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州位於大夏王朝苦寒之地,自先秦時便以人人尚武而聞名。同時因為地處大夏九州最北邊塞,世人又習慣稱之為北武州。
太平山位於武州北境,這太平山同時既是大夏國五嶽中的北嶽,也是大夏王朝道教北方祖庭。
穿過太平山再走不到幾百裏就到了扶餘人所建的高濟羅國境內。高濟羅民作為大夏王朝的藩屬國,在幾百年前大夏滅六國建國時就已稱臣。高濟羅雖是草原遊牧民族,但這些年受大夏王朝文化影響頗深,又有高濟羅貴族以效仿大夏文化禮儀為榮,如今高濟羅朝野民間其實以與大夏無異。就連高濟羅皇帝所用詔書,國內往來公文也具是用的大夏文字。
大夏自太祖滅六國統一以來,盛極一時,幾百年內周邊諸國具皆俯首稱臣。隻是上一任文德皇帝壯年得急病而逝,因為太年輕還沒來得及立儲君。就造成了支持幾個年幼皇子的外戚勢力與朝中文武的混亂內鬥。
雖然最後文德帝年幼的小兒子在太後武氏的幫助下成功坐上了皇位,定年號為洪武。但經過連年內鬥,大夏元氣以傷。之前臣服於大夏的諸多藩屬國見大夏如今外強中幹也都蠢蠢欲動。
如今高濟羅就成了這些蠢蠢欲動的勢力測試大夏是否仍有餘力的主戰場。其中曾同是大夏王朝藩屬的扶贏更是以高濟羅王昏庸無道為由大舉入侵高濟羅,並快速占領了高濟羅大半領土。
由於仰慕大夏文化,高濟羅王都以大夏王朝的夏字為名,曰夏城。高濟羅王都皇城前的主街名夏江街。此時夏江街上的大夏王朝駐高濟羅禮曹府公館內,一個全身披掛大夏戰甲的魁梧中年男人一手扶在腰間刀柄上,一手撫在額頭上,正在屋內焦急的來迴踱著步子。男人時不時就要停下來向門外望去,應該是在等著什麽人。
“還沒有消息嗎?”魁梧男子時不時就要停下來問下身邊的禮曹府從吏。
“渭南兄,目前朝內動蕩,形勢亦不明朗。看來聖人是不會有心思來管高濟羅這邊的事了。扶贏大軍不日即到城下,高濟羅王庭內部戰和不定,若是戰還好說。若是和,我等必成扶贏階下之囚。我們現在走還來的及,遲則生變啊。”說話之人是坐在其左側座椅第一個位置的一個青年俊秀儒生,儒生也身披皮甲,腰懸佩劍。
“李文若你就是個沒蛋的孬人,要走你走,我閻某絕不會逃。要是扶贏蠻子來了,剛好給老子祭刀。”坐在屋內主位右手側的一個虯髯漢子拍桌子就站了起來。
被青年儒士喚做渭南的魁梧中年男子,剛想勸解兩人。禮曹府負責傳信的小吏邊跨過院外大門,向幾人所在的內堂跑來,邊跑邊喊道:“大人,朝廷有消息了。大人,朝廷有消息了。”
屋內眾人聽到喊聲,連忙一起起身跟在字渭亭的魁梧男人身後向院門出迎了過去。
“聖人的使者呢?”陳渭南帶著眾人迎到院中見隻有傳遞消息的小吏,卻不見使者,不禁疑惑問道。
“聖使大人如今在太平山下的十裏亭,說是目前高濟羅境內不安穩,若是被強人虜了過去會有損聖人威嚴。叫大人速去十裏亭接旨。”傳遞信息的小吏將要轉達的話轉達完,竟是一個不穩倒了下去。眾人這才想起這小吏是日夜兼程,未做半點停歇將消息送迴。此時消息傳遞完畢,心神一鬆便暈了過去。
“將其抬下去,好生休養。”喚做李文若的儒士吩咐左右將小吏抬了下去。轉頭望向魁梧的中年男人欲言又止。
“大事去矣。聖人耳目被奸人所阻,不得我計。如今時機已過,大事去矣!奸人誤國啊。我陳某人愧對聖人,愧對列祖列宗啊。”說罷,喚做陳渭南的魁梧中年漢子仰頭望天,臉頰兩側已布滿了淚水。
“渭南兄”
“大人”
青年儒士以及眾人紛紛喚道,今日禮曹府所在的所有人是生是死,就等陳渭南的決定了。
陳渭南一咬牙,眼神變得淩厲起來,掃視了在場眾人一圈。
“走,今夜就走。趁著高濟羅這邊沒反應過來,我們今夜就分批出城。然後在十裏亭匯合。”
“諾”在場眾人齊齊抱拳。心裏的石頭總算落了地。可接下來能不能活著出城,又活著迴到大夏就成了擺在所有人麵前的一個新的問題。
見眾人離去,喚做李文若的年輕儒士對陳渭南說道:“聖人若聽渭南兄之計,我等今日何至於如此狼狽。”
“既然事以至此,文若也不必過於掛懷。我剛才隻是感懷我大夏數百年在高濟羅之基業毀於我手。時也!命也!”
