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作為吃香喝辣手的藝人,夏裁縫是唯一負分值的。
打一個棒子,得給一個甜棗吃。
最後,張隊長清清嗓子,宣布一個好消息:
“公共食堂建立前,想必大家存下不少糧票副食票其他票。等山上雪停後,隻要去碧山鎮的人足夠,每日都可以一輛牛或驢出山,直到明年一月份中旬為止。”
“鎮上的供銷社,糧食副食重新供應個人,也可以舊換新。山上冰天雪地,趁著大雪未封山,你們算好時間出去,過年物品什麽的,通通買迴來。提醒一下,大家穿著打扮注意點,鎮上的情況你們是知道的!”
之前因大鍋飯的事,農民不可存糧,而碧山鎮鎮上供銷社,響應大隊政策,堅決不賣糧食給個人,如今過年前對村民們開放,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村民們不知道的是,碧山鎮的食堂快辦不下去,已經在硬撐著,不肯倒下。
一日兩餐,所喂的紅薯稀飯是‘清澈見底’的米湯,加半片白菜葉,一小坨紅薯,連小五都吃不飽。
得到雪停可以出村買糧的消息,村人們激動不已,摸摸或胸或肚或褲襠的衣服兜,心裏扒拉兩下,趕緊去打限量紅薯玉米餅、南瓜稀飯,匆匆忙忙迴家商量對策。
隻是今日拿飯菜的手,越來越穩當,越來越珍惜。
**
午時過後,冷風越刮越大,山上的雪被吹散,轉眼又飄下,屋外溫度越來越低,抱著湯婆子或烤著灰籠,在外頭走,也會被冷得瑟瑟發抖。
有人甚至抖得跟羊癲瘋發作一般,後來才知,是舊毛病犯了。
次日,山上的雪還在下,山腳的冰也越積越厚。
在白家,學生娃娃們不太有心情學習,連學霸葉安誠、文陽熙都放緩學習步伐,目光一致放向堂廳外麵。
文景深歎一口氣,搖搖頭,放下課本,不再去管他們。
“白大夫!白大夫!”
屋外又傳來好多嘈雜的聲音,裏頭有哭聲、罵聲、叫鬧聲……亂七八糟,什麽都有。
甜妹兒伸手捂住眼睛,簡單算一下,還沒到響午,今日該是第三個病人。
這天實在太陰冷!
盡管碧山村柴火炭火都不缺,白家依舊迎來一波又一波的病人,年老體弱者居多,基本都是寒症及胃症。
雖然白老爺子看病技術好,比縣醫院便宜,大部分村人們仍然有一種‘生病,堅持一下,堅持一下’的古板可悲思想。
尤其是如今世道艱難。
畢竟,對於他們來講,藥都是錢,再普通也不比飯菜便宜,他們還想過個好年呢!還想給娃娃們買一身新棉襖。
尤其是老人們,在困難的日子裏,他們舍得給兒子孫子花錢,一點都不舍得給自己花。
家裏有糧有炭,‘吝嗇’的他們也舍不得花。
而且,村裏很多老人家喜節省,沒活幹,能吃少點糧就吃少點糧,甚至背著不吃,存起來偷偷摸摸給孫子孫女加餐,能少花點炭、就少花點炭,小病能熬著就拖著。
拖來拖去,很多拖成大病。
前些天,有兩位老人去世,葬禮很簡單,一副棺材,燒百張粗黃紙,卻也費盡家人們的最大努力。
白老爺子是大夫,不是聖人,隻能開一副普通藥,囑咐年輕人多注意一些,保暖以及飯菜跟上。
至於其它,他也沒法子。
村裏新出生的、周歲左右的嬰兒,也很容易受寒,他們比老人還難伺候得多,通常發高燒、拉肚、咳嗽鼻涕,都是連續數天的事情,愁得全家人忙前忙後,提心吊膽。
娃娃們生病很多原因,最常見的就是奶水不足,食堂裏專門設有奶娃娃的鯽魚湯、骨頭湯等,但依舊比不上母奶。
