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來了勁,眼上眼下,細細打量起那唐玉藻來,挑眉道:“我倒瞧不出來,原來你好的是這一口兒。你可比我想得平常多了。”
魏大娘這汙言糟語,聽得徐挽瀾這個兩世為人的假少女,都覺得麵上臊得慌。她嘴角抽了兩下,才要說話,不曾想那魏大娘忽地又扯住了她袖子,一本正經地高聲道:
“如此一來,這便是雙喜臨門了。甭管它後果前因,咱這官司都算是贏了,你更是連勝三局,好不威風,自然算是一喜。這第二喜,就要喜你開了竅兒,打從今日起,咱兩個能說的話兒便更多了。往後阿姐跟你這小娘子打交道,便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你不是要給他做衣服?這等小事兒,就包在阿姐身上了。跟我迴府裏頭,我教人給他量體裁衣。”
徐挽瀾聞言,兀自想道:那唐小郎,早晨急著出門,也來不及用膳。來的路上,她雖給這唐玉藻買了兩個燒餅,可這唐玉藻十七八歲,正是男孩子長身體的時候,兩個餅哪裏填得飽肚子?若是到了魏大娘的府中去,非但能蹭一頓好飯,便連做衣裳的事兒,魏大都給包圓兒了,去哪兒找這樣的好事兒!
徐挽瀾不由笑了,連忙道:“阿姐是我的知心人兒,還看不穿我麽。我這人啊,一喜蹭吃蹭喝,腹為飯坑,腸為酒囊,二喜金銀財寶,七青八黃,一見錢就眼開。別多說了,走走走,去阿姐府上吃酒去!”
魏大娘喜笑顏開,這便拉著她一同登上車架,朝著魏府凱旋而歸。這徐三娘自然能和她並肩同坐,至於那唐玉藻,因身份卑微,便隻能跟在車架後頭,幹用兩條腿快步跟著,也實是辛苦。
好不容易到了魏府,奴仆先進去報了喜訊,待到徐挽瀾一下車架,便見與魏大娘相熟的幾個商婦皆麵上帶笑,迎了過來。徐挽瀾心中有所惦記,微微側頭,不動聲色地瞥了那唐玉藻,見他麵色如常,隻額前微有薄汗,此外並無異狀,這才放下心來。
魏大娘喜滋滋地登上石階,才要跨過門檻,卻聽得一婦人笑道:“老姐姐喲,你可迴來了。這老虎不在家,猴子便作亂。你養的那隻小狗兒,端是個不知好歹的,非要逃出去當野狗,結果逃了一半,被人抓了個正著。鏈子鎖上了,隻等著你迴來發落。”
魏大娘一聽,臉色遽然一沉,冷哼一聲,這就提起步子,朝著院子裏走去。徐挽瀾跟在她後頭,起初還有些不明所以,暗想著魏大娘甚麽時候還養起狗了,她怎麽不曾見過,也不曾聽她說過。待到一行人等進了後院,徐挽瀾心上一歎,這才恍然大悟——這所謂的小狗兒,指的哪裏是那啃骨頭的狗,分明說的是這被百般作踐的韓小犬。
前前後後,這韓郎君足足折騰了半個月了,卻仍是死咬牙關,不肯服軟,當真是個打不屈、捶不扁的硬骨頭。徐三娘惋歎不已,抬眼去看那男人,卻見他脖子上拴著個狗鏈,手腳也被捆得結實,而他那赤露在外、肌肉虯結的上半身,則是鞭痕密布,瘡疤滿眼,令人目不忍視。
這郎君便是淪落到如此地步,卻仍是如殺死的公雞撲棱翅,負隅頑抗,死不屈服。他死死瞪著魏大娘,眼神兇狠,瞻視如鷹,真可謂是龍性難馴,膚撓不受。
魏大娘居高臨下,俯視著他,冷冷一笑,道:“你這賤人,仗著有副好皮相,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膽兒是愈來愈肥,全不將我放在眼裏。今兒個我是雙喜臨門,便先不與你計較,待到吃過了酒,送完了客,夜裏頭我非要撅折你膀子,打瘸你蹄子,磨得你花殘柳敗休!”
眼下魏大娘正在氣頭上,徐三娘站在她後頭,仿佛都能聽見她這滿口銀牙咬得咯咯響。徐挽瀾便是於心不忍,也萬萬不敢在這當口兒吐一個字。
魏大娘罵了一通,暫且撒完了氣,這就領著一眾婦人娘子入了席間。徐挽瀾由魏大娘拉著,坐到了她跟前,接著便是珍羞美味,金齏玉鱠一一上了桌來。
因魏大娘才發了脾氣,這幾位娘子一時也不便多說甚麽,這一桌酒席,難免有幾分沉悶,徐三娘見狀,便麵上含笑,捧起瓷碗,站起身來,將每樣菜都夾了幾筷子。金陵丸子兩個,黃泥煨雞兩塊,水晶肴蹄一個,再附上一小張抹了甜醬的金香餅,舀上兩勺土雞湯,不一會兒,這小碗裏頭,便堆得如小山一般。
魏大娘看在眼中,不由失笑,道:“瞧你這饞樣兒!這菜又沒長腿,也不會自個兒跑了,我更不會拘著你不讓你吃。這一桌子人裏頭,論起能吃能喝,也沒一個比得過你。你猴急甚麽,以後常來找我便是!”
徐三娘卻笑道:“姐姐們莫笑我,也莫怪我失禮。我這也不是為了自己個兒,實在是我新買的那小郎君,這都到了半下午了,就吃了兩個小燒餅。我怕他餓著,才趕緊給他先盛些菜送過去。”
見徐三娘如此,滿桌娘子不由得嬉笑起來,這席間氛圍,也由此活分了不少。魏大娘則嗬嗬一樂,戲弄她道:“是得喂飽些。吃飽了才幹得動活兒。”
徐三娘故作嬌羞,又道:“姐姐們先說著話兒,我給那小子送過去,馬上就迴來。”
魏大娘嘻嘻笑道:“不急不急。你待得久些也好,多親熱一會兒。”言罷之後,她又將自己的空碗遞過去,快聲道:“阿姐我最慷慨不過。你趕緊再盛一碗,再拿一小壺酒過去。便是吃垮了我,我也要成全這樁美事。”
徐三娘依言而行,帶著小碗菜,揣著一壺酒,這便往外間行去。而唐玉藻此時正候在別間廂房外,搬了個月牙凳,坐在長廊外頭,閑得無事,兀自琢磨起來。
他遠遠瞧著院子另一頭的韓小犬,這心裏麵的思量,卻是複雜得很。一方麵,唐玉藻隱隱覺得他可憐,可另一麵,這早被洗腦了的土著唐小郎,便也跟魏大娘身邊那些商婦一樣,也覺得這韓小犬,很是不識好歹。魏大娘有錢有勢,出手大方,跟了她有何不好?挑女人嘛,不能看臉,要看本事和能耐。
當然了,那小娘子若是長得不錯,自然也算得是一個好處。便好似徐三娘,又有本事,臉長得還耐看,唐玉藻對此很是滿意,一想起來自家那小娘子,他那眉眼便不由得彎了起來。
抬眼再看向那韓小犬,唐玉藻又暗自比較道:似他唐玉藻,雖說也算長得好看,但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好看是好看,秀氣是秀氣,但到底不如這韓小犬眉眼精致,氣勢非凡。韓小犬麽,哪裏都好,就是這眼神太嚇人了,不比他溫柔解語,還有就是這身腱子肉,力氣雖大,但哪裏比得過他這柳弱花嬌?
