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鈿撇了撇嘴,抿了口小酒,興致索然地道:“又叫你說中了。我非要進那勾欄裏去,那幾個婦人自是進不去。我叫她們在門口等一個時辰,實則卻是從小門溜了出去。在這遠來驛裏,獨自一個,飲了好一會兒黃湯馬尿,可算是把徐三娘你給盼來了。”
徐三見她話裏帶著怨氣,連忙親自給她斟酒,又自罰了三盞。崔鈿知她酒量不行,平常若非有事應酬,也是絕不沾一滴酒的,此時見她如此,不由勾唇一笑,就此將她饒了過去。
徐三飲罷三盞,掏出帕子,輕拭唇角,崔鈿湊近她身側,又壓低聲音,對她緩聲道:“瑞王營中,有一處染坊,說是給兵士染衣裳的,譬如那騎馬的,和這走路的,就要穿不同的色兒。而這處染坊,則是由瑞王麾下四大將中的孫牧掌管。”
徐三心上一凜,知道崔鈿這是要說正經事了。她早先也聽羅五娘提及過,說這孫牧,打從瑞王還是少女時,便跟隨其左右,乃是瑞王最為看重的。這染坊,既是由孫牧掌管,其中必定有些道理。
果不其然,緊接著,她便聽得崔鈿低聲道:“那些在染坊裏做活的人,都自有一套行話。孫牧跟那染坊的人,交待事宜之時,倒是也不避著我,還跟我提了幾句。嗤,她必是以為我養尊處優,不會懂得這染坊的行話,可我先前在壽春為官之時,為了辦起集市,東奔西走,日日與那些商婦吃酒。有一迴在席上,眾人行起酒令,便用上了這染坊的行話來。”
崔鈿話及此處,麵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來。她手指繞著自己的發絲,柳眉挑起,竊笑道:“不巧不巧,略知一二。”
徐三挑眉問道:“那這孫牧所說的行話,又有甚麽反常之處?”
崔鈿冷哼一聲,道:“在染坊的行話裏,靛青叫做‘爛汙’,綠色喚作‘翠石’,白色則稱為‘月白’。孫牧與那染坊婦人說話之時,卻竟提起了‘蛇屎’之語。蛇屎是甚麽?正是——明黃之色。”
明黃色乃是隻有天子方能穿的顏色,瑞王之心,已然不言自明。徐三聽著,眉頭緊蹙,又湊近她身側,壓低聲音,對她嚴肅道:“這便跟打官司一樣,咱們還不曾抓著確鑿罪證,若是急著指認,說不定還會被反咬一口。且這燕樂縣內,裏外都是瑞王的人。依我之見,娘子還是要先扮作膏粱子弟,無能之輩,眼下這光景,無為即是有為。”
崔鈿點了點頭,沉聲道:“我知道。還要等。”
稍稍一頓,她又挑起眉來,對徐三緩聲道:“不和你玩笑了,我問你,你為何要給那金人好臉色?”
徐三低下頭來,勾唇輕笑,道:“我也不瞞你,我想學金文。宋金之戰,已然過了五十餘年,金國本就是豺狼野心,潛包禍謀,如今它元氣已複,十餘年內,兩國之間,難保不會再有一戰。既然來燕樂走了一遭,那便不能白走,總要學得點兒甚麽才好。”
崔鈿點了點頭,又輕聲道:“徐老三,你莫怪我多嘴,隻是你以後,多半是要做官的。隻要那頂烏紗帽,落到了你的頭頂上,那就不知會有多少人,在旁虎視眈眈,背地裏言三語四,隻等著尋出你的把柄,將你一把拉下馬來。”
她眼瞼低垂,勾唇輕笑道:“那金人,鼻子挺,手也大,一看就是不錯的貨色,你若想試試,我非但不攔著你,還想把你推到他懷裏去呢。隻是記好了,你們必須得私底下往來,甚麽親親摸摸的,千萬莫要擺到台麵兒上來。不然待你當了官,人家參你一本,說你曾勾結金人,那這髒水,可就怎麽都洗不掉了。”
徐三心上一凜,連忙點頭稱是。她紅唇微抿,手指輕輕摩挲著杯盞,眼望著那茶葉飄於水間,沉浮不定,一時之間,竟有些說不出話來。
宦海浮沉,如履薄冰,容不得半點馬虎。
蒲察……不過是個過客罷了。
夜色蒼蒼,街巷之上,花燈漸滅,人聲漸退。徐三與崔鈿說完了話兒,又與她約定好下次相會之處,接著便拜辭而去,歸於家中。
唐小郎見她迴來,且身上帶著酒氣,故意嫌棄了她好一會兒。徐三與他笑語幾句,便坐於桌前,攤開書冊,專心一誌,做起了算經題目來。這夜她精神不錯,思維很是清晰,一做起數學題目來,竟於不覺間,攻克了許多先前困住的難題。
待到她從那算經之中,迴過神來,卻見四下已然靜寂無聲,約莫已到了醜時。徐三收起書冊,緩步而出,走到唐小郎那屋前,默不作聲,輕輕一瞥,卻見那小郎君坐於榻上,身子歪倒,已然打起了小盹兒來。
徐三微微一笑,躡手躡腳,走上前去,輕輕按著他的肩膀,讓這小狐狸躺臥到炕席上去,接著又將錦被展開,將他身子蓋了個嚴實。明明她才是主人,唐小郎才是仆侍,然而今時今夜,兩人的身份,倒好似顛倒了過來一般。
