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九日過去,貢院重新敞開大門,九天前朝氣蓬勃的考生們三五成群出來,一個個都蓬頭垢麵滿身酸臭味,沒辦法,就算夥食還行,連續九天沒有洗澡,緊張之下人又容易出汗,即使是在深秋季節,人也會充滿難聞的味道。
李文柏走出來時腳步都已經有些虛浮,好在外麵等候的車夫眼尖,連忙上前扶住了李文柏,把他扶進了馬車。
接下來就是連續三天的昏頭大睡,每日除了吃喝洗漱之外的所有時間李文柏都在睡覺,擔心得李環兒忍不住去找了老夫人。
“放心吧,他這是精力消耗過度。”賀老夫人慈愛地撫摸著李環兒的頭,寬慰道,“青兒還有飛宇每次大戰迴家,也總要倒頭睡上這麽幾天,不用擔心。”
李環兒乖巧地點頭,隻能每日監督著後廚給兄長多煮些大補的吃食。
大齊沒有避嫌一說,王行之貴為國子監祭酒,雖然今年不是考官,但也理所當然地被一道聖旨征召去禮部協助批閱試卷。
彼時科舉試卷並不糊名,是誰的考卷一目了然,考官們評分時也並不避諱個人主觀情感。
貼經考卷很快批改完畢,吏員們按照考官的吩咐將試卷按照名次重新排列,然後便是重點的雜文和策論。
王行之一邊等待主考王敦茹批閱完第一份試卷一邊問:“相國,今科可有看好的舉子?”
王敦茹隨手將試卷遞給旁邊的副手,笑答:“除了你那個心愛的學生之外,還真有幾個。”
“哦?”王行之問,“都有誰?”
考官之間交談並無什麽忌諱,王敦茹道:“禮部趙明宇的兒子也是今科會試,行之可知道?”
王行之點頭:“下官有所耳聞,據說是叫...趙鈺?”
“正是。”王敦茹說,“聽聞此子少年成名,有天才之稱,為及弱冠之年參加會試,想必是勢在必得啊。”
王行之笑笑,專注在試卷之上不再說話。
房中重新陷入沉默,所有人都在專心致誌地批改試卷不再交談,會試乃國朝大事,容不得半點含糊。
突然,一名副考官驀地噴笑出聲,王敦茹訝然看過去:“何事?”
副考官忍笑忍得辛苦:“相國恕罪,下官批閱到祭酒大人高徒的詩賦,實在沒忍住...”
“哦?李文柏的詩賦?”王敦茹頗感興趣地起身,“說起來,本官還未見過他做的詩呢。”
眾人紛紛好奇地湊過去,王行之無奈扶額,認命地迎接同僚們異樣的眼光。
“行之...”王敦茹斟酌了半晌,憋出一句,“你這個學生...還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呐。”
王行之早看過李文柏的試卷,此時隻能苦笑:“李文柏半道出家,下官縱使是孔聖再世,也無法在三月之內點通他的任督二脈,讓相國和諸位見笑了。”
“誒,怎麽能這麽說呢。”王敦茹敲敲李文柏的卷紙,“此子詩文雖然...咳咳,但詞句通順、韻腳合格、多少也有些韻味,總不至於是不合格的。”
說完,在卷紙之上批了個大大的“中”,猶豫半天,還是沒把後麵的“下”字給寫下去。
倒不是給王行之麵子,而是朝廷規章,會試中三場考試凡是有一場評分“中下”以下的,均不能提名前二甲。
王敦茹惜才,終究不忍僅憑文采罷戳一名可能的人才,決定先看看後麵的策論再做打算。
究其結果,還是李文柏一篇驚為天人的《十思疏》讓考官們先入為主,認定了這是個值得栽培的人才。
王行之的作用,倒顯得沒那麽大。
