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糧之後, 立刻派人去收稅。我看今年的收成僅是一般,下個月從別處買些稻穀迴來, 縣裏產糧不豐就隻能多花些錢,無論何時,倉廩一定要足。”
“農收之後,應該許多人都閑了下來,你起草一個召集令,召人將繡坊修好,對了,市集也要擴建。正好蜀南冬日不雪不寒,不耽誤工期,趁農閑將市集蓋好,明年就能開張了。”
蕭景鐸一條一條說,主簿便拿著筆迅速記下,蕭景鐸說完之後就讓主簿去起草文書,之後再拿來給他過目。等主簿走後,蕭景鐸沒有休息,而是從案角的竹筒裏抽出一張紙,緩慢鋪開。
這是蕭景鐸初擬的晉江縣平麵圖,上麵標注著繡坊、市集、客棧、農田等,是蕭景鐸對晉江縣的規劃,這些天陸陸續續畫下來的。
晉江縣雖然如今有了雙麵繡這條財路,但是僅靠錦繡撐起一座城還是太過勉強,而且商鋪設在成都府和戎州,許多好處都被這兩個地方扣下了,若是遲遲沒有商隊直接來晉江縣賣貨買貨,那晉江縣想要再進一步,絕無可能。
蕭景鐸執著筆在圖上勾勾畫畫,腦中還要聯係著城內的道路一同考慮。他幹脆參考長安的布局,將集市分割為一塊塊的專門區域,將屬性相合、能連成一條線的買賣相鄰放置,而將相衝的行業遠遠隔開,比如屠戶和成衣店,這是斷然要隔開的。
這樣勾勾畫畫,要顧全的地方有很多,蕭景鐸一直改到天色發暗也沒有改好,而偏偏還不斷有人跑來和他請示:“縣令,修繕縣衙的木頭要從哪裏買?”
“縣令,繡坊的蠶絲快沒了,這次要從成都府買多少絲絹迴來?”
“縣令,孫家老太爺求見。”
“縣令,城裏兩個人打起來了!”
諸如此類的事情數之不盡,蕭景鐸連著幾個月都忙得分身乏術。他好幾次恨不得寫信去催吏部,他的副手縣丞呢?到底什麽時候能到?
可惜直到年末,蕭景鐸也沒有等來他的縣丞。
今年過年時,縣裏明顯喜氣洋洋,比往年熱鬧了很多。
短短半年,晉江縣的經濟發生了巨大改變,往年一戶普通農家隻能靠天吃飯,除了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別無他法,可是今年來錢的路子卻多了很多,一家人中往往父母務農,女兒和媳婦在繡坊裏刺繡,兄弟裏最機靈最強壯的跟著商隊南北送貨,另外的兄弟要麽在縣衙裏幫工,要麽幫著父母照料土地。等到秋收過後,父親兄弟幾人撂下了田裏的事,還能去縣衙報名修屋修路,再多掙一份錢。這樣一年下來,他們一家子掙的錢比往年多了許多,而且除了男兒,女孩子也能給家裏賺上不少。
所以,雖然因為契約等事,縣裏對新縣令蕭景鐸的評價不一,但是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蕭景鐸是一個能官強官,他擔任縣令僅僅一年,晉江縣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人不由期待起來,明年,不知蕭縣令又打算做什麽呢?
年關將近,繡坊放假,官店早早關門歇業,四處送貨的人也迴到家中,和家人坐在一處談閑話。可是說來說去,他們的話題總是離不開蕭縣令和縣裏的變化,男子們在討論明年蕭縣令會辦哪一塊,然而誰都說服不了誰,結果就是個個爭得麵紅耳赤,而女眷們的聊天內容就和諧多了,她們一半的時間都在圍著一個話題打轉:“蕭縣令真的沒有定親嗎?上次不是說他要定親了,這才送了雙麵繡迴去嗎?”
“哪有,我在繡坊裏聽人說了,她們試探過秋菊的口風,並沒有此事。”
“啊!”年輕女孩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嘰嘰喳喳地叫喚,“真的假的!”
縣衙內,頻頻被人提起的秋菊正渾然不覺地和蕭景鐸說事:“……郎君,侯府裏來信了。老夫人來托人傳話,催您迴去過年。”
“你看縣衙裏這樣子,我走得開嗎?”
秋菊懂了,默默結束了這個話題:“郎君,那我就自己斟酌著給老婦人迴信了?”
蕭景鐸點頭,權作同意。
“郎君,等來年開春,我們是不是就能搬到西院了?”