正胡思亂想著,唐玉藻忽地感覺肩上被人一拍,接著鼻間便有飯香縈來,誘得他食指大動,連忙轉頭看去。他這一抬眼,便見徐三娘笑道:“尋思甚麽呢?喚了你兩聲,都沒能把你的魂兒喊迴來,非得動手不可。”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忍不住的地雷~
還要謝謝甜竹君的營養液~
第22章 勸君滿滿酌金甌(二)
勸君滿滿酌金甌(二)
唐小郎一愣,先看了看徐三娘那俏生生的眉眼,再看看她手裏捧著的兩小碗菜,及那揣在懷裏的青白瓷酒壺,看得他忍不住眯起眼兒,心裏暖融融的,忙不迭站起身來,先將徐三娘手中的東西接了過來,隨即甜甜笑道:“奴就知道,三娘是個疼人兒的。”
他說罷之後,又單手搬起月牙凳,一個勁兒地拿著小凳往徐三娘屁股下擱,同時笑眯眯地道:“娘子你趕緊坐下,奴站著吃便行。”
徐挽瀾持著那青白瓷蓮瓣紋的酒壺,笑看著他,緩緩說道:“不必了。你好生坐著吃。我待一會兒就走。”
唐玉藻卻是不肯坐下。他緊緊捧著那小瓷碗,笑吟吟地看著徐三娘,又不動聲色地瞥了兩眼那酒壺,清聲道:“三娘這酒,可也是帶給奴的?”
徐挽瀾揚起眉來,晃了晃那酒壺,隨即笑道:“這你就甭惦記了。你家徐三娘,是個酒量不濟的渾貨,三甌落肚,立馬東倒西歪,不知今夕何夕。咱兩個既要一起迴去,總得有一個清醒的不是?因而今日便不準你吃酒了。”
唐玉藻眨了眨那桃花眼兒,稍稍一頓,又追問道:“你喝不得,奴也喝不得,那這酒,哪個能喝得?”
徐挽瀾緩緩垂眸,輕輕一歎,摩挲著那瓶身上的蓮瓣紋,道:“詩曰:斷送餘生事,惟酒可忘憂。我沒有憂,你也沒有憂,咱們自然不必喝。這酒乃是我跟魏大娘點名要的,頂好的羊羔酒,千裏迢迢,打從開封府運來的。這般好酒,最能忘憂。”
唐玉藻卻是不解,猶疑著還想再問,可徐三娘卻擺了擺手,對他笑道:“你帶著薄紗,在院子裏吃也不方便。我瞧那間廂房空著沒人,你趕緊進去吃罷。”
這做奴仆的,主人有吩咐,那便不得不從。唐玉藻私心裏雖想和她多待會兒,可卻無計奈何,隻得邁著小步子,捧著小瓷碗,一步三迴頭地進了屋子裏去。便是入了廂房,這小郎君也偏要坐到門口兒,非得拿眼神守著徐挽瀾不可,活似一隻撒嬌乞憐的小狐狸一般。
徐挽瀾心底覺得好笑,她手持蓮紋瓷壺,緩緩移步,這就走出了唐玉藻的視線範圍。唐小郎一見,連忙匆匆扒了兩口菜肉,接著擱下瓷碗,放下薄紗,倚到門邊,盯著徐三娘不放。可誰知他這一看,便看見徐挽瀾揣著瓷壺,朝著那韓小犬走了過去,這唐玉藻的心裏,立時便泛起了醋勁兒來。
而徐三娘揣著酒壺,緩緩站到韓小犬跟前,接著眼上眼下,打量了這韓郎君一番,先看那韓小犬垂頭不語,滿麵憔悴,接著又看他左拳緊握不開,左臂青筋凸起,最後再看他身前地上,則還有數點殷紅血滴,落於塵埃之中。
方才魏大娘來此罵他時,徐三娘在旁看著,便覺得有幾分蹊蹺。方才那商婦也說了,隻等魏大娘迴來後,再發落這韓郎君。而看他這赤露在外的上半身,雖說瘡疤滿眼,但卻並沒有甚麽新傷,那麽這血,又是怎麽來的呢?
徐三娘兀自想著,忽地又瞥見他那褲腳處,也沾染了數點血跡,而那血的顏色尚還鮮亮,可見是才染上不久的。徐挽瀾一看,心裏有了計量,接著抬起頭來,看向那守著韓小犬的兩個粗壯娘子,含笑道:
“兩位娘子都同我打過照臉,我便是那給咱家大姐打官司的徐三娘。今兒魏大娘派我過來,令我好好提點規勸這郎君一番。古者貴以德而賤用兵,若能用咱這三寸不爛之舌說動這小子,倒也省得兩位姐姐費恁多力氣了。姐姐們在此看守,實是辛苦,我特地帶了開封府的羊羔酒來,還請阿姐賞我一迴臉,嚐上兩小盅。姐姐們放心,必不會誤事。”
徐三娘這些日子常來魏府,因而這魏府上下,便是沒見過她,也聽過她的名頭,更何況這兩個娘子,方才還親眼看見她跟在魏大娘身邊,和魏大娘談笑往來,很是親近。這二人便毫不懷疑,眼見有好酒送來,更是喜不自勝,連忙自廂房拿了幾個酒盞出來。
徐挽瀾挽袖抬手,給這二人滿上酒盞,隨即便聽得其中一個婦人拉著她,蹙眉道:“徐家娘子,你與那廝說話時,可得站得遠些。那廝是個瘋狗,咱家大姐都挨過他兩口,咬得血淋淋的,慘得很。咱家大姐,那是多好的人兒,心疼他,連那‘旱苗喜雨膏’都舍不得給他下。”
這所謂的“旱苗喜雨膏”,即是在這極端女尊男卑的宋朝,應時所需而製出來的一種壯/陽藥膏,亦可稱之為“喜雨膏”。此膏效用十足,塗抹罷了,便燥熱難止,金槍不倒。隻是這等藥物,服用多了,肯定會對男子有所損害,小則折壽,大則猝亡。這魏大娘不給他用藥,勉強也算沒做得太絕。
徐挽瀾抿了抿唇,又聽得另一婦人啐道:“我瞧這小子,隻當自己還是開封府的公子哥兒呢,多半覺得自己是‘虎落平陽被犬欺’,不日便可東山再起。他也是又傻又蠢,也不想想,咱魏府這麽大,每個門兒都有人把守,哪能讓他逃出去?他還偷了咱家大姐的首飾,多半是要當做盤纏。嘖,不量其力!”
