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歡迎來到七十年代[係統] 作者:大河東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啊,同班同學,家也不遠,都是普通的工人家庭出身,因為留城指標隻有一個,所以在家都排在中間的他們就都下了鄉成為了知青,說起來他們兩個平時就挺有話講的,走在一起也不讓人意外。”
“如果確定了,到時候告訴我一聲吧。”都是知青點出來的。
“好,我先迴去了,謝謝你啊。”
“不用客氣。”
“迴見。”
出院門前,黎佳又迴頭看了眼站在門口的許曉,許曉是個美人,她有著標準的鵝蛋臉,高挑的身材,纖細的腰身,現在她懷孕了,纖細的腰身鼓起,但臉上依舊白皙細嫩,紅潤光滑,似乎比原來還胖了些,看得出來,她過得不錯。
看著她這樣,黎佳真的下定決心,等周紅軍迴來開誠公布的講一次,要是不成就試著放開,迴程遙遙無期,再拖下去,她就真成老姑娘了。
許曉看著黎佳的身影,摸了摸肚子,黎姐看上去又滄桑了,鄉下的日子對於知青來說就是煎熬,怎麽能不憔悴呢?
她知道自己不是幹農活的料,幾個月時間就能讓她認清事實,家裏爸媽被下放到了農場,大哥在軍部,可是沒有什麽權利,二哥跟她一樣都是知青,隻是一個南一個北,她隻能靠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遇到一位喜歡自己,自己也有好感的人多難得?
觀察一段時間就果斷嫁了,現在看來,她的選擇沒有錯。
年二十八,大隊那裏敲響了鑼鼓,大家紛紛集合,這聲音就顯示的他們要分魚了。
糧食錢什麽的已經分了,分了才好過年,那時候陳建軍還沒有迴來,糧食算著夠用,錢就不多了,他們一家六口人,正經掙工分的就陳老三、劉田芳,陳建軍做了大半年,許曉則是下半年算入的,加起來也算是一個人,總共分得了二十多塊錢。
這時候,一分錢就能買到一盒火柴,大米一毛多一斤,聽起來不少了,但是肉就七毛多,全部才能買三四十斤肉,工業品更貴,比如說一雙皮鞋就要四五塊,一口鐵鍋比一年的收入還要高,這個錢又能買什麽?
陳建軍一個月工資就比一年的錢還多,也就怪不得那麽多人在這個時候想要進城當工人了,比起來,工人的待遇實在太好了,他們辛辛苦苦種田那麽久,得到的錢也就跟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差不多。
城鄉差距大,所以才會有那麽多的人想著各種門路進城,從城裏來的知青也會用盡各種辦法迴去。
陳建強拿著家裏的木桶和盆,老早就守在河邊了,興致勃勃的看著大人的行動。
跟他一樣的,還有其他的半大小子。
他們這裏有東江河流過,也有一段平緩的河段,每年過年前都會用大大地漁網網上幾次,然後按照這一年的工分貢獻分下去。
那漁網雖然破爛,被補了又補,但還是能用的。
陳建軍現在是光榮的一名拉網人員。
畢竟他個子夠高,會水,力氣大,他已經連續三年了,到時候作為出力的人,可以多分一點小魚小蝦。
他們村裏還有三口魚塘,那才是重頭戲,河裏的收獲那是玄乎的,有幾年網到的魚還不到二十,魚塘的就不一樣了。
今年運氣不錯,陳大伯在上麵指揮,他前幾天就在這一片撒草料吸引魚過來,看樣子引了不少。
陳建軍站的方位不錯,他眼疾手快的,一邊收網一邊還往農場裏麵的小魚塘偷渡了幾條。
在水下,隻要摸到了,那魚就逃脫不了他的掌心。
在邊上的竹排,圍著五個大大的魚簍,等到收網,陳大伯在上麵喊一二三收的時候,看到那翻白的魚肚子,河岸邊上一片歡唿:“哇!好多魚啊!”