徐三耳聽得唐小郎微微起了鼾聲,知他已然睡熟,這便出了門去。雖說已然被唐玉藻伺候慣了,但徐三也不是個廢人,自己梳洗的能力還是有的。
她挽起袖子,自缸中舀出水來,接著又去了灶旁,點上柴火,燒起水來。等候水開之時,徐三坐在院門之前,仰頭望著璧月珠星,玄雲開合,心中思量不定,不知不覺間,竟輕輕哼起了歌來。
其實無論前生還是今世,徐挽瀾都是個沒什麽音樂細胞的人。她會唱且不會唱跑調的歌,就那麽幾首,無非國歌、校歌、生日歌等而已。此時她哼歌,哼的也是當年上大學時的校歌。
那年她上大三時,當過兩個學期的班長,其間還領著全班同學,參加了合唱比賽。作為班中幹部,不能不參加集體活動,而這首校歌,她可是下了苦功夫,每晚睡前都要唱上十幾遍。
徐三娘哼著這熟悉而陌生的曲調,一時之間,竟有些放鬆下來,殊不知這獨特旋律,早已被有心之人偷聽了去。良夜清風,大雪又至,似是故人來。
作者有話要說: 最近寫得快了,幾乎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寫完一章哈哈哈
明天會留言~
第88章 風月佳時逢故人(四)
風月佳時逢故人(四)
雖說睡得有些遲,但隔日一早, 雞鳴才過, 徐三便精神抖擻地起了身。她一用過早膳, 澆過花草, 就坐於書案之前,翻閱起了書冊來。
約莫看了幾個時辰後, 徐三離了椅子, 到院中緩緩踱步, 放鬆精神,哪知便在此時,隔壁那位大商人差了小廝過來, 問她此時是否有空,能不能去他家院裏教課。
徐三一看日頭,見已是晌午時分, 又聞見自家後廚內, 悠悠飄出了陣陣飯香。她垂下頭來,稍稍一思, 便打發了那小廝迴去, 叫他告訴蒲察, 自己午後再過去。
蒲察的小心思, 她可是清楚得很。若是此時去了他那小院裏, 一到飯點兒,那家夥肯定不肯放她走,定要留她用膳。他這一行一止, 一言一語,為的無非就是要跟她多些牽扯。
可是徐三卻隻盼著,他能做到他昨天所說的話。對她有意與否,這是一迴事;教與被教,則是另一迴事了,定要劃清界限不可。
待到她用過了膳,歇了一會兒,方才帶上書冊,到了那蒲察院中。她甫一跨入院門,蒲察抬眼看見她,當即就不自覺地咧嘴笑著,站起身來。
可緊接著,男人又強逼著自己止住笑意,轉而蹙起眉頭,邁上前來,負手而立,故意有些嚴肅地道:“咱們,必須要定好時辰。甚麽時候習字,什麽時候學女真語,都要定好了。誰也不許吃……不是吃,是遲,誰都不許遲!”
徐三聽著,不由失笑。眼見得蒲察要定課程表,她自然是十分願意,當即走到案前,執起筆墨,緩緩笑道:“我不過是閑人一個。蒲察師父,你是大忙人,全都要先依著你來。”
蒲察聞言,卻抿著唇,搖了搖頭。徐三見狀,很是不解,皺眉輕笑道:“怎麽了?你不願教我?”
蒲察見她誤會,心上一急,趕緊說道:“不不不,我,怎麽會不願意教你?我是想說,我不是大忙人了。”
“哦?”徐三眯起眼來,玩笑道:“你的那些鋪子,全都做不下去了?”
蒲察咧嘴一笑,垂下眼來,想了一想,方才緩聲說道:“前幾日,你第一次教我,跟我說,你隻在燕樂待一年。一年過後,你就要到開封府去。但是我,我是去不了開封府的。”
依照大宋律法,金人的活動範圍,完全被限製在幽雲十六州內,即便有金國郎君,甘願舍棄身份,嫁入大宋國內為夫,那他也絕不能離開燕雲路。而若想脫離這個限製,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官家的金口玉言。
徐三聽過之後,垂下眼來,一言不發,隻靜靜望著那筆尖墨水,緩緩滴落於宣紙之上,好似荷蓮綻放一般,逐漸暈染開來。深沉的黑色,緩緩侵吞了白色,分明不過是隨意一滴,可落於紙上,卻竟生出了不同尋常的美感。
蒲察見她沉默不語,心上有些忐忑,麵上卻仍是笑著,緩緩說道:“三娘,你是聰明人。至於我是怎樣的人,我是怎麽想的,你都看得明白。我昨夜,睡不著,想了很久……我想好了,這一年,我會把生意,先放一放。我會好好教你。所以,我也算是半個閑人了。”
徐三聞言,遽然抬起頭來。她驀地覺得自己的胳膊無比僵硬,一時之間,竟動彈不得,隻能任由那筆尖墨珠,不住滴墜,幾乎要將那薄紙染透。
蒲察這是什麽意思?什麽叫做將生意放一放,好好教她?他、他怎麽能這樣說……她如何當得起他這深情厚誼?
