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歡迎來到七十年代[係統] 作者:大河東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以啊,這裏很好,距離你娘家近,大學也近,兩邊都方便。”
“好!”
第60章
陳建軍要買房子,是很正常的事, 許曉跟趙玉英他們說了也表示理解, 這拖家帶口的, 隻要是自身有本事的男人, 都會想靠自己,而不會想要靠著嶽家。
不過說起來還真有些意外啊,買房子可不便宜, 他們倒是可以, 因為他們有補貼, 還有補償款,加起來絕對可以買房,綽綽有餘, 可是陳建軍的工作是司機,這份工作每個月待遇不錯, 但也隻是不錯。
他又在家折騰來折騰去,起了房,大手大腳買東西,應該存不下太多。這樣看來的話,他有錢,要麽是有奇遇, 要麽就是他的收入來源不僅僅隻是那一份工資, 雖然這樣想, 但他們一個多餘的字都沒有問。
晚上, 趙玉英和肖瀟一起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真的很豐盛, 有雞有鴨有魚,還有排骨,有些人過年的時候都沒有辦法這麽豐盛。
主食除了米飯之外,還有餃子、煎餅等等,口味多樣,看得出來,這是花費了相當的心思的。
許曉吃著趙玉英特意包的玉米豬肉餡的餃子,笑得特別開心,就是這個味道,這個她一直以來印象中媽媽的味道。
這一頓大家都吃的很開懷,一桌子的好菜一頓就吃得差不多。
第二天,不是休息日,許昭敏趙玉英還得要去學校,沒有辦法陪著女兒他們到處走走。
許進和肖瀟把門一鎖,各自報上一個兒子,然後陳建軍抱著圓圓,許曉牽著小團子,陳向娟牽著胖胖,一夥人就出發了。
他們在長城,故宮,廣場等等地方都留下了照片,這些照片全部一式兩份,自己收藏一份,另外一份寄迴老家給陳老三和劉田芳。
他們到的第三天晚上,就是定好的日子,許曉小叔,舅舅阿姨們紛紛到了這裏。
他們家生活條件都不錯,而在運動時期就代表著都是這期間遭罪的人,許曉看到了這些久違了的親人,他們的模樣如果不是事先做好心理準備,可能真的會受不了。
她大舅模樣是變得最大,他現在頭發雪白,原本挺得直直的脊梁也彎了下去,比起他原來的保養得宜的模樣,像是老了20歲一般。
陳建軍一個個的跟著認人,這次來的都是長輩,許曉的堂兄弟、表兄弟都沒有來,年紀大的,都成家立業,都是被□□的一員,現在迴歸了崗位,就像他大表哥官複原職,他已經在隔壁省上班了,而其他插隊的,沒有被學校錄取,關係還在村裏沒有轉迴來,人自然也沒有迴來,所以從這方麵來說,他們家還是挺幸運的。
許大哥在部隊裏,許二哥和許曉都通過高考迴到了家。
許家說的上是書香門第,他和趙玉英都是大學教授,他們的祖上也是讀書人出身,據說追溯族譜的話,他們的某一代是考中了進士,最後當了五品官的官員。
一直以來書香傳家,雖然沒有再考中進士的,舉人秀才斷斷續續還是有。許曉的小叔運動之前是一個中學的校長,現在他變成了副校長,而趙玉英的娘家兄弟是萬惡的資本家,就是做生意的。
趙大舅做的是茶葉生意,這是祖傳的生意呢,而趙二舅在分家之後,做的是布莊的生意,現在,生意沒有繼續,但是國家陸陸續續的把那些產業還了迴來,有些損失給予相應的補償,目前兩兄弟都閑賦在家。
陳建軍注意到了他們手上、臉上、腳上勞苦作業的痕跡,顯然,他們這些年過得不好,不然不會蒼老成這樣,但是從他們的眼睛,氣度都能明白的看出他們跟普通人的不同。
陳建軍還好,他之前也是混跡這個圈子的,雖然沒有那麽高級,跟他混在一起的都是富二代、富三代,不過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並不陌生,但是陳建強和陳向娟是真沒有見過,所以有些驚奇。
在吃飯的途中,趙大舅和趙玉英走開了一會兒,等到他們再進來的時候,趙玉英就問了陳建軍:“你舅舅他剛好在這附近有一處閑置的房子,他有意出售,你覺得怎麽樣?”
