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抿唇笑了,抬起手,替徐三擦去了臉上沾著的麵粉,隨即又拉著她,叫他坐到自己膝上。徐三想著唐小郎不定甚麽時候便會進來,便有些猶豫起來,可再一看蒲察央求的目光,她心上一軟,幹脆從了他去,坐到了他懷裏,一同用起早膳來。
唐小郎也算有些眼色,遙遙見得屋內這副光景,心上一沉,雖不大高興,但也沒進去討嫌。他轉身迴了屋中,心裏頭醋海翻波,一方麵暗道那金人不過是過眼雲煙,長久不了,可另一方麵,他卻又對蒲察十分羨慕——
唐玉藻想得明白,就算他以後得了寵,爬了床,三娘也定不會親自給他下廚,窩在他懷裏吃飯。他算甚麽,不過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一個玩意兒罷了。身為賤奴,他能得到的,就那麽一點而已,而就是為了這麽一點,他都要使出全副心力。
徐蒲二人纏了一整日,入夜之後,二人先撐船看過夜景,之後又到街上遊逛。卿月花燈,珠簾排戶,徐三眼望著燕樂城又恢複了往日繁華,心中亦是有幾分高興。兩人坐到茶攤上,蒲察邊飲著茶湯,邊興致勃勃,將自己的商鋪一一指給她看。
徐三看在眼中,心上卻是有些驚訝。她知道蒲察有錢,卻也沒料到他這麽有錢,所涉產業亦是如此之廣。她抿唇一笑,仰頭看向蒲察,挑眉說道:“你名下那麽多鋪子,到底哪個掙的銀子最多?說來讓我聽聽,我也好長長見識。”
蒲察笑道:“我最賺錢的生意,不在宋朝,而在大金。布耶楚,你這麽聰明,不如猜上一猜?你要是猜準了,今晚我任你擺布。”
徐三橫他一眼,抿唇失笑。她絞盡腦汁,來迴猜了幾次,卻都不曾猜對。半晌過後,蒲察大笑,俯身親了她一口,這才用女真語低聲說道:“宋國的這些鋪子,都記的是我的名。但我最賺錢的買賣,則都掛在十四王名下。我在金國,有兩處軍馬場,另還有十餘處作坊,造的是刀箭弓弩。這些買賣,才能叫我日進鬥金。前些日子迴上京去,也是為了弓弩坊的事。”
養馬也好,製造武器也罷,無論在大宋還是金國,都隻能官營,不能民營。這也是為何蒲察不得不將馬場和工坊,全都掛靠到金元禎的名下。
徐三聽著,心中卻是十分驚異。她原本以為蒲察就是個商人,靠的是兩國貿易賺錢,哪知眼前這個笑容單純的男人,竟然可以說是古代的軍火商人。
蒲察緊盯著她,勾唇笑道:“怎麽?驚著了?沒想到你的愛根,竟然這麽有錢?”他抬起手,輕輕撫著徐三的臉頰,半玩笑地道:“布耶楚,最後一次問你,要不要為了我這個聚寶盆留下來,和我做真夫妻?”
徐三笑了笑,拉住他的手,輕聲用金語說道:“他們上邊人,你爭我鬥,來迴傾軋,你要小心,千萬別牽扯太深。恩義雖重,但你的性命更重。”
蒲察笑著點了點頭,正要再與她說些甚麽,哪知旁邊忽地有人提著砂瓶,前來續茶。蒲察微微蹙眉,抬眼一掃,就見那人手上一歪,將那滾燙茶水,朝著徐三胳膊上潑去。
蒲察一驚,眼神一厲,徐三卻驟然出手,按下了他的胳膊。她緊抿著唇,借著燭火及月色,看向眼前那扮作小販的女子,見她細眉鳳眼,十分秀麗,正是崔鈿!
照理來說,今日並非休沐,崔鈿當身在營中才對,怎麽會出現在這鬧市上來?她現身於此,定是瑞王那邊出了大事!
徐三給蒲察使了個顏色,接著便開始作戲,斥了崔鈿幾句。言罷之後,她故作不耐,擰著袖上茶水,起身將崔鈿拉到了偏僻處去。
二人立在樹下,崔鈿壓低聲音,蹙眉急道:“你也知道,匪亂已平,今日大軍已經迴城,正在瑞王營中設宴慶功。我席間醉酒,出去小解,結果……撞見有個人,鬼鬼祟祟,手裏拿著這個……”
她扯住徐三的胳膊,將一個冰涼之物,遞到了她手心裏去。徐三低頭一看,卻見那物形若飛虎,虎身刻有銘文,正是一個鎏金虎符!