還常見的是,家長們胡亂猜想,喂偏方啥的,吃壞肚子,以及捂熱綜合症。
奶娃娃身上衣服裹十層八層、放到有湯婆子的被窩裏,屋裏還烤著火,透風量小,被捂得生病。穿的少怕冷到,穿的熱怕捂病,很多人都拿捏不好溫度。
總之各種各樣的原因,不算隔壁碧土村碧水村,因生病導致周歲嬰兒去世的,碧山村就有兩件,白老爺子都救不急。
兩戶人家悲痛欲絕。
娃娃們的喪事還不能打辦,隻能在二碧山挖個坑,埋個小土包,連墓碑都沒有。隻剩旁邊種下的一棵小樹,說明有個生命曾經來過。
葉家人聽說後,暗地裏送出半斤木炭、一小塊白棉布,他們隻能做到如此。
然後更加關心全家人的身體健康。
每天除去睡覺,約八個小時,全家人都聚在一起。
除去葉家,村裏很多人都有私下給點東西,不多,暫且當做心意。
都是一個村的人,沾親帶故有的事,村裏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傷心難過。
沒法子,他們隻能引以為戒,更注意自家的老人與娃娃們身體狀況。
對於老人,每頓吃飯一起吃,炭火一起烤。
對於娃娃,全都捧在手心、含在嘴裏,半夜三更起多次盯著他們。
可是,有兩個娃娃再也迴不來。
五七年末,碧山村迎來那兩個活潑的小生命。
五八年末,這兩個活潑的小生命悄然無聲消失。
許多票證的過期日期,越發臨近。
五九年一月一日:
山上雪終於停了。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繼續寫下一章~
**
過三年的老人感覺吃東西都喜歡存著。
我爺爺奶奶就有這個習慣,每次他們都能掏出各種各樣零食。
小時候覺得永遠吃不完。
我還不知道他們藏在哪裏-_-#
連床下小葉子都翻遍了…………
**
第151章 碧山鎮居民
暖洋洋的陽光, 撒入鬱鬱蔥蔥的森林, 山風和暢, 穿著一套薄線衣的甜妹兒, 在青山空間中, 鋪上一張大竹席,曬果幹、紅薯幹、洋芋片、南瓜片等。
“外麵實在太冷, 衣服實在太厚!”
好不容易找一塊空地兒, 墊上同樣的竹席, 甜妹兒在上頭, 自由自在地滾來滾去,遠遠望去,像是在菜園間打滾。
暖和輕鬆的感覺真好!
‘發瘋’過後,她才開始日常晨練。越往後,小人舞的動作越複雜,跟上節奏更複雜, 第三套小人舞數學才學完一半。
值得慶幸的是,雖增加幅度變緩,甜妹兒的力氣與速度依舊在慢慢變大。
而空間裏的水力大紡車, 是她聯係力氣的最佳工具。近一點的目標是,完好無缺將之舉高高, 然後放在溪水邊上。
旁邊一棵倆碗口粗的大鬆樹上,毛絨絨的小鬆鼠,搖晃兩下尾巴,抱著它的糧食——鬆子、葡萄、棗杏、蜘蛛、蜻蜓等, 也在褐色粗幹上,一爪一爪子曬糧食。
曬幹後的果幹昆蟲幹等食物,小鬆鼠蹲坐在樹腳下,用毛爪子,將之按照種類,分成左、右兩堆。
眨眼間,其中一堆忽然消失。
小鬆鼠趕緊用爪子護住另一堆,速度已來不及,還是消失三分之一。
它心疼叫兩下,趕緊把糧食放進樹洞裏藏起來,毛絨絨的尾巴又被揉捏兩下,害怕得嗚嗚亂叫。
樹洞外麵,甜妹兒瞅著一大堆的葡萄幹、杏仁幹、冬棗,滿意地點點頭。
這一切都是機緣巧合。
甜妹兒竟然七次從紅狐狸口中,救下同樣一隻小鬆鼠,並數次身心折磨紅狐狸。
迷迷糊糊的小鬆鼠,可能覺得這裏很安全,幹脆在‘安全地’果園不遠處安家,成為果園的小動物鄰居之一。