徐挽瀾細細聽著二人所說之語,暗暗記在心間,隨即緩緩起身,含笑道:“兩位姐姐,你二人好生在此吃酒,我還要跟他去說道說道,非要說得他改惡從善,棄暗投明不可。”
這兩個婦人也算有些分寸,不曾跟到徐挽瀾身後去聽她怎麽說道,隻遠遠地坐在院中,隔了段距離,時不時瞥上幾眼。而徐三娘持著一個小盞,再帶上那半壺羔兒酒,緩緩走到韓小犬身邊,接著收好裙據,蹲了下來。
她也不看他,隻將那空空如也的小盞擱在他前頭,接著緩緩抬袖,為他斟滿小盞,口中溫聲道:“這是打從開封府運來的羊羔酒,這羊羔酒,需得在臘月裏,買上幾十斤羯羊肉,去了骨頭,剁得稀碎,再搭上一擔糯米,慢火細蒸……”
說到這裏,她端起小盞,遞到他唇邊,眉眼含笑,道:“你聞聞,這酒香得很,我從前都沒喝過。要我說,這真是我喝過最好喝的酒了。”
韓小犬卻是合了合眼,怏怏不快,移開了頭,看也不看徐挽瀾,口中嫌惡道:“這也算是好酒?膻腥味兒太重。”
徐挽瀾不急不惱,隻佯作歎氣,隨即道:“唐人有言: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猶未知膻腥。我是個沒見過世麵的,連壽春縣城都沒出過,你覺得膻腥味兒重,我倒覺得賽過瓊漿玉液。你有見識,不妨與我說說,這世間有甚麽酒,能勝過這羊羔美酒?”
韓小犬聞言,眼神陰鷙,瞥她一眼,接著沉默半晌,才低低說道:“宮中有流香酒、薔薇露,皆是禁中禦酒,便連達官貴族,輕易也喝不著。官家賜我喝過一溫碗,我也隻喝過那麽一次。單這一次,便令我沒齒難忘。”
徐挽瀾一笑,又巧聲道:“那你幫我算算,我這輩子,能不能喝一迴那流香酒及薔薇露?”
韓小犬蹙起眉來,迴頭看她。這郎君見她來為那魏大娘當說客,心裏自是忿忿不平,隻想著拿那尖酸話兒狠狠刺她一迴,可誰知一對上那雙清亮的眼兒,這話到嘴邊,生生轉了方向,隻得冷笑道:
“我如何算得準?我若算得準,能淪落到這副田地?祿無常家,福無定門,我能從開封府,跌到這壽春縣,你說不定,也能從壽春縣,攀到那開封府。我如今明白了,人各有命,這都是說不準的事兒。”
徐挽瀾笑了笑,緩聲道:“你說的有理。明天的事兒,誰也拿不準,這天意啊,任他達官顯貴,王侯將相,照樣是參不透看不穿。依我來看……欲知天意好,還得活得長。你說……是還不是?”
韓小犬陰鷙滿眼,微微側頭,斜睨著她,卻是默然不語,而那左手拳頭,則攥得更緊了些。徐挽瀾見狀,又緩緩出言,含笑道:
“你瞧不上羊羔酒,嫌它腥氣重,而這壽春縣裏人,卻是奉之以美酒,你可知這是為何?這是因著壽春縣人沒喝過好的,既然這羊羔酒香氣足,那便是有些膻腥味兒,也能就此忍了。沒見過好的,便能忍差的。當然,這人與人的口味也不盡相同。說不準我嚐了那薔薇露及流香酒,還覺得它們不如羊羔酒好喝呢。甚麽禁中禦酒,或也不過爾爾。”
韓小犬眼神閃爍,薄唇緊抿,手上卻仍是不鬆。徐挽瀾歎了口氣,壓低聲音,湊近韓小犬,微微皺眉,凝聲道:“你別當我是個傻的,你那左手裏頭,握的是斷釵罷?趕緊給我交過來。”
方才她見韓小犬左手緊攥不放,便猜他那手裏,多半是藏了甚麽要緊東西,又見地上及他褲腳處均有殷紅新血,便猜這東西乃是一件利器。方才那婦人說了,除非是傻子,才會有逃出去的念頭,而這韓小犬脾氣雖倔,卻斷然不是愚鈍之人。他鬧上這一出,十之有八/九,並不是為了逃奔,而是想借機尋死。
之前那婦人提過,說他去翻那魏大娘的首飾,翻到一半,被抓了個正著,如今看來,他分明是想找來些尋死的東西。又是首飾,又是利器,那便隻能是魏大娘的寶釵了。再看他一手便能將那物事握個完全,多半是趁亂將那釵子折斷,藏在手中,伺機而動。等到身邊沒人兒了,又或是入了夜,他便要用這斷釵,尋個了斷。
聽得徐挽瀾說了斷釵二字,韓小犬心上一沉,喉間一動,沉吟片刻,終是緩緩攤開了左手,露出了那染血的斷釵來。徐挽瀾眼明手快,立時將那斷釵收入袖中,隨即又聽得那男人沉沉問道:“你說流香酒不好喝,卻不知是哪裏不好?”
徐挽瀾勾唇一笑,隨即道:“流香酒麽,好處自然是多。一來,它乃是開封府的禁中禦酒,二來,它名頭好聽,盛酒的玉壺多半也很是好看,三來麽,便是物以稀為貴,壽春縣城裏見不著,那它自然算是稀罕物。隻是酒是用來幹甚麽的?是用來助興及酣醉的。它若是不能讓我喝得大醉淋漓,大唿快活,那我要它何用?還不如把這禦酒擺在案前看著呢。”
言罷之後,她又端起那盛滿羊羔酒的白瓷小盞,伸袖送到韓小犬唇邊,接著提高聲量,故作冷聲道:“我與你言盡於此,你可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這羊羔酒,你是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
韓小犬聞言,知道她突然來這一出,是為了做給那看守的婦人看。這韓郎君沉沉垂眸,薄唇微啟,終是輕抿了一口那所謂羊羔美酒。不知為何,此時喝來,他倒也不覺得難以下咽了,便連那膻腥味兒,仿佛都消泯不聞,惟留杏仁木香之味,縈於齒間,久久不去。
徐挽瀾見他肯喝這酒了,心上不由稍安,隨即壓低聲音,對他笑道:“這釵子雖是斷了,但上頭還鑲著珠玉呢,也能換幾個銀錢,我就拿走了啊。你可莫要作那小人,將此事告與旁人,打翻了我這如意算盤!”
作者有話要說: 既然魏大娘不願意下藥,那就讓韓小犬裝不行吧~
讀者“韶華勝極°”,灌溉營養液+102017-05-18 19:03:34
謝謝韶華妹子的營養液~
第23章 勸君滿滿酌金甌(三)
勸君滿滿酌金甌(三)
徐挽瀾勸過了韓小犬,這便折迴席間。眾婦人已是酒酣耳熱,眼見得她跨過門檻入內,便紛紛調笑起來,道:“瞧這小娘子,春風滿眼,桃腮暈淺,可見是顛鸞倒鳳,大大快活了一番,倒教我等,豔羨不已。”
徐挽瀾假作羞赧,含笑低首,待坐入席間,又舉起酒盞,緩緩道:“未能陪姐姐們縱酒盡歡,實是我有錯在身。我且自罰三盅,還請姐姐們寬諒。”
一婦人笑道:“知你才沾了葷腥,正是癮頭兒大的時候。咱們自是能寬宥你,隻是你才罰三小盅,這豈不是不將咱幾個放在眼中?三盅哪裏夠,非得要三十盅,將你這小娘子灌得酩酊爛醉不可!”