崔鈿十分心急,匆匆說道:“前幾日阿母送了信來,說侯大將軍,與岐國公走得親近,惹了官家不喜,在宮宴上說了重話。瑞王在京中有耳目,多半也得了消息。平定匪亂之時,瑞王將功勞都推到了侯清林頭上,就是想將這造反的罪名,全都挪到侯氏身上去。他假造虎符,栽贓侯清林,借著四軍慶功宴,再揭穿侯氏忤逆之心,如此便可光明正大的起軍征討。”
岐國公的全稱實則是岐國公主,乃是當今官家的弟弟。官家雖誕有二女一子,可兩女皆已早早夭折,徒留一子在世,便是那山大王宋祁。宋祁是個男人,如何能登基為帝?因而近些年來,朝臣見著官家年歲愈大,便時常給她遞折子,勸說她從宗族之中過繼一女,立為太子。而朝臣最為認可的人選,就是岐國公宋修謀的女兒,薛鸞。
官家對於此事,向來是不置可否。她時而對薛鸞十分看重,瞧著仿佛有意栽培,時而又對薛鸞冷淡處之,久不召其入宮。朝中文武,亦是看不透她的心思。
徐三立時明白過來了。虎符一分為二,一半在將領手中,一半在官家宮中,唯有相合之時,才可調兵遣將。瑞王假造的,自然是官家手中的虎符。
侯清林假造虎符的罪名一旦落實,岐國公及其女薛鸞,必然也會跟著遭殃。薛鸞一倒,宗族之中,幾無合適的女子能當得起太子之位。山大王是男人,這位置也落不到他手裏。到那時候,瑞王先平匪,後平叛,自是功德兼隆。她連造反都用不上了,她名正言順,理直而氣壯。
徐三緊抿著唇,抬眼看向崔鈿。崔鈿緊握著她的手,神色發狠,沉聲說道:“要不了多久,瑞王便會發覺。四軍中的賀將軍,與我阿母有些交情,我會趕到她軍中求她庇護。你帶上虎符,趕緊迴去收拾東西,連夜出城,到開封去,想法子將虎符交到我娘或者我姐手中。”
她說著,又從袖中抽出一封書信,一把塞入了徐三衣內,皺眉說道:“將這信也交到她們手中,讓她們和這假虎符一塊呈到官家麵前。還有,徐老三,我方才在宴上見過你那弟妹了,侯清林從瑞王手中要走了她,她升得倒是快,現如今已是從七品了。你帶著小狐狸上京,至於你阿母,將她接到鄭七院子裏去,鄭七會護住她的。”
說罷之後,崔鈿左顧右盼,已是十分心急。她深深看了徐三一眼,眸中自有萬語千言,話到嘴邊,化作珍重二字,接著便轉身而去,沒入人群燈火之中。
徐三握緊了虎符,急急迴頭,便見蒲察坐在原處,滿眼期待地看著她,還在等著她迴來與他吃茶,夜裏迴去,再纏綿溫存。
隻可惜,風月佳時,轉眼成空。她答應了他,明年初才會離去,答應了他,十一月時,要讓他給自己過生辰,答應了他,要給他一年時間,要做比真夫妻還真的露水夫妻,然而今時今夜,她要食言了。
謝卻荼蘼,春事已休。
徐三心上一沉,眉頭緊蹙,朝著蒲察快步走了過去。
第108章 黃金虎符白雪驄(四)
黃金虎符白雪驄(四)
蒲察知她那邊定是出了事,但也沒料到今夜徐三便要離城。他抿了抿唇, 心上沉重, 不再多言, 這便與她一同往院中趕去。
一迴西院, 徐三急急喚來唐玉藻,叫他趕緊收拾行囊, 務必要輕裝簡行。唐小郎見她神色如此凝重, 也知是出了大事, 不敢怠慢,趕忙挽起袖子,忙而不亂, 動作麻利地收拾起來。
徐三吩咐罷了唐玉藻,轉而又去了隔壁,跟徐母隨口扯了幾句謊, 說是要替崔鈿辦事, 提前幾月就要到開封府去,讓她這些日子, 暫且住到貞哥兒院子, 母子也算有個照應。徐母聽過之後, 雖心有不舍, 但也頗感欣慰, 隻道是徐三得了崔鈿看重,此一去,必將是平步青雲, 宦途得意。
徐三眼望著徐榮桂,但見融融燈火之中,那婦人穿著褐色衣衫,坐於桌邊,已不似早年間那般精神抖擻,瞧那眉眼,多有倦怠之色。近半年來,徐阿母生了幾次小病,雖都沒甚麽大礙,可也讓徐三娘憂心不已。
她心下一歎,握著徐阿母的手,又交待了她許久,讓她顧好身子。徐阿母一挑眉,嗤笑道:“你還說我?別以為我不知道,你這小娘子,成日裏起早貪黑的,可著勁兒的糟蹋身子。待你考完剩下這兩輪,可不能再這樣了。趁早安頓下來,也好將老娘我接到開封府,見見世麵,享享晚福。”
徐三一笑,連忙應下。待她再迴到自己那小院兒裏時,便見著唐玉藻已經差不多打好了行囊,抬眼見她過來,趕忙又指著院子裏的那兩盆花,出言問道:“娘子,那碗蓮和通泉草,還要不要帶到開封府去?”
他立於簷下,微抿著唇,凝視著徐三娘的麵容,等待著她的迴答。
他心裏清楚,這個答案,關乎著徐三娘的心之所屬。如此危急關頭,她若還要帶在身上,隻怕一生一世,就再也不會擱下了。
徐三怔了一下,抬起眼來,瞥了眼靠在門邊的蒲察,隨即收迴目光,看向唐小郎,稍稍一默,緩聲說道:“夜裏頭這樣晚了,咱們還得急著趕路。若是能尋著馬車,那就帶上。若是尋不著,便讓阿母進京時,再將這花草帶過來。”