“對。等再過些日子,還要將整個府衙都翻新一遍。”
聽說要翻新府衙,秋菊高興極了:“太好了!以我們如今賣繡品的速度,豈不是很快就攢夠錢了?”
蕭景鐸笑了笑不言,蕭林在旁邊替蕭景鐸抄東西,聞言說了一句:“哪有那麽容易。”
秋菊氣惱地瞪了蕭林一眼,鼓著腮幫子不說話,蕭景鐸本來在查資料沒有在意,慢慢地他感覺有些不太對。
蕭景鐸不動聲色地瞥了蕭林一眼,蕭林還是悶不吭聲的樣子。
唯有秋菊無知無覺地繼續說:“大郎君,明年要怎麽辦呢?要不要想幾個新花樣?”
“現在長安裏想必已經有許多雙麵繡了,最近幾個月,雖然官店照樣賺錢,但是漲幅已經比不上之前了,若是明年我們想繼續賺錢,少不得要想些新花樣,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自己的風格了。”
“這是什麽意思?”秋菊問。
“成都府畢竟是蜀錦貢品大城,他們繡出的雙麵繡更富貴明麗,是權貴人家和宮廷喜好的樣式,我們若想站穩跟腳,就得另辟蹊徑,獨創出晉江縣的風格來,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那些是成都府的雙麵繡,哪些是晉江縣出來的雙麵繡。因為陳姑娘擅長山水和意境,晉江縣又地處山野,我們不妨走野趣這條路。文人好風雅,長安裏的年輕娘子好新鮮,我們繡品的目標,應當是他們。”
秋菊和蕭林都點頭:“有道理。”
他們這裏正在說話,突然門被敲響,緊接著陳詞的聲音響起:“蕭明府,我可以進來嗎?”
“是陳娘子。”秋菊說著跳了起來,跑過去給陳詞開門,“娘子,你來了!”
陳詞緩步進門,看到屋裏有這麽多人驚訝了一下,隨即就緩緩行禮。“蕭明府。”
“陳姑娘不必如此。”蕭景鐸坐直身體,問道,“你今日前來,是……”
“年關將至,我別無所長,唯有繡品還拿得出手,所以繡了一扇桌屏給明府道賀。”陳詞說著讓開,露出身後丫鬟手中的屏風,笑著看向蕭景鐸,“蕭明府,你看!”
依然是熟悉的針法,可是等丫鬟轉動手中的屏風時,屋內所有人都驚唿一聲。
兩麵的繡紋竟然不一樣!秋菊不可思議地湊上前,好奇地盯著細看:“天哪,雙麵繡竟然能讓兩麵圖案不一樣!這豈不是說,陳娘子你要同時想好兩麵的繡法,一針都錯不得?”
陳娘子抿著嘴笑,秋菊將屏風送到蕭景鐸麵前,蕭景鐸看完後也歎為觀止:“陳姑娘之繡技,令人讚歎。”
蕭景鐸又看了一遍,問道:“陳姑娘,這種繡法叫?”
“雙麵異色繡,我閑時無事琢磨出來的。”
“我們先前還在為難,明年要繡哪些新花樣,沒想到這麽快陳姑娘就送來了好消息。”蕭景鐸笑道,“陳姑娘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種繡法恐怕周阿婆也不會,想來明年,官店裏又不必愁沒東西可賣了。”
“可不是麽。”秋菊也跟著說,“若說雙麵繡還能學習針法和技巧,但是雙麵異色繡就全是拚天分了,沒夠足夠的天分,恐怕手把手地教也教不會。而且也不怕人偷師,一次下針繡好兩麵圖案,圖畫色調都是有講究的,這可是不看一看就能學會的。陳娘子能繡出第一件,必然就能繡出第二件,任其他人想破頭也想不出來!”
秋菊越說越興奮,陳詞被誇得都不好意思了,笑著看向蕭景鐸,說道:“蕭明府,這也是我擔心的,雙麵繡好教,但是異色繡的話,恐怕繡坊裏不到一成人能學會。”
“無妨。”蕭景鐸淡淡一笑,“物以稀為貴,我們也該捧一種貴而精的繡品出來了。”
秋菊興奮勁兒還沒過,興致勃勃地拉著陳詞說東說西,蕭林在後麵輕輕說了一句:“秋菊,你要吵著大郎君了。”
蕭景鐸從書卷中抬起頭來,笑著說“無妨”。秋菊迴頭瞪了蕭林一眼,這才對蕭景鐸說:“大郎君,好不容易放了年假,你怎麽還是整日待在屋裏看書?你今年這麽忙,不如趁這幾天到外麵走動走動?”
