沒壞處。
別說王振了,朱祁鎮的眼珠子都跟著亮起來了,心想著朕好容易把那幫礙事兒的文官兒頭頭擠兌出去一批,你有啥話趕緊說,朕就用個人權威直接給你定下來!
所以朱祁鎮是滿臉帶笑,伸手虛扶:“王愛卿快快請起,不知愛卿有何事上奏啊?”
站在下麵的錦衣衛指揮使馬順也是麵帶微笑,他是正牌兒的閹黨,自從文官兒裏那些大佬離開了京師,到外地公幹了之後,他這邊兒的日子都好過了不少,現在一看王驥,也指望著這個兵部尚書給文官們來一個一發入魂。
王驥站起來了。
王驥開口了。
朱祁鎮、王振、馬順臉上的笑容消失了。
“先太師文貞次子楊道,忠良之後,兼通經史,臣聞次子自先太師文貞故去後,恪守禮法,苦讀經義,未嚐稍有逾越,可謂賢良,奏請陛下準其蒙蔭。”
王驥這話聲若洪鍾,就把正統皇帝朱祁鎮震得是眼冒金星,王振一口老血差點兒直接噴出來,馬順一個哆嗦,差點趔趄了一下。
這和咱們想的劇本不一樣啊,你這個濃眉大眼的兵部尚書,怎麽就背叛革命了?
別說他們了,就那幫不明真相的低級文官兒也有點兒懵逼,心說難不成咱們平日裏噴他噴的少了?怎麽就站在咱們這邊兒了,這……這以後想要噴他都下不去嘴了啊。
然後這幫文官兒就看見陳循站了出來,這位四月份剛剛進入內閣的輔臣高聲說道:“臣附議。”
和王驥不一樣,陳循算是文官們的真·自己人,永樂十三年的狀元,翰林院裏打熬過,宣德年的南宮侍講學士,再到現在的內閣輔臣,這一路升遷那叫一個清貴清貴真清貴,和王驥這種讀著孔孟還提著刀子,跑到大草原上、西南十萬大山裏和蠻子講道理,一身的勳貴習氣的文官兒那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他這一站出來,後麵還一臉懵逼,尋思著是不是有啥陰謀的小官兒,紛紛卡巴卡巴眼睛,然後集體喊道:“臣等附議。”
幾個這幾天和錦衣衛、東廠的人聊過天,被許諾了各種好處的文官兒一看這個架勢,紛紛打了個哆嗦,然後左看看右看看,就迎來了某個大佬深邃的目光,於是一臉糾結地跟著喊道:“臣等附議。”
正統皇帝朱祁鎮一看這個架勢,氣的都想要掀桌了,哪怕他再年輕,他也明白,這一招說是給楊士奇的子嗣來個大禮包,看起來有補償弄死楊稷的意思,然而實際上還是一種試探,看一看朝堂之中還有多少中下級官僚選擇站在了自己這邊兒,拋出王驥這個大禮包來,就是想要震懾一下那些已經倒向和即將倒想自己的中下級官僚。
不過好歹是做過九年皇帝了,哪怕今年也隻有十八歲,他也知道不能任性了,所以他深吸了一口氣,抑製住了自己的衝動,轉頭看向了楊溥,今年七十三的內閣首輔沒有說話,就那麽站在原地,就好像風中殘燭一般,可就是不滅,而且很是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低垂的目光似乎和往常一樣,也很符合朱祁鎮對他的印象——謹小慎微。
然而朱祁鎮知道自己被騙了,現在整個朝廷裏麵,除了楊溥之外,沒有人有這樣的能力,讓一個有著爵位的兵部尚書瞬間倒戈,所以他慢慢吐出了那口氣,用很慢的語速說道:“那……就蔭補尚寶丞吧。”
黃岩縣最近熱鬧非凡,京師裏麵也沒差到哪兒去。
楊士奇那個叫楊稷的不肖子,終究是沒逃得了一死,大抵是文官兒們也覺著這種狐假虎威、當街殺人的貨色,不太符合有大明特色的帝國主義法製建設,間接影響到了有大明特色的帝國主義官僚製度建設,所以就沒保他。
於是乎,北京城的百姓們拍手叫好,八大胡同裏狎妓的酸文人少不得多噴了幾句“聖君在位,海晏河清,政治清明”之類的屁話,然後就把“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種更加屁話的屁話說出來,再舉出楊稷的例子。
總的來說,楊稷一條命,文官兒們算是丟了個包袱,武將們算是看了個熱鬧,閹黨覺著自己齜了牙,沒進朝堂的酸文人覺得咱這大明月亮真圓,大明的各個階層都很滿意。
不過楊士奇的一生,也算是傳奇的一生,內閣首輔啊,雖然他不是什麽正兒八經的科舉出身,但這江湖地位終究是不一樣的,活著的時候能成為文官們的一杆旗,除了一個兒子不肖之外也沒什麽變法啊、清查田畝啊之類的昏聵之舉,所以死了之後依舊是文官兒們心目中一杆不倒的旗幟。
所以說,這麽快就把楊稷送下去讓他們父子團聚,文官兒群體們都覺得有點慚愧,紛紛想做點兒什麽補救一下。
當然了,文官兒們學的是孔孟,講的是義氣,做的補救之舉,和現在外朝之中的大佬被調出去太多了,為了振奮一下士氣,提升一下凝聚力沒有任何的關係。
所以今天早朝上,號稱本朝自楊榮以後最能打的文官、阿爾朵隻伯的夢魘、麓川討伐者、大明兵部尚書、靖遠伯王驥就站出班來,六十來歲的老頭兒還是精於騎射的能人,那身板、那氣場往那兒一站,瞬間就從文官兒之中脫穎而出,就見他跪在地上,一張嘴,一口的北直隸腔兒那叫一個聲若洪鍾:“陛下,臣有本奏。”
王振看他出來,眼睛瞬間就亮了,怎麽說呢,王驥這個兵部尚書因為太能打了,還沒有楊榮有錢、沒有楊榮有人脈,從兵科給事中往上升到兵部尚書,這一路就沒撈著什麽清貴的官職,所以中樞這幫文官扭頭一看,哎呦喂你為嘛這麽吊?還和勳貴攪在一起了?噴他!