徐挽瀾一聽三十盅,立時頭皮發麻,接著好一番巧舌如簧,討價還價,總算是給自己打了個對折,喝上十五盅便可交差。這幾位婦人,都是富貴商賈,論起討價還價,還是人家在行,徐挽瀾能砍下一半,已然是十分能耐。
這前十盅黃湯下肚,徐三娘倒還算得上能輕鬆應對。可一到第十二盅,這酒的勁兒便如潮湧般躥上頭來,徐三娘心底歎了口氣,隻得半趴在桌上,擺手笑道:“好姐姐,饒我一迴,且讓我緩一會兒。待緩過神兒了,我立時把剩下的喝完。”
其他婦人見她如此,倒也不曾相逼,隻將她暫時饒過。徐三娘飲了這麽多酒,再想吃甚麽菜,也全都吃不下了,往日裏朝思暮想的那些珍饈美味,此時一瞧,都覺得有些膩得慌。
魏大娘在旁瞧著她,忙給她夾了兩筷子菜,接著打量著她醉眼朦朧,卻還強自鎮定的模樣,不由撲哧一樂,道:“卻不知我現在跟你說事兒,你明日酒醒,還記得不記得。”
徐挽瀾雖然酒量不濟,飲少輒醉,一醉就犯困,但她這腦子,即便醉了,也是明白的。此時聽得魏大娘之語,徐挽瀾連忙強撐著坐直身子,笑道:“阿姐,你放妥心,我就是了忘了我姓甚名誰,家在何方,也必不會忘了你交待我的要緊事兒。”
這話聽來誇張,引得魏大娘眯眼而笑,哪能料到麵前這小娘子,是當真忘了她前世家在何方了。一別五載,音塵兩處隔,茫茫無所覓,她這腦海之中,隻還殘餘著些許瑣碎片段,至於這些片段的前因後果,卻都早已模糊不清。這笑談之語,細細品來,卻是令人籲歎。
魏大娘不解個中真意,隻緩緩說道:“我方才給我那幾個姊妹送了信兒,後日便讓她們來我這兒,把這家產,徹底分劃明白。按理來說,該不會再有甚麽岔子。隻是我為求心安,便想讓你來我府上。到時候若真有甚麽變故,也有你幫我應對。對了,你那奴仆的衣裳,我方才也令裁縫去找他量身了,等做好了,便著人送到你家去。”
徐挽瀾笑了笑,連忙應道:“阿姐,隻要你不嫌我,我當然樂意來。你這兒有酒有飯,讓我天天來我都樂意。”
她稍稍一頓,接著壓低聲音,拉起魏大娘的手兒,蹙眉說道:“阿姐,你莫怪我狗拿耗子多管閑事。我去給我那奴仆送飯時,恰好瞧見那韓小犬,也在院子裏頭。那小子分不清好賴,又不曉得輕重,我哪裏瞧得過眼,便上去說了他一通。誰曾想我這番口舌,倒也不曾白費,瞧著他那副模樣,似乎是將他說得服了軟兒了。”
魏大娘眼睛一亮,喜上眉梢,反握住徐挽瀾的腕子,急聲道:“好三娘,你真是個能耐人兒,卻不知你怎麽說動他的?”
徐挽瀾一笑,撒起謊來,緩緩說道:“我給他喝了點兒那羊羔酒,又問他這酒好不好喝。結果那小子是風鑽進鼓裏,犁田甩鞭子——吹起了牛皮來,說甚麽官家都給他賜過酒,還有甚麽禁中禦酒。我一聽他吹牛皮,立時將他看透了。這小子,富貴享慣了,吃軟不吃硬。他若果真是硬骨頭,早就尋死去了,現如今他還活著,且還有心思吹牛皮,可見他隻是一時騎虎難下罷了,我麽,就好人做到底,給他砌個如意踏跺,扶著他下那虎背。”
魏大娘一聽,覺得有理,心上自然高興,隻是這高興之餘,她也生出了幾分顧忌來。這魏大娘眼上眼下,打量著那徐三娘,隨即麵上帶笑,可眼中卻並無笑意,壓低聲音,緩緩說道:
“三娘子,你莫不是怕我打罵那賤蹄子,才特地出去,提點勸誡那韓小犬?便好似你先前跟我說,上衙門前不能見血,便好似你替那揭不開鍋的蔡老兒打官司,便好似你非說那吳樵婦是情理法不協,便好似我那二妹妹,說起從前舊事時,你那眼神兒,也是倏然一變。就說這給奴仆送飯的事兒,擱了別人,也做不出來。”
徐三娘聽著,心上重重一跳,便連這竄頭酒意,都嚇得清醒了幾分。她收斂心神,佯做一歎,隨即露出了些少女特有的委屈與可憐來,哀聲叫屈道:
“阿姐莫怪,我生來是個心軟意活的多情種,見不得人家可憐。這幾人既然找了我,我便不好把銀子推出門。玉藻餓了大半個白日,肚子裏咕咕作響,我又沒恁多規矩,自然惦記著他。至於這不能見血的事兒,絕不是我誆阿姐。我隻輸過一場官司,壽春縣裏人盡皆知,而那事主,恰就是那趙屠婦。打從那官司起,我便有了這忌諱,我跟旁人,都是提起來過的。至於韓小犬這事兒,我還不是念著阿姐,想替阿姐促成好事?”
徐三娘向來是不語帶笑,安然自若,魏大娘倒還不曾見過她這副委屈模樣。她心上一軟,兀自想道:這徐三娘嘴皮子再厲害,說到底也不過是個十七八的小丫頭,壽春縣都沒出過,天天捧著律法讀,又能見過甚麽大世麵?隻比那三尺童子多識些字罷了。小丫頭不知世事險惡,常有憐憫之心,倒也不算是壞事,等她年紀大了,自然就明白過來了。
魏大娘思及此處,緩緩一笑,輕撫著徐挽瀾的手兒,口中低低說道:“你莫急,阿姐是你的知心人兒,又豈能看不出你的好賴?隻是阿姐我,不得不多嘴兩句。這男子啊,沒一個好東西,千萬別輕易可憐他。”
她垂下眼兒來,又道:“我還不知道你的心思?你肯定是在尋思,這魏阿母虐殺外室,惹了親生女複仇,那這魏大娘,怎麽不引以為戒,長個記性?你卻是不知那男子……能可惡可怕到甚麽地步。前朝末年,金國大軍打到了開封府,擄了官家,索要金錠。那做官家的賊貨便說,我沒得銀錢,倒可以拿女眷相抵。皇後抵得萬兩銀子,妃嬪便是幾千兩,公主郡主,無論長幼,無論婚配與否,全都賣了,一千兩一個,就連宮中仆婦,哪怕七老八十,也絕不放過。七湊八湊,總算湊夠了數,這官家自己呢,這都國破家亡了,還在那兒吟風弄月,寫詩作畫。你說這臭男人,可惡不可惡,當恨不當恨?”
