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作法淨化了此處淤積的陰晦。如果沒有特別的情況,可以保證三五年無礙。但要徹底解決問題,最好是把廢宅拆除,你我都沒有權利去做這件事。”


    “我想辦法再找一找菲利克斯在歐洲的遠親,可是希望不大,即便找到人,對方要願意付一筆遺產稅,誰又會願意一繼承就拆了房子?


    錯過了公路建設的拆遷安置,政府根本不可能給補貼。假設對方想要重新裝修出租房屋,這個地段一點也不方便,迴報率太低。如果是我,我寧可不要它。”


    愛德華說著發動了汽車。沒有誰可以無所不能,這就是真實的生活。


    汽車向著遠駛去,在冬日暖陽的照射下,地麵留下了一道廢宅的暗影。


    **


    從聖誕前兩周開始至一月初結束的寒假過得很快。


    與華國的大學有所不同,美國大學本科專業選擇可以在入學後再確定,從而在選課範圍上就有很大的選擇性空間。


    原身在前兩年修完大多的基礎課程,在大二下半學期選擇了社會學為專業,就從大三開始學習較為專業的課程,盡管人文社科專業較難錢途光明,但卻要求學生閱讀大量書籍與會有各種論文功課。


    行壹隻覺假期刷一下就過去了,在網上大致了解要學習哪些專業課後,她暫時並沒有轉專業的想法。


    雖然社會學錢途不顯,但她作為術士今後不會以普通的職業來賺錢,而更多會像接下愛德華的生意去賺不用納稅的酬金。當下,她既然有了上大學的機會,就不會辜負了這一段校園時光。


    在開學前夕,行壹必須處理的一個問題是如何高效又合理地選課。既要安排好專業課的課時,還希望能旁聽一些基礎學科的大課,更要選一些例如英語寫作等課程提升自身的不足。更要參考其他學生對授課教授的評價,她不打算挑戰太高難度的老師。


    萬事開頭難,可想而知,這學期的課業會有些重,但時間擠一擠總會有的,還能用來做其它的事情。


    從圖書館離開時,行壹看到了大廳告示欄裏貼出的招聘啟事。


    圖書館招聘兩到三位學生兼職,一周工作三天,每天工作三小時,幫忙處理一些文書工作,附注掌握拉丁語與意大利語者優先,有意者直接去管理處報名應聘即可。校園兼職的薪資不多,每小時隻有五美刀,與為愛德華封閉見鬼體質一下就能到手五百美刀是天差地別。


    行壹記下了報名應聘處的房間號,趁著還在對方的工作時間裏,就去問一問是否還有名額。蚊子肉再小也是肉,還能借此機會多練習電腦打字,那又何樂而不為。


    管理處的梅根老師有些遺憾地說,“你來得有些晚了。三小時前,名額已滿。”


    行壹並不感到驚訝,因為學校圖書館的工作環境簡單,同時工作任務也不重,更不必考慮過多留學簽證的打工限製,它算得上是熱門搶手的工作。


    “那真是有些遺憾了,我看到掌握拉丁語與意大利語者優先,還以為這次能好運搶到一個名額。”


    “等一等,你會拉丁語與意大利語?”


    梅根有一些意外,雖然學校裏也有開設這兩門語言的課程,但了解與掌握有很大的差異。“招聘啟事上寫得不夠清楚,有一份工作對這兩門語言的要求較高,不是普通地輸入文檔即可。”


    學校得到了一批來自私人收藏者的圖書捐贈。這批贈書大多17、18世紀及其之前的古書,書籍多為拉丁語與意大利語。


    圖書館要對其進行分類編目等工作,就勢必要找懂這兩門語言的人,其中一定會請專業的老師來負責,但也需要有著專業知識的學生來打下手。


    “卡洛教授的要求比較高,希望他的助理給每本書寫出書籍概要。實話實說,這已經不是普通圖書管理員的工作範圍了。”


    梅根知道工作報酬與內容並不成正比,而閱讀古書一點都不容易,過去的文字與內容會讓大多人感到生澀不易懂。“卡洛教授還布置了一張試卷,通過的人才能獲得這個職位。行,你確定要試一下?”


