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隊長停下手裏的活,拍拍黃隊長肩膀,認真道:“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盡管說,隻要是能做到的,我一定不推辭。”
黃隊長搖搖頭,試圖擦幹眼淚,但淚珠總是不聽使喚,一直往下掉。
盡管不是自家長輩,碧山村的村民心裏也難過,敏感的人也偷偷抹眼淚,大概是想起自己過世的親人,難免傷心一番。
過了許久,黃隊長才說出自己目的,想讓老母親的葬禮熱鬧一點。
村裏的部分老人,一滿六十歲,就給自己準備壽材和壽衣。
哪怕黃老太太沒有,棺材什麽的,憑借黃隊長的關係,還是能借到的。至於道士和尚做法事,現今可不敢去胡亂請。
而如今大雨泛濫,女兒很難及時通知,哭靈人不多,不夠熱鬧,這就是兒女的不孝。通常這個時候,就會親一大堆拐彎抹角的親戚在哭靈、燒紙。
隻是如今三村都忙不過來,一人搬開兩人用。黃隊長做不到把全村人搶救命糧的時間,都放在老母親葬禮上。甚至,他也要分心,管理碧土村的事情。
但是,此地喪事有一種說法,喪事草率、沒棺木、沒供奉足夠飯、沒燒足量紙、哭靈人不熱鬧,進城隍門可是要受到鬼鄙視的。
黃隊長當然不能讓老母親被鄙視。
於是乎——
公雞三聲鳴,睡的正香甜妹兒與曉丫頭,被葉奶奶從從被窩裏撈起來,穿上一層毛衣毛褲,外套長袖衣裳。
“奶奶——”
“今天不做飯,趕緊去仙山。”
葉家前院的大榕樹下,張老祖與十多個山娃娃都在那裏,基本都在六歲以內。
很快,奶奶們在山娃娃們腦袋上帶上一頂白色尖帽子,手裏塞了一根蘆葦紮棒子,上麵裹著白色的一層。
“這是什麽?”
“哭喪棒!甜妹兒真乖,到時候使勁兒哭就好,不哭會被抽屁股。”
甜妹兒:……
迷迷糊糊間,娃娃們都被抱著來到碧土村的一間大土屋。
吱呀——,大門與門柱窩擠壓摩擦的聲音,黃老太太的黑色大棺木,從屋裏運出,停在兩棵桑樹間。
院子被清掃的幹幹淨淨,棺木前放著火盆,盆後麵鋪上一列列幹燥的大木板,木板上又鋪上一層棉布。
由黃隊長媳婦領頭,老人們坐在一旁監督,所有山娃娃們跟著或跪或坐或蹲,亂哭泣一團。笑就會真的被打哭,搗亂就直接揮出院子,不哭不鬧安安靜靜也沒事……
久違的一場喪事,似乎真的熱鬧起來。
聽人說,二碧山楊婆婆拒絕邀請,仍不願下山。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陸續碼下一章,抱緊仙女們暖。
**
家鄉冬天是真的冷,長這麽大,山下,08年下過淺淺毛毛雪,就沒下過雪。
而且溫度有時候不低,通常十度左右,甚至十多度,最高二十。但是有風跟沒風,就是冬天跟秋天的區別,-_-#
而且特別潮濕,高中我一袋餅幹放抽屜裏,早上沒吃完忘記封,午飯後吃,已經軟綿綿的-_-#瓜子花生更是一袋一袋軟。
冬天若是不燙腳,或者用空調,或者湯婆子,或者熱水袋,葉子的腳睡一晚上都是冰涼的,冷風已經可以透過門縫窗逢,透過被子-_-#,除去空調,以上葉子全都有。
今天溫度最低,個位數。
熱水袋三個,湯婆子一個,燙腳天天,躲在被窩碼字,仙女們,快誇我^_^
第122章 深秋與牲口
甜妹子不認識黃老太太, 出於禮教, 還是努力擠出兩滴眼淚, 拉著三姐姐, 態度恭敬磕三響頭, 燒幾張黃色紙錢,然後乖乖坐在一邊, 安安靜靜望著灰蒙蒙的天空。
山娃娃們的午飯在碧土村食堂吃, 同種樣式的青磚靑瓦大房子, 熟悉的食材, 陌生的麵孔,與不一樣味道。有娃娃甚至吵著鬧著要會村,直到一盤盤飯菜端上來。
洋芋雞塊、迴鍋肉、醋溜大白菜、肉沫茄子、豆腐魚湯,肉圓子,酒米飯……九盤量少的熱菜,擺在八仙桌正中心, 有葷有素,濃香四溢。
碧土村的村民止不住吞咽口水,摸摸空空蕩蕩的肚子, 可惜地搖搖頭。他們隻能聞著菜香味兒,以及就著菜沫肉渣, 隻有碧土村的客人才有資格享受這一桌。
甜妹兒不用偏頭,聽到曉丫頭吞咽口水的聲音。好吧,對於有些飯菜,她嘴巴裏也癢癢, 想嚐嚐味兒。
年紀大的老奶奶們最先上桌,一個一個問小家夥們‘乖不乖’,必須聽到‘乖,下午一定聽話’,他們才被允許上八仙桌。
作為黃隊長家的客人,碧山村與碧水村的山娃娃們,第一次環坐食堂八仙桌吃飯,個個扭動著小屁股,或害羞或激動或興奮。
“碗裏不許堆積肉菜,誰要是違反,他就得下桌。”這句話是說給山娃娃們聽的。
桌上菜不多,尤其是肉。老人們一喊開動,娃娃們的筷子勺子,霎那間全都揮舞起來,大口大口吃的滿嘴流油。
“小丫頭,吃雞爪,吃雞翅,梳妝打扮溜兒!”張老祖不忘給,甜妹兒等幾個罕見的乖巧奶娃娃,碗裏夾肉。
甜妹兒吃一口粉軟的洋芋塊,啃一口香滑辣辣的雞翅膀,晃晃腦袋,還是白奶奶與媽媽手藝好,可惜她們不燒雞。
下午還得忙,不知道家裏人都吃的啥?