“今年收獲可以啊。”
“年年有餘啊!”
漁網縫隙很大,能夠留下的都不小,五個大魚簍不夠用,陳大伯另外叫人拿來了兩個備用的才裝下,然後他們轉戰魚塘,然後村支書領著會計在旁邊計數,等到把那三口魚塘的魚數量加上,再按照工分分下去。
一口魚塘先放水,差不多了就下去抓魚,大的都抓走了之後,剩下些小的就各憑本事,水抓到就是誰的,陳建強和陳向娟早就等著了。
這可是難得的樂趣。
他們一家六口,分得了三條兩斤多重的魚,一條鯉魚,一條草魚,一條蒼魚,另外半斤左右的福壽魚五條。
陳建強和陳向娟小半天的勞動成果有一斤多的蝦,三條半斤左右的鱔魚,一條一斤多重的鯰魚,隻有手指長的雜魚五斤,蚌半桶。
稱得上是滿載而歸。
二女兒在城裏,要魚隻能買,在年節下,好魚也不是那麽容易遇到的,她就讓陳建軍把草魚、一籃子蚌、兩斤雜魚拿去給她,趁著還活著,快去快迴。
其餘的還活著的先養著,看著懨懨的就殺了醃上,等死了就不新鮮了。
陳建民也不得空,柳蘭娘家是在山裏麵,沒有魚,他要送條過去。
這時候,整個村子都因為分到的魚歡聲笑語,年味更濃了。
第28章
他們這裏是在大陸的南端, 基本上是見不到雪的,上一次下雪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就算是下雪,也是細細小小的, 跟北方那種沒法比, 溫度也不會太低,最冷也是控製在零下十度之上,但是,南方的濕冷跟北方的幹冷那是完全不一樣的,許曉剛來這裏度過的第一個冬天, 印象就是濕入骨髓的冷,把最厚衣服穿上依舊無孔不入。
現在, 還有兩天就過年了,下起了小雨, 天氣濕冷濕冷的,好像骨頭縫裏都是冷的讓人受不了。
陳建軍不怕冷, 這個身體素質真的沒得說, 可是看劉田芳和她們那個樣子, 他特意騎著自行車出去了一趟,轉了一圈, 從供銷社裏麵買了四個熱水袋。
一個給劉田芳, 一個給許曉, 再給陳向娟一個, 柳蘭一個剛好。
晚上有來了熱水袋, 入睡前起碼能夠把手腳給捂暖。
年二十九,天氣完全放晴了,似乎也知道快要到好日子了,應該是個好天氣,特意讓太陽出來一般。
這一晚,他們三家人一起聚在陳大伯家裏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飯。
年三十是各自的小家一起過,年二十九就是他們大家子一起過,飯菜是劉田芳三個妯娌一起做的,各自做好三道菜,帶過來,陳大伯作為兄長做四道,湊了個十全十美。
米飯不可能全讓陳大伯出,都是陳老二和陳老三提前把口糧送去一起煮,不然這麽多人一頓飯下去,陳大伯家的糧食就要縮水不少了。
陳大伯和大伯娘王芳一共生了二子二女,大女兒夭折,小兒子被拐,現在還在的,就一子一女,現在早已經各自娶妻生子,現在大堂哥陳平已經有一子一女,最大的兒子已經有六歲了,小女兒也三歲了。
二伯年輕的時候跑去當了兵,幸好跟對了人,也立了兩次不大不小的功勞,最後因為救長官失去了左胳膊迴了家,娶了媳婦,生了兩個兒子,現在大兒子在當兵,小兒子比陳建軍要小一些,明年就高中畢業了。
也就是說,第三代,陳平的兒子女兒是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孫子孫女,等到許曉生了,就是排行第三,柳蘭的排行第四。
大伯娘王芳做的是紅燒豆腐、肉沫燒青菜、清蒸魚、豆角幹燜排骨,二伯娘趙英做的是蒸肉丸子、紅燒魚、下水炒粉絲,劉田芳的是溜鱔魚段、肉沫蒸香芋、燜豬腳,這些菜一上桌,大人還好些,有些控製能力,才幾歲的小孩子已經含著手指流口水了。