蕭景鐸指著桌案上的書,道:“等我看完這卷再說。”
“大郎君!”秋菊不依了,還拉著陳詞評理,“陳娘子你說,大郎君他是不是時常這樣說,卻沒一次兌現過!”
陳詞也幫著勸道:“蕭明府,你這幾月忙得不像樣,如今好不容易放了假,委實沒必要為了府衙的事傷神了。”
蕭景鐸搖頭:“店鋪剛剛立穩跟腳,明年還要開拓新的商路,我不趁現在查查地圖做些功課,恐怕開春要耽誤功夫。這幾日過節,你們先出去玩樂吧,不必耗在我這裏。”
從來沒有人能勸動蕭景鐸,見他這樣說,陳詞隻能很遺憾地福了一身,和秋菊出去了。
蕭林本來也要離開,卻在出門時被蕭景鐸攔下:“蕭林留下,我還有事要和你說。”
秋菊似有所感地看了蕭林一眼,又偷偷瞅了眼蕭景鐸,趕緊拉著陳詞出門了。
等門合上後,蕭林低聲應了一聲:“大郎君。”
“你和秋菊是怎麽迴事?”
蕭林頓了一下,爽快地承認了:“小的心悅秋菊,請大郎君成全。”
蕭景鐸放下書,定定看著蕭林,片刻後長長歎氣:“你們倆時常在我眼皮子底下辦事,我竟從沒想過,竟然是你們二人。”
蕭林低著頭不說話,蕭景鐸感慨了些許就發話了:“既然你們二人彼此心悅,那我自然沒什麽不同意的。若是她願意,你們挑一個日子,把婚事辦了吧。正好開春要搬院子,到時候,你們倆便搬出去吧。”
蕭林施禮,叩首到地:“謝郎君。”
“我沒主持過婚事,也不知給新婚夫婦要送什麽,這樣吧,我將喜錢給你,你們喜歡什麽,便自己去置辦。”
蕭景鐸送禮的方式還真是簡單粗暴,但是偏偏實用至極,蕭林再次叩首道謝:“謝郎君!”
送走蕭林後,蕭景鐸的心緒許久都靜不下來。
不知不覺,秋菊,蕭林,甚至他自己,都已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蕭林能這樣坦然地說出“我心悅她”,不知為何,蕭景鐸竟然有些羨慕他。
可是這終究隻是很小的一樁事,蕭景鐸需要做的事情有太多,沒多久,這種悵然就被壓下,他的全副心思都投入到新的一年中。
這一年,新繡坊落成,全部繡娘都搬到寬敞明亮的新繡坊中,借著搬遷的機會,繡坊內也再一次分層,不同水平、不同契約的繡娘被分到不同的區域,繡坊裏各司其職,逐步從一個臨時起意的小作坊演化成分工明確、等級鮮明的成熟繡坊。
而晉江縣的百姓們也發現,市集擴大了許多,裏麵也整整齊齊地切割了功能區,這樣的改變不能說不好,但是百姓們都在交頭接耳:“蕭縣令為什麽把市集擴大了這麽多?哪裏用得著這麽大的地方!”
機靈的人預感到蕭景鐸許是要有新的動作了,果然開春後沒多久,馮屠戶領著自己的隊伍,沒有去成都府也沒有去戎州,而是改道朝南,往南詔的方向走去。
百姓嘩然,所有人都知道馮屠戶隻聽蕭景鐸的話,馮屠戶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蕭景鐸的意思,那麽,馮屠戶此行前往南詔,他背後的蕭景鐸想做什麽?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一個月
蕭景鐸發出組隊申請【晉江縣急需縣丞,請中央盡快處理】
吏部大佬看了一眼,關掉了這個界麵
……
第n個月
蕭景鐸瘋狂地私q吏部大佬:尚書,這裏真的需要一個副手!急需!
吏部大佬看了一眼,關掉了這個界麵
***********************
謝謝各位親!
馬上就要高考了,如果有讀者要參加高考的話,祝你們金榜題名旗開得勝,加油!