徐三眉頭蹙起,張了張口,欲要說話,蒲察卻又勾唇一笑,搶聲說道:“你不用勸了。我十三歲,就隨著商隊,出來做買賣。什麽是重,什麽是輕,我很明白。我打定了主意,就不會再改。”
徐三蹙起眉來,一言不發。蒲察卻是一笑,坐於案前,提起筆來,一邊在紙上緩緩記下,一邊朗聲說道:“打從明日起,每日一到卯時,我便會去叫你起身。你既要學武,那就要打好底子,而你的蒲察師父,則會陪著你打底子。到了辰時,你就去用膳。”
他話及此處,仰起頭來,對徐三眨眼一笑,隨即道:“你也不用想得太多。我雖說,要將生意,先放一放,但那也是因為,最近行情不好,賺不著甚麽大錢。而且我晌午之前,還是要去看看鋪子的。”
蒲察所言,不過是為了讓她減輕些心理負擔罷了。他手底下商鋪眾多,涉及了不少行當,各行有各行的行情,哪裏能一概而論。而這一點,徐三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她默不作聲,隻低頭看向蒲察那歪七扭八的字跡,看著看著,便抿起唇來,心中所思,自是愈發複雜難言。
蒲察卻仍執著筆,邊寫邊說,興致昂揚,笑著說道:“晌午過後,一到未時,你先來教我一個時辰的漢文,我再教你一個時辰的女真語。待你用過晚膳,夜也靜了,人也少了,我就可以教你算學了。就這樣,每逢休沐,就歇上一日。”
一提起這算學,徐三不由輕笑道:“我昨夜說了,你若不會,也無需逞能。我雖是學徒,但你若教的不好,我可就不跟著你學了。”
蒲察卻認真道:“三娘你,有所不知,《算經》這書,寫的很好,在大金國,我們也用這個書教孩子。我們很看重算學。我小時候,跟著商隊做生意,阿叔就給了我這本書,讓我每天做十道題目,做不對,不準睡。我認得的字,都是《算經》上的。”
徐三一聽這話,不由對他刮目相看,神色也隨之認真了許多。她抿了抿唇,眼睛清亮,含笑說道:“那我就靠蒲察師父為我,傳道授業解惑了。”
蒲察聽得此言,笑得好似是個大孩子一般,那褐色瞳仁內,滿滿都是高興。徐三看在眼中,忍不住心上一軟,眉頭微蹙,別過目光,複又垂下頭來。
蒲察見她如此,大約也猜得她心中所想,連忙出言笑道:“如今已是未時了,小師父,你可想好,今日要教我哪幾個字了?我昨夜沒睡,可是寫滿了好幾頁紙,就為了能,好好教你,說我們的女真話。”
他稍稍一頓,又露著那一口大白牙,笑著說道:“我還替你想好了個金國名字,叫‘布耶楚克’。”
這個詞語,徐三倒是不曾聽過。她笑了笑,挑眉問道:“那是什麽意思?”
蒲察抿了下唇,隨即輕聲應道:“聰明的,健康的。總之,是好話。”
徐三默默念了念“buyecuke”這個名字,隨即勾唇一笑,也不忍拂他好意,姑且算是認了下來。
二人坐於案前,點起燭盞,接著便認認真真上起了課來。徐三雖不似蒲察那般,提前備課,寫滿了好幾張紙,做了個自編教材,但她也算是因材施教,打從街上買了幾冊話本兒迴來。
這些話本所描寫的,大多乃是宋人的生活日常,其中所用言語,可用性很高,非常適合似蒲察這般的人來學習。蒲察對於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是非常喜歡,對那幾冊話本,可以說是愛不釋手。
雖說這些話本的主角,大多乃是女子,令他少了幾分代入感,但徐三挑的這幾本,恰合了他的口味。為了知道後續情節發展,蒲察學起漢話來,也多了不少動力。他還纏著徐三起誓,叫她答應下來,絕不提前翻看後頭的章節,非說要兩人一起看才好。徐三無奈至極,哭笑不得,隻得依他所言,發誓不看。
待到徐小師父教過了漢文課,二人吃了兩盞茶,用了幾塊點心,稍事休整之後,便又上起了金文課來。
徐三一看蒲察那架勢,又是擺出自編教材,又要她一字不差地跟著自己複述,當真是下過不小功夫,且是個名符其實的嚴師。而蒲察所教給她的話,也都十分實用,徐三此時學了,幾乎馬上就用得著。
二人在書案之前,你寫漢話,我說金文,如此過了兩個時辰,竟是全然不覺得疲乏。蒲察教罷之後,才打算跟她交待明日習武之事,忽然之間,仿佛想了甚麽似的,瞪大眼睛,一拍腦袋,趕忙對徐三說道:
“三娘!倒有一事,忘了跟你說了。你可知,那位名喚金元禎的,就是你那東家,我那好兄弟,他迴來燕樂了?”
徐三一怔,蹙起眉來,搖了搖頭,兀自想道:若是那人已經迴來,住到了府裏,怎麽無論昨夜,還是今日,都不曾聽著過甚麽動靜?
蒲察立起身來,輕歎一聲,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低頭看向徐三,緩聲說道:“怪我怪我,隻顧著想你了,倒忘了說這正經事。你住在那個宅子裏,他作為東家,想請你去吃兩盞酒。我也去,就在今夜。看這時辰,也差不多了。三娘,你去不去?”