這一頓比很多人正經的年夜飯還豐盛。
“今天我們有口福了,我帶了酒,我們哥幾個,來一杯。”陳二伯拿出了自己帶來的米酒:“這是前段時間自己釀的,還行。”
“已經好了,那我可的得好好嚐嚐。”這時候糧食都不怎麽夠吃,哪裏有多餘的來釀酒?也就是陳二每個月有補貼才能這樣幹了。
他們是分開的,男的一桌,女的一桌,女的那邊先不聊天,先把桌上的菜吃完了,填飽了肚子才打開話匣子,沒吃飽誰有心情聊天啊,男的這邊“斯文”一點點,下手同樣快狠準,但是還有點空隙接話。
等到碗盤都空了,陳建軍才開啟了話題:“大伯,我們這年我們上一年工分分算多少?”
陳大伯就是他們的隊長,自然知道:“一個工分一分一,怎麽了?”
陳建軍就直說了:“大伯,你也知道我是在外麵各個地方跑的,也長了一些見識,這次我去**省,那裏也是山溝溝裏,但那裏上一年一個工分值五分,他上一年個人就拿了一百二十元。”
“你說真的?!怎麽這麽多?”是他們這裏的五倍啊!
“因為他那裏發展了副業。”
“發展什麽副業?”陳大伯迫不及待。
“他們那裏家家戶戶都種著蘋果,國家也是鼓勵我們發展農林牧副漁這些副業的,他們的產出一部分上交,剩下的大部分賣給供銷社,小部分是賣給那些單位做福利,到了年尾的時候,統一結算,就分了這麽多。”
一百多塊錢!這個數字讓隔壁桌的都安靜了下來,靜靜地聽陳建軍說話。
陳大伯他們三兄弟中過得最好的是二伯,因為他是立過軍功的,退下來之後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津貼,但是其他人都是農民,一年到頭可以見到收入的日子就是年尾,家裏的油鹽醬醋茶,還有孩子結婚、生病、上學都需要錢,一年辛苦,家裏勞力多,孩子不會很多的有收入,但有些勞力少孩子多的,每年不僅掙不到錢,還倒欠大隊裏的錢,今年村裏就有五戶人家沒有分錢還倒扣的,如果他們村的收入也能達到五分……
“我們這裏適合種蘋果嗎?”
“我們這裏不適合,那是北方的果樹,但有其他適合的呀,我們這裏的楊桃、香蕉、水蜜桃、橘子、柚子……我們這裏可以種的水果很多,即使賣不出去,我們隊員自己吃也好啊,這麽多小孩子有的吃就很開心了,如果挑那些適合久放的品種,過年過節送禮什麽的也好看。山上那地方空著也是空著,到了冬季大家沒什麽事做,收拾出來,春天的時候種上,果樹也不需要跟莊稼一樣時常需要人打理。”
“哪來的樹種?”陳大伯有些心動,隻要不占用耕地,種些果樹真不是什麽問題。
“我們剛開始什麽都種上一些,種子也好說啊,我們家家戶戶門前門後都有果樹,樹下一般都有樹種,挑那些口碑好的種吧,等之後可以在想辦法嫁接。”
陳二伯第一個出聲讚同這個法子:“我看成,反正就是多辛苦一點的事兒,咱們什麽都怕,就是不怕辛苦,我家院裏那棵楊桃個大,又甜,有很多人來我家要,那樹下有老多小苗,到了開春就種上。”
陳老三同樣讚同:“還有我家後院那裏的柚子也是,雖然個子不太大,但甜,水分足,也不怎麽需要打理。”
聽兩個弟弟這麽一說,陳大伯也猶豫了,他家門前那兩棵有好些年頭的橘子一年結出的果子也不少,過年的時候金燦燦的結在樹上也很討人喜歡,味道也還可以,了不起就像侄子說的,到時候種出來賣不出去,他們就自己分了吃掉,像橘子可以放挺長時間的,陳皮還可以用來做藥。
“我再好好想想、好好想想,你們看到有什麽樹種不要拔了,留著,我跟他們商量過後再決定。”
這也不是一時就能決定的事兒,他大伯說要考慮考慮也是正常,他是隊長,但是村子又不是他的一言堂,這事就先放著了。
隨後他大伯又問他:“軍子,他們真有一百二啊?那一家人不是……”
