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她一往下,胸便貼得更緊,她甚至能感覺到那兩團已然擠壓變形,好似是要溢出來一般,著實叫人羞惱。
她動也不敢動,將臉貼在自己的手背上,便聽得周文棠沉沉說道:“你哪裏錯了?一一說來聽聽。”
徐挽瀾心下一歎,低聲說道:“我錯了。我不該私下去見魏氏,更不該官商勾結,答應給她尋門路,還從她手裏要了好處,更更不該將這些事瞞過中貴人。”
周文棠正暗想她今日倒是老實,哪知便是此時,徐挽瀾一笑,雙臂撐在他腿上,高聲說道:“我承認,我是有些錯。可若是重來一遍,我還是要這麽做。沒辦法啊,我缺錢,又不想貪贓枉法,反正姓魏的做生意還算實誠,我替她打點打點,拿些好處,也是情非得已。”
周文棠嗤笑一聲,抬手又輕輕打了一下。他的力道拿捏得極好,聲音雖響,但打下去卻沒什麽痛感。
其實徐挽瀾辦的那官鹽之事,他倒沒什麽意見。他氣的還是那韓小犬趁夜闖入她屋子裏頭,兩人暗中勾連,行事之間妄圖將他瞞過,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若是如今不稍加訓誡,日後還不定惹出甚麽亂子來呢。
周文棠思及此處,容色稍斂,微微蹙眉,沉聲說道:“你切莫小看了崔金釵,官家賜的那書好生收好,迴去之後,用心品讀。”
徐挽瀾稍稍直起身子,仰頭看他,蹙起眉來,低聲說道:“那崔家姐姐,性子雖仍是平穩持重,與平常並無兩樣,但也不知怎的,她好幾次拿話噎我,好似是瞧我不大順眼。”
她稍稍一頓,又繼續說道:“今日我進殿之時,撞見賈文燕從裏頭出來,身邊卻沒跟著崔金釵。按理說來,賈文燕是給她伺候筆墨的,官家怎麽會隻傳喚姓賈的,卻沒帶上崔家姐姐?”
徐挽瀾方才被他這麽一折騰,腦後的高髻連帶著都鬆散了些,頗有些儀容不整的意味。周文棠看在眼中,緩緩將她拉起,讓她坐在自己身側,然後將手作為篦子,親自給她挽起發髻來。
他動作輕柔至極,徐挽瀾動也不動,任他梳著,隻覺得頭皮發麻。她唯一恍神,暗自腹誹道:這算什麽?算不算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兒?
她撇了撇嘴,又聽得周文棠在身後沉聲說道:“你先前既然授我以柄,那我也該報李投桃。先前屢次三番暗中害你之人,兔罝已然查明,即在崔府之中。崔金釵對你態度有異,十分可疑,你日後見她,多加小心。”
徐挽瀾抬眸一驚,心中滿是疑雲,接著又聽周文棠緩緩說道:“崔金釵獻上那《興國要策》之後,官家對她另眼相看。明日官家便會頒旨,將她從中書舍人升為工部侍郎。至於中書舍人一職,因賈文燕先前侍奉之時,中規中矩,所為尚可,崔金釵又對她大力舉薦,聖人便賣了個麵子給崔氏,將這官職給了賈文燕。”
他說話間已將她的發髻綁好,徐三伸手摸了摸,很是滿意,迴身一笑,隨即平聲說道:“聽你這麽一說,崔金釵那書,我迴去之後,定要好好研讀。至於誰升官了,誰發達了,我攔也攔不住,今天高興,就不提了。我就問你一句,你今日出宮,夜裏可還迴去?”
作者有話要說: 這篇文的收益已經越來越低啦,一天幾塊錢也是真的很可憐。
所以在這樣慘烈的情況下,作者要開新文了!
這篇文還會日更的,放心吧。目前我還是喜歡這個故事的,尤其喜歡女主,所以愛還可以用來發一會兒電。
既然入v了,也一定會完結,不能騙錢嘛對不對。
-----------
新文是甜文,不長,主言情,甜爽無虐,算是一個轉型前的過渡小嚐試,【這周五】就開文啦!
名字叫《請幫作者成神!》,希望有興趣的同誌,點進作者專欄裏收藏一下吧~
還算是比較新鮮的腦洞~至少我好像沒有見過別人寫過?
