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頃過後,因有朝臣前來議事,官家便令徐三退下,又讓周文棠給她安排暫住事宜。徐三微微低首,跟在那白衫男子身後,數著一格一格龍紋金磚,不多時便走到了一處院落前來。
她隻當這院子是自己暫時的住處,邁步進去之後,便負手而行,左顧右盼,上下查看起來,暗想這院子雖不起眼,不似其餘宮苑那般富麗,但卻有花草樹石,遊魚鳴鳥,倒也稱得上雅致。而這地方,離官家理政議事之所,不過一千來步的距離,也說得上是地理優勢了。
徐三娘背著手,好似是這院子的主人一般,來迴走了半晌,接著就見周文棠足蹬皂靴,立在簷下,身上已換作暗紫色的錦繡官服,神色淡然,麵貌俊美,氣度出塵,看在徐三眼中,竟令她微微一怔。
待她再一迴神,周內侍已然立在她身側,眼望著那池中遊魚,似笑非笑地道:“三娘可喜歡這院子?”
徐三抿了抿唇,這下明白過來了。這院子不是她的住處,而是周內侍的居所。他先行迴來,是為了將便服換作宮裝,也好行走方便,而她卻自作多情,生出了誤會來。眼下周文棠問她喜不喜歡,多半也暗含調笑之意。
徐挽瀾有些不好意思,幹笑了下,搜腸刮肚,對這園中景致讚歎一番,過後才又低聲說道:“中貴人,崔監軍臨別之時,曾交待與我,讓我代她看望崔氏親眷,互報平安。方才我聽聞崔舍人墜馬昏迷,真是掛腸懸膽,肉顫心驚。想我明日才來當值,不知今日可否出宮一趟,去相府探望一番。”
她想要出宮,確實是想替崔鈿看望親人,可卻又不僅僅是為了崔鈿打算。她暫時頂了崔金釵的缺,生怕因此而惹崔府不快,所以想親自登門,用這三寸不爛之舌,將崔府人等說得心上舒坦一些。
此外,她這次倉促入宮,唐小郎若是一直等不著信兒,估計也會心有憂慮。思來想去,還是要跟他說一聲,再給他些銀子才好。
周文棠淡淡看了她一眼,雖不曾多言,但也已將她心思看透。他扯唇笑了一下,自懷中掏出一個腰牌,遞到了徐挽瀾手中,隨即緩緩說道:“崔舍人是四品京官,天子近臣,你暫代其職,這些日子,便也以四品論之。你出入禁城,不必請誰人準允,宮門落匙前迴來便是。”
他稍稍一頓,又耐心提點她道:“明日寅時,你就要再理政殿前候駕,萬萬不可來遲。”
寅時,也就是淩晨三點,天還沒亮呢,徐挽瀾就要上班。她點頭應下,心中卻是一歎,忽而想起辭別蒲察之前,他反複叮囑她,讓她莫要再熬更守夜,可她從此以後,隻怕是連個囫圇覺都睡不了了。當官這條路,根本就是拿命來拚。
再想起依著周文棠所言,她待會出宮,便要找來漆匠,將馬車上的金紋圖騰塗抹遮去,徐三心上沒來由地有些發澀,隻覺得愈發對不住蒲察。
如此一個真心待她之人,卻連一點印記都不能留下,注定成為被抹去的人,由她塵封到見不得光的迴憶裏去。
作者有話要說:
許莉扔了1個地雷投擲時間:2017-08-17 19:48:15
許莉扔了1個地雷投擲時間:2017-08-17 19:48:42
謝謝許莉的地雷~~
讀者“”,灌溉營養液+12017-08-17 20:34:43
讀者“fernweh”,灌溉營養液+202017-08-15 23:55:40
讀者“菱歌”,灌溉營養液+32017-08-14 13:12:11
讀者“玥”,灌溉營養液+52017-08-14 01:10:51
讀者“水遠山遙”,灌溉營養液+12017-08-13 17:25:29
讀者“愛萌物的呆蓮”,灌溉營養液+202017-08-11 10:28:37
還要謝謝大家的營養液~
第112章 使君本是花前客(四)
使君本是花前客(四)
這邊廂徐三娘在宮城中得了機遇,暫代崔金釵之職, 做了替官家草擬詔書的中書舍人, 而那邊廂裏, 唐小郎在驛館之中收拾罷了, 美滋滋地尋思起來,不住猜想自家娘子隻要了一間房是何用意, 滿腦子都是春思綺念。
他抿唇笑著, 倚在窗邊, 忽地想起徐挽瀾早先交代過他,要買些沒來及從燕樂帶來的日常之物,這便換了身體麵些的衣裳, 帶上麵紗,出門采買。
哪知他上街之後,看了看其他男子, 竟沒幾個戴麵紗的, 實在叫他心裏犯起了嘀咕來,暗罵這開封府世道淪喪, 人心不古。
唐小郎在東市走了一圈, 哪怕時不時便被旁人多瞟幾眼, 他也毫不動搖, 絕不肯摘下麵紗。如此逛了半晌之後, 他手提諸多雜物,正欲返迴驛館,不曾想肩上忽地被人重重一拍, 驚得他身子一抖,迴首望去。
唐小郎一抬眼,便見桂花枝下,翠雲影裏,那高大男子穿得雖不起眼,但若論容色,卻令觀者為之驚豔。唐玉藻稍稍一想,立時迴憶起來,這不就是那被魏大娘褻辱過的郎君麽!