    “當然。”行壹非常肯定地說,這簡直就是為她量身定做的工作。機會都撞上門來了,為何不爭取一番。更何況能夠閱覽大量古籍的機會可不多,要知道它們都很貴,有很多不輕易示人,說不定還能有額外的收獲。


    三天之後,行壹就收到了卡洛教授發來的通過考核郵件。


    不過,工作地點並不在學校範圍,是在曼哈頓的街角。準確的說捐給學校的不是一批書,而是一家私人舊書店,眼下先要將堆在書店裏的書籍整理好。


    行壹按照郵件所示找到了書店所在。剛推開了半開半閉的書店門,就聽到一陣特別的風鈴聲響起。


    風鈴的造型很特別,頭蓋骨下方串著幾根骨頭。


    “它是真的。”隻聽中年女人沙啞的聲音從地下傳了出來。


    第12章


    “卡洛教授,上午好。”行壹看到從地下室走上來的中年女人。卡洛的鼻梁上架著一副圓形金屬邊框眼鏡,卷曲淩亂的頭發被束成了一紮,常見的中年發福問題並未找上她,而是清瘦得有些臉色蒼白。


    “我還有兩個學生也會參與到整理工作中,大概要晚兩周才從意大利迴來。其實從一開始我就沒想過圖書館能招到夠格的助手,五美元一小時,還真是看得起這些書。盡管你通過了考試,但我不希望你隻會考試而已,你們……”


    你們華國學生有時候隻會考試。


    卡洛並沒有把這句帶有偏見的話說完,改口說到,“如你所見,風鈴是人骨做的。這家店關閉了三年,店主身前喜歡收藏特別的藏品,最近終於理清了遺產分配,這家店的一切都被捐給我們學校。有個壞消息,因為近三年來店鋪一直無人打理,所以地下室的那些藏書需要我們好好打理。”


    行壹微笑地點頭,沒有去深究卡洛的未盡之意。應對某些人是能說會道比真才實學重要,但想要獲得卡洛這種人的認同,實幹的能力遠遠比說什麽重要。


    當下,行壹有的疑問是古書可不便宜,難道學校就沒派一兩個人來看守這些書?“教授,我們來打理這些書,不用使用特別的保管技術嗎?比如說使用維持幹濕度的機器設備。”


    “你得到的消息一定是來了一批十七八世紀的古書。”


    卡洛有些嘲諷地微微牽動嘴角,“事實上,書的內容是古書內容,可是地下室的藏書全都是原主人的手抄本。從它們被製造出來的年代來看,都沒有超過三十年。這就是學校隻願意付給你五美元一小時的原因,你懂了嗎?”


    翻譯一下這句話的意思:書的內容很值錢,它的學術研究價值很高,但因為隻是原店主的手抄本,它的收藏價值不夠高,從經濟角度來衡量,不值得投入過多的人力與物力。


    行壹有些遺憾沒能見到真的古書,不過能夠一觀那些書的內容,也已經是一件幸運的事情。這就關上了書店門,隨著卡洛一起走下了鐵製樓梯。


    嘎吱作響的鐵樓梯通向了幽暗的地下室,墨水與陳舊紙張的混合氣味迎麵而來。


    卡洛先指向懸在樓梯邊的插線板,“地下的電路壞了,需自備大號手電筒。你可以考慮多帶一根接線板來,再帶一盞台燈放到書桌上,那樣看得更清楚。我粗略清掃了一番,起碼桌椅能用了。”


    地下室比想象中還要零亂,有些書散落了一地,有的書七零八落地橫在書架上,有的書被撕成了兩半。


    “這裏像是經曆過一場打劫。”行壹看著書上的積灰,難道手抄古書的店主會將如此不愛惜書?