話音落罷,他又衝徐三對著口型,一個勁兒地說著去罷。
徐三瞥他兩眼,輕笑搖頭,也跟著立起身來,一邊整著衣衫,一邊輕聲說道:“去,當然要去。住在人家的院子裏,撿了這樣大的便宜,無論如何,也要跟人家道聲謝。”
蒲察見她應允下來,點了點頭,很是高興,這便與徐三一同,朝著那金元禎所住的東院行去。去時路上,徐三低聲向他打聽這金元禎,蒲察卻竟麵露難色,猶疑半晌,方才朗聲笑道:“三娘你不必多想。他雖然,是大金國的貴人,很貴的那一等,但是他,是個好人,待我也很好,絕不會為難你的。”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迴留言……這幾天太累,又是感冒又是奔波_(:3」∠)_
第89章 弱肉眈眈恣虎視(一)
弱肉眈眈恣虎視(一)
蒲察說這位金元禎,乃是大金國的貴人, 且是很貴的那一等, 徐三細一思量, 心中便有了猜測。
金姓乃是遼金國的國姓, 這個金元禎,既然身份十分尊貴, 那就定是皇親國戚。隻是在金國, 皇帝的親戚, 可謂是多如牛毛,著實算不得稀罕。就說上京宮中的那位大王,如今已有六十餘歲, 後宮之中美女如雲,光孩子就生了四十來個,若論皇親國戚, 哪裏數的過來呢?
徐三跟在蒲察身側, 隨著他往東院走去,不經意間, 瞥了蒲察兩眼。她忍不住想道:蒲察他和這樣的貴人來往, 且能做得這樣大的買賣, 想必也是有些來頭。崔鈿之言, 確乎有理, 和這些有錢有勢的金人來往之時,務必要小心謹慎,千萬莫要被有心人抓了把柄。
這般想著, 徐三娘收斂心思,一掀衣擺,與蒲察一同跨過門檻,進了那金元禎所住的東廂房裏頭。二人甫一入內,便聽得縷縷琴聲,自那雕鏤屏風之後,悠悠傳了出來。碧窗月落,小雪初起,伴著這琴聲清淑,當真是雅趣十足。
隻是蒲察,從小是跟算盤、賬本睡在一塊兒的,對這瑟瑟琴聲,著實是體會不出個中意味。他坐於蒲團之上,悄然瞥向身邊的徐三,卻見這小娘子,也不解其中韻味,隻以手支腮,眉頭微蹙,不知在愁些甚麽,顯然不是在細悟這琴聲。
蒲察抿唇低笑,見徐三發呆出神,便幹脆側著頭,直直地盯著徐三,細細地看著她那張清秀的臉。過了好一會兒後,徐三猛地迴神,卻見蒲察已然瞧了她半晌,二人相對而視,不由都勾唇輕笑。
金元禎從那屏風之後,稍整衣襟,緩步而出,眼兒一掃,便見這兩人麵對著麵,不知在笑些甚麽。這男人心中一沉,很是不悅,麵上卻勾唇笑道:“百聞不如一見。想必這位,就是徐三娘了。”
徐三眼見得主人過來,連忙立起身來,對他行禮道謝。蒲察一見,抿唇一笑,也忙不迭地起身,陪著徐三一同站著。
金元禎掃了二人兩眼,扯了下唇角,也不再多說,隻叫二人趕緊坐下,一同吃酒敘話。徐三及蒲察坐定之後,便有金元禎的妾室侍婢,一一端了菜肴茶酒上桌,徐三在旁看著,心中又起了思量。
雖說在金國,實行的是一夫多妻製,但是無論娶妻,還是買妾,都要花上一大筆彩/金。若是尋常人家,頂多隻能娶一個,再勉強納一個,似金元禎這般,納娶了起碼五六個的,真可以說是腰纏萬貫,財大氣粗了。
再看這金元禎備下的這茶,乃是烹雪煮出的石乳茶;而他這酒,用的也是產自涼州,極為罕有的葡萄酒,並非那帶著些許膻腥之氣的羊羔美酒;再看他這菜,也著實不是金人的口味,倒和那魏大娘的喜好有些相似,隻是他,可比那魏氏吃的還要精細。
徐三看著這環肥燕瘦,各有不同的嬌妾美侍,再看看這風雅又講究的菜品,也不知為何,著實提不起胃口來。她動筷寥寥,不言不語,聽著蒲察跟那金元禎說了會兒話,便動起了心思,想著要起身離去,歸於西院。
元禎見狀,勾唇一笑,緩緩舉起小盞,對著徐三溫聲道:“徐三娘,我見你也不怎麽動筷,可是我備下的這菜,不合你的口味?”