唐小郎想起他曾與自家娘子走得甚近,醋海翻波,很是不快,哼了一聲,便打算扮作不認識他,敷衍過去。
韓小犬見他如此,眼神陰冷,一把扯住他衣襟,沉聲說道:“我記得你,跟在那小娘子身邊伺候的。你怎麽來了開封府?是那女人轉賣了你,還是說,她也來了京都?”
唐小郎心思一轉,瞥了他兩眼,故意嬌聲迴道:“你說徐三娘啊,她現如今還在漠北呢,奴被別的娘子瞧上了,這才會來這開封府來。”
韓小犬眯起眼來,冷冷掃量他片刻,隨即冷哼一聲,自是不信。他嗤了一聲,鬆開手來,也不再出言多問。
唐玉藻見他如此,還當他是信了自己的謊,轉身就要走,可誰知韓小犬卻是雙手抱臂,不言不語,在他身後尾隨起來。唐小郎急了,故意迴頭惱聲道:“你跟著奴作甚?奴家裏頭那娘子若是見了,多半要怨奴招惹了不三不四之徒。她若來了氣,你也討不著好兒!”
韓小犬唔了一聲,斜睨著他,勾唇笑道:“我今日不想討好兒,我就跟著你,你小子奈何不了我!”
唐小郎心急起來,想要當場哭鬧,可又覺得他不吃這套,想要找巡街捕頭吧,他到底是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心裏頭難免有些發怯,生怕惹著麻煩。如此一倆,他到底是沒了辦法,見韓元琨非要跟著,也不攔了,強塞了幾樣物什給他,讓他為己分憂。
韓小犬挑起眉來,笑中滿是譏諷之意,一把便將唐玉藻手中提著的東西全都搶了過來。唐小郎一瞪眼,知他自恃力氣大,瞧不起自己這細胳膊細腿兒,心上惱火起來。二人一路唇槍舌劍,毫不相讓,到了驛館房中一看,卻見那門扇半掩著,自門縫中已能望見一個青衫女子,正在低頭抿茶。
唐玉藻麵上一喜,急急推門入內,韓小犬很是不屑地瞥了他兩眼,隨即故意板著臉,緊抿著唇,提著東西走了進去。
徐挽瀾也是才迴了驛館,方才見唐小郎不在,便打算暫時歇整,等他迴來。她擱下茶盞,眯眼而笑,待到瞥見韓小犬之時,卻是一怔,反映了一下,這才起身笑道:“巧了,這不是韓郎君嗎?見你安好,我也就放心了。”
她這言辭,客套而又尋常,別說是見著韓小犬了,就算換成當年在後山看守過她的幾個婦人,估計也是一模一樣的話。韓小犬聽在耳中,心裏頭氣得不行,暗想將近兩年未見,這小娘子還是虛偽油滑得讓人氣急。
他扯了下唇,唔了一聲,擱了東西在地上,這便大喇喇地坐在了另一張椅子上。唐小郎見了,趕忙可憐兮兮地跟徐三娘告起狀來,說著說著,還自己扯開衣襟,讓徐三娘看自己那被勒出的紅痕。
徐三娘哭笑不得,隻覺得這窄小的屋子裏頭,鬧鬧哄哄,沒個安寧。她趕忙出聲,叫停唐小郎的哭訴與哀怨,隨即解下荷囊,遞到他手中,溫聲說道:
“我這些日子,要待在宮中,替人做些差事,不定甚麽時候才會迴來,少則幾日,多則月餘。這銀子你留著花罷,娘子相信你,你是有主意的。該吃吃,該喝喝,莫要為了省錢而苛待自己。”
唐小郎低著頭,又是替徐三高興,又是為徐三娘的話而動容,一時之間,眼圈竟微微泛紅。這小狐狸眨了下眼兒,淚珠啪嗒落下,兀自哽咽,張口欲言,卻又聽得徐三說道:“我要趕在宮門落匙前迴去,待會兒還要去別人府上拜訪,便不多待了。日後我若得空,會出來看看你的。”
話音落罷,徐三娘又稍稍向前,附在他耳側,將抹去圖騰一事托付給他。唐玉藻趕忙乖乖點頭,接著便見徐三迴過頭來,看向那臉色陰沉的韓小犬,含笑說道:“韓郎君既然敢坐到這椅子上,想來至少也是平籍了。我不在城中,還望你念在往日情分,多多照看玉藻。”
往日情分?這四個字令韓小犬驟然想起,當年二人於車內辭別,她清清楚楚地說,“咱兩個雖沒甚麽交情”。
韓小犬扯下了唇,立起身來,並不看她,緩聲笑道:“咱兩個沒甚麽交情,哪來的往日情分?你養的小侍,你自己照看,可別指望我。”
徐挽瀾知道他向來性子別扭,口硬心軟,也不與他計較。安頓罷了唐小郎之後,她邊與韓小犬一同往外走去,邊對著他含笑說道:“我初來乍到,不比韓郎君乃是開封生人,還請郎君為我指條明路,告訴我崔左相身居何處。”
韓小犬眯眼看她,緩緩說道:“我倒是小瞧了你,你今日才來的開封,身無功名,就能在官家身邊為官,真是好大的本事。今日過後,你徐三的名號,在朝中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徐三笑了笑,口吻親近了些,清聲說道:“好了,咱們是有舊交情的,彼此都知根知底,又何須說這些虛頭巴腦的?快告訴我罷,相府要怎麽走?”
