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被林素美的話所吸引,想了想那個場景,心裏隻覺得美得冒泡,用空著的左手點了點林素美的額頭:“那你得給我爭氣。”
“嗯。”林素美乖巧的點點頭,滿臉都積攢著笑容。
林平林安也是附和起來,八字沒一撇的事,被他們兩說得林素美現在都考上了大學似的,他們已經想好如何辦那宴席了,一定要辦得檔次高,還要夠熱鬧。
陳冬梅被兩兒子的話說得翻了個白眼:“就你們也好意思說?要不是你們沒用,我能把希望放在小美身上,讓她現在有這麽大的壓力?”
林安愣了一下,看向林素美:“小美,你現在壓力很大嗎?”
“也還好吧!”林素美瞄了林安一眼,真是會聽重點。
林安:“以後小美應該吃好點,這樣讀書才會更聰明。”
陳冬梅沒好氣:“你們兩兄弟長這樣,是因為我和你爸沒給你們吃好的?”
林安摸摸頭,呆呆的笑了笑:“那倒沒有。”
林平和自己妻子對視了一眼,聰明的選擇了沉默,不是他不講義氣,而是眼看著母親對他們如此挑刺的情況下,那不是說什麽錯什麽嗎。
“媽媽,先吃飯吧,這個天飯菜都冷得快。”林素美給陳冬梅夾了一筷子菜,成功的讓陳冬梅轉移了目光。
一頓飯總的還是吃得比較喜氣洋洋,就是陳冬梅他們得留下幫著二房收拾碗筷這些麻煩事,做完了才能夠迴家。
……
沒多久就快到過年了,大家雖然全都忙著修路,都希望能在年前把路修好,然後高高興興過大年,但還是會在忙中把家裏的小事都做好,比如說把做湯圓的料做好。
當地把湯圓稱作湯包,做的過程也簡單,主要以糯米為主,然後在裏麵按一定比例加別的一些農作物。就是糧食金貴,大家也不舍得多做,可就一點半點的,再去推磨子磨湯包,顯得麻煩。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是關係好的幾家人,一家人湊點糧食起來,做好後,大家分別平均分一分就行。
林家當然是四家人一起了,這樣還可以節約人力,隨便安排幾個人,很快就能把這事給做好。
做好的湯包得用特殊的口袋裝起來,放在鋪了草的背簍裏,背簍則放在大盆子裏,盆子裏擺了凳子或者石頭,把裝了湯包的口袋放在凳子或者石頭上,因為口袋裏會漏出水來,直到水完全流幹,湯包從液體粘稠狀變成固體,這才算真的完成了,就可以幾家人分了,然後各自找東西給裝起來。
除了做湯包,年前要忙碌的就是給家人做新衣服了,這是孩子們最盼望的事。
在過年前兩天,總會有孩子忍不住偷偷穿了新衣服,然後在村裏走一圈,惹得那些沒能穿上新衣服的孩子羨慕嫉妒恨,這出風頭也是有代價的,愛麵子的家長會把孩子拉迴家慢慢教育,不講究的直接抓到就開罵甚至直接揍人。
也不怪家長們反應大,這些孩子穿了新衣服,沒一會兒準髒,那髒了的衣服,又清洗過了,還能算得上新衣服嗎?
