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疑問得解後,卓宇明便向佛首致謝告辭。
轉身向來時的迷霧處走去,一步從霧中踏出時,再度出現於先前的一處山道上。那位接引他的文殊菩薩不知何時已經立於一旁,靜靜等待著他了。
卓宇明心中略一盤算,便明白自己剛才又是進入了一處洞天小天地中了。
先前兩次穿過雲霧時,明顯都察覺到外界環境的細微區別,顯然那菩提樹林和蓮湖都並非此地之物,而是一方自成天地的洞天之地。而那層迷蒙霧障想來就是小天地的入口了,雲霧中的禁製將兩方世界隔絕,故而自己先前來到此處時,才絲毫沒有察覺到異樣氣機。
“施主若是並無要事,可否陪貧僧四處走走?”
那位文殊菩薩依舊不曾開口,而是以神識傳音。
卓宇明笑著點點頭。
二人並肩向山下走去,這次文殊並未動用縮地山河的神通,而是就以常人步伐緩緩行走。
“施主切勿見怪,貧僧文殊。修習閉口禪已有九百多年,千年內不得開口發聲,是以隻能以神識傳音。”
卓宇明拱了拱手,向其說道:“菩薩不必客氣,晚輩雖有疑惑,但絕無絲毫怪罪意思。菩薩找晚輩是有何事要問,還請開口,晚輩知無不言。”
文殊雙手合十,點頭致意。
“貧僧想與施主問問關於六塵之事。”
卓宇明心下恍然,對方找自己,無非是打聽佛光或是鬼如來的事情。看來這位文殊菩薩,與那位昔日的普賢菩薩交情匪淺。
略微整理了下思緒,卓宇明開口說道:“晚輩初遇鬼如來,是在之前鎮妖城人妖大戰上,當時鬼如來投向了妖族,還重傷了劍聖前輩。後來戰局逆轉,鬼如來便自行離開了。接著便是在飛天畫壁那名大師的芥子天地中見到了鬼如來的一縷靈識化身。上一次則是在隆陽王朝的通天塔上,鬼如來真身來見,倒是還與他閑聊了幾句。”
衡量一番後,卓宇明打算還是如實相告。畢竟自己得到佛心之事,對方身為八[筆趣閣.biqugetv.co]大菩薩之一,必然會從佛首處知曉。現在有所隱瞞,反而顯得自己氣量不足。
文殊菩薩聽著卓宇明所說,心湖中波濤頓起。
原本寂靜的山道上,狂風驟起,山道兩側的樹木被狂風席卷,搖曳顫動。
一股肅殺之氣猛然四散開來,無形氣機掠過,無數枝葉摧折,紛紛飄落。遠處有幾名登山香客隻覺胸悶氣阻,險些站立不穩。
菩薩低眉,怒目金剛。
反應過來的文殊菩薩連忙收斂氣機,山間風暴瞬息消散,重趨平靜。
剛剛聽完卓宇明關於鬼如來的敘述後,文殊菩薩其中憤懣之意油然而升,一時不察間,狂暴的氣機散發而出,方圓數十丈範圍盡數受其波及。心中默誦經文,壓製住嗔怒之念後,文殊菩薩衝著山道遠處的香客深施一禮。
“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一道蒼老溫和的佛語在二人身邊輕輕響起,卓宇明聽出了正是佛首的聲音。
文殊菩薩雙手合十,向著山林間點頭示意。
“施主見笑了,方才聽到施主所說關於六塵之言,心中震怒,一時失態。”
以神識向卓宇明傳音的文殊菩薩麵色已然恢複如常。
“無妨,菩薩不用客氣。對了,方才忘了向佛首請教,不知那位鑄就飛天畫壁的高僧法號為何?畢竟在下也算是得了那位前輩的一樁福祉,到現在還不知其尊諱,實在過意不去。”
“那位大僧乃是佛首師弟,法號無妄。無妄大僧輩分極高,且佛法精深,修為高絕。”
“原來是無妄大師,晚輩日後有機會,再去滎陽城拜祭大師。”
二人言語之間,已然來至山腳處。
“蓮花寺一行,在下心中疑惑已解,就此告辭了。”
卓宇明向文殊行禮告辭,文殊還禮後,神識傳音道:“施主慢走,他日得閑,可再來蓮花寺好好遊覽一番。”
卓宇明笑著答應後,便轉身離去。
待卓宇明離去後,文殊菩薩轉身一步踏出,便出現在佛首的蓮花小天地中。
“文殊,你的心境還需再磨練磨練啊,一個六塵就讓你心神失守,差點禍及那些善男信女。你都已得證菩薩果位多少年了,若是參悟不透,便永遠邁不過那道門檻了。”