但有一點,她看得見它,它看不見她。
不得不說,鬆鼠真是勤勞的小動物。
甜妹兒經常強製收‘房租’,比如葡萄幹、杏幹、野果幹等吃食。若是哪天鬆鼠沒有上繳果糧,她會揉捏它全身上下,懲罰它空中飛行等等。
長此以往,甜妹兒每天入青山空間,都能免勞動力獲得一堆果幹。可惜的是,小鬆鼠不能分別困蟲、野果、鬆子等。
甜妹兒瞅一眼腳下的一堆果幹,還有冬柿冬棗冬番茄,以及胖乎乎紅薯、黃燦燦南瓜、金色玉米、紫色茄子、紅靑辣椒、數叢猴頭菇、一堆米、一隻野雞,五隻麻雀。
不一會兒,她與糧食零食一起消失在空間裏。而空間裏,小鬆鼠再次從樹洞裏鑽出來,繼續曬著糧食。
小鬆鼠真是一隻勤勞乖巧的動物。
**
天還未亮,屋外寒風唿嘯,屋內漆黑一片,唯一能見到的是,床邊、窗戶下頭炭柴燃燒的紅亮。
眨眼間,甜妹兒就出現在一坨溫暖的棉被裏,眼前忽然黑咕隆咚,她卻不怕,繼續在裏頭滾來滾去。
隨後,糧食雨再次下滿整間房。
“再睡一會兒。”
葉媽媽笑著戳一戳鼓起的小包,將肉與糧一一撿起來,放進竹筐裏,端著它,出屋做早飯去。
堂屋裏桐油燈已經點起來。
葉奶奶正在準備兒子孫子的出村衣物。
因此次出村不能穿得太打眼,她得好好準備一下舊衣褲。
鄉村‘媽媽牌子’的舊毛衣舊毛褲,基本都是深色耐髒的拚接款式。
因毛衣毛褲基本都會縮水的,來年毛衣變短,葉奶奶她們直接給舊毛衣織上幾針,又可以接著穿。
而且,破個大洞小洞,也是可以補上繼續穿。甚至拆舊線,織新衣。因毛線有色差與樣式的區別,穿得越久,拚接的毛衣款式則會越來越花。
葉老爺子把特有的副食本拿出來。
打一個棒子,得給一個甜棗吃。
最後,張隊長清清嗓子,宣布一個好消息:
“公共食堂建立前,想必大家存下不少糧票副食票其他票。等山上雪停後,隻要去碧山鎮的人足夠,每日都可以一輛牛或驢出山,直到明年一月份中旬為止。”
“鎮上的供銷社,糧食副食重新供應個人,也可以舊換新。山上冰天雪地,趁著大雪未封山,你們算好時間出去,過年物品什麽的,通通買迴來。提醒一下,大家穿著打扮注意點,鎮上的情況你們是知道的!”
之前因大鍋飯的事,農民不可存糧,而碧山鎮鎮上供銷社,響應大隊政策,堅決不賣糧食給個人,如今過年前對村民們開放,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村民們不知道的是,碧山鎮的食堂快辦不下去,已經在硬撐著,不肯倒下。
一日兩餐,所喂的紅薯稀飯是‘清澈見底’的米湯,加半片白菜葉,一小坨紅薯,連小五都吃不飽。
得到雪停可以出村買糧的消息,村人們激動不已,摸摸或胸或肚或褲襠的衣服兜,心裏扒拉兩下,趕緊去打限量紅薯玉米餅、南瓜稀飯,匆匆忙忙迴家商量對策。
隻是今日拿飯菜的手,越來越穩當,越來越珍惜。
**
午時過後,冷風越刮越大,山上的雪被吹散,轉眼又飄下,屋外溫度越來越低,抱著湯婆子或烤著灰籠,在外頭走,也會被冷得瑟瑟發抖。
有人甚至抖得跟羊癲瘋發作一般,後來才知,是舊毛病犯了。
次日,山上的雪還在下,山腳的冰也越積越厚。
在白家,學生娃娃們不太有心情學習,連學霸葉安誠、文陽熙都放緩學習步伐,目光一致放向堂廳外麵。
文景深歎一口氣,搖搖頭,放下課本,不再去管他們。
“白大夫!白大夫!”