-----------
其實我一直也琢磨不透,我寫的文也可以順利入v,但是v後的收益永遠都非常慘淡
很多題材、風格,古代現代,原創同人,喜劇正劇,我都試著寫過,但是從開始到現在,幾乎沒有進步
我並不在意錢,如果我在意,我不會堅持到現在。但既然這個數字成為了衡量好壞的標準,那麽請允許我在意一下。
是差在哪裏了呢?文筆還是劇情?我一直都想不明白。
沒有進步這件事讓我非常介意。
但我很樂意聽取大家的意見,也希望大家跟我多聊聊。
最後還是麻煩大家收藏一下新文啦!就當是念在這篇文的情分上,施舍我一下吧【淚目】
第145章 劍嶺雲橫控西夏(一)
劍嶺雲橫控西夏(一)
徐三眼中滿是期盼,問周文棠今夜是否迴宮, 男人看在眼中, 忍不住輕輕扯唇, 眉眼柔和了許多, 輕輕搖了搖頭。
徐挽瀾高興起來,她坐直身子, 麵上滿是驕傲之情, 一把將車簾掀起, 迴身對著周文棠說道:“中貴人,快來看看。今夜這慶典,可是我一手操辦的。”
她仿佛是個初有所成的孩童, 殷殷期盼著來自長輩的肯定。周文棠勾起唇來,傾身向前,挨在她身側, 與她一同往簾外望去, 便見桂魄成輝,花燈羅列, 街中行人皆係著各色鬼麵, 而那倒映著月影的護城河上, 亦有盞盞芙蓉寶燈, 成簇成群, 明明靈靈。
在此之前,中元節雖也算是個大節日,但倒還不曾如此熱鬧過。這番功績, 必須要記在徐府尹的頭上。她決心辦此慶典,原本是為了徹查京中佛道,不曾想卻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二人下車之後,於人流間並肩而行,兜轉許久。及至興盡,已是夜深。
眼見得周邊行人少了許多,徐三便自那即將收攤的婦人手中買了一盞小蓮花燈。周文棠跟著她走到護城河畔,少女斂起裙據,蹲在河岸上,輕輕挽袖,將那點亮了的蓮花燈送入河間。
她靜靜望著那輕曳燭火,在心中暗暗許願。她希望這一盞燈,能為某個故人,照亮來生的漫漫長路。
蓮花溯水而去,漸去漸遠。
徐三看著看著,忽地立起身來,轉頭對周文棠笑道:“我讓府中衙役,今夜輪流值班,到下遊去攔這些水燈了。為了這個,我還特地給官家遞了折子,洋洋灑灑寫了近千字,就為了給他們討些銀錢。”
水燈若是不及時攔下,不但會汙染水質,更還有可能堵塞河道。徐三為了讓這慶典熱鬧些,並沒有禁止這項活動,但也想了其餘措施加以幹預。
周文棠輕輕一哂,倒是並未多言。
他望著那河間遠遠一點蓮花燈,眸色微深,不知在思慮何事。
二人往馬車上走去之時,徐三聽他一說,這才知道,周文棠不止今夜不迴宮,接連三夜都不會迴去,至於他的那些工作,便都暫時交到了柴荊手中。眼下正是七月十五,大宋百姓都會連放三日的假,但周文棠都能放假,還是讓徐三有些意外。
周文棠卻是奸詐得很,他偏對徐三說,有要事和她相商。徐挽瀾一聽這話,稍一思忖,便決定跟他迴竹林小軒,今夜便不迴府衙住了。
二人去了竹林小軒之後,周文棠自那案下小匣之中掏了封信出來,說是徐阿母寫來的信,因徐三已然搬到府衙,故而不曾遞到她手裏去。
徐挽瀾一聽,趕忙展信細讀。她匆匆一掃,卻見這信的字跡七扭八歪,時有錯處,一看就知道是徐榮桂親筆寫的,實在令她抿了抿唇,覺得有些好笑。
而徐阿母寫信的筆法十分生動,其人其聲躍然紙上。徐三支著腮,偏著頭,細細讀著,唇角忍不住勾了起來。
徐家母子聽說徐三考了狀元,自然是欣喜不已。徐阿母更是連說自己不曾瞧錯,非讓女兒謝謝她,若沒有她當初苦心相勸,徐挽瀾哪裏會走到這條路上?
