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景鐸耳根終於清淨了,他立刻飛快地收拾好書卷,悄無聲息地出門。
蕭景鐸去得早,書房裏空無一人,他坐在寂靜的書房裏,安心地複習昨日背誦的內容,手裏不自覺地比劃著寫字。
蕭景鐸從小就被趙郎中逼著背藥方,枯燥的藥方都能被他一字不落地背下來,千字文相比之下有趣了許多。蕭景鐸幹脆用手指上沾了水,在桌案上默寫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他身後傳來一聲歎息:“習字不能這樣馬虎。”
蕭景鐸一驚,立刻起身。“儲夫子。”
儲書辛還是漠然又冷淡的模樣,但這次,他卻讓蕭景鐸拿起筆。“在紙上寫兩個字給我看看。”
蕭景鐸其實沒學過習字,昨天晚上自己私下練習就罷了,真放到台麵上卻是萬萬不行的。但是既然夫子放話,蕭景鐸隻能硬著頭皮提起筆,在紙上寫了“天”“地”兩個字。
儲書辛的臉色一言難盡,他歎氣:“我不知為何你對讀書習字這樣急切,但你要記得,過猶不及,最開始沒有打好根基,最後受累的還是你自己。”
蕭景鐸神色一斂,知道自己最近太心急了,還被夫子一眼看穿。他低下頭,誠心道謝:“謝夫子提點。”
儲書辛擺擺手,似乎很不耐煩這些客套話。他接過蕭景鐸的筆,就在蕭景鐸爬蟲一般的墨跡旁,寫了端端正正的兩個大字。
天,地。
“萬丈高樓平地起,我知道你是個心有大抱負的人,希望你日後達成目標時,不要忘了你寫下的第一個大字。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望你好自為之。”
蕭景鐸的臉色已經完全嚴肅了:“學生謹記。”
見蕭景鐸態度周正,儲書辛的神色也緩和下來,他筆鋒一轉,又在紙上寫下一串書名。“這些描紅本還算不錯,筆法端正,最適合初學者。有時間,你去東西市買下來吧。”
“謝夫子。”蕭景鐸連忙道謝,這並不是儲書辛的分內之事,儲書辛願意提點他,已經是極大的幸事了。儲書辛學識淵博,一手字也寫得極好,能得到儲書辛的推書,這可比他自己摸索好多了。
儲書辛又考問了幾句,發現蕭景鐸對答如流,顯然迴去後又花了功夫。儲書辛雖然麵色不顯,但心裏十分滿意。他開始並不願意來教這些勳貴子弟,但是一旦為人師就免不了落入俗套,看到自己的學生勤勉用功,儲書辛也難掩開心。
心情好了,儲書辛指點蕭景鐸就越發用心,兩人一問一答許久,直到蕭景虎來了才停下,開始今日的課程。
蕭景鐸得到了儲書辛的認可,心中也很興奮。即使他少年老成,但說白了也是一個孩子,祖母薄情,父親冷酷,新來的繼母也是個佛口蛇心的,身邊人個個唯利是圖,在這樣的環境呆久了,就算是蕭景鐸也難免懷疑自己,親人都苛待自己,或許是他自己的原因?但是今日被夫子誇讚,這對久處絕境的蕭景鐸極為珍貴,也讓他對自己堅定起來。
不是他有問題,是他的運氣實在不好,周圍就沒個好人。
然而蕭景鐸的好心情沒持續多久,就被一個不速之客打斷了。
散學時,蕭景鐸正打算和儲夫子套近乎,不,請教夫子人生道理,就看到一個副官從拐角處走來,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蕭景鐸和儲書辛兩人。
“儲夫子,大郎君。”項安給二人行禮問好。
蕭景鐸也認出這是蕭英身邊的親信,他的神色一下子冷淡下來,哪裏還能看到方才言笑晏晏的模樣。
儲書辛也迴禮:“項副官。你今日怎麽想起來書房了?可是侯爺有什麽指示?”
“哪裏,儲夫子客氣了。”項安意味不明地笑道,目光似乎朝蕭景鐸掃了一眼,“我今日前來,是為了府上的大郎君。”
“哦?”儲書辛看了蕭景鐸一眼,道,“大郎聰慧好學,顯然是侯爺教導有方。侯爺還特意派人來詢問郎君的課業,真是費心了。”
蕭景鐸輕嗤,他就知道蕭英派人來絕對沒好事,隻是不知今日,蕭英又想做什麽?
