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這個,徐榮桂喜不自勝,淨了淨手,這就提筆給徐三娘畫起了去杏花巷的路來。畫完了之後,徐家阿母很是激動,站了片刻後,忽地又急切道:“我聽人家說過,讀書人,頭一次拜師,都要給禮的。魏大娘給的這禮,人參燕窩勞什子的,都是好東西,你便拿去給那位羅先生罷。態度千萬好些。”
徐挽瀾慵懶地唔了一聲,全然沒什麽興趣。這當官哪裏是說當就當的?想做好官,又豈是想做便做得成的?這一灘渾水,她可沒有意願去淌。壽春縣雖不算是富庶之地,但勝在水綠山青,風光旖旎。前生她辛苦打拚,一心要做人生贏家,死到臨頭卻方知萬事皆空。如今重活一次,她隻想圖個舒服快活。
再說了,拜師禮哪裏能拿人參燕窩過去呢?所謂六禮束脩,需有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幹瘦肉條,六樣齊全,才叫禮成。人參燕窩雖好,卻不合規矩。徐挽瀾瞥了眼兀自興奮的徐榮桂,嗤笑一聲,搖了搖頭。
次日一大早,東方初露魚肚白,徐挽瀾半眯著眼睡著,便聽著門板吱呀一聲被人打開了來。徐挽瀾支起身子一看,卻是十三歲的弟弟徐守貞端著臉盆巾帕等盥洗之物,躡手躡腳地進了屋子裏來。
看到徐守貞,徐挽瀾忍不住暗暗歎了口氣,倍感無奈。
她這個弟弟,從上到下,由裏至外,全都被這個朝代徹底熏染了,說是弟弟,更像個妹妹。早先徐挽瀾冒著被砍頭的危險,想要偷偷教他寫一下自己的名字,嚇得徐守貞非但怯怯地哭了出來,還被嚇病了足足半個月。
徐挽瀾自打穿越之後,總想著既然占了人家的身子,便也得對人家的親人負責才是。隻可惜阿母是個沒文化的,見識短淺,怎麽說也說不到一塊兒,弟弟又是個非常之傳統的土著人士,一星半點的改造空間都沒有,徐挽瀾便是與他們日日相對了五六年,也到底是有一層隔閡,擦不掉也抹不去。
見徐守貞進了屋,徐挽瀾隻得無奈起身,掀了被子,聲音微啞,輕聲道:“貞兒怎麽起得這麽早?”
徐守貞張著小鹿一般的清亮眸子,怯怯地答道:“阿母說姐姐今日要去拜師,叫兒來給姐姐梳頭,梳個端莊些的頭。”稍稍一頓,他的眼睛裏好似又沁出了淚光來,小聲惶恐道:“可是兒腳步太重,驚擾了姐姐?”
徐挽瀾心下一歎,麵上卻嗬嗬一笑,披衣起身,謊稱道:“哪有的事兒。阿母說得對啊,拜師是個大事兒,古來明王聖主,莫不尊師敬道。這麽大的一個事兒,我心裏一直想著,自然是睡不踏實。”
徐守貞甜甜一笑,當真是蓮步輕移一般,遞了巾帕過來,低低說道:“阿姐養家,已是十分辛苦,日後還要兼顧學務,苦讀詩書,貞兒實在心疼,可惜卻幫不得阿姐一分。”
雖然已經穿越了五六年,可徐挽瀾現在見到當朝男子的這般忸怩作態,還是不大適應。她歎了口氣,埋頭洗臉之時,忍不住有一瞬間的發愁——在這個朝代談婚論嫁,對於她而言,實在是一樁難事。她所求的不過是相貌過得去,個子不要太矮,身子不要太瘦弱,最好能讀書識字,和她有共同話題,可是滿足這樣條件的男人,在這個朝代,基本都是官宦人家出身的貴族子弟,她一介平民,想娶也娶不著啊。
上輩子時相親相了起碼幾十次,才找著了一個錯誤的將就對象,直接釀就了她最後的死亡。這輩子麽,倒是沒人逼著相親了,女人也算當家做主了,可是這對象,是依舊難找。
思及此處,徐挽瀾忍不住又重重歎了口氣。
她幾次三番地連連歎氣,徐守貞在旁瞧著,真是感同身受,心疼不已,小鹿一般的眸子裏又隱隱泛出了淚花兒來。徐挽瀾見他如此,實在有些頭疼,待到徐守貞給自己梳頭時,她想了想,稍稍迴憶,便溫聲道:“前些時日,見你口中念念有詞,好似是在背梅蘭竹菊之類的詞調。”
徐守貞一邊輕輕給她插上珠釵,一邊柔聲道:“不過是一首教人如何插花、品花的小調罷了。鄰家小郎常常吟唱,兒便也學了兩句,興許日後便用得上。那曲兒裏說,荷氣臨風,紅顏露齒,牡丹芍藥,乍迎歌扇,講的是案頭置花之道。”
徐挽瀾點了點頭,道:“這作詞之人,也是頗有幾分講究。”
徐守貞頓了頓,又輕聲細語地言道:“杏花巷那裏,向來聚有不少賣花的郎君娘子,阿姐若是時間充裕,倒可以前去逛一逛那花市。前些日子阿姐不是得了個翠色的琉璃盤麽,瞧起來便好似荷葉一般,若是能從花市上買迴荷花擺上,倒也算應時襯景了。”
徐挽瀾聽後,應允了下來。
收拾妥當之後,徐挽瀾便提上了人參燕窩,往杏花巷行去。徐三娘穿巷過道,足足走了約半個時辰,漸聞花香溢來,人聲鼎沸,再遙遙一望,便見綠枝紅葩,芳叢匯簇,當真是個規模不小的花市。因是休沐,小娘子們三兩成群,結朋聯黨,或騎馬看花,或以花簪首,好不壯觀。
徐挽瀾不曾來過此處,如今一看,也來了興致,暗中盼著能速速打發了拜師一事,好出來行走遊玩。她提著人參燕窩,依著行人所指,走到了杏花巷深處,來到了羅昀門前。
第4章 顛倒紅英間綠苔(四)
顛倒紅英間綠苔(四)
徐挽瀾整了整衣衫,輕叩門板,低聲叫門。她立在簷下,候了少頃,便聽著有人拔了門栓,再接著,兩扇門板被人從裏麵打了開來。徐挽瀾定睛一看,見是一位四五十歲的褐衣婦人,又瞧她荊釵布裙,不著粉黛,便猜她是羅昀的家仆,忙麵上帶笑,朗聲道:“勞煩娘子通報一聲。在下徐挽瀾……”