“渭南兄,今後有何打算?”
陳渭南搖搖頭,無奈道:“如今如此狼狽的離開,迴到大夏也是禍福難料。文若可有計教我?”
“渭南兄,不瞞你說。當初你為朝廷獻處置高濟羅局勢上、中、下三策時,我已經在思考退路。如今朝廷外戚、閹豎當道,聖人言路不通,清流黨人亦隻會誣陷政見不一之人。大將軍李光弼因言而獲罪,被鴆殺而死就是前車之鑒。”
“文若知渭南兄有匡扶社稷之心,力挽天傾之誌。但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文若不才,同樣為渭南兄備有三計。其中兩計或需渭南違背本心,或許渭南兄忤逆朝廷。兩計之外所剩一計最為穩妥,不需渭南兄忤逆朝廷,也不需渭南兄違背本心。不知渭南兄想聽哪一計?”
“文若說得對,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我等為聖人、為天下蒼生謀福祉,自是問心無愧。縱然有逾越違心之事,將來若留下那千古罵名,我陳某人一人擔之。文若你隻管放心講。”
李文若見陳渭南如此迴答,不禁撫掌大笑道:“渭南兄有此擔當,有此決心何愁大事不成。”
“渭南兄,我這三策也是效仿你當時為聖人所獻高濟羅三策,分為上、中、下三策。你想先聽哪一策?”
陳渭南攤手道:“文若但說無妨。”
“渭南兄族叔如今仍在聖人身邊任職,又身兼汝潁黨魁,雖與清流黨人政見不和,但更與閹豎勢同水火。隻是陳夫子為人耿直,身邊缺少一信得過能合縱連橫之人。渭南兄身為陳夫子族侄即非汝潁黨人,又與清流黨人尹伊有同窗之情。正是這個合縱連橫之人的最好人選。到時內聯清流黨人,外求援於北武州、西涼諸將。裏應外合清君之策。誅外戚殺閹豎。則天下可定。”
“此策弊端在於,清流黨人喜高談,難行實務,與之合作亦福禍難料,恐大事未成就已多生事端。此外邊塞諸將心思難定,若駕馭得當則為外援,若駕馭不當則為虎狼,輕則傷人,重必噬人。到時渭南兄以及聖人就真的成了池中之鯉,籠中之雀。故此為下策。”
李文若說罷,略做停頓,似乎在觀察陳渭南的反應。
隻見陳渭南聽過此策後臉色陰晴不定,這結聯清流黨人引西涼、北武州諸將入京清君側看似可行。實則確實兇險萬分,若處理不當,無異於與虎謀皮,聖人將身陷囹圄不說,大夏八百年基業可能就此毀於此事,自己必將弄巧成拙背上千古罵名。
想到這裏,陳渭南才想剛才一走神間竟忘了李文若還在等著繼續說剩下的兩策。
於是陳渭南衝著年輕儒士抱了拳道歉剛才勢力之處,伸手示意李文若繼續講剩下兩策。
年輕儒士得了陳渭南的示意,這才繼續說道:“如今朝廷內有外戚專權舞弊,閹豎貪婪斂財堵塞聖人言路。外有扶贏、南蠻諸國、北莽如今陳兵邊境,摩拳擦掌,虎視眈眈。自太祖滅六國建立我大夏朝起,高濟羅便向我朝聖人稱臣八百年。如今扶贏犯邊高濟羅,眼見兵臨夏城,聖人、朝廷有心無力,都無暇北顧。今日之大夏已是這茫茫大海中一粒扁舟,真正的風雨飄搖,傾覆在即。”
李文若喝了口茶水,觀察著陳渭南的反應,見陳渭南聽到大夏朝廷傾覆之時,隻是眉頭緊皺未出言反駁,便繼續道:“渭南兄胸有甲兵,腹有良謀。若有心,可在北武州邊鎮謀得一職,通過在北武州為聖人操練新軍以掌兵權。北涼邊軍將校多出身渭南兄嶽丈盧將軍麾下,加之渭南兄在新濟羅經營多年。不出三五年,所練新兵成軍之時,若守可據扶贏、北莽於國門之外,保我大夏朝北武州百姓平安。若攻則可收複高濟羅所失之地,效仿太祖身邊狄候為我大夏朝開疆擴土。若對內則有可策應聖人及朝廷之力,不至力不從心。”
“隻是弊端在於需要渭南兄違背本心,交好閹豎,十裏亭傳旨之閹黨對此策很是關鍵。否責渭南兄在北涼行事縱使擁有地利、人和也將名不正言不順,步步維艱。此乃中策。”
此策確實難點在於要賄賂十裏亭的聖人使者,通過好閹豎,買得留在北武州操練新軍的機會。此策雖然暫時會有些許罵名,但新兵成軍之時也就是施展抱負之時,大丈夫一世,些許委屈做不得難。此策倒是可行。
“那上策如何?”
