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間頗有輕慢,絲毫不掩飾對商人的不屑。
這也難怪,這些人都已經有了舉人的功名,屬於社會階層中最高級別的“士”,小小的商人,當然不值得放在眼裏。
李文柏也不惱,“實不相瞞,在下出身商賈之家,祖祖輩輩都是商人,聽到三位的話心中不安,特來相問。”
似乎是從李文柏的話中聽出他並無經商的意思,舉子們的表情緩和了一些,一名年紀最輕的還拍了拍李文柏的肩膀,語重心長:“看你和我年紀差不多,還是走迴正道吧,抓緊時間努力考個功名,早早脫離商人的身份才是正事!”
其餘二人連連點頭:“此言甚是,這位小兄弟,進士雖然難考,但明經明法卻不難,還是趁著朝廷沒下旨意禁止商人入仕之前,趕緊考出個功名傍身吧。”
李文柏心下自有想法,主動道:“三位一語驚醒夢中人,這桌酒菜,就當在下的謝師禮吧!”
眾人自是不願,推脫一番後見李文柏主意已決,才連連道謝地接受了。
兩桌和為一桌,自是要開始自我介紹一番。
李文柏先是主動抱拳:“在下寧州李文柏,未及弱冠,敢問各位兄長?”
一番寒暄過後,李文柏終於知道了這三人的身份。
其中最為年長的叫做於鈞,字權重,出身揚州寒門,現今已過而立之年,這是第五次考進士科,據他所說,今年再考不上明年就改考明經,不能再在家碌碌無為下去了。
最為年少的名為趙鈺,京城大族趙家長孫,禮部侍郎趙明宇之子,明年才及弱冠,隻比李文柏年長一歲,這是第一次參加秋闈。
還有一人名倪旭弘,字免之,虛歲二十五,明明是將門之子卻一心從文,這是他第三次考入秋闈,據說家中已經下達嚴令,這次再不中,就乖乖滾迴軍中曆練,做個真正的將門之子。
四人都是健談之輩,一頓飯過後彼此都是熟絡不少,趙鈺更是嚷嚷著要為李文柏張羅住的地方,被李文柏再三推辭這才作罷。
酒足飯飽之後,三人再次勸說李文柏一定要棄商從文,這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先生,真要考科舉嗎?”李二的表情複雜,“小的聽說能考上進士的都是天上下凡的文曲星,先生要是不願經商,可以直接跟將軍說啊,何必舍近求遠?”
李文柏無語,這小子說話還真是一點不會拐彎。
能考上進士的都是文曲星,不就是說他從未經受過係統學習,要考也考不上,還不如去抱賀青大腿嗎?
李文柏表麵嗤之以鼻,卻還是有些動搖。
都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進士科確實難度太大,可如果去考明經或者明法,就算考上了也不會有什麽用,仕途上的天花板早早就定下了。
想來想去,李文柏最終決定先找個地方住下,等賀青和賀飛宇迴來後聽聽他們的意見再做決定。
出茶樓時已經接近黃昏,街道上擠滿想要出城迴家的人群,比之剛進城時越發擁擠了幾分。
李文柏牽著馬緩緩而行,準備找個順眼的旅店先行住下,等賀青迴京之後再行上門拜訪。
正走著,前麵突然傳來一陣喧囂,然後是一隊盔明甲亮的金吾衛士兵吆喝著開路,手中高舉著儀仗,行人看到紛紛躲避在街道旁邊,生怕得罪了這位排場極大的貴人。
李文柏雖然不解,但為免惹上麻煩,還是跟著人潮一起閃到了路邊,同時拉住李二小聲問:“什麽人啊?這麽大陣仗。”
李二顯得有些結巴:“小,小的也不知道,但是看著像是皇家儀仗...”
皇家?
李文柏好奇地抬頭看去,正巧隔著軟轎的紗簾和裏麵的少女對上眼。
那一瞬,李文柏突然湧起一陣莫名熟悉的感覺,像是似曾相識,但李文柏很確定自穿越過來後,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人物。
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究竟從何而來...