項安瞥了眼蕭景鐸,繼續道:“大郎君從小養在老家,侯爺忙於戰事,難以看顧。現在好容易安定下來,侯爺也想補償大郎君一二,我們侯爺的意思,無論子孫出身,隻要是蕭家的孩子,都要悉心栽培,教他們長成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也是侯爺這個長輩的一片心意。儲夫子,大郎君以後還要多多仰仗你,屬下在此先替侯爺謝過了。”
儲書辛奇怪地瞅了蕭景鐸一眼,躬身迴禮:“副官客氣了。”
而這時,蕭景鐸的臉色已經非常難看了。別看項安話說得好聽,但話裏字外都暗藏刀劍。什麽叫“無論出身,都要悉心栽培”,這分明在暗示蕭景鐸不是正室嫡出,身份不上台麵,所以才需要夫子費心教導。蕭景鐸手指緊攥,隱約能看到發白的指節,蕭英此舉是何意?給他一個下馬威,還是說這隻是一個信號,一個蕭英和吳家談崩的信號。吳家不同意將蕭景鐸記在吳氏名下,蕭英不想和吳家鬧翻,所以打算向外人承認,蕭景鐸隻是留在老家的一個庶子,日後不會礙到吳氏所出嫡子的路?
從前蕭景鐸的身份隻是含含糊糊地掛著,是嫡是庶沒有人願意細談,現在,蕭英和老夫人打算正式將他貶為庶子了嗎?
蕭景鐸的心緊緊揪起,名分這種事情一旦定下,日後再扭正就難了,蕭景鐸絕不能讓蕭英就這樣篡改了他嫡長子的身份。蕭景鐸麵色不變,但腦子裏已經飛速思考,思索如何能為自己正名。
越想蕭景鐸越覺得心涼,蕭英和老夫人就是定勇侯府最大的兩尊主子,他們倆決定的事情,還有誰能抗衡?
蕭景鐸沉於自己的思路,許久沒有說話。儲書辛看了這個他頗為欣賞的小郎君一眼,心中了然,怪不得他明明是長子還要這樣刻苦地讀書,還旁敲側擊地打探科舉的事情,原來,他僅是庶出罷了。
儲書辛歎氣,高門大戶陰私多,他一個外人,實在不能多說什麽。想清此節後,儲書辛就拱了拱手,向項安告辭。
當儲書辛走後,項安對蕭景鐸歎氣:“大郎君,你說你何必如此?”
蕭景鐸不想理會這人,快步朝前走去。
項安卻滔滔不絕地跟在後麵說話:“你為什麽非要和侯爺對著幹呢?侯爺給你安排好夫子和武術師父,你不去,反而來找這樣一個落魄書生,我真是想不通你在做什麽。這可是其他人求之不得的機遇啊,都放在你眼前了,你居然不要?”
“我的事你不必多管。”蕭景鐸冷冷迴答。
“哎,大郎君!”項安在後麵喊,蕭景鐸卻頭也不迴地走遠了,項安自討沒趣,悻悻地摸了摸鼻子,“真是想不通這些勳貴子弟在想什麽,長輩給安排官職居然不要?侯爺是二品爵位,按律子孫能進左右翊衛,這種大好事,他不趕緊去討侯爺歡心就算了,居然還棄如敝履,異想天開地想靠讀書走科舉!現成的青雲路不走,非要費盡心思走一條不通的路……”說到這裏,項安恨鐵不成鋼地歎了歎,“我這種窮人果然不懂勳貴子弟的心思。”
“儲夫子!”蕭景鐸算著儲書辛的步程,抄近路追上了夫子。他站在儲書辛麵前,突然不知該說什麽。
儲書辛看穿了蕭景鐸的心思,淡淡一笑:“在我麵前像往常一樣就好,我並不是依仗身份看人的人。”
“我知道。”蕭景鐸感到諷刺,他確實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隻是說出來夫子也不會信,蕭景鐸索性也懶得解釋,他問出今日最想知道關鍵的問題:“夫子,不瞞你說,我想參加日後的科舉,你可有典籍推薦?”
儲書辛本來帶著笑意的臉色一下子沉下去:“我早晨和你說過什麽,你這麽快就忘了?欲速則不達,你本就根基不牢,連基本的千字文都沒有學通,竟然妄想去讀科舉典籍?這話不必再說了,我是不會告訴你科考內容的。”
說完,儲書辛就甩袖子走了。蕭景鐸知道儲書辛所言是為了他好,自己再急著改變現狀,也得一步一步來。他長長歎了口氣,罷了,先老老實實打基礎罷。
但是相比於科舉,現在蕭景鐸麵臨的最大問題,並不是科考,而是自己的身份危機。
他要想辦法保住自己的嫡長身份。
第13章 宮變
蕭景鐸得想辦法保住自己的嫡長身份,因為心裏記掛著這件事,他特意去高壽堂走了一遭。
老夫人懷裏抱著蕭景虎,笑眯眯地聽侍女和孫女說奉承話,看到蕭景鐸進來,她臉上的表情怔了一怔,隨即就轉過頭去。
三個堂妹看到他來,也都站起身行禮,但她們的眉目間不禁帶上一絲輕慢。
蕭景鐸更加確定,自己的嫡長子身份真的不保了。
老夫人正在說蕭素的事情:“去年我們上京,雖說給她留了許多財物,但沒娘家看顧,難免會被夫家欺負。前幾日她給我送信,說是夫家苛待她,她想帶著女兒來侯府。”
被夫家苛待,所以上京?蕭景鐸覺得姑母的借口太可笑了。蕭素是老夫人唯一的女兒,嫁到了桐木村鄰村,過得還算殷實,然而莊戶人家再殷實都不能和侯府比。蕭景鐸非常輕鬆地就猜到了此事的真相,分明是蕭素看到兄長和母親都來長安享福,她心中不平,所以幹脆和夫家和離,然後就能名正言順地來京城共享榮華。
其他人也心裏敞亮,但是不敢辯駁老夫人,隻是應和地笑:“老夫人說得極是,您真是慈母,這樣疼愛女兒。”
老夫人被奉承地通體舒暢,沒一會,蕭英迴來了,全家移步到側間用膳。
趁著飯還沒擺好,老夫人和蕭英說起蕭素的事:“她托人送了封信過來,說是在程家淨受磋磨,要不,我們把阿素接過來吧?”