李文若單手用手指有節奏的敲擊著腰中佩劍的劍柄道:“汝潁避禍。”
“避禍?”
“對,避禍。如今高濟羅若失,無論是否是渭南兄之責,在有心人眼裏這件事的責任都會算在渭南兄,甚至是汝潁陳家之上。到時聖人就算心知非你之過,也無可奈何,畢竟高濟羅之事已是既成事實,到時一定要有個人出來頂罪。而渭南兄就是這個頂罪之人的最佳人選。”
“既然這個罪責早晚會落在渭南兄頭上。渭南兄不如以退為進,主動辭官迴汝潁守孝。這樣既給了聖人一個台階下,在聖人心中留下位置。又可以堵住諸多有心人之口,為陳夫子以及汝潁陳家減少被政敵攻擊的機會。”
“如今大夏根基已腐,棟梁不存,崩塌隻是時間問題。汝潁士林、民間得你祖父恩惠甚多。渭南兄隻需蟄伏於汝潁,不出三五年,天時一至。渭南兄便可集汝潁之力南聯荊楚,北取青徐。到時集天下四洲之力,力挽狂瀾,則大事可定。此乃上策。”
說罷,李文若便不再言語。隻是靜靜盯著陳渭南,等著對方最後的決定。
太平山位於武州北境,這太平山同時既是大夏國五嶽中的北嶽,也是大夏王朝道教北方祖庭。
穿過太平山再走不到幾百裏就到了扶餘人所建的高濟羅國境內。高濟羅民作為大夏王朝的藩屬國,在幾百年前大夏滅六國建國時就已稱臣。高濟羅雖是草原遊牧民族,但這些年受大夏王朝文化影響頗深,又有高濟羅貴族以效仿大夏文化禮儀為榮,如今高濟羅朝野民間其實以與大夏無異。就連高濟羅皇帝所用詔書,國內往來公文也具是用的大夏文字。
大夏自太祖滅六國統一以來,盛極一時,幾百年內周邊諸國具皆俯首稱臣。隻是上一任文德皇帝壯年得急病而逝,因為太年輕還沒來得及立儲君。就造成了支持幾個年幼皇子的外戚勢力與朝中文武的混亂內鬥。
雖然最後文德帝年幼的小兒子在太後武氏的幫助下成功坐上了皇位,定年號為洪武。但經過連年內鬥,大夏元氣以傷。之前臣服於大夏的諸多藩屬國見大夏如今外強中幹也都蠢蠢欲動。
如今高濟羅就成了這些蠢蠢欲動的勢力測試大夏是否仍有餘力的主戰場。其中曾同是大夏王朝藩屬的扶贏更是以高濟羅王昏庸無道為由大舉入侵高濟羅,並快速占領了高濟羅大半領土。
由於仰慕大夏文化,高濟羅王都以大夏王朝的夏字為名,曰夏城。高濟羅王都皇城前的主街名夏江街。此時夏江街上的大夏王朝駐高濟羅禮曹府公館內,一個全身披掛大夏戰甲的魁梧中年男人一手扶在腰間刀柄上,一手撫在額頭上,正在屋內焦急的來迴踱著步子。男人時不時就要停下來向門外望去,應該是在等著什麽人。
“還沒有消息嗎?”魁梧男子時不時就要停下來問下身邊的禮曹府從吏。
“渭南兄,目前朝內動蕩,形勢亦不明朗。看來聖人是不會有心思來管高濟羅這邊的事了。扶贏大軍不日即到城下,高濟羅王庭內部戰和不定,若是戰還好說。若是和,我等必成扶贏階下之囚。我們現在走還來的及,遲則生變啊。”說話之人是坐在其左側座椅第一個位置的一個青年俊秀儒生,儒生也身披皮甲,腰懸佩劍。
“李文若你就是個沒蛋的孬人,要走你走,我閻某絕不會逃。要是扶贏蠻子來了,剛好給老子祭刀。”坐在屋內主位右手側的一個虯髯漢子拍桌子就站了起來。