所以在過年前這幾天也是無比熱鬧,到處都能看到父母孩子們的各種鬧騰。
而春節就在這種氛圍中來了。
今年過春節是在林家長房那裏過,這些年的春節差不多都是這樣,要麽在長房那裏過,要麽就自家過。
雖然是在林建國家過年,其餘幾房也會拿菜這些東西去,肉這些是不得少的,素菜則各家有什麽就拿來什麽,這個時候誰家都不會計較,隻想著歡歡喜喜把年給過好。
在大年三十這天,林家這一大家子都歡歡喜喜的在林家長房那裏匯聚在一起,以易芳為首的老早就開始做飯了,等到半下午的時候,大家就一起去祭拜墳,放鞭炮,燒錢紙,拿著香叩拜。
這個點出去祭拜墳的比較多,都是一波一波的,還能打個招唿,問問彼此今晚吃什麽,打算過個什麽年,並約著一起玩牌。
林家四房也就隻有兩個墳,也就是林素美的爺爺和奶奶的墳。
林素美聽到二伯在那邊說:“別全給爸燒了,給媽多燒點錢紙……”
林建民立即迴話:“就是,給媽多燒點,媽還能給爸用點,全給爸了,他隻會拿去自己用。”
大家都笑了起來,不過竟然都沒人反駁。
鞭炮放完後,就迴家,等不了多久,就可以吃晚飯了。
孩子們最期待這一刻,哪裏都不去,長輩們讓他們出去玩都喊不走,就是守在桌子邊,等著開飯。
到了吃飯點,大家就自覺的收起牌什麽的,坐在桌子前,等待著飯菜上桌。
這和吃席桌也沒什麽兩樣了,但因為今天這個特殊性,大家都是笑容滿麵,喜氣洋洋。
大家一起吃飯,都避免不了一個老話題,那便是或多或少會提到死去的長輩,聊起父輩們的事,這時候更多的是懷念,誰也不會提起長輩們做過的過分的事,畢竟那都過去了,何況死者為大。
林素美看到自己母親撇撇嘴,到底沒有多說什麽。
但林素美卻覺得特別心酸和心疼。
她對爺爺沒有印象,對奶奶的印象也不深,隻記得每次去奶奶那裏,奶奶都會給兩顆冰糖給她吃,甜甜的,味道很好,那是奶奶存儲起來的,有時候那冰糖都被放化了起來。
另一次就是陳冬梅無意間被土裏的毒蛇給咬到了,雖然把血給擠出來了,手膀子卻腫得很高,衛生所的醫生叮囑她千萬不能用力,所以那個時候,是孩子們自己做飯,林素美記得奶奶來幫她做過一次飯,給她開了小灶,燒了個蛋炒飯,雖然隻有小小的一碗,味道卻格外鮮美。
她和奶奶接觸不多,不知道奶奶性格是後麵才變得溫和起來,還是一直就是那個性格。
但陳冬梅卻是和她爺爺奶奶接觸很多的人,陳冬梅在那公公婆婆裏受到了委屈,可是這委屈,再也沒有機會發泄出來了,那兩人已經過世,大家記得的都是老人們生前的好,甚至連林素美自己的記憶裏都是這樣,那陳冬梅受過的委屈和傷害,應該向誰訴說?
“媽媽。”林素美擔心的看著自己母親。
陳冬梅愣了一下,隨即笑了:“吃飯吧!”
林素美點點頭。
有些東西隻能夠隨著時光而流去,沒有辦法去要求什麽。
吃過飯,大家照常聚集在一起,玩牌的人就玩牌,不會的就在一邊看,然後聊天說笑,嗑瓜子吃花生。
孩子們也有樣學樣,玩起牌,還特別厲害的輸了要求給錢,被自己父母知道了,一頓說教,有兩分錢就不得了。
孩子們的錢自然來自於壓歲錢,林家人多,都不互相給對方的孩子,自家倒是會給,像是林家三房,就隻有兩個人得了壓歲錢,一個是林素美,另一個是小晨晨,作為和小晨晨一個待遇的林素美,嗯,有點莫名自豪。
一直到夜深下來,大家才逐漸離去去休息。
大年初一其實過得很安靜,早上吃一頓湯包,然後再隨便和大家聊聊這一天就算過了,但對於孩子們來說,這天是比較特別的,無論他們多調皮搗蛋,長輩們都會忍著脾氣不收拾他們。
大家信奉大年初一是一年最開始的一天,這個頭必須起得好,所以這一天都盡量不要犯事,也盡量不往外麵倒水和倒垃圾,免得把財給倒掉了。
到了大年初二,就又熱鬧開了,開始走親戚了。
林家這幾房,差不多順序就是固定的,初二中午在林建國家吃飯,晚上在林建黨家吃飯,初三中午在林建業家吃飯,晚上則在林建民家吃飯,都是同一波人,像又過了幾次除夕夜似的。
這時候在城裏的林海燕也會帶著丈夫陶金峰一起迴來,在家裏待上兩天,和大夥一起熱鬧熱鬧。
林素美早早就跑到大房去報道了,等待著林海燕迴來。
別人一看林素美這動作,都會感慨林家這對堂姐妹關係可真好。