蕭英不動聲色地皺了皺眉,顯然他也聽出這其中的貓膩,他已然封侯,程家敢虧待他的妹妹?可是即使心中明白,蕭英也什麽都不能說,他不在乎出身卻也最在乎出身,落蕭素的臉,就是在落他的臉。
於是蕭英點點頭,正要說話,卻被外麵的人打斷了。一個報信的隨從急衝衝地跑了進來,蕭英本就因為蕭素而心情不好,見狀正想嗬斥隨從失禮,但隨從的下一句句話就讓蕭英住了口:“侯爺,大事不好,宮裏有異!”
蕭英什麽也沒說,放下碗筷就走。其餘人坐在自己的桌案前麵麵相覷,都一頭霧水。
怎麽了?
女眷們在屋內不安地竊竊私語,蕭景鐸悄悄起身,朝屋外走去。
剛出門,他就聽到北方隱約有喊殺聲,他抬起頭,看到太極宮的方向有火光閃爍。
宮裏出事了?
第三日,宮廷的消息終於傳到定勇侯府。
“……那天晚上,本是聖人設宴,替秦王殿下慶功。秦王五月渡江,一路打到江都,將前朝皇帝生生堵在行宮裏。你們也知道,幾年前,前朝皇帝陳望拋棄都城逃跑,渡江之後,在江都另設了小朝廷。雖然少帝已經將皇位禪讓給聖上,但是前朝皇帝陳望尚在人世,他就是當今聖上的心頭大患。陳望借長江天險,據守江都,和容家分庭抗禮。五月的時候秦王帶著玄鐵軍渡江,當時所有人都知道秦王這一去多半要無功而返,他此行不過是打個頭陣,給太子殿下鋪路罷了。可是誰能想到,秦王居然真的神不知鬼不覺地渡了江,還幾乎生擒了陳望。聽說陳望被堵在行宮裏,屢次突圍無果,在陣前大罵秦王和容氏背信棄義、不守臣綱,然後就在行宮裏放火自盡了。”
圍在兩旁的女眷發出驚唿,好幾個膽小的不斷拍胸換氣,其他人追問:“然後呢,這和前日的事情有什麽幹係?”
當今皇族曾是前朝的太原太守宣國公,這件事人盡皆知。前朝皇帝遠征高麗失敗,弄得國內怨聲載道,戰亂頻起。大業十二年,宣國公容搏於太原起兵,一路如有神助般殺進大興城,皇帝陳望棄都城而逃,藏到了江都,又自立為帝。然而攻占宮城的容氏並沒有承認陳望,反而另立新帝,扶持年僅十歲的少帝繼位。這位年幼的皇帝僅僅在皇位上坐了兩個月,就於十一月禪位,讓位退賢,請宣國公容搏為帝。容搏久辭無果,便接過了玉璽,即位稱帝,改國號為宣,並定年號為建元。建元元年,皇帝大封功臣,蕭英也在受封之列。等政局剛剛穩定下來,蕭英便在十二月派人去涿郡接父母親眷,蕭景鐸等人才有機會踏入京城。
然而容家雖然打下了京城,但是國內並不平定,許多軍閥擁兵自重,不承認宣朝,諸位皇子駙馬隻能帶著兵繼續打。而諸王之中,唯數秦王戰功最重,就連太子也遠遠不及。
“問題就在這裏呢,秦王剿滅前帝,平定江都,這是何等赫赫功勞!這本該是儲君的功績,卻被秦王搶了,太子如何肯善罷甘休。昨日,聖人在宮中設宴,為秦王接風洗塵,太子率領私兵圍宮,想要乘機殺死秦王,幸好秦王身邊能人輩出,非但護得秦王周全,甚而還反擊一記,倒將太子製住了。”
說著,來傳信的侍女壓低了聲音,眼珠子朝兩旁看了看,這才說道:“你們道秦王製住太子後做了什麽?他下令殺了太子,甚至連太子的十多個兒孫都沒有放過,現在東宮裏哭聲不斷,血氣衝天呢!更有甚者,聽說秦王還要逼聖人讓位!”