韓小犬向來是吃軟不吃硬,掃了眼她那俏生生的笑顏,心上一動,語氣亦是緩和了不少,故作隨意說道:“左右我今日無事,不如就大發善心,帶你過去罷。”
徐挽瀾語氣輕快,應了聲好。韓小犬別開目光,唇角忍不住勾起,這便抬著下巴,大步向前,引著她往崔府行去。隻可惜此地離相府算不得遠,韓小犬還來不及問她些甚麽,兩人便已到了崔府。
徐三知他與山大王關係親近,雖為罪臣之子,卻可抬為平籍,必然也有些門路。她日後為官,必須要建立人脈,除非到達了一定高度,否則絕不可與人為惡,因而此時此刻,與他辭別之時,便說等以後得空,再請他出來吃茶。
她說這話,不過是為了尋常交際,可韓小犬聽在耳中,心中高興了不少,先前堆積的怒氣也隨之煙消雲散。他麵上不顯,隻冷著臉說道:“我忙得很,你若想跟我吃茶,可得早些定好。我就住在烏鵲巷靠裏,你可莫要記岔了。”
徐挽瀾笑了一下,點了點頭,對著他拱了拱拳,這邊轉身而去,到了相府門前。因崔府先前已接了聖旨,那小廝聽她自報名號之後,心下了然,忙不迭地迎她入內。
徐挽瀾逕入堂中,候了半晌,忽地聽得外間步聲漸近。她趕忙立起身來,垂首恭候,接著便見一個素衫婦人走了進來。那婦人年約五六十歲,皮膚細白,眉眼柔和,不語帶笑,但卻自有一股氣勢,令人不敢輕覷。
照理來說,她的長女墜馬昏迷,小女兒身在邊關,安危未知,崔博該是心急如焚,焦躁不已才對,但她卻是表情如常,方寸不亂,見著徐三之後,先與她簡單寒暄,這才問起了崔鈿之事來。
母親最關心女兒的,先是她是否安康,其次才是她可有長進,可曾照料好自己。徐挽瀾便依著這順序,先說崔鈿有將軍庇護,定然是安然無恙,接著又好一番誇讚崔鈿,直說得崔博微微笑了起來,抿了口茶,溫聲說道:“百聞不如一見。先前聽金釵和幺兒,管你叫做徐巧嘴,今日一聽,果然是能說會道。”
徐三娘見她提起崔金釵,便順著話兒往下說,問起崔舍人的身體狀況來。崔博輕輕一歎,說崔金釵並無性命之憂,但若說何時轉醒,便連禦醫都不敢斷言,接著她話鋒一轉,又提點了徐三幾句,徐挽瀾不敢怠慢,一一記在心間。
離開崔府之時,徐挽瀾掀起衣擺,邁過門檻,卻忽地聽到一道怪聲。那聲音來得快,去得也快,簌地一下,好似是來自不同維度,不同時空,古怪得很。徐三心上一凜,提耳細聽,卻再也聽不著動靜。
她身形微頓,迴身看向崔博,卻見諸人皆是麵色如常,好似全然未曾聽到。徐三蹙了下眉,轉迴身來,心上沒來由地有些不安。她隱隱能感覺到,危機已然來臨,她就像林中孤獸,不知何時,便會落入他人陷阱……然而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作者有話要說: 最近沒有及時迴複評論,很不好意思~
雖然我本人非常的小確喪,但是還想帶給大家一些正能量,所以今天講一些我覺得美好的事情吧
——
我有個好朋友,她有個交往多年的男朋友,兩個人非常般配,可以說是模範情侶
後來男生出軌了一個外圍女,小三沒工作,沒上大學,自稱演員,濃妝整容臉,給我的朋友發微博私信挑釁
兩個人自然而然的分手了,更悲慘的是,女生複讀之後,還是發揮失常,比平時低了起碼五六十分
但是女生上大學之後,交往到了非常好的男朋友,比前一個還要靠譜和優秀,後來還出國讀研啦,現在過得很好很幸福。她始終都非常的活潑,善良,精致,熱心腸,樂於助人。
所以我一直覺得,命運真的有它的安排。隻不過我們往往要等到很多年後,才能明白上天的用意。
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自己所堅持的,不懈努力,成為更好的人。
——
在我初中的時候,我經常在各種課的筆記上寫小說
那時候我有個男同桌,是我的忠實讀者
他常常鼓勵我投稿,我至今都記得他對我說
“你不想讓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嗎”