隻可惜徐阿母還說了,她暫時還不想來京中住,一來是因為近來身子不大舒坦,雖說沒甚麽病症,但老胳膊老腿兒,受不住那舟車勞頓的折騰;二來麽,則是因為她對貞哥兒還是放心不下,舍不得留貞哥兒獨自一個守在北方。
徐榮桂是個刀子嘴豆腐心,平常雖總說貞哥兒是賠錢貨,可待到貞哥兒這水真潑出去,她卻又守在那水跡旁邊,死活不肯走。她更還在信中提點徐三,說是鄭素鳴將要上京,到時候兩人見了麵,可千萬要待鄭七好些。朝中有人好做官,他倆就是互相的倚靠。
徐三看著徐阿母的殷殷遵囑,心上卻是一澀。
這世道現實的很,她先前中了狀元,眾人便來獻殷勤,而待她隻封了開封府尹,大小官員便又將她冷落。就因為她先前還不夠強大,徐阿母才會小心叮囑與她,讓她千萬要和鄭七交好,順著七姐的脾氣來。
徐挽瀾垂下眼來,將信細細折好,收入袖中。周文棠見她臉色不大好看,便也不再提起此事,隻將那本《興國要策》攤在桌上,喚她一起來看。
徐三暗自腹誹道:周文棠可真是革/命的好伴侶,上進的好幫手。但凡跟他在一塊兒,就一會兒懶都偷不成,不是修文演武,就是看書習字。
她抿唇笑了一下,有些隨意地抬眼去看。哪知這一看,徐三便瞬時臉色大變。
她湊近了些,抬起手來,將那書冊連翻了幾十頁。一口氣讀了大半之後,她怔怔然抬眼,凝視著閑閑抿茶的周文棠,心中驚疑不定,不住翻湧。
崔金釵所寫的這本《興國要策》裏,包括對農業機械、陸路運載、水陸運載等的改進建議,甚至還有對於武器、護具的優化策略。比較可惜的一點是,想法雖好,卻忽視了當代生產力的限製,就好像是一下子便從農業時代跨入到工業時代,缺乏過渡,有閃光點,但是可行性不高。
崔金釵……當真寫得出這樣的書嗎?
徐三還記得初見這位崔舍人時的場景,她貌不驚人,生性持重,最守規矩不過。以徐三之間,她中規中矩,以致平庸,不然憑她這出身,如何為官多年,還隻是個從四品的中書舍人?
這不合理。她沒有任何相關背景,從前也沒顯露端倪,怎麽會突然就寫出這樣的書?
徐三想到了自己,想到了金元禎。難道崔金釵,也被人穿越了嗎?
是了,她當年意外墜馬,休養許久,說不定便在那時候,被人占去了身子?
徐三緊緊抿唇,又細細翻了那《興國要策》幾迴,卻又覺得有些不對。崔金釵所寫的這些計策,雖說有濃重的現代色彩,字裏行間都滲透著工業化的思維,但卻又不是完全照搬徐三所知的那些曆史。而這本書,條理相當清晰,提綱分明,但是每一點又都講的不甚深入,與其說像個人輯錄,不如說……更像是教材。
徐挽瀾心中滿是疑雲,又想起崔金釵害自己之嫌疑,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周文棠見她臉色愈發不對勁,心中也有些疑惑,皺眉緩聲說道:“怎麽了?白日見鬼似的。”
徐三勉強笑了一下,緩聲說道:“如此奇書,世之罕有,可不就跟白日見鬼差不多嗎?”
周文棠掃她兩眼,沉沉說道:“崔金釵能寫出這東西,確實有幾分本事。但你要清楚,坊間能人異士輩出,似如此奇思異想,並不罕有。姓崔的雖有許多建言,可這書從頭到尾,都不曾經過實驗。”
周文棠此言倒是有理。從古到今,從來不缺民間發明家,而崔金釵的這些獻策,也確實沒有試驗或是實踐過,更像是紙上談兵,且並不深入。然而即便如此,也已經令徐三感覺很是驚異和歎服。
徐挽瀾前生乃是律師,文科生出身,由於專業限製,她沒有接觸過太多技術層麵的東西。對於古代的科技發展,她有心而無力。
她歎了口氣,繼續聽著周文棠沉聲說道:“官家此番之所以如此看重,不惜貶謫從前的工部侍郎,也要將崔金釵安插進工部,你可知是為何?”