不知不覺間,軟轎突然在李文柏麵前停下,李二以為是李文柏的視線惹了貴人不快,趕忙扯扯李文柏的衣袖,示意他跪下行禮。
李文柏這才迴過神來,趕忙移開目光雙膝跪地,低下頭等著隊伍離開。
過了許久,轎中突然傳來少女細軟的聲線:“下麵所跪之人,可是寧州李文柏?”
李文柏愣住,被護衛一瞪才反應過來,急忙拱手答道:“草民正是李文柏。”
“草民...嗎?”轎中的少女似乎有些恍然,隨即扔下一句莫名其妙的話語,便示意護衛繼續往前了。
“李文柏,去讀書罷。”
直到隊伍消失在視線之中,李文柏還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有認識什麽皇家的公主郡主之類的嗎?居然還讓他去讀書,莫不是讓他考科舉...
隊伍行至皇城根下,一直守衛在轎邊的金吾衛終於忍不住問道:“四公主殿下,您可是認識那人?”
“不,不認識。”少女矢口否認,眼神莫名變得悠遠,唯有白淨的麵容浮現了淡淡紅暈。
****
經過一場莫名其妙的“勸學事件”過後,李文柏找了好幾家旅店都說客滿,最後隻得迴到“往來居”,花重金訂下一間小院。
李二一邊嘮叨著浪費一邊自覺去喂馬,李文柏好笑地搖搖頭,搬了把椅子坐在院中,仔細思考著今日所發生的一切。
從於鈞三人態度的前後轉變來看,這個時代的文人士子的確對商人抱有不小的惡感,之所以會有這種心態,肯定也是受朝堂的態度影響,這可是個不好的兆頭啊...
天色漸漸暗下來,李文柏迴想起此前的種種經曆,最終一咬牙,決定還是走上科舉之路,不過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重新拿起書本。
“要改變商人的地位,也要先成為金字塔頂部的一員才行...”
第59章 小人難纏
說起來, 今日在街上偶遇的那個女子很令人在意。
雖說記憶中他這是第一次來京, 此前也未曾見過如此美貌的年輕女子, 但觀其言行, 絕對不是第一次見麵的樣子, 她一口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如果說不認識怎的可能?
話說這李家,不會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和皇家有了牽連吧!皇家出身的女子還讓自己去讀書?
這事當真是越想越奇怪, 李文柏搖搖頭, 點了點腦袋,一時摸不清頭緒, 隻能夠暫且放下。
現在離科舉還有不到兩個月,聽於鈞他們話裏的意思, 恐怕這次秋闈過後朝中對商人的風向就會改變, 一旦如此,家大業大又正值風口浪尖的自己肯定會成為必打的出頭鳥,要想避免被卷進去,隻能在今年的省試裏高中, 才能免去之後的種種麻煩。
“看來隻能臨時抱佛腳了...”李文柏揉揉抽痛的額角,沒想到好不容易告別高考, 現在卻又要一頭鑽入科舉這根獨木橋的懷抱。
李二根據李文柏的吩咐抱了一大堆儒家經典和詩書文集迴來, 然後看著李文柏一腦袋鑽進房間死啃,心中搖頭:“真是的,人家舉人那都是寒窗苦讀十幾年,到省試這一步還要拚運氣, 先生忽的就一頭鑽入了科舉裏…”
如果要是李文柏有天賦,怎會從樂平把買賣做到了廣陵,從軍中脫身而出,一路行到京都,也做的是商賈之事,隻因為聽了三人的話,就忽的聲稱要讀書,讓李二覺得李文柏做的是無用功。
李文柏之所以想要重讀經典,當然沒有打算純粹去拚運氣,是有底氣在的。
前世長達九年的義務教育,還有即使讀工科也沒能逃過去的“大學語文”,他對於《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還是有一些掌握的,並且前世可不僅僅隻是讀,還要把千年來專家學者們對其的講解注釋融會貫通,多少還是有一些基礎在的。