“就在這附近嗎?”
“是啊。”
“在哪裏?”
“就在對麵那條巷,走路五分鍾,如果你有意向的話,明天就一起去看看。”
“好啊,多謝嶽母,多謝大舅。”
陳建軍頻頻點頭,同時舉起酒杯敬酒。
現在這個年代可沒有百花齊放的商品房、別墅樓給你選擇,現在的人住的都是公家的房子,你在某個廠子、某個單位上班,之後就會根據實際情況給你分配房子。
如果你想要買隻屬於私人的房子,不好意思,基本找不到,所有的房子都是公家的,而公家的房子不賣。
你想要買,就隻能買擁有獨立房本的,就像趙大舅這種,因為他的房子在之前被收繳了,名譽平反之後,他們都房子也會歸還,他的房產都是有證的,是新中國承認的,可以獨立買賣的那一種。
可以遇到,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這對陳建軍來說算得上驚喜了,他都做好了心理準備,幾個月都不一定可以遇到,沒想到這才幾天啊就有人想要出售,雖然這可能是顧念著親戚情分,但是願意賣就是好事。
人情欠著就欠著,以後總有機會還迴去的。
第二天,他們全部一起去了。這個全部,指的是趙家大舅,陳建軍、許曉,陳建強,陳向娟她們兩個,加上後麵來的趙玉英,一起拿著鑰匙到了對麵後邊的那處房子。
確實很近,就走過一條胡同,再往後走一百米就到了。
“這房子是我之前買來給我二兒子的,他那時候就在這附近讀大學,現在用不上了,就賣了換些現錢,我現在還挺缺現錢的。”那些還迴來的古董什麽的,他不敢再拿出去賣。
“二表哥現在還好嗎?”趙大舅笑笑:“不知道,應該吧。”
陳建軍很快就想到,好像許曉說過他這個兒子出國了。
他沒有接著問下去,看著房子,這房子跟許昭敏家的差不多,用料也不錯,不過沒有那邊處處用心,但是料子基底是好的,隻是裝飾的沒有那麽精巧,隻是這邊也有著當初許昭敏他們遇到的問題,被後麵住的人胡亂的用磚隔開的一間一間的小空間,然後又因為在屋簷下燒煤,熏的一麵麵牆黑漆漆的,特別的醜。
打開門看,地上還有一些垃圾沒有清理,散發著異味。
趙大舅看著這些,麵上平靜無波:“你看到這些了,他們當初還給我是什麽樣的現在就是什麽樣的,如果你真想買的話,要住進來還得花一些功夫收拾一下。”
“這是。”這裏的底子不錯,這不錯沒有出格,所以沒有被拆,也沒有被霸占,而是分給了普通人,普通人是不懂得愛惜的,怎麽方便怎麽來,畢竟他們不知道這些木料石料的珍貴,就當普通的家夥那樣用,那些雕花的門窗大多都破破爛爛的,他們就用整塊的木板鑲上去,擋住不漏風漏雨就好了,完全不管好不好看,協不協調。
院子倒是挺大的,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還有一小塊空地,看上麵的野草還有一點點零星的菜苗,顯然這裏原先是種有一些青菜的,不過現在被野草擠占了生存空間。
其他人走到屋裏麵去看了,在外麵就他和大舅。
“大舅,你這房子出價多少?”
趙大舅報了個實惠價。
這個價格是參考了別人的銷售價,然後再比對這裏的地段,大小,還有用料底子後的價格,其實挺良心的。
陳建軍也沒有討價還價,直接應下:“謝謝大舅,等下迴去後我就把錢給你。”
他記下這份情。
“我不是很急的,你可以慢慢來,幾個月不是問題。”
“沒事,我們什麽時候去過戶?”
