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依舊莊嚴肅穆,長安城依舊熱鬧繁華,劉啟的精神狀態卻一天不如一天,郅都之死讓他一蹶不振,胸部會時不時的疼痛難忍,他看清了劉氏當權者的現實,從而感到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蒼天還會給他機會嗎,連劉啟自己的心中都充滿了迷茫。
劉啟正在胡思亂想之時,忽聽殿外謁者大喊道:“報陛下,邊關有緊急情報。”
劉啟心頭猛然一驚道:“快快報來。”
一個謁者氣喘籲籲跑進來說道:“報陛下,八百裏邊報傳來,雁門郡又遭匈奴人偷襲,邊民死傷無數,財物被悉數搶走。”
“啊,啊……”劉啟聽到這個消息,一下子屈膝坐在墊子上,嗓子一股熱浪翻湧,握緊拳頭硬壓了壓接著道,“快向雁門郡傳旨,無論如何要加強防守,保護邊民的生命為第一要務。”
“諾。”謁者站起轉身傳令而去。
劉啟皺上眉頭,捂著胸口久久沒有站起,一旁的謁者看到劉啟臉色不對,立刻近前問道:“陛下,那裏有不舒服嗎?”
“可能偶感風寒,休息一下就好。”
“那請陛下到後室休息。”
說著謁者攙扶著劉啟進入後室。
第二天一大早,早朝時間已到,卻遲遲沒有看到劉啟前來,宣室內的文武大臣有點坐立不安了,如今的丞相已經換成了衛綰,大夥用焦灼的眼神直勾勾的盯著衛綰看,衛綰也感到不妙,於是就馬不停蹄的前去劉啟休息的溫室殿查看情況,未到殿門,就已經看到巫醫們一個個象走馬燈似的往來穿梭,衛綰連忙跑進殿內後室,看到劉啟躺在床上,臉色蒼白,急促的喘著氣,旁邊圍著太子劉徹,衛綰走進就跪倒道:“陛下,臣衛綰不知道龍體欠安,請恕罪。”
劉啟微微的睜開雙眼看了一眼衛綰道:“丞相,現在恐怕是早朝的時間吧,請你告訴眾臣,朕今天偶感風寒,無法進行早朝了,小事你就拿主意吧,大事要報與朕知。”
“諾,陛下保重龍體,早日康複。”
“去吧,去吧,處理早朝的事情吧。”劉啟看了一眼衛綰說道。
“臣告退。”衛綰退出溫室殿。
劉啟再看一眼劉徹問道:“太子今年多大年紀了?”
劉徹迴答道:“陛下,孩兒年方二八。”
“嗬嗬,差不多了,已經成年了,三天後朕就為你準備冠禮。”說到這裏,劉啟幹裂的嘴唇露出一絲微笑。
這時,門口謁者大喊道:“皇太後駕到。”
劉徹連忙走到殿門口跪地叩拜道:“太子劉徹恭迎皇太後。”
隻見竇太後在謁者攙扶下,快速的走了進來,聽到劉徹的聲音就問道:“太子,你父皇的病如何,怎麽突然病得如此厲害?”
“迴皇太後,父皇可能隻是偶感風寒,目前臥床休息。”劉徹迴答道。
“哎呀,快讓老太婆摸一摸,到底怎麽迴事。”竇太後在謁者的引導下走向劉啟的床鋪。
此時劉啟睜開眼睛,掙紮著想坐起來,最終在謁者的幫助下靠著枕墊斜躺下來,並用微弱沙啞的聲音道:“母親,朕病無大礙,讓母親擔驚了。”
竇太後一把抓住劉啟的手腕,埋怨的口氣說道:“陛下真的是太不注意龍體了,聽聲音感到很嚴重呀,讓巫醫看過沒有,開幾副藥來吃?”
“已經看過了,藥正在服用,相信不出幾天就會好起來的。”
“那就好,那就好,陛下不要隻忙於國事,時不時的要關心一下自己的身體。”
這時劉啟話題一轉道:“母親來的正好,朕正有事要與母親商討。”
“哦,什麽事情?”
“太子現在已經年方二八了,已經到成年了,朕準備三天後為太子做一下冠禮,母親認為如何?”