徐挽瀾收斂心神,稍一思忖,應聲說道:“西夏屢有異動,怕是開戰在即。崔金釵寫的農具那些倒還罷了,她關於武器、護具的獻策,才是官家最想要的。”
周文棠微微頷首,聲音低緩道:“先前你那弟妹上京,才待了沒幾日,便急急迴了西北,便是因為西夏之故。待到入秋之後,兩國怕是就要開戰。便是今日,金國送了信來,說是屢受西夏侵擾,願與大宋聯盟合攻,也不知是否有詐。”
一聽說金國要與大宋合攻,徐挽瀾心上一頓,緩緩說道:“金國豺狼成性,不可輕信。但西夏野心勃勃,雖不過彈丸之地,卻以窮兵黷武為快,它與金國素有不和,也確乃事實。合攻之說是真是假,還要看金國能有幾分誠意。”
周文棠輕聲說道:“倒也有些誠意。金國大王將他的第十四子送了過來,眼下正在路上。那十四王上京,名為質子,實乃說客。”
他一邊說著,一邊細細觀察著徐挽瀾的神色。徐三抬起眼來,與他四麵相對,心下已經了然——十四王就是金元禎,周文棠明顯知道他們有牽扯,如今之言,不過是在試探。
徐三抿著唇,心中猶疑,便見周文棠似笑非笑地道:“十四王的漢名,名喚金元禎。金王的兒子不少,但這個老十四,他也是向來愛重。金元禎早些時候,常來燕樂短住,卻不知三娘可曾見過他?若是見過,怎麽不曾向我提起?”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青檸黃蘋、56、一葉輕舟、蘭若、依花、呆蓮還有12485115同學的地雷~
第146章 劍嶺雲橫控西夏(二)
劍嶺雲橫控西夏(二)
徐三笑了笑,自是不會將自己與金元禎的往事和盤托出。她隻淡淡說道:“蒲察為我盤算, 替我和家人找了個便宜些的住處, 所以我才會住進金元禎的西院。我和這位十四王, 著實沒甚麽交情。”
周文棠也隻知她曾住進金氏府邸, 至於二人可曾有甚麽來往,他手底下的人道是未曾查明。
眼見徐三態度坦然, 不似作偽, 周文棠暫且歇了疑心。他垂下眼瞼, 又翻起了那本《興國要策》來。
徐三靜靜凝視著他,心中又起了念頭。
她憶起曆史上的宋朝,也是屢屢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 契丹、西夏、女真,接踵而來。她記得在曆史上,便曾有社會各階層人士, 向朝廷進獻輸納改良過的新式武器。
無論崔金釵是何來曆, 她的獻策,也不過是一家之言。而且崔金釵的視角, 是立足於很久以後的現代, 而不是紮根於這個朝代本身。若是能廣開言路, 博采眾謀, 或許能吸納更多實際的、官家所想要的新式武器。
她眼睛微亮, 將心中所想說與周內侍。男人聽後,點了點頭。他眸色微深,不知在思慮何事。
崔金釵為官家獻上《興國要策》之後, 心得意滿,隻當官家定會對她委以重任,而自己也將風頭獨占,在泱泱大宋,掀起一場涉及農業、商業、軍事等領域的浩大革新。
然而女尊王朝的女皇帝,到底也是個封建統治者。她抵觸過分革新,也不想看到因革新而起的一係列變化。她坐在這個明黃色的龍椅上,首要目的,就是維護她的統治。崔金釵之書,對於官家來說,唯有軍武一章最為要緊。
然而當徐三將自己的想法說與周文棠後,不過月餘之後,官家便自民間征集了不少新式軍器,譬如大羽弩箭、火球、火蒺藜等,比之崔金釵那些想法,更為可行,也更容易在短時間內大量製造。
畢竟兩國邊境,戰火一觸即發,說不定哪日便要打起仗來,兩邊都在做著最後關頭的準備,製造軍武,運送糧草。在這樣的關頭,朝廷沒有時間,亦沒有人力物力,去研發崔金釵所提出的關於槍的雛形。
西夏是定然要開戰的了,再瞞著百姓,也是無濟於事。官家采納徐三之計,聽策於民之後,竟意外地博得好名,收攏民心。
八月底時,秋高氣清,桂子飄香,唐小郎開的那驛館已經裝修妥當,魏三娘介紹的幾戶匠師也確實是信得過。而唐玉藻為了驛館之事,竟比徐三這開封府尹還要忙些,徐挽瀾幾次夜歸,都不曾瞧見過他的影兒,也隻清早起來,能與他見上一迴,閑聊幾句。