陳建軍點頭:“是真的,我還騙你呀,他家收入也不是太高,壯勞力不多,他上麵還有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下麵有四個孩子,弟弟妹妹還有沒結婚的,加起來三百多吧,他那地方還不算是最高的呢,有個最高的,是**遇見的,年尾分到一百七十多。”
“他們幹了什麽?那麽高”
“他們也是發展副業,不過他們有手藝,他們弄那個造紙廠,不過他那不是人人都能幹的。”畢竟他們沒有這手藝。
陳大伯是個耐不住的,年三十就跑了一趟書記家裏,要然後跟其他有名望的人商量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試著種果樹,當然,不能耽誤正常的勞作,這是前提。
不過這也不是急於一時的,除了家裏有優良品種果樹的人家被特意叮囑之外,其他人並沒有聽到這個消息,畢竟現在還是要先過年嘛。
至於隊員會不會同意,在這時候,大隊長是管理著生產大事的,他怎麽說別人就怎麽做,就像書記保持沉默讚同,因為這是果樹,農閑的時候就可以完成,用的地方又是山上不能種地的地方,就算最後什麽都沒有,還可以把樹當柴砍了燒啊,所以他就聽之任之了。
成了那就最好,他們整個村都可以好過一些,要是不成,也就浪費點功夫。
第29章
年二十九過去就是年三十, 這天家家戶戶早早的就燒水洗澡洗頭洗黴氣,大年初一是不洗的了, 把自己洗刷幹淨之後,就是新衣服亮場的時候, 陳建強和陳向娟爭搶著洗了澡, 換上了大哥獎勵做成的新衣服。
他們的仿軍裝一穿出去就被小夥伴包圍了。
陳建軍的衣服就是他的工衣,這個質量好,款式也好,加起來都有三件了。
許曉的新衣服是她做的孕婦裝,顏色不怎麽顯眼, 但是在角落處處是巧思。
陳老三和劉田芳穿的是比較好的舊衣服,但是裏麵卻是新的棉衣, 暖乎乎的,這時候每個人的衣服都有補丁, 他們全家都做了新衣服會格外的出眾,太顯眼了, 他們兩個就把許曉給他們做的新衣服壓了箱底。
一開始陳向娟的衣服是最好的, 讓她的同伴隻有羨慕的份, 但是之後陳珍珍也穿著新衣服出來了,她穿了一條鮮亮的紅裙子, 腳下踩著程亮的小皮鞋, 頭上戴著大紅蕾絲的發帶, 瞬間就壓過了她的風頭成為了視線的焦點。
許多男孩子看的眼珠子都不會轉了。
陳珍珍的爸爸是郵局的員工, 平時都在縣城, 偶爾才會迴老家這裏,是差不多年紀的女孩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她比陳向娟要大一歲,同級不同班,在學校裏基本沒有交集。
陳向娟看得眼饞,陳珍珍不用下地,上學放學也因為離家近曬不到多少太陽,所以在一群幹癟黑瘦的同齡人中,她是唯一白嫩的天鵝,高高在上。
“小娟,你的衣服很好看啊,我也想要一件,可是我媽媽就是不給,買了這條裙子,就花了二十塊呢。”
“哇!”這個價格一出來一片驚唿。
“如果確定了,到時候告訴我一聲吧。”都是知青點出來的。
“好,我先迴去了,謝謝你啊。”
“不用客氣。”
“迴見。”
出院門前,黎佳又迴頭看了眼站在門口的許曉,許曉是個美人,她有著標準的鵝蛋臉,高挑的身材,纖細的腰身,現在她懷孕了,纖細的腰身鼓起,但臉上依舊白皙細嫩,紅潤光滑,似乎比原來還胖了些,看得出來,她過得不錯。
看著她這樣,黎佳真的下定決心,等周紅軍迴來開誠公布的講一次,要是不成就試著放開,迴程遙遙無期,再拖下去,她就真成老姑娘了。
許曉看著黎佳的身影,摸了摸肚子,黎姐看上去又滄桑了,鄉下的日子對於知青來說就是煎熬,怎麽能不憔悴呢?