竇太後先是一驚,然後嗬嗬的笑道:“哦,好事情,好事情,太子已經長大了,我大漢已經後繼有人了,馬上派奉常前去準備。”
“好的,好的。”
竇太後接著對身旁的謁者說道:“快把帶來的一些強健身體的補品拿來,為陛下燉上,然後再請巫師來做一下法事,驅一下這殿內的瘴氣。”
“諾。”
劉啟感激的說道:“讓母親費心了。”
“陛下,大漢可以沒有我老太婆,但不能沒有陛下,一定要照顧好身體,不要想太多。”
“謝母親。”
“好吧,好好養病,老太婆這就迴去了。”
“母親慢走。”
竇太後在謁者的攙扶下,緩緩的離開了溫室殿。
劉啟接著對劉徹說道:“徹兒,你也下去吧,朕休息一下。”
“諾。”
劉啟重新躺了下來,迷迷糊糊的進入了夢鄉,腦海中浮現出過往的一幕幕,從日常朝政到七國之亂中的戰爭場麵,猛然看到死去的栗妃和劉榮惡狠狠的向自己撲來,接著是心頭猛然一驚醒了過來,外麵的天光已經大亮,用盡渾身力氣坐了起來,一扭頭看到床邊趴著一個人,再柔柔眼睛看清楚了原來是魏其侯竇嬰,這時竇嬰也被劉啟的起身聲音驚醒,抬起頭馬上跪地叩拜道:“臣竇嬰給陛下請安。”
劉啟輕聲的迴答道:“魏其侯免禮,什麽時候過來的,在這裏多久了。”
“迴避下,夜半時分聽到了陛下略有貴恙的消息,等趕過來時看到陛下已經休息,就沒有打擾,所以在此守候。”
“魏其侯辛苦了。”劉啟說到這裏也突然的想到,自己萬歲以後,劉徹是否能順利繼位,關鍵要看母親竇太後,一定要讓母親高興大漢才能順利進行皇位更替,如何讓母親高興呢,突然有了主意,於是接著低聲說道,“魏其侯,朕有一個詔旨要發給你,來呀,聽朕旨意。”
謁者馬上應聲道:“諾。”
“賜魏其侯竇嬰詔旨,內容是‘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意思是說,假如遇到對你有什麽不利的事情,你可以隨機應變,把你的意見呈報給皇上,皇上可以免除其罪過。
竇嬰一聽,心情非常激動,這就是一張免死詔書,馬上跪地叩首道:“臣竇嬰謝陛下隆恩,念及臣功德尚淺,恐不適合受此殊榮。”
劉啟弱弱的說道:“魏其侯為社稷的興盛嘔心瀝血,理當受此嘉獎,請不要推辭。”
“諾,謝陛下。”
劉啟話題一轉接著說道:“三天後朕準備為太子舉行冠禮,魏其侯做為自家人要準時參加,做一個見證。”
“臣聽到這個消息了,不過陛下這身子……”竇嬰疑惑道。
劉啟裂開幹裂的嘴唇,微微一笑道:“放心,朕還能堅持,這可是太子的大事,一定要辦好。”
“是,是,陛下一定要保重龍體。”
天色漸漸大亮,謁者走進報道:“報陛下,三公九卿們在殿外守候,說要進來探望陛下的病情。”
竇嬰眉頭一皺說道:“哎呀,陛下你這身子能見他們嗎?”
劉啟連續咳了幾聲,弱弱的說道:“不見更麻煩,還是讓他們進來吧,免得引起朝堂不必要的混亂。”
“諾。”
稍時,文武官員們依次走進大殿,叩拜請安,劉啟招唿諸位坐下,輕聲的說道:“朕近日龍體欠安,朝堂之事還要仗著諸位齊心協力來處理,以安天下庶民。”
“諾,謹聽陛下口諭。”
如此探視持續了半個時辰,劉啟感到胸口痛意襲來,就繼續臥床休息,竇嬰等人知趣的離開。
冬日的長安,雪花在不經意間飄落,鋪滿了長安城的大街小巷,整個關內變成了白茫茫的一片,給人一種潔白的肅殺之情,劉徹在太子殿內屈膝坐著,旁邊站著張佳揚,衛綰正對而坐說道:“太子,你知道三天後為殿下舉行的冠禮預示著什麽嗎?”
“老師,冠禮者,成人禮也,可能是父皇認為本太子已經成熟了吧。”
“太子隻說對了一半。”衛綰觀察了一下劉徹的眼神,接著說道,“古人二十而冠,可今年太子年方二八,為什麽呢,難道太子沒有考慮過?”