又過了三日,終於到了放榜的日子,禮部大門前早早地支上了告示板,小吏手中拿著金色卷紙,掐著時辰準備張貼。
而禮部大院中負責報喜的吏員也早早換上了大紅衣衫,後麵跟著鑼手號手,隻等吉時已到,就吹吹打打到各處報喜。
舉子們有耐心的端著性子在房中等待,沒耐心地便天還沒亮就聚集在禮部門前,隻等著紅榜張貼出來,找找看有沒有自己的名字。
李文柏和於鈞、趙鈺、倪旭弘四人早早在往來居訂了位置,聚在一起緊張地等待著結果揭曉,他們都沒有去禮部南院東牆邊湊那個熱鬧,反正隻需等到正午,隻要還沒人來報喜,就說明落第了。
四人中心態最不穩的於鈞端著茶盞的手微微發抖,半天都沒喝下去一口,其餘三人相視一笑,都理解地沒去打擾於鈞的緊張。
倪旭弘和趙鈺顯得就從容許多,但兩人的從容又各有不同,趙鈺是成竹在胸,倪旭弘則是無甚所謂。
而李文柏,從始至終都在淡淡的微笑中談笑自若,根本看不出其心中所想。
終於,五更時分,禮部南院一展旌旗冉冉升起,隨著洪亮的鍾聲響起,小吏熟練地將四張金榜張貼上告示牌,而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貓著腰溜走,這才免於被洶湧而上的人潮淹沒。
會試不定名次,是以名諱排名前後都無什麽意義,隻要高中便是值得慶祝之事。
不多時,傍下一陣陣嚎哭聲傳來,有終於得中的喜極而泣,也有遺憾落第的絕望哭嚎。
看熱鬧的百姓圍了裏三層外三層,興致勃勃地指指點點著,從舉子們反應猜測誰中了誰又沒中。
而京城各高門大戶的下人們則早就練就出了一雙火眼金睛,占據著最好的位置緊盯榜下的考生們,但凡見著一喜極而泣的,各家便一擁而上你推我搡,也不管那考生被扯得衣衫七零八落,力氣最強者搶到人便往轎子裏一塞,轎夫們吆喝一聲就抬起轎子往府宅狂奔,甚至連被搶考生的相貌都不曾看清。
考生們當然隻能是待宰的魚肉,不論願或不願都是要來這麽一遭的,除非不到場,否則根本躲不過專業“捉榜”的下人們雙眼。
這就是名垂青史的“榜下捉婿”了。
趙鈺等人不去湊那個熱鬧,也有七分是在忌憚如狼似虎的世家傭人們,這個時候,什麽祭酒學生,什麽侍郎之子的身份根本做不得依仗。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於鈞和倪旭弘,這二人在京城沒有固定居所,在禮部報備的住所都在往來居,是以報喜的人很簡單就找到了他們。
領頭的是個年約三十多歲的禮部小吏,臉上掛著喜氣洋洋的笑容,到了地方倒頭就拜:“敢問哪位是於鈞老爺、倪旭弘老爺?”
於鈞和倪旭弘對視一眼,驚喜來得太過突然,竟然都沒反應過來。
還是李文柏最早做出反應,笑眯眯地指向兩人:“他們就是。”
“哎喲,真是兩位俊俏的兒郎!”小吏笑得滿臉褶子,再次對著兩人彎下腰,“小人恭賀二位老爺高中貢生!”
會試中榜的考生都被稱為貢生,要等殿試決定名次過後,才會被叫做進士或同進士。
於鈞還在恍惚,武家出身的倪旭弘已然反應過來,猛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仰天長嘯:“哈哈哈!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中了!”