唐玉藻趕忙應了下來,哪知即在此時,蒲察沉聲說道:“這麽晚了,你是找不著車的,不如就用我的馬車罷。”
徐三深深看了眼他,笑了一下,點了點頭,這便吩咐唐小郎去隔壁蒲察府上,叫人將車馬趕來。唐小郎瞥了蒲察一眼,緊抿著唇,這便出了院子,餘下這二人在院中獨處。
蒲察心上酸澀,雖強自克製,但眼圈已然微微泛紅。徐三內疚不已,緩步登上石階,立在他身側,凝望著他那一雙琥珀色的眼眸,隻覺他的眼睛亮得驚人。
在他的瞳仁之中,那一點點閃爍的光亮,是淚意?還是愛意?抑或是夜空中那璨璨星光,當真落入了他的眼底深處。也不知今日一別,此生此世,還能否再次與這雙赤誠而灼熱的眼眸,相對而望,相許真心。
徐三心上沉重,張口欲言,蒲察卻咧嘴一笑,拉住她的手,緊緊握住,低聲說道:“布耶楚,讓我送你一程罷。我最遠能到燕雲關,如此算來,還能和你再多待兩三日。這麽晚了,你一時也找不到駕車的人,就讓蒲察小師父,最後再教教你怎麽趕車罷。”
徐三忍著淚意,揚起笑臉,重重點了點頭,撲到了他懷中去。蒲察頓了一頓,方才伸出那結實有力的雙臂,好似要將她揉進身體裏去一般,緊緊地抱住了她,下巴抵在她那柔軟的發絲上,不住磨蹭親吻。
相看疑是夢,別恨好誰知。
蒲察為她趕車,送她上京的這兩三日裏,二人好似要將餘生情思,一並揮霍了盡,一入了夜,住進驛館,便是暮雲朝雨,鶯顛鸞倒。唐小郎心裏頭雖醋意難當,可一想著那金人也跟不到開封府去,便也不再計較,入夜之後,便老實待在自己那屋子裏,不去招惹,亦不去打擾。
這幾日行路之時,徐三也不忘了小心提防,生怕瑞王曉得虎符在她手中,派人過來搜查追殺。幸而這幾日裏,不曾出甚麽變故,也不曾遇上甚麽可疑之人。徐三暗自慶幸,卻也對崔鈿的安危心有擔憂。
有言道是,送君千裏,終須一別。三日過後,日落西山之際,徐三娘掀起簾子,眼望著那崢嶸崔嵬的燕雲關,心下一歎,知道她和蒲察的緣分,就要在此時了斷,便好似兩滴露珠兒,暫且相匯成一團露水,遲早又要被春風吹散,日陽照幹。
她歎了口氣,趕了唐小郎去前邊探路,隨即揚起頭來,看向坐在車前的男人。落日蒼茫,萬頃溶金,蒲察倚著車架,默不作聲,微微抬著下巴,殘霞餘暉將他那濃密的睫羽,琥珀色的眼眸,高挺的鼻梁,全都染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
徐三靠近他身後,輕輕撥弄了下他的小細辮,含笑說道:“前幾日是你的生辰,我有個東西想送你,可誰知一時情急,倒是忘了給你。還請蒲察小師父不要怨我,不要氣我。”
蒲察翹起唇角,順著她的袖子,向她手心看去,便見她手中躺著一個木人,精雕細刻,瞧那眉眼模樣,真是栩栩如生,與他本人一模一樣。徐三手上再一翻轉,蒲察就見那木人背後,還刻著數行金語,寫的正是愛根蒲察之意,落款則是“你的布耶楚克”。
這個木人,徐三刻了得有幾個月,每每得閑,便要自袖中掏出,不厭其煩地反複修刻。蒲察平日裏也撞上過幾迴,她卻都立刻收於袖中,推說是要練習腕力,死命遮掩,不給他看。
蒲察喉結一動,淚意上湧。他將那木人緊緊攥在手中,生怕徐三看見他落淚的模樣,一把將徐三緊緊抱住,頭抵在她發間,聲音微啞,用金語低低說道:
“車後有個箱子,裏頭放著一根長棍,還有一百來塊鏢刀。本想著待你生辰之日,讓木匠給你做根上好的,哪知竟來不及了,隻能將我手頭這根轉送給你。布耶楚,我盼著你能用上這些,可我也盼著你,永遠都用不上這些。還有,我雖不知你為何要走,但我知道有人要害你。你放心,雖說我馬上也要迴上京去,但我會令人守著你阿母和弟弟的。”
其實蒲察往年間,並不會在燕京待這麽久時日,一年之中,一就是正月來一次,六月才來一迴。他是為了徐三,才會在宋國久待。
徐三被他抱著,雖看不見他的臉,但也能感受到脖頸間的些許濕意。她微微撫著蒲察結實的後背,接著便聽到他悶聲說道:“布耶楚,你現在後悔,還來得及。我可以為了你待在大宋,我也願意蒙上蓋頭嫁給你。”
徐三聞言失笑,輕聲說道:“天快黑了。等再晚些,城門一關,你可就要在林子裏過夜了。”
她再一次拒絕了他。她有她的壯誌淩雲,不會因他而改心易誌。
蒲察深深唿吸,緊摟著她,含淚而笑,沉聲說道:“徐挽瀾,你舍了我,就不能白舍!你要幹大事,那就幹出個樣子來,不然你就算是辜負了我!但你若是真的做了大官,我就不怪你辜負我了。”
徐三笑道:“開弓沒有迴頭箭。我啊,這迴就一條道走到黑了。”
蒲察卻又低低說道:“有的,開弓也可以迴頭。你甚麽時候,不想走這條路了,就來北方找我。我帶著你,我們周遊列國……”