“現在就可以。”
現在?陳建軍有些驚訝:“舅,你就不怕我賴著不給錢啊。”
“我自認看人還是有幾分本事的。”這話不假。
他做生意走南闖北,看過的人多了,陳建軍這外甥女婿,神正。
而且他也是個前途無量的大學生,以後還不定會什麽造化,因為一套房子就毀了自己的信譽。
不值得。
陳建軍笑了:“謝謝舅舅的信任,如果大舅還有別的房子願意出售,我也是想購買的。”
他手裏有錢,真的。
趙大舅失笑:“你這貪心的小子,要是等之後我缺錢花了,第一時間考慮你。”
“謝謝大舅,要是你有別的朋友願意出手,也可以考慮我的。”
如果從長遠考慮的話,這麽一處房子肯定不夠的,他下麵有三個兒子呢,不過……這幾年能夠再買到一套就是運氣了,他心底其實不抱什麽希望。
“好,我記著,要是有朋友說想要出手,我就聯係你。”
他們兩個都不是那種拖拉的性子,很快就錢貨兩清。
陳建軍拿出了一大堆的現金,銀行是不敢去存的,大筆來源不明的錢,一查一個準,現金就不同了,他放空間裏麵沒有誰可以找到。
他是存在空間的,但是別人不知道啊,許曉看著那個灰撲撲的小包,一陣後怕。
“不怎麽不早點說,要是知道那裏麵的是錢,我就好好收著了,在火車上胖胖還揪出來了!”
陳建軍:“放心,我心裏有數。”
那時候裏麵隻有一點零花錢。
然後許昭敏和許進幫忙聯係了當初他們家裝修的人,幫他們把這房子修整修整。
那些破掉的窗戶、門,屋頂缺少的瓦片,凹凸不平的地磚,多餘的隔斷,黑漆漆的牆麵……全部弄好估計要兩個多月,這從側麵說明了這房子被改造的有多亂。
他們也不急著住,畢竟很快就開學了,開學的話,大一是要住校的,周末他們就迴許家住兩天。
陳建強和陳向娟對著新家有著高漲的責任心,有事沒事就喜歡到這邊溜達溜達,幫著開工的師傅遞東西,那些屋頭屋角生長的野草被清理的幹幹淨淨,陳向娟還跟趙玉英要了一些菜籽灑在了空地上,每天定時去澆水。
等到修整好,他們在國度的首都也有自己的家可以住進去了,住在別人家,哪怕是自己大嫂的娘家,那也是不自在的。
而且別人家的裝設,氛圍等等,對於他們來說都有些不適應,還是自己家最舒服。
陳建軍和許曉也沒有閑著。
屋子是一方麵,家具也是一方麵,裏麵空蕩蕩的,也不能就這麽住進去啊。
許進帶著他們去迴收點淘舊家具。
偶爾還是能在這裏遇到好東西的,許曉就看中了一個梳妝台。
床陳建軍堅持要新的,跟師傅加急,要他打新床,其餘的,看許曉那興致勃勃的樣子,陳建軍給了許曉六百塊,讓她布置。
有這些錢,可以買不少好東西了,整個家的裝修都可以,這時候的錢是很值錢的。
可以自己布置自己的家,許曉很激動,拉著趙玉英參考了不少,然後跟陳向娟兩個街頭巷尾的串,姑嫂兩個其樂融融。
隨著開學的時間越來越近,孩子的事也是到了必須要解決的時候了。
等到開學,肖瀟一個人是沒辦法看好五個孩子的。
第61章
最後還是趙玉英帶來了好消息, 是她的同事幫忙介紹的, 是一個帶著孩子的軍嫂,她在家打算開一個托兒班, 順帶著帶她自己的孩子, 她的孩子也就三四歲,加上她本身是高中畢業的,家中房子也夠大, 跟家人商量過後,就實施了,專門接納三歲到七歲的孩子,包午飯, 一個月六塊。
為了自家的孩子, 肖瀟和許曉兩個姑嫂打探了個清清楚楚, 這才把自家的孩子送過去。
小團子則是安排到了他們這裏的一個幼兒園, 他的年紀已經到線, 就不跟著一起送到托兒班那邊去了。
然後,就是開學了。
一個個的,帶著自己的生活用品和錄取通知書到了自己的學校報到。
農大……你以為就是挽著褲腳拿著鋤頭了嗎?在實踐之前還要上理論課的。
“好!”
