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九針是童益方長老的大弟子,而童長老又是藥王山最善使金針的長老之一,所以,趙九針一入醫典樓就直奔針灸諸書,拿起針灸類典籍就在一邊研習起來。
徐念慈則是沈冰心長老的弟子,同時沈長老也是藥王山醫學理論和藥膳養生最精通者,所以,徐念慈一入醫典樓,就隻看藥膳養生類典籍。
周慕岐是王唯一長老的弟子,他與他師父王長老一樣,都是擅長針灸之人,而王長老更是藥王山最精擅“八木之灸”的長老之一,所以,周慕岐看書的目標自然也是首選針灸類,和童益方在一個角落一起研習。
而張非,則是挑選了一本叫《缺一神術》的醫典看起來。
*
時間就在默默研習中慢慢渡過。
直到九個月後的某一天,山長白藝高來到醫典樓,先後解答了幾人問題後,隨即說道:“諸位弟子,再有一個月時間將是論醫會正式開始,你們均是預備參賽人選之一,也可直接旁聽所有辯論。所以,這次論醫會上,我要求大家不要怯場、也不要墮了本門威名。”
緊接著,白藝高再次補充說:“雖說參會者均為各方杏林妙手,你們隻需當做與本派同等級別的師長對待,做到‘禮敬來賓’即可。”
白藝高說完,眾弟子齊聲答道:“掌門(師父),我等謹記掌門教誨。”
“好!如此甚好!此次論醫會之後,本門可能會安排你等跟著各派一起迴訪;而這迴訪也算是一次遊學,有助於你們醫術提高,機會難得,都要用心啊!”白藝高再次說道。
“謝謝掌門(師父)!我等一定珍惜這個機會。”眾人說。
*
論醫會,確切的說應該叫“大秦論醫會”,每隔十年,由藥王山、太醫院、天醫院、禪醫院輪流舉辦,因本屆在藥王山舉辦,故而叫“大秦藥王山論醫會”,也稱“藥王山論醫會”。
論醫會,是一種大秦醫道的盛典,與大秦武林的“武林大會”頗為相似,由大秦“杏林四尊”定期召開並共論醫道。“杏林四尊”分別為千年藥王山、大秦太醫院、道教天醫院和佛宗禪醫院,因藥王山有千年傳承,故而地位隱隱高於其他三尊,在杏林之中,顯得更為高深莫測。
藥王山,上有長桑祖師的傳承,故而千年不衰,在九州大陸朝代更替、江湖變換中,一直站立在杏林的醫道之巔。
太醫院,是大秦帝國的皇家醫術之總匯,自大秦帝國建立以來,數百年間已經可以與其他三尊不分雌雄。又因太醫院是大秦帝國的皇家醫道代表,總攝大秦帝國的醫德、醫道、醫術、醫者的管理與評定,故而,決定著大秦醫道的興衰,在杏林中,又有著與其他三尊不一樣的崇高地位。
天醫院,是大秦帝國三清教建立的道教杏林聖地,而禪醫院則是大秦帝國上林寺建立的佛宗杏林聖地,兩者醫術雖有奧妙,隻是均為教派內的杏林聖地,在大秦民間聲名不顯。
民間盛傳:
———————————————
藥王秒術傳千年,太醫杏林行皇權;
天醫道術自真傳,禪醫法門須有緣。
———————————————
*
還有一個時辰太陽就要落山了,而參會的各方人員也都依次落腳藥王山廂房。
藥王山此次參與論醫會的代表,是由山長白藝高帶隊的童益方等十位長老與弟子;而太醫院參與論醫會的代表,則是由太醫院博士祭酒歐陽杏林帶隊的聖手蘭等十五位太醫;天醫院參與論醫會的代表,是由明法天師帶領的誌玄等十位道長,而禪醫院參與論醫會的代表,則是由禪心上師帶隊的弘法等九位大師。
論醫會,是大秦帝國的杏林盛典,也是醫道秒術的辯論大會,整個大會分三輪進行,由各尊代表一一對決、各尊帶隊一起評定。
論醫會的第一輪是“醫德與醫道”的辯論。
各方代表分別是:藥王山童益方長老、太醫院聖手蘭太醫、天醫院誌玄道長和禪醫院弘法大師。
童益方長老作為東道主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大醫精誠、人命至貴、濟世為本……”
童益方長老的觀點站立在醫德的至高巔,一經提出,頓時震懾全場,隻見四位評委均是眼前一亮,而三位參賽代表卻是苦苦思索,下麵其他代表和藥王山弟子均是交頭接耳,紛紛討論童益方長老的觀點。
張非作為論醫會記錄,在感歎童益方長老醫德高尚的同時,用筆記下了“大醫精誠、人命至貴、濟世為本”的觀點。