“啊!”這下所有的女眷都被嚇到了,蕭老夫人扶住胸口,大口大口地喘氣:“這是作孽!弟弟竟然敢弑兄,這真是……哎呦我都不知道該怎麽說,我這心現在還怦怦跳呢。”
蕭二嬸也跟著應和,就連蕭玉芳幾姐妹都一臉煞白。吳君茹也被這消息駭得不輕,見吳君茹臉色發白,侍女連忙上前替她拍背。
一位吳家來的婢女站在吳君茹身後感歎: “容家到底是隴西那等蠻夷之地出來的莽人,竟然幹出這等違背綱常的事情。蠻族不可教耳。”
一個婢女出口評判皇族,而吳家眾人卻並無異色,就連老夫人等女眷也紛紛露出讚同的神色。世家之勢大,可見一斑。
坐在一旁蕭景鐸卻不甚讚同,他不知道方才的消息哪些是傳信侍女自己添油加醋的,但他卻知道,沒有皇帝的允許,誰能在宮中潛伏暗兵?就算這個人是太子,也絕不可能。
所以,如果蕭景鐸沒有猜錯,恐怕慶功宴真正想殺死秦王的人,乃是當今聖上!
聖人借太子之手,將伏兵安置在宮殿外,若此舉成功,那就是一石二鳥,非但除去了功高蓋父的秦王,還同時解決了太子。結果不想秦王早有準備,抽薪反殺,以蕭景鐸的猜測,恐怕當時秦王非但製住了太子,更甚者還製服了聖上。皇帝見大勢已去,隻好犧牲太子一係,換自己平安。
蕭景鐸覺得自己對皇室的揣測實在太狠毒了,他打住了心思,不想再想下去。當日的情形到底怎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成王敗寇,贏著王敗者賊。顯然,秦王贏了。
蕭景鐸想起他進城時,曾在城門口遠遠見過秦王一麵。當時他身邊親兵甚眾,隻能隱隱看到一個側影。但光這個側影,就足以看出此人的果決和淩厲。蕭景鐸到現在還記得,那個男子身上的殺伐之氣。
傳言果然不假,容氏兒郎貌比佳婦,但是下起狠手來,也狠辣地讓人心驚。
蕭景鐸突然對這些皇族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然而隨後他就自嘲地搖了搖頭,他和皇室身份間相差鴻溝,容氏的兒郎豈是他相見就能見到的。
老夫人口中還在絮絮念著:“大逆不道,造孽哦……”
“堂堂皇室尚且如此,何以以德治國?真是蒼天無眼。”吳家眾人交頭接耳,紛紛搖頭。世家把持朝堂和民間輿論,即使是世家的婢女也染上了世族的高傲,敢對皇家評頭論足,甚至隱隱將自己放在皇室之上,仿佛皇帝必要讓世家滿意才算合格。
蕭景鐸略微不快,其他人卻毫無異色,盲目以世家為尊:“說得對,到底還是世家靠得住。”
吳君茹對此僅是笑了笑,不應承也不反駁,所以說環境真的格外可怕,僅僅一年,吳君茹就開始習慣世家女淩駕眾生的姿態了。吳家的人還在繼續評論當今皇室:“他們家的男郎逞兇好勇就算了,連女子也跟著學壞,聽說秦王的一個孫女格外受寵,連和下屬商議事情時也時常帶著。這叫個什麽道理,一個女子非但麵見外男,還輕易涉足議事堂,談何女德女儀?容家上上下下都沒個體統,日後,指不定要教出些什麽公主來。他們自己家拿不住,也不能怪別人寧願不娶,也不想娶他們家的公主。”
蕭老夫人深以為然,蕭英差點就給她請一尊公主媳婦迴來,看這些皇族人的作態,她可不想要這樣一個兒媳:“就是這個理,幸好大郎拎得清,辭了那個公主,娉了君茹迴來。簡直是萬幸。”
蕭景鐸訝異地挑了挑眉,蕭英和公主?這又是怎麽迴事?
蕭景鐸突然生出一種奇怪的直覺,自己嫡庶危機的解決之法,恐怕就落在這位公主身上!
作者有話要說: 宮廷政變上線,蕭景鐸和皇族的牽扯開始了~
悄咪咪地說,某位重要人物出場預警……
第14章 撕臉
蕭老夫人深感慶幸地說道:“幸好大郎拎得清,辭了那個公主,娉了君茹迴來。簡直是萬幸。”
蕭二嬸幾個兒媳都順著蕭老夫人的說恭維,和樂融融中,偏偏有一根刺倒了出來。
“真的假的?”蕭景鐸仗著自己年紀小,故意露出不相信的表情出來,“祖母莫不是誑我們吧?”
