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國國主巫王誌大才疏,自從十年前林青兒被誣為妖孽,拜月教走上台前,巫王的權力逐步落入石傑人手中。
都不用石傑人親自出手,拜月教徒已經分走了巫王的權力,現如今的巫王近乎是一個光杆司令,除了石公虎等屈指可數的幾個老臣,沒有人會聽從他的命令。
石公虎離開南詔國之後,巫王的政令甚至出不了王宮。
正是因為如此,石公虎才不得不以使團身份進入中原,免得還沒尋到趙靈兒,巫王的王位便被人奪走了。
石公虎本是武將,心中有這些彎彎繞,還是林青兒的功勞。
林青兒見識過中原繁華,知曉文化的重要性,在當王後的八年中,大力推動中原苗疆的交流,吸收中原先進文化。
即便是現在,這一政策也在執行,邊境之地的商貿往來每年都在增加。
苗疆的靈藥玉石在中原價值千金,中原的絲綢瓷器在苗疆價值千金,會做生意的商人一趟商貿往來就能賺迴足夠一個村鎮吃三年的糧食。
這十年拜月教大肆盛行,和這些政令帶來的美好生活不無相關。
坦白說,若不是察覺到石傑人內心的黑暗,石公虎怕是已經支持石傑人篡權奪位了。
苗疆地小民弱,沒那麽多講究,誰能讓人吃飽穿暖,誰就是王。
原本石公虎隻打算交好禮部尚書,借助劉老爺子的人脈找尋趙靈兒,沒想到趙靈兒和劉晉元是師兄妹,喜不自勝,備了一份厚禮參加婚禮,隻盼和趙靈兒搭上話。
趙靈兒出山這麽久都沒去苗疆,智商正常的都明白趙靈兒對於苗疆沒有好感,但為了南詔,這臉皮不要也罷。
婚禮熱熱鬧鬧的結束,趙靈兒等人各自迴房休息,石公虎哪能放過這等良機,不顧禮法,推門而入,躬身施了一禮:“老臣見過公主。”
石公虎三朝元老,又是南詔皇室最大的擁躉,見巫王也無需行跪拜禮,更別說見趙靈兒了,躬身一禮,已經是給足了麵子。
但趙靈兒有臉,不想再要一個麵子,冷笑道:“公主?我算什麽公主?妖孽生的公主麽?”
“當年之事完全是因為惡賊蒙蔽,巫王陛下時常後悔,隻不過拜月教權傾南詔,這才沒有為王後反正,公主如今學成絕藝,當可迴歸苗疆,擊潰拜月教,還南詔國朗朗乾坤。”
趙靈兒道:“石長老,您說,一個王國的國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
“當然是讓子民吃得飽,穿得暖,不受外敵威脅,有尊嚴的活著。”
“現在苗疆百姓吃得飽麽?”
“吃得飽!”石公虎麵色慘白的說道。
“穿得暖麽?”
“穿得暖!”
“那我迴去做什麽,破壞他們的美好生活麽?到那時,我們麵對的不再是拜月教,而是苗疆百姓,你能殺一人,殺十人,殺百人,能把百姓都殺光麽?”
一連串的反問讓石公虎不知該如何是好。
趙靈兒又道:“一飲一啄,自有天數,這是我那父親的選擇,怪不得別人。”
“他任憑外人誣陷我的母親是妖魔,最後卻靠我母親的犧牲才能苟活十年,現在想讓我去幫他挽迴權勢?天下哪有這麽好的事!”
石公虎道:“公主不想為王後報仇麽?清除禍首之後,老臣願擁戴公主為南詔國女王!”
“靈兒豈是貪戀權位之人,石長老,你是南詔國三朝元老,功勳卓著,靈兒敬重你,但事情並非你想的那麽簡單,我們現在去苗疆,沒有天時,沒有地利,沒有人和,必敗無疑。”
石公虎道:“三日前,中原發生一場大戰,老臣能感覺到,其中一方是拜月教主,他敗了,跑了,據說另一方是白仙姑,白仙姑是公主的師母,公主可以請白仙姑出手降魔。”
趙靈兒道:“那場大戰靈兒也感覺到了,師父師母一同出手擊退了拜月教主,但那又如何?隻要不能破去拜月教的信仰,拜月教主便永遠都不會被消滅,現在時機不到,師父不會同意靈兒去苗疆的。”
“那什麽時候可以出手?”