她知道自己不是幹農活的料,幾個月時間就能讓她認清事實,家裏爸媽被下放到了農場,大哥在軍部,可是沒有什麽權利,二哥跟她一樣都是知青,隻是一個南一個北,她隻能靠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遇到一位喜歡自己,自己也有好感的人多難得?
觀察一段時間就果斷嫁了,現在看來,她的選擇沒有錯。
年二十八,大隊那裏敲響了鑼鼓,大家紛紛集合,這聲音就顯示的他們要分魚了。
糧食錢什麽的已經分了,分了才好過年,那時候陳建軍還沒有迴來,糧食算著夠用,錢就不多了,他們一家六口人,正經掙工分的就陳老三、劉田芳,陳建軍做了大半年,許曉則是下半年算入的,加起來也算是一個人,總共分得了二十多塊錢。
這時候,一分錢就能買到一盒火柴,大米一毛多一斤,聽起來不少了,但是肉就七毛多,全部才能買三四十斤肉,工業品更貴,比如說一雙皮鞋就要四五塊,一口鐵鍋比一年的收入還要高,這個錢又能買什麽?
陳建軍一個月工資就比一年的錢還多,也就怪不得那麽多人在這個時候想要進城當工人了,比起來,工人的待遇實在太好了,他們辛辛苦苦種田那麽久,得到的錢也就跟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差不多。
城鄉差距大,所以才會有那麽多的人想著各種門路進城,從城裏來的知青也會用盡各種辦法迴去。
陳建強拿著家裏的木桶和盆,老早就守在河邊了,興致勃勃的看著大人的行動。
跟他一樣的,還有其他的半大小子。
他們這裏有東江河流過,也有一段平緩的河段,每年過年前都會用大大地漁網網上幾次,然後按照這一年的工分貢獻分下去。
那漁網雖然破爛,被補了又補,但還是能用的。
陳建軍現在是光榮的一名拉網人員。
畢竟他個子夠高,會水,力氣大,他已經連續三年了,到時候作為出力的人,可以多分一點小魚小蝦。
他們村裏還有三口魚塘,那才是重頭戲,河裏的收獲那是玄乎的,有幾年網到的魚還不到二十,魚塘的就不一樣了。
今年運氣不錯,陳大伯在上麵指揮,他前幾天就在這一片撒草料吸引魚過來,看樣子引了不少。
陳建軍站的方位不錯,他眼疾手快的,一邊收網一邊還往農場裏麵的小魚塘偷渡了幾條。
在水下,隻要摸到了,那魚就逃脫不了他的掌心。
在邊上的竹排,圍著五個大大的魚簍,等到收網,陳大伯在上麵喊一二三收的時候,看到那翻白的魚肚子,河岸邊上一片歡唿:“哇!好多魚啊!”
“今年收獲可以啊。”
“年年有餘啊!”