對文殊菩薩的來意心知肚明,佛首笑著開口。
“佛首,兩千年前你讓貧僧坐枯禪一千年,貧僧坐了。千年前你又讓貧僧修閉口禪一千年,眼看千年之期將至。希望這次佛首不要在攔阻文殊了,即便這數千年修行損毀,我也要向六塵好好問一問他心中佛法究竟何為。”
站在湖水岸邊的文殊菩薩臉沉如水。
其實蓮花寺中的老一輩僧人大多知曉,當年的八大菩薩中,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最是交好。二人在未得證果位前,便常在一起研習佛法,交流心得。
溫文爾雅的普賢菩薩往往在辯禪時言辭犀利,氣勢淩人。反而性情暴躁的文殊菩薩卻是多多忍讓,言語溫和。二人之間交情極深,後來先後得證菩薩果位後,更是經常聯袂出行,頗有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架勢。
當初普賢菩薩六塵魔障迷心,叛離蓮花寺,最為震怒的,不是身為師尊的佛首,而是這位關係最為親近的文殊菩薩。
在六塵離開妙光山後,文殊菩薩便緊追而去。再度迴山時,已是五年之後。
迴山時,文殊菩薩是帶著一身重傷迴來的。
再至後來鬼如來之名在山上傳開,文殊菩薩得知後,更是因為下山之事與佛首大吵一架。甚至佛首數千年裏唯一下的一條禁令,便是禁製文殊菩薩離開妙光山。可最後滿懷激憤的文殊菩薩仍舊還是遵從了佛首法令,並未擅自離山。
隻不過這些年來,每隔一段時日,文殊菩薩便會向佛首提出下山請求。最後迫不得已,佛首與菩薩定下兩個千年之約,枯禪千年,閉口禪千年。
如今兩千年的期限隻差數十年了,佛首自知不可能將其永遠禁錮在妙光山上。
佛首深歎口氣:“蓮花寺中,就以你二人悟性最佳。六塵誤入歧途,墮入魔道。你卻是為心結所困,不得開悟,止步不前。此次老衲不在攔你,希望你下山後,能夠蕩除業障,通徹明悟。”
轉身向來時的迷霧處走去,一步從霧中踏出時,再度出現於先前的一處山道上。那位接引他的文殊菩薩不知何時已經立於一旁,靜靜等待著他了。
卓宇明心中略一盤算,便明白自己剛才又是進入了一處洞天小天地中了。
先前兩次穿過雲霧時,明顯都察覺到外界環境的細微區別,顯然那菩提樹林和蓮湖都並非此地之物,而是一方自成天地的洞天之地。而那層迷蒙霧障想來就是小天地的入口了,雲霧中的禁製將兩方世界隔絕,故而自己先前來到此處時,才絲毫沒有察覺到異樣氣機。
“施主若是並無要事,可否陪貧僧四處走走?”
那位文殊菩薩依舊不曾開口,而是以神識傳音。
卓宇明笑著點點頭。
二人並肩向山下走去,這次文殊並未動用縮地山河的神通,而是就以常人步伐緩緩行走。
“施主切勿見怪,貧僧文殊。修習閉口禪已有九百多年,千年內不得開口發聲,是以隻能以神識傳音。”
卓宇明拱了拱手,向其說道:“菩薩不必客氣,晚輩雖有疑惑,但絕無絲毫怪罪意思。菩薩找晚輩是有何事要問,還請開口,晚輩知無不言。”
文殊雙手合十,點頭致意。
“貧僧想與施主問問關於六塵之事。”
卓宇明心下恍然,對方找自己,無非是打聽佛光或是鬼如來的事情。看來這位文殊菩薩,與那位昔日的普賢菩薩交情匪淺。
略微整理了下思緒,卓宇明開口說道:“晚輩初遇鬼如來,是在之前鎮妖城人妖大戰上,當時鬼如來投向了妖族,還重傷了劍聖前輩。後來戰局逆轉,鬼如來便自行離開了。接著便是在飛天畫壁那名大師的芥子天地中見到了鬼如來的一縷靈識化身。上一次則是在隆陽王朝的通天塔上,鬼如來真身來見,倒是還與他閑聊了幾句。”
衡量一番後,卓宇明打算還是如實相告。畢竟自己得到佛心之事,對方身為八[筆趣閣.biqugetv.co]大菩薩之一,必然會從佛首處知曉。現在有所隱瞞,反而顯得自己氣量不足。
文殊菩薩聽著卓宇明所說,心湖中波濤頓起。