六月是個超級考試季啊,如果其他小天使也有考試的話,送你們蕭景鐸同款學霸光環,一次就中,心想事成~
第78章 商路
三月春暖花開的時候,馮屠戶帶著一支精英隊伍朝南走去, 這一走就是兩個月。
戎州在劍南道最南端, 而晉江縣更在戎州之南, 翻過幾重山就是南詔邊界。南詔多族雜居, 盛產玉石, 所以曆來紛爭不斷, 強勢些的連南詔王室也鎮壓不住。這些年宣朝勢大,南詔和其他藩國一樣, 早早遣使上京, 認宣朝皇帝為主, 南詔王室則以臣子自居, 因此南詔才得了宣朝的支持。有了宣朝撐腰, 南詔才能安安穩穩地稱王稱霸,在六詔中獨占鼇頭。
因為兩國交好,所以南詔並不限製邊境上的商貿往來,於是在西南一帶, 時常有膽子大的商隊深入南詔, 采購好玉石藥材後, 迴國一轉手就以十倍的價錢賣出, 可謂暴利。但是利益往往伴隨著危險, 倒賣南詔玉誠然暴利,但是也危機重重。南詔國君並不如中原強勢, 國內部落林立,好多部落名義上歸國君管, 但事實上走的是自治的路子,原五詔的地界上尤甚。這些部落可不會顧忌宣朝皇帝的麵子,若是一個不妥,商隊全軍栽到異族手裏也沒轍,南詔裏沒人管,宣朝又鞭長莫及,隻能自認倒黴。長安裏的娘子郎君們對遙遠的南詔風景向往不已,而邊境上的人一說起南詔,俱是搖頭不語。
馮屠戶帶著幾個好手深入邊境,這事在城裏引起軒然大波,然而討論了幾天後,百姓的注意力很快被其他事情吸引過去。
新的繡坊在冬天建好了,並在開春的時候正式開張,所有新老繡娘都從縣衙後的小院子搬到新繡坊中。新的繡坊占地半坊,大小院落一個套一個,針線房、授藝房、繡品房、庫房、膳堂井然有序,最後一排還安置了住宿的地方。從氣派的大門裏進去,最先看到的就是繡品房,裏麵放置著精美的各色繡件,是繡坊的門麵所在,從中路再往後走是授藝房,這重院落寬敞明亮,正麵裝著是高大狹長的糊紙木窗,推開窗戶四麵通風,可容幾百人同時落座。中路最後麵是庫房,繡娘們繡好的繡件都存在這裏,往外麵運貨也從這裏出發。中路東西兩側則是整整齊齊的針線房,繡娘們日常做針線便在此處,後麵還有染房、織坊、膳堂等,可以說刺繡從上到下的一條線都被集中在此處。
因為地方擴大,繡娘們不必提早去繡坊占座,而是有了各自的位置,完全可以從容寬敞地做活。蕭景鐸趁修建針線房,趁機給各位繡娘分了區,技藝好的搬到更敞亮的地方,日後專門繡屏風等大件,而普通繡娘就幾日同居一間屋子,繡些數量最多也最常見的繡帕、團扇等,這樣一來,繡技好的繡娘不必被沒什麽技術含量的小件牽製精力,平常也不會被人打擾,最重要的是利於管理。
女子們歡歡喜喜搬了新地方,還沒等她們的新鮮勁過去,另一個勁爆消息傳遍繡坊。
陳詞陳娘子,竟然能繡出雙麵異色繡了!
雙麵異色繡一運到成都府,立刻被人高價買斷,更甚者陳詞還沒有開始繡下一件,便已經有人打聽著要預定。如今連成都府都沒人會雙麵異色繡,而陳詞卻能自己琢磨出來,她在刺繡上的天分由此可見一斑。
因為雙麵異色繡,晉江縣的官辦繡坊名聲大噪,更多的商隊單子朝晉江縣拋來。蕭景鐸當機立斷,立刻下令讓繡坊多繡山野花鳥,而不再出產如意蝙蝠等吉祥圖案,這種清淡文雅的風格立刻和成都府內的錦繡區別開,越來越多的人能一眼認出兩種繡品的區別,知道晉江縣這個原產地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
商人重利,晉江縣繡品的風格越來越突出,漸漸地有商隊不遠萬裏,專程從成都府趕到晉江縣收購此地的錦繡。繡坊庫房內的存貨都是現成的,而且價錢還比成都府便宜不少,商隊吃到了甜頭,此時才發現晉江縣並沒有想象中那樣貧瘠,於是一來二去,晉江縣內行走的遊商越來越密。
在這種時候,馮屠戶帶迴了南詔的玉石。停留在此的商隊隻是打算撈一筆蜀錦,萬萬沒想到還能買到長安內炒成天價的南詔玉,商隊頭子大喜,立刻砸重金買下。
凡事有一就有二,越來越多的中原商隊在晉江縣停留,南詔的人也不傻,當他們發現邊境不遠處的一個小城中竟然有大批商隊停留,而且還在高價收購南詔玉,他們怎麽還會放任這種倒賣的好處被漢人撈去,都用不著馮屠戶主動來,就有膽大的南詔人帶著玉石來晉江縣城裏交易。