這原身隻是讀死書,連個秀才都不曾考過,不過他入了這身子,發現了一樁事,這大齊的李文柏記憶力可以說是極好,他硬著頭皮去翻大齊律法的時候,才發現,那些原本如同天書一般的書本卻並不太難。這大齊的李文柏是有天分的,隻是原本的嫡母錢氏作梗,尋了個迂腐的老先生耽誤他,讓原本的李文柏覺得這科舉是難之又難。連晦澀難懂的大齊律法都能夠讀懂,又讀過不少大師釋讀的經典,也就有了科舉讀書的念頭。
哎,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當今的天子還和先前的天子一般,並不重農抑商,他的路子還可以走下去,那天茶樓裏的話如同當頭一棒,讓他警醒。
重農抑商的環境之中,如果他還這樣一門心思隻顧著做發明,隻顧著做生意,剛開始起步或許順利,到了後麵隻會越發困難。
李文柏又想到了在於進士科最為重視的“策論”,雖然腦子裏儲存了不少古往今來明君治理地方的經典政績,但李文柏到底出身底層,對當今大齊的政治風向、天子好惡,以及各處的實際情況都不甚了解,要是貿然口出狂言戳到了文官集團的痛點,那可就不是簡簡單單落榜就能抵消得了的。
再想想難倒一大片學子的吟詩作賦,這對李文柏來說是最頭疼的。前世在老師的逼迫下背了不少古詩詞,那都是經過曆史長河遺留下來的精華,隨便抄一首就能嚇死那些考官,隻是那些經典可不是隨便好抄的,若是一知半解用了現在根本沒有的典故,他可是沒辦法解釋的清楚。而且“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若是有人得了一張半句的妙句,他不巧正好用了,那一個抄襲的名頭隻怕就要落在自己的身上,一旦有了抄襲的名頭,那才會落到真正寸步難行的境地。
“唉,頭痛啊!”李文柏一頭栽在書桌上,望著麵前攤開的“大齊山河誌”隻覺一陣心累。
還號稱“山河誌”,明明隻是記載了大齊朝各州的風土人情,什麽山川地形啊、曆史沿革啊通通沒有,甚至連個地圖都沒看見!
算了,還是等賀青迴來請他幫幫忙吧...
李文柏重新拿起《論語》,認命地開啃,於鈞等人偶爾前來串門,看李文柏埋首苦讀以為是勸諫起了效果,紛紛表示老懷大慰,主動為其講解起來。
在聽這些真正的古時學子講經之前,李文柏一直認為古人隻會死記硬背,現代人對儒家經典的解讀和思考遠遠超出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但聽過一堂課之後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膚淺。
這些學子對於儒甲經典的理解之深奧遠非半吊子的李文柏可比,且大齊民風寬容,學子們不僅學習前輩對經典的講解,也會加入自己的見解,甚至經常聯係現實對經文多有批判,學術界也不以為忤,反倒十分鼓勵。
原本是功利主義,臨時抱佛腳的李文柏,在和眾人的論學之中,也體驗到了論學的樂趣,最為重要的是,每當李文柏讀的痛苦想要放下書本的時候,總是會想起那日見到的女子,想到她輕柔歎息一般的聲音,讓他去讀書。
每當到這個時候,他就硬著頭皮,安慰自己繼續往下讀,心中總是隱隱有個感覺,若是自己不讀書,就辜負了那位女子的善意提醒。
***
這天午後,李文柏用過晌午飯正例行埋頭苦讀,門外突然傳來李二急急地敲門聲:“先生!先生快出來!”
李文柏被打斷思路,麵色不虞:“有事就說!”
“哎呀!”李二似乎在外麵跺了跺腳,急道,“賀將軍班師迴京現在已到城外,先生是不是忘了?”
班師迴京?
李文柏愣住,被各種經史子集填滿的大腦緩緩複蘇,終於想起來要去迎接賀青等人,於是急忙一把推開門:“快,快走!”