徐三笑了一下,輕輕將他推開。她凝視著他那英俊的眉眼,吻了下他泛紅的眼圈,隨即柔聲催促他道:“好了,蒲察。天快黑了,你必須趕緊迴城,我也要趕緊過關。蒲察,我的好愛根,看顧好自己。我留在屋子裏,未曾帶走的東西,書啊甚麽的,你盡管拿去。還有,別再哭了,你比我年長許多歲,比我高上一頭還多,還是腰纏萬貫的大商人,可不能總哭鼻子。”
蒲察點了點頭,抹了把淚,抿唇一笑,也不再多言。他將木人收入袖中,翻身下了車架,轉身便往來路走去。走了十數步後,他站定身形,立於樹下,迴過頭來。
夕陽西下,落日茫茫。他望著那一架車馬,愈行愈遠,漸漸地,天也黑了,車影也不見了。曾突然出現在他生命中的女人,以同樣讓他始料未及的方式,抽身而去,拋下了他,也許再也不會迴來。
徐三坐在車前,手勒韁繩,也不知是因為風太大了,還是因為迎著落日,陽光有些刺眼,她眨了兩下眼,竟也落下一滴淚來。徐三一怔,嗤笑一聲,抬袖抹去那淚珠兒,駕著馬車,朝著燕雲關愈行愈近。
世人總愛看事事如意的故事,最好是父疼母愛,生來就口銜明珠,翠繞珠圍,一生順遂。但是徐三娘卻想得明白,其實人生非常公平,若是想達成目的,就必須孜孜不息,夙夜不怠,就必須有所割舍,有所犧牲。
舍惡以得仁,舍欲以得聖。她雖非仁聖,但亦循此道。
第109章 使君本是花前客(一)
使君本是花前客(一)
徐三在前趕車,而身為奴仆的唐小郎, 反倒待在車廂之中, 由她手持鞭繩, 驅馬前行。唐玉藻心裏頭很是過意不去, 時不時就溫聲細語,又是要給徐三擦汗, 又是手持果子, 遞到她唇邊喂她。
徐挽瀾被他伺候慣了, 見他如此,也並未多想,哪知趕路的這七八日裏, 竟是唐小郎最是高興的一段日子了。這天地之間,隻他和娘子二人,再沒有旁人打攪, 夜裏頭唐玉藻發夢, 幾乎都要笑出聲來。
七八日過後,時值八月中旬, 徐三娘坐在車前, 抬眼一望, 便見所馳大道, 愈發寬廣, 途中遇上的車馬及百姓,也是愈發繁多,可見二人離開封府已是愈發近了。
這日晌午時分, 二人於道中稍稍歇息。徐三於路邊買了個筍肉饅頭,邊草草墊著肚子,邊躍上車架,垂腿而坐,眯眼遠眺,便見翩翩黃葉落,斜日淡雲籠,開封府那雙層飛簷的朱紅城樓,已然能夠看得一清二楚。
徐挽瀾勾起唇角,眯眸細思,卻忽地聽得身後傳來了些許動靜。她稍稍迴頭,便見唐小郎自簾間探出頭來,麵帶薄紗,輕聲笑道:“娘子,咱們總算到了開封府了。這一路也沒人追過來,依奴看,娘子已然平安了。”
徐三微微蹙眉,隻笑了笑,不曾徹底放下心來。她隻瞥了兩眼唐玉藻,挑眉問道:“不是給你買了些吃食麽?可曾用過了?”
唐小郎癟著小嘴兒,眨巴著狐狸眼兒,聲如黃鸝,宛轉低聲道:“奴不吃了,若是吃成了個胖子,奴的腰也粗了,腿也粗了,娘子便該厭棄奴了。”
徐三搖頭失笑,咬了口饅頭,一手藏於袖中,緩緩摩挲著那冰涼鏢刀,兀自又思索起來。
一路趕來,不曾撞上追兵,這到底是為何?
她先前找人打聽過,瑞王目前,還未曾揮軍忤逆,這就說明她假造虎符這事,又被崔鈿破了局,沒能得逞。既然如此,她該也已經知道了虎符被人盜走之事,可她卻一直按兵不動,是因為她還沒想到徐三這號小人物身上嗎?
不,她不會想不到。徐三一家,跟著崔鈿一同來了北方,往日裏每隔休沐,便要會麵一次,瑞王若是有心去查,不可能查不出來。虎符被盜當夜,崔鈿離營迴城,還去尋賀將軍庇護,徐三也連夜出城而去,瑞王對此如何能不起疑?
徐三低頭想著,眉頭深鎖,對崔鈿的安危自是擔憂不已。
唐小郎見她不語,卻是一心想跟她說話兒,想了想,又嬌聲道:“娘子,待咱們進了京都,先要去何處歇腳?奴心裏有個底兒,到時候禮數周全,便也不會落了娘子的麵子。”
徐三看了他一眼,扯了下唇角,卻是未曾多言,隻叫他迴車廂裏頭,好生坐穩,接著便勒動韁繩,驅車向前。
進京之後,先去何處?眼下她有兩個選擇。
其一,是如崔鈿所托,登得相府,將崔鈿所寫的書信,及那鎏金虎符,一並交到崔氏族人手中。先前在壽春之時,她和崔鈿的姐姐崔金釵見過一麵,也算是能自證身份,崔家人不會不信她。
隻是如此一來,在這件事中,徐挽瀾這個名字,便會被徹底抹掉。崔左相,又或是崔鈿的姐姐崔舍人,在向官家稟報之時,頂多會說崔鈿派人來京中送信,至於這個人姓甚名誰,無關大局,自是不必多提。
不過呢,雖然未能如願在禦前露臉,但是經此一事,崔金釵,或是崔左相,都會對她多上幾分看重。若能得崔氏栽培,她以後身入仕途,或也能順利不少——但是相應地,隻要她入了左相派係,那麽崔氏得罪過的人,她便於一時之間,也全部都得罪了。她可以和崔鈿交好,但是官場之中,站隊之事,還是該慎之又慎。
