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尉繚說完現任魏王的荒唐事之後,滿朝文武皆盡捧腹大笑,連素來不苟言笑的嬴政都帶著幾分笑意。
養狗的君王,真是罕見。七國之中,沒有比他更荒唐的君王了。大秦之所以在短短數百年內就趕超齊楚,成為天下第一強國,靠的就是君臣相得,上下一心。
秦國,連續幾代,都沒有過於昏庸之君王,這才積蓄了幾代的國力。而魏國卻是代代出昏君,一直都沒停過。
一個諸侯國,如果君主昏庸,上行下效,輕則國事衰微,重則國破家亡。
“提到魏國,不得不提起這冠絕六國的魏武卒,這魏武卒是戰國前期魏國名將吳起訓練的精銳重步兵。
吳起當年訓練魏武卒,士兵披三重甲,持戈配劍,操十二石之弩,負矢囊內裝弩箭50枝,攜三日口糧。
魏國對入選的武卒給予很高的物質待遇,免除武卒全戶的徭役和田宅稅。
武卒憑軍功獲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魏武卒是一支具有優秀身體條件、精良軍事裝備、過硬軍事技能和巨大物質刺激的部隊,從實體到精神,其強悍的程度均是當時其他軍隊所不能比擬的。
戰國初年,魏持人和,得物饒,仗變法之威,軍力之盛、連三晉之勢,兼弱攻昧,橫行天下,終於在魏武侯時期,坐了中原霸主的寶座。
在魏國強盛的戰國初期,吳起率領魏武卒南征北戰,為魏國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三十年來,吳起率領魏武卒攻下函穀關,大大小小曆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裏土地,將我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周安王十三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創造了步卒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
這是秦國自春秋戰國以來打的最大的一場敗仗,春秋五霸的問鼎之路徹底被打斷。直到商鞅變法,秦國才逐漸恢複往日的實力。
“若不是當初的孫臏計殺龐涓,重創魏武卒,我大秦估計還被壓縮在河西之地,不得東出。”馮去疾感慨的說道。
“魏國是當初戰國第一個稱霸的國家,但也是最先沒落的國家。雖然依靠昔日的餘威和魏武卒,但再也不是當年的天下霸主。
再加上魏國中期,魏國失去河西六城和大片土地,土地兼並嚴重。
由於長期征戰,“武卒”無法保障生產,土地收入大量縮減,但是負擔並沒有任何的減少。這兩方麵的原因,讓“武卒”喪失了經濟支付能力,無法為自己提供精良的武器裝備。
在經濟地位下降的同時,“武卒”的社會地位也開始下降。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以往的“隸農”、奴隸得到解放成為自耕農。
“武卒”卻在此時淪為了“軍事農奴”。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同時下降,嚴重的影響了武卒的戰鬥力。所以保守估計,現在魏國擁有的武卒,不足三萬。”
“但就算魏武卒不是當年的魏武卒,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也不容小覷,看來,我們要打一場硬仗了。”王綰搖搖頭,沉聲道。
一些大臣亦是頭疼無比,畢竟魏武卒的戰鬥力擺在那裏,這些年,魏國也就是憑借這些魏武卒才站穩腳跟,誰都不想去碰這根硬骨頭。
唯有少數大臣神色莫名,似乎是想到了什麽。
“諸位,攻打魏國,我們未必要強攻,也許還有其他辦法。”李玄常出言提醒道。軍隊交戰,未必需要正麵對壘。
當初田單使用火牛陣,大破數十萬燕軍,不也是借用外力。戰場上瞬息萬變,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公子,您的意思是?”李斯抬起頭,眼睛一亮。