真的感謝他……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這句話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作者在課上寫小說,但她還是讀到了研究生……
所以不聽講的未成年讀者們,還是要量力而行……
做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可以在上學期間得到很多特權,我建議大家還是學習好點兒哈哈哈
第113章 宛轉隨龍侍君側(一)
宛轉隨龍侍君側(一)
雖說崔府的古怪聲響,令徐挽瀾心上略感不安, 但她也無暇多想, 急急迴了宮中, 便為自己明日這頭一迴當差準備起來。她現如今這身份, 就相當於是個實習生,包吃住, 有工資, 幹好了也不能轉正, 但若是幹差了,以後她便是在殿試中得狀元,多半也得不了官家青眼。
她並非真正的朝官, 便不能穿官服,幸而周內侍想得周全,差人給她送了兩身常服過來, 無論顏色還是款式, 都是大方得體。而最為難得的是,那兩身衣裳, 正合了她的尺寸, 可見周文棠也是細膩有心。
隔日裏天還未亮, 夜寒而天地黑, 徐挽瀾打著哈欠, 草草拿涼水洗過臉,這便穿上衣裳,去理政殿前候駕。她頭一日上班, 不敢怠慢,這才半夜兩點多,便來這兒守著,當真是十分辛苦。
約莫三盞茶後,理政殿前的朝官愈來愈多,三兩成群,竊語私議。徐挽瀾在旁站著,細心觀察著一眾朝官,而那些女子,也暗中掃量著她。有那消息靈通的,見她是唯一一個生麵孔,已然猜得她的身份,但卻並未上前來打招唿——
這些朝臣自恃身份,要打招唿,也得是徐三過去,哪能讓人家過來?再說了,人都聽說了,這個暫時頂了崔金釵的缺的,也是崔家的人,無名小卒一個,不過是官家賣給崔左相一個麵子罷了。這人能不能成氣候,都還說不準呢,何必費這工夫,去和她攀扯。
徐挽瀾老實站著,碰上那悄然抬眼看她的,她都迴以微笑,一派親善。待到崔博過來,她方才緩步上前,低聲向那婦人問好。哪知崔博見了她後,稍稍一笑,溫聲說道:“三娘子,真乃我崔家的貴人。你昨日一登門,金釵便醒了過來。”
徐挽瀾聽在耳中,趕忙道喜,心裏頭卻是咯噔一下,很是有些尷尬。難道她今日頭一迴上班,竟也成了最後一迴上班了嗎?她才通過了官家的初步考驗,還沒來得及給她留下更為驚豔的印象呢。
崔博細細打量著她的神色,見她麵色如常,口中賀喜之詞,亦是說得情真意切,不由微微笑道:“隻是金釵她,先前墜馬,傷及頭部,還要歇養些日子,才能來宮中當值。三娘子,這半個月,就辛苦你了。”
崔金釵已然轉醒,崔博卻並不急著讓她迴來當差,自然不止是心疼女兒身子那麽簡單。其一,金釵醒後,因頭部有傷,言語多有異處,若是此時來侍奉官家,定然會舛錯百出。其二,今日朝上要出大事,對於草擬詔令的中書舍人來說,亦會有個十分棘手的麻煩。她有心趁此機會,探一探那徐三娘的本事,看看她是否是可用之才。
徐挽瀾不知其中門道,但心上稍緩,忙道不辛苦,接著便默然不語,立於崔博身側。不多時,她便見得一個麵帶微須的婦人走了過來,與崔博寒暄起來。
那女人頭發灰白,顯見歲數不小,徐三不動聲色,掃了兩眼她的官袍及玉帶,便猜出了她的身份。這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朝右相,蔣沅。她雖與崔博政見不同,說的是上是政敵,但對麵之時,兩人俱是言笑晏晏,仿佛老友一般,絲毫不見硝煙味兒。
她隻當這院子是自己暫時的住處,邁步進去之後,便負手而行,左顧右盼,上下查看起來,暗想這院子雖不起眼,不似其餘宮苑那般富麗,但卻有花草樹石,遊魚鳴鳥,倒也稱得上雅致。而這地方,離官家理政議事之所,不過一千來步的距離,也說得上是地理優勢了。
徐三娘背著手,好似是這院子的主人一般,來迴走了半晌,接著就見周文棠足蹬皂靴,立在簷下,身上已換作暗紫色的錦繡官服,神色淡然,麵貌俊美,氣度出塵,看在徐三眼中,竟令她微微一怔。
待她再一迴神,周內侍已然立在她身側,眼望著那池中遊魚,似笑非笑地道:“三娘可喜歡這院子?”