趙鈺微笑看著好友發瘋,李文柏則在懷中熟練地摸出早就準備好的大紅色布囊塞在小吏手中,笑道:“多謝小哥,辛苦了。”
那小吏見過無數高中的考生,比倪旭弘瘋狂的多了去了,當下理解地笑,又拜了三拜,便帶著敲鑼打鼓的眾人退了出去。
這麽一鬧,整座茶樓的客人都知道這一桌出了兩個貢生老爺,賀喜聲不絕於耳,老板更是親自跑過來,拍著胸脯表示兩位貢生老爺至今為止所有的費用全免,隻求能得到兩幅墨寶便可。
於鈞和倪旭弘被眾星拱月,卻也沒忘記另外兩位有人,高興過後又不免擔憂,便三言兩語打發了來賀喜的圍觀眾人。
老板雖不甘心,但也看得出來這桌上的情境,於是知情識趣地退下了,還不忘提醒小二多注意著些,不要讓人隨意來打擾這邊的老爺們。
李文柏看在眼裏,頗覺這往來居不愧是京城最大的茶樓,老板確是可造之材。
又過了約摸一個時辰,繞了個遠先去趙府沒摸到人的報喜人終於找到了往來居,趙鈺也上榜了。
這次眾人的應對就理智了許多,趙鈺也不像於鈞和倪旭弘那般欣喜若狂,隻按部就班地將賞銀遞給了報喜人,道了聲“同喜”。
四人中,就隻剩李文柏還未得到消息了。
眼看馬上就要到正午,於鈞和倪旭弘都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麽,趙鈺頓了頓,笑道:“李賢弟在禮部報備的住址是賀府還是半山書院?”
到現在也還沒有消息,李文柏難免有些緊張,聞言迴道:“半山書院。”
趙鈺舒了口氣:“半山書院離這裏可不近,再等等吧。”
眾人點點頭,都頗覺杯中的茶水失去了味道。
李文柏將三人的反應盡收眼底,心下溫暖。
終於,又過了兩個時辰,就連趙鈺都忍不住開始準備安慰的言辭之時,一個瘦瘦小小,穿著滿身紅袍的小吏終於帶著後麵一堆敲鑼打鼓的壯漢再次跑進了往來居,邊跑邊喊:“李文柏李老爺可在?李文柏李老爺可在?”
趙鈺和倪旭弘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驚喜,於鈞更是搶先起身招唿:“這邊!李文柏老爺在此!”
那報喜人聞言長出一口氣,三步並作兩步跑商二樓納頭便拜:“小人恭喜李文柏老爺高中貢生!”
李文柏鬆了口氣,懸在心口的大石終於落下。
他剛才其實已經不抱希望了,想著到底是時間太短,雖說有名師指導,仍是不成。隻是不忍看到友人為他傷心的樣子才強自故作冷靜,還好,最終的結果是好的。
送走報喜人,眾人這才知道這個年輕差點被李文柏的住所給折騰死,先是跑到半山書院,結果被守門人告知李文柏並不在此處,又跑到賀府,同樣落了個空,最後打聽再三才找到這個往來居。
“你啊...”於鈞忍不住失笑,“你也是,為何不一早告訴門房你在這裏?”
李文柏摸摸鼻子,沒好意思說其實是緊張之下忘記了。
一桌的客人全部高中貢生,往來居的老板差點被樂暈過去,大喜的日子,李文柏等人也不願撫了老板的好意,紛紛賦詩一首,就連對作詩最為苦手的李文柏,也留下了在考場憋了整整一天才憋出來的詩作,皆大歡喜。
四人又聊了會兒,趙鈺還要迴府去見父兄,李文柏也還要去書院見師長,便就此作別,約定殿試之日再見。
對到半山書院時已經過了用午飯的時辰,李文柏熟門熟路地尋到書房,果然見到了剛剛用完晌午飯的王行之。
“老師。”李文柏鼻子有點發酸,親身體會過一次後才發現,要不是王行之盡心盡力的教導,別說科舉入仕,整場會試的考題他怕是連三分之一都做不出來。
王行之一抬頭就看見學生熱淚盈眶的模樣,忍不住發笑:“何故做此小女兒姿態?貢生而已,可還沒確定能否考進前二甲,若是同進士,為師可饒不了你。”
第82章 表字
李文柏聞言不好意思笑了開來, 他也沒想到自己的情緒起伏會這麽大, 或許是在大齊待得久了, 價值觀不免有些同化, 會試得中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趙鈺三人都是喜不自勝,連得李文柏也不由得激動起來。
王行之雖然高興,但到底已經是身居高位之人, 見李文柏情緒激動不由習慣性地嚴厲起來:“不過區區中第而已, 你如此心性,明日的殿試又該如何?”