蕭景鐸去得早,書房裏空無一人,他坐在寂靜的書房裏,安心地複習昨日背誦的內容,手裏不自覺地比劃著寫字。
蕭景鐸從小就被趙郎中逼著背藥方,枯燥的藥方都能被他一字不落地背下來,千字文相比之下有趣了許多。蕭景鐸幹脆用手指上沾了水,在桌案上默寫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他身後傳來一聲歎息:“習字不能這樣馬虎。”
蕭景鐸一驚,立刻起身。“儲夫子。”
儲書辛還是漠然又冷淡的模樣,但這次,他卻讓蕭景鐸拿起筆。“在紙上寫兩個字給我看看。”
蕭景鐸其實沒學過習字,昨天晚上自己私下練習就罷了,真放到台麵上卻是萬萬不行的。但是既然夫子放話,蕭景鐸隻能硬著頭皮提起筆,在紙上寫了“天”“地”兩個字。
儲書辛的臉色一言難盡,他歎氣:“我不知為何你對讀書習字這樣急切,但你要記得,過猶不及,最開始沒有打好根基,最後受累的還是你自己。”
蕭景鐸神色一斂,知道自己最近太心急了,還被夫子一眼看穿。他低下頭,誠心道謝:“謝夫子提點。”
儲書辛擺擺手,似乎很不耐煩這些客套話。他接過蕭景鐸的筆,就在蕭景鐸爬蟲一般的墨跡旁,寫了端端正正的兩個大字。
天,地。
“萬丈高樓平地起,我知道你是個心有大抱負的人,希望你日後達成目標時,不要忘了你寫下的第一個大字。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望你好自為之。”
蕭景鐸的臉色已經完全嚴肅了:“學生謹記。”
見蕭景鐸態度周正,儲書辛的神色也緩和下來,他筆鋒一轉,又在紙上寫下一串書名。“這些描紅本還算不錯,筆法端正,最適合初學者。有時間,你去東西市買下來吧。”
“謝夫子。”蕭景鐸連忙道謝,這並不是儲書辛的分內之事,儲書辛願意提點他,已經是極大的幸事了。儲書辛學識淵博,一手字也寫得極好,能得到儲書辛的推書,這可比他自己摸索好多了。
儲書辛又考問了幾句,發現蕭景鐸對答如流,顯然迴去後又花了功夫。儲書辛雖然麵色不顯,但心裏十分滿意。他開始並不願意來教這些勳貴子弟,但是一旦為人師就免不了落入俗套,看到自己的學生勤勉用功,儲書辛也難掩開心。
心情好了,儲書辛指點蕭景鐸就越發用心,兩人一問一答許久,直到蕭景虎來了才停下,開始今日的課程。
蕭景鐸得到了儲書辛的認可,心中也很興奮。即使他少年老成,但說白了也是一個孩子,祖母薄情,父親冷酷,新來的繼母也是個佛口蛇心的,身邊人個個唯利是圖,在這樣的環境呆久了,就算是蕭景鐸也難免懷疑自己,親人都苛待自己,或許是他自己的原因?但是今日被夫子誇讚,這對久處絕境的蕭景鐸極為珍貴,也讓他對自己堅定起來。
不是他有問題,是他的運氣實在不好,周圍就沒個好人。
然而蕭景鐸的好心情沒持續多久,就被一個不速之客打斷了。
散學時,蕭景鐸正打算和儲夫子套近乎,不,請教夫子人生道理,就看到一個副官從拐角處走來,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蕭景鐸和儲書辛兩人。
“儲夫子,大郎君。”項安給二人行禮問好。
蕭景鐸也認出這是蕭英身邊的親信,他的神色一下子冷淡下來,哪裏還能看到方才言笑晏晏的模樣。
儲書辛也迴禮:“項副官。你今日怎麽想起來書房了?可是侯爺有什麽指示?”
“哪裏,儲夫子客氣了。”項安意味不明地笑道,目光似乎朝蕭景鐸掃了一眼,“我今日前來,是為了府上的大郎君。”
“哦?”儲書辛看了蕭景鐸一眼,道,“大郎聰慧好學,顯然是侯爺教導有方。侯爺還特意派人來詢問郎君的課業,真是費心了。”
蕭景鐸輕嗤,他就知道蕭英派人來絕對沒好事,隻是不知今日,蕭英又想做什麽?