李二不防之下被撞得跌倒在地,頗有些哭笑不得:“先生,您看看您的樣子,還是先沐浴更衣吧。”
“我的樣子?”李文柏茫然看下去,剛剛低頭,看著皺巴巴的衣裳,李文柏這才想起來這幾日溫書太過專注,以至於有三五日沒有洗過澡了。
這麽去見賀青當然是不行的,但也沒有時間去悠悠然洗個熱水澡了,李文柏幹脆讓李二把換洗衣物拿來院裏,就著冰涼的井水全身上下衝了個幹淨。
在凍出一身雞皮疙瘩後,李文柏一邊打擺子一邊套上一件素色長袍,又飛快地對著銅鏡整理好衣冠,而後拔腿就跑,看這時辰,賀青的隊伍應該已經到了朱雀大街,馬上就要進入皇城了。
京城內不能當街縱馬,李文柏隻得靠兩隻腳飛奔,好在他們居住的地方離朱雀大街不遠,很快就看到了塞滿道路兩旁,熙熙攘攘來看熱鬧的人群。
“賀將軍的威望真是高啊...”李文柏一麵感歎著一麵鑽進人群之中,好不容易擠到最前排,周圍突然爆發出鋪天蓋地地歡唿,定睛一看,果然是凱旋的關中軍將士到了。
賀青一馬當先,一身漆黑的明光鎧,□□橫臥在手,麵色嚴肅直視前方,半點目光都沒有分給兩側歡唿的百姓,儼然一副冷麵殺將的模樣,比之在軍營中時又多了幾分威嚴。
緊隨其後的賀飛宇就沒有那麽沉穩了,畢竟還隻是個剛過弱冠的青年,一路上都掛著驕傲的微笑,時不時朝左右揮揮手,掀起一陣又一陣狂熱的浪潮。
賀飛宇穿著和父親如出一轍的明光鎧甲,隻是頸間還圍著一圈鮮紅色的領巾,這是關中軍將領獨有的標誌。
跟在賀家父子身後,一萬披甲執銳的關中軍將士或策馬或步行,步伐動作整齊劃一,連戰馬都不例外。一排排陌刀反射出陣陣寒光,在秋日的寒風中平添了幾分殺氣。
李二已經被百姓們狂歡的浪潮所淹沒,隻覺得與有榮焉,李文柏的目光卻緊緊跟隨者高高在上的賀家父子,平添了幾分凝重。
之前隻聽說賀家祖上是跟隨高祖皇帝開疆拓土的功臣,一直到賀青這一代,賀家為大齊南征北戰軍功無數,家中子弟戰死沙場不知凡幾,稱得上是滿門忠烈,在朝中乃至民間都威望頗高,就算是皇帝也要給賀家幾分麵子。
現在看來,百姓對賀家的擁戴比李文柏想象得還要高上許多,這是不是風頭太過了些?李文柏的心中有隱隱的憂慮。
賀家坐擁關中軍十萬將士,兵權在手,各處邊疆守將要麽是賀家門生,要麽是老友,可以說賀青跺跺腳,大齊軍隊就要震動三分。
這樣的權力和威望,加上賀家父子英勇善戰愛兵如子的聲明,得是要多麽心大的君主才會毫不在意啊...
尤其是今上□□的手段並不那麽正當,現在需要賀家的支持或許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皇帝羽翼豐滿,如果賀家還不知收斂的話...功高震主,可不是那麽好玩的。要趁著還沒被打上賀家一黨的烙印前抽身走人嗎?
這想法剛剛從腦海裏竄出來,就被李文柏無情地壓了下去。
且不說賀青父子不介意自己一介商賈願意折節下交,就單從長遠利益上來看,選擇和賀家劃清界限都是不明智的選擇。
功高震主或許是個危機,但並不是不能跨過去,和天天互相傾軋政鬥得體無完膚的文官們相比,武將世家隻要能一直抓住皇帝的新人,就能保家族百年無憂。
正胡思亂想著,李文柏突然感覺胳膊被人用力地撞了一下,疑惑地看過去,正看見李二瘋狂地眼神示意。
李文柏茫然抬頭,正對上賀飛宇俏皮的眼神。
“別忘了來我家。”
這也難怪,這些人都已經有了舉人的功名,屬於社會階層中最高級別的“士”,小小的商人,當然不值得放在眼裏。
李文柏也不惱,“實不相瞞,在下出身商賈之家,祖祖輩輩都是商人,聽到三位的話心中不安,特來相問。”
似乎是從李文柏的話中聽出他並無經商的意思,舉子們的表情緩和了一些,一名年紀最輕的還拍了拍李文柏的肩膀,語重心長:“看你和我年紀差不多,還是走迴正道吧,抓緊時間努力考個功名,早早脫離商人的身份才是正事!”