徐三抿了抿唇,這下明白過來了。這院子不是她的住處,而是周內侍的居所。他先行迴來,是為了將便服換作宮裝,也好行走方便,而她卻自作多情,生出了誤會來。眼下周文棠問她喜不喜歡,多半也暗含調笑之意。
徐挽瀾有些不好意思,幹笑了下,搜腸刮肚,對這園中景致讚歎一番,過後才又低聲說道:“中貴人,崔監軍臨別之時,曾交待與我,讓我代她看望崔氏親眷,互報平安。方才我聽聞崔舍人墜馬昏迷,真是掛腸懸膽,肉顫心驚。想我明日才來當值,不知今日可否出宮一趟,去相府探望一番。”
她想要出宮,確實是想替崔鈿看望親人,可卻又不僅僅是為了崔鈿打算。她暫時頂了崔金釵的缺,生怕因此而惹崔府不快,所以想親自登門,用這三寸不爛之舌,將崔府人等說得心上舒坦一些。
此外,她這次倉促入宮,唐小郎若是一直等不著信兒,估計也會心有憂慮。思來想去,還是要跟他說一聲,再給他些銀子才好。
周文棠淡淡看了她一眼,雖不曾多言,但也已將她心思看透。他扯唇笑了一下,自懷中掏出一個腰牌,遞到了徐挽瀾手中,隨即緩緩說道:“崔舍人是四品京官,天子近臣,你暫代其職,這些日子,便也以四品論之。你出入禁城,不必請誰人準允,宮門落匙前迴來便是。”
他稍稍一頓,又耐心提點她道:“明日寅時,你就要再理政殿前候駕,萬萬不可來遲。”
寅時,也就是淩晨三點,天還沒亮呢,徐挽瀾就要上班。她點頭應下,心中卻是一歎,忽而想起辭別蒲察之前,他反複叮囑她,讓她莫要再熬更守夜,可她從此以後,隻怕是連個囫圇覺都睡不了了。當官這條路,根本就是拿命來拚。
再想起依著周文棠所言,她待會出宮,便要找來漆匠,將馬車上的金紋圖騰塗抹遮去,徐三心上沒來由地有些發澀,隻覺得愈發對不住蒲察。
如此一個真心待她之人,卻連一點印記都不能留下,注定成為被抹去的人,由她塵封到見不得光的迴憶裏去。
作者有話要說:
許莉扔了1個地雷投擲時間:2017-08-17 19:48:15
許莉扔了1個地雷投擲時間:2017-08-17 19:48:42
謝謝許莉的地雷~~
讀者“”,灌溉營養液+12017-08-17 20:34:43
讀者“fernweh”,灌溉營養液+202017-08-15 23:55:40
讀者“菱歌”,灌溉營養液+32017-08-14 13:12:11
讀者“玥”,灌溉營養液+52017-08-14 01:10:51
讀者“水遠山遙”,灌溉營養液+12017-08-13 17:25:29
讀者“愛萌物的呆蓮”,灌溉營養液+202017-08-11 10:28:37
還要謝謝大家的營養液~
第112章 使君本是花前客(四)
使君本是花前客(四)
這邊廂徐三娘在宮城中得了機遇,暫代崔金釵之職, 做了替官家草擬詔書的中書舍人, 而那邊廂裏, 唐小郎在驛館之中收拾罷了, 美滋滋地尋思起來,不住猜想自家娘子隻要了一間房是何用意, 滿腦子都是春思綺念。
他抿唇笑著, 倚在窗邊, 忽地想起徐挽瀾早先交代過他,要買些沒來及從燕樂帶來的日常之物,這便換了身體麵些的衣裳, 帶上麵紗,出門采買。
哪知他上街之後,看了看其他男子, 竟沒幾個戴麵紗的, 實在叫他心裏犯起了嘀咕來,暗罵這開封府世道淪喪, 人心不古。
唐小郎在東市走了一圈, 哪怕時不時便被旁人多瞟幾眼, 他也毫不動搖, 絕不肯摘下麵紗。如此逛了半晌之後, 他手提諸多雜物,正欲返迴驛館,不曾想肩上忽地被人重重一拍, 驚得他身子一抖,迴首望去。
唐小郎一抬眼,便見桂花枝下,翠雲影裏,那高大男子穿得雖不起眼,但若論容色,卻令觀者為之驚豔。唐玉藻稍稍一想,立時迴憶起來,這不就是那被魏大娘褻辱過的郎君麽!