他吃飯的口味不似金人,衣裳及發型也跟那些金人不同,便連這漢話,說的也十分地道,不帶一絲口音,真是怪哉。
徐三抿了抿唇,跟著端起酒盞,含笑應道:“非也,非也。俗話說的好,麻雀吃不了二兩穀。我晌午吃得多了,夜裏頭自然吃不下了。”
元禎不言,端起酒盞,對她示意,緊接著便一飲而盡,勾唇一笑。徐三看著那杯中酒液,卻是有些遲疑起來,她雖知這不過是葡萄酒而已,醉也醉不到哪兒去,隻是她這身子,著實不怎麽耐酒,隻要沾上一滴,便要難受許久。
蒲察在旁,抬頭一看,不由分說,當即奪了那小盞在手,仰頭飲了個一滴不剩。他對著金元禎笑了笑,但用女真語說道:“十四郎不要怪罪。她一吃酒,便會吐個不停,若是髒了十四郎的地方,還得要我收場,我可不想惹這麻煩。”
金元禎挑眉輕笑,勾起唇來,很是玩味地看向蒲察。他手上把玩著青瓷小盞,一言不發,也不知在想些甚麽。
徐三見她話裏帶著怨氣,連忙親自給她斟酒,又自罰了三盞。崔鈿知她酒量不行,平常若非有事應酬,也是絕不沾一滴酒的,此時見她如此,不由勾唇一笑,就此將她饒了過去。
徐三飲罷三盞,掏出帕子,輕拭唇角,崔鈿湊近她身側,又壓低聲音,對她緩聲道:“瑞王營中,有一處染坊,說是給兵士染衣裳的,譬如那騎馬的,和這走路的,就要穿不同的色兒。而這處染坊,則是由瑞王麾下四大將中的孫牧掌管。”
徐三心上一凜,知道崔鈿這是要說正經事了。她早先也聽羅五娘提及過,說這孫牧,打從瑞王還是少女時,便跟隨其左右,乃是瑞王最為看重的。這染坊,既是由孫牧掌管,其中必定有些道理。
果不其然,緊接著,她便聽得崔鈿低聲道:“那些在染坊裏做活的人,都自有一套行話。孫牧跟那染坊的人,交待事宜之時,倒是也不避著我,還跟我提了幾句。嗤,她必是以為我養尊處優,不會懂得這染坊的行話,可我先前在壽春為官之時,為了辦起集市,東奔西走,日日與那些商婦吃酒。有一迴在席上,眾人行起酒令,便用上了這染坊的行話來。”
崔鈿話及此處,麵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來。她手指繞著自己的發絲,柳眉挑起,竊笑道:“不巧不巧,略知一二。”
徐三挑眉問道:“那這孫牧所說的行話,又有甚麽反常之處?”
崔鈿冷哼一聲,道:“在染坊的行話裏,靛青叫做‘爛汙’,綠色喚作‘翠石’,白色則稱為‘月白’。孫牧與那染坊婦人說話之時,卻竟提起了‘蛇屎’之語。蛇屎是甚麽?正是——明黃之色。”
明黃色乃是隻有天子方能穿的顏色,瑞王之心,已然不言自明。徐三聽著,眉頭緊蹙,又湊近她身側,壓低聲音,對她嚴肅道:“這便跟打官司一樣,咱們還不曾抓著確鑿罪證,若是急著指認,說不定還會被反咬一口。且這燕樂縣內,裏外都是瑞王的人。依我之見,娘子還是要先扮作膏粱子弟,無能之輩,眼下這光景,無為即是有為。”
崔鈿點了點頭,沉聲道:“我知道。還要等。”
稍稍一頓,她又挑起眉來,對徐三緩聲道:“不和你玩笑了,我問你,你為何要給那金人好臉色?”
徐三低下頭來,勾唇輕笑,道:“我也不瞞你,我想學金文。宋金之戰,已然過了五十餘年,金國本就是豺狼野心,潛包禍謀,如今它元氣已複,十餘年內,兩國之間,難保不會再有一戰。既然來燕樂走了一遭,那便不能白走,總要學得點兒甚麽才好。”
崔鈿點了點頭,又輕聲道:“徐老三,你莫怪我多嘴,隻是你以後,多半是要做官的。隻要那頂烏紗帽,落到了你的頭頂上,那就不知會有多少人,在旁虎視眈眈,背地裏言三語四,隻等著尋出你的把柄,將你一把拉下馬來。”
她眼瞼低垂,勾唇輕笑道:“那金人,鼻子挺,手也大,一看就是不錯的貨色,你若想試試,我非但不攔著你,還想把你推到他懷裏去呢。隻是記好了,你們必須得私底下往來,甚麽親親摸摸的,千萬莫要擺到台麵兒上來。不然待你當了官,人家參你一本,說你曾勾結金人,那這髒水,可就怎麽都洗不掉了。”
徐三心上一凜,連忙點頭稱是。她紅唇微抿,手指輕輕摩挲著杯盞,眼望著那茶葉飄於水間,沉浮不定,一時之間,竟有些說不出話來。
宦海浮沉,如履薄冰,容不得半點馬虎。
蒲察……不過是個過客罷了。
夜色蒼蒼,街巷之上,花燈漸滅,人聲漸退。徐三與崔鈿說完了話兒,又與她約定好下次相會之處,接著便拜辭而去,歸於家中。
唐小郎見她迴來,且身上帶著酒氣,故意嫌棄了她好一會兒。徐三與他笑語幾句,便坐於桌前,攤開書冊,專心一誌,做起了算經題目來。這夜她精神不錯,思維很是清晰,一做起數學題目來,竟於不覺間,攻克了許多先前困住的難題。
待到她從那算經之中,迴過神來,卻見四下已然靜寂無聲,約莫已到了醜時。徐三收起書冊,緩步而出,走到唐小郎那屋前,默不作聲,輕輕一瞥,卻見那小郎君坐於榻上,身子歪倒,已然打起了小盹兒來。