徐挽瀾說著話,眼神不由自主地,往那婦人的唇邊望去。這婦人雖裝束樸素,可那唇上卻沾了一層假的胡須。這是這時代特有的一種妝法,名為“假須”,有微須及長髯兩種,微須即是短些的胡子,以人的頭發製成,用魚鰾膠貼於麵部,為女子平添英武之氣。這婦人所粘的即是微須,且多半不屑於打扮梳妝,由此可見,必是當下這製度忠實的擁躉。
徐挽瀾話音未落,那婦人邊淡淡地上下掃量著她,邊出聲搶道:“不必通報了。我便是羅五。”
徐挽瀾心下了然,微微一笑,忙客氣道:“原來是羅先生。久仰大名,失敬失敬。”
羅五娘麵上沒什麽表情,一麵迎了她入內,一麵不冷不熱地道:“這話需得反過來,該是我久仰你的大名才對。我在縣衙門口,見識過你徐三娘的本事,當真是能言快語,問一答十,說得在場之人反駁不能,教我這老婦人欽佩不已。”
羅五娘口中稱道,麵上表情卻是極為冷淡,這原本是讚歎的話兒,由她說來,反倒變了意味,聽著好似譏諷一般。徐挽瀾聽著,琢磨不出她話裏的意思,隻能兀自寬慰自己,暗想道:那李知縣雖說年過五十,還隻是個芝麻小官,但她也是開封人士,係出名門。李阿姐高看羅五娘,自然有她的道理,萬萬不可小覷了這羅五娘。
羅五娘一邊與她寒暄著,一邊動作十分麻利地,在小院裏擺了張四方小桌,隨即持起玉壺,斟了兩盞清酒,擺了兩碟點心。見她這般招待,也算有幾分用心,徐挽瀾迴過神來,連忙將盛著人參燕窩的提盒雙手捧著,呈了出來。
她正要開口送禮,卻被羅五娘再次打斷。那羅五娘瞥了眼她的提盒,便搶聲道:
“徐三娘,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你心裏頭如何思量,我自是一清二楚。你必是在想,這老婦人何許人也,模樣不討喜,說話也不討喜。若非是李知縣臨行之前,數番遵囑,你又何需來我這小破院子裏,吃這一文不值的茶酒點心,學那百無一用的經史子集?”
徐挽瀾不慌不忙,笑了一下,朗聲道:“五娘這話便不對了。白吃白喝的事情,哪個不樂意?哪個不喜歡?況且我是個十足的小人,向來吃肥丟瘦,專占人家便宜,能來蹭頓茶酒點心,我高興得很,哪個能攔得住我?”
言及此處,徐挽瀾挽起袖子,伸出手來,撚起一塊點心,放入口中,大嚼特嚼起來。她一麵嚼著,一麵不動聲色地,觀察著羅五娘的表情。
她這話說得取巧,羅五娘卻不為所動,隻輕輕搖晃著手中小盞,麵色冷峻,一言不發。徐挽瀾端詳著她的五官及皮膚,暗自一歎,想道:似這般強硬人物,堅決維護女尊男卑的製度,大抵可以被稱之為“護憲派”。這些女人不屑梳妝打扮,平時自然也不好保養,這羅五娘才不過四五十歲,便已經顯足老態,實是可惜。
羅五娘目光銳利,直直地盯著徐挽瀾,半晌才道:“李知縣去任已近半月,你方才登門造訪。你手中所提,並非束脩六禮,可見也沒有那份誠心敬意。再瞧你這副打扮,擦脂抹粉,描眉畫眼,顯而易見,與我也並非同道中人。你我今日一見,你為的是應付差事,我為的是償還人情。酒飲盡後,你便速速離去罷。”
這等趕客之話,雖說是極不客氣,可卻正中徐挽瀾的下懷。她不急不惱,兩手捧杯,畢恭畢敬地敬了杯酒,這便提著人參燕窩,請辭而去。
出了門後,徐挽瀾長舒了一口氣,稍稍一想,暗忖道:羅五娘雖說的是官話,可到底是帶著些開封口音。她還與李知縣有交情,多半也是京都名門出身的貴女。這般厲害人物,如何淪落到這天高日遠的壽春縣來了呢?
再看她那小院子,說好聽點兒,可以叫做“居不重席,室不崇壇”,節儉到了極點,說難聽點兒,這不就是寒酸麽。這位羅五娘,到底什麽來曆?
徐挽瀾百思不得其解,幹脆將此拋之腦後,踏著自在逍遙步,循著芬芳馥鬱香,優哉遊哉,往那杏花巷的花市走去。
花市上香煙繚繞,花影繽紛,大大小小的賣花攤子,足足有數十之多。除了賣花攤子之外,亦有不少攤點,賣的是與花有關的吃食,諸如花糕、牡丹餅、蓮實湯等,不勝枚舉。有些攤點前麵或擺著木牌,或掛著布幅,寫著“香飲子”三字,這便是賣飲料的了。
徐挽瀾步行觀花,亦覺得有些口渴,便找了個賣“香飲子”的攤點坐了下來,要了一碗竹葉熟水。所謂熟水,到好似是現代的廣式涼茶。這種湯飲所用的原料,乃是一種十分特殊的竹子,竹葉比一般竹子要大上許多,枝莖則要纖細不少,煎做茶湯,極其香美。
徐挽瀾細品茶香,歇息之時,不經意間瞥見對麵有個小小花攤,放眼看去,專賣紅蓮風荷。徐挽瀾憶起守貞的叮囑,連忙將熟水飲盡,走了上去。徐挽瀾雙手負後,走近了一瞧,發覺這攤子雖小,品種卻很是齊全,並蒂蓮、品字蓮、千瓣蓮,一應俱全。
她正細細端詳,暗中比較之時,忽地聽到一個男聲在耳畔響起。那聲音如敲冰戛玉,實在是悅耳清心。徐挽瀾向來對聲音最為敏感,此時聽到如此好聽的一個男聲,不由得微微一怔,好一會兒才迴過神來,忙不迭循聲望去。這一望,令徐挽瀾不由得心上微漾。
依照時下女子的審美,男人需得膚白貌美,身嬌體軟,身高最好不要超過一米七五,身形愈是纖瘦,便愈是美麗。眼前說話這郎君,自然是不合乎這一標準的。他雖然麵帶薄紗,但也能看出相貌之清俊,皮膚之玉雪,隻是他這身高,足足有一米八上下,單憑這一條,便絕不可能是大眾所認可的“美人”了。
雖說大眾不認可,徐挽瀾卻很是認可。她細細打量著這郎君,見他凝脂點漆,皎如日星,額上還點了朵蓮花形狀的描金花鈿,實是有些移不開眼。
那阿郎正是這攤子上的賣花郎。小哥兒原本正絮絮說著蓮花之事,忽見徐挽瀾不停地往自己臉上瞧,不由一笑,朗聲問道:“娘子這是在瞧什麽?可是兒臉上有什麽古怪?”