項安瞥了眼蕭景鐸,繼續道:“大郎君從小養在老家,侯爺忙於戰事,難以看顧。現在好容易安定下來,侯爺也想補償大郎君一二,我們侯爺的意思,無論子孫出身,隻要是蕭家的孩子,都要悉心栽培,教他們長成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也是侯爺這個長輩的一片心意。儲夫子,大郎君以後還要多多仰仗你,屬下在此先替侯爺謝過了。”
儲書辛奇怪地瞅了蕭景鐸一眼,躬身迴禮:“副官客氣了。”
而這時,蕭景鐸的臉色已經非常難看了。別看項安話說得好聽,但話裏字外都暗藏刀劍。什麽叫“無論出身,都要悉心栽培”,這分明在暗示蕭景鐸不是正室嫡出,身份不上台麵,所以才需要夫子費心教導。蕭景鐸手指緊攥,隱約能看到發白的指節,蕭英此舉是何意?給他一個下馬威,還是說這隻是一個信號,一個蕭英和吳家談崩的信號。吳家不同意將蕭景鐸記在吳氏名下,蕭英不想和吳家鬧翻,所以打算向外人承認,蕭景鐸隻是留在老家的一個庶子,日後不會礙到吳氏所出嫡子的路?
從前蕭景鐸的身份隻是含含糊糊地掛著,是嫡是庶沒有人願意細談,現在,蕭英和老夫人打算正式將他貶為庶子了嗎?
蕭景鐸的心緊緊揪起,名分這種事情一旦定下,日後再扭正就難了,蕭景鐸絕不能讓蕭英就這樣篡改了他嫡長子的身份。蕭景鐸麵色不變,但腦子裏已經飛速思考,思索如何能為自己正名。
越想蕭景鐸越覺得心涼,蕭英和老夫人就是定勇侯府最大的兩尊主子,他們倆決定的事情,還有誰能抗衡?
蕭景鐸沉於自己的思路,許久沒有說話。儲書辛看了這個他頗為欣賞的小郎君一眼,心中了然,怪不得他明明是長子還要這樣刻苦地讀書,還旁敲側擊地打探科舉的事情,原來,他僅是庶出罷了。
儲書辛歎氣,高門大戶陰私多,他一個外人,實在不能多說什麽。想清此節後,儲書辛就拱了拱手,向項安告辭。
當儲書辛走後,項安對蕭景鐸歎氣:“大郎君,你說你何必如此?”
蕭景鐸不想理會這人,快步朝前走去。
項安卻滔滔不絕地跟在後麵說話:“你為什麽非要和侯爺對著幹呢?侯爺給你安排好夫子和武術師父,你不去,反而來找這樣一個落魄書生,我真是想不通你在做什麽。這可是其他人求之不得的機遇啊,都放在你眼前了,你居然不要?”
“我的事你不必多管。”蕭景鐸冷冷迴答。
“哎,大郎君!”項安在後麵喊,蕭景鐸卻頭也不迴地走遠了,項安自討沒趣,悻悻地摸了摸鼻子,“真是想不通這些勳貴子弟在想什麽,長輩給安排官職居然不要?侯爺是二品爵位,按律子孫能進左右翊衛,這種大好事,他不趕緊去討侯爺歡心就算了,居然還棄如敝履,異想天開地想靠讀書走科舉!現成的青雲路不走,非要費盡心思走一條不通的路……”說到這裏,項安恨鐵不成鋼地歎了歎,“我這種窮人果然不懂勳貴子弟的心思。”
“儲夫子!”蕭景鐸算著儲書辛的步程,抄近路追上了夫子。他站在儲書辛麵前,突然不知該說什麽。
儲書辛看穿了蕭景鐸的心思,淡淡一笑:“在我麵前像往常一樣就好,我並不是依仗身份看人的人。”
“我知道。”蕭景鐸感到諷刺,他確實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隻是說出來夫子也不會信,蕭景鐸索性也懶得解釋,他問出今日最想知道關鍵的問題:“夫子,不瞞你說,我想參加日後的科舉,你可有典籍推薦?”
儲書辛本來帶著笑意的臉色一下子沉下去:“我早晨和你說過什麽,你這麽快就忘了?欲速則不達,你本就根基不牢,連基本的千字文都沒有學通,竟然妄想去讀科舉典籍?這話不必再說了,我是不會告訴你科考內容的。”
說完,儲書辛就甩袖子走了。蕭景鐸知道儲書辛所言是為了他好,自己再急著改變現狀,也得一步一步來。他長長歎了口氣,罷了,先老老實實打基礎罷。
但是相比於科舉,現在蕭景鐸麵臨的最大問題,並不是科考,而是自己的身份危機。
他要想辦法保住自己的嫡長身份。
第13章 宮變
蕭景鐸得想辦法保住自己的嫡長身份,因為心裏記掛著這件事,他特意去高壽堂走了一遭。
老夫人懷裏抱著蕭景虎,笑眯眯地聽侍女和孫女說奉承話,看到蕭景鐸進來,她臉上的表情怔了一怔,隨即就轉過頭去。
三個堂妹看到他來,也都站起身行禮,但她們的眉目間不禁帶上一絲輕慢。
蕭景鐸更加確定,自己的嫡長子身份真的不保了。
老夫人正在說蕭素的事情:“去年我們上京,雖說給她留了許多財物,但沒娘家看顧,難免會被夫家欺負。前幾日她給我送信,說是夫家苛待她,她想帶著女兒來侯府。”
被夫家苛待,所以上京?蕭景鐸覺得姑母的借口太可笑了。蕭素是老夫人唯一的女兒,嫁到了桐木村鄰村,過得還算殷實,然而莊戶人家再殷實都不能和侯府比。蕭景鐸非常輕鬆地就猜到了此事的真相,分明是蕭素看到兄長和母親都來長安享福,她心中不平,所以幹脆和夫家和離,然後就能名正言順地來京城共享榮華。
其他人也心裏敞亮,但是不敢辯駁老夫人,隻是應和地笑:“老夫人說得極是,您真是慈母,這樣疼愛女兒。”
老夫人被奉承地通體舒暢,沒一會,蕭英迴來了,全家移步到側間用膳。
趁著飯還沒擺好,老夫人和蕭英說起蕭素的事:“她托人送了封信過來,說是在程家淨受磋磨,要不,我們把阿素接過來吧?”