其二,當年辭別羅昀之時,羅五娘臥病在榻,給了她一封書信,讓她上京之後,去尋祥符羅氏的府邸,將此轉交到她的親眷手中。祥符羅氏,多出諍臣,雖說大多官品不高,但也都是官家近臣,能和官家說得上話。
羅氏不知北方時局,而她最是清楚不過,羅家人多半會領她進宮,讓她將來龍去脈,一並稟報官家,也好一口氣說個明白。如此一來,功勞還是崔鈿的,這一點不會變,但是她徐挽瀾,便能在官家麵前,再次露一迴臉。
但是選擇羅氏,也有一個問題。她雖有羅昀的書信在手,卻並不知這書信中的內容,亦不知這一封信,遞到羅氏手中之後,能否達到她理想中的效果。或許這書信一遞出去,便是石沉大海,杳然無聲。
徐三有這樣的思慮,並不是她自私,也不是她想要搶奪崔鈿的功績——無論她選崔還是選羅,功勞都是崔鈿的,板上釘釘,絕不會變。她隻想盡可能地,為日後官途,多做一分鋪墊。
徐三半垂著眼兒,趕著車馬,排到了那進京的長隊之中。她抬起眼來,看了看那熙攘人群,又掃向守門的女兵來,隻見她們手中都持有簿冊,對進京之人,一一尋問,加以登記。其餘州府可是沒這等規矩,隻這京都,看管得如此嚴格。
徐三手持鞭繩,心中忽地又憶起一個人來。
唐小郎也算有些眼色,遙遙見得屋內這副光景,心上一沉,雖不大高興,但也沒進去討嫌。他轉身迴了屋中,心裏頭醋海翻波,一方麵暗道那金人不過是過眼雲煙,長久不了,可另一方麵,他卻又對蒲察十分羨慕——
唐玉藻想得明白,就算他以後得了寵,爬了床,三娘也定不會親自給他下廚,窩在他懷裏吃飯。他算甚麽,不過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一個玩意兒罷了。身為賤奴,他能得到的,就那麽一點而已,而就是為了這麽一點,他都要使出全副心力。
徐蒲二人纏了一整日,入夜之後,二人先撐船看過夜景,之後又到街上遊逛。卿月花燈,珠簾排戶,徐三眼望著燕樂城又恢複了往日繁華,心中亦是有幾分高興。兩人坐到茶攤上,蒲察邊飲著茶湯,邊興致勃勃,將自己的商鋪一一指給她看。
徐三看在眼中,心上卻是有些驚訝。她知道蒲察有錢,卻也沒料到他這麽有錢,所涉產業亦是如此之廣。她抿唇一笑,仰頭看向蒲察,挑眉說道:“你名下那麽多鋪子,到底哪個掙的銀子最多?說來讓我聽聽,我也好長長見識。”
蒲察笑道:“我最賺錢的生意,不在宋朝,而在大金。布耶楚,你這麽聰明,不如猜上一猜?你要是猜準了,今晚我任你擺布。”
徐三橫他一眼,抿唇失笑。她絞盡腦汁,來迴猜了幾次,卻都不曾猜對。半晌過後,蒲察大笑,俯身親了她一口,這才用女真語低聲說道:“宋國的這些鋪子,都記的是我的名。但我最賺錢的買賣,則都掛在十四王名下。我在金國,有兩處軍馬場,另還有十餘處作坊,造的是刀箭弓弩。這些買賣,才能叫我日進鬥金。前些日子迴上京去,也是為了弓弩坊的事。”
養馬也好,製造武器也罷,無論在大宋還是金國,都隻能官營,不能民營。這也是為何蒲察不得不將馬場和工坊,全都掛靠到金元禎的名下。
徐三聽著,心中卻是十分驚異。她原本以為蒲察就是個商人,靠的是兩國貿易賺錢,哪知眼前這個笑容單純的男人,竟然可以說是古代的軍火商人。
蒲察緊盯著她,勾唇笑道:“怎麽?驚著了?沒想到你的愛根,竟然這麽有錢?”他抬起手,輕輕撫著徐三的臉頰,半玩笑地道:“布耶楚,最後一次問你,要不要為了我這個聚寶盆留下來,和我做真夫妻?”
徐三笑了笑,拉住他的手,輕聲用金語說道:“他們上邊人,你爭我鬥,來迴傾軋,你要小心,千萬別牽扯太深。恩義雖重,但你的性命更重。”
蒲察笑著點了點頭,正要再與她說些甚麽,哪知旁邊忽地有人提著砂瓶,前來續茶。蒲察微微蹙眉,抬眼一掃,就見那人手上一歪,將那滾燙茶水,朝著徐三胳膊上潑去。
蒲察一驚,眼神一厲,徐三卻驟然出手,按下了他的胳膊。她緊抿著唇,借著燭火及月色,看向眼前那扮作小販的女子,見她細眉鳳眼,十分秀麗,正是崔鈿!
照理來說,今日並非休沐,崔鈿當身在營中才對,怎麽會出現在這鬧市上來?她現身於此,定是瑞王那邊出了大事!
徐三給蒲察使了個顏色,接著便開始作戲,斥了崔鈿幾句。言罷之後,她故作不耐,擰著袖上茶水,起身將崔鈿拉到了偏僻處去。
二人立在樹下,崔鈿壓低聲音,蹙眉急道:“你也知道,匪亂已平,今日大軍已經迴城,正在瑞王營中設宴慶功。我席間醉酒,出去小解,結果……撞見有個人,鬼鬼祟祟,手裏拿著這個……”
她扯住徐三的胳膊,將一個冰涼之物,遞到了她手心裏去。徐三低頭一看,卻見那物形若飛虎,虎身刻有銘文,正是一個鎏金虎符!