眼見唐玉藻有了願意投身其中的事業,舉手投足之間,少了幾分嬌嬌之氣,多了些許硬朗幹練,徐挽瀾也是真心替他高興。
無論這驛館賺沒賺錢,得沒得名,它能讓唐玉藻有如此長進,已然稱得上是不虧。
她動也不敢動,將臉貼在自己的手背上,便聽得周文棠沉沉說道:“你哪裏錯了?一一說來聽聽。”
徐挽瀾心下一歎,低聲說道:“我錯了。我不該私下去見魏氏,更不該官商勾結,答應給她尋門路,還從她手裏要了好處,更更不該將這些事瞞過中貴人。”
周文棠正暗想她今日倒是老實,哪知便是此時,徐挽瀾一笑,雙臂撐在他腿上,高聲說道:“我承認,我是有些錯。可若是重來一遍,我還是要這麽做。沒辦法啊,我缺錢,又不想貪贓枉法,反正姓魏的做生意還算實誠,我替她打點打點,拿些好處,也是情非得已。”
周文棠嗤笑一聲,抬手又輕輕打了一下。他的力道拿捏得極好,聲音雖響,但打下去卻沒什麽痛感。
其實徐挽瀾辦的那官鹽之事,他倒沒什麽意見。他氣的還是那韓小犬趁夜闖入她屋子裏頭,兩人暗中勾連,行事之間妄圖將他瞞過,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若是如今不稍加訓誡,日後還不定惹出甚麽亂子來呢。
周文棠思及此處,容色稍斂,微微蹙眉,沉聲說道:“你切莫小看了崔金釵,官家賜的那書好生收好,迴去之後,用心品讀。”
徐挽瀾稍稍直起身子,仰頭看他,蹙起眉來,低聲說道:“那崔家姐姐,性子雖仍是平穩持重,與平常並無兩樣,但也不知怎的,她好幾次拿話噎我,好似是瞧我不大順眼。”
她稍稍一頓,又繼續說道:“今日我進殿之時,撞見賈文燕從裏頭出來,身邊卻沒跟著崔金釵。按理說來,賈文燕是給她伺候筆墨的,官家怎麽會隻傳喚姓賈的,卻沒帶上崔家姐姐?”
徐挽瀾方才被他這麽一折騰,腦後的高髻連帶著都鬆散了些,頗有些儀容不整的意味。周文棠看在眼中,緩緩將她拉起,讓她坐在自己身側,然後將手作為篦子,親自給她挽起發髻來。
他動作輕柔至極,徐挽瀾動也不動,任他梳著,隻覺得頭皮發麻。她唯一恍神,暗自腹誹道:這算什麽?算不算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兒?
她撇了撇嘴,又聽得周文棠在身後沉聲說道:“你先前既然授我以柄,那我也該報李投桃。先前屢次三番暗中害你之人,兔罝已然查明,即在崔府之中。崔金釵對你態度有異,十分可疑,你日後見她,多加小心。”
徐挽瀾抬眸一驚,心中滿是疑雲,接著又聽周文棠緩緩說道:“崔金釵獻上那《興國要策》之後,官家對她另眼相看。明日官家便會頒旨,將她從中書舍人升為工部侍郎。至於中書舍人一職,因賈文燕先前侍奉之時,中規中矩,所為尚可,崔金釵又對她大力舉薦,聖人便賣了個麵子給崔氏,將這官職給了賈文燕。”
他說話間已將她的發髻綁好,徐三伸手摸了摸,很是滿意,迴身一笑,隨即平聲說道:“聽你這麽一說,崔金釵那書,我迴去之後,定要好好研讀。至於誰升官了,誰發達了,我攔也攔不住,今天高興,就不提了。我就問你一句,你今日出宮,夜裏可還迴去?”
作者有話要說: 這篇文的收益已經越來越低啦,一天幾塊錢也是真的很可憐。
所以在這樣慘烈的情況下,作者要開新文了!
這篇文還會日更的,放心吧。目前我還是喜歡這個故事的,尤其喜歡女主,所以愛還可以用來發一會兒電。
既然入v了,也一定會完結,不能騙錢嘛對不對。
-----------
新文是甜文,不長,主言情,甜爽無虐,算是一個轉型前的過渡小嚐試,【這周五】就開文啦!
名字叫《請幫作者成神!》,希望有興趣的同誌,點進作者專欄裏收藏一下吧~
還算是比較新鮮的腦洞~至少我好像沒有見過別人寫過?