徐三娘笑意收斂,舉箸不言,緊抿紅唇,便聽得魏大娘緩緩說道:“你在我這兒吃的這些菜,都不是壽春人吃的菜樣兒。這甚麽金陵丸子櫻桃肉,都是蘇菜,這是因著我家阿母,乃是從應天府遷來的。也不能說遷罷,逃難過來的。那時候太/祖還未救世,我阿母在應天府嫁了人,卻因三年無所出,被趕了出來。她無路可去,隻得隨便依附了個男的,陰差陽錯,來了這壽春縣。那男的待她不好,天天打得她皮開肉綻。幸而太/祖開國,移風易俗,廢教棄製,我娘才算得了救。”
魏大娘這汙言糟語,聽得徐挽瀾這個兩世為人的假少女,都覺得麵上臊得慌。她嘴角抽了兩下,才要說話,不曾想那魏大娘忽地又扯住了她袖子,一本正經地高聲道:
“如此一來,這便是雙喜臨門了。甭管它後果前因,咱這官司都算是贏了,你更是連勝三局,好不威風,自然算是一喜。這第二喜,就要喜你開了竅兒,打從今日起,咱兩個能說的話兒便更多了。往後阿姐跟你這小娘子打交道,便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你不是要給他做衣服?這等小事兒,就包在阿姐身上了。跟我迴府裏頭,我教人給他量體裁衣。”
徐挽瀾聞言,兀自想道:那唐小郎,早晨急著出門,也來不及用膳。來的路上,她雖給這唐玉藻買了兩個燒餅,可這唐玉藻十七八歲,正是男孩子長身體的時候,兩個餅哪裏填得飽肚子?若是到了魏大娘的府中去,非但能蹭一頓好飯,便連做衣裳的事兒,魏大都給包圓兒了,去哪兒找這樣的好事兒!
徐挽瀾不由笑了,連忙道:“阿姐是我的知心人兒,還看不穿我麽。我這人啊,一喜蹭吃蹭喝,腹為飯坑,腸為酒囊,二喜金銀財寶,七青八黃,一見錢就眼開。別多說了,走走走,去阿姐府上吃酒去!”
魏大娘喜笑顏開,這便拉著她一同登上車架,朝著魏府凱旋而歸。這徐三娘自然能和她並肩同坐,至於那唐玉藻,因身份卑微,便隻能跟在車架後頭,幹用兩條腿快步跟著,也實是辛苦。
好不容易到了魏府,奴仆先進去報了喜訊,待到徐挽瀾一下車架,便見與魏大娘相熟的幾個商婦皆麵上帶笑,迎了過來。徐挽瀾心中有所惦記,微微側頭,不動聲色地瞥了那唐玉藻,見他麵色如常,隻額前微有薄汗,此外並無異狀,這才放下心來。
魏大娘喜滋滋地登上石階,才要跨過門檻,卻聽得一婦人笑道:“老姐姐喲,你可迴來了。這老虎不在家,猴子便作亂。你養的那隻小狗兒,端是個不知好歹的,非要逃出去當野狗,結果逃了一半,被人抓了個正著。鏈子鎖上了,隻等著你迴來發落。”
魏大娘一聽,臉色遽然一沉,冷哼一聲,這就提起步子,朝著院子裏走去。徐挽瀾跟在她後頭,起初還有些不明所以,暗想著魏大娘甚麽時候還養起狗了,她怎麽不曾見過,也不曾聽她說過。待到一行人等進了後院,徐挽瀾心上一歎,這才恍然大悟——這所謂的小狗兒,指的哪裏是那啃骨頭的狗,分明說的是這被百般作踐的韓小犬。
前前後後,這韓郎君足足折騰了半個月了,卻仍是死咬牙關,不肯服軟,當真是個打不屈、捶不扁的硬骨頭。徐三娘惋歎不已,抬眼去看那男人,卻見他脖子上拴著個狗鏈,手腳也被捆得結實,而他那赤露在外、肌肉虯結的上半身,則是鞭痕密布,瘡疤滿眼,令人目不忍視。
這郎君便是淪落到如此地步,卻仍是如殺死的公雞撲棱翅,負隅頑抗,死不屈服。他死死瞪著魏大娘,眼神兇狠,瞻視如鷹,真可謂是龍性難馴,膚撓不受。
魏大娘居高臨下,俯視著他,冷冷一笑,道:“你這賤人,仗著有副好皮相,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膽兒是愈來愈肥,全不將我放在眼裏。今兒個我是雙喜臨門,便先不與你計較,待到吃過了酒,送完了客,夜裏頭我非要撅折你膀子,打瘸你蹄子,磨得你花殘柳敗休!”
眼下魏大娘正在氣頭上,徐三娘站在她後頭,仿佛都能聽見她這滿口銀牙咬得咯咯響。徐挽瀾便是於心不忍,也萬萬不敢在這當口兒吐一個字。
魏大娘罵了一通,暫且撒完了氣,這就領著一眾婦人娘子入了席間。徐挽瀾由魏大娘拉著,坐到了她跟前,接著便是珍羞美味,金齏玉鱠一一上了桌來。
因魏大娘才發了脾氣,這幾位娘子一時也不便多說甚麽,這一桌酒席,難免有幾分沉悶,徐三娘見狀,便麵上含笑,捧起瓷碗,站起身來,將每樣菜都夾了幾筷子。金陵丸子兩個,黃泥煨雞兩塊,水晶肴蹄一個,再附上一小張抹了甜醬的金香餅,舀上兩勺土雞湯,不一會兒,這小碗裏頭,便堆得如小山一般。
魏大娘看在眼中,不由失笑,道:“瞧你這饞樣兒!這菜又沒長腿,也不會自個兒跑了,我更不會拘著你不讓你吃。這一桌子人裏頭,論起能吃能喝,也沒一個比得過你。你猴急甚麽,以後常來找我便是!”
徐三娘卻笑道:“姐姐們莫笑我,也莫怪我失禮。我這也不是為了自己個兒,實在是我新買的那小郎君,這都到了半下午了,就吃了兩個小燒餅。我怕他餓著,才趕緊給他先盛些菜送過去。”
見徐三娘如此,滿桌娘子不由得嬉笑起來,這席間氛圍,也由此活分了不少。魏大娘則嗬嗬一樂,戲弄她道:“是得喂飽些。吃飽了才幹得動活兒。”
徐三娘故作嬌羞,又道:“姐姐們先說著話兒,我給那小子送過去,馬上就迴來。”
魏大娘嘻嘻笑道:“不急不急。你待得久些也好,多親熱一會兒。”言罷之後,她又將自己的空碗遞過去,快聲道:“阿姐我最慷慨不過。你趕緊再盛一碗,再拿一小壺酒過去。便是吃垮了我,我也要成全這樁美事。”
徐三娘依言而行,帶著小碗菜,揣著一壺酒,這便往外間行去。而唐玉藻此時正候在別間廂房外,搬了個月牙凳,坐在長廊外頭,閑得無事,兀自琢磨起來。
他遠遠瞧著院子另一頭的韓小犬,這心裏麵的思量,卻是複雜得很。一方麵,唐玉藻隱隱覺得他可憐,可另一麵,這早被洗腦了的土著唐小郎,便也跟魏大娘身邊那些商婦一樣,也覺得這韓小犬,很是不識好歹。魏大娘有錢有勢,出手大方,跟了她有何不好?挑女人嘛,不能看臉,要看本事和能耐。
當然了,那小娘子若是長得不錯,自然也算得是一個好處。便好似徐三娘,又有本事,臉長得還耐看,唐玉藻對此很是滿意,一想起來自家那小娘子,他那眉眼便不由得彎了起來。
抬眼再看向那韓小犬,唐玉藻又暗自比較道:似他唐玉藻,雖說也算長得好看,但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好看是好看,秀氣是秀氣,但到底不如這韓小犬眉眼精致,氣勢非凡。韓小犬麽,哪裏都好,就是這眼神太嚇人了,不比他溫柔解語,還有就是這身腱子肉,力氣雖大,但哪裏比得過他這柳弱花嬌?