林素美覺得自己有點委屈,等林海燕迴來的可不是她一個人,大家都在等,隻是她是大朋友,人家是小朋友,她是為了人,小朋友是為了零食。
林海燕迴來的時候,就跟熱鬧了,大家都會和她打招唿,她則會把自己帶迴來的糖果等物品都分給大家吃。
再過一會兒後,林素美才會和林海燕偷偷進林海燕過去的房間裏,林海燕作為長房唯一的女孩,她的房間一直沒有動,易芳在空閑的時候還會把這屋子給收拾收拾。
兩姐妹待在一起,就會說起彼此的一些小事,互相分享彼此的生活。
到了吃飯時間,她們才被叫著出去吃飯。
年後的日子,就在這一頓又一頓飯中消逝,年味也在一天天變淡。
————————
年後,對第九生產隊來說,最大的事就是路修通了,進城方便多了,就是那路不是特別平整,在下過雨後,容易起泥漿,但大家依然興奮著有這條路,這條路已經成為這附近幾個生產大隊最為驕傲的事了,逢人便會提上幾句,等著對方誇讚。
路修通了,事就來了,該有車了。
第九生產大隊仿佛在一夜之間就擁有了許多有自行車的人家,村長林建國家買了自行車,林建黨家也買了自行車,然後是謝長渝那群玩得好的人幾乎都買了自行車……
第九生產大隊出了這麽多有自行車的人家,惹得別的生產隊看著心裏酸酸的,遇到林建國時,總會丟兩句話過來,難怪那麽想修路,這是早想買車了吧!
林建國也不生氣,笑眯眯的問對方,難道不想買自行車啊。
想當然想,但買自行車不要錢啊,有錢還得想辦法弄到票才行。
村裏一下子就有那麽多人家買了自行車,這對林建業和陳冬梅來說是好事,他們捏在那張自行車票,也去城裏弄了輛自行車迴來,他們都不會騎,就推著車迴來,就這樣也是高興得不行。
有人問起他們買自行車的事,他們也就大大方方的告訴對方,這自行車票也是遇到巧了,林建業幫人做家具的某一戶人家,認識一個人想把手裏的自行車票賣出去,他知道這個消息後,就去買了過來。
沒兩天,林建業家有了自行車,這個自行車票又是如何拿到的,就在村裏傳遍了。
如此一來,林家有自行車的事也就不打眼了,就是總有人來問他們別人還有沒有多的自行車票,幫著去問問。
後來這些人也就不來煩林家三房了。
謝長渝那夥人,幾乎都有這自行車這金貴的玩意,要說他們沒有門路弄到自行車票,這話誰信?
然後林素美通過謝長萍就知道了,謝長渝開始倒騰自行車票了,顧客就是附近這幾個生產大隊的人,既然路都修通了,這些人難道就沒有別的想法?不說有自行車後會方便多少,光是這讓別人羨慕,就會讓無數人捏緊褲腰帶想買上一輛,以前是沒錢沒門路,現在可不有了。
而對謝長渝來說,這事也不算特別難,城裏的人日子不好過的多的是,一張自行車票賣出來,絕對能改善下生活,而另一些人賣票倒不是因為日子難過,而是因為家裏離工作的地方太近用不上,幹脆就賣了。
林素美倒沒想到,這條路修通後,會第一個便宜了謝長渝。
有了自行車後,對林素美的生活也有改變。
林平林安現在是搶著要送林素美去上學,因為他們都想騎那自行車進城,自行車一開過,路上一片羨慕的目光,光是想想就覺得拉風無比。
過去林平林安是誰沒事誰送林素美,現在林素美必須給他們定時間,一人一天,否則這兄弟兩還真能因為誰送林素美去學校鬧起來。
林素美在學校的生活也過得非常安然,唯一不同的是過去她的午休時間全被方小玲給占據了,如今是被方小玲和於莎莎給占據了。
方小玲和於莎莎過去是初中同學,兩人也沒有多大交集,於莎莎在偶然和方小玲寒暄後,知道方小玲現在成績有所進步,就順口問了句,然後就知道了林素美給方小玲補課的事,於莎莎後來也就主動來請教林素美,見林素美不反對後,現在都和方小玲一起來向林素美請教那聽不懂的知識。
這種情況經過一周後,林素美就被方小玲和於莎莎各自的父母給找到了。
他們不僅帶來的一些精貴物品,還拿來了一些錢,就希望林素美能夠利用閑暇時間幫方小玲和於莎莎提高成績。
林素美當然不肯要,但對方也是相當的執著,林素美隻好把他們拿來的物品給收下了,但錢那是說什麽都不能要了。
這天迴到家後,林素美把方小玲和於莎莎父母給的東西拿給了陳冬梅,陳冬梅皺了皺眉頭,臉色不是很好看:“你給同學講題,怎麽還收人家東西?”