第60章
陳建軍要買房子,是很正常的事, 許曉跟趙玉英他們說了也表示理解, 這拖家帶口的, 隻要是自身有本事的男人, 都會想靠自己,而不會想要靠著嶽家。
不過說起來還真有些意外啊,買房子可不便宜, 他們倒是可以, 因為他們有補貼, 還有補償款,加起來絕對可以買房,綽綽有餘, 可是陳建軍的工作是司機,這份工作每個月待遇不錯, 但也隻是不錯。
他又在家折騰來折騰去,起了房,大手大腳買東西,應該存不下太多。這樣看來的話,他有錢,要麽是有奇遇, 要麽就是他的收入來源不僅僅隻是那一份工資, 雖然這樣想, 但他們一個多餘的字都沒有問。
晚上, 趙玉英和肖瀟一起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真的很豐盛, 有雞有鴨有魚,還有排骨,有些人過年的時候都沒有辦法這麽豐盛。
主食除了米飯之外,還有餃子、煎餅等等,口味多樣,看得出來,這是花費了相當的心思的。
許曉吃著趙玉英特意包的玉米豬肉餡的餃子,笑得特別開心,就是這個味道,這個她一直以來印象中媽媽的味道。
這一頓大家都吃的很開懷,一桌子的好菜一頓就吃得差不多。
第二天,不是休息日,許昭敏趙玉英還得要去學校,沒有辦法陪著女兒他們到處走走。
許進和肖瀟把門一鎖,各自報上一個兒子,然後陳建軍抱著圓圓,許曉牽著小團子,陳向娟牽著胖胖,一夥人就出發了。
他們在長城,故宮,廣場等等地方都留下了照片,這些照片全部一式兩份,自己收藏一份,另外一份寄迴老家給陳老三和劉田芳。
他們到的第三天晚上,就是定好的日子,許曉小叔,舅舅阿姨們紛紛到了這裏。
他們家生活條件都不錯,而在運動時期就代表著都是這期間遭罪的人,許曉看到了這些久違了的親人,他們的模樣如果不是事先做好心理準備,可能真的會受不了。
她大舅模樣是變得最大,他現在頭發雪白,原本挺得直直的脊梁也彎了下去,比起他原來的保養得宜的模樣,像是老了20歲一般。
陳建軍一個個的跟著認人,這次來的都是長輩,許曉的堂兄弟、表兄弟都沒有來,年紀大的,都成家立業,都是被□□的一員,現在迴歸了崗位,就像他大表哥官複原職,他已經在隔壁省上班了,而其他插隊的,沒有被學校錄取,關係還在村裏沒有轉迴來,人自然也沒有迴來,所以從這方麵來說,他們家還是挺幸運的。
許大哥在部隊裏,許二哥和許曉都通過高考迴到了家。
許家說的上是書香門第,他和趙玉英都是大學教授,他們的祖上也是讀書人出身,據說追溯族譜的話,他們的某一代是考中了進士,最後當了五品官的官員。
一直以來書香傳家,雖然沒有再考中進士的,舉人秀才斷斷續續還是有。許曉的小叔運動之前是一個中學的校長,現在他變成了副校長,而趙玉英的娘家兄弟是萬惡的資本家,就是做生意的。
趙大舅做的是茶葉生意,這是祖傳的生意呢,而趙二舅在分家之後,做的是布莊的生意,現在,生意沒有繼續,但是國家陸陸續續的把那些產業還了迴來,有些損失給予相應的補償,目前兩兄弟都閑賦在家。
陳建軍注意到了他們手上、臉上、腳上勞苦作業的痕跡,顯然,他們這些年過得不好,不然不會蒼老成這樣,但是從他們的眼睛,氣度都能明白的看出他們跟普通人的不同。
陳建軍還好,他之前也是混跡這個圈子的,雖然沒有那麽高級,跟他混在一起的都是富二代、富三代,不過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並不陌生,但是陳建強和陳向娟是真沒有見過,所以有些驚奇。
在吃飯的途中,趙大舅和趙玉英走開了一會兒,等到他們再進來的時候,趙玉英就問了陳建軍:“你舅舅他剛好在這附近有一處閑置的房子,他有意出售,你覺得怎麽樣?”