-----------
其實我一直也琢磨不透,我寫的文也可以順利入v,但是v後的收益永遠都非常慘淡
很多題材、風格,古代現代,原創同人,喜劇正劇,我都試著寫過,但是從開始到現在,幾乎沒有進步
我並不在意錢,如果我在意,我不會堅持到現在。但既然這個數字成為了衡量好壞的標準,那麽請允許我在意一下。
是差在哪裏了呢?文筆還是劇情?我一直都想不明白。
沒有進步這件事讓我非常介意。
但我很樂意聽取大家的意見,也希望大家跟我多聊聊。
最後還是麻煩大家收藏一下新文啦!就當是念在這篇文的情分上,施舍我一下吧【淚目】
第145章 劍嶺雲橫控西夏(一)
劍嶺雲橫控西夏(一)
徐三眼中滿是期盼,問周文棠今夜是否迴宮, 男人看在眼中, 忍不住輕輕扯唇, 眉眼柔和了許多, 輕輕搖了搖頭。
徐挽瀾高興起來,她坐直身子, 麵上滿是驕傲之情, 一把將車簾掀起, 迴身對著周文棠說道:“中貴人,快來看看。今夜這慶典,可是我一手操辦的。”
她仿佛是個初有所成的孩童, 殷殷期盼著來自長輩的肯定。周文棠勾起唇來,傾身向前,挨在她身側, 與她一同往簾外望去, 便見桂魄成輝,花燈羅列, 街中行人皆係著各色鬼麵, 而那倒映著月影的護城河上, 亦有盞盞芙蓉寶燈, 成簇成群, 明明靈靈。
在此之前,中元節雖也算是個大節日,但倒還不曾如此熱鬧過。這番功績, 必須要記在徐府尹的頭上。她決心辦此慶典,原本是為了徹查京中佛道,不曾想卻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二人下車之後,於人流間並肩而行,兜轉許久。及至興盡,已是夜深。
眼見得周邊行人少了許多,徐三便自那即將收攤的婦人手中買了一盞小蓮花燈。周文棠跟著她走到護城河畔,少女斂起裙據,蹲在河岸上,輕輕挽袖,將那點亮了的蓮花燈送入河間。
她靜靜望著那輕曳燭火,在心中暗暗許願。她希望這一盞燈,能為某個故人,照亮來生的漫漫長路。
蓮花溯水而去,漸去漸遠。
徐三看著看著,忽地立起身來,轉頭對周文棠笑道:“我讓府中衙役,今夜輪流值班,到下遊去攔這些水燈了。為了這個,我還特地給官家遞了折子,洋洋灑灑寫了近千字,就為了給他們討些銀錢。”
水燈若是不及時攔下,不但會汙染水質,更還有可能堵塞河道。徐三為了讓這慶典熱鬧些,並沒有禁止這項活動,但也想了其餘措施加以幹預。
周文棠輕輕一哂,倒是並未多言。
他望著那河間遠遠一點蓮花燈,眸色微深,不知在思慮何事。
二人往馬車上走去之時,徐三聽他一說,這才知道,周文棠不止今夜不迴宮,接連三夜都不會迴去,至於他的那些工作,便都暫時交到了柴荊手中。眼下正是七月十五,大宋百姓都會連放三日的假,但周文棠都能放假,還是讓徐三有些意外。
周文棠卻是奸詐得很,他偏對徐三說,有要事和她相商。徐挽瀾一聽這話,稍一思忖,便決定跟他迴竹林小軒,今夜便不迴府衙住了。
二人去了竹林小軒之後,周文棠自那案下小匣之中掏了封信出來,說是徐阿母寫來的信,因徐三已然搬到府衙,故而不曾遞到她手裏去。
徐挽瀾一聽,趕忙展信細讀。她匆匆一掃,卻見這信的字跡七扭八歪,時有錯處,一看就知道是徐榮桂親筆寫的,實在令她抿了抿唇,覺得有些好笑。
而徐阿母寫信的筆法十分生動,其人其聲躍然紙上。徐三支著腮,偏著頭,細細讀著,唇角忍不住勾了起來。
徐家母子聽說徐三考了狀元,自然是欣喜不已。徐阿母更是連說自己不曾瞧錯,非讓女兒謝謝她,若沒有她當初苦心相勸,徐挽瀾哪裏會走到這條路上?