崔鈿十分心急,匆匆說道:“前幾日阿母送了信來,說侯大將軍,與岐國公走得親近,惹了官家不喜,在宮宴上說了重話。瑞王在京中有耳目,多半也得了消息。平定匪亂之時,瑞王將功勞都推到了侯清林頭上,就是想將這造反的罪名,全都挪到侯氏身上去。他假造虎符,栽贓侯清林,借著四軍慶功宴,再揭穿侯氏忤逆之心,如此便可光明正大的起軍征討。”
岐國公的全稱實則是岐國公主,乃是當今官家的弟弟。官家雖誕有二女一子,可兩女皆已早早夭折,徒留一子在世,便是那山大王宋祁。宋祁是個男人,如何能登基為帝?因而近些年來,朝臣見著官家年歲愈大,便時常給她遞折子,勸說她從宗族之中過繼一女,立為太子。而朝臣最為認可的人選,就是岐國公宋修謀的女兒,薛鸞。
官家對於此事,向來是不置可否。她時而對薛鸞十分看重,瞧著仿佛有意栽培,時而又對薛鸞冷淡處之,久不召其入宮。朝中文武,亦是看不透她的心思。
徐三立時明白過來了。虎符一分為二,一半在將領手中,一半在官家宮中,唯有相合之時,才可調兵遣將。瑞王假造的,自然是官家手中的虎符。
侯清林假造虎符的罪名一旦落實,岐國公及其女薛鸞,必然也會跟著遭殃。薛鸞一倒,宗族之中,幾無合適的女子能當得起太子之位。山大王是男人,這位置也落不到他手裏。到那時候,瑞王先平匪,後平叛,自是功德兼隆。她連造反都用不上了,她名正言順,理直而氣壯。
徐三緊抿著唇,抬眼看向崔鈿。崔鈿緊握著她的手,神色發狠,沉聲說道:“要不了多久,瑞王便會發覺。四軍中的賀將軍,與我阿母有些交情,我會趕到她軍中求她庇護。你帶上虎符,趕緊迴去收拾東西,連夜出城,到開封去,想法子將虎符交到我娘或者我姐手中。”
她說著,又從袖中抽出一封書信,一把塞入了徐三衣內,皺眉說道:“將這信也交到她們手中,讓她們和這假虎符一塊呈到官家麵前。還有,徐老三,我方才在宴上見過你那弟妹了,侯清林從瑞王手中要走了她,她升得倒是快,現如今已是從七品了。你帶著小狐狸上京,至於你阿母,將她接到鄭七院子裏去,鄭七會護住她的。”
說罷之後,崔鈿左顧右盼,已是十分心急。她深深看了徐三一眼,眸中自有萬語千言,話到嘴邊,化作珍重二字,接著便轉身而去,沒入人群燈火之中。
徐三握緊了虎符,急急迴頭,便見蒲察坐在原處,滿眼期待地看著她,還在等著她迴來與他吃茶,夜裏迴去,再纏綿溫存。
隻可惜,風月佳時,轉眼成空。她答應了他,明年初才會離去,答應了他,十一月時,要讓他給自己過生辰,答應了他,要給他一年時間,要做比真夫妻還真的露水夫妻,然而今時今夜,她要食言了。
謝卻荼蘼,春事已休。
徐三心上一沉,眉頭緊蹙,朝著蒲察快步走了過去。
第108章 黃金虎符白雪驄(四)
黃金虎符白雪驄(四)
蒲察知她那邊定是出了事,但也沒料到今夜徐三便要離城。他抿了抿唇, 心上沉重, 不再多言, 這便與她一同往院中趕去。
一迴西院, 徐三急急喚來唐玉藻,叫他趕緊收拾行囊, 務必要輕裝簡行。唐小郎見她神色如此凝重, 也知是出了大事, 不敢怠慢,趕忙挽起袖子,忙而不亂, 動作麻利地收拾起來。
徐三吩咐罷了唐玉藻,轉而又去了隔壁,跟徐母隨口扯了幾句謊, 說是要替崔鈿辦事, 提前幾月就要到開封府去,讓她這些日子, 暫且住到貞哥兒院子, 母子也算有個照應。徐母聽過之後, 雖心有不舍, 但也頗感欣慰, 隻道是徐三得了崔鈿看重,此一去,必將是平步青雲, 宦途得意。
徐三眼望著徐榮桂,但見融融燈火之中,那婦人穿著褐色衣衫,坐於桌邊,已不似早年間那般精神抖擻,瞧那眉眼,多有倦怠之色。近半年來,徐阿母生了幾次小病,雖都沒甚麽大礙,可也讓徐三娘憂心不已。
她心下一歎,握著徐阿母的手,又交待了她許久,讓她顧好身子。徐阿母一挑眉,嗤笑道:“你還說我?別以為我不知道,你這小娘子,成日裏起早貪黑的,可著勁兒的糟蹋身子。待你考完剩下這兩輪,可不能再這樣了。趁早安頓下來,也好將老娘我接到開封府,見見世麵,享享晚福。”
徐三一笑,連忙應下。待她再迴到自己那小院兒裏時,便見著唐玉藻已經差不多打好了行囊,抬眼見她過來,趕忙又指著院子裏的那兩盆花,出言問道:“娘子,那碗蓮和通泉草,還要不要帶到開封府去?”
他立於簷下,微抿著唇,凝視著徐三娘的麵容,等待著她的迴答。
他心裏清楚,這個答案,關乎著徐三娘的心之所屬。如此危急關頭,她若還要帶在身上,隻怕一生一世,就再也不會擱下了。
徐三怔了一下,抬起眼來,瞥了眼靠在門邊的蒲察,隨即收迴目光,看向唐小郎,稍稍一默,緩聲說道:“夜裏頭這樣晚了,咱們還得急著趕路。若是能尋著馬車,那就帶上。若是尋不著,便讓阿母進京時,再將這花草帶過來。”
唐玉藻趕忙應了下來,哪知即在此時,蒲察沉聲說道:“這麽晚了,你是找不著車的,不如就用我的馬車罷。”
徐三深深看了眼他,笑了一下,點了點頭,這便吩咐唐小郎去隔壁蒲察府上,叫人將車馬趕來。唐小郎瞥了蒲察一眼,緊抿著唇,這便出了院子,餘下這二人在院中獨處。
蒲察心上酸澀,雖強自克製,但眼圈已然微微泛紅。徐三內疚不已,緩步登上石階,立在他身側,凝望著他那一雙琥珀色的眼眸,隻覺他的眼睛亮得驚人。