**
一畝梯田的水基本排盡,新的泥土也一簍簍背上來。
葉家三漢子把幹稻草一堆一堆摞成圓錐形,再用一堆玉米桔杆在草堆的最下麵,開一個燒火洞點上火,等火燃起來後,再用草皮把口封住,白色的煙從稻草堆裏冒出來。
這就是天然肥土。
等火燒完,地變得焦黃焦黃的,就可以種下秧苗。
葉爺爺在另一邊用鋤頭鋤地。
好幾斤的笨重鐵家夥,在他手中上上下下,深深鑿入地裏,額頭上的汗水也流入地裏。
抬頭望望依舊灰蒙蒙的天,葉爸爸皺眉,擦一擦汗,低頭瞅到自己媳婦兒,提著兩木桶熟紅薯,正在爬梯田,放下農具,趕緊跑去幫忙接她。
“開飯啦!成人六個紅薯,一碗泡菜。娃娃兩個半紅薯,一碗泡菜。”
碧山村梯田上,葉爺爺他們聚集在一起,用井水衝洗手,直接拿起大紅薯,留著紅油辣子泡蘿卜,大口大口啃嚼起來。
暴雨過後,有最多梯田的碧山村最忙。
背土肥土,排水下種,那一樣的活計都不輕鬆。
的虧村裏人生病的不多,白老爺子替全村人都開一副驅寒提神的草藥,熬製出來,放在山下,人人必須一鬥碗。
因此,今日碧山村的午飯,特別簡單。
直接蒸紅薯,隻洗泥,不削皮也不切塊,用本地話,這叫吃亮紅薯,小孩子叫逮幹飯,不用碗不用筷,不用去食堂,外田野裏就可以用手直接抓著啃。
“也不知道甜妹兒哭不?曉丫頭鬧不?別嚇著孩子?”葉媽媽有點擔憂閨女,雖本地風俗一向如此,但喪事嚇到孩子的事情,大家還是偶爾聽說過。
“都是一處地的老輩,仁慈,多拜拜有福氣。”葉爸爸拍拍她手安慰道,若是三村以外的人,這事兒,他們家肯定不會答應。至於同地相親,參加紅白喜事是常有的事兒,沒聽過有啥問題的。
吃過飯,漢子們繼續勞作。
地裏的土深的深淺的淺,不好下種。
村人們開始鋪土、犁地、挖溝、耙土、再點草肥土。
直到層層疊疊盤旋的梯田,綠油油一片幼嫩的秧苗,為大地鋪上綠地毯。隻祈禱它們頑強抵抗秋風,衝破寒冬,迎著春日春風春雨,迅速長粗長大。
直到午時,金色的太陽,衝破厚厚的雲層,將柔和的陽光,灑向山林間、田野裏、房頂院落。
感受著暖洋洋的溫度,村人們的心稍微安定下來。這幾天變化太多,陽光出來,代表著一種希望。
“繼續努力,大家這些天幸苦點,三日內,一定要把秧苗全部種下,地裏的菜糧都收迴來,水溝馬路清理幹淨。”
“好呐!”
**
不出所料,連續幾日的暴雨過後,碧山村從炎熱的夏季,直接進入氣溫變化無常的秋天,時而暖陽,時而淅淅瀝瀝小雨,時而烏雲冷風,有時候還有罕見的太陽雨。
但是再也不見夏季熾烤的太陽,山裏蛇蟲驟然減少,蟬聲幾乎不在,偷吃糧食的鳥雀變少,隨著山水溝的清掃,連蚊子也漸漸消失,葉家亂七八糟的花草也消失。
說到驅蚊花草,忙碌當中的葉二叔葉二嬸,根本忽略這些花草,它們盛開成長的季節是淩亂的,不應該在十月下旬。
當他們想起來,隨口問一兩句,同樣犯了迷糊的葉老爺子,重咳一聲,“娘娘廟山後頭挖的”。
介於“咱們村神山神廟萬能,神山神廟是不好的封建迷信,隻能私下議論,不能到處亂說”的碧山村矛盾思想,此事到此為止。
晚上睡覺前,連續哭靈三天、心累身累的甜妹兒,又被爺爺奶奶普及,一堆碧山上的花花草草知識。
每天都在被迫學習不同知識!