屋外又傳來好多嘈雜的聲音,裏頭有哭聲、罵聲、叫鬧聲……亂七八糟,什麽都有。
甜妹兒伸手捂住眼睛,簡單算一下,還沒到響午,今日該是第三個病人。
這天實在太陰冷!
盡管碧山村柴火炭火都不缺,白家依舊迎來一波又一波的病人,年老體弱者居多,基本都是寒症及胃症。
雖然白老爺子看病技術好,比縣醫院便宜,大部分村人們仍然有一種‘生病,堅持一下,堅持一下’的古板可悲思想。
尤其是如今世道艱難。
畢竟,對於他們來講,藥都是錢,再普通也不比飯菜便宜,他們還想過個好年呢!還想給娃娃們買一身新棉襖。
尤其是老人們,在困難的日子裏,他們舍得給兒子孫子花錢,一點都不舍得給自己花。
家裏有糧有炭,‘吝嗇’的他們也舍不得花。
而且,村裏很多老人家喜節省,沒活幹,能吃少點糧就吃少點糧,甚至背著不吃,存起來偷偷摸摸給孫子孫女加餐,能少花點炭、就少花點炭,小病能熬著就拖著。
拖來拖去,很多拖成大病。
前些天,有兩位老人去世,葬禮很簡單,一副棺材,燒百張粗黃紙,卻也費盡家人們的最大努力。
白老爺子是大夫,不是聖人,隻能開一副普通藥,囑咐年輕人多注意一些,保暖以及飯菜跟上。
至於其它,他也沒法子。
村裏新出生的、周歲左右的嬰兒,也很容易受寒,他們比老人還難伺候得多,通常發高燒、拉肚、咳嗽鼻涕,都是連續數天的事情,愁得全家人忙前忙後,提心吊膽。
娃娃們生病很多原因,最常見的就是奶水不足,食堂裏專門設有奶娃娃的鯽魚湯、骨頭湯等,但依舊比不上母奶。
還常見的是,家長們胡亂猜想,喂偏方啥的,吃壞肚子,以及捂熱綜合症。
奶娃娃身上衣服裹十層八層、放到有湯婆子的被窩裏,屋裏還烤著火,透風量小,被捂得生病。穿的少怕冷到,穿的熱怕捂病,很多人都拿捏不好溫度。
總之各種各樣的原因,不算隔壁碧土村碧水村,因生病導致周歲嬰兒去世的,碧山村就有兩件,白老爺子都救不急。
兩戶人家悲痛欲絕。
娃娃們的喪事還不能打辦,隻能在二碧山挖個坑,埋個小土包,連墓碑都沒有。隻剩旁邊種下的一棵小樹,說明有個生命曾經來過。
葉家人聽說後,暗地裏送出半斤木炭、一小塊白棉布,他們隻能做到如此。
然後更加關心全家人的身體健康。
每天除去睡覺,約八個小時,全家人都聚在一起。
除去葉家,村裏很多人都有私下給點東西,不多,暫且當做心意。
都是一個村的人,沾親帶故有的事,村裏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傷心難過。
沒法子,他們隻能引以為戒,更注意自家的老人與娃娃們身體狀況。
對於老人,每頓吃飯一起吃,炭火一起烤。
對於娃娃,全都捧在手心、含在嘴裏,半夜三更起多次盯著他們。
可是,有兩個娃娃再也迴不來。
五七年末,碧山村迎來那兩個活潑的小生命。
五八年末,這兩個活潑的小生命悄然無聲消失。
許多票證的過期日期,越發臨近。
五九年一月一日:
山上雪終於停了。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繼續寫下一章~
**
過三年的老人感覺吃東西都喜歡存著。
我爺爺奶奶就有這個習慣,每次他們都能掏出各種各樣零食。
小時候覺得永遠吃不完。
我還不知道他們藏在哪裏-_-#
連床下小葉子都翻遍了…………
**
第151章 碧山鎮居民
暖洋洋的陽光, 撒入鬱鬱蔥蔥的森林, 山風和暢, 穿著一套薄線衣的甜妹兒, 在青山空間中, 鋪上一張大竹席,曬果幹、紅薯幹、洋芋片、南瓜片等。
“外麵實在太冷, 衣服實在太厚!”