劉徹迷惑的問道:“請老師明示。”
“太子啊,要做好心理準備,社稷的未來全靠太子了,皇上一定在擔憂自己的病情,如果有點閃失,殿下又沒有被確認成年,無法正式接任帝位,這將對大漢的安全構成很大的威脅呀。”
“老師,難道父皇的病很嚴重嗎?”
“還是小心為妙,老臣隻是提醒太子要以社稷為重,不要沉迷於父子之情、兒女之誼,希望太子能夠領會。”
“老師教誨,學生銘記在心。”
“另外,三天後的冠禮對太子相當重要,一定要親自負責安排護衛事宜,防止別有用心之人前來搗亂。”
“哦……”劉徹思索片刻扭頭看著張佳揚說道,“這件事還是由張都尉負責吧,有他在,相信安全還是能保證的。”
張佳揚答應一聲道:“諾,請太子放心,我會加派人手負責太子的安全。”
衛綰微微一笑道:“這下應該不會發生什麽意外了。”
三天後,連續幾天的雪花結束,東邊奇跡般的露出了紅日,照的大地一片潔白,在未央宮前麵祖廟的祭台上,奉常早已準備好了冠禮儀式的所有器物,劉徹早已等待在祭台的下方,同時站滿了劉氏宗親和朝中的肱骨之臣,大家齊刷刷的看著溫室殿到這裏的路,沒有多大工夫,劉啟側躺著坐在轎輿上走了過來,眾人齊刷刷的跪倒高喊道:“恭迎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啟在轎輿上掙紮了很久沒有坐起,旁邊跟隨的謁者連忙伸手將劉啟扶起,劉啟有氣無力的一抬手,謁者心領神會的說道:“諸位請起。”
唿啦啦大夥站了起來,謁者跑到奉常麵前輕聲的說道:“皇上身有貴恙,冠禮的前期儀式免除,直接進行三加冠,皇上操作完就馬上迴殿休息。”
“諾。”
奉常馬上把三套冠禮服拿到禮台,輕咳幾聲說道:“要移風易俗,前麵儀式省略,直接給太子加冠,請皇上上台為太子三加冠。”
幾個人抬著轎輿走上抬去,然後落轎,謁者攙扶著劉啟站到了台中央,劉徹穿好冠禮服走到劉啟麵前,深施一禮,劉啟咧嘴輕聲的微笑道:“太子成年了,一加冠,萬事順利保平安。”說著將一個顏色的冠加到劉徹剛梳好的發髻上,台下眾人齊喊:“善。”
緊接著劉啟換冠禮服,進行二加冠,劉啟依舊說道:“二加冠,家庭和美遠流長。”
“善。”
再換禮服,進行三加冠,劉啟使出渾身力氣說道:“三加冠,社稷永固萬年長。”
“善。”當眾人喊完抬起頭細看劉啟嘴唇時,發現一絲血跡從劉啟口中滲出,謁者連忙用手絹將血跡擦淨大聲的喊道:“皇上身體欠安,迴宮休養,接下來的儀式由奉常主持完成。”
說完扶起劉啟上了轎輿,急匆匆的返迴未央宮內,進入了昏迷狀態,劉啟的身體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大漢內外的天下事耗盡了劉啟的一生,在經過一個通宵的掙紮煎熬痛苦後,閉上了他充滿困惑的雙眼,未央宮內傳出了低沉的鍾鳴,劉啟駕崩的消息迅速傳遍長安的大街小巷,慢慢的向全國散去。
竇太後聽到鍾聲,吃驚的呆坐在長壽殿內,喃喃的說道:“他還是去了,還是去了。”眼中充滿了混濁的淚水。
這時衛綰帶領著文武大臣在殿外求見,竇太後說道:“快請他們進來。”
衛綰眾人進門就趴在地上哭道:“皇太後,皇上已經駕崩了。”
“原來這是事實。”竇太後楞了一下緊接著說道,“眾位愛卿不要過於悲傷,朝中的大事還需要諸位鼎力相助。”
衛綰等人馬上止住了哭聲並說道:“皇太後,處理皇上的後事是馬上要做的事,但國不可一日無君,盡快讓太子登基繼位也是當務之急呀。”
“愛卿說的有理,其他各位大臣有什麽主意?”