大概以後真的能成全才?
三天時間,碧山村村民們,白天黑夜不停歇,加班加點,麥苗與油菜花苗終於全部種下,澆水、施肥,瞅著青油油一片又一片矮矮的小幼苗,村人們擔憂不止。
傍晚時分,很多老人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去娘娘廟、土地廟、舊祠堂……等舊址,跪下祈福,祈求來年一切順利。
第四日上午,隊裏胡蘿卜的總產量,終於統計出來,不出意料,確實損失慘重。
按照往年畝產應在八百斤以上,今年好蘿卜畝產不到三百斤,壞掉裏頭勉強能吃的也就一百來斤。
消息一出,村人們個個愁眉苦臉、哀聲怨道,這心裏估計與親眼目睹,心裏好受還是不一樣的,人人都有僥幸心理。
好在還有一點安慰,本來就是過冬菜的大白菜,產量減少的不多,跟往年比,產量真的是差不多。
對於胡蘿卜產量問題,張隊長急得牙疼,他還記得這些蘿卜還有上交糧。
壞事總是一起來。
恰巧碧山村通往鎮上大隊的唯一山路,被山體滑坡,泥土樹木將出口擋得嚴嚴實實,需要一點一點清理。他們可不敢去其他山路,跟熊瞎子、野狼群、大蟒蛇對戰。
不能去鎮上及時談判,胡蘿卜就不能及時交糧。按照規定的比例,胡蘿卜把爛的好的,一堆堆全部交上大隊,都不夠!
這些都交由幹部們管,村民們隻能瞎出出主意,幫忙清理山路,一點一點小心翼翼曬紅薯,除此之外,刨糞、拉糞、少量的播種、其他雜事,這就是村人們每日工作。
比起之前,清閑太多。
也許就是因為清閑,村人們那根筋放鬆下來,這就壞事啦!
連續高強度工作、冷熱交替、髒水長時間泡腳,一些列事情導致的不良影響,紛紛趕來。多數年老體弱、幼小身子骨弱、月事乳期中的婦女一個接一個病倒。
春秋本來就是疾病多發季節。
就連葉奶奶、葉媽媽、曉丫頭、葉小五,也有感冒一兩天。嚇得甜妹兒從空間裏,扯出一堆亂七八糟草藥。
在生病的村人中,發燒感冒是常事,有的上吐下泄、頭暈眼花……因為黃老太太的事情,三村人都特別注意老人娃娃的身體,生怕出現萬一情況。
黃隊長搖搖頭,試圖擦幹眼淚,但淚珠總是不聽使喚,一直往下掉。
盡管不是自家長輩,碧山村的村民心裏也難過,敏感的人也偷偷抹眼淚,大概是想起自己過世的親人,難免傷心一番。
過了許久,黃隊長才說出自己目的,想讓老母親的葬禮熱鬧一點。
村裏的部分老人,一滿六十歲,就給自己準備壽材和壽衣。
哪怕黃老太太沒有,棺材什麽的,憑借黃隊長的關係,還是能借到的。至於道士和尚做法事,現今可不敢去胡亂請。
而如今大雨泛濫,女兒很難及時通知,哭靈人不多,不夠熱鬧,這就是兒女的不孝。通常這個時候,就會親一大堆拐彎抹角的親戚在哭靈、燒紙。
隻是如今三村都忙不過來,一人搬開兩人用。黃隊長做不到把全村人搶救命糧的時間,都放在老母親葬禮上。甚至,他也要分心,管理碧土村的事情。
但是,此地喪事有一種說法,喪事草率、沒棺木、沒供奉足夠飯、沒燒足量紙、哭靈人不熱鬧,進城隍門可是要受到鬼鄙視的。
黃隊長當然不能讓老母親被鄙視。
於是乎——
公雞三聲鳴,睡的正香甜妹兒與曉丫頭,被葉奶奶從從被窩裏撈起來,穿上一層毛衣毛褲,外套長袖衣裳。
“奶奶——”
“今天不做飯,趕緊去仙山。”
葉家前院的大榕樹下,張老祖與十多個山娃娃都在那裏,基本都在六歲以內。
很快,奶奶們在山娃娃們腦袋上帶上一頂白色尖帽子,手裏塞了一根蘆葦紮棒子,上麵裹著白色的一層。
“這是什麽?”
“哭喪棒!甜妹兒真乖,到時候使勁兒哭就好,不哭會被抽屁股。”
甜妹兒:……
迷迷糊糊間,娃娃們都被抱著來到碧土村的一間大土屋。
吱呀——,大門與門柱窩擠壓摩擦的聲音,黃老太太的黑色大棺木,從屋裏運出,停在兩棵桑樹間。
院子被清掃的幹幹淨淨,棺木前放著火盆,盆後麵鋪上一列列幹燥的大木板,木板上又鋪上一層棉布。
由黃隊長媳婦領頭,老人們坐在一旁監督,所有山娃