林素美也很懊惱:“媽媽,我也不想要,但他們非得給我,還要給錢,我實在沒有辦法,就隻好把這拿了,把錢還給了他們。”
陳冬梅也沒有話說了,她是覺得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哪裏能還去要報酬。
林素美一看自己母親這態度,就知道自己有點異想天開了,她還想著能通過替別人解答問題掙錢呢,要真這麽做的話,可能後果不是她想看到的。
方小玲和於莎莎給她送東西來,是因為知道在她的幫助下,那兩人成績的確有所提高,如果她不收東西,他們怕她不盡心。
但不是所有人的父母都像方小玲和於莎莎的父母那樣看重孩子學習,並願意為此花費金錢。
林素美也不覺得失望,現在不能靠這個賺錢,那以後呢?
而方小玲和於莎莎,就相當於她給自己找的招牌,她當然會用心教她們,隻要她們也考上大學,那就是屬於她林素美的活招牌,以後等大環境一變,她再利用自己的經驗開一個補習班之類的,應該能夠成功。
慢慢來吧,她並不擔心,因為這是她擅長的事,加上過去的經驗,她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等到林平林安迴來,知道林素美被人家感謝,還送了那麽精貴的玩意迴來,兩個人看林素美的眼神都不同了:“小美,你可真厲害,還能給人講課。”
這話也提醒了陳冬梅,自己女兒竟然能給人講課了?
林素美察覺到自己母親那疑惑的目光,抿了下唇:“媽媽,原來你壓根都不相信我在努力學習,也不相信我真聰明一學就會,我以前不是和你說過了嘛,我以前隻是不認真而已,一認真起來,當然就厲害了。”
“嗯。”林素美乖巧的點點頭,滿臉都積攢著笑容。
林平林安也是附和起來,八字沒一撇的事,被他們兩說得林素美現在都考上了大學似的,他們已經想好如何辦那宴席了,一定要辦得檔次高,還要夠熱鬧。
陳冬梅被兩兒子的話說得翻了個白眼:“就你們也好意思說?要不是你們沒用,我能把希望放在小美身上,讓她現在有這麽大的壓力?”
林安愣了一下,看向林素美:“小美,你現在壓力很大嗎?”
“也還好吧!”林素美瞄了林安一眼,真是會聽重點。
林安:“以後小美應該吃好點,這樣讀書才會更聰明。”
陳冬梅沒好氣:“你們兩兄弟長這樣,是因為我和你爸沒給你們吃好的?”
林安摸摸頭,呆呆的笑了笑:“那倒沒有。”
林平和自己妻子對視了一眼,聰明的選擇了沉默,不是他不講義氣,而是眼看著母親對他們如此挑刺的情況下,那不是說什麽錯什麽嗎。
“媽媽,先吃飯吧,這個天飯菜都冷得快。”林素美給陳冬梅夾了一筷子菜,成功的讓陳冬梅轉移了目光。
一頓飯總的還是吃得比較喜氣洋洋,就是陳冬梅他們得留下幫著二房收拾碗筷這些麻煩事,做完了才能夠迴家。
……
沒多久就快到過年了,大家雖然全都忙著修路,都希望能在年前把路修好,然後高高興興過大年,但還是會在忙中把家裏的小事都做好,比如說把做湯圓的料做好。
當地把湯圓稱作湯包,做的過程也簡單,主要以糯米為主,然後在裏麵按一定比例加別的一些農作物。就是糧食金貴,大家也不舍得多做,可就一點半點的,再去推磨子磨湯包,顯得麻煩。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是關係好的幾家人,一家人湊點糧食起來,做好後,大家分別平均分一分就行。
林家當然是四家人一起了,這樣還可以節約人力,隨便安排幾個人,很快就能把這事給做好。
做好的湯包得用特殊的口袋裝起來,放在鋪了草的背簍裏,背簍則放在大盆子裏,盆子裏擺了凳子或者石頭,把裝了湯包的口袋放在凳子或者石頭上,因為口袋裏會漏出水來,直到水完全流幹,湯包從液體粘稠狀變成固體,這才算真的完成了,就可以幾家人分了,然後各自找東西給裝起來。
除了做湯包,年前要忙碌的就是給家人做新衣服了,這是孩子們最盼望的事。
在過年前兩天,總會有孩子忍不住偷偷穿了新衣服,然後在村裏走一圈,惹得那些沒能穿上新衣服的孩子羨慕嫉妒恨,這出風頭也是有代價的,愛麵子的家長會把孩子拉迴家慢慢教育,不講究的直接抓到就開罵甚至直接揍人。
也不怪家長們反應大,這些孩子穿了新衣服,沒一會兒準髒,那髒了的衣服,又清洗過了,還能算得上新衣服嗎?