正胡思亂想著,唐玉藻忽地感覺肩上被人一拍,接著鼻間便有飯香縈來,誘得他食指大動,連忙轉頭看去。他這一抬眼,便見徐三娘笑道:“尋思甚麽呢?喚了你兩聲,都沒能把你的魂兒喊迴來,非得動手不可。”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忍不住的地雷~
還要謝謝甜竹君的營養液~
第22章 勸君滿滿酌金甌(二)
勸君滿滿酌金甌(二)
唐小郎一愣,先看了看徐三娘那俏生生的眉眼,再看看她手裏捧著的兩小碗菜,及那揣在懷裏的青白瓷酒壺,看得他忍不住眯起眼兒,心裏暖融融的,忙不迭站起身來,先將徐三娘手中的東西接了過來,隨即甜甜笑道:“奴就知道,三娘是個疼人兒的。”
他說罷之後,又單手搬起月牙凳,一個勁兒地拿著小凳往徐三娘屁股下擱,同時笑眯眯地道:“娘子你趕緊坐下,奴站著吃便行。”
徐挽瀾持著那青白瓷蓮瓣紋的酒壺,笑看著他,緩緩說道:“不必了。你好生坐著吃。我待一會兒就走。”
唐玉藻卻是不肯坐下。他緊緊捧著那小瓷碗,笑吟吟地看著徐三娘,又不動聲色地瞥了兩眼那酒壺,清聲道:“三娘這酒,可也是帶給奴的?”
徐挽瀾揚起眉來,晃了晃那酒壺,隨即笑道:“這你就甭惦記了。你家徐三娘,是個酒量不濟的渾貨,三甌落肚,立馬東倒西歪,不知今夕何夕。咱兩個既要一起迴去,總得有一個清醒的不是?因而今日便不準你吃酒了。”
唐玉藻眨了眨那桃花眼兒,稍稍一頓,又追問道:“你喝不得,奴也喝不得,那這酒,哪個能喝得?”
徐挽瀾緩緩垂眸,輕輕一歎,摩挲著那瓶身上的蓮瓣紋,道:“詩曰:斷送餘生事,惟酒可忘憂。我沒有憂,你也沒有憂,咱們自然不必喝。這酒乃是我跟魏大娘點名要的,頂好的羊羔酒,千裏迢迢,打從開封府運來的。這般好酒,最能忘憂。”
唐玉藻卻是不解,猶疑著還想再問,可徐三娘卻擺了擺手,對他笑道:“你帶著薄紗,在院子裏吃也不方便。我瞧那間廂房空著沒人,你趕緊進去吃罷。”
這做奴仆的,主人有吩咐,那便不得不從。唐玉藻私心裏雖想和她多待會兒,可卻無計奈何,隻得邁著小步子,捧著小瓷碗,一步三迴頭地進了屋子裏去。便是入了廂房,這小郎君也偏要坐到門口兒,非得拿眼神守著徐挽瀾不可,活似一隻撒嬌乞憐的小狐狸一般。
徐挽瀾心底覺得好笑,她手持蓮紋瓷壺,緩緩移步,這就走出了唐玉藻的視線範圍。唐小郎一見,連忙匆匆扒了兩口菜肉,接著擱下瓷碗,放下薄紗,倚到門邊,盯著徐三娘不放。可誰知他這一看,便看見徐挽瀾揣著瓷壺,朝著那韓小犬走了過去,這唐玉藻的心裏,立時便泛起了醋勁兒來。
而徐三娘揣著酒壺,緩緩站到韓小犬跟前,接著眼上眼下,打量了這韓郎君一番,先看那韓小犬垂頭不語,滿麵憔悴,接著又看他左拳緊握不開,左臂青筋凸起,最後再看他身前地上,則還有數點殷紅血滴,落於塵埃之中。
方才魏大娘來此罵他時,徐三娘在旁看著,便覺得有幾分蹊蹺。方才那商婦也說了,隻等魏大娘迴來後,再發落這韓郎君。而看他這赤露在外的上半身,雖說瘡疤滿眼,但卻並沒有甚麽新傷,那麽這血,又是怎麽來的呢?
徐三娘兀自想著,忽地又瞥見他那褲腳處,也沾染了數點血跡,而那血的顏色尚還鮮亮,可見是才染上不久的。徐挽瀾一看,心裏有了計量,接著抬起頭來,看向那守著韓小犬的兩個粗壯娘子,含笑道:
“兩位娘子都同我打過照臉,我便是那給咱家大姐打官司的徐三娘。今兒魏大娘派我過來,令我好好提點規勸這郎君一番。古者貴以德而賤用兵,若能用咱這三寸不爛之舌說動這小子,倒也省得兩位姐姐費恁多力氣了。姐姐們在此看守,實是辛苦,我特地帶了開封府的羊羔酒來,還請阿姐賞我一迴臉,嚐上兩小盅。姐姐們放心,必不會誤事。”
徐三娘這些日子常來魏府,因而這魏府上下,便是沒見過她,也聽過她的名頭,更何況這兩個娘子,方才還親眼看見她跟在魏大娘身邊,和魏大娘談笑往來,很是親近。這二人便毫不懷疑,眼見有好酒送來,更是喜不自勝,連忙自廂房拿了幾個酒盞出來。
徐挽瀾挽袖抬手,給這二人滿上酒盞,隨即便聽得其中一個婦人拉著她,蹙眉道:“徐家娘子,你與那廝說話時,可得站得遠些。那廝是個瘋狗,咱家大姐都挨過他兩口,咬得血淋淋的,慘得很。咱家大姐,那是多好的人兒,心疼他,連那‘旱苗喜雨膏’都舍不得給他下。”
這所謂的“旱苗喜雨膏”,即是在這極端女尊男卑的宋朝,應時所需而製出來的一種壯/陽藥膏,亦可稱之為“喜雨膏”。此膏效用十足,塗抹罷了,便燥熱難止,金槍不倒。隻是這等藥物,服用多了,肯定會對男子有所損害,小則折壽,大則猝亡。這魏大娘不給他用藥,勉強也算沒做得太絕。
徐挽瀾抿了抿唇,又聽得另一婦人啐道:“我瞧這小子,隻當自己還是開封府的公子哥兒呢,多半覺得自己是‘虎落平陽被犬欺’,不日便可東山再起。他也是又傻又蠢,也不想想,咱魏府這麽大,每個門兒都有人把守,哪能讓他逃出去?他還偷了咱家大姐的首飾,多半是要當做盤纏。嘖,不量其力!”