徐挽瀾的心性早已不是少女,多年訟師生涯也鑄就了她極厚的臉皮,縱然是被瞧出來了,戳穿了,也絕對不會費心遮掩,更不會臉紅羞赧。她隻笑了笑,將視線移向攤子擺著的數株蓮花,一麵細心挑選著,一麵平聲答道:
“無他。人皆愛美,心性使然。常言道,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如今四者並了,自然讓人樂而忘死,樂而忘憂,樂而忘歸。如有冒犯,還請阿郎莫要加之怪罪。”
賣花阿郎脾氣倒好,隻低低一笑,隨即便溫聲道:“品類不同,價錢有別。並蒂蓮成雙作對,四麵蓮四喜臨門,均是吉慶之兆,賣得最好。娘子若是有意,兒也不會漫天叫價,全按著大行大市來,一兩銀子便得一株。”
作者有話要說: 這文確實比較慢熱,慢熱也是為了合理。女主上輩子辛苦努力,沒得著什麽好結果,重活一次,自然也不太想涉足太複雜、太辛苦的領域,隻想過過小日子,享受人生。想讓她重新燃起鬥誌、下定決心來改變時代,需要一個轉變的過程。
有姑娘說五十多年會有這麽深刻的改變嗎~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政變前的70年代的伊朗,再和今天的伊朗對比一下。
感謝魷魷魷的地雷~
第5章 夢迴猶聽賣花聲(一)
夢迴猶聽賣花聲(一)
穿越五年有餘,徐挽瀾靠著自身的不懈努力,現如今也算是壽春縣的白領階級,接一個案子也能得大幾十兩。這一兩銀子,對於徐三娘來說,實在算不得數。她當即解了荷囊,掏了碎銀出來,平聲道:“便勞煩阿郎,為我挑一株四麵蓮罷。古人道是一喜長年,二喜豐年,三喜清閑,四喜安康,也算是討個吉利。”
賣花阿郎張開手心,接過錢來。他輕輕掂了掂銀子,隨即便將這一兩銀子收入錢袋之中。係好錢袋之後,這賣花郎君彎下身來,左右比較,仔細挑選,終是挑了一株猶帶甘露的嬌嫩蓮花出來。
他淡淡地笑著,將這四麵蓮遞與徐挽瀾手中,溫聲道:“娘子出口成章,博學多識,教兒十分佩服。這株四麵蓮,娘子小心收好,日後若是還需買花,隻管再來找兒便是。”
徐挽瀾接過這株粉蓮,眼兒一掃,再一抬頭,定睛瞧著攤子角落處的一株蓮花,又出言道:“那株並蒂蓮瞧著顏色甚好,為何反倒擺在角落裏了?”
賣花郎聞言,微微挽袖,將那株蓮花拾了起來。他眼瞼低垂,聲音放低,甚是可惜地道:“家中有一小妹,不過十一二歲。兒晨起出門之時,她一時不慎,將這株並蒂蓮給拆散了開來。賣是賣不出去了,著實可惜。”
徐挽瀾看著那株並蒂蓮花,原本相連而生的兩朵花蒂,被人生生折斷了開來,那粉白蓮瓣上還有揉撚搓弄的痕跡,這哪裏能說是“一時不慎”?這分明是“故意為之”。
她心知肚明,這郎君能在花市賣花,必是賤籍出身。這些蓮花,必不是他家中所種,要麽他是被人雇來賣花的,要麽便是從花農手裏進來的花。若是前者,他便要向雇主賠花,若是後者,那便是他虧了本。
這時代重女輕男成風,賤籍人家生來就是為奴作婢的,往往更是無比現實。毀了蓮花的人即便是他家小妹,最終受罰挨罵的人,定然也是這賣花郎君。
徐挽瀾緩緩伸手,摸了摸那蓮瓣,隨即道:“我再給你一兩,便將這花兒賣與我罷。”
賣花郎微微一怔,連忙推拒道:“不可不可。這蓮花已是殘損之物,兒豈能拿這騙你的錢?娘子若是喜歡,隻管拿去便是,至於這銀錢,兒是萬萬不能收的。”
徐挽瀾卻已掏出了銀子,口中朗聲道:“我也算是愛花之人,殘花亦有殘花的妙處。你若是非要白送給我,便是生生辱沒了這花,便是瞧不起它。這並蒂蓮,專門種是種不出來的,全都靠天與風流,自然長成。它生得同心並蒂,實屬不易,也算是它的一生心血。人家的一生心血,你可不能白白糟蹋了。”
徐挽瀾這一番詭辯,明顯是胡說八道,卻聽得賣花郎君雲裏霧裏,不好說是,又不好說不是。徐挽瀾見狀,勾了勾唇角,先將那一兩碎銀擱到阿郎手中,之後又將那株斷開的並蒂蓮從郎君手中拿出,一拿一換,便是交易已成。
她將兩株蓮花挽入臂中,正要轉身離去,卻忽地聽那賣花郎輕聲道:“兒姓晁,朝旦之晁,家中行四。每逢休沐,兒都會在這花市擺攤。娘子既是愛花之人,必是常常要來買花,還望日後多來光顧。”