其餘二人連連點頭:“此言甚是,這位小兄弟,進士雖然難考,但明經明法卻不難,還是趁著朝廷沒下旨意禁止商人入仕之前,趕緊考出個功名傍身吧。”
李文柏心下自有想法,主動道:“三位一語驚醒夢中人,這桌酒菜,就當在下的謝師禮吧!”
眾人自是不願,推脫一番後見李文柏主意已決,才連連道謝地接受了。
兩桌和為一桌,自是要開始自我介紹一番。
李文柏先是主動抱拳:“在下寧州李文柏,未及弱冠,敢問各位兄長?”
一番寒暄過後,李文柏終於知道了這三人的身份。
其中最為年長的叫做於鈞,字權重,出身揚州寒門,現今已過而立之年,這是第五次考進士科,據他所說,今年再考不上明年就改考明經,不能再在家碌碌無為下去了。
最為年少的名為趙鈺,京城大族趙家長孫,禮部侍郎趙明宇之子,明年才及弱冠,隻比李文柏年長一歲,這是第一次參加秋闈。
還有一人名倪旭弘,字免之,虛歲二十五,明明是將門之子卻一心從文,這是他第三次考入秋闈,據說家中已經下達嚴令,這次再不中,就乖乖滾迴軍中曆練,做個真正的將門之子。
四人都是健談之輩,一頓飯過後彼此都是熟絡不少,趙鈺更是嚷嚷著要為李文柏張羅住的地方,被李文柏再三推辭這才作罷。
酒足飯飽之後,三人再次勸說李文柏一定要棄商從文,這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先生,真要考科舉嗎?”李二的表情複雜,“小的聽說能考上進士的都是天上下凡的文曲星,先生要是不願經商,可以直接跟將軍說啊,何必舍近求遠?”
李文柏無語,這小子說話還真是一點不會拐彎。
能考上進士的都是文曲星,不就是說他從未經受過係統學習,要考也考不上,還不如去抱賀青大腿嗎?
李文柏表麵嗤之以鼻,卻還是有些動搖。
都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進士科確實難度太大,可如果去考明經或者明法,就算考上了也不會有什麽用,仕途上的天花板早早就定下了。
想來想去,李文柏最終決定先找個地方住下,等賀青和賀飛宇迴來後聽聽他們的意見再做決定。
出茶樓時已經接近黃昏,街道上擠滿想要出城迴家的人群,比之剛進城時越發擁擠了幾分。
李文柏牽著馬緩緩而行,準備找個順眼的旅店先行住下,等賀青迴京之後再行上門拜訪。
正走著,前麵突然傳來一陣喧囂,然後是一隊盔明甲亮的金吾衛士兵吆喝著開路,手中高舉著儀仗,行人看到紛紛躲避在街道旁邊,生怕得罪了這位排場極大的貴人。
李文柏雖然不解,但為免惹上麻煩,還是跟著人潮一起閃到了路邊,同時拉住李二小聲問:“什麽人啊?這麽大陣仗。”
李二顯得有些結巴:“小,小的也不知道,但是看著像是皇家儀仗...”
皇家?
李文柏好奇地抬頭看去,正巧隔著軟轎的紗簾和裏麵的少女對上眼。
那一瞬,李文柏突然湧起一陣莫名熟悉的感覺,像是似曾相識,但李文柏很確定自穿越過來後,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人物。
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究竟從何而來...