“魏國大梁,是天下少有的堅城,若想按照常理攻克,則需要用人命去堆。而魏國不缺糧食,就算是兵敗,留下幾萬人守衛大梁城也不是什麽難事。麵者這樣的城池,必須取巧。昔日燕昭王時,燕國名臣蘇代,也就是蘇秦的弟弟,曾經預言,秦國攻打魏國,必定是水戰。
蘇代是燕國的臣子,因為輔助燕國權臣子之謀奪燕國王位,後來燕昭王粉碎了他們的陰謀,所以逃亡齊國,一直不敢迴到燕國。
後來蘇代擔心燕昭王不肯放過自己,所以寫了一份奏折,讓人轉交給燕昭王,這封上書剖析了燕國如何在齊國和秦國之間謀求最大的利益,其實就是一句話,厚交秦國,討伐齊國。
燕昭王一見大喜,迎接蘇代迴到燕國,後來,燕國大勝齊國,一時變成了強盛國家。”尉繚捋了捋胡須,陷入迴憶。
“不對,老將軍,照你這麽說,既然燕國已經變強,又怎麽會預言秦國攻打魏國,必用水戰。”青年將領李信迷惑的問道。
“你有所不知,當時,秦國邀請燕昭王去鹹陽會盟。然而,作為春秋霸主之一,燕昭王爽快的答應了。而蘇代知道這件事,卻阻止燕昭王去秦國,理由就是現在燕國足夠強大,不必看秦國臉色行事,所以,兩國之間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改變,不在盟友,而是敵國。
蘇代認為,秦國久居邊疆,常年和匈奴作戰,將士都是百戰雄師,如果謀求天下,一定會使用武力。
而且蘇代斷言,隻要讓秦國強大起來,想要攻打山東六國,都有取勝的辦法。燕國不能和秦國交往頻繁,讓秦國找到攻打燕國的借口。”
諸位大臣苦笑不已,秦國攻打燕國的借口就是燕丹指使荊軻刺秦,果然讓蘇代說中。先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啊。
燕昭王對蘇代所說,並不完全相信。所以蘇代就一一陳述了秦國攻打各國用的辦法,說到魏國之時,蘇代預言,隻要大秦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河東,占領成皋要塞,然後封鎖河內之地,在用輕舟水師挖掘榮陽河口,就可以淹沒大梁。然後在掘開白馬津河口,就可以淹沒河外平原,概括為就是陸戰先攻河內,水攻可滅大梁。”
養狗的君王,真是罕見。七國之中,沒有比他更荒唐的君王了。大秦之所以在短短數百年內就趕超齊楚,成為天下第一強國,靠的就是君臣相得,上下一心。
秦國,連續幾代,都沒有過於昏庸之君王,這才積蓄了幾代的國力。而魏國卻是代代出昏君,一直都沒停過。
一個諸侯國,如果君主昏庸,上行下效,輕則國事衰微,重則國破家亡。
“提到魏國,不得不提起這冠絕六國的魏武卒,這魏武卒是戰國前期魏國名將吳起訓練的精銳重步兵。
吳起當年訓練魏武卒,士兵披三重甲,持戈配劍,操十二石之弩,負矢囊內裝弩箭50枝,攜三日口糧。
魏國對入選的武卒給予很高的物質待遇,免除武卒全戶的徭役和田宅稅。
武卒憑軍功獲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魏武卒是一支具有優秀身體條件、精良軍事裝備、過硬軍事技能和巨大物質刺激的部隊,從實體到精神,其強悍的程度均是當時其他軍隊所不能比擬的。
戰國初年,魏持人和,得物饒,仗變法之威,軍力之盛、連三晉之勢,兼弱攻昧,橫行天下,終於在魏武侯時期,坐了中原霸主的寶座。
在魏國強盛的戰國初期,吳起率領魏武卒南征北戰,為魏國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三十年來,吳起率領魏武卒攻下函穀關,大大小小曆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裏土地,將我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周安王十三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創造了步卒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
這是秦國自春秋戰國以來打的最大的一場敗仗,春秋五霸的問鼎之路徹底被打斷。直到商鞅變法,秦國才逐漸恢複往日的實力。