漁網縫隙很大,能夠留下的都不小,五個大魚簍不夠用,陳大伯另外叫人拿來了兩個備用的才裝下,然後他們轉戰魚塘,然後村支書領著會計在旁邊計數,等到把那三口魚塘的魚數量加上,再按照工分分下去。
一口魚塘先放水,差不多了就下去抓魚,大的都抓走了之後,剩下些小的就各憑本事,水抓到就是誰的,陳建強和陳向娟早就等著了。
這可是難得的樂趣。
他們一家六口,分得了三條兩斤多重的魚,一條鯉魚,一條草魚,一條蒼魚,另外半斤左右的福壽魚五條。
陳建強和陳向娟小半天的勞動成果有一斤多的蝦,三條半斤左右的鱔魚,一條一斤多重的鯰魚,隻有手指長的雜魚五斤,蚌半桶。
稱得上是滿載而歸。
二女兒在城裏,要魚隻能買,在年節下,好魚也不是那麽容易遇到的,她就讓陳建軍把草魚、一籃子蚌、兩斤雜魚拿去給她,趁著還活著,快去快迴。
其餘的還活著的先養著,看著懨懨的就殺了醃上,等死了就不新鮮了。
陳建民也不得空,柳蘭娘家是在山裏麵,沒有魚,他要送條過去。
這時候,整個村子都因為分到的魚歡聲笑語,年味更濃了。
第28章
他們這裏是在大陸的南端, 基本上是見不到雪的,上一次下雪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就算是下雪,也是細細小小的, 跟北方那種沒法比, 溫度也不會太低,最冷也是控製在零下十度之上,但是,南方的濕冷跟北方的幹冷那是完全不一樣的,許曉剛來這裏度過的第一個冬天, 印象就是濕入骨髓的冷,把最厚衣服穿上依舊無孔不入。
現在, 還有兩天就過年了,下起了小雨, 天氣濕冷濕冷的,好像骨頭縫裏都是冷的讓人受不了。
陳建軍不怕冷, 這個身體素質真的沒得說, 可是看劉田芳和她們那個樣子, 他特意騎著自行車出去了一趟,轉了一圈, 從供銷社裏麵買了四個熱水袋。
一個給劉田芳, 一個給許曉, 再給陳向娟一個, 柳蘭一個剛好。
晚上有來了熱水袋, 入睡前起碼能夠把手腳給捂暖。
年二十九,天氣完全放晴了,似乎也知道快要到好日子了,應該是個好天氣,特意讓太陽出來一般。
這一晚,他們三家人一起聚在陳大伯家裏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飯。
年三十是各自的小家一起過,年二十九就是他們大家子一起過,飯菜是劉田芳三個妯娌一起做的,各自做好三道菜,帶過來,陳大伯作為兄長做四道,湊了個十全十美。
米飯不可能全讓陳大伯出,都是陳老二和陳老三提前把口糧送去一起煮,不然這麽多人一頓飯下去,陳大伯家的糧食就要縮水不少了。
陳大伯和大伯娘王芳一共生了二子二女,大女兒夭折,小兒子被拐,現在還在的,就一子一女,現在早已經各自娶妻生子,現在大堂哥陳平已經有一子一女,最大的兒子已經有六歲了,小女兒也三歲了。
二伯年輕的時候跑去當了兵,幸好跟對了人,也立了兩次不大不小的功勞,最後因為救長官失去了左胳膊迴了家,娶了媳婦,生了兩個兒子,現在大兒子在當兵,小兒子比陳建軍要小一些,明年就高中畢業了。
也就是說,第三代,陳平的兒子女兒是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孫子孫女,等到許曉生了,就是排行第三,柳蘭的排行第四。
大伯娘王芳做的是紅燒豆腐、肉沫燒青菜、清蒸魚、豆角幹燜排骨,二伯娘趙英做的是蒸肉丸子、紅燒魚、下水炒粉絲,劉田芳的是溜鱔魚段、肉沫蒸香芋、燜豬腳,這些菜一上桌,大人還好些,有些控製能力,才幾歲的小孩子已經含著手指流口水了。
這一頓比很多人正經的年夜飯還豐盛。
“今天我們有口福了,我帶了酒,我們哥幾個,來一杯。”陳二伯拿出了自己帶來的米酒:“這是前段時間自己釀的,還行。”
“已經好了,那我可的得好好嚐嚐。”這時候糧食都不怎麽夠吃,哪裏有多餘的來釀酒?也就是陳二每個月有補貼才能這樣幹了。
他們是分開的,男的一桌,女的一桌,女的那邊先不聊天,先把桌上的菜吃完了,填飽了肚子才打開話匣子,沒吃飽誰有心情聊天啊,男的這邊“斯文”一點點,下手同樣快狠準,但是還有點空隙接話。
等到碗盤都空了,陳建軍才開啟了話題:“大伯,我們這年我們上一年工分分算多少?”