“就在這附近嗎?”
“是啊。”
“在哪裏?”
“就在對麵那條巷,走路五分鍾,如果你有意向的話,明天就一起去看看。”
“好啊,多謝嶽母,多謝大舅。”
陳建軍頻頻點頭,同時舉起酒杯敬酒。
現在這個年代可沒有百花齊放的商品房、別墅樓給你選擇,現在的人住的都是公家的房子,你在某個廠子、某個單位上班,之後就會根據實際情況給你分配房子。
如果你想要買隻屬於私人的房子,不好意思,基本找不到,所有的房子都是公家的,而公家的房子不賣。
你想要買,就隻能買擁有獨立房本的,就像趙大舅這種,因為他的房子在之前被收繳了,名譽平反之後,他們都房子也會歸還,他的房產都是有證的,是新中國承認的,可以獨立買賣的那一種。
可以遇到,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這對陳建軍來說算得上驚喜了,他都做好了心理準備,幾個月都不一定可以遇到,沒想到這才幾天啊就有人想要出售,雖然這可能是顧念著親戚情分,但是願意賣就是好事。
人情欠著就欠著,以後總有機會還迴去的。
第二天,他們全部一起去了。這個全部,指的是趙家大舅,陳建軍、許曉,陳建強,陳向娟她們兩個,加上後麵來的趙玉英,一起拿著鑰匙到了對麵後邊的那處房子。
確實很近,就走過一條胡同,再往後走一百米就到了。
“這房子是我之前買來給我二兒子的,他那時候就在這附近讀大學,現在用不上了,就賣了換些現錢,我現在還挺缺現錢的。”那些還迴來的古董什麽的,他不敢再拿出去賣。
“二表哥現在還好嗎?”趙大舅笑笑:“不知道,應該吧。”
陳建軍很快就想到,好像許曉說過他這個兒子出國了。
他沒有接著問下去,看著房子,這房子跟許昭敏家的差不多,用料也不錯,不過沒有那邊處處用心,但是料子基底是好的,隻是裝飾的沒有那麽精巧,隻是這邊也有著當初許昭敏他們遇到的問題,被後麵住的人胡亂的用磚隔開的一間一間的小空間,然後又因為在屋簷下燒煤,熏的一麵麵牆黑漆漆的,特別的醜。
打開門看,地上還有一些垃圾沒有清理,散發著異味。
趙大舅看著這些,麵上平靜無波:“你看到這些了,他們當初還給我是什麽樣的現在就是什麽樣的,如果你真想買的話,要住進來還得花一些功夫收拾一下。”
“這是。”這裏的底子不錯,這不錯沒有出格,所以沒有被拆,也沒有被霸占,而是分給了普通人,普通人是不懂得愛惜的,怎麽方便怎麽來,畢竟他們不知道這些木料石料的珍貴,就當普通的家夥那樣用,那些雕花的門窗大多都破破爛爛的,他們就用整塊的木板鑲上去,擋住不漏風漏雨就好了,完全不管好不好看,協不協調。
院子倒是挺大的,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還有一小塊空地,看上麵的野草還有一點點零星的菜苗,顯然這裏原先是種有一些青菜的,不過現在被野草擠占了生存空間。
其他人走到屋裏麵去看了,在外麵就他和大舅。
“大舅,你這房子出價多少?”
趙大舅報了個實惠價。
這個價格是參考了別人的銷售價,然後再比對這裏的地段,大小,還有用料底子後的價格,其實挺良心的。
陳建軍也沒有討價還價,直接應下:“謝謝大舅,等下迴去後我就把錢給你。”
他記下這份情。
“我不是很急的,你可以慢慢來,幾個月不是問題。”
“沒事,我們什麽時候去過戶?”