所以在過年前這幾天也是無比熱鬧,到處都能看到父母孩子們的各種鬧騰。
而春節就在這種氛圍中來了。
今年過春節是在林家長房那裏過,這些年的春節差不多都是這樣,要麽在長房那裏過,要麽就自家過。
雖然是在林建國家過年,其餘幾房也會拿菜這些東西去,肉這些是不得少的,素菜則各家有什麽就拿來什麽,這個時候誰家都不會計較,隻想著歡歡喜喜把年給過好。
在大年三十這天,林家這一大家子都歡歡喜喜的在林家長房那裏匯聚在一起,以易芳為首的老早就開始做飯了,等到半下午的時候,大家就一起去祭拜墳,放鞭炮,燒錢紙,拿著香叩拜。
這個點出去祭拜墳的比較多,都是一波一波的,還能打個招唿,問問彼此今晚吃什麽,打算過個什麽年,並約著一起玩牌。
林家四房也就隻有兩個墳,也就是林素美的爺爺和奶奶的墳。
林素美聽到二伯在那邊說:“別全給爸燒了,給媽多燒點錢紙……”
林建民立即迴話:“就是,給媽多燒點,媽還能給爸用點,全給爸了,他隻會拿去自己用。”
大家都笑了起來,不過竟然都沒人反駁。
鞭炮放完後,就迴家,等不了多久,就可以吃晚飯了。
孩子們最期待這一刻,哪裏都不去,長輩們讓他們出去玩都喊不走,就是守在桌子邊,等著開飯。
到了吃飯點,大家就自覺的收起牌什麽的,坐在桌子前,等待著飯菜上桌。
這和吃席桌也沒什麽兩樣了,但因為今天這個特殊性,大家都是笑容滿麵,喜氣洋洋。
大家一起吃飯,都避免不了一個老話題,那便是或多或少會提到死去的長輩,聊起父輩們的事,這時候更多的是懷念,誰也不會提起長輩們做過的過分的事,畢竟那都過去了,何況死者為大。
林素美看到自己母親撇撇嘴,到底沒有多說什麽。
但林素美卻覺得特別心酸和心疼。
她對爺爺沒有印象,對奶奶的印象也不深,隻記得每次去奶奶那裏,奶奶都會給兩顆冰糖給她吃,甜甜的,味道很好,那是奶奶存儲起來的,有時候那冰糖都被放化了起來。
另一次就是陳冬梅無意間被土裏的毒蛇給咬到了,雖然把血給擠出來了,手膀子卻腫得很高,衛生所的醫生叮囑她千萬不能用力,所以那個時候,是孩子們自己做飯,林素美記得奶奶來幫她做過一次飯,給她開了小灶,燒了個蛋炒飯,雖然隻有小小的一碗,味道卻格外鮮美。
她和奶奶接觸不多,不知道奶奶性格是後麵才變得溫和起來,還是一直就是那個性格。
但陳冬梅卻是和她爺爺奶奶接觸很多的人,陳冬梅在那公公婆婆裏受到了委屈,可是這委屈,再也沒有機會發泄出來了,那兩人已經過世,大家記得的都是老人們生前的好,甚至連林素美自己的記憶裏都是這樣,那陳冬梅受過的委屈和傷害,應該向誰訴說?