隻可惜徐阿母還說了,她暫時還不想來京中住,一來是因為近來身子不大舒坦,雖說沒甚麽病症,但老胳膊老腿兒,受不住那舟車勞頓的折騰;二來麽,則是因為她對貞哥兒還是放心不下,舍不得留貞哥兒獨自一個守在北方。
徐榮桂是個刀子嘴豆腐心,平常雖總說貞哥兒是賠錢貨,可待到貞哥兒這水真潑出去,她卻又守在那水跡旁邊,死活不肯走。她更還在信中提點徐三,說是鄭素鳴將要上京,到時候兩人見了麵,可千萬要待鄭七好些。朝中有人好做官,他倆就是互相的倚靠。
徐三看著徐阿母的殷殷遵囑,心上卻是一澀。
這世道現實的很,她先前中了狀元,眾人便來獻殷勤,而待她隻封了開封府尹,大小官員便又將她冷落。就因為她先前還不夠強大,徐阿母才會小心叮囑與她,讓她千萬要和鄭七交好,順著七姐的脾氣來。
徐挽瀾垂下眼來,將信細細折好,收入袖中。周文棠見她臉色不大好看,便也不再提起此事,隻將那本《興國要策》攤在桌上,喚她一起來看。
徐三暗自腹誹道:周文棠可真是革/命的好伴侶,上進的好幫手。但凡跟他在一塊兒,就一會兒懶都偷不成,不是修文演武,就是看書習字。
她抿唇笑了一下,有些隨意地抬眼去看。哪知這一看,徐三便瞬時臉色大變。
她湊近了些,抬起手來,將那書冊連翻了幾十頁。一口氣讀了大半之後,她怔怔然抬眼,凝視著閑閑抿茶的周文棠,心中驚疑不定,不住翻湧。
崔金釵所寫的這本《興國要策》裏,包括對農業機械、陸路運載、水陸運載等的改進建議,甚至還有對於武器、護具的優化策略。比較可惜的一點是,想法雖好,卻忽視了當代生產力的限製,就好像是一下子便從農業時代跨入到工業時代,缺乏過渡,有閃光點,但是可行性不高。
崔金釵……當真寫得出這樣的書嗎?
徐三還記得初見這位崔舍人時的場景,她貌不驚人,生性持重,最守規矩不過。以徐三之間,她中規中矩,以致平庸,不然憑她這出身,如何為官多年,還隻是個從四品的中書舍人?
這不合理。她沒有任何相關背景,從前也沒顯露端倪,怎麽會突然就寫出這樣的書?
徐三想到了自己,想到了金元禎。難道崔金釵,也被人穿越了嗎?
是了,她當年意外墜馬,休養許久,說不定便在那時候,被人占去了身子?
徐三緊緊抿唇,又細細翻了那《興國要策》幾迴,卻又覺得有些不對。崔金釵所寫的這些計策,雖說有濃重的現代色彩,字裏行間都滲透著工業化的思維,但卻又不是完全照搬徐三所知的那些曆史。而這本書,條理相當清晰,提綱分明,但是每一點又都講的不甚深入,與其說像個人輯錄,不如說……更像是教材。
徐挽瀾心中滿是疑雲,又想起崔金釵害自己之嫌疑,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周文棠見她臉色愈發不對勁,心中也有些疑惑,皺眉緩聲說道:“怎麽了?白日見鬼似的。”
徐三勉強笑了一下,緩聲說道:“如此奇書,世之罕有,可不就跟白日見鬼差不多嗎?”
周文棠掃她兩眼,沉沉說道:“崔金釵能寫出這東西,確實有幾分本事。但你要清楚,坊間能人異士輩出,似如此奇思異想,並不罕有。姓崔的雖有許多建言,可這書從頭到尾,都不曾經過實驗。”
周文棠此言倒是有理。從古到今,從來不缺民間發明家,而崔金釵的這些獻策,也確實沒有試驗或是實踐過,更像是紙上談兵,且並不深入。然而即便如此,也已經令徐三感覺很是驚異和歎服。
徐挽瀾前生乃是律師,文科生出身,由於專業限製,她沒有接觸過太多技術層麵的東西。對於古代的科技發展,她有心而無力。
她歎了口氣,繼續聽著周文棠沉聲說道:“官家此番之所以如此看重,不惜貶謫從前的工部侍郎,也要將崔金釵安插進工部,你可知是為何?”