徐三微微一笑,躡手躡腳,走上前去,輕輕按著他的肩膀,讓這小狐狸躺臥到炕席上去,接著又將錦被展開,將他身子蓋了個嚴實。明明她才是主人,唐小郎才是仆侍,然而今時今夜,兩人的身份,倒好似顛倒了過來一般。
徐三耳聽得唐小郎微微起了鼾聲,知他已然睡熟,這便出了門去。雖說已然被唐玉藻伺候慣了,但徐三也不是個廢人,自己梳洗的能力還是有的。
她挽起袖子,自缸中舀出水來,接著又去了灶旁,點上柴火,燒起水來。等候水開之時,徐三坐在院門之前,仰頭望著璧月珠星,玄雲開合,心中思量不定,不知不覺間,竟輕輕哼起了歌來。
其實無論前生還是今世,徐挽瀾都是個沒什麽音樂細胞的人。她會唱且不會唱跑調的歌,就那麽幾首,無非國歌、校歌、生日歌等而已。此時她哼歌,哼的也是當年上大學時的校歌。
那年她上大三時,當過兩個學期的班長,其間還領著全班同學,參加了合唱比賽。作為班中幹部,不能不參加集體活動,而這首校歌,她可是下了苦功夫,每晚睡前都要唱上十幾遍。
徐三娘哼著這熟悉而陌生的曲調,一時之間,竟有些放鬆下來,殊不知這獨特旋律,早已被有心之人偷聽了去。良夜清風,大雪又至,似是故人來。
作者有話要說: 最近寫得快了,幾乎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寫完一章哈哈哈
明天會留言~
第88章 風月佳時逢故人(四)
風月佳時逢故人(四)
雖說睡得有些遲,但隔日一早, 雞鳴才過, 徐三便精神抖擻地起了身。她一用過早膳, 澆過花草, 就坐於書案之前,翻閱起了書冊來。
約莫看了幾個時辰後, 徐三離了椅子, 到院中緩緩踱步, 放鬆精神,哪知便在此時,隔壁那位大商人差了小廝過來, 問她此時是否有空,能不能去他家院裏教課。
徐三一看日頭,見已是晌午時分, 又聞見自家後廚內, 悠悠飄出了陣陣飯香。她垂下頭來,稍稍一思, 便打發了那小廝迴去, 叫他告訴蒲察, 自己午後再過去。
蒲察的小心思, 她可是清楚得很。若是此時去了他那小院裏, 一到飯點兒,那家夥肯定不肯放她走,定要留她用膳。他這一行一止, 一言一語,為的無非就是要跟她多些牽扯。
可是徐三卻隻盼著,他能做到他昨天所說的話。對她有意與否,這是一迴事;教與被教,則是另一迴事了,定要劃清界限不可。
待到她用過了膳,歇了一會兒,方才帶上書冊,到了那蒲察院中。她甫一跨入院門,蒲察抬眼看見她,當即就不自覺地咧嘴笑著,站起身來。
可緊接著,男人又強逼著自己止住笑意,轉而蹙起眉頭,邁上前來,負手而立,故意有些嚴肅地道:“咱們,必須要定好時辰。甚麽時候習字,什麽時候學女真語,都要定好了。誰也不許吃……不是吃,是遲,誰都不許遲!”
徐三聽著,不由失笑。眼見得蒲察要定課程表,她自然是十分願意,當即走到案前,執起筆墨,緩緩笑道:“我不過是閑人一個。蒲察師父,你是大忙人,全都要先依著你來。”
蒲察聞言,卻抿著唇,搖了搖頭。徐三見狀,很是不解,皺眉輕笑道:“怎麽了?你不願教我?”
蒲察見她誤會,心上一急,趕緊說道:“不不不,我,怎麽會不願意教你?我是想說,我不是大忙人了。”
“哦?”徐三眯起眼來,玩笑道:“你的那些鋪子,全都做不下去了?”
蒲察咧嘴一笑,垂下眼來,想了一想,方才緩聲說道:“前幾日,你第一次教我,跟我說,你隻在燕樂待一年。一年過後,你就要到開封府去。但是我,我是去不了開封府的。”
依照大宋律法,金人的活動範圍,完全被限製在幽雲十六州內,即便有金國郎君,甘願舍棄身份,嫁入大宋國內為夫,那他也絕不能離開燕雲路。而若想脫離這個限製,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官家的金口玉言。
徐三聽過之後,垂下眼來,一言不發,隻靜靜望著那筆尖墨水,緩緩滴落於宣紙之上,好似荷蓮綻放一般,逐漸暈染開來。深沉的黑色,緩緩侵吞了白色,分明不過是隨意一滴,可落於紙上,卻竟生出了不同尋常的美感。
蒲察見她沉默不語,心上有些忐忑,麵上卻仍是笑著,緩緩說道:“三娘,你是聰明人。至於我是怎樣的人,我是怎麽想的,你都看得明白。我昨夜,睡不著,想了很久……我想好了,這一年,我會把生意,先放一放。我會好好教你。所以,我也算是半個閑人了。”
徐三聞言,遽然抬起頭來。她驀地覺得自己的胳膊無比僵硬,一時之間,竟動彈不得,隻能任由那筆尖墨珠,不住滴墜,幾乎要將那薄紙染透。
蒲察這是什麽意思?什麽叫做將生意放一放,好好教她?他、他怎麽能這樣說……她如何當得起他這深情厚誼?