“媽媽。”林素美擔心的看著自己母親。
陳冬梅愣了一下,隨即笑了:“吃飯吧!”
林素美點點頭。
有些東西隻能夠隨著時光而流去,沒有辦法去要求什麽。
吃過飯,大家照常聚集在一起,玩牌的人就玩牌,不會的就在一邊看,然後聊天說笑,嗑瓜子吃花生。
孩子們也有樣學樣,玩起牌,還特別厲害的輸了要求給錢,被自己父母知道了,一頓說教,有兩分錢就不得了。
孩子們的錢自然來自於壓歲錢,林家人多,都不互相給對方的孩子,自家倒是會給,像是林家三房,就隻有兩個人得了壓歲錢,一個是林素美,另一個是小晨晨,作為和小晨晨一個待遇的林素美,嗯,有點莫名自豪。
一直到夜深下來,大家才逐漸離去去休息。
大年初一其實過得很安靜,早上吃一頓湯包,然後再隨便和大家聊聊這一天就算過了,但對於孩子們來說,這天是比較特別的,無論他們多調皮搗蛋,長輩們都會忍著脾氣不收拾他們。
大家信奉大年初一是一年最開始的一天,這個頭必須起得好,所以這一天都盡量不要犯事,也盡量不往外麵倒水和倒垃圾,免得把財給倒掉了。
到了大年初二,就又熱鬧開了,開始走親戚了。
林家這幾房,差不多順序就是固定的,初二中午在林建國家吃飯,晚上在林建黨家吃飯,初三中午在林建業家吃飯,晚上則在林建民家吃飯,都是同一波人,像又過了幾次除夕夜似的。
這時候在城裏的林海燕也會帶著丈夫陶金峰一起迴來,在家裏待上兩天,和大夥一起熱鬧熱鬧。
林素美早早就跑到大房去報道了,等待著林海燕迴來。
別人一看林素美這動作,都會感慨林家這對堂姐妹關係可真好。
林素美覺得自己有點委屈,等林海燕迴來的可不是她一個人,大家都在等,隻是她是大朋友,人家是小朋友,她是為了人,小朋友是為了零食。
林海燕迴來的時候,就跟熱鬧了,大家都會和她打招唿,她則會把自己帶迴來的糖果等物品都分給大家吃。
再過一會兒後,林素美才會和林海燕偷偷進林海燕過去的房間裏,林海燕作為長房唯一的女孩,她的房間一直沒有動,易芳在空閑的時候還會把這屋子給收拾收拾。
兩姐妹待在一起,就會說起彼此的一些小事,互相分享彼此的生活。
到了吃飯時間,她們才被叫著出去吃飯。
年後的日子,就在這一頓又一頓飯中消逝,年味也在一天天變淡。
————————
年後,對第九生產隊來說,最大的事就是路修通了,進城方便多了,就是那路不是特別平整,在下過雨後,容易起泥漿,但大家依然興奮著有這條路,這條路已經成為這附近幾個生產大隊最為驕傲的事了,逢人便會提上幾句,等著對方誇讚。
路修通了,事就來了,該有車了。
第九生產大隊仿佛在一夜之間就擁有了許多有自行車的人家,村長林建國家買了自行車,林建黨家也買了自行車,然後是謝長渝那群玩得好的人幾乎都買了自行車……
第九生產大隊出了這麽多有自行車的人家,惹得別的生產隊看著心裏酸酸的,遇到林建國時,總會丟兩句話過來,難怪那麽想修路,這是早想買車了吧!
林建國也不生氣,笑眯眯的問對方,難道不想買自行車啊。
想當然想,但買自行車不要錢啊,有錢還得想辦法弄到票才行。
村裏一下子就有那麽多人家買了自行車,這對林建業和陳冬梅來說是好事,他們捏在那張自行車票,也去城裏弄了輛自行車迴來,他們都不會騎,就推著車迴來,就這樣也是高興得不行。
有人問起他們買自行車的事,他們也就大大方方的告訴對方,這自行車票也是遇到巧了,林建業幫人做家具的某一戶人家,認識一個人想把手裏的自行車票賣出去,他知道這個消息後,就去買了過來。
沒兩天,林建業家有了自行車,這個自行車票又是如何拿到的,就在村裏傳遍了。
如此一來,林家有自行車的事也就不打眼了,就是總有人來問他們別人還有沒有多的自行車票,幫著去問問。
後來這些人也就不來煩林家三房了。
謝長渝那夥人,幾乎都有這自行車這金貴的玩意,要說他們沒有門路弄到自行車票,這話誰信?