就在藥王山眾人以為童長老已經對第一局穩操勝券時,太醫院聖手蘭太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醫者聖心、貧賤有別、用藥為先……”
聖太醫說道:“大醫精誠雖然不錯,但是餘以為,醫者須有聖心;所謂醫者聖心,就是醫者除了要有精誠之誌以外,還須得有普世之觀,隻有這樣才能成為最高醫德;而人命至貴雖然也是正確,但是人命有貴賤,達官貴人有達官貴人的醫道,貧民百姓有貧民百姓的醫道,所以醫道定要分貴賤;最後就是用藥為先,所謂用藥為先,主要是考慮藥物與病體的和諧,輕病輕藥,重病未必用重藥就是這個意思。”
聖太醫提出的觀點非常新穎,但是因有“貧賤有別”的觀點,立即引起了其他三人的辯駁。
誌玄道長說道:“小道以為,‘達醫高德,普及天下,一視同仁……’應為我輩之典範,於醫道之上,不應分貧賤。”
誌玄道長的觀點並非標新立異,但是卻得到了眾人一致讚同,可見一視同仁應當作為醫者榜樣。
與此同時,弘法大師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慈悲為懷,善行有施、普渡眾生……”
弘法大師說道:“眾生平等,不分彼此,故醫者一定要常懷慈悲心、多行善之舉,普渡天下人。”
……
很快,第一輪的已經進行了一半,各方觀點提出後,既接受著其他三方的辯駁,又準備著辯駁其他三方。
從前半輪的表現看,童長老雖然首先提出,而且站在醫道至高巔,但是同時承受著其他三方的辯駁,壓力非常大;而聖太醫也有與童長老同樣的壓力,隻是因博覽群書而理論豐富,故舌戰群醫而傲立當場。
從前半場辯駁看,隻有誌玄道長和弘法大師壓力稍小,因而對答如流,在第一輪處於有利地位。
這時,剛記錄完一段辯論的張非,也不禁為這場論醫會所震撼。在張非的想象中,論醫會應是各方的交流會,而不是舌戰群醫的,更不是這隻差操刀上陣的架勢。
從童長老的大醫精誠到聖太醫的醫者聖心,從誌玄道長的達醫高德到弘法大師的眾生平等,四位參賽者用不同的言語闡述著非同一般的道理,從各個方便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崇尚的醫德。
“這,真是一場杏林盛會啊。”張非心中感歎道。
徐念慈則是沈冰心長老的弟子,同時沈長老也是藥王山醫學理論和藥膳養生最精通者,所以,徐念慈一入醫典樓,就隻看藥膳養生類典籍。
周慕岐是王唯一長老的弟子,他與他師父王長老一樣,都是擅長針灸之人,而王長老更是藥王山最精擅“八木之灸”的長老之一,所以,周慕岐看書的目標自然也是首選針灸類,和童益方在一個角落一起研習。
而張非,則是挑選了一本叫《缺一神術》的醫典看起來。
*
時間就在默默研習中慢慢渡過。
直到九個月後的某一天,山長白藝高來到醫典樓,先後解答了幾人問題後,隨即說道:“諸位弟子,再有一個月時間將是論醫會正式開始,你們均是預備參賽人選之一,也可直接旁聽所有辯論。所以,這次論醫會上,我要求大家不要怯場、也不要墮了本門威名。”
緊接著,白藝高再次補充說:“雖說參會者均為各方杏林妙手,你們隻需當做與本派同等級別的師長對待,做到‘禮敬來賓’即可。”
白藝高說完,眾弟子齊聲答道:“掌門(師父),我等謹記掌門教誨。”
“好!如此甚好!此次論醫會之後,本門可能會安排你等跟著各派一起迴訪;而這迴訪也算是一次遊學,有助於你們醫術提高,機會難得,都要用心啊!”白藝高再次說道。
“謝謝掌門(師父)!我等一定珍惜這個機會。”眾人說。
*
論醫會,確切的說應該叫“大秦論醫會”,每隔十年,由藥王山、太醫院、天醫院、禪醫院輪流舉辦,因本屆在藥王山舉辦,故而叫“大秦藥王山論醫會”,也稱“藥王山論醫會”。
論醫會,是一種大秦醫道的盛典,與大秦武林的“武林大會”頗為相似,由大秦“杏林四尊”定期召開並共論醫道。“杏林四尊”分別為千年藥王山、大秦太醫院、道教天醫院和佛宗禪醫院,因藥王山有千年傳承,故而地位隱隱高於其他三尊,在杏林之中,顯得更為高深莫測。
藥王山,上有長桑祖師的傳承,故而千年不衰,在九州大陸朝代更替、江湖變換中,一直站立在杏林的醫道之巔。