不知不覺間,軟轎突然在李文柏麵前停下,李二以為是李文柏的視線惹了貴人不快,趕忙扯扯李文柏的衣袖,示意他跪下行禮。
李文柏這才迴過神來,趕忙移開目光雙膝跪地,低下頭等著隊伍離開。
過了許久,轎中突然傳來少女細軟的聲線:“下麵所跪之人,可是寧州李文柏?”
李文柏愣住,被護衛一瞪才反應過來,急忙拱手答道:“草民正是李文柏。”
“草民...嗎?”轎中的少女似乎有些恍然,隨即扔下一句莫名其妙的話語,便示意護衛繼續往前了。
“李文柏,去讀書罷。”
直到隊伍消失在視線之中,李文柏還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有認識什麽皇家的公主郡主之類的嗎?居然還讓他去讀書,莫不是讓他考科舉...
隊伍行至皇城根下,一直守衛在轎邊的金吾衛終於忍不住問道:“四公主殿下,您可是認識那人?”
“不,不認識。”少女矢口否認,眼神莫名變得悠遠,唯有白淨的麵容浮現了淡淡紅暈。
****
經過一場莫名其妙的“勸學事件”過後,李文柏找了好幾家旅店都說客滿,最後隻得迴到“往來居”,花重金訂下一間小院。
李二一邊嘮叨著浪費一邊自覺去喂馬,李文柏好笑地搖搖頭,搬了把椅子坐在院中,仔細思考著今日所發生的一切。
從於鈞三人態度的前後轉變來看,這個時代的文人士子的確對商人抱有不小的惡感,之所以會有這種心態,肯定也是受朝堂的態度影響,這可是個不好的兆頭啊...
天色漸漸暗下來,李文柏迴想起此前的種種經曆,最終一咬牙,決定還是走上科舉之路,不過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重新拿起書本。
“要改變商人的地位,也要先成為金字塔頂部的一員才行...”
第59章 小人難纏
說起來, 今日在街上偶遇的那個女子很令人在意。
雖說記憶中他這是第一次來京, 此前也未曾見過如此美貌的年輕女子, 但觀其言行, 絕對不是第一次見麵的樣子, 她一口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如果說不認識怎的可能?
話說這李家,不會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和皇家有了牽連吧!皇家出身的女子還讓自己去讀書?
這事當真是越想越奇怪, 李文柏搖搖頭, 點了點腦袋,一時摸不清頭緒, 隻能夠暫且放下。
現在離科舉還有不到兩個月,聽於鈞他們話裏的意思, 恐怕這次秋闈過後朝中對商人的風向就會改變, 一旦如此,家大業大又正值風口浪尖的自己肯定會成為必打的出頭鳥,要想避免被卷進去,隻能在今年的省試裏高中, 才能免去之後的種種麻煩。
“看來隻能臨時抱佛腳了...”李文柏揉揉抽痛的額角,沒想到好不容易告別高考, 現在卻又要一頭鑽入科舉這根獨木橋的懷抱。
李二根據李文柏的吩咐抱了一大堆儒家經典和詩書文集迴來, 然後看著李文柏一腦袋鑽進房間死啃,心中搖頭:“真是的,人家舉人那都是寒窗苦讀十幾年,到省試這一步還要拚運氣, 先生忽的就一頭鑽入了科舉裏…”
如果要是李文柏有天賦,怎會從樂平把買賣做到了廣陵,從軍中脫身而出,一路行到京都,也做的是商賈之事,隻因為聽了三人的話,就忽的聲稱要讀書,讓李二覺得李文柏做的是無用功。
李文柏之所以想要重讀經典,當然沒有打算純粹去拚運氣,是有底氣在的。
前世長達九年的義務教育,還有即使讀工科也沒能逃過去的“大學語文”,他對於《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還是有一些掌握的,並且前世可不僅僅隻是讀,還要把千年來專家學者們對其的講解注釋融會貫通,多少還是有一些基礎在的。