然後林素美通過謝長萍就知道了,謝長渝開始倒騰自行車票了,顧客就是附近這幾個生產大隊的人,既然路都修通了,這些人難道就沒有別的想法?不說有自行車後會方便多少,光是這讓別人羨慕,就會讓無數人捏緊褲腰帶想買上一輛,以前是沒錢沒門路,現在可不有了。
而對謝長渝來說,這事也不算特別難,城裏的人日子不好過的多的是,一張自行車票賣出來,絕對能改善下生活,而另一些人賣票倒不是因為日子難過,而是因為家裏離工作的地方太近用不上,幹脆就賣了。
林素美倒沒想到,這條路修通後,會第一個便宜了謝長渝。
有了自行車後,對林素美的生活也有改變。
林平林安現在是搶著要送林素美去上學,因為他們都想騎那自行車進城,自行車一開過,路上一片羨慕的目光,光是想想就覺得拉風無比。
過去林平林安是誰沒事誰送林素美,現在林素美必須給他們定時間,一人一天,否則這兄弟兩還真能因為誰送林素美去學校鬧起來。
林素美在學校的生活也過得非常安然,唯一不同的是過去她的午休時間全被方小玲給占據了,如今是被方小玲和於莎莎給占據了。
方小玲和於莎莎過去是初中同學,兩人也沒有多大交集,於莎莎在偶然和方小玲寒暄後,知道方小玲現在成績有所進步,就順口問了句,然後就知道了林素美給方小玲補課的事,於莎莎後來也就主動來請教林素美,見林素美不反對後,現在都和方小玲一起來向林素美請教那聽不懂的知識。
這種情況經過一周後,林素美就被方小玲和於莎莎各自的父母給找到了。
他們不僅帶來的一些精貴物品,還拿來了一些錢,就希望林素美能夠利用閑暇時間幫方小玲和於莎莎提高成績。
林素美當然不肯要,但對方也是相當的執著,林素美隻好把他們拿來的物品給收下了,但錢那是說什麽都不能要了。
這天迴到家後,林素美把方小玲和於莎莎父母給的東西拿給了陳冬梅,陳冬梅皺了皺眉頭,臉色不是很好看:“你給同學講題,怎麽還收人家東西?”
林素美也很懊惱:“媽媽,我也不想要,但他們非得給我,還要給錢,我實在沒有辦法,就隻好把這拿了,把錢還給了他們。”
陳冬梅也沒有話說了,她是覺得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哪裏能還去要報酬。
林素美一看自己母親這態度,就知道自己有點異想天開了,她還想著能通過替別人解答問題掙錢呢,要真這麽做的話,可能後果不是她想看到的。
方小玲和於莎莎給她送東西來,是因為知道在她的幫助下,那兩人成績的確有所提高,如果她不收東西,他們怕她不盡心。
但不是所有人的父母都像方小玲和於莎莎的父母那樣看重孩子學習,並願意為此花費金錢。
林素美也不覺得失望,現在不能靠這個賺錢,那以後呢?
而方小玲和於莎莎,就相當於她給自己找的招牌,她當然會用心教她們,隻要她們也考上大學,那就是屬於她林素美的活招牌,以後等大環境一變,她再利用自己的經驗開一個補習班之類的,應該能夠成功。
慢慢來吧,她並不擔心,因為這是她擅長的事,加上過去的經驗,她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等到林平林安迴來,知道林素美被人家感謝,還送了那麽精貴的玩意迴來,兩個人看林素美的眼神都不同了:“小美,你可真厲害,還能給人講課。”
這話也提醒了陳冬梅,自己女兒竟然能給人講課了?
林素美察覺到自己母親那疑惑的目光,抿了下唇:“媽媽,原來你壓根都不相信我在努力學習,也不相信我真聰明一學就會,我以前不是和你說過了嘛,我以前隻是不認真而已,一認真起來,當然就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