唐小郎想起他曾與自家娘子走得甚近,醋海翻波,很是不快,哼了一聲,便打算扮作不認識他,敷衍過去。
韓小犬見他如此,眼神陰冷,一把扯住他衣襟,沉聲說道:“我記得你,跟在那小娘子身邊伺候的。你怎麽來了開封府?是那女人轉賣了你,還是說,她也來了京都?”
唐小郎心思一轉,瞥了他兩眼,故意嬌聲迴道:“你說徐三娘啊,她現如今還在漠北呢,奴被別的娘子瞧上了,這才會來這開封府來。”
韓小犬眯起眼來,冷冷掃量他片刻,隨即冷哼一聲,自是不信。他嗤了一聲,鬆開手來,也不再出言多問。
唐玉藻見他如此,還當他是信了自己的謊,轉身就要走,可誰知韓小犬卻是雙手抱臂,不言不語,在他身後尾隨起來。唐小郎急了,故意迴頭惱聲道:“你跟著奴作甚?奴家裏頭那娘子若是見了,多半要怨奴招惹了不三不四之徒。她若來了氣,你也討不著好兒!”
韓小犬唔了一聲,斜睨著他,勾唇笑道:“我今日不想討好兒,我就跟著你,你小子奈何不了我!”
唐小郎心急起來,想要當場哭鬧,可又覺得他不吃這套,想要找巡街捕頭吧,他到底是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心裏頭難免有些發怯,生怕惹著麻煩。如此一倆,他到底是沒了辦法,見韓元琨非要跟著,也不攔了,強塞了幾樣物什給他,讓他為己分憂。
韓小犬挑起眉來,笑中滿是譏諷之意,一把便將唐玉藻手中提著的東西全都搶了過來。唐小郎一瞪眼,知他自恃力氣大,瞧不起自己這細胳膊細腿兒,心上惱火起來。二人一路唇槍舌劍,毫不相讓,到了驛館房中一看,卻見那門扇半掩著,自門縫中已能望見一個青衫女子,正在低頭抿茶。
唐玉藻麵上一喜,急急推門入內,韓小犬很是不屑地瞥了他兩眼,隨即故意板著臉,緊抿著唇,提著東西走了進去。
徐挽瀾也是才迴了驛館,方才見唐小郎不在,便打算暫時歇整,等他迴來。她擱下茶盞,眯眼而笑,待到瞥見韓小犬之時,卻是一怔,反映了一下,這才起身笑道:“巧了,這不是韓郎君嗎?見你安好,我也就放心了。”
她這言辭,客套而又尋常,別說是見著韓小犬了,就算換成當年在後山看守過她的幾個婦人,估計也是一模一樣的話。韓小犬聽在耳中,心裏頭氣得不行,暗想將近兩年未見,這小娘子還是虛偽油滑得讓人氣急。
他扯了下唇,唔了一聲,擱了東西在地上,這便大喇喇地坐在了另一張椅子上。唐小郎見了,趕忙可憐兮兮地跟徐三娘告起狀來,說著說著,還自己扯開衣襟,讓徐三娘看自己那被勒出的紅痕。
徐三娘哭笑不得,隻覺得這窄小的屋子裏頭,鬧鬧哄哄,沒個安寧。她趕忙出聲,叫停唐小郎的哭訴與哀怨,隨即解下荷囊,遞到他手中,溫聲說道:
“我這些日子,要待在宮中,替人做些差事,不定甚麽時候才會迴來,少則幾日,多則月餘。這銀子你留著花罷,娘子相信你,你是有主意的。該吃吃,該喝喝,莫要為了省錢而苛待自己。”
唐小郎低著頭,又是替徐三高興,又是為徐三娘的話而動容,一時之間,眼圈竟微微泛紅。這小狐狸眨了下眼兒,淚珠啪嗒落下,兀自哽咽,張口欲言,卻又聽得徐三說道:“我要趕在宮門落匙前迴去,待會兒還要去別人府上拜訪,便不多待了。日後我若得空,會出來看看你的。”
話音落罷,徐三娘又稍稍向前,附在他耳側,將抹去圖騰一事托付給他。唐玉藻趕忙乖乖點頭,接著便見徐三迴過頭來,看向那臉色陰沉的韓小犬,含笑說道:“韓郎君既然敢坐到這椅子上,想來至少也是平籍了。我不在城中,還望你念在往日情分,多多照看玉藻。”
往日情分?這四個字令韓小犬驟然想起,當年二人於車內辭別,她清清楚楚地說,“咱兩個雖沒甚麽交情”。
韓小犬扯下了唇,立起身來,並不看她,緩聲笑道:“咱兩個沒甚麽交情,哪來的往日情分?你養的小侍,你自己照看,可別指望我。”
徐挽瀾知道他向來性子別扭,口硬心軟,也不與他計較。安頓罷了唐小郎之後,她邊與韓小犬一同往外走去,邊對著他含笑說道:“我初來乍到,不比韓郎君乃是開封生人,還請郎君為我指條明路,告訴我崔左相身居何處。”
韓小犬眯眼看她,緩緩說道:“我倒是小瞧了你,你今日才來的開封,身無功名,就能在官家身邊為官,真是好大的本事。今日過後,你徐三的名號,在朝中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徐三笑了笑,口吻親近了些,清聲說道:“好了,咱們是有舊交情的,彼此都知根知底,又何須說這些虛頭巴腦的?快告訴我罷,相府要怎麽走?”