陳大伯就是他們的隊長,自然知道:“一個工分一分一,怎麽了?”
陳建軍就直說了:“大伯,你也知道我是在外麵各個地方跑的,也長了一些見識,這次我去**省,那裏也是山溝溝裏,但那裏上一年一個工分值五分,他上一年個人就拿了一百二十元。”
“你說真的?!怎麽這麽多?”是他們這裏的五倍啊!
“因為他那裏發展了副業。”
“發展什麽副業?”陳大伯迫不及待。
“他們那裏家家戶戶都種著蘋果,國家也是鼓勵我們發展農林牧副漁這些副業的,他們的產出一部分上交,剩下的大部分賣給供銷社,小部分是賣給那些單位做福利,到了年尾的時候,統一結算,就分了這麽多。”
一百多塊錢!這個數字讓隔壁桌的都安靜了下來,靜靜地聽陳建軍說話。
陳大伯他們三兄弟中過得最好的是二伯,因為他是立過軍功的,退下來之後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津貼,但是其他人都是農民,一年到頭可以見到收入的日子就是年尾,家裏的油鹽醬醋茶,還有孩子結婚、生病、上學都需要錢,一年辛苦,家裏勞力多,孩子不會很多的有收入,但有些勞力少孩子多的,每年不僅掙不到錢,還倒欠大隊裏的錢,今年村裏就有五戶人家沒有分錢還倒扣的,如果他們村的收入也能達到五分……
“我們這裏適合種蘋果嗎?”
“我們這裏不適合,那是北方的果樹,但有其他適合的呀,我們這裏的楊桃、香蕉、水蜜桃、橘子、柚子……我們這裏可以種的水果很多,即使賣不出去,我們隊員自己吃也好啊,這麽多小孩子有的吃就很開心了,如果挑那些適合久放的品種,過年過節送禮什麽的也好看。山上那地方空著也是空著,到了冬季大家沒什麽事做,收拾出來,春天的時候種上,果樹也不需要跟莊稼一樣時常需要人打理。”
“哪來的樹種?”陳大伯有些心動,隻要不占用耕地,種些果樹真不是什麽問題。
“我們剛開始什麽都種上一些,種子也好說啊,我們家家戶戶門前門後都有果樹,樹下一般都有樹種,挑那些口碑好的種吧,等之後可以在想辦法嫁接。”
陳二伯第一個出聲讚同這個法子:“我看成,反正就是多辛苦一點的事兒,咱們什麽都怕,就是不怕辛苦,我家院裏那棵楊桃個大,又甜,有很多人來我家要,那樹下有老多小苗,到了開春就種上。”
陳老三同樣讚同:“還有我家後院那裏的柚子也是,雖然個子不太大,但甜,水分足,也不怎麽需要打理。”
聽兩個弟弟這麽一說,陳大伯也猶豫了,他家門前那兩棵有好些年頭的橘子一年結出的果子也不少,過年的時候金燦燦的結在樹上也很討人喜歡,味道也還可以,了不起就像侄子說的,到時候種出來賣不出去,他們就自己分了吃掉,像橘子可以放挺長時間的,陳皮還可以用來做藥。
“我再好好想想、好好想想,你們看到有什麽樹種不要拔了,留著,我跟他們商量過後再決定。”
這也不是一時就能決定的事兒,他大伯說要考慮考慮也是正常,他是隊長,但是村子又不是他的一言堂,這事就先放著了。
隨後他大伯又問他:“軍子,他們真有一百二啊?那一家人不是……”