被青年儒士喚做渭南的魁梧中年男子,剛想勸解兩人。禮曹府負責傳信的小吏邊跨過院外大門,向幾人所在的內堂跑來,邊跑邊喊道:“大人,朝廷有消息了。大人,朝廷有消息了。”
屋內眾人聽到喊聲,連忙一起起身跟在字渭亭的魁梧男人身後向院門出迎了過去。
“聖人的使者呢?”陳渭南帶著眾人迎到院中見隻有傳遞消息的小吏,卻不見使者,不禁疑惑問道。
“聖使大人如今在太平山下的十裏亭,說是目前高濟羅境內不安穩,若是被強人虜了過去會有損聖人威嚴。叫大人速去十裏亭接旨。”傳遞信息的小吏將要轉達的話轉達完,竟是一個不穩倒了下去。眾人這才想起這小吏是日夜兼程,未做半點停歇將消息送迴。此時消息傳遞完畢,心神一鬆便暈了過去。
“將其抬下去,好生休養。”喚做李文若的儒士吩咐左右將小吏抬了下去。轉頭望向魁梧的中年男人欲言又止。
“大事去矣。聖人耳目被奸人所阻,不得我計。如今時機已過,大事去矣!奸人誤國啊。我陳某人愧對聖人,愧對列祖列宗啊。”說罷,喚做陳渭南的魁梧中年漢子仰頭望天,臉頰兩側已布滿了淚水。
“渭南兄”
“大人”
青年儒士以及眾人紛紛喚道,今日禮曹府所在的所有人是生是死,就等陳渭南的決定了。
陳渭南一咬牙,眼神變得淩厲起來,掃視了在場眾人一圈。
“走,今夜就走。趁著高濟羅這邊沒反應過來,我們今夜就分批出城。然後在十裏亭匯合。”
“諾”在場眾人齊齊抱拳。心裏的石頭總算落了地。可接下來能不能活著出城,又活著迴到大夏就成了擺在所有人麵前的一個新的問題。
見眾人離去,喚做李文若的年輕儒士對陳渭南說道:“聖人若聽渭南兄之計,我等今日何至於如此狼狽。”
“既然事以至此,文若也不必過於掛懷。我剛才隻是感懷我大夏數百年在高濟羅之基業毀於我手。時也!命也!”
“渭南兄,今後有何打算?”
陳渭南搖搖頭,無奈道:“如今如此狼狽的離開,迴到大夏也是禍福難料。文若可有計教我?”
“渭南兄,不瞞你說。當初你為朝廷獻處置高濟羅局勢上、中、下三策時,我已經在思考退路。如今朝廷外戚、閹豎當道,聖人言路不通,清流黨人亦隻會誣陷政見不一之人。大將軍李光弼因言而獲罪,被鴆殺而死就是前車之鑒。”
“文若知渭南兄有匡扶社稷之心,力挽天傾之誌。但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文若不才,同樣為渭南兄備有三計。其中兩計或需渭南違背本心,或許渭南兄忤逆朝廷。兩計之外所剩一計最為穩妥,不需渭南兄忤逆朝廷,也不需渭南兄違背本心。不知渭南兄想聽哪一計?”
“文若說得對,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我等為聖人、為天下蒼生謀福祉,自是問心無愧。縱然有逾越違心之事,將來若留下那千古罵名,我陳某人一人擔之。文若你隻管放心講。”
李文若見陳渭南如此迴答,不禁撫掌大笑道:“渭南兄有此擔當,有此決心何愁大事不成。”
“渭南兄,我這三策也是效仿你當時為聖人所獻高濟羅三策,分為上、中、下三策。你想先聽哪一策?”