徐挽瀾收斂心神,稍一思忖,應聲說道:“西夏屢有異動,怕是開戰在即。崔金釵寫的農具那些倒還罷了,她關於武器、護具的獻策,才是官家最想要的。”
周文棠微微頷首,聲音低緩道:“先前你那弟妹上京,才待了沒幾日,便急急迴了西北,便是因為西夏之故。待到入秋之後,兩國怕是就要開戰。便是今日,金國送了信來,說是屢受西夏侵擾,願與大宋聯盟合攻,也不知是否有詐。”
一聽說金國要與大宋合攻,徐挽瀾心上一頓,緩緩說道:“金國豺狼成性,不可輕信。但西夏野心勃勃,雖不過彈丸之地,卻以窮兵黷武為快,它與金國素有不和,也確乃事實。合攻之說是真是假,還要看金國能有幾分誠意。”
周文棠輕聲說道:“倒也有些誠意。金國大王將他的第十四子送了過來,眼下正在路上。那十四王上京,名為質子,實乃說客。”
他一邊說著,一邊細細觀察著徐挽瀾的神色。徐三抬起眼來,與他四麵相對,心下已經了然——十四王就是金元禎,周文棠明顯知道他們有牽扯,如今之言,不過是在試探。
徐三抿著唇,心中猶疑,便見周文棠似笑非笑地道:“十四王的漢名,名喚金元禎。金王的兒子不少,但這個老十四,他也是向來愛重。金元禎早些時候,常來燕樂短住,卻不知三娘可曾見過他?若是見過,怎麽不曾向我提起?”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青檸黃蘋、56、一葉輕舟、蘭若、依花、呆蓮還有12485115同學的地雷~
第146章 劍嶺雲橫控西夏(二)
劍嶺雲橫控西夏(二)
徐三笑了笑,自是不會將自己與金元禎的往事和盤托出。她隻淡淡說道:“蒲察為我盤算, 替我和家人找了個便宜些的住處, 所以我才會住進金元禎的西院。我和這位十四王, 著實沒甚麽交情。”
周文棠也隻知她曾住進金氏府邸, 至於二人可曾有甚麽來往,他手底下的人道是未曾查明。
眼見徐三態度坦然, 不似作偽, 周文棠暫且歇了疑心。他垂下眼瞼, 又翻起了那本《興國要策》來。
徐三靜靜凝視著他,心中又起了念頭。
她憶起曆史上的宋朝,也是屢屢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 契丹、西夏、女真,接踵而來。她記得在曆史上,便曾有社會各階層人士, 向朝廷進獻輸納改良過的新式武器。
無論崔金釵是何來曆, 她的獻策,也不過是一家之言。而且崔金釵的視角, 是立足於很久以後的現代, 而不是紮根於這個朝代本身。若是能廣開言路, 博采眾謀, 或許能吸納更多實際的、官家所想要的新式武器。
她眼睛微亮, 將心中所想說與周內侍。男人聽後,點了點頭。他眸色微深,不知在思慮何事。
崔金釵為官家獻上《興國要策》之後, 心得意滿,隻當官家定會對她委以重任,而自己也將風頭獨占,在泱泱大宋,掀起一場涉及農業、商業、軍事等領域的浩大革新。
然而女尊王朝的女皇帝,到底也是個封建統治者。她抵觸過分革新,也不想看到因革新而起的一係列變化。她坐在這個明黃色的龍椅上,首要目的,就是維護她的統治。崔金釵之書,對於官家來說,唯有軍武一章最為要緊。
然而當徐三將自己的想法說與周文棠後,不過月餘之後,官家便自民間征集了不少新式軍器,譬如大羽弩箭、火球、火蒺藜等,比之崔金釵那些想法,更為可行,也更容易在短時間內大量製造。
畢竟兩國邊境,戰火一觸即發,說不定哪日便要打起仗來,兩邊都在做著最後關頭的準備,製造軍武,運送糧草。在這樣的關頭,朝廷沒有時間,亦沒有人力物力,去研發崔金釵所提出的關於槍的雛形。
西夏是定然要開戰的了,再瞞著百姓,也是無濟於事。官家采納徐三之計,聽策於民之後,竟意外地博得好名,收攏民心。
八月底時,秋高氣清,桂子飄香,唐小郎開的那驛館已經裝修妥當,魏三娘介紹的幾戶匠師也確實是信得過。而唐玉藻為了驛館之事,竟比徐三這開封府尹還要忙些,徐挽瀾幾次夜歸,都不曾瞧見過他的影兒,也隻清早起來,能與他見上一迴,閑聊幾句。
眼見唐玉藻有了願意投身其中的事業,舉手投足之間,少了幾分嬌嬌之氣,多了些許硬朗幹練,徐挽瀾也是真心替他高興。
無論這驛館賺沒賺錢,得沒得名,它能讓唐玉藻有如此長進,已然稱得上是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