“現在就可以。”
現在?陳建軍有些驚訝:“舅,你就不怕我賴著不給錢啊。”
“我自認看人還是有幾分本事的。”這話不假。
他做生意走南闖北,看過的人多了,陳建軍這外甥女婿,神正。
而且他也是個前途無量的大學生,以後還不定會什麽造化,因為一套房子就毀了自己的信譽。
不值得。
陳建軍笑了:“謝謝舅舅的信任,如果大舅還有別的房子願意出售,我也是想購買的。”
他手裏有錢,真的。
趙大舅失笑:“你這貪心的小子,要是等之後我缺錢花了,第一時間考慮你。”
“謝謝大舅,要是你有別的朋友願意出手,也可以考慮我的。”
如果從長遠考慮的話,這麽一處房子肯定不夠的,他下麵有三個兒子呢,不過……這幾年能夠再買到一套就是運氣了,他心底其實不抱什麽希望。
“好,我記著,要是有朋友說想要出手,我就聯係你。”
他們兩個都不是那種拖拉的性子,很快就錢貨兩清。
陳建軍拿出了一大堆的現金,銀行是不敢去存的,大筆來源不明的錢,一查一個準,現金就不同了,他放空間裏麵沒有誰可以找到。
他是存在空間的,但是別人不知道啊,許曉看著那個灰撲撲的小包,一陣後怕。
“不怎麽不早點說,要是知道那裏麵的是錢,我就好好收著了,在火車上胖胖還揪出來了!”
陳建軍:“放心,我心裏有數。”
那時候裏麵隻有一點零花錢。
然後許昭敏和許進幫忙聯係了當初他們家裝修的人,幫他們把這房子修整修整。
那些破掉的窗戶、門,屋頂缺少的瓦片,凹凸不平的地磚,多餘的隔斷,黑漆漆的牆麵……全部弄好估計要兩個多月,這從側麵說明了這房子被改造的有多亂。
他們也不急著住,畢竟很快就開學了,開學的話,大一是要住校的,周末他們就迴許家住兩天。
陳建強和陳向娟對著新家有著高漲的責任心,有事沒事就喜歡到這邊溜達溜達,幫著開工的師傅遞東西,那些屋頭屋角生長的野草被清理的幹幹淨淨,陳向娟還跟趙玉英要了一些菜籽灑在了空地上,每天定時去澆水。
等到修整好,他們在國度的首都也有自己的家可以住進去了,住在別人家,哪怕是自己大嫂的娘家,那也是不自在的。
而且別人家的裝設,氛圍等等,對於他們來說都有些不適應,還是自己家最舒服。
陳建軍和許曉也沒有閑著。
屋子是一方麵,家具也是一方麵,裏麵空蕩蕩的,也不能就這麽住進去啊。
許進帶著他們去迴收點淘舊家具。
偶爾還是能在這裏遇到好東西的,許曉就看中了一個梳妝台。
床陳建軍堅持要新的,跟師傅加急,要他打新床,其餘的,看許曉那興致勃勃的樣子,陳建軍給了許曉六百塊,讓她布置。
有這些錢,可以買不少好東西了,整個家的裝修都可以,這時候的錢是很值錢的。
可以自己布置自己的家,許曉很激動,拉著趙玉英參考了不少,然後跟陳向娟兩個街頭巷尾的串,姑嫂兩個其樂融融。
隨著開學的時間越來越近,孩子的事也是到了必須要解決的時候了。
等到開學,肖瀟一個人是沒辦法看好五個孩子的。
第61章
最後還是趙玉英帶來了好消息, 是她的同事幫忙介紹的, 是一個帶著孩子的軍嫂,她在家打算開一個托兒班, 順帶著帶她自己的孩子, 她的孩子也就三四歲,加上她本身是高中畢業的,家中房子也夠大, 跟家人商量過後,就實施了,專門接納三歲到七歲的孩子,包午飯, 一個月六塊。
為了自家的孩子, 肖瀟和許曉兩個姑嫂打探了個清清楚楚, 這才把自家的孩子送過去。
小團子則是安排到了他們這裏的一個幼兒園, 他的年紀已經到線, 就不跟著一起送到托兒班那邊去了。
然後,就是開學了。
一個個的,帶著自己的生活用品和錄取通知書到了自己的學校報到。
農大……你以為就是挽著褲腳拿著鋤頭了嗎?在實踐之前還要上理論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