陳渭南攤手道:“文若但說無妨。”
“渭南兄族叔如今仍在聖人身邊任職,又身兼汝潁黨魁,雖與清流黨人政見不和,但更與閹豎勢同水火。隻是陳夫子為人耿直,身邊缺少一信得過能合縱連橫之人。渭南兄身為陳夫子族侄即非汝潁黨人,又與清流黨人尹伊有同窗之情。正是這個合縱連橫之人的最好人選。到時內聯清流黨人,外求援於北武州、西涼諸將。裏應外合清君之策。誅外戚殺閹豎。則天下可定。”
“此策弊端在於,清流黨人喜高談,難行實務,與之合作亦福禍難料,恐大事未成就已多生事端。此外邊塞諸將心思難定,若駕馭得當則為外援,若駕馭不當則為虎狼,輕則傷人,重必噬人。到時渭南兄以及聖人就真的成了池中之鯉,籠中之雀。故此為下策。”
李文若說罷,略做停頓,似乎在觀察陳渭南的反應。
隻見陳渭南聽過此策後臉色陰晴不定,這結聯清流黨人引西涼、北武州諸將入京清君側看似可行。實則確實兇險萬分,若處理不當,無異於與虎謀皮,聖人將身陷囹圄不說,大夏八百年基業可能就此毀於此事,自己必將弄巧成拙背上千古罵名。
想到這裏,陳渭南才想剛才一走神間竟忘了李文若還在等著繼續說剩下的兩策。
於是陳渭南衝著年輕儒士抱了拳道歉剛才勢力之處,伸手示意李文若繼續講剩下兩策。
年輕儒士得了陳渭南的示意,這才繼續說道:“如今朝廷內有外戚專權舞弊,閹豎貪婪斂財堵塞聖人言路。外有扶贏、南蠻諸國、北莽如今陳兵邊境,摩拳擦掌,虎視眈眈。自太祖滅六國建立我大夏朝起,高濟羅便向我朝聖人稱臣八百年。如今扶贏犯邊高濟羅,眼見兵臨夏城,聖人、朝廷有心無力,都無暇北顧。今日之大夏已是這茫茫大海中一粒扁舟,真正的風雨飄搖,傾覆在即。”
李文若喝了口茶水,觀察著陳渭南的反應,見陳渭南聽到大夏朝廷傾覆之時,隻是眉頭緊皺未出言反駁,便繼續道:“渭南兄胸有甲兵,腹有良謀。若有心,可在北武州邊鎮謀得一職,通過在北武州為聖人操練新軍以掌兵權。北涼邊軍將校多出身渭南兄嶽丈盧將軍麾下,加之渭南兄在新濟羅經營多年。不出三五年,所練新兵成軍之時,若守可據扶贏、北莽於國門之外,保我大夏朝北武州百姓平安。若攻則可收複高濟羅所失之地,效仿太祖身邊狄候為我大夏朝開疆擴土。若對內則有可策應聖人及朝廷之力,不至力不從心。”
“隻是弊端在於需要渭南兄違背本心,交好閹豎,十裏亭傳旨之閹黨對此策很是關鍵。否責渭南兄在北涼行事縱使擁有地利、人和也將名不正言不順,步步維艱。此乃中策。”
此策確實難點在於要賄賂十裏亭的聖人使者,通過好閹豎,買得留在北武州操練新軍的機會。此策雖然暫時會有些許罵名,但新兵成軍之時也就是施展抱負之時,大丈夫一世,些許委屈做不得難。此策倒是可行。
“那上策如何?”
李文若單手用手指有節奏的敲擊著腰中佩劍的劍柄道:“汝潁避禍。”
“避禍?”
“對,避禍。如今高濟羅若失,無論是否是渭南兄之責,在有心人眼裏這件事的責任都會算在渭南兄,甚至是汝潁陳家之上。到時聖人就算心知非你之過,也無可奈何,畢竟高濟羅之事已是既成事實,到時一定要有個人出來頂罪。而渭南兄就是這個頂罪之人的最佳人選。”
“既然這個罪責早晚會落在渭南兄頭上。渭南兄不如以退為進,主動辭官迴汝潁守孝。這樣既給了聖人一個台階下,在聖人心中留下位置。又可以堵住諸多有心人之口,為陳夫子以及汝潁陳家減少被政敵攻擊的機會。”
“如今大夏根基已腐,棟梁不存,崩塌隻是時間問題。汝潁士林、民間得你祖父恩惠甚多。渭南兄隻需蟄伏於汝潁,不出三五年,天時一至。渭南兄便可集汝潁之力南聯荊楚,北取青徐。到時集天下四洲之力,力挽狂瀾,則大事可定。此乃上策。”
說罷,李文若便不再言語。隻是靜靜盯著陳渭南,等著對方最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