徐三眉頭蹙起,張了張口,欲要說話,蒲察卻又勾唇一笑,搶聲說道:“你不用勸了。我十三歲,就隨著商隊,出來做買賣。什麽是重,什麽是輕,我很明白。我打定了主意,就不會再改。”
徐三蹙起眉來,一言不發。蒲察卻是一笑,坐於案前,提起筆來,一邊在紙上緩緩記下,一邊朗聲說道:“打從明日起,每日一到卯時,我便會去叫你起身。你既要學武,那就要打好底子,而你的蒲察師父,則會陪著你打底子。到了辰時,你就去用膳。”
他話及此處,仰起頭來,對徐三眨眼一笑,隨即道:“你也不用想得太多。我雖說,要將生意,先放一放,但那也是因為,最近行情不好,賺不著甚麽大錢。而且我晌午之前,還是要去看看鋪子的。”
蒲察所言,不過是為了讓她減輕些心理負擔罷了。他手底下商鋪眾多,涉及了不少行當,各行有各行的行情,哪裏能一概而論。而這一點,徐三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她默不作聲,隻低頭看向蒲察那歪七扭八的字跡,看著看著,便抿起唇來,心中所思,自是愈發複雜難言。
蒲察卻仍執著筆,邊寫邊說,興致昂揚,笑著說道:“晌午過後,一到未時,你先來教我一個時辰的漢文,我再教你一個時辰的女真語。待你用過晚膳,夜也靜了,人也少了,我就可以教你算學了。就這樣,每逢休沐,就歇上一日。”
一提起這算學,徐三不由輕笑道:“我昨夜說了,你若不會,也無需逞能。我雖是學徒,但你若教的不好,我可就不跟著你學了。”
蒲察卻認真道:“三娘你,有所不知,《算經》這書,寫的很好,在大金國,我們也用這個書教孩子。我們很看重算學。我小時候,跟著商隊做生意,阿叔就給了我這本書,讓我每天做十道題目,做不對,不準睡。我認得的字,都是《算經》上的。”
徐三一聽這話,不由對他刮目相看,神色也隨之認真了許多。她抿了抿唇,眼睛清亮,含笑說道:“那我就靠蒲察師父為我,傳道授業解惑了。”
蒲察聽得此言,笑得好似是個大孩子一般,那褐色瞳仁內,滿滿都是高興。徐三看在眼中,忍不住心上一軟,眉頭微蹙,別過目光,複又垂下頭來。
蒲察見她如此,大約也猜得她心中所想,連忙出言笑道:“如今已是未時了,小師父,你可想好,今日要教我哪幾個字了?我昨夜沒睡,可是寫滿了好幾頁紙,就為了能,好好教你,說我們的女真話。”
他稍稍一頓,又露著那一口大白牙,笑著說道:“我還替你想好了個金國名字,叫‘布耶楚克’。”
這個詞語,徐三倒是不曾聽過。她笑了笑,挑眉問道:“那是什麽意思?”
蒲察抿了下唇,隨即輕聲應道:“聰明的,健康的。總之,是好話。”
徐三默默念了念“buyecuke”這個名字,隨即勾唇一笑,也不忍拂他好意,姑且算是認了下來。
二人坐於案前,點起燭盞,接著便認認真真上起了課來。徐三雖不似蒲察那般,提前備課,寫滿了好幾張紙,做了個自編教材,但她也算是因材施教,打從街上買了幾冊話本兒迴來。
這些話本所描寫的,大多乃是宋人的生活日常,其中所用言語,可用性很高,非常適合似蒲察這般的人來學習。蒲察對於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是非常喜歡,對那幾冊話本,可以說是愛不釋手。
雖說這些話本的主角,大多乃是女子,令他少了幾分代入感,但徐三挑的這幾本,恰合了他的口味。為了知道後續情節發展,蒲察學起漢話來,也多了不少動力。他還纏著徐三起誓,叫她答應下來,絕不提前翻看後頭的章節,非說要兩人一起看才好。徐三無奈至極,哭笑不得,隻得依他所言,發誓不看。
待到徐小師父教過了漢文課,二人吃了兩盞茶,用了幾塊點心,稍事休整之後,便又上起了金文課來。
徐三一看蒲察那架勢,又是擺出自編教材,又要她一字不差地跟著自己複述,當真是下過不小功夫,且是個名符其實的嚴師。而蒲察所教給她的話,也都十分實用,徐三此時學了,幾乎馬上就用得著。
二人在書案之前,你寫漢話,我說金文,如此過了兩個時辰,竟是全然不覺得疲乏。蒲察教罷之後,才打算跟她交待明日習武之事,忽然之間,仿佛想了甚麽似的,瞪大眼睛,一拍腦袋,趕忙對徐三說道:
“三娘!倒有一事,忘了跟你說了。你可知,那位名喚金元禎的,就是你那東家,我那好兄弟,他迴來燕樂了?”
徐三一怔,蹙起眉來,搖了搖頭,兀自想道:若是那人已經迴來,住到了府裏,怎麽無論昨夜,還是今日,都不曾聽著過甚麽動靜?
蒲察立起身來,輕歎一聲,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低頭看向徐三,緩聲說道:“怪我怪我,隻顧著想你了,倒忘了說這正經事。你住在那個宅子裏,他作為東家,想請你去吃兩盞酒。我也去,就在今夜。看這時辰,也差不多了。三娘,你去不去?”