太醫院,是大秦帝國的皇家醫術之總匯,自大秦帝國建立以來,數百年間已經可以與其他三尊不分雌雄。又因太醫院是大秦帝國的皇家醫道代表,總攝大秦帝國的醫德、醫道、醫術、醫者的管理與評定,故而,決定著大秦醫道的興衰,在杏林中,又有著與其他三尊不一樣的崇高地位。
天醫院,是大秦帝國三清教建立的道教杏林聖地,而禪醫院則是大秦帝國上林寺建立的佛宗杏林聖地,兩者醫術雖有奧妙,隻是均為教派內的杏林聖地,在大秦民間聲名不顯。
民間盛傳:
———————————————
藥王秒術傳千年,太醫杏林行皇權;
天醫道術自真傳,禪醫法門須有緣。
———————————————
*
還有一個時辰太陽就要落山了,而參會的各方人員也都依次落腳藥王山廂房。
藥王山此次參與論醫會的代表,是由山長白藝高帶隊的童益方等十位長老與弟子;而太醫院參與論醫會的代表,則是由太醫院博士祭酒歐陽杏林帶隊的聖手蘭等十五位太醫;天醫院參與論醫會的代表,是由明法天師帶領的誌玄等十位道長,而禪醫院參與論醫會的代表,則是由禪心上師帶隊的弘法等九位大師。
論醫會,是大秦帝國的杏林盛典,也是醫道秒術的辯論大會,整個大會分三輪進行,由各尊代表一一對決、各尊帶隊一起評定。
論醫會的第一輪是“醫德與醫道”的辯論。
各方代表分別是:藥王山童益方長老、太醫院聖手蘭太醫、天醫院誌玄道長和禪醫院弘法大師。
童益方長老作為東道主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大醫精誠、人命至貴、濟世為本……”
童益方長老的觀點站立在醫德的至高巔,一經提出,頓時震懾全場,隻見四位評委均是眼前一亮,而三位參賽代表卻是苦苦思索,下麵其他代表和藥王山弟子均是交頭接耳,紛紛討論童益方長老的觀點。
張非作為論醫會記錄,在感歎童益方長老醫德高尚的同時,用筆記下了“大醫精誠、人命至貴、濟世為本”的觀點。
就在藥王山眾人以為童長老已經對第一局穩操勝券時,太醫院聖手蘭太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醫者聖心、貧賤有別、用藥為先……”
聖太醫說道:“大醫精誠雖然不錯,但是餘以為,醫者須有聖心;所謂醫者聖心,就是醫者除了要有精誠之誌以外,還須得有普世之觀,隻有這樣才能成為最高醫德;而人命至貴雖然也是正確,但是人命有貴賤,達官貴人有達官貴人的醫道,貧民百姓有貧民百姓的醫道,所以醫道定要分貴賤;最後就是用藥為先,所謂用藥為先,主要是考慮藥物與病體的和諧,輕病輕藥,重病未必用重藥就是這個意思。”
聖太醫提出的觀點非常新穎,但是因有“貧賤有別”的觀點,立即引起了其他三人的辯駁。
誌玄道長說道:“小道以為,‘達醫高德,普及天下,一視同仁……’應為我輩之典範,於醫道之上,不應分貧賤。”
誌玄道長的觀點並非標新立異,但是卻得到了眾人一致讚同,可見一視同仁應當作為醫者榜樣。
與此同時,弘法大師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慈悲為懷,善行有施、普渡眾生……”
弘法大師說道:“眾生平等,不分彼此,故醫者一定要常懷慈悲心、多行善之舉,普渡天下人。”
……
很快,第一輪的已經進行了一半,各方觀點提出後,既接受著其他三方的辯駁,又準備著辯駁其他三方。
從前半輪的表現看,童長老雖然首先提出,而且站在醫道至高巔,但是同時承受著其他三方的辯駁,壓力非常大;而聖太醫也有與童長老同樣的壓力,隻是因博覽群書而理論豐富,故舌戰群醫而傲立當場。
從前半場辯駁看,隻有誌玄道長和弘法大師壓力稍小,因而對答如流,在第一輪處於有利地位。
這時,剛記錄完一段辯論的張非,也不禁為這場論醫會所震撼。在張非的想象中,論醫會應是各方的交流會,而不是舌戰群醫的,更不是這隻差操刀上陣的架勢。
從童長老的大醫精誠到聖太醫的醫者聖心,從誌玄道長的達醫高德到弘法大師的眾生平等,四位參賽者用不同的言語闡述著非同一般的道理,從各個方便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崇尚的醫德。
“這,真是一場杏林盛會啊。”張非心中感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