衛綰後麵的幾個文武大臣異口同聲說道:“全聽皇太後吩咐。”
“好吧,那就由丞相衛綰組建一個社稷國事處理小組,先組織太子登基,然後負責皇上的國葬。”
“諾。”
經過一個月的籌備,新皇上登基的事情準備妥當,庚子年正月,選擇了良辰吉日,劉徹穿上了新定製的龍袍,頭戴皇冠,在眾臣的簇擁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從此大漢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劉啟正在胡思亂想之時,忽聽殿外謁者大喊道:“報陛下,邊關有緊急情報。”
劉啟心頭猛然一驚道:“快快報來。”
一個謁者氣喘籲籲跑進來說道:“報陛下,八百裏邊報傳來,雁門郡又遭匈奴人偷襲,邊民死傷無數,財物被悉數搶走。”
“啊,啊……”劉啟聽到這個消息,一下子屈膝坐在墊子上,嗓子一股熱浪翻湧,握緊拳頭硬壓了壓接著道,“快向雁門郡傳旨,無論如何要加強防守,保護邊民的生命為第一要務。”
“諾。”謁者站起轉身傳令而去。
劉啟皺上眉頭,捂著胸口久久沒有站起,一旁的謁者看到劉啟臉色不對,立刻近前問道:“陛下,那裏有不舒服嗎?”
“可能偶感風寒,休息一下就好。”
“那請陛下到後室休息。”
說著謁者攙扶著劉啟進入後室。
第二天一大早,早朝時間已到,卻遲遲沒有看到劉啟前來,宣室內的文武大臣有點坐立不安了,如今的丞相已經換成了衛綰,大夥用焦灼的眼神直勾勾的盯著衛綰看,衛綰也感到不妙,於是就馬不停蹄的前去劉啟休息的溫室殿查看情況,未到殿門,就已經看到巫醫們一個個象走馬燈似的往來穿梭,衛綰連忙跑進殿內後室,看到劉啟躺在床上,臉色蒼白,急促的喘著氣,旁邊圍著太子劉徹,衛綰走進就跪倒道:“陛下,臣衛綰不知道龍體欠安,請恕罪。”
劉啟微微的睜開雙眼看了一眼衛綰道:“丞相,現在恐怕是早朝的時間吧,請你告訴眾臣,朕今天偶感風寒,無法進行早朝了,小事你就拿主意吧,大事要報與朕知。”
“諾,陛下保重龍體,早日康複。”
“去吧,去吧,處理早朝的事情吧。”劉啟看了一眼衛綰說道。
“臣告退。”衛綰退出溫室殿。
劉啟再看一眼劉徹問道:“太子今年多大年紀了?”
劉徹迴答道:“陛下,孩兒年方二八。”
“嗬嗬,差不多了,已經成年了,三天後朕就為你準備冠禮。”說到這裏,劉啟幹裂的嘴唇露出一絲微笑。
這時,門口謁者大喊道:“皇太後駕到。”
劉徹連忙走到殿門口跪地叩拜道:“太子劉徹恭迎皇太後。”
隻見竇太後在謁者攙扶下,快速的走了進來,聽到劉徹的聲音就問道:“太子,你父皇的病如何,怎麽突然病得如此厲害?”
“迴皇太後,父皇可能隻是偶感風寒,目前臥床休息。”劉徹迴答道。
“哎呀,快讓老太婆摸一摸,到底怎麽迴事。”竇太後在謁者的引導下走向劉啟的床鋪。
此時劉啟睜開眼睛,掙紮著想坐起來,最終在謁者的幫助下靠著枕墊斜躺下來,並用微弱沙啞的聲音道:“母親,朕病無大礙,讓母親擔驚了。”
竇太後一把抓住劉啟的手腕,埋怨的口氣說道:“陛下真的是太不注意龍體了,聽聲音感到很嚴重呀,讓巫醫看過沒有,開幾副藥來吃?”
“已經看過了,藥正在服用,相信不出幾天就會好起來的。”
“那就好,那就好,陛下不要隻忙於國事,時不時的要關心一下自己的身體。”
這時劉啟話題一轉道:“母親來的正好,朕正有事要與母親商討。”
“哦,什麽事情?”
“太子現在已經年方二八了,已經到成年了,朕準備三天後為太子做一下冠禮,母親認為如何?”