所以噴來噴去,老頭兒看文官兒也不對路了,心說我不和你們這幫酸丁講理,我去找勳貴們玩耍總行了吧?可是勳貴又不待見他這個科舉出身的,嫌他酸,而老頭兒慎獨玩兒的又不溜,搞來搞去到了最後,算是半個閹黨了,所以一般不說話,說話了肯定對他有好處沒壞處。
別說王振了,朱祁鎮的眼珠子都跟著亮起來了,心想著朕好容易把那幫礙事兒的文官兒頭頭擠兌出去一批,你有啥話趕緊說,朕就用個人權威直接給你定下來!
所以朱祁鎮是滿臉帶笑,伸手虛扶:“王愛卿快快請起,不知愛卿有何事上奏啊?”
站在下麵的錦衣衛指揮使馬順也是麵帶微笑,他是正牌兒的閹黨,自從文官兒裏那些大佬離開了京師,到外地公幹了之後,他這邊兒的日子都好過了不少,現在一看王驥,也指望著這個兵部尚書給文官們來一個一發入魂。
王驥站起來了。
王驥開口了。
朱祁鎮、王振、馬順臉上的笑容消失了。
“先太師文貞次子楊道,忠良之後,兼通經史,臣聞次子自先太師文貞故去後,恪守禮法,苦讀經義,未嚐稍有逾越,可謂賢良,奏請陛下準其蒙蔭。”
王驥這話聲若洪鍾,就把正統皇帝朱祁鎮震得是眼冒金星,王振一口老血差點兒直接噴出來,馬順一個哆嗦,差點趔趄了一下。
這和咱們想的劇本不一樣啊,你這個濃眉大眼的兵部尚書,怎麽就背叛革命了?
別說他們了,就那幫不明真相的低級文官兒也有點兒懵逼,心說難不成咱們平日裏噴他噴的少了?怎麽就站在咱們這邊兒了,這……這以後想要噴他都下不去嘴了啊。
然後這幫文官兒就看見陳循站了出來,這位四月份剛剛進入內閣的輔臣高聲說道:“臣附議。”
和王驥不一樣,陳循算是文官們的真·自己人,永樂十三年的狀元,翰林院裏打熬過,宣德年的南宮侍講學士,再到現在的內閣輔臣,這一路升遷那叫一個清貴清貴真清貴,和王驥這種讀著孔孟還提著刀子,跑到大草原上、西南十萬大山裏和蠻子講道理,一身的勳貴習氣的文官兒那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他這一站出來,後麵還一臉懵逼,尋思著是不是有啥陰謀的小官兒,紛紛卡巴卡巴眼睛,然後集體喊道:“臣等附議。”
幾個這幾天和錦衣衛、東廠的人聊過天,被許諾了各種好處的文官兒一看這個架勢,紛紛打了個哆嗦,然後左看看右看看,就迎來了某個大佬深邃的目光,於是一臉糾結地跟著喊道:“臣等附議。”
正統皇帝朱祁鎮一看這個架勢,氣的都想要掀桌了,哪怕他再年輕,他也明白,這一招說是給楊士奇的子嗣來個大禮包,看起來有補償弄死楊稷的意思,然而實際上還是一種試探,看一看朝堂之中還有多少中下級官僚選擇站在了自己這邊兒,拋出王驥這個大禮包來,就是想要震懾一下那些已經倒向和即將倒想自己的中下級官僚。
不過好歹是做過九年皇帝了,哪怕今年也隻有十八歲,他也知道不能任性了,所以他深吸了一口氣,抑製住了自己的衝動,轉頭看向了楊溥,今年七十三的內閣首輔沒有說話,就那麽站在原地,就好像風中殘燭一般,可就是不滅,而且很是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低垂的目光似乎和往常一樣,也很符合朱祁鎮對他的印象——謹小慎微。
然而朱祁鎮知道自己被騙了,現在整個朝廷裏麵,除了楊溥之外,沒有人有這樣的能力,讓一個有著爵位的兵部尚書瞬間倒戈,所以他慢慢吐出了那口氣,用很慢的語速說道:“那……就蔭補尚寶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