好不容易找一塊空地兒, 墊上同樣的竹席, 甜妹兒在上頭, 自由自在地滾來滾去,遠遠望去,像是在菜園間打滾。
暖和輕鬆的感覺真好!
‘發瘋’過後,她才開始日常晨練。越往後,小人舞的動作越複雜,跟上節奏更複雜, 第三套小人舞數學才學完一半。
值得慶幸的是,雖增加幅度變緩,甜妹兒的力氣與速度依舊在慢慢變大。
而空間裏的水力大紡車, 是她聯係力氣的最佳工具。近一點的目標是,完好無缺將之舉高高, 然後放在溪水邊上。
旁邊一棵倆碗口粗的大鬆樹上,毛絨絨的小鬆鼠,搖晃兩下尾巴,抱著它的糧食——鬆子、葡萄、棗杏、蜘蛛、蜻蜓等, 也在褐色粗幹上,一爪一爪子曬糧食。
曬幹後的果幹昆蟲幹等食物,小鬆鼠蹲坐在樹腳下,用毛爪子,將之按照種類,分成左、右兩堆。
眨眼間,其中一堆忽然消失。
小鬆鼠趕緊用爪子護住另一堆,速度已來不及,還是消失三分之一。
它心疼叫兩下,趕緊把糧食放進樹洞裏藏起來,毛絨絨的尾巴又被揉捏兩下,害怕得嗚嗚亂叫。
樹洞外麵,甜妹兒瞅著一大堆的葡萄幹、杏仁幹、冬棗,滿意地點點頭。
這一切都是機緣巧合。
甜妹兒竟然七次從紅狐狸口中,救下同樣一隻小鬆鼠,並數次身心折磨紅狐狸。
迷迷糊糊的小鬆鼠,可能覺得這裏很安全,幹脆在‘安全地’果園不遠處安家,成為果園的小動物鄰居之一。
但有一點,她看得見它,它看不見她。
不得不說,鬆鼠真是勤勞的小動物。
甜妹兒經常強製收‘房租’,比如葡萄幹、杏幹、野果幹等吃食。若是哪天鬆鼠沒有上繳果糧,她會揉捏它全身上下,懲罰它空中飛行等等。
長此以往,甜妹兒每天入青山空間,都能免勞動力獲得一堆果幹。可惜的是,小鬆鼠不能分別困蟲、野果、鬆子等。
甜妹兒瞅一眼腳下的一堆果幹,還有冬柿冬棗冬番茄,以及胖乎乎紅薯、黃燦燦南瓜、金色玉米、紫色茄子、紅靑辣椒、數叢猴頭菇、一堆米、一隻野雞,五隻麻雀。
不一會兒,她與糧食零食一起消失在空間裏。而空間裏,小鬆鼠再次從樹洞裏鑽出來,繼續曬著糧食。
小鬆鼠真是一隻勤勞乖巧的動物。
**
天還未亮,屋外寒風唿嘯,屋內漆黑一片,唯一能見到的是,床邊、窗戶下頭炭柴燃燒的紅亮。
眨眼間,甜妹兒就出現在一坨溫暖的棉被裏,眼前忽然黑咕隆咚,她卻不怕,繼續在裏頭滾來滾去。
隨後,糧食雨再次下滿整間房。
“再睡一會兒。”
葉媽媽笑著戳一戳鼓起的小包,將肉與糧一一撿起來,放進竹筐裏,端著它,出屋做早飯去。
堂屋裏桐油燈已經點起來。
葉奶奶正在準備兒子孫子的出村衣物。
因此次出村不能穿得太打眼,她得好好準備一下舊衣褲。
鄉村‘媽媽牌子’的舊毛衣舊毛褲,基本都是深色耐髒的拚接款式。
因毛衣毛褲基本都會縮水的,來年毛衣變短,葉奶奶她們直接給舊毛衣織上幾針,又可以接著穿。
而且,破個大洞小洞,也是可以補上繼續穿。甚至拆舊線,織新衣。因毛線有色差與樣式的區別,穿得越久,拚接的毛衣款式則會越來越花。
葉老爺子把特有的副食本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