“農收之後,應該許多人都閑了下來,你起草一個召集令,召人將繡坊修好,對了,市集也要擴建。正好蜀南冬日不雪不寒,不耽誤工期,趁農閑將市集蓋好,明年就能開張了。”
蕭景鐸一條一條說,主簿便拿著筆迅速記下,蕭景鐸說完之後就讓主簿去起草文書,之後再拿來給他過目。等主簿走後,蕭景鐸沒有休息,而是從案角的竹筒裏抽出一張紙,緩慢鋪開。
這是蕭景鐸初擬的晉江縣平麵圖,上麵標注著繡坊、市集、客棧、農田等,是蕭景鐸對晉江縣的規劃,這些天陸陸續續畫下來的。
晉江縣雖然如今有了雙麵繡這條財路,但是僅靠錦繡撐起一座城還是太過勉強,而且商鋪設在成都府和戎州,許多好處都被這兩個地方扣下了,若是遲遲沒有商隊直接來晉江縣賣貨買貨,那晉江縣想要再進一步,絕無可能。
蕭景鐸執著筆在圖上勾勾畫畫,腦中還要聯係著城內的道路一同考慮。他幹脆參考長安的布局,將集市分割為一塊塊的專門區域,將屬性相合、能連成一條線的買賣相鄰放置,而將相衝的行業遠遠隔開,比如屠戶和成衣店,這是斷然要隔開的。
這樣勾勾畫畫,要顧全的地方有很多,蕭景鐸一直改到天色發暗也沒有改好,而偏偏還不斷有人跑來和他請示:“縣令,修繕縣衙的木頭要從哪裏買?”
“縣令,繡坊的蠶絲快沒了,這次要從成都府買多少絲絹迴來?”
“縣令,孫家老太爺求見。”
“縣令,城裏兩個人打起來了!”
諸如此類的事情數之不盡,蕭景鐸連著幾個月都忙得分身乏術。他好幾次恨不得寫信去催吏部,他的副手縣丞呢?到底什麽時候能到?
可惜直到年末,蕭景鐸也沒有等來他的縣丞。
今年過年時,縣裏明顯喜氣洋洋,比往年熱鬧了很多。
短短半年,晉江縣的經濟發生了巨大改變,往年一戶普通農家隻能靠天吃飯,除了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別無他法,可是今年來錢的路子卻多了很多,一家人中往往父母務農,女兒和媳婦在繡坊裏刺繡,兄弟裏最機靈最強壯的跟著商隊南北送貨,另外的兄弟要麽在縣衙裏幫工,要麽幫著父母照料土地。等到秋收過後,父親兄弟幾人撂下了田裏的事,還能去縣衙報名修屋修路,再多掙一份錢。這樣一年下來,他們一家子掙的錢比往年多了許多,而且除了男兒,女孩子也能給家裏賺上不少。
所以,雖然因為契約等事,縣裏對新縣令蕭景鐸的評價不一,但是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蕭景鐸是一個能官強官,他擔任縣令僅僅一年,晉江縣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人不由期待起來,明年,不知蕭縣令又打算做什麽呢?
年關將近,繡坊放假,官店早早關門歇業,四處送貨的人也迴到家中,和家人坐在一處談閑話。可是說來說去,他們的話題總是離不開蕭縣令和縣裏的變化,男子們在討論明年蕭縣令會辦哪一塊,然而誰都說服不了誰,結果就是個個爭得麵紅耳赤,而女眷們的聊天內容就和諧多了,她們一半的時間都在圍著一個話題打轉:“蕭縣令真的沒有定親嗎?上次不是說他要定親了,這才送了雙麵繡迴去嗎?”
“哪有,我在繡坊裏聽人說了,她們試探過秋菊的口風,並沒有此事。”
“啊!”年輕女孩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嘰嘰喳喳地叫喚,“真的假的!”
縣衙內,頻頻被人提起的秋菊正渾然不覺地和蕭景鐸說事:“……郎君,侯府裏來信了。老夫人來托人傳話,催您迴去過年。”
“你看縣衙裏這樣子,我走得開嗎?”
秋菊懂了,默默結束了這個話題:“郎君,那我就自己斟酌著給老婦人迴信了?”
蕭景鐸點頭,權作同意。
“郎君,等來年開春,我們是不是就能搬到西院了?”
“對。等再過些日子,還要將整個府衙都翻新一遍。”
聽說要翻新府衙,秋菊高興極了:“太好了!以我們如今賣繡品的速度,豈不是很快就攢夠錢了?”