竇太後先是一驚,然後嗬嗬的笑道:“哦,好事情,好事情,太子已經長大了,我大漢已經後繼有人了,馬上派奉常前去準備。”
“好的,好的。”
竇太後接著對身旁的謁者說道:“快把帶來的一些強健身體的補品拿來,為陛下燉上,然後再請巫師來做一下法事,驅一下這殿內的瘴氣。”
“諾。”
劉啟感激的說道:“讓母親費心了。”
“陛下,大漢可以沒有我老太婆,但不能沒有陛下,一定要照顧好身體,不要想太多。”
“謝母親。”
“好吧,好好養病,老太婆這就迴去了。”
“母親慢走。”
竇太後在謁者的攙扶下,緩緩的離開了溫室殿。
劉啟接著對劉徹說道:“徹兒,你也下去吧,朕休息一下。”
“諾。”
劉啟重新躺了下來,迷迷糊糊的進入了夢鄉,腦海中浮現出過往的一幕幕,從日常朝政到七國之亂中的戰爭場麵,猛然看到死去的栗妃和劉榮惡狠狠的向自己撲來,接著是心頭猛然一驚醒了過來,外麵的天光已經大亮,用盡渾身力氣坐了起來,一扭頭看到床邊趴著一個人,再柔柔眼睛看清楚了原來是魏其侯竇嬰,這時竇嬰也被劉啟的起身聲音驚醒,抬起頭馬上跪地叩拜道:“臣竇嬰給陛下請安。”
劉啟輕聲的迴答道:“魏其侯免禮,什麽時候過來的,在這裏多久了。”
“迴避下,夜半時分聽到了陛下略有貴恙的消息,等趕過來時看到陛下已經休息,就沒有打擾,所以在此守候。”
“魏其侯辛苦了。”劉啟說到這裏也突然的想到,自己萬歲以後,劉徹是否能順利繼位,關鍵要看母親竇太後,一定要讓母親高興大漢才能順利進行皇位更替,如何讓母親高興呢,突然有了主意,於是接著低聲說道,“魏其侯,朕有一個詔旨要發給你,來呀,聽朕旨意。”
謁者馬上應聲道:“諾。”
“賜魏其侯竇嬰詔旨,內容是‘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意思是說,假如遇到對你有什麽不利的事情,你可以隨機應變,把你的意見呈報給皇上,皇上可以免除其罪過。
竇嬰一聽,心情非常激動,這就是一張免死詔書,馬上跪地叩首道:“臣竇嬰謝陛下隆恩,念及臣功德尚淺,恐不適合受此殊榮。”
劉啟弱弱的說道:“魏其侯為社稷的興盛嘔心瀝血,理當受此嘉獎,請不要推辭。”
“諾,謝陛下。”
劉啟話題一轉接著說道:“三天後朕準備為太子舉行冠禮,魏其侯做為自家人要準時參加,做一個見證。”
“臣聽到這個消息了,不過陛下這身子……”竇嬰疑惑道。
劉啟裂開幹裂的嘴唇,微微一笑道:“放心,朕還能堅持,這可是太子的大事,一定要辦好。”
“是,是,陛下一定要保重龍體。”
天色漸漸大亮,謁者走進報道:“報陛下,三公九卿們在殿外守候,說要進來探望陛下的病情。”
竇嬰眉頭一皺說道:“哎呀,陛下你這身子能見他們嗎?”
劉啟連續咳了幾聲,弱弱的說道:“不見更麻煩,還是讓他們進來吧,免得引起朝堂不必要的混亂。”
“諾。”
稍時,文武官員們依次走進大殿,叩拜請安,劉啟招唿諸位坐下,輕聲的說道:“朕近日龍體欠安,朝堂之事還要仗著諸位齊心協力來處理,以安天下庶民。”
“諾,謹聽陛下口諭。”
如此探視持續了半個時辰,劉啟感到胸口痛意襲來,就繼續臥床休息,竇嬰等人知趣的離開。
冬日的長安,雪花在不經意間飄落,鋪滿了長安城的大街小巷,整個關內變成了白茫茫的一片,給人一種潔白的肅殺之情,劉徹在太子殿內屈膝坐著,旁邊站著張佳揚,衛綰正對而坐說道:“太子,你知道三天後為殿下舉行的冠禮預示著什麽嗎?”
“老師,冠禮者,成人禮也,可能是父皇認為本太子已經成熟了吧。”
“太子隻說對了一半。”衛綰觀察了一下劉徹的眼神,接著說道,“古人二十而冠,可今年太子年方二八,為什麽呢,難道太子沒有考慮過?”
劉徹迷惑的問道:“請老師明示。”
“太子啊,要做好心理準備,社稷的未來全靠太子了,皇上一定在擔憂自己的病情,如果有點閃失,殿下又沒有被確認成年,無法正式接任帝位,這將對大漢的安全構成很大的威脅呀。”
“老師,難道父皇的病很嚴重嗎?”