    卡洛無奈地歎了口氣,如果這些書真是古本,它們也許就不會落得如此境地。不要隻用金錢去衡量一個人,這句同樣可以用到書上,但當人說出這句箴言,何嚐不是因為太多人已經落入俗套。


    “誰知道這裏發生過什麽,總之你我的工作是將它們編號整理好。我帶來了一箱包書紙與一些清潔書的工具,要將它們都包上封皮,那就可以方便在上麵貼標簽做標示。”


    卡洛交代了要做的事情,需將藏書都先粗略整理一遍,將其包上書皮並記錄下所有書的書名,再就是要一本本翻閱,寫出它們的大概門類。


    “地下室沒有信號,通風也不太好,你最好不要關扇鐵門,好在它是內側插銷,不會有人能把你鎖在地下。這活估計要幹上一學期,所以你也拿一把備份鑰匙,可以選擇一周方便的時間過來,每次完工之後將一份整理出來的書目發給我就好。如果你將哪一本書帶迴去看了,事後告訴我一聲。還有什麽不清楚的地方嗎?”


    工作很輕鬆自由,除了工錢少了一些,沒有太大的缺點。


    行壹也知道整理一屋子的書,算她在內一共四個人,而四人又不是光看書沒別的事情做,所以耗時半年還算少。“我暫時沒有問題,如果有疑問,我會及時與教授聯絡。”


    “很好,有不懂一定要問。”卡洛還是特意關照了一句,她接觸過不擅於提問的亞裔留學生,最怕就是有問題憋著搞出了錯。“行,希望我們可以合作愉快,那麽我就先迴學校授課了。對了,你是開車來的嗎?如果是坐車,要注意晚班車的時間,注意安全。”


    行壹在半年內都沒時間去練習開車這種新技能,當年她騎馬騎得很好,那對開車應該起不到太多的指導作用。“謝謝教授提醒,我會注意的。”


    這一天兩人交接好之後,行壹就開始過上了規律的生活。她在學校、社區、圖書館、書店之間來迴穿行,周末空出一天來去紐約市裏逛一逛,暫且沒有遇到任何靈異古怪的事情。


    不過,行壹在上網隨意瀏覽時,注冊成了某一線上大型靈異論壇的新用戶。x論壇上有各種各樣的板塊,雖說難辨帖子所述的真假,卻能大致一探古今的人情風俗變化。因為每一段故事背後,恐怖的不一定是鬼怪更可能是人心,但論壇上尚未出現讓她認為值得一探的事情。


    充實的日子總是有些快,一眨眼就進入了二月初。


    書店的舊書整理工作還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這一天,紐約忽然下起了雷陣雨。


    外麵的天氣一旦陰沉了下來,地下室幾乎就不見一絲光亮。


    行壹正在地下室為書本編目,誰想插座板忽地閃起火星,台燈刺啦一聲就滅了。


    “真是年久失修了。”行壹沒有去觸碰插座開關,她考慮到萬一漏電的可能,還是要上樓把電閘給拉斷,再請熟悉電路構造的人來看一看問題所在。


    於是,行壹點開了手機的照明軟件,照著樓梯就想要上樓。隻是這麽一照,就看見鐵樓梯後方卡著一本書,它該不會是另外兩位學姐故意藏起的書吧?


    行壹有些好奇地取下了書,指尖一摸到書就覺得不對。這封皮不是古書常見的羊皮,它絕對是人皮做的,上麵有這人皮特有的毛孔紋路,還能摸到汗毛。


    第13章


    人皮書的封皮上刻著一行簡單的字「ad infinitum」。


    ‘永無止境’這一拉丁短語還活用在英語之中,卻並非用來表達明快的情緒,而是摻雜一直看不到希望的感覺。例如有些課程會讓學生覺得下課鈴聲響起是遙遙無期之事。


    行壹翻開了這本書草草翻了幾頁,它可能是用古英語書撰寫,這也就意味著她看不懂其中的內容。不過,起碼可以確定兩點,此書內頁也全都用人皮所製,好消息是它不帶一絲怨氣與陰氣,正常的與一般書店裏出售的書沒有差別。