蕭景鐸笑了笑不言,蕭林在旁邊替蕭景鐸抄東西,聞言說了一句:“哪有那麽容易。”
秋菊氣惱地瞪了蕭林一眼,鼓著腮幫子不說話,蕭景鐸本來在查資料沒有在意,慢慢地他感覺有些不太對。
蕭景鐸不動聲色地瞥了蕭林一眼,蕭林還是悶不吭聲的樣子。
唯有秋菊無知無覺地繼續說:“大郎君,明年要怎麽辦呢?要不要想幾個新花樣?”
“現在長安裏想必已經有許多雙麵繡了,最近幾個月,雖然官店照樣賺錢,但是漲幅已經比不上之前了,若是明年我們想繼續賺錢,少不得要想些新花樣,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自己的風格了。”
“這是什麽意思?”秋菊問。
“成都府畢竟是蜀錦貢品大城,他們繡出的雙麵繡更富貴明麗,是權貴人家和宮廷喜好的樣式,我們若想站穩跟腳,就得另辟蹊徑,獨創出晉江縣的風格來,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那些是成都府的雙麵繡,哪些是晉江縣出來的雙麵繡。因為陳姑娘擅長山水和意境,晉江縣又地處山野,我們不妨走野趣這條路。文人好風雅,長安裏的年輕娘子好新鮮,我們繡品的目標,應當是他們。”
秋菊和蕭林都點頭:“有道理。”
他們這裏正在說話,突然門被敲響,緊接著陳詞的聲音響起:“蕭明府,我可以進來嗎?”
“是陳娘子。”秋菊說著跳了起來,跑過去給陳詞開門,“娘子,你來了!”
陳詞緩步進門,看到屋裏有這麽多人驚訝了一下,隨即就緩緩行禮。“蕭明府。”
“陳姑娘不必如此。”蕭景鐸坐直身體,問道,“你今日前來,是……”
“年關將至,我別無所長,唯有繡品還拿得出手,所以繡了一扇桌屏給明府道賀。”陳詞說著讓開,露出身後丫鬟手中的屏風,笑著看向蕭景鐸,“蕭明府,你看!”
依然是熟悉的針法,可是等丫鬟轉動手中的屏風時,屋內所有人都驚唿一聲。
兩麵的繡紋竟然不一樣!秋菊不可思議地湊上前,好奇地盯著細看:“天哪,雙麵繡竟然能讓兩麵圖案不一樣!這豈不是說,陳娘子你要同時想好兩麵的繡法,一針都錯不得?”
陳娘子抿著嘴笑,秋菊將屏風送到蕭景鐸麵前,蕭景鐸看完後也歎為觀止:“陳姑娘之繡技,令人讚歎。”
蕭景鐸又看了一遍,問道:“陳姑娘,這種繡法叫?”
“雙麵異色繡,我閑時無事琢磨出來的。”
“我們先前還在為難,明年要繡哪些新花樣,沒想到這麽快陳姑娘就送來了好消息。”蕭景鐸笑道,“陳姑娘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種繡法恐怕周阿婆也不會,想來明年,官店裏又不必愁沒東西可賣了。”
“可不是麽。”秋菊也跟著說,“若說雙麵繡還能學習針法和技巧,但是雙麵異色繡就全是拚天分了,沒夠足夠的天分,恐怕手把手地教也教不會。而且也不怕人偷師,一次下針繡好兩麵圖案,圖畫色調都是有講究的,這可是不看一看就能學會的。陳娘子能繡出第一件,必然就能繡出第二件,任其他人想破頭也想不出來!”
秋菊越說越興奮,陳詞被誇得都不好意思了,笑著看向蕭景鐸,說道:“蕭明府,這也是我擔心的,雙麵繡好教,但是異色繡的話,恐怕繡坊裏不到一成人能學會。”
“無妨。”蕭景鐸淡淡一笑,“物以稀為貴,我們也該捧一種貴而精的繡品出來了。”
秋菊興奮勁兒還沒過,興致勃勃地拉著陳詞說東說西,蕭林在後麵輕輕說了一句:“秋菊,你要吵著大郎君了。”
蕭景鐸從書卷中抬起頭來,笑著說“無妨”。秋菊迴頭瞪了蕭林一眼,這才對蕭景鐸說:“大郎君,好不容易放了年假,你怎麽還是整日待在屋裏看書?你今年這麽忙,不如趁這幾天到外麵走動走動?”