“拜月教最強的時候!”
“最強?”
“物極必反,最強就是最弱,師父說過,拜月教主是負麵情緒的聚合體,唯有當他集中一切力量的時候,才能徹底消滅他,否則隻能一次次重創他,一次次看他卷土重來。”
聽到趙靈兒的話,石公虎不僅沒有失望,反而極為高興。
蓋因趙靈兒講話條分縷析,分析的頭頭是道,比不知危險的愣頭青和智商捉急的傻白甜強了無數倍。
恍惚間,石公虎覺得眼前的人不是趙靈兒,而是那個英明睿智的王後。
想起王後,石公虎不由得想到一句中原的俗語——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巫王若不是出身好了一些,如何配得上林青兒。
“公主近日有何打算?可有需要老臣相助的地方?”
趙靈兒道:“靈兒近日準備成親,石長老可以作為靈兒的長輩參與婚禮。”
說到此處,趙靈兒麵上露出一絲紅暈,這個時代的女子,提到婚嫁,總會有些害羞。
石公虎驚道:“和誰?”
“逍遙哥哥,他要去向師父提親。”
石公虎把趙靈兒當成南詔國國王,且不認識李逍遙,想要拖延一段時間,道:“公主,婚姻大事,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卻是有些不合禮數。”
趙靈兒道:“在中原文化中,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父師母養育我十年,和父母無異,他們的話便是父母之命,媒人就更簡單了,劉大人就行。
在苗疆文化中,遇到了就要爭取,苗女多情,這可不是書生的妄言。
無論從哪方麵看,都是符合禮法的,石長老,您放心,逍遙哥哥人很好,他也是師父的弟子,您總該信任我師父吧?”
石公虎很想說我不信任你師父,但趙靈兒的才華能力都是頂尖,能夠培養出這等弟子,師父自然是能人。
想想權傾南詔的石傑人,石公虎覺得自己沒資格質疑別人的教學水平。
都不用石傑人親自出手,拜月教徒已經分走了巫王的權力,現如今的巫王近乎是一個光杆司令,除了石公虎等屈指可數的幾個老臣,沒有人會聽從他的命令。
石公虎離開南詔國之後,巫王的政令甚至出不了王宮。
正是因為如此,石公虎才不得不以使團身份進入中原,免得還沒尋到趙靈兒,巫王的王位便被人奪走了。
石公虎本是武將,心中有這些彎彎繞,還是林青兒的功勞。
林青兒見識過中原繁華,知曉文化的重要性,在當王後的八年中,大力推動中原苗疆的交流,吸收中原先進文化。
即便是現在,這一政策也在執行,邊境之地的商貿往來每年都在增加。
苗疆的靈藥玉石在中原價值千金,中原的絲綢瓷器在苗疆價值千金,會做生意的商人一趟商貿往來就能賺迴足夠一個村鎮吃三年的糧食。
這十年拜月教大肆盛行,和這些政令帶來的美好生活不無相關。
坦白說,若不是察覺到石傑人內心的黑暗,石公虎怕是已經支持石傑人篡權奪位了。
苗疆地小民弱,沒那麽多講究,誰能讓人吃飽穿暖,誰就是王。
原本石公虎隻打算交好禮部尚書,借助劉老爺子的人脈找尋趙靈兒,沒想到趙靈兒和劉晉元是師兄妹,喜不自勝,備了一份厚禮參加婚禮,隻盼和趙靈兒搭上話。
趙靈兒出山這麽久都沒去苗疆,智商正常的都明白趙靈兒對於苗疆沒有好感,但為了南詔,這臉皮不要也罷。
婚禮熱熱鬧鬧的結束,趙靈兒等人各自迴房休息,石公虎哪能放過這等良機,不顧禮法,推門而入,躬身施了一禮:“老臣見過公主。”
石公虎三朝元老,又是南詔皇室最大的擁躉,見巫王也無需行跪拜禮,更別說見趙靈兒了,躬身一禮,已經是給足了麵子。
但趙靈兒有臉,不想再要一個麵子,冷笑道:“公主?我算什麽公主?妖孽生的公主麽?”