蕭英不動聲色地皺了皺眉,顯然他也聽出這其中的貓膩,他已然封侯,程家敢虧待他的妹妹?可是即使心中明白,蕭英也什麽都不能說,他不在乎出身卻也最在乎出身,落蕭素的臉,就是在落他的臉。
於是蕭英點點頭,正要說話,卻被外麵的人打斷了。一個報信的隨從急衝衝地跑了進來,蕭英本就因為蕭素而心情不好,見狀正想嗬斥隨從失禮,但隨從的下一句句話就讓蕭英住了口:“侯爺,大事不好,宮裏有異!”
蕭英什麽也沒說,放下碗筷就走。其餘人坐在自己的桌案前麵麵相覷,都一頭霧水。
怎麽了?
女眷們在屋內不安地竊竊私語,蕭景鐸悄悄起身,朝屋外走去。
剛出門,他就聽到北方隱約有喊殺聲,他抬起頭,看到太極宮的方向有火光閃爍。
宮裏出事了?
第三日,宮廷的消息終於傳到定勇侯府。
“……那天晚上,本是聖人設宴,替秦王殿下慶功。秦王五月渡江,一路打到江都,將前朝皇帝生生堵在行宮裏。你們也知道,幾年前,前朝皇帝陳望拋棄都城逃跑,渡江之後,在江都另設了小朝廷。雖然少帝已經將皇位禪讓給聖上,但是前朝皇帝陳望尚在人世,他就是當今聖上的心頭大患。陳望借長江天險,據守江都,和容家分庭抗禮。五月的時候秦王帶著玄鐵軍渡江,當時所有人都知道秦王這一去多半要無功而返,他此行不過是打個頭陣,給太子殿下鋪路罷了。可是誰能想到,秦王居然真的神不知鬼不覺地渡了江,還幾乎生擒了陳望。聽說陳望被堵在行宮裏,屢次突圍無果,在陣前大罵秦王和容氏背信棄義、不守臣綱,然後就在行宮裏放火自盡了。”
圍在兩旁的女眷發出驚唿,好幾個膽小的不斷拍胸換氣,其他人追問:“然後呢,這和前日的事情有什麽幹係?”
當今皇族曾是前朝的太原太守宣國公,這件事人盡皆知。前朝皇帝遠征高麗失敗,弄得國內怨聲載道,戰亂頻起。大業十二年,宣國公容搏於太原起兵,一路如有神助般殺進大興城,皇帝陳望棄都城而逃,藏到了江都,又自立為帝。然而攻占宮城的容氏並沒有承認陳望,反而另立新帝,扶持年僅十歲的少帝繼位。這位年幼的皇帝僅僅在皇位上坐了兩個月,就於十一月禪位,讓位退賢,請宣國公容搏為帝。容搏久辭無果,便接過了玉璽,即位稱帝,改國號為宣,並定年號為建元。建元元年,皇帝大封功臣,蕭英也在受封之列。等政局剛剛穩定下來,蕭英便在十二月派人去涿郡接父母親眷,蕭景鐸等人才有機會踏入京城。
然而容家雖然打下了京城,但是國內並不平定,許多軍閥擁兵自重,不承認宣朝,諸位皇子駙馬隻能帶著兵繼續打。而諸王之中,唯數秦王戰功最重,就連太子也遠遠不及。
“問題就在這裏呢,秦王剿滅前帝,平定江都,這是何等赫赫功勞!這本該是儲君的功績,卻被秦王搶了,太子如何肯善罷甘休。昨日,聖人在宮中設宴,為秦王接風洗塵,太子率領私兵圍宮,想要乘機殺死秦王,幸好秦王身邊能人輩出,非但護得秦王周全,甚而還反擊一記,倒將太子製住了。”
說著,來傳信的侍女壓低了聲音,眼珠子朝兩旁看了看,這才說道:“你們道秦王製住太子後做了什麽?他下令殺了太子,甚至連太子的十多個兒孫都沒有放過,現在東宮裏哭聲不斷,血氣衝天呢!更有甚者,聽說秦王還要逼聖人讓位!”