這原身隻是讀死書,連個秀才都不曾考過,不過他入了這身子,發現了一樁事,這大齊的李文柏記憶力可以說是極好,他硬著頭皮去翻大齊律法的時候,才發現,那些原本如同天書一般的書本卻並不太難。這大齊的李文柏是有天分的,隻是原本的嫡母錢氏作梗,尋了個迂腐的老先生耽誤他,讓原本的李文柏覺得這科舉是難之又難。連晦澀難懂的大齊律法都能夠讀懂,又讀過不少大師釋讀的經典,也就有了科舉讀書的念頭。
哎,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當今的天子還和先前的天子一般,並不重農抑商,他的路子還可以走下去,那天茶樓裏的話如同當頭一棒,讓他警醒。
重農抑商的環境之中,如果他還這樣一門心思隻顧著做發明,隻顧著做生意,剛開始起步或許順利,到了後麵隻會越發困難。
李文柏又想到了在於進士科最為重視的“策論”,雖然腦子裏儲存了不少古往今來明君治理地方的經典政績,但李文柏到底出身底層,對當今大齊的政治風向、天子好惡,以及各處的實際情況都不甚了解,要是貿然口出狂言戳到了文官集團的痛點,那可就不是簡簡單單落榜就能抵消得了的。
再想想難倒一大片學子的吟詩作賦,這對李文柏來說是最頭疼的。前世在老師的逼迫下背了不少古詩詞,那都是經過曆史長河遺留下來的精華,隨便抄一首就能嚇死那些考官,隻是那些經典可不是隨便好抄的,若是一知半解用了現在根本沒有的典故,他可是沒辦法解釋的清楚。而且“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若是有人得了一張半句的妙句,他不巧正好用了,那一個抄襲的名頭隻怕就要落在自己的身上,一旦有了抄襲的名頭,那才會落到真正寸步難行的境地。
“唉,頭痛啊!”李文柏一頭栽在書桌上,望著麵前攤開的“大齊山河誌”隻覺一陣心累。
還號稱“山河誌”,明明隻是記載了大齊朝各州的風土人情,什麽山川地形啊、曆史沿革啊通通沒有,甚至連個地圖都沒看見!
算了,還是等賀青迴來請他幫幫忙吧...
李文柏重新拿起《論語》,認命地開啃,於鈞等人偶爾前來串門,看李文柏埋首苦讀以為是勸諫起了效果,紛紛表示老懷大慰,主動為其講解起來。
在聽這些真正的古時學子講經之前,李文柏一直認為古人隻會死記硬背,現代人對儒家經典的解讀和思考遠遠超出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但聽過一堂課之後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膚淺。
這些學子對於儒甲經典的理解之深奧遠非半吊子的李文柏可比,且大齊民風寬容,學子們不僅學習前輩對經典的講解,也會加入自己的見解,甚至經常聯係現實對經文多有批判,學術界也不以為忤,反倒十分鼓勵。
原本是功利主義,臨時抱佛腳的李文柏,在和眾人的論學之中,也體驗到了論學的樂趣,最為重要的是,每當李文柏讀的痛苦想要放下書本的時候,總是會想起那日見到的女子,想到她輕柔歎息一般的聲音,讓他去讀書。
每當到這個時候,他就硬著頭皮,安慰自己繼續往下讀,心中總是隱隱有個感覺,若是自己不讀書,就辜負了那位女子的善意提醒。
***
這天午後,李文柏用過晌午飯正例行埋頭苦讀,門外突然傳來李二急急地敲門聲:“先生!先生快出來!”
李文柏被打斷思路,麵色不虞:“有事就說!”
“哎呀!”李二似乎在外麵跺了跺腳,急道,“賀將軍班師迴京現在已到城外,先生是不是忘了?”
班師迴京?
李文柏愣住,被各種經史子集填滿的大腦緩緩複蘇,終於想起來要去迎接賀青等人,於是急忙一把推開門:“快,快走!”