“當年之事完全是因為惡賊蒙蔽,巫王陛下時常後悔,隻不過拜月教權傾南詔,這才沒有為王後反正,公主如今學成絕藝,當可迴歸苗疆,擊潰拜月教,還南詔國朗朗乾坤。”
趙靈兒道:“石長老,您說,一個王國的國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
“當然是讓子民吃得飽,穿得暖,不受外敵威脅,有尊嚴的活著。”
“現在苗疆百姓吃得飽麽?”
“吃得飽!”石公虎麵色慘白的說道。
“穿得暖麽?”
“穿得暖!”
“那我迴去做什麽,破壞他們的美好生活麽?到那時,我們麵對的不再是拜月教,而是苗疆百姓,你能殺一人,殺十人,殺百人,能把百姓都殺光麽?”
一連串的反問讓石公虎不知該如何是好。
趙靈兒又道:“一飲一啄,自有天數,這是我那父親的選擇,怪不得別人。”
“他任憑外人誣陷我的母親是妖魔,最後卻靠我母親的犧牲才能苟活十年,現在想讓我去幫他挽迴權勢?天下哪有這麽好的事!”
石公虎道:“公主不想為王後報仇麽?清除禍首之後,老臣願擁戴公主為南詔國女王!”
“靈兒豈是貪戀權位之人,石長老,你是南詔國三朝元老,功勳卓著,靈兒敬重你,但事情並非你想的那麽簡單,我們現在去苗疆,沒有天時,沒有地利,沒有人和,必敗無疑。”
石公虎道:“三日前,中原發生一場大戰,老臣能感覺到,其中一方是拜月教主,他敗了,跑了,據說另一方是白仙姑,白仙姑是公主的師母,公主可以請白仙姑出手降魔。”
趙靈兒道:“那場大戰靈兒也感覺到了,師父師母一同出手擊退了拜月教主,但那又如何?隻要不能破去拜月教的信仰,拜月教主便永遠都不會被消滅,現在時機不到,師父不會同意靈兒去苗疆的。”
“那什麽時候可以出手?”
“拜月教最強的時候!”
“最強?”
“物極必反,最強就是最弱,師父說過,拜月教主是負麵情緒的聚合體,唯有當他集中一切力量的時候,才能徹底消滅他,否則隻能一次次重創他,一次次看他卷土重來。”
聽到趙靈兒的話,石公虎不僅沒有失望,反而極為高興。
蓋因趙靈兒講話條分縷析,分析的頭頭是道,比不知危險的愣頭青和智商捉急的傻白甜強了無數倍。
恍惚間,石公虎覺得眼前的人不是趙靈兒,而是那個英明睿智的王後。
想起王後,石公虎不由得想到一句中原的俗語——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巫王若不是出身好了一些,如何配得上林青兒。
“公主近日有何打算?可有需要老臣相助的地方?”
趙靈兒道:“靈兒近日準備成親,石長老可以作為靈兒的長輩參與婚禮。”
說到此處,趙靈兒麵上露出一絲紅暈,這個時代的女子,提到婚嫁,總會有些害羞。
石公虎驚道:“和誰?”
“逍遙哥哥,他要去向師父提親。”
石公虎把趙靈兒當成南詔國國王,且不認識李逍遙,想要拖延一段時間,道:“公主,婚姻大事,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卻是有些不合禮數。”
趙靈兒道:“在中原文化中,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父師母養育我十年,和父母無異,他們的話便是父母之命,媒人就更簡單了,劉大人就行。
在苗疆文化中,遇到了就要爭取,苗女多情,這可不是書生的妄言。
無論從哪方麵看,都是符合禮法的,石長老,您放心,逍遙哥哥人很好,他也是師父的弟子,您總該信任我師父吧?”
石公虎很想說我不信任你師父,但趙靈兒的才華能力都是頂尖,能夠培養出這等弟子,師父自然是能人。
想想權傾南詔的石傑人,石公虎覺得自己沒資格質疑別人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