“啊!”這下所有的女眷都被嚇到了,蕭老夫人扶住胸口,大口大口地喘氣:“這是作孽!弟弟竟然敢弑兄,這真是……哎呦我都不知道該怎麽說,我這心現在還怦怦跳呢。”
蕭二嬸也跟著應和,就連蕭玉芳幾姐妹都一臉煞白。吳君茹也被這消息駭得不輕,見吳君茹臉色發白,侍女連忙上前替她拍背。
一位吳家來的婢女站在吳君茹身後感歎: “容家到底是隴西那等蠻夷之地出來的莽人,竟然幹出這等違背綱常的事情。蠻族不可教耳。”
一個婢女出口評判皇族,而吳家眾人卻並無異色,就連老夫人等女眷也紛紛露出讚同的神色。世家之勢大,可見一斑。
坐在一旁蕭景鐸卻不甚讚同,他不知道方才的消息哪些是傳信侍女自己添油加醋的,但他卻知道,沒有皇帝的允許,誰能在宮中潛伏暗兵?就算這個人是太子,也絕不可能。
所以,如果蕭景鐸沒有猜錯,恐怕慶功宴真正想殺死秦王的人,乃是當今聖上!
聖人借太子之手,將伏兵安置在宮殿外,若此舉成功,那就是一石二鳥,非但除去了功高蓋父的秦王,還同時解決了太子。結果不想秦王早有準備,抽薪反殺,以蕭景鐸的猜測,恐怕當時秦王非但製住了太子,更甚者還製服了聖上。皇帝見大勢已去,隻好犧牲太子一係,換自己平安。
蕭景鐸覺得自己對皇室的揣測實在太狠毒了,他打住了心思,不想再想下去。當日的情形到底怎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成王敗寇,贏著王敗者賊。顯然,秦王贏了。
蕭景鐸想起他進城時,曾在城門口遠遠見過秦王一麵。當時他身邊親兵甚眾,隻能隱隱看到一個側影。但光這個側影,就足以看出此人的果決和淩厲。蕭景鐸到現在還記得,那個男子身上的殺伐之氣。
傳言果然不假,容氏兒郎貌比佳婦,但是下起狠手來,也狠辣地讓人心驚。
蕭景鐸突然對這些皇族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然而隨後他就自嘲地搖了搖頭,他和皇室身份間相差鴻溝,容氏的兒郎豈是他相見就能見到的。
老夫人口中還在絮絮念著:“大逆不道,造孽哦……”
“堂堂皇室尚且如此,何以以德治國?真是蒼天無眼。”吳家眾人交頭接耳,紛紛搖頭。世家把持朝堂和民間輿論,即使是世家的婢女也染上了世族的高傲,敢對皇家評頭論足,甚至隱隱將自己放在皇室之上,仿佛皇帝必要讓世家滿意才算合格。
蕭景鐸略微不快,其他人卻毫無異色,盲目以世家為尊:“說得對,到底還是世家靠得住。”
吳君茹對此僅是笑了笑,不應承也不反駁,所以說環境真的格外可怕,僅僅一年,吳君茹就開始習慣世家女淩駕眾生的姿態了。吳家的人還在繼續評論當今皇室:“他們家的男郎逞兇好勇就算了,連女子也跟著學壞,聽說秦王的一個孫女格外受寵,連和下屬商議事情時也時常帶著。這叫個什麽道理,一個女子非但麵見外男,還輕易涉足議事堂,談何女德女儀?容家上上下下都沒個體統,日後,指不定要教出些什麽公主來。他們自己家拿不住,也不能怪別人寧願不娶,也不想娶他們家的公主。”
蕭老夫人深以為然,蕭英差點就給她請一尊公主媳婦迴來,看這些皇族人的作態,她可不想要這樣一個兒媳:“就是這個理,幸好大郎拎得清,辭了那個公主,娉了君茹迴來。簡直是萬幸。”
蕭景鐸訝異地挑了挑眉,蕭英和公主?這又是怎麽迴事?
蕭景鐸突然生出一種奇怪的直覺,自己嫡庶危機的解決之法,恐怕就落在這位公主身上!
作者有話要說: 宮廷政變上線,蕭景鐸和皇族的牽扯開始了~
悄咪咪地說,某位重要人物出場預警……
第14章 撕臉
蕭老夫人深感慶幸地說道:“幸好大郎拎得清,辭了那個公主,娉了君茹迴來。簡直是萬幸。”
蕭二嬸幾個兒媳都順著蕭老夫人的說恭維,和樂融融中,偏偏有一根刺倒了出來。
“真的假的?”蕭景鐸仗著自己年紀小,故意露出不相信的表情出來,“祖母莫不是誑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