殿試不會再有淘汰, 是以給貢生們的準備時間也並不怎麽充足,往往都在放榜之後的次日清晨。
“老師教訓的是。”李文柏在王行之麵前早已養成了低頭認錯的習慣, “是學生太過激動。”
...
師生二人相顧無言, 王行之是沒想到二人才一見麵自己就忍不住教訓了學生一通,現下心中有些發窘,李文柏則是在真心實意地反省自己的心態,覺得激動成這樣實在是不應當。
所以顧文大汗淋漓地推門進來時, 看到的就是自家老師和師弟一個坐在書桌後,一個恭敬低頭站在門前。
簡直沒有比這更尷尬的場景了, 顧文摸摸頭, 詫異地問:“莫非沒考中?不應該啊,我確認過榜上名姓,師弟明明得中了才對。”
“咳咳。”王行之幹咳兩聲掩飾心中的尷尬,揮揮手示意李文柏快點隨便找個什麽地方坐下, 不要站在那繼續礙眼。
李文柏如獲大釋,朝顧文拱了拱手一溜煙坐在了茶幾旁的末座上。
屬於他的書案和座椅早就不知所蹤,想來是王行之看著破壞了書房格局覺得不順眼,早早的讓人收拾了。
顧文茫然不知所以,隻得疑惑地望向老師,不知是不是該先行迴避迴避。
王行之捂住嘴又咳了兩聲,這才正眼看向這位自己的得意門生。
現在午時剛過,還遠未到吏部下值的時候,顧文還穿著一身淺緋色官府,頭上烏紗官帽有些歪歪扭扭,額間還殘留著不少汗漬,站在原地氣息仍然有些不穩,看起來似乎是趕路跑過來的。
李文柏心中感動:“師兄是為李文柏得中貢生之事而來?”
顧文微微一笑:“師弟,有想象力雖好,想的太多就不太好了。”
一句話,將李文柏心中的感動驅散得一幹二淨。
虧他還以為顧文良心發現,終於記起做師兄的職責了呢,李文柏默默在心底翻了個比顧文還要大的白眼。
王行之聞言卻有些意外:“敬元,你是來找為師的?”
李文柏走出來時腳步都已經有些虛浮,好在外麵等候的車夫眼尖,連忙上前扶住了李文柏,把他扶進了馬車。
接下來就是連續三天的昏頭大睡,每日除了吃喝洗漱之外的所有時間李文柏都在睡覺,擔心得李環兒忍不住去找了老夫人。
“放心吧,他這是精力消耗過度。”賀老夫人慈愛地撫摸著李環兒的頭,寬慰道,“青兒還有飛宇每次大戰迴家,也總要倒頭睡上這麽幾天,不用擔心。”
李環兒乖巧地點頭,隻能每日監督著後廚給兄長多煮些大補的吃食。
大齊沒有避嫌一說,王行之貴為國子監祭酒,雖然今年不是考官,但也理所當然地被一道聖旨征召去禮部協助批閱試卷。
彼時科舉試卷並不糊名,是誰的考卷一目了然,考官們評分時也並不避諱個人主觀情感。
貼經考卷很快批改完畢,吏員們按照考官的吩咐將試卷按照名次重新排列,然後便是重點的雜文和策論。
王行之一邊等待主考王敦茹批閱完第一份試卷一邊問:“相國,今科可有看好的舉子?”
王敦茹隨手將試卷遞給旁邊的副手,笑答:“除了你那個心愛的學生之外,還真有幾個。”
“哦?”王行之問,“都有誰?”
考官之間交談並無什麽忌諱,王敦茹道:“禮部趙明宇的兒子也是今科會試,行之可知道?”
王行之點頭:“下官有所耳聞,據說是叫...趙鈺?”
“正是。”王敦茹說,“聽聞此子少年成名,有天才之稱,為及弱冠之年參加會試,想必是勢在必得啊。”
王行之笑笑,專注在試卷之上不再說話。
房中重新陷入沉默,所有人都在專心致誌地批改試卷不再交談,會試乃國朝大事,容不得半點含糊。
突然,一名副考官驀地噴笑出聲,王敦茹訝然看過去:“何事?”