“還是小心為妙,老臣隻是提醒太子要以社稷為重,不要沉迷於父子之情、兒女之誼,希望太子能夠領會。”
“老師教誨,學生銘記在心。”
“另外,三天後的冠禮對太子相當重要,一定要親自負責安排護衛事宜,防止別有用心之人前來搗亂。”
“哦……”劉徹思索片刻扭頭看著張佳揚說道,“這件事還是由張都尉負責吧,有他在,相信安全還是能保證的。”
張佳揚答應一聲道:“諾,請太子放心,我會加派人手負責太子的安全。”
衛綰微微一笑道:“這下應該不會發生什麽意外了。”
三天後,連續幾天的雪花結束,東邊奇跡般的露出了紅日,照的大地一片潔白,在未央宮前麵祖廟的祭台上,奉常早已準備好了冠禮儀式的所有器物,劉徹早已等待在祭台的下方,同時站滿了劉氏宗親和朝中的肱骨之臣,大家齊刷刷的看著溫室殿到這裏的路,沒有多大工夫,劉啟側躺著坐在轎輿上走了過來,眾人齊刷刷的跪倒高喊道:“恭迎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啟在轎輿上掙紮了很久沒有坐起,旁邊跟隨的謁者連忙伸手將劉啟扶起,劉啟有氣無力的一抬手,謁者心領神會的說道:“諸位請起。”
唿啦啦大夥站了起來,謁者跑到奉常麵前輕聲的說道:“皇上身有貴恙,冠禮的前期儀式免除,直接進行三加冠,皇上操作完就馬上迴殿休息。”
“諾。”
奉常馬上把三套冠禮服拿到禮台,輕咳幾聲說道:“要移風易俗,前麵儀式省略,直接給太子加冠,請皇上上台為太子三加冠。”
幾個人抬著轎輿走上抬去,然後落轎,謁者攙扶著劉啟站到了台中央,劉徹穿好冠禮服走到劉啟麵前,深施一禮,劉啟咧嘴輕聲的微笑道:“太子成年了,一加冠,萬事順利保平安。”說著將一個顏色的冠加到劉徹剛梳好的發髻上,台下眾人齊喊:“善。”
緊接著劉啟換冠禮服,進行二加冠,劉啟依舊說道:“二加冠,家庭和美遠流長。”
“善。”
再換禮服,進行三加冠,劉啟使出渾身力氣說道:“三加冠,社稷永固萬年長。”
“善。”當眾人喊完抬起頭細看劉啟嘴唇時,發現一絲血跡從劉啟口中滲出,謁者連忙用手絹將血跡擦淨大聲的喊道:“皇上身體欠安,迴宮休養,接下來的儀式由奉常主持完成。”
說完扶起劉啟上了轎輿,急匆匆的返迴未央宮內,進入了昏迷狀態,劉啟的身體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大漢內外的天下事耗盡了劉啟的一生,在經過一個通宵的掙紮煎熬痛苦後,閉上了他充滿困惑的雙眼,未央宮內傳出了低沉的鍾鳴,劉啟駕崩的消息迅速傳遍長安的大街小巷,慢慢的向全國散去。
竇太後聽到鍾聲,吃驚的呆坐在長壽殿內,喃喃的說道:“他還是去了,還是去了。”眼中充滿了混濁的淚水。
這時衛綰帶領著文武大臣在殿外求見,竇太後說道:“快請他們進來。”
衛綰眾人進門就趴在地上哭道:“皇太後,皇上已經駕崩了。”
“原來這是事實。”竇太後楞了一下緊接著說道,“眾位愛卿不要過於悲傷,朝中的大事還需要諸位鼎力相助。”
衛綰等人馬上止住了哭聲並說道:“皇太後,處理皇上的後事是馬上要做的事,但國不可一日無君,盡快讓太子登基繼位也是當務之急呀。”
“愛卿說的有理,其他各位大臣有什麽主意?”
衛綰後麵的幾個文武大臣異口同聲說道:“全聽皇太後吩咐。”
“好吧,那就由丞相衛綰組建一個社稷國事處理小組,先組織太子登基,然後負責皇上的國葬。”
“諾。”
經過一個月的籌備,新皇上登基的事情準備妥當,庚子年正月,選擇了良辰吉日,劉徹穿上了新定製的龍袍,頭戴皇冠,在眾臣的簇擁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從此大漢掀開了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