徐挽瀾細細聽著二人所說之語,暗暗記在心間,隨即緩緩起身,含笑道:“兩位姐姐,你二人好生在此吃酒,我還要跟他去說道說道,非要說得他改惡從善,棄暗投明不可。”
這兩個婦人也算有些分寸,不曾跟到徐挽瀾身後去聽她怎麽說道,隻遠遠地坐在院中,隔了段距離,時不時瞥上幾眼。而徐三娘持著一個小盞,再帶上那半壺羔兒酒,緩緩走到韓小犬身邊,接著收好裙據,蹲了下來。
她也不看他,隻將那空空如也的小盞擱在他前頭,接著緩緩抬袖,為他斟滿小盞,口中溫聲道:“這是打從開封府運來的羊羔酒,這羊羔酒,需得在臘月裏,買上幾十斤羯羊肉,去了骨頭,剁得稀碎,再搭上一擔糯米,慢火細蒸……”
說到這裏,她端起小盞,遞到他唇邊,眉眼含笑,道:“你聞聞,這酒香得很,我從前都沒喝過。要我說,這真是我喝過最好喝的酒了。”
韓小犬卻是合了合眼,怏怏不快,移開了頭,看也不看徐挽瀾,口中嫌惡道:“這也算是好酒?膻腥味兒太重。”
徐挽瀾不急不惱,隻佯作歎氣,隨即道:“唐人有言: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猶未知膻腥。我是個沒見過世麵的,連壽春縣城都沒出過,你覺得膻腥味兒重,我倒覺得賽過瓊漿玉液。你有見識,不妨與我說說,這世間有甚麽酒,能勝過這羊羔美酒?”
韓小犬聞言,眼神陰鷙,瞥她一眼,接著沉默半晌,才低低說道:“宮中有流香酒、薔薇露,皆是禁中禦酒,便連達官貴族,輕易也喝不著。官家賜我喝過一溫碗,我也隻喝過那麽一次。單這一次,便令我沒齒難忘。”
徐挽瀾一笑,又巧聲道:“那你幫我算算,我這輩子,能不能喝一迴那流香酒及薔薇露?”
韓小犬蹙起眉來,迴頭看她。這郎君見她來為那魏大娘當說客,心裏自是忿忿不平,隻想著拿那尖酸話兒狠狠刺她一迴,可誰知一對上那雙清亮的眼兒,這話到嘴邊,生生轉了方向,隻得冷笑道:
“我如何算得準?我若算得準,能淪落到這副田地?祿無常家,福無定門,我能從開封府,跌到這壽春縣,你說不定,也能從壽春縣,攀到那開封府。我如今明白了,人各有命,這都是說不準的事兒。”
徐挽瀾笑了笑,緩聲道:“你說的有理。明天的事兒,誰也拿不準,這天意啊,任他達官顯貴,王侯將相,照樣是參不透看不穿。依我來看……欲知天意好,還得活得長。你說……是還不是?”
韓小犬陰鷙滿眼,微微側頭,斜睨著她,卻是默然不語,而那左手拳頭,則攥得更緊了些。徐挽瀾見狀,又緩緩出言,含笑道:
“你瞧不上羊羔酒,嫌它腥氣重,而這壽春縣裏人,卻是奉之以美酒,你可知這是為何?這是因著壽春縣人沒喝過好的,既然這羊羔酒香氣足,那便是有些膻腥味兒,也能就此忍了。沒見過好的,便能忍差的。當然,這人與人的口味也不盡相同。說不準我嚐了那薔薇露及流香酒,還覺得它們不如羊羔酒好喝呢。甚麽禁中禦酒,或也不過爾爾。”
韓小犬眼神閃爍,薄唇緊抿,手上卻仍是不鬆。徐挽瀾歎了口氣,壓低聲音,湊近韓小犬,微微皺眉,凝聲道:“你別當我是個傻的,你那左手裏頭,握的是斷釵罷?趕緊給我交過來。”
方才她見韓小犬左手緊攥不放,便猜他那手裏,多半是藏了甚麽要緊東西,又見地上及他褲腳處均有殷紅新血,便猜這東西乃是一件利器。方才那婦人說了,除非是傻子,才會有逃出去的念頭,而這韓小犬脾氣雖倔,卻斷然不是愚鈍之人。他鬧上這一出,十之有八/九,並不是為了逃奔,而是想借機尋死。
之前那婦人提過,說他去翻那魏大娘的首飾,翻到一半,被抓了個正著,如今看來,他分明是想找來些尋死的東西。又是首飾,又是利器,那便隻能是魏大娘的寶釵了。再看他一手便能將那物事握個完全,多半是趁亂將那釵子折斷,藏在手中,伺機而動。等到身邊沒人兒了,又或是入了夜,他便要用這斷釵,尋個了斷。
聽得徐挽瀾說了斷釵二字,韓小犬心上一沉,喉間一動,沉吟片刻,終是緩緩攤開了左手,露出了那染血的斷釵來。徐挽瀾眼明手快,立時將那斷釵收入袖中,隨即又聽得那男人沉沉問道:“你說流香酒不好喝,卻不知是哪裏不好?”
徐挽瀾勾唇一笑,隨即道:“流香酒麽,好處自然是多。一來,它乃是開封府的禁中禦酒,二來,它名頭好聽,盛酒的玉壺多半也很是好看,三來麽,便是物以稀為貴,壽春縣城裏見不著,那它自然算是稀罕物。隻是酒是用來幹甚麽的?是用來助興及酣醉的。它若是不能讓我喝得大醉淋漓,大唿快活,那我要它何用?還不如把這禦酒擺在案前看著呢。”
言罷之後,她又端起那盛滿羊羔酒的白瓷小盞,伸袖送到韓小犬唇邊,接著提高聲量,故作冷聲道:“我與你言盡於此,你可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這羊羔酒,你是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
韓小犬聞言,知道她突然來這一出,是為了做給那看守的婦人看。這韓郎君沉沉垂眸,薄唇微啟,終是輕抿了一口那所謂羊羔美酒。不知為何,此時喝來,他倒也不覺得難以下咽了,便連那膻腥味兒,仿佛都消泯不聞,惟留杏仁木香之味,縈於齒間,久久不去。
徐挽瀾見他肯喝這酒了,心上不由稍安,隨即壓低聲音,對他笑道:“這釵子雖是斷了,但上頭還鑲著珠玉呢,也能換幾個銀錢,我就拿走了啊。你可莫要作那小人,將此事告與旁人,打翻了我這如意算盤!”
作者有話要說: 既然魏大娘不願意下藥,那就讓韓小犬裝不行吧~
讀者“韶華勝極°”,灌溉營養液+102017-05-18 19:03:34
謝謝韶華妹子的營養液~
第23章 勸君滿滿酌金甌(三)
勸君滿滿酌金甌(三)
徐挽瀾勸過了韓小犬,這便折迴席間。眾婦人已是酒酣耳熱,眼見得她跨過門檻入內,便紛紛調笑起來,道:“瞧這小娘子,春風滿眼,桃腮暈淺,可見是顛鸞倒鳳,大大快活了一番,倒教我等,豔羨不已。”
徐挽瀾假作羞赧,含笑低首,待坐入席間,又舉起酒盞,緩緩道:“未能陪姐姐們縱酒盡歡,實是我有錯在身。我且自罰三盅,還請姐姐們寬諒。”
一婦人笑道:“知你才沾了葷腥,正是癮頭兒大的時候。咱們自是能寬宥你,隻是你才罰三小盅,這豈不是不將咱幾個放在眼中?三盅哪裏夠,非得要三十盅,將你這小娘子灌得酩酊爛醉不可!”