副考官忍笑忍得辛苦:“相國恕罪,下官批閱到祭酒大人高徒的詩賦,實在沒忍住...”
“哦?李文柏的詩賦?”王敦茹頗感興趣地起身,“說起來,本官還未見過他做的詩呢。”
眾人紛紛好奇地湊過去,王行之無奈扶額,認命地迎接同僚們異樣的眼光。
“行之...”王敦茹斟酌了半晌,憋出一句,“你這個學生...還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呐。”
王行之早看過李文柏的試卷,此時隻能苦笑:“李文柏半道出家,下官縱使是孔聖再世,也無法在三月之內點通他的任督二脈,讓相國和諸位見笑了。”
“誒,怎麽能這麽說呢。”王敦茹敲敲李文柏的卷紙,“此子詩文雖然...咳咳,但詞句通順、韻腳合格、多少也有些韻味,總不至於是不合格的。”
說完,在卷紙之上批了個大大的“中”,猶豫半天,還是沒把後麵的“下”字給寫下去。
倒不是給王行之麵子,而是朝廷規章,會試中三場考試凡是有一場評分“中下”以下的,均不能提名前二甲。
王敦茹惜才,終究不忍僅憑文采罷戳一名可能的人才,決定先看看後麵的策論再做打算。
究其結果,還是李文柏一篇驚為天人的《十思疏》讓考官們先入為主,認定了這是個值得栽培的人才。
王行之的作用,倒顯得沒那麽大。
又過了三日,終於到了放榜的日子,禮部大門前早早地支上了告示板,小吏手中拿著金色卷紙,掐著時辰準備張貼。
而禮部大院中負責報喜的吏員也早早換上了大紅衣衫,後麵跟著鑼手號手,隻等吉時已到,就吹吹打打到各處報喜。
舉子們有耐心的端著性子在房中等待,沒耐心地便天還沒亮就聚集在禮部門前,隻等著紅榜張貼出來,找找看有沒有自己的名字。
李文柏和於鈞、趙鈺、倪旭弘四人早早在往來居訂了位置,聚在一起緊張地等待著結果揭曉,他們都沒有去禮部南院東牆邊湊那個熱鬧,反正隻需等到正午,隻要還沒人來報喜,就說明落第了。
四人中心態最不穩的於鈞端著茶盞的手微微發抖,半天都沒喝下去一口,其餘三人相視一笑,都理解地沒去打擾於鈞的緊張。
倪旭弘和趙鈺顯得就從容許多,但兩人的從容又各有不同,趙鈺是成竹在胸,倪旭弘則是無甚所謂。
而李文柏,從始至終都在淡淡的微笑中談笑自若,根本看不出其心中所想。
終於,五更時分,禮部南院一展旌旗冉冉升起,隨著洪亮的鍾聲響起,小吏熟練地將四張金榜張貼上告示牌,而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貓著腰溜走,這才免於被洶湧而上的人潮淹沒。
會試不定名次,是以名諱排名前後都無什麽意義,隻要高中便是值得慶祝之事。
不多時,傍下一陣陣嚎哭聲傳來,有終於得中的喜極而泣,也有遺憾落第的絕望哭嚎。
看熱鬧的百姓圍了裏三層外三層,興致勃勃地指指點點著,從舉子們反應猜測誰中了誰又沒中。
而京城各高門大戶的下人們則早就練就出了一雙火眼金睛,占據著最好的位置緊盯榜下的考生們,但凡見著一喜極而泣的,各家便一擁而上你推我搡,也不管那考生被扯得衣衫七零八落,力氣最強者搶到人便往轎子裏一塞,轎夫們吆喝一聲就抬起轎子往府宅狂奔,甚至連被搶考生的相貌都不曾看清。
考生們當然隻能是待宰的魚肉,不論願或不願都是要來這麽一遭的,除非不到場,否則根本躲不過專業“捉榜”的下人們雙眼。
這就是名垂青史的“榜下捉婿”了。
趙鈺等人不去湊那個熱鬧,也有七分是在忌憚如狼似虎的世家傭人們,這個時候,什麽祭酒學生,什麽侍郎之子的身份根本做不得依仗。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於鈞和倪旭弘,這二人在京城沒有固定居所,在禮部報備的住所都在往來居,是以報喜的人很簡單就找到了他們。
領頭的是個年約三十多歲的禮部小吏,臉上掛著喜氣洋洋的笑容,到了地方倒頭就拜:“敢問哪位是於鈞老爺、倪旭弘老爺?”