話音落罷,他又衝徐三對著口型,一個勁兒地說著去罷。
徐三瞥他兩眼,輕笑搖頭,也跟著立起身來,一邊整著衣衫,一邊輕聲說道:“去,當然要去。住在人家的院子裏,撿了這樣大的便宜,無論如何,也要跟人家道聲謝。”
蒲察見她應允下來,點了點頭,很是高興,這便與徐三一同,朝著那金元禎所住的東院行去。去時路上,徐三低聲向他打聽這金元禎,蒲察卻竟麵露難色,猶疑半晌,方才朗聲笑道:“三娘你不必多想。他雖然,是大金國的貴人,很貴的那一等,但是他,是個好人,待我也很好,絕不會為難你的。”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迴留言……這幾天太累,又是感冒又是奔波_(:3」∠)_
第89章 弱肉眈眈恣虎視(一)
弱肉眈眈恣虎視(一)
蒲察說這位金元禎,乃是大金國的貴人, 且是很貴的那一等, 徐三細一思量, 心中便有了猜測。
金姓乃是遼金國的國姓, 這個金元禎,既然身份十分尊貴, 那就定是皇親國戚。隻是在金國, 皇帝的親戚, 可謂是多如牛毛,著實算不得稀罕。就說上京宮中的那位大王,如今已有六十餘歲, 後宮之中美女如雲,光孩子就生了四十來個,若論皇親國戚, 哪裏數的過來呢?
徐三跟在蒲察身側, 隨著他往東院走去,不經意間, 瞥了蒲察兩眼。她忍不住想道:蒲察他和這樣的貴人來往, 且能做得這樣大的買賣, 想必也是有些來頭。崔鈿之言, 確乎有理, 和這些有錢有勢的金人來往之時,務必要小心謹慎,千萬莫要被有心人抓了把柄。
這般想著, 徐三娘收斂心思,一掀衣擺,與蒲察一同跨過門檻,進了那金元禎所住的東廂房裏頭。二人甫一入內,便聽得縷縷琴聲,自那雕鏤屏風之後,悠悠傳了出來。碧窗月落,小雪初起,伴著這琴聲清淑,當真是雅趣十足。
隻是蒲察,從小是跟算盤、賬本睡在一塊兒的,對這瑟瑟琴聲,著實是體會不出個中意味。他坐於蒲團之上,悄然瞥向身邊的徐三,卻見這小娘子,也不解其中韻味,隻以手支腮,眉頭微蹙,不知在愁些甚麽,顯然不是在細悟這琴聲。
蒲察抿唇低笑,見徐三發呆出神,便幹脆側著頭,直直地盯著徐三,細細地看著她那張清秀的臉。過了好一會兒後,徐三猛地迴神,卻見蒲察已然瞧了她半晌,二人相對而視,不由都勾唇輕笑。
金元禎從那屏風之後,稍整衣襟,緩步而出,眼兒一掃,便見這兩人麵對著麵,不知在笑些甚麽。這男人心中一沉,很是不悅,麵上卻勾唇笑道:“百聞不如一見。想必這位,就是徐三娘了。”
徐三眼見得主人過來,連忙立起身來,對他行禮道謝。蒲察一見,抿唇一笑,也忙不迭地起身,陪著徐三一同站著。
金元禎掃了二人兩眼,扯了下唇角,也不再多說,隻叫二人趕緊坐下,一同吃酒敘話。徐三及蒲察坐定之後,便有金元禎的妾室侍婢,一一端了菜肴茶酒上桌,徐三在旁看著,心中又起了思量。
雖說在金國,實行的是一夫多妻製,但是無論娶妻,還是買妾,都要花上一大筆彩/金。若是尋常人家,頂多隻能娶一個,再勉強納一個,似金元禎這般,納娶了起碼五六個的,真可以說是腰纏萬貫,財大氣粗了。
再看這金元禎備下的這茶,乃是烹雪煮出的石乳茶;而他這酒,用的也是產自涼州,極為罕有的葡萄酒,並非那帶著些許膻腥之氣的羊羔美酒;再看他這菜,也著實不是金人的口味,倒和那魏大娘的喜好有些相似,隻是他,可比那魏氏吃的還要精細。
徐三看著這環肥燕瘦,各有不同的嬌妾美侍,再看看這風雅又講究的菜品,也不知為何,著實提不起胃口來。她動筷寥寥,不言不語,聽著蒲察跟那金元禎說了會兒話,便動起了心思,想著要起身離去,歸於西院。
元禎見狀,勾唇一笑,緩緩舉起小盞,對著徐三溫聲道:“徐三娘,我見你也不怎麽動筷,可是我備下的這菜,不合你的口味?”
他吃飯的口味不似金人,衣裳及發型也跟那些金人不同,便連這漢話,說的也十分地道,不帶一絲口音,真是怪哉。
徐三抿了抿唇,跟著端起酒盞,含笑應道:“非也,非也。俗話說的好,麻雀吃不了二兩穀。我晌午吃得多了,夜裏頭自然吃不下了。”
元禎不言,端起酒盞,對她示意,緊接著便一飲而盡,勾唇一笑。徐三看著那杯中酒液,卻是有些遲疑起來,她雖知這不過是葡萄酒而已,醉也醉不到哪兒去,隻是她這身子,著實不怎麽耐酒,隻要沾上一滴,便要難受許久。
蒲察在旁,抬頭一看,不由分說,當即奪了那小盞在手,仰頭飲了個一滴不剩。他對著金元禎笑了笑,但用女真語說道:“十四郎不要怪罪。她一吃酒,便會吐個不停,若是髒了十四郎的地方,還得要我收場,我可不想惹這麻煩。”
金元禎挑眉輕笑,勾起唇來,很是玩味地看向蒲察。他手上把玩著青瓷小盞,一言不發,也不知在想些甚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