李二不防之下被撞得跌倒在地,頗有些哭笑不得:“先生,您看看您的樣子,還是先沐浴更衣吧。”
“我的樣子?”李文柏茫然看下去,剛剛低頭,看著皺巴巴的衣裳,李文柏這才想起來這幾日溫書太過專注,以至於有三五日沒有洗過澡了。
這麽去見賀青當然是不行的,但也沒有時間去悠悠然洗個熱水澡了,李文柏幹脆讓李二把換洗衣物拿來院裏,就著冰涼的井水全身上下衝了個幹淨。
在凍出一身雞皮疙瘩後,李文柏一邊打擺子一邊套上一件素色長袍,又飛快地對著銅鏡整理好衣冠,而後拔腿就跑,看這時辰,賀青的隊伍應該已經到了朱雀大街,馬上就要進入皇城了。
京城內不能當街縱馬,李文柏隻得靠兩隻腳飛奔,好在他們居住的地方離朱雀大街不遠,很快就看到了塞滿道路兩旁,熙熙攘攘來看熱鬧的人群。
“賀將軍的威望真是高啊...”李文柏一麵感歎著一麵鑽進人群之中,好不容易擠到最前排,周圍突然爆發出鋪天蓋地地歡唿,定睛一看,果然是凱旋的關中軍將士到了。
賀青一馬當先,一身漆黑的明光鎧,□□橫臥在手,麵色嚴肅直視前方,半點目光都沒有分給兩側歡唿的百姓,儼然一副冷麵殺將的模樣,比之在軍營中時又多了幾分威嚴。
緊隨其後的賀飛宇就沒有那麽沉穩了,畢竟還隻是個剛過弱冠的青年,一路上都掛著驕傲的微笑,時不時朝左右揮揮手,掀起一陣又一陣狂熱的浪潮。
賀飛宇穿著和父親如出一轍的明光鎧甲,隻是頸間還圍著一圈鮮紅色的領巾,這是關中軍將領獨有的標誌。
跟在賀家父子身後,一萬披甲執銳的關中軍將士或策馬或步行,步伐動作整齊劃一,連戰馬都不例外。一排排陌刀反射出陣陣寒光,在秋日的寒風中平添了幾分殺氣。
李二已經被百姓們狂歡的浪潮所淹沒,隻覺得與有榮焉,李文柏的目光卻緊緊跟隨者高高在上的賀家父子,平添了幾分凝重。
之前隻聽說賀家祖上是跟隨高祖皇帝開疆拓土的功臣,一直到賀青這一代,賀家為大齊南征北戰軍功無數,家中子弟戰死沙場不知凡幾,稱得上是滿門忠烈,在朝中乃至民間都威望頗高,就算是皇帝也要給賀家幾分麵子。
現在看來,百姓對賀家的擁戴比李文柏想象得還要高上許多,這是不是風頭太過了些?李文柏的心中有隱隱的憂慮。
賀家坐擁關中軍十萬將士,兵權在手,各處邊疆守將要麽是賀家門生,要麽是老友,可以說賀青跺跺腳,大齊軍隊就要震動三分。
這樣的權力和威望,加上賀家父子英勇善戰愛兵如子的聲明,得是要多麽心大的君主才會毫不在意啊...
尤其是今上□□的手段並不那麽正當,現在需要賀家的支持或許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皇帝羽翼豐滿,如果賀家還不知收斂的話...功高震主,可不是那麽好玩的。要趁著還沒被打上賀家一黨的烙印前抽身走人嗎?
這想法剛剛從腦海裏竄出來,就被李文柏無情地壓了下去。
且不說賀青父子不介意自己一介商賈願意折節下交,就單從長遠利益上來看,選擇和賀家劃清界限都是不明智的選擇。
功高震主或許是個危機,但並不是不能跨過去,和天天互相傾軋政鬥得體無完膚的文官們相比,武將世家隻要能一直抓住皇帝的新人,就能保家族百年無憂。
正胡思亂想著,李文柏突然感覺胳膊被人用力地撞了一下,疑惑地看過去,正看見李二瘋狂地眼神示意。
李文柏茫然抬頭,正對上賀飛宇俏皮的眼神。
“別忘了來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