在他的瞳仁之中,那一點點閃爍的光亮,是淚意?還是愛意?抑或是夜空中那璨璨星光,當真落入了他的眼底深處。也不知今日一別,此生此世,還能否再次與這雙赤誠而灼熱的眼眸,相對而望,相許真心。
徐三心上沉重,張口欲言,蒲察卻咧嘴一笑,拉住她的手,緊緊握住,低聲說道:“布耶楚,讓我送你一程罷。我最遠能到燕雲關,如此算來,還能和你再多待兩三日。這麽晚了,你一時也找不到駕車的人,就讓蒲察小師父,最後再教教你怎麽趕車罷。”
徐三忍著淚意,揚起笑臉,重重點了點頭,撲到了他懷中去。蒲察頓了一頓,方才伸出那結實有力的雙臂,好似要將她揉進身體裏去一般,緊緊地抱住了她,下巴抵在她那柔軟的發絲上,不住磨蹭親吻。
相看疑是夢,別恨好誰知。
蒲察為她趕車,送她上京的這兩三日裏,二人好似要將餘生情思,一並揮霍了盡,一入了夜,住進驛館,便是暮雲朝雨,鶯顛鸞倒。唐小郎心裏頭雖醋意難當,可一想著那金人也跟不到開封府去,便也不再計較,入夜之後,便老實待在自己那屋子裏,不去招惹,亦不去打擾。
這幾日行路之時,徐三也不忘了小心提防,生怕瑞王曉得虎符在她手中,派人過來搜查追殺。幸而這幾日裏,不曾出甚麽變故,也不曾遇上甚麽可疑之人。徐三暗自慶幸,卻也對崔鈿的安危心有擔憂。
有言道是,送君千裏,終須一別。三日過後,日落西山之際,徐三娘掀起簾子,眼望著那崢嶸崔嵬的燕雲關,心下一歎,知道她和蒲察的緣分,就要在此時了斷,便好似兩滴露珠兒,暫且相匯成一團露水,遲早又要被春風吹散,日陽照幹。
她歎了口氣,趕了唐小郎去前邊探路,隨即揚起頭來,看向坐在車前的男人。落日蒼茫,萬頃溶金,蒲察倚著車架,默不作聲,微微抬著下巴,殘霞餘暉將他那濃密的睫羽,琥珀色的眼眸,高挺的鼻梁,全都染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
徐三靠近他身後,輕輕撥弄了下他的小細辮,含笑說道:“前幾日是你的生辰,我有個東西想送你,可誰知一時情急,倒是忘了給你。還請蒲察小師父不要怨我,不要氣我。”
蒲察翹起唇角,順著她的袖子,向她手心看去,便見她手中躺著一個木人,精雕細刻,瞧那眉眼模樣,真是栩栩如生,與他本人一模一樣。徐三手上再一翻轉,蒲察就見那木人背後,還刻著數行金語,寫的正是愛根蒲察之意,落款則是“你的布耶楚克”。
這個木人,徐三刻了得有幾個月,每每得閑,便要自袖中掏出,不厭其煩地反複修刻。蒲察平日裏也撞上過幾迴,她卻都立刻收於袖中,推說是要練習腕力,死命遮掩,不給他看。
蒲察喉結一動,淚意上湧。他將那木人緊緊攥在手中,生怕徐三看見他落淚的模樣,一把將徐三緊緊抱住,頭抵在她發間,聲音微啞,用金語低低說道:
“車後有個箱子,裏頭放著一根長棍,還有一百來塊鏢刀。本想著待你生辰之日,讓木匠給你做根上好的,哪知竟來不及了,隻能將我手頭這根轉送給你。布耶楚,我盼著你能用上這些,可我也盼著你,永遠都用不上這些。還有,我雖不知你為何要走,但我知道有人要害你。你放心,雖說我馬上也要迴上京去,但我會令人守著你阿母和弟弟的。”
其實蒲察往年間,並不會在燕京待這麽久時日,一年之中,一就是正月來一次,六月才來一迴。他是為了徐三,才會在宋國久待。
徐三被他抱著,雖看不見他的臉,但也能感受到脖頸間的些許濕意。她微微撫著蒲察結實的後背,接著便聽到他悶聲說道:“布耶楚,你現在後悔,還來得及。我可以為了你待在大宋,我也願意蒙上蓋頭嫁給你。”
徐三聞言失笑,輕聲說道:“天快黑了。等再晚些,城門一關,你可就要在林子裏過夜了。”
她再一次拒絕了他。她有她的壯誌淩雲,不會因他而改心易誌。
蒲察深深唿吸,緊摟著她,含淚而笑,沉聲說道:“徐挽瀾,你舍了我,就不能白舍!你要幹大事,那就幹出個樣子來,不然你就算是辜負了我!但你若是真的做了大官,我就不怪你辜負我了。”
徐三笑道:“開弓沒有迴頭箭。我啊,這迴就一條道走到黑了。”
蒲察卻又低低說道:“有的,開弓也可以迴頭。你甚麽時候,不想走這條路了,就來北方找我。我帶著你,我們周遊列國……”
徐三笑了一下,輕輕將他推開。她凝視著他那英俊的眉眼,吻了下他泛紅的眼圈,隨即柔聲催促他道:“好了,蒲察。天快黑了,你必須趕緊迴城,我也要趕緊過關。蒲察,我的好愛根,看顧好自己。我留在屋子裏,未曾帶走的東西,書啊甚麽的,你盡管拿去。還有,別再哭了,你比我年長許多歲,比我高上一頭還多,還是腰纏萬貫的大商人,可不能總哭鼻子。”
蒲察點了點頭,抹了把淚,抿唇一笑,也不再多言。他將木人收入袖中,翻身下了車架,轉身便往來路走去。走了十數步後,他站定身形,立於樹下,迴過頭來。
夕陽西下,落日茫茫。他望著那一架車馬,愈行愈遠,漸漸地,天也黑了,車影也不見了。曾突然出現在他生命中的女人,以同樣讓他始料未及的方式,抽身而去,拋下了他,也許再也不會迴來。