原本寂靜的山道上,狂風驟起,山道兩側的樹木被狂風席卷,搖曳顫動。
一股肅殺之氣猛然四散開來,無形氣機掠過,無數枝葉摧折,紛紛飄落。遠處有幾名登山香客隻覺胸悶氣阻,險些站立不穩。
菩薩低眉,怒目金剛。
反應過來的文殊菩薩連忙收斂氣機,山間風暴瞬息消散,重趨平靜。
剛剛聽完卓宇明關於鬼如來的敘述後,文殊菩薩其中憤懣之意油然而升,一時不察間,狂暴的氣機散發而出,方圓數十丈範圍盡數受其波及。心中默誦經文,壓製住嗔怒之念後,文殊菩薩衝著山道遠處的香客深施一禮。
“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一道蒼老溫和的佛語在二人身邊輕輕響起,卓宇明聽出了正是佛首的聲音。
文殊菩薩雙手合十,向著山林間點頭示意。
“施主見笑了,方才聽到施主所說關於六塵之言,心中震怒,一時失態。”
以神識向卓宇明傳音的文殊菩薩麵色已然恢複如常。
“無妨,菩薩不用客氣。對了,方才忘了向佛首請教,不知那位鑄就飛天畫壁的高僧法號為何?畢竟在下也算是得了那位前輩的一樁福祉,到現在還不知其尊諱,實在過意不去。”
“那位大僧乃是佛首師弟,法號無妄。無妄大僧輩分極高,且佛法精深,修為高絕。”
“原來是無妄大師,晚輩日後有機會,再去滎陽城拜祭大師。”
二人言語之間,已然來至山腳處。
“蓮花寺一行,在下心中疑惑已解,就此告辭了。”
卓宇明向文殊行禮告辭,文殊還禮後,神識傳音道:“施主慢走,他日得閑,可再來蓮花寺好好遊覽一番。”
卓宇明笑著答應後,便轉身離去。
待卓宇明離去後,文殊菩薩轉身一步踏出,便出現在佛首的蓮花小天地中。
“文殊,你的心境還需再磨練磨練啊,一個六塵就讓你心神失守,差點禍及那些善男信女。你都已得證菩薩果位多少年了,若是參悟不透,便永遠邁不過那道門檻了。”
對文殊菩薩的來意心知肚明,佛首笑著開口。
“佛首,兩千年前你讓貧僧坐枯禪一千年,貧僧坐了。千年前你又讓貧僧修閉口禪一千年,眼看千年之期將至。希望這次佛首不要在攔阻文殊了,即便這數千年修行損毀,我也要向六塵好好問一問他心中佛法究竟何為。”
站在湖水岸邊的文殊菩薩臉沉如水。
其實蓮花寺中的老一輩僧人大多知曉,當年的八大菩薩中,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最是交好。二人在未得證果位前,便常在一起研習佛法,交流心得。
溫文爾雅的普賢菩薩往往在辯禪時言辭犀利,氣勢淩人。反而性情暴躁的文殊菩薩卻是多多忍讓,言語溫和。二人之間交情極深,後來先後得證菩薩果位後,更是經常聯袂出行,頗有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架勢。
當初普賢菩薩六塵魔障迷心,叛離蓮花寺,最為震怒的,不是身為師尊的佛首,而是這位關係最為親近的文殊菩薩。
在六塵離開妙光山後,文殊菩薩便緊追而去。再度迴山時,已是五年之後。
迴山時,文殊菩薩是帶著一身重傷迴來的。
再至後來鬼如來之名在山上傳開,文殊菩薩得知後,更是因為下山之事與佛首大吵一架。甚至佛首數千年裏唯一下的一條禁令,便是禁製文殊菩薩離開妙光山。可最後滿懷激憤的文殊菩薩仍舊還是遵從了佛首法令,並未擅自離山。
隻不過這些年來,每隔一段時日,文殊菩薩便會向佛首提出下山請求。最後迫不得已,佛首與菩薩定下兩個千年之約,枯禪千年,閉口禪千年。
如今兩千年的期限隻差數十年了,佛首自知不可能將其永遠禁錮在妙光山上。
佛首深歎口氣:“蓮花寺中,就以你二人悟性最佳。六塵誤入歧途,墮入魔道。你卻是為心結所困,不得開悟,止步不前。此次老衲不在攔你,希望你下山後,能夠蕩除業障,通徹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