蕭景鐸指著桌案上的書,道:“等我看完這卷再說。”
“大郎君!”秋菊不依了,還拉著陳詞評理,“陳娘子你說,大郎君他是不是時常這樣說,卻沒一次兌現過!”
陳詞也幫著勸道:“蕭明府,你這幾月忙得不像樣,如今好不容易放了假,委實沒必要為了府衙的事傷神了。”
蕭景鐸搖頭:“店鋪剛剛立穩跟腳,明年還要開拓新的商路,我不趁現在查查地圖做些功課,恐怕開春要耽誤功夫。這幾日過節,你們先出去玩樂吧,不必耗在我這裏。”
從來沒有人能勸動蕭景鐸,見他這樣說,陳詞隻能很遺憾地福了一身,和秋菊出去了。
蕭林本來也要離開,卻在出門時被蕭景鐸攔下:“蕭林留下,我還有事要和你說。”
秋菊似有所感地看了蕭林一眼,又偷偷瞅了眼蕭景鐸,趕緊拉著陳詞出門了。
等門合上後,蕭林低聲應了一聲:“大郎君。”
“你和秋菊是怎麽迴事?”
蕭林頓了一下,爽快地承認了:“小的心悅秋菊,請大郎君成全。”
蕭景鐸放下書,定定看著蕭林,片刻後長長歎氣:“你們倆時常在我眼皮子底下辦事,我竟從沒想過,竟然是你們二人。”
蕭林低著頭不說話,蕭景鐸感慨了些許就發話了:“既然你們二人彼此心悅,那我自然沒什麽不同意的。若是她願意,你們挑一個日子,把婚事辦了吧。正好開春要搬院子,到時候,你們倆便搬出去吧。”
蕭林施禮,叩首到地:“謝郎君。”
“我沒主持過婚事,也不知給新婚夫婦要送什麽,這樣吧,我將喜錢給你,你們喜歡什麽,便自己去置辦。”
蕭景鐸送禮的方式還真是簡單粗暴,但是偏偏實用至極,蕭林再次叩首道謝:“謝郎君!”
送走蕭林後,蕭景鐸的心緒許久都靜不下來。
不知不覺,秋菊,蕭林,甚至他自己,都已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蕭林能這樣坦然地說出“我心悅她”,不知為何,蕭景鐸竟然有些羨慕他。
可是這終究隻是很小的一樁事,蕭景鐸需要做的事情有太多,沒多久,這種悵然就被壓下,他的全副心思都投入到新的一年中。
這一年,新繡坊落成,全部繡娘都搬到寬敞明亮的新繡坊中,借著搬遷的機會,繡坊內也再一次分層,不同水平、不同契約的繡娘被分到不同的區域,繡坊裏各司其職,逐步從一個臨時起意的小作坊演化成分工明確、等級鮮明的成熟繡坊。
而晉江縣的百姓們也發現,市集擴大了許多,裏麵也整整齊齊地切割了功能區,這樣的改變不能說不好,但是百姓們都在交頭接耳:“蕭縣令為什麽把市集擴大了這麽多?哪裏用得著這麽大的地方!”
機靈的人預感到蕭景鐸許是要有新的動作了,果然開春後沒多久,馮屠戶領著自己的隊伍,沒有去成都府也沒有去戎州,而是改道朝南,往南詔的方向走去。
百姓嘩然,所有人都知道馮屠戶隻聽蕭景鐸的話,馮屠戶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蕭景鐸的意思,那麽,馮屠戶此行前往南詔,他背後的蕭景鐸想做什麽?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一個月
蕭景鐸發出組隊申請【晉江縣急需縣丞,請中央盡快處理】
吏部大佬看了一眼,關掉了這個界麵
……
第n個月
蕭景鐸瘋狂地私q吏部大佬:尚書,這裏真的需要一個副手!急需!
吏部大佬看了一眼,關掉了這個界麵
***********************
謝謝各位親!
馬上就要高考了,如果有讀者要參加高考的話,祝你們金榜題名旗開得勝,加油!