韓小犬向來是吃軟不吃硬,掃了眼她那俏生生的笑顏,心上一動,語氣亦是緩和了不少,故作隨意說道:“左右我今日無事,不如就大發善心,帶你過去罷。”
徐挽瀾語氣輕快,應了聲好。韓小犬別開目光,唇角忍不住勾起,這便抬著下巴,大步向前,引著她往崔府行去。隻可惜此地離相府算不得遠,韓小犬還來不及問她些甚麽,兩人便已到了崔府。
徐三知他與山大王關係親近,雖為罪臣之子,卻可抬為平籍,必然也有些門路。她日後為官,必須要建立人脈,除非到達了一定高度,否則絕不可與人為惡,因而此時此刻,與他辭別之時,便說等以後得空,再請他出來吃茶。
她說這話,不過是為了尋常交際,可韓小犬聽在耳中,心中高興了不少,先前堆積的怒氣也隨之煙消雲散。他麵上不顯,隻冷著臉說道:“我忙得很,你若想跟我吃茶,可得早些定好。我就住在烏鵲巷靠裏,你可莫要記岔了。”
徐挽瀾笑了一下,點了點頭,對著他拱了拱拳,這邊轉身而去,到了相府門前。因崔府先前已接了聖旨,那小廝聽她自報名號之後,心下了然,忙不迭地迎她入內。
徐挽瀾逕入堂中,候了半晌,忽地聽得外間步聲漸近。她趕忙立起身來,垂首恭候,接著便見一個素衫婦人走了進來。那婦人年約五六十歲,皮膚細白,眉眼柔和,不語帶笑,但卻自有一股氣勢,令人不敢輕覷。
照理來說,她的長女墜馬昏迷,小女兒身在邊關,安危未知,崔博該是心急如焚,焦躁不已才對,但她卻是表情如常,方寸不亂,見著徐三之後,先與她簡單寒暄,這才問起了崔鈿之事來。
母親最關心女兒的,先是她是否安康,其次才是她可有長進,可曾照料好自己。徐挽瀾便依著這順序,先說崔鈿有將軍庇護,定然是安然無恙,接著又好一番誇讚崔鈿,直說得崔博微微笑了起來,抿了口茶,溫聲說道:“百聞不如一見。先前聽金釵和幺兒,管你叫做徐巧嘴,今日一聽,果然是能說會道。”
徐三娘見她提起崔金釵,便順著話兒往下說,問起崔舍人的身體狀況來。崔博輕輕一歎,說崔金釵並無性命之憂,但若說何時轉醒,便連禦醫都不敢斷言,接著她話鋒一轉,又提點了徐三幾句,徐挽瀾不敢怠慢,一一記在心間。
離開崔府之時,徐挽瀾掀起衣擺,邁過門檻,卻忽地聽到一道怪聲。那聲音來得快,去得也快,簌地一下,好似是來自不同維度,不同時空,古怪得很。徐三心上一凜,提耳細聽,卻再也聽不著動靜。
她身形微頓,迴身看向崔博,卻見諸人皆是麵色如常,好似全然未曾聽到。徐三蹙了下眉,轉迴身來,心上沒來由地有些不安。她隱隱能感覺到,危機已然來臨,她就像林中孤獸,不知何時,便會落入他人陷阱……然而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作者有話要說: 最近沒有及時迴複評論,很不好意思~
雖然我本人非常的小確喪,但是還想帶給大家一些正能量,所以今天講一些我覺得美好的事情吧
——
我有個好朋友,她有個交往多年的男朋友,兩個人非常般配,可以說是模範情侶
後來男生出軌了一個外圍女,小三沒工作,沒上大學,自稱演員,濃妝整容臉,給我的朋友發微博私信挑釁
兩個人自然而然的分手了,更悲慘的是,女生複讀之後,還是發揮失常,比平時低了起碼五六十分
但是女生上大學之後,交往到了非常好的男朋友,比前一個還要靠譜和優秀,後來還出國讀研啦,現在過得很好很幸福。她始終都非常的活潑,善良,精致,熱心腸,樂於助人。
所以我一直覺得,命運真的有它的安排。隻不過我們往往要等到很多年後,才能明白上天的用意。
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自己所堅持的,不懈努力,成為更好的人。
——
在我初中的時候,我經常在各種課的筆記上寫小說
那時候我有個男同桌,是我的忠實讀者
他常常鼓勵我投稿,我至今都記得他對我說