    轟隆的雷鳴聲響起,而比雷聲來得更快的是閃電。


    閃電的光不隻劃破了紐約陰沉的傍晚夜空,急促來去的光亮穿透了書店的落地玻璃窗,又以刁鑽又古怪角度射向地下室的鐵樓梯。


    在電閃雷鳴的天氣裏,外加遇到了插座閃起火星,繼續在地下室停留顯然並不妥當。


    行壹將人皮書與記事本一起放入背包快速離開地下室,再把一樓的電源總閘拉斷後看向窗外的街景。


    雨勢來得很兇猛,行人雖是撐著傘卻根本起不到多少遮擋的作用。天色將會越來越暗,這樣的雨勢中很難說地鐵線路會否受到影響,但公交線路受到影響是肯定的。幸好背包裏有麵包與水,還能湊活一頓晚餐。


    與地下室大多是店主的手抄本不同,一樓散落的書大多是一些舊年的報刊雜誌,還有一些曾經流行過的暢銷書。


    行壹坐在窗邊的木椅上啃起了麵包,她沒有翻閱舊報刊的閑情,而用手機想粗略查一查如今書籍市場上人皮書的流通情況。


    抽筋剝皮一聽就是很殘酷的行為,可是百年以來剝皮之事從未停止。有史記載起碼可以向前迴溯到三國時期,吳國末帝孫皓曾剝人臉上的皮。再說在南北朝年間以腦子有坑聞名的北齊統治者高家,幾代君王都對會剝人麵皮之事很熟練,專門以他人之痛苦為樂。


    當年魏忠賢擅政時也常用剝皮的手段。有一位術士在酒館裏議論九千歲專政,放言說不懼魏忠賢,九千歲又不能將他剝皮。


    誰想當夜錦衣衛就衝入客店就把術士五花大綁。魏忠賢以熔化的瀝青澆灌術士全身,等到瀝青冷卻凝固就用錘子敲打,讓瀝青與人皮一齊脫落,獲取了一副完整的人皮殼字。


    行壹曾經親自超度過那位的術士亡魂。皮是身軀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皮與肉身的關係是密不可分。古語有言要入土為安,如果死後皮肉分離,就會有不得超生的可能,那位術士的亡魂正是因此難入輪迴。


    然而,世間之事是無奇不有。若非說皮肉分離不利於靈魂的安息,可是埃及木乃伊的製作卻是要取出身體的大多內髒掏空隻留心髒。所以凡事沒有絕對,正如這本人皮書上不見任何的陰氣。


    不過多時,行壹大致查到了一些人皮書的情況。她看來不太可取的皮肉分離之事,在歐洲並非是恐怖故事裏的橋段,反而曾一度成為歐洲上層社會的流行產物。


    十七世紀的歐洲,人們承認了裝訂人皮的技術性與職業性,而等到了十九世紀,開始流行起用人皮為解剖書、遺囑、法規等做封皮,取其永垂不朽之意。


    這些不是曆史開的玩笑,已經確定哈佛圖書館藏中有一本人皮古書,人皮來自死於中風的無人認領的女精神病患。


    很驚訝有沒有?


    行壹關了手機頁麵揉了揉眉心,她並不是食古不化的人,也覺得海納百川很好,但有時還是難以接受西方的一些風俗習慣。


    以人皮為書皮想要求得永遠不朽,要是一個沒處理好,隻怕是陰魂附著於人皮上消散不去。那麽除非讓皮肉重遇,否則持書者就會永無止境地與陰魂共舞了。


    在地下室發現的古書封皮上正刻著‘永無止境’,那麽究竟是什麽沒有盡頭?


    這會不得不將初入地下室時那種似乎被打劫過的模樣,與這本藏在鐵樓梯夾縫裏的人皮書聯係在一起,是不是有誰在找一本書才將地下室翻成了一團亂?


    ‘咚咚咚——’


    此時,門口的人骨風鈴又動了。有人在敲玻璃門。


    第14章


    時逢晚高峰,一場雷陣雨讓紐約堵車堵得更厲害了。


    易鹹以往過得都是爭分奪秒的生活,隻要金錢永遠不眠,華爾街之上就不存在真的休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天師[古穿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海十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海十八並收藏最後的天師[古穿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