於鈞和倪旭弘對視一眼,驚喜來得太過突然,竟然都沒反應過來。
還是李文柏最早做出反應,笑眯眯地指向兩人:“他們就是。”
“哎喲,真是兩位俊俏的兒郎!”小吏笑得滿臉褶子,再次對著兩人彎下腰,“小人恭賀二位老爺高中貢生!”
會試中榜的考生都被稱為貢生,要等殿試決定名次過後,才會被叫做進士或同進士。
於鈞還在恍惚,武家出身的倪旭弘已然反應過來,猛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仰天長嘯:“哈哈哈!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中了!”
趙鈺微笑看著好友發瘋,李文柏則在懷中熟練地摸出早就準備好的大紅色布囊塞在小吏手中,笑道:“多謝小哥,辛苦了。”
那小吏見過無數高中的考生,比倪旭弘瘋狂的多了去了,當下理解地笑,又拜了三拜,便帶著敲鑼打鼓的眾人退了出去。
這麽一鬧,整座茶樓的客人都知道這一桌出了兩個貢生老爺,賀喜聲不絕於耳,老板更是親自跑過來,拍著胸脯表示兩位貢生老爺至今為止所有的費用全免,隻求能得到兩幅墨寶便可。
於鈞和倪旭弘被眾星拱月,卻也沒忘記另外兩位有人,高興過後又不免擔憂,便三言兩語打發了來賀喜的圍觀眾人。
老板雖不甘心,但也看得出來這桌上的情境,於是知情識趣地退下了,還不忘提醒小二多注意著些,不要讓人隨意來打擾這邊的老爺們。
李文柏看在眼裏,頗覺這往來居不愧是京城最大的茶樓,老板確是可造之材。
又過了約摸一個時辰,繞了個遠先去趙府沒摸到人的報喜人終於找到了往來居,趙鈺也上榜了。
這次眾人的應對就理智了許多,趙鈺也不像於鈞和倪旭弘那般欣喜若狂,隻按部就班地將賞銀遞給了報喜人,道了聲“同喜”。
四人中,就隻剩李文柏還未得到消息了。
眼看馬上就要到正午,於鈞和倪旭弘都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麽,趙鈺頓了頓,笑道:“李賢弟在禮部報備的住址是賀府還是半山書院?”
到現在也還沒有消息,李文柏難免有些緊張,聞言迴道:“半山書院。”
趙鈺舒了口氣:“半山書院離這裏可不近,再等等吧。”
眾人點點頭,都頗覺杯中的茶水失去了味道。
李文柏將三人的反應盡收眼底,心下溫暖。
終於,又過了兩個時辰,就連趙鈺都忍不住開始準備安慰的言辭之時,一個瘦瘦小小,穿著滿身紅袍的小吏終於帶著後麵一堆敲鑼打鼓的壯漢再次跑進了往來居,邊跑邊喊:“李文柏李老爺可在?李文柏李老爺可在?”
趙鈺和倪旭弘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驚喜,於鈞更是搶先起身招唿:“這邊!李文柏老爺在此!”
那報喜人聞言長出一口氣,三步並作兩步跑商二樓納頭便拜:“小人恭喜李文柏老爺高中貢生!”