徐挽瀾一聽三十盅,立時頭皮發麻,接著好一番巧舌如簧,討價還價,總算是給自己打了個對折,喝上十五盅便可交差。這幾位婦人,都是富貴商賈,論起討價還價,還是人家在行,徐挽瀾能砍下一半,已然是十分能耐。
這前十盅黃湯下肚,徐三娘倒還算得上能輕鬆應對。可一到第十二盅,這酒的勁兒便如潮湧般躥上頭來,徐三娘心底歎了口氣,隻得半趴在桌上,擺手笑道:“好姐姐,饒我一迴,且讓我緩一會兒。待緩過神兒了,我立時把剩下的喝完。”
其他婦人見她如此,倒也不曾相逼,隻將她暫時饒過。徐三娘飲了這麽多酒,再想吃甚麽菜,也全都吃不下了,往日裏朝思暮想的那些珍饈美味,此時一瞧,都覺得有些膩得慌。
魏大娘在旁瞧著她,忙給她夾了兩筷子菜,接著打量著她醉眼朦朧,卻還強自鎮定的模樣,不由撲哧一樂,道:“卻不知我現在跟你說事兒,你明日酒醒,還記得不記得。”
徐挽瀾雖然酒量不濟,飲少輒醉,一醉就犯困,但她這腦子,即便醉了,也是明白的。此時聽得魏大娘之語,徐挽瀾連忙強撐著坐直身子,笑道:“阿姐,你放妥心,我就是了忘了我姓甚名誰,家在何方,也必不會忘了你交待我的要緊事兒。”
這話聽來誇張,引得魏大娘眯眼而笑,哪能料到麵前這小娘子,是當真忘了她前世家在何方了。一別五載,音塵兩處隔,茫茫無所覓,她這腦海之中,隻還殘餘著些許瑣碎片段,至於這些片段的前因後果,卻都早已模糊不清。這笑談之語,細細品來,卻是令人籲歎。
魏大娘不解個中真意,隻緩緩說道:“我方才給我那幾個姊妹送了信兒,後日便讓她們來我這兒,把這家產,徹底分劃明白。按理來說,該不會再有甚麽岔子。隻是我為求心安,便想讓你來我府上。到時候若真有甚麽變故,也有你幫我應對。對了,你那奴仆的衣裳,我方才也令裁縫去找他量身了,等做好了,便著人送到你家去。”
徐挽瀾笑了笑,連忙應道:“阿姐,隻要你不嫌我,我當然樂意來。你這兒有酒有飯,讓我天天來我都樂意。”
她稍稍一頓,接著壓低聲音,拉起魏大娘的手兒,蹙眉說道:“阿姐,你莫怪我狗拿耗子多管閑事。我去給我那奴仆送飯時,恰好瞧見那韓小犬,也在院子裏頭。那小子分不清好賴,又不曉得輕重,我哪裏瞧得過眼,便上去說了他一通。誰曾想我這番口舌,倒也不曾白費,瞧著他那副模樣,似乎是將他說得服了軟兒了。”
魏大娘眼睛一亮,喜上眉梢,反握住徐挽瀾的腕子,急聲道:“好三娘,你真是個能耐人兒,卻不知你怎麽說動他的?”
徐挽瀾一笑,撒起謊來,緩緩說道:“我給他喝了點兒那羊羔酒,又問他這酒好不好喝。結果那小子是風鑽進鼓裏,犁田甩鞭子——吹起了牛皮來,說甚麽官家都給他賜過酒,還有甚麽禁中禦酒。我一聽他吹牛皮,立時將他看透了。這小子,富貴享慣了,吃軟不吃硬。他若果真是硬骨頭,早就尋死去了,現如今他還活著,且還有心思吹牛皮,可見他隻是一時騎虎難下罷了,我麽,就好人做到底,給他砌個如意踏跺,扶著他下那虎背。”
魏大娘一聽,覺得有理,心上自然高興,隻是這高興之餘,她也生出了幾分顧忌來。這魏大娘眼上眼下,打量著那徐三娘,隨即麵上帶笑,可眼中卻並無笑意,壓低聲音,緩緩說道:
“三娘子,你莫不是怕我打罵那賤蹄子,才特地出去,提點勸誡那韓小犬?便好似你先前跟我說,上衙門前不能見血,便好似你替那揭不開鍋的蔡老兒打官司,便好似你非說那吳樵婦是情理法不協,便好似我那二妹妹,說起從前舊事時,你那眼神兒,也是倏然一變。就說這給奴仆送飯的事兒,擱了別人,也做不出來。”
徐三娘聽著,心上重重一跳,便連這竄頭酒意,都嚇得清醒了幾分。她收斂心神,佯做一歎,隨即露出了些少女特有的委屈與可憐來,哀聲叫屈道:
“阿姐莫怪,我生來是個心軟意活的多情種,見不得人家可憐。這幾人既然找了我,我便不好把銀子推出門。玉藻餓了大半個白日,肚子裏咕咕作響,我又沒恁多規矩,自然惦記著他。至於這不能見血的事兒,絕不是我誆阿姐。我隻輸過一場官司,壽春縣裏人盡皆知,而那事主,恰就是那趙屠婦。打從那官司起,我便有了這忌諱,我跟旁人,都是提起來過的。至於韓小犬這事兒,我還不是念著阿姐,想替阿姐促成好事?”
徐三娘向來是不語帶笑,安然自若,魏大娘倒還不曾見過她這副委屈模樣。她心上一軟,兀自想道:這徐三娘嘴皮子再厲害,說到底也不過是個十七八的小丫頭,壽春縣都沒出過,天天捧著律法讀,又能見過甚麽大世麵?隻比那三尺童子多識些字罷了。小丫頭不知世事險惡,常有憐憫之心,倒也不算是壞事,等她年紀大了,自然就明白過來了。
魏大娘思及此處,緩緩一笑,輕撫著徐挽瀾的手兒,口中低低說道:“你莫急,阿姐是你的知心人兒,又豈能看不出你的好賴?隻是阿姐我,不得不多嘴兩句。這男子啊,沒一個好東西,千萬別輕易可憐他。”
她垂下眼兒來,又道:“我還不知道你的心思?你肯定是在尋思,這魏阿母虐殺外室,惹了親生女複仇,那這魏大娘,怎麽不引以為戒,長個記性?你卻是不知那男子……能可惡可怕到甚麽地步。前朝末年,金國大軍打到了開封府,擄了官家,索要金錠。那做官家的賊貨便說,我沒得銀錢,倒可以拿女眷相抵。皇後抵得萬兩銀子,妃嬪便是幾千兩,公主郡主,無論長幼,無論婚配與否,全都賣了,一千兩一個,就連宮中仆婦,哪怕七老八十,也絕不放過。七湊八湊,總算湊夠了數,這官家自己呢,這都國破家亡了,還在那兒吟風弄月,寫詩作畫。你說這臭男人,可惡不可惡,當恨不當恨?”
徐三娘笑意收斂,舉箸不言,緊抿紅唇,便聽得魏大娘緩緩說道:“你在我這兒吃的這些菜,都不是壽春人吃的菜樣兒。這甚麽金陵丸子櫻桃肉,都是蘇菜,這是因著我家阿母,乃是從應天府遷來的。也不能說遷罷,逃難過來的。那時候太/祖還未救世,我阿母在應天府嫁了人,卻因三年無所出,被趕了出來。她無路可去,隻得隨便依附了個男的,陰差陽錯,來了這壽春縣。那男的待她不好,天天打得她皮開肉綻。幸而太/祖開國,移風易俗,廢教棄製,我娘才算得了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