徐三坐在車前,手勒韁繩,也不知是因為風太大了,還是因為迎著落日,陽光有些刺眼,她眨了兩下眼,竟也落下一滴淚來。徐三一怔,嗤笑一聲,抬袖抹去那淚珠兒,駕著馬車,朝著燕雲關愈行愈近。
世人總愛看事事如意的故事,最好是父疼母愛,生來就口銜明珠,翠繞珠圍,一生順遂。但是徐三娘卻想得明白,其實人生非常公平,若是想達成目的,就必須孜孜不息,夙夜不怠,就必須有所割舍,有所犧牲。
舍惡以得仁,舍欲以得聖。她雖非仁聖,但亦循此道。
第109章 使君本是花前客(一)
使君本是花前客(一)
徐三在前趕車,而身為奴仆的唐小郎, 反倒待在車廂之中, 由她手持鞭繩, 驅馬前行。唐玉藻心裏頭很是過意不去, 時不時就溫聲細語,又是要給徐三擦汗, 又是手持果子, 遞到她唇邊喂她。
徐挽瀾被他伺候慣了, 見他如此,也並未多想,哪知趕路的這七八日裏, 竟是唐小郎最是高興的一段日子了。這天地之間,隻他和娘子二人,再沒有旁人打攪, 夜裏頭唐玉藻發夢, 幾乎都要笑出聲來。
七八日過後,時值八月中旬, 徐三娘坐在車前, 抬眼一望, 便見所馳大道, 愈發寬廣, 途中遇上的車馬及百姓,也是愈發繁多,可見二人離開封府已是愈發近了。
這日晌午時分, 二人於道中稍稍歇息。徐三於路邊買了個筍肉饅頭,邊草草墊著肚子,邊躍上車架,垂腿而坐,眯眼遠眺,便見翩翩黃葉落,斜日淡雲籠,開封府那雙層飛簷的朱紅城樓,已然能夠看得一清二楚。
徐挽瀾勾起唇角,眯眸細思,卻忽地聽得身後傳來了些許動靜。她稍稍迴頭,便見唐小郎自簾間探出頭來,麵帶薄紗,輕聲笑道:“娘子,咱們總算到了開封府了。這一路也沒人追過來,依奴看,娘子已然平安了。”
徐三微微蹙眉,隻笑了笑,不曾徹底放下心來。她隻瞥了兩眼唐玉藻,挑眉問道:“不是給你買了些吃食麽?可曾用過了?”
唐小郎癟著小嘴兒,眨巴著狐狸眼兒,聲如黃鸝,宛轉低聲道:“奴不吃了,若是吃成了個胖子,奴的腰也粗了,腿也粗了,娘子便該厭棄奴了。”
徐三搖頭失笑,咬了口饅頭,一手藏於袖中,緩緩摩挲著那冰涼鏢刀,兀自又思索起來。
一路趕來,不曾撞上追兵,這到底是為何?
她先前找人打聽過,瑞王目前,還未曾揮軍忤逆,這就說明她假造虎符這事,又被崔鈿破了局,沒能得逞。既然如此,她該也已經知道了虎符被人盜走之事,可她卻一直按兵不動,是因為她還沒想到徐三這號小人物身上嗎?
不,她不會想不到。徐三一家,跟著崔鈿一同來了北方,往日裏每隔休沐,便要會麵一次,瑞王若是有心去查,不可能查不出來。虎符被盜當夜,崔鈿離營迴城,還去尋賀將軍庇護,徐三也連夜出城而去,瑞王對此如何能不起疑?
徐三低頭想著,眉頭深鎖,對崔鈿的安危自是擔憂不已。
唐小郎見她不語,卻是一心想跟她說話兒,想了想,又嬌聲道:“娘子,待咱們進了京都,先要去何處歇腳?奴心裏有個底兒,到時候禮數周全,便也不會落了娘子的麵子。”
徐三看了他一眼,扯了下唇角,卻是未曾多言,隻叫他迴車廂裏頭,好生坐穩,接著便勒動韁繩,驅車向前。
進京之後,先去何處?眼下她有兩個選擇。
其一,是如崔鈿所托,登得相府,將崔鈿所寫的書信,及那鎏金虎符,一並交到崔氏族人手中。先前在壽春之時,她和崔鈿的姐姐崔金釵見過一麵,也算是能自證身份,崔家人不會不信她。
隻是如此一來,在這件事中,徐挽瀾這個名字,便會被徹底抹掉。崔左相,又或是崔鈿的姐姐崔舍人,在向官家稟報之時,頂多會說崔鈿派人來京中送信,至於這個人姓甚名誰,無關大局,自是不必多提。
不過呢,雖然未能如願在禦前露臉,但是經此一事,崔金釵,或是崔左相,都會對她多上幾分看重。若能得崔氏栽培,她以後身入仕途,或也能順利不少——但是相應地,隻要她入了左相派係,那麽崔氏得罪過的人,她便於一時之間,也全部都得罪了。她可以和崔鈿交好,但是官場之中,站隊之事,還是該慎之又慎。
其二,當年辭別羅昀之時,羅五娘臥病在榻,給了她一封書信,讓她上京之後,去尋祥符羅氏的府邸,將此轉交到她的親眷手中。祥符羅氏,多出諍臣,雖說大多官品不高,但也都是官家近臣,能和官家說得上話。
羅氏不知北方時局,而她最是清楚不過,羅家人多半會領她進宮,讓她將來龍去脈,一並稟報官家,也好一口氣說個明白。如此一來,功勞還是崔鈿的,這一點不會變,但是她徐挽瀾,便能在官家麵前,再次露一迴臉。
但是選擇羅氏,也有一個問題。她雖有羅昀的書信在手,卻並不知這書信中的內容,亦不知這一封信,遞到羅氏手中之後,能否達到她理想中的效果。或許這書信一遞出去,便是石沉大海,杳然無聲。
徐三有這樣的思慮,並不是她自私,也不是她想要搶奪崔鈿的功績——無論她選崔還是選羅,功勞都是崔鈿的,板上釘釘,絕不會變。她隻想盡可能地,為日後官途,多做一分鋪墊。
徐三半垂著眼兒,趕著車馬,排到了那進京的長隊之中。她抬起眼來,看了看那熙攘人群,又掃向守門的女兵來,隻見她們手中都持有簿冊,對進京之人,一一尋問,加以登記。其餘州府可是沒這等規矩,隻這京都,看管得如此嚴格。
徐三手持鞭繩,心中忽地又憶起一個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