李文柏鬆了口氣,懸在心口的大石終於落下。
他剛才其實已經不抱希望了,想著到底是時間太短,雖說有名師指導,仍是不成。隻是不忍看到友人為他傷心的樣子才強自故作冷靜,還好,最終的結果是好的。
送走報喜人,眾人這才知道這個年輕差點被李文柏的住所給折騰死,先是跑到半山書院,結果被守門人告知李文柏並不在此處,又跑到賀府,同樣落了個空,最後打聽再三才找到這個往來居。
“你啊...”於鈞忍不住失笑,“你也是,為何不一早告訴門房你在這裏?”
李文柏摸摸鼻子,沒好意思說其實是緊張之下忘記了。
一桌的客人全部高中貢生,往來居的老板差點被樂暈過去,大喜的日子,李文柏等人也不願撫了老板的好意,紛紛賦詩一首,就連對作詩最為苦手的李文柏,也留下了在考場憋了整整一天才憋出來的詩作,皆大歡喜。
四人又聊了會兒,趙鈺還要迴府去見父兄,李文柏也還要去書院見師長,便就此作別,約定殿試之日再見。
對到半山書院時已經過了用午飯的時辰,李文柏熟門熟路地尋到書房,果然見到了剛剛用完晌午飯的王行之。
“老師。”李文柏鼻子有點發酸,親身體會過一次後才發現,要不是王行之盡心盡力的教導,別說科舉入仕,整場會試的考題他怕是連三分之一都做不出來。
王行之一抬頭就看見學生熱淚盈眶的模樣,忍不住發笑:“何故做此小女兒姿態?貢生而已,可還沒確定能否考進前二甲,若是同進士,為師可饒不了你。”
第82章 表字
李文柏聞言不好意思笑了開來, 他也沒想到自己的情緒起伏會這麽大, 或許是在大齊待得久了, 價值觀不免有些同化, 會試得中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趙鈺三人都是喜不自勝,連得李文柏也不由得激動起來。
王行之雖然高興,但到底已經是身居高位之人, 見李文柏情緒激動不由習慣性地嚴厲起來:“不過區區中第而已, 你如此心性,明日的殿試又該如何?”
殿試不會再有淘汰, 是以給貢生們的準備時間也並不怎麽充足,往往都在放榜之後的次日清晨。
“老師教訓的是。”李文柏在王行之麵前早已養成了低頭認錯的習慣, “是學生太過激動。”
...
師生二人相顧無言, 王行之是沒想到二人才一見麵自己就忍不住教訓了學生一通,現下心中有些發窘,李文柏則是在真心實意地反省自己的心態,覺得激動成這樣實在是不應當。
所以顧文大汗淋漓地推門進來時, 看到的就是自家老師和師弟一個坐在書桌後,一個恭敬低頭站在門前。
簡直沒有比這更尷尬的場景了, 顧文摸摸頭, 詫異地問:“莫非沒考中?不應該啊,我確認過榜上名姓,師弟明明得中了才對。”
“咳咳。”王行之幹咳兩聲掩飾心中的尷尬,揮揮手示意李文柏快點隨便找個什麽地方坐下, 不要站在那繼續礙眼。
李文柏如獲大釋,朝顧文拱了拱手一溜煙坐在了茶幾旁的末座上。
屬於他的書案和座椅早就不知所蹤,想來是王行之看著破壞了書房格局覺得不順眼,早早的讓人收拾了。
顧文茫然不知所以,隻得疑惑地望向老師,不知是不是該先行迴避迴避。
王行之捂住嘴又咳了兩聲,這才正眼看向這位自己的得意門生。
現在午時剛過,還遠未到吏部下值的時候,顧文還穿著一身淺緋色官府,頭上烏紗官帽有些歪歪扭扭,額間還殘留著不少汗漬,站在原地氣息仍然有些不穩,看起來似乎是趕路跑過來的。
李文柏心中感動:“師兄是為李文柏得中貢生之事而來?”
顧文微微一笑:“師弟,有想象力雖好,想的太多就不太好了。”
一句話,將李文柏心中的感動驅散得一幹二淨。
虧他還以為顧文良心發現,終於記起做師兄的職責了呢,李文柏默默在心底翻了個比顧文還要大的白眼。
王行之聞言卻有些意外:“敬元,你是來找為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