“你不想讓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嗎”
真的感謝他……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這句話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作者在課上寫小說,但她還是讀到了研究生……
所以不聽講的未成年讀者們,還是要量力而行……
做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可以在上學期間得到很多特權,我建議大家還是學習好點兒哈哈哈
第113章 宛轉隨龍侍君側(一)
宛轉隨龍侍君側(一)
雖說崔府的古怪聲響,令徐挽瀾心上略感不安, 但她也無暇多想, 急急迴了宮中, 便為自己明日這頭一迴當差準備起來。她現如今這身份, 就相當於是個實習生,包吃住, 有工資, 幹好了也不能轉正, 但若是幹差了,以後她便是在殿試中得狀元,多半也得不了官家青眼。
她並非真正的朝官, 便不能穿官服,幸而周內侍想得周全,差人給她送了兩身常服過來, 無論顏色還是款式, 都是大方得體。而最為難得的是,那兩身衣裳, 正合了她的尺寸, 可見周文棠也是細膩有心。
隔日裏天還未亮, 夜寒而天地黑, 徐挽瀾打著哈欠, 草草拿涼水洗過臉,這便穿上衣裳,去理政殿前候駕。她頭一日上班, 不敢怠慢,這才半夜兩點多,便來這兒守著,當真是十分辛苦。
約莫三盞茶後,理政殿前的朝官愈來愈多,三兩成群,竊語私議。徐挽瀾在旁站著,細心觀察著一眾朝官,而那些女子,也暗中掃量著她。有那消息靈通的,見她是唯一一個生麵孔,已然猜得她的身份,但卻並未上前來打招唿——
這些朝臣自恃身份,要打招唿,也得是徐三過去,哪能讓人家過來?再說了,人都聽說了,這個暫時頂了崔金釵的缺的,也是崔家的人,無名小卒一個,不過是官家賣給崔左相一個麵子罷了。這人能不能成氣候,都還說不準呢,何必費這工夫,去和她攀扯。
徐挽瀾老實站著,碰上那悄然抬眼看她的,她都迴以微笑,一派親善。待到崔博過來,她方才緩步上前,低聲向那婦人問好。哪知崔博見了她後,稍稍一笑,溫聲說道:“三娘子,真乃我崔家的貴人。你昨日一登門,金釵便醒了過來。”
徐挽瀾聽在耳中,趕忙道喜,心裏頭卻是咯噔一下,很是有些尷尬。難道她今日頭一迴上班,竟也成了最後一迴上班了嗎?她才通過了官家的初步考驗,還沒來得及給她留下更為驚豔的印象呢。
崔博細細打量著她的神色,見她麵色如常,口中賀喜之詞,亦是說得情真意切,不由微微笑道:“隻是金釵她,先前墜馬,傷及頭部,還要歇養些日子,才能來宮中當值。三娘子,這半個月,就辛苦你了。”
崔金釵已然轉醒,崔博卻並不急著讓她迴來當差,自然不止是心疼女兒身子那麽簡單。其一,金釵醒後,因頭部有傷,言語多有異處,若是此時來侍奉官家,定然會舛錯百出。其二,今日朝上要出大事,對於草擬詔令的中書舍人來說,亦會有個十分棘手的麻煩。她有心趁此機會,探一探那徐三娘的本事,看看她是否是可用之才。
徐挽瀾不知其中門道,但心上稍緩,忙道不辛苦,接著便默然不語,立於崔博身側。不多時,她便見得一個麵帶微須的婦人走了過來,與崔博寒暄起來。
那女人頭發灰白,顯見歲數不小,徐三不動聲色,掃了兩眼她的官袍及玉帶,便猜出了她的身份。這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朝右相,蔣沅。她雖與崔博政見不同,說的是上是政敵,但對麵之時,兩人俱是言笑晏晏,仿佛老友一般,絲毫不見硝煙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