六月是個超級考試季啊,如果其他小天使也有考試的話,送你們蕭景鐸同款學霸光環,一次就中,心想事成~
第78章 商路
三月春暖花開的時候,馮屠戶帶著一支精英隊伍朝南走去, 這一走就是兩個月。
戎州在劍南道最南端, 而晉江縣更在戎州之南, 翻過幾重山就是南詔邊界。南詔多族雜居, 盛產玉石, 所以曆來紛爭不斷, 強勢些的連南詔王室也鎮壓不住。這些年宣朝勢大,南詔和其他藩國一樣, 早早遣使上京, 認宣朝皇帝為主, 南詔王室則以臣子自居, 因此南詔才得了宣朝的支持。有了宣朝撐腰, 南詔才能安安穩穩地稱王稱霸,在六詔中獨占鼇頭。
因為兩國交好,所以南詔並不限製邊境上的商貿往來,於是在西南一帶, 時常有膽子大的商隊深入南詔, 采購好玉石藥材後, 迴國一轉手就以十倍的價錢賣出, 可謂暴利。但是利益往往伴隨著危險, 倒賣南詔玉誠然暴利,但是也危機重重。南詔國君並不如中原強勢, 國內部落林立,好多部落名義上歸國君管, 但事實上走的是自治的路子,原五詔的地界上尤甚。這些部落可不會顧忌宣朝皇帝的麵子,若是一個不妥,商隊全軍栽到異族手裏也沒轍,南詔裏沒人管,宣朝又鞭長莫及,隻能自認倒黴。長安裏的娘子郎君們對遙遠的南詔風景向往不已,而邊境上的人一說起南詔,俱是搖頭不語。
馮屠戶帶著幾個好手深入邊境,這事在城裏引起軒然大波,然而討論了幾天後,百姓的注意力很快被其他事情吸引過去。
新的繡坊在冬天建好了,並在開春的時候正式開張,所有新老繡娘都從縣衙後的小院子搬到新繡坊中。新的繡坊占地半坊,大小院落一個套一個,針線房、授藝房、繡品房、庫房、膳堂井然有序,最後一排還安置了住宿的地方。從氣派的大門裏進去,最先看到的就是繡品房,裏麵放置著精美的各色繡件,是繡坊的門麵所在,從中路再往後走是授藝房,這重院落寬敞明亮,正麵裝著是高大狹長的糊紙木窗,推開窗戶四麵通風,可容幾百人同時落座。中路最後麵是庫房,繡娘們繡好的繡件都存在這裏,往外麵運貨也從這裏出發。中路東西兩側則是整整齊齊的針線房,繡娘們日常做針線便在此處,後麵還有染房、織坊、膳堂等,可以說刺繡從上到下的一條線都被集中在此處。
因為地方擴大,繡娘們不必提早去繡坊占座,而是有了各自的位置,完全可以從容寬敞地做活。蕭景鐸趁修建針線房,趁機給各位繡娘分了區,技藝好的搬到更敞亮的地方,日後專門繡屏風等大件,而普通繡娘就幾日同居一間屋子,繡些數量最多也最常見的繡帕、團扇等,這樣一來,繡技好的繡娘不必被沒什麽技術含量的小件牽製精力,平常也不會被人打擾,最重要的是利於管理。
女子們歡歡喜喜搬了新地方,還沒等她們的新鮮勁過去,另一個勁爆消息傳遍繡坊。
陳詞陳娘子,竟然能繡出雙麵異色繡了!
雙麵異色繡一運到成都府,立刻被人高價買斷,更甚者陳詞還沒有開始繡下一件,便已經有人打聽著要預定。如今連成都府都沒人會雙麵異色繡,而陳詞卻能自己琢磨出來,她在刺繡上的天分由此可見一斑。
因為雙麵異色繡,晉江縣的官辦繡坊名聲大噪,更多的商隊單子朝晉江縣拋來。蕭景鐸當機立斷,立刻下令讓繡坊多繡山野花鳥,而不再出產如意蝙蝠等吉祥圖案,這種清淡文雅的風格立刻和成都府內的錦繡區別開,越來越多的人能一眼認出兩種繡品的區別,知道晉江縣這個原產地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
商人重利,晉江縣繡品的風格越來越突出,漸漸地有商隊不遠萬裏,專程從成都府趕到晉江縣收購此地的錦繡。繡坊庫房內的存貨都是現成的,而且價錢還比成都府便宜不少,商隊吃到了甜頭,此時才發現晉江縣並沒有想象中那樣貧瘠,於是一來二去,晉江縣內行走的遊商越來越密。
在這種時候,馮屠戶帶迴了南詔的玉石。停留在此的商隊隻是打算撈一筆蜀錦,萬萬沒想到還能買到長安內炒成天價的南詔玉,商隊頭子大喜,立刻砸重金買下。
凡事有一就有二,越來越多的中原商隊在晉江縣停留,南詔的人也不傻,當他們發現邊境不遠處的一個小城中竟然有大批商隊停留,而且還在高價收購南詔玉,他們怎麽還會放任這種倒賣的好處被漢人撈去,都用不著馮屠戶主動來,就有膽大的南詔人帶著玉石來晉江縣城裏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