“若不是當初的孫臏計殺龐涓,重創魏武卒,我大秦估計還被壓縮在河西之地,不得東出。”馮去疾感慨的說道。
“魏國是當初戰國第一個稱霸的國家,但也是最先沒落的國家。雖然依靠昔日的餘威和魏武卒,但再也不是當年的天下霸主。
再加上魏國中期,魏國失去河西六城和大片土地,土地兼並嚴重。
由於長期征戰,“武卒”無法保障生產,土地收入大量縮減,但是負擔並沒有任何的減少。這兩方麵的原因,讓“武卒”喪失了經濟支付能力,無法為自己提供精良的武器裝備。
在經濟地位下降的同時,“武卒”的社會地位也開始下降。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以往的“隸農”、奴隸得到解放成為自耕農。
“武卒”卻在此時淪為了“軍事農奴”。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同時下降,嚴重的影響了武卒的戰鬥力。所以保守估計,現在魏國擁有的武卒,不足三萬。”
“但就算魏武卒不是當年的魏武卒,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也不容小覷,看來,我們要打一場硬仗了。”王綰搖搖頭,沉聲道。
一些大臣亦是頭疼無比,畢竟魏武卒的戰鬥力擺在那裏,這些年,魏國也就是憑借這些魏武卒才站穩腳跟,誰都不想去碰這根硬骨頭。
唯有少數大臣神色莫名,似乎是想到了什麽。
“諸位,攻打魏國,我們未必要強攻,也許還有其他辦法。”李玄常出言提醒道。軍隊交戰,未必需要正麵對壘。
當初田單使用火牛陣,大破數十萬燕軍,不也是借用外力。戰場上瞬息萬變,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公子,您的意思是?”李斯抬起頭,眼睛一亮。
“魏國大梁,是天下少有的堅城,若想按照常理攻克,則需要用人命去堆。而魏國不缺糧食,就算是兵敗,留下幾萬人守衛大梁城也不是什麽難事。麵者這樣的城池,必須取巧。昔日燕昭王時,燕國名臣蘇代,也就是蘇秦的弟弟,曾經預言,秦國攻打魏國,必定是水戰。
蘇代是燕國的臣子,因為輔助燕國權臣子之謀奪燕國王位,後來燕昭王粉碎了他們的陰謀,所以逃亡齊國,一直不敢迴到燕國。
後來蘇代擔心燕昭王不肯放過自己,所以寫了一份奏折,讓人轉交給燕昭王,這封上書剖析了燕國如何在齊國和秦國之間謀求最大的利益,其實就是一句話,厚交秦國,討伐齊國。
燕昭王一見大喜,迎接蘇代迴到燕國,後來,燕國大勝齊國,一時變成了強盛國家。”尉繚捋了捋胡須,陷入迴憶。
“不對,老將軍,照你這麽說,既然燕國已經變強,又怎麽會預言秦國攻打魏國,必用水戰。”青年將領李信迷惑的問道。
“你有所不知,當時,秦國邀請燕昭王去鹹陽會盟。然而,作為春秋霸主之一,燕昭王爽快的答應了。而蘇代知道這件事,卻阻止燕昭王去秦國,理由就是現在燕國足夠強大,不必看秦國臉色行事,所以,兩國之間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改變,不在盟友,而是敵國。
蘇代認為,秦國久居邊疆,常年和匈奴作戰,將士都是百戰雄師,如果謀求天下,一定會使用武力。
而且蘇代斷言,隻要讓秦國強大起來,想要攻打山東六國,都有取勝的辦法。燕國不能和秦國交往頻繁,讓秦國找到攻打燕國的借口。”
諸位大臣苦笑不已,秦國攻打燕國的借口就是燕丹指使荊軻刺秦,果然讓蘇代說中。先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啊。
燕昭王對蘇代所說,並不完全相信。所以蘇代就一一陳述了秦國攻打各國用的辦法,說到魏國之時,蘇代預言,隻要大秦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河東,占領成皋要塞,然後封鎖河內之地,在用輕舟水師挖掘榮陽河口,就可以淹沒大梁。然後在掘開白馬津河口,就可以淹沒河外平原,概括為就是陸戰先攻河內,水攻可滅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