徐挽瀾聞言迴首,眉清目朗,彎唇而笑,應道:“你喚我徐三娘便好。我這麽愛花,自然是會常來了。”
徐挽瀾再世為人,給自己定的最大目標就是享受人生。現如今與美人多說了幾句話,還勉強算是互通了姓名,徐三娘自然是心情不錯。她哼著小曲兒,攬著兩株蓮花迴了家中,稍一歇整,便讓徐守貞找了先前得來的琉璃碧盤出來,好將蓮花擱上。
盞碧熒熒,滑淨無塵,如荷葉田田,團團似鏡。其中盛上清水,擱上一朵四麵蓮,再加上兩小朵拆散開來的並蒂蓮,當真是紅嬌綠嫩新妝就,小池春水浸晴霞。
徐守貞在旁瞧著,亦是心生喜歡,柔聲細語地讚歎道:“這蓮花的品相實在不錯,阿姐當真有眼光。”
徐挽瀾笑了笑,又道:“你若是喜歡,日後每逢休沐,阿姐都給你去買一朵。”
順便再去看看那膚白貌美的晁四郎。徐挽瀾在心底暗暗補道。
徐守貞一聽,羞答答地抿唇笑了,自是高興不已。然而偏在此時,正在賞花的姐弟二人身後,傳來了一陣頗煞風景的清嗓聲。
徐守貞一聽這聲音,連忙斂起笑容,拿起抹布,擦起桌椅板凳來。徐挽瀾心下一歎,微微皺眉,迴頭看去,便見阿母徐榮桂倚著門板,嗑著瓜子,冷眼瞧著那琉璃碧盞,幾朵風荷,尖著嗓子道:
“你徐三娘出去忙叨了半天,就帶迴來了這麽個破玩意兒?我可告訴你,你別以為你賺了倆小錢兒,闖出來了點兒名頭,便有閑錢、有工夫去附庸文雅了。我跟你說,你日後娶郎君的聘禮,你弟弟以後的嫁妝,可都還沒著落呢。”
見徐榮桂突然發作,徐挽瀾微微一哂,看也不看她,更懶得與她爭辯。徐榮桂卻是不肯罷休,急躁躁地走到她身邊,大聲道:“我問你話兒呢,你那拜師禮,怎麽原封不動地給拿迴來了?”
徐挽瀾漫不經心,隨口搪塞道:“人家嫌我資質差,不收我,我也是無可奈何。”
徐榮桂全然不信,大聲喝道:“絕無可能!”她顯然是十分著急,唿吸聲愈來愈重,接著又忽地扯了徐三娘的胳膊一把,低聲道:“老三,李知縣介紹的人,有眼不識金鑲玉,多半不靠譜,咱們不去也罷。那李知縣,比我小不了幾歲,明明出身也不算低,可在官場上混了這麽多年,還是個芝麻小官。她也是個靠不住的。既然那人不收你,咱們便找別人,壽春縣城可不缺會教書的先生。”
徐挽瀾心裏發笑,麵上卻是不顯。她隨意地點著頭,全然是在敷衍。
徐榮桂卻依舊在她耳邊說個不停,一個勁兒地鼓動她去考取功名:“徐老三,你莫要再混日子了!你真以為你做訟師便能發家致富?日後這壽春縣,不知要換多少任知縣縣丞,不是哪一位知縣都能像李知縣那樣待你的。你今日賺多少錢,往後再推三十年、五十年,還是這麽多錢,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徐挽瀾眉頭擰起,不由得冷笑道:“阿母又何必要望女成龍?你自己都不是龍,我自然也不會是。”頓了頓,她抬起頭來,眯眼笑道:“阿母歲數也不算大,現在開始埋頭苦學,日後中狀元也不是完全沒可能。你既是做母親的,合該言傳身教才是。”
徐榮桂氣得火冒三丈,被堵得說不出話來。她沉默半晌後,沒好氣地道:“你能說會道,你老母大字都不識幾個,自然是鬥不過你。我給你兩條路,要麽給我生個大胖閨女,讓我也能飴含抱孫,享天倫之樂,要麽呢,你就給我去找個師傅,好好學學經史子集,日後考個功名,做朝廷命官。”
徐榮桂這副模樣,讓徐挽瀾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前生的父母來。在現代時,她的親生父母,也曾經說出過類似的話來——要麽畢業就去考公務員,或者當老師,要麽就早早結婚生子,女孩子就這兩條路最穩妥,讀什麽研究生?讀完研究生,都過了25歲了,找工作都再多一條攔路門檻!再說了,學曆高了,嫁人更難,哪個敢娶?
怎麽換了個時代,換了個社會製度,卻還要被這種話折磨?莫非從古至今,天下父母都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對此,徐挽瀾真是哭笑不得,無可奈何。
徐榮桂一起話頭兒,就開始說個沒玩沒了,且還都是車軲轆話,來迴地說,沒有半點兒新鮮的。徐挽瀾聽著生膩,隻得轉移話題,問道:“阿娘在縣衙裏作活兒,近些日子,可曾見過新來的崔知縣了?”
徐榮桂一聽崔知縣三個字,果然被轉移了注意力。她眼睛一亮,湊到徐挽瀾身邊,拉了個椅子坐下,邊磕著瓜子兒邊說:“我倒不曾見著,隻遠遠地瞧見過一次背影。崔知縣身材嬌小得很,比你瘦上不少,個頭也就到你肩膀。我聽人說,這崔鈿就是個紈絝,她來這壽春縣,為的不過是找個太平地方,混混資曆。似她這般身份貴重的大人物,幹不了幾年,很快就要升官的。”
徐挽瀾聽著,點了點頭,道:“這話也有些道理。她是當朝左相的幺女,父母定是愛之如掌上明珠。她來這壽春縣,做一個小小的知縣,十之有□□,是在為日後的官途鋪路。”
徐榮桂定定地瞧著徐挽瀾,眼神灼灼,道:“你若是能得了她的青眼,必也能為日後的官途鋪路。”
徐挽瀾氣極反笑,抿了抿唇,心裏哀歎一聲,暗道:這好不容易岔開的話題,說了一圈兒,怎麽又說迴來了?這徐阿母,可比她在現代的親爹親媽難纏多了。
第6章 夢迴猶聽賣花聲(二)
夢迴猶聽賣花聲(二)
徐挽瀾慵懶地唔了一聲,全然沒什麽興趣。這當官哪裏是說當就當的?想做好官,又豈是想做便做得成的?這一灘渾水,她可沒有意願去淌。壽春縣雖不算是富庶之地,但勝在水綠山青,風光旖旎。前生她辛苦打拚,一心要做人生贏家,死到臨頭卻方知萬事皆空。如今重活一次,她隻想圖個舒服快活。
再說了,拜師禮哪裏能拿人參燕窩過去呢?所謂六禮束脩,需有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幹瘦肉條,六樣齊全,才叫禮成。人參燕窩雖好,卻不合規矩。徐挽瀾瞥了眼兀自興奮的徐榮桂,嗤笑一聲,搖了搖頭。
次日一大早,東方初露魚肚白,徐挽瀾半眯著眼睡著,便聽著門板吱呀一聲被人打開了來。徐挽瀾支起身子一看,卻是十三歲的弟弟徐守貞端著臉盆巾帕等盥洗之物,躡手躡腳地進了屋子裏來。
看到徐守貞,徐挽瀾忍不住暗暗歎了口氣,倍感無奈。
她這個弟弟,從上到下,由裏至外,全都被這個朝代徹底熏染了,說是弟弟,更像個妹妹。早先徐挽瀾冒著被砍頭的危險,想要偷偷教他寫一下自己的名字,嚇得徐守貞非但怯怯地哭了出來,還被嚇病了足足半個月。
徐挽瀾自打穿越之後,總想著既然占了人家的身子,便也得對人家的親人負責才是。隻可惜阿母是個沒文化的,見識短淺,怎麽說也說不到一塊兒,弟弟又是個非常之傳統的土著人士,一星半點的改造空間都沒有,徐挽瀾便是與他們日日相對了五六年,也到底是有一層隔閡,擦不掉也抹不去。
見徐守貞進了屋,徐挽瀾隻得無奈起身,掀了被子,聲音微啞,輕聲道:“貞兒怎麽起得這麽早?”
徐守貞張著小鹿一般的清亮眸子,怯怯地答道:“阿母說姐姐今日要去拜師,叫兒來給姐姐梳頭,梳個端莊些的頭。”稍稍一頓,他的眼睛裏好似又沁出了淚光來,小聲惶恐道:“可是兒腳步太重,驚擾了姐姐?”
徐挽瀾心下一歎,麵上卻嗬嗬一笑,披衣起身,謊稱道:“哪有的事兒。阿母說得對啊,拜師是個大事兒,古來明王聖主,莫不尊師敬道。這麽大的一個事兒,我心裏一直想著,自然是睡不踏實。”
徐守貞甜甜一笑,當真是蓮步輕移一般,遞了巾帕過來,低低說道:“阿姐養家,已是十分辛苦,日後還要兼顧學務,苦讀詩書,貞兒實在心疼,可惜卻幫不得阿姐一分。”
雖然已經穿越了五六年,可徐挽瀾現在見到當朝男子的這般忸怩作態,還是不大適應。她歎了口氣,埋頭洗臉之時,忍不住有一瞬間的發愁——在這個朝代談婚論嫁,對於她而言,實在是一樁難事。她所求的不過是相貌過得去,個子不要太矮,身子不要太瘦弱,最好能讀書識字,和她有共同話題,可是滿足這樣條件的男人,在這個朝代,基本都是官宦人家出身的貴族子弟,她一介平民,想娶也娶不著啊。
上輩子時相親相了起碼幾十次,才找著了一個錯誤的將就對象,直接釀就了她最後的死亡。這輩子麽,倒是沒人逼著相親了,女人也算當家做主了,可是這對象,是依舊難找。
思及此處,徐挽瀾忍不住又重重歎了口氣。
她幾次三番地連連歎氣,徐守貞在旁瞧著,真是感同身受,心疼不已,小鹿一般的眸子裏又隱隱泛出了淚花兒來。徐挽瀾見他如此,實在有些頭疼,待到徐守貞給自己梳頭時,她想了想,稍稍迴憶,便溫聲道:“前些時日,見你口中念念有詞,好似是在背梅蘭竹菊之類的詞調。”
徐守貞一邊輕輕給她插上珠釵,一邊柔聲道:“不過是一首教人如何插花、品花的小調罷了。鄰家小郎常常吟唱,兒便也學了兩句,興許日後便用得上。那曲兒裏說,荷氣臨風,紅顏露齒,牡丹芍藥,乍迎歌扇,講的是案頭置花之道。”
徐挽瀾點了點頭,道:“這作詞之人,也是頗有幾分講究。”
徐守貞頓了頓,又輕聲細語地言道:“杏花巷那裏,向來聚有不少賣花的郎君娘子,阿姐若是時間充裕,倒可以前去逛一逛那花市。前些日子阿姐不是得了個翠色的琉璃盤麽,瞧起來便好似荷葉一般,若是能從花市上買迴荷花擺上,倒也算應時襯景了。”
徐挽瀾聽後,應允了下來。
收拾妥當之後,徐挽瀾便提上了人參燕窩,往杏花巷行去。徐三娘穿巷過道,足足走了約半個時辰,漸聞花香溢來,人聲鼎沸,再遙遙一望,便見綠枝紅葩,芳叢匯簇,當真是個規模不小的花市。因是休沐,小娘子們三兩成群,結朋聯黨,或騎馬看花,或以花簪首,好不壯觀。
徐挽瀾不曾來過此處,如今一看,也來了興致,暗中盼著能速速打發了拜師一事,好出來行走遊玩。她提著人參燕窩,依著行人所指,走到了杏花巷深處,來到了羅昀門前。
第4章 顛倒紅英間綠苔(四)
顛倒紅英間綠苔(四)
徐挽瀾整了整衣衫,輕叩門板,低聲叫門。她立在簷下,候了少頃,便聽著有人拔了門栓,再接著,兩扇門板被人從裏麵打了開來。徐挽瀾定睛一看,見是一位四五十歲的褐衣婦人,又瞧她荊釵布裙,不著粉黛,便猜她是羅昀的家仆,忙麵上帶笑,朗聲道:“勞煩娘子通報一聲。在下徐挽瀾……”
徐挽瀾說著話,眼神不由自主地,往那婦人的唇邊望去。這婦人雖裝束樸素,可那唇上卻沾了一層假的胡須。這是這時代特有的一種妝法,名為“假須”,有微須及長髯兩種,微須即是短些的胡子,以人的頭發製成,用魚鰾膠貼於麵部,為女子平添英武之氣。這婦人所粘的即是微須,且多半不屑於打扮梳妝,由此可見,必是當下這製度忠實的擁躉。
徐挽瀾話音未落,那婦人邊淡淡地上下掃量著她,邊出聲搶道:“不必通報了。我便是羅五。”
徐挽瀾心下了然,微微一笑,忙客氣道:“原來是羅先生。久仰大名,失敬失敬。”
羅五娘麵上沒什麽表情,一麵迎了她入內,一麵不冷不熱地道:“這話需得反過來,該是我久仰你的大名才對。我在縣衙門口,見識過你徐三娘的本事,當真是能言快語,問一答十,說得在場之人反駁不能,教我這老婦人欽佩不已。”
羅五娘口中稱道,麵上表情卻是極為冷淡,這原本是讚歎的話兒,由她說來,反倒變了意味,聽著好似譏諷一般。徐挽瀾聽著,琢磨不出她話裏的意思,隻能兀自寬慰自己,暗想道:那李知縣雖說年過五十,還隻是個芝麻小官,但她也是開封人士,係出名門。李阿姐高看羅五娘,自然有她的道理,萬萬不可小覷了這羅五娘。
羅五娘一邊與她寒暄著,一邊動作十分麻利地,在小院裏擺了張四方小桌,隨即持起玉壺,斟了兩盞清酒,擺了兩碟點心。見她這般招待,也算有幾分用心,徐挽瀾迴過神來,連忙將盛著人參燕窩的提盒雙手捧著,呈了出來。
她正要開口送禮,卻被羅五娘再次打斷。那羅五娘瞥了眼她的提盒,便搶聲道:
“徐三娘,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你心裏頭如何思量,我自是一清二楚。你必是在想,這老婦人何許人也,模樣不討喜,說話也不討喜。若非是李知縣臨行之前,數番遵囑,你又何需來我這小破院子裏,吃這一文不值的茶酒點心,學那百無一用的經史子集?”
徐挽瀾不慌不忙,笑了一下,朗聲道:“五娘這話便不對了。白吃白喝的事情,哪個不樂意?哪個不喜歡?況且我是個十足的小人,向來吃肥丟瘦,專占人家便宜,能來蹭頓茶酒點心,我高興得很,哪個能攔得住我?”
言及此處,徐挽瀾挽起袖子,伸出手來,撚起一塊點心,放入口中,大嚼特嚼起來。她一麵嚼著,一麵不動聲色地,觀察著羅五娘的表情。
她這話說得取巧,羅五娘卻不為所動,隻輕輕搖晃著手中小盞,麵色冷峻,一言不發。徐挽瀾端詳著她的五官及皮膚,暗自一歎,想道:似這般強硬人物,堅決維護女尊男卑的製度,大抵可以被稱之為“護憲派”。這些女人不屑梳妝打扮,平時自然也不好保養,這羅五娘才不過四五十歲,便已經顯足老態,實是可惜。
羅五娘目光銳利,直直地盯著徐挽瀾,半晌才道:“李知縣去任已近半月,你方才登門造訪。你手中所提,並非束脩六禮,可見也沒有那份誠心敬意。再瞧你這副打扮,擦脂抹粉,描眉畫眼,顯而易見,與我也並非同道中人。你我今日一見,你為的是應付差事,我為的是償還人情。酒飲盡後,你便速速離去罷。”
這等趕客之話,雖說是極不客氣,可卻正中徐挽瀾的下懷。她不急不惱,兩手捧杯,畢恭畢敬地敬了杯酒,這便提著人參燕窩,請辭而去。
出了門後,徐挽瀾長舒了一口氣,稍稍一想,暗忖道:羅五娘雖說的是官話,可到底是帶著些開封口音。她還與李知縣有交情,多半也是京都名門出身的貴女。這般厲害人物,如何淪落到這天高日遠的壽春縣來了呢?
再看她那小院子,說好聽點兒,可以叫做“居不重席,室不崇壇”,節儉到了極點,說難聽點兒,這不就是寒酸麽。這位羅五娘,到底什麽來曆?
徐挽瀾百思不得其解,幹脆將此拋之腦後,踏著自在逍遙步,循著芬芳馥鬱香,優哉遊哉,往那杏花巷的花市走去。
花市上香煙繚繞,花影繽紛,大大小小的賣花攤子,足足有數十之多。除了賣花攤子之外,亦有不少攤點,賣的是與花有關的吃食,諸如花糕、牡丹餅、蓮實湯等,不勝枚舉。有些攤點前麵或擺著木牌,或掛著布幅,寫著“香飲子”三字,這便是賣飲料的了。
徐挽瀾步行觀花,亦覺得有些口渴,便找了個賣“香飲子”的攤點坐了下來,要了一碗竹葉熟水。所謂熟水,到好似是現代的廣式涼茶。這種湯飲所用的原料,乃是一種十分特殊的竹子,竹葉比一般竹子要大上許多,枝莖則要纖細不少,煎做茶湯,極其香美。
徐挽瀾細品茶香,歇息之時,不經意間瞥見對麵有個小小花攤,放眼看去,專賣紅蓮風荷。徐挽瀾憶起守貞的叮囑,連忙將熟水飲盡,走了上去。徐挽瀾雙手負後,走近了一瞧,發覺這攤子雖小,品種卻很是齊全,並蒂蓮、品字蓮、千瓣蓮,一應俱全。
她正細細端詳,暗中比較之時,忽地聽到一個男聲在耳畔響起。那聲音如敲冰戛玉,實在是悅耳清心。徐挽瀾向來對聲音最為敏感,此時聽到如此好聽的一個男聲,不由得微微一怔,好一會兒才迴過神來,忙不迭循聲望去。這一望,令徐挽瀾不由得心上微漾。
依照時下女子的審美,男人需得膚白貌美,身嬌體軟,身高最好不要超過一米七五,身形愈是纖瘦,便愈是美麗。眼前說話這郎君,自然是不合乎這一標準的。他雖然麵帶薄紗,但也能看出相貌之清俊,皮膚之玉雪,隻是他這身高,足足有一米八上下,單憑這一條,便絕不可能是大眾所認可的“美人”了。
雖說大眾不認可,徐挽瀾卻很是認可。她細細打量著這郎君,見他凝脂點漆,皎如日星,額上還點了朵蓮花形狀的描金花鈿,實是有些移不開眼。
那阿郎正是這攤子上的賣花郎。小哥兒原本正絮絮說著蓮花之事,忽見徐挽瀾不停地往自己臉上瞧,不由一笑,朗聲問道:“娘子這是在瞧什麽?可是兒臉上有什麽古怪?”
徐挽瀾的心性早已不是少女,多年訟師生涯也鑄就了她極厚的臉皮,縱然是被瞧出來了,戳穿了,也絕對不會費心遮掩,更不會臉紅羞赧。她隻笑了笑,將視線移向攤子擺著的數株蓮花,一麵細心挑選著,一麵平聲答道:
“無他。人皆愛美,心性使然。常言道,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如今四者並了,自然讓人樂而忘死,樂而忘憂,樂而忘歸。如有冒犯,還請阿郎莫要加之怪罪。”
賣花阿郎脾氣倒好,隻低低一笑,隨即便溫聲道:“品類不同,價錢有別。並蒂蓮成雙作對,四麵蓮四喜臨門,均是吉慶之兆,賣得最好。娘子若是有意,兒也不會漫天叫價,全按著大行大市來,一兩銀子便得一株。”
作者有話要說: 這文確實比較慢熱,慢熱也是為了合理。女主上輩子辛苦努力,沒得著什麽好結果,重活一次,自然也不太想涉足太複雜、太辛苦的領域,隻想過過小日子,享受人生。想讓她重新燃起鬥誌、下定決心來改變時代,需要一個轉變的過程。
有姑娘說五十多年會有這麽深刻的改變嗎~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政變前的70年代的伊朗,再和今天的伊朗對比一下。
感謝魷魷魷的地雷~
第5章 夢迴猶聽賣花聲(一)
夢迴猶聽賣花聲(一)
穿越五年有餘,徐挽瀾靠著自身的不懈努力,現如今也算是壽春縣的白領階級,接一個案子也能得大幾十兩。這一兩銀子,對於徐三娘來說,實在算不得數。她當即解了荷囊,掏了碎銀出來,平聲道:“便勞煩阿郎,為我挑一株四麵蓮罷。古人道是一喜長年,二喜豐年,三喜清閑,四喜安康,也算是討個吉利。”
賣花阿郎張開手心,接過錢來。他輕輕掂了掂銀子,隨即便將這一兩銀子收入錢袋之中。係好錢袋之後,這賣花郎君彎下身來,左右比較,仔細挑選,終是挑了一株猶帶甘露的嬌嫩蓮花出來。
他淡淡地笑著,將這四麵蓮遞與徐挽瀾手中,溫聲道:“娘子出口成章,博學多識,教兒十分佩服。這株四麵蓮,娘子小心收好,日後若是還需買花,隻管再來找兒便是。”
徐挽瀾接過這株粉蓮,眼兒一掃,再一抬頭,定睛瞧著攤子角落處的一株蓮花,又出言道:“那株並蒂蓮瞧著顏色甚好,為何反倒擺在角落裏了?”
賣花郎聞言,微微挽袖,將那株蓮花拾了起來。他眼瞼低垂,聲音放低,甚是可惜地道:“家中有一小妹,不過十一二歲。兒晨起出門之時,她一時不慎,將這株並蒂蓮給拆散了開來。賣是賣不出去了,著實可惜。”
徐挽瀾看著那株並蒂蓮花,原本相連而生的兩朵花蒂,被人生生折斷了開來,那粉白蓮瓣上還有揉撚搓弄的痕跡,這哪裏能說是“一時不慎”?這分明是“故意為之”。
她心知肚明,這郎君能在花市賣花,必是賤籍出身。這些蓮花,必不是他家中所種,要麽他是被人雇來賣花的,要麽便是從花農手裏進來的花。若是前者,他便要向雇主賠花,若是後者,那便是他虧了本。
這時代重女輕男成風,賤籍人家生來就是為奴作婢的,往往更是無比現實。毀了蓮花的人即便是他家小妹,最終受罰挨罵的人,定然也是這賣花郎君。
徐挽瀾緩緩伸手,摸了摸那蓮瓣,隨即道:“我再給你一兩,便將這花兒賣與我罷。”
賣花郎微微一怔,連忙推拒道:“不可不可。這蓮花已是殘損之物,兒豈能拿這騙你的錢?娘子若是喜歡,隻管拿去便是,至於這銀錢,兒是萬萬不能收的。”
徐挽瀾卻已掏出了銀子,口中朗聲道:“我也算是愛花之人,殘花亦有殘花的妙處。你若是非要白送給我,便是生生辱沒了這花,便是瞧不起它。這並蒂蓮,專門種是種不出來的,全都靠天與風流,自然長成。它生得同心並蒂,實屬不易,也算是它的一生心血。人家的一生心血,你可不能白白糟蹋了。”
徐挽瀾這一番詭辯,明顯是胡說八道,卻聽得賣花郎君雲裏霧裏,不好說是,又不好說不是。徐挽瀾見狀,勾了勾唇角,先將那一兩碎銀擱到阿郎手中,之後又將那株斷開的並蒂蓮從郎君手中拿出,一拿一換,便是交易已成。
她將兩株蓮花挽入臂中,正要轉身離去,卻忽地聽那賣花郎輕聲道:“兒姓晁,朝旦之晁,家中行四。每逢休沐,兒都會在這花市擺攤。娘子既是愛花之人,必是常常要來買花,還望日後多來光顧。”
徐挽瀾聞言迴首,眉清目朗,彎唇而笑,應道:“你喚我徐三娘便好。我這麽愛花,自然是會常來了。”
徐挽瀾再世為人,給自己定的最大目標就是享受人生。現如今與美人多說了幾句話,還勉強算是互通了姓名,徐三娘自然是心情不錯。她哼著小曲兒,攬著兩株蓮花迴了家中,稍一歇整,便讓徐守貞找了先前得來的琉璃碧盤出來,好將蓮花擱上。
盞碧熒熒,滑淨無塵,如荷葉田田,團團似鏡。其中盛上清水,擱上一朵四麵蓮,再加上兩小朵拆散開來的並蒂蓮,當真是紅嬌綠嫩新妝就,小池春水浸晴霞。
徐守貞在旁瞧著,亦是心生喜歡,柔聲細語地讚歎道:“這蓮花的品相實在不錯,阿姐當真有眼光。”
徐挽瀾笑了笑,又道:“你若是喜歡,日後每逢休沐,阿姐都給你去買一朵。”
順便再去看看那膚白貌美的晁四郎。徐挽瀾在心底暗暗補道。
徐守貞一聽,羞答答地抿唇笑了,自是高興不已。然而偏在此時,正在賞花的姐弟二人身後,傳來了一陣頗煞風景的清嗓聲。
徐守貞一聽這聲音,連忙斂起笑容,拿起抹布,擦起桌椅板凳來。徐挽瀾心下一歎,微微皺眉,迴頭看去,便見阿母徐榮桂倚著門板,嗑著瓜子,冷眼瞧著那琉璃碧盞,幾朵風荷,尖著嗓子道:
“你徐三娘出去忙叨了半天,就帶迴來了這麽個破玩意兒?我可告訴你,你別以為你賺了倆小錢兒,闖出來了點兒名頭,便有閑錢、有工夫去附庸文雅了。我跟你說,你日後娶郎君的聘禮,你弟弟以後的嫁妝,可都還沒著落呢。”
見徐榮桂突然發作,徐挽瀾微微一哂,看也不看她,更懶得與她爭辯。徐榮桂卻是不肯罷休,急躁躁地走到她身邊,大聲道:“我問你話兒呢,你那拜師禮,怎麽原封不動地給拿迴來了?”
徐挽瀾漫不經心,隨口搪塞道:“人家嫌我資質差,不收我,我也是無可奈何。”
徐榮桂全然不信,大聲喝道:“絕無可能!”她顯然是十分著急,唿吸聲愈來愈重,接著又忽地扯了徐三娘的胳膊一把,低聲道:“老三,李知縣介紹的人,有眼不識金鑲玉,多半不靠譜,咱們不去也罷。那李知縣,比我小不了幾歲,明明出身也不算低,可在官場上混了這麽多年,還是個芝麻小官。她也是個靠不住的。既然那人不收你,咱們便找別人,壽春縣城可不缺會教書的先生。”
徐挽瀾心裏發笑,麵上卻是不顯。她隨意地點著頭,全然是在敷衍。
徐榮桂卻依舊在她耳邊說個不停,一個勁兒地鼓動她去考取功名:“徐老三,你莫要再混日子了!你真以為你做訟師便能發家致富?日後這壽春縣,不知要換多少任知縣縣丞,不是哪一位知縣都能像李知縣那樣待你的。你今日賺多少錢,往後再推三十年、五十年,還是這麽多錢,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徐挽瀾眉頭擰起,不由得冷笑道:“阿母又何必要望女成龍?你自己都不是龍,我自然也不會是。”頓了頓,她抬起頭來,眯眼笑道:“阿母歲數也不算大,現在開始埋頭苦學,日後中狀元也不是完全沒可能。你既是做母親的,合該言傳身教才是。”
徐榮桂氣得火冒三丈,被堵得說不出話來。她沉默半晌後,沒好氣地道:“你能說會道,你老母大字都不識幾個,自然是鬥不過你。我給你兩條路,要麽給我生個大胖閨女,讓我也能飴含抱孫,享天倫之樂,要麽呢,你就給我去找個師傅,好好學學經史子集,日後考個功名,做朝廷命官。”
徐榮桂這副模樣,讓徐挽瀾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前生的父母來。在現代時,她的親生父母,也曾經說出過類似的話來——要麽畢業就去考公務員,或者當老師,要麽就早早結婚生子,女孩子就這兩條路最穩妥,讀什麽研究生?讀完研究生,都過了25歲了,找工作都再多一條攔路門檻!再說了,學曆高了,嫁人更難,哪個敢娶?
怎麽換了個時代,換了個社會製度,卻還要被這種話折磨?莫非從古至今,天下父母都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對此,徐挽瀾真是哭笑不得,無可奈何。
徐榮桂一起話頭兒,就開始說個沒玩沒了,且還都是車軲轆話,來迴地說,沒有半點兒新鮮的。徐挽瀾聽著生膩,隻得轉移話題,問道:“阿娘在縣衙裏作活兒,近些日子,可曾見過新來的崔知縣了?”
徐榮桂一聽崔知縣三個字,果然被轉移了注意力。她眼睛一亮,湊到徐挽瀾身邊,拉了個椅子坐下,邊磕著瓜子兒邊說:“我倒不曾見著,隻遠遠地瞧見過一次背影。崔知縣身材嬌小得很,比你瘦上不少,個頭也就到你肩膀。我聽人說,這崔鈿就是個紈絝,她來這壽春縣,為的不過是找個太平地方,混混資曆。似她這般身份貴重的大人物,幹不了幾年,很快就要升官的。”
徐挽瀾聽著,點了點頭,道:“這話也有些道理。她是當朝左相的幺女,父母定是愛之如掌上明珠。她來這壽春縣,做一個小小的知縣,十之有□□,是在為日後的官途鋪路。”
徐榮桂定定地瞧著徐挽瀾,眼神灼灼,道:“你若是能得了她的青眼,必也能為日後的官途鋪路。”
徐挽瀾氣極反笑,抿了抿唇,心裏哀歎一聲,暗道:這好不容易岔開的話題,說了一圈兒,怎麽又說迴來了?這徐阿母,可比她在現代的親爹親媽難纏多了。
第6章 夢迴猶聽賣花聲(二)
夢迴猶聽賣花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