陳建軍點頭:“是真的,我還騙你呀,他家收入也不是太高,壯勞力不多,他上麵還有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下麵有四個孩子,弟弟妹妹還有沒結婚的,加起來三百多吧,他那地方還不算是最高的呢,有個最高的,是**遇見的,年尾分到一百七十多。”
“他們幹了什麽?那麽高”
“他們也是發展副業,不過他們有手藝,他們弄那個造紙廠,不過他那不是人人都能幹的。”畢竟他們沒有這手藝。
陳大伯是個耐不住的,年三十就跑了一趟書記家裏,要然後跟其他有名望的人商量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試著種果樹,當然,不能耽誤正常的勞作,這是前提。
不過這也不是急於一時的,除了家裏有優良品種果樹的人家被特意叮囑之外,其他人並沒有聽到這個消息,畢竟現在還是要先過年嘛。
至於隊員會不會同意,在這時候,大隊長是管理著生產大事的,他怎麽說別人就怎麽做,就像書記保持沉默讚同,因為這是果樹,農閑的時候就可以完成,用的地方又是山上不能種地的地方,就算最後什麽都沒有,還可以把樹當柴砍了燒啊,所以他就聽之任之了。
成了那就最好,他們整個村都可以好過一些,要是不成,也就浪費點功夫。
第29章
年二十九過去就是年三十, 這天家家戶戶早早的就燒水洗澡洗頭洗黴氣,大年初一是不洗的了, 把自己洗刷幹淨之後,就是新衣服亮場的時候, 陳建強和陳向娟爭搶著洗了澡, 換上了大哥獎勵做成的新衣服。
他們的仿軍裝一穿出去就被小夥伴包圍了。
陳建軍的衣服就是他的工衣,這個質量好,款式也好,加起來都有三件了。
許曉的新衣服是她做的孕婦裝,顏色不怎麽顯眼, 但是在角落處處是巧思。
陳老三和劉田芳穿的是比較好的舊衣服,但是裏麵卻是新的棉衣, 暖乎乎的,這時候每個人的衣服都有補丁, 他們全家都做了新衣服會格外的出眾,太顯眼了, 他們兩個就把許曉給他們做的新衣服壓了箱底。
一開始陳向娟的衣服是最好的, 讓她的同伴隻有羨慕的份, 但是之後陳珍珍也穿著新衣服出來了,她穿了一條鮮亮的紅裙子, 腳下踩著程亮的小皮鞋, 頭上戴著大紅蕾絲的發帶, 瞬間就壓過了她的風頭成為了視線的焦點。
許多男孩子看的眼珠子都不會轉了。
陳珍珍的爸爸是郵局的員工, 平時都在縣城, 偶爾才會迴老家這裏,是差不多年紀的女孩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她比陳向娟要大一歲,同級不同班,在學校裏基本沒有交集。
陳向娟看得眼饞,陳珍珍不用下地,上學放學也因為離家近曬不到多少太陽,所以在一群幹癟黑瘦的同齡人中,她是唯一白嫩的天鵝,高高在上。
“小娟,你的衣服很好看啊,我也想要一件,可是我媽媽就是不給,買了這條裙子,就花了二十塊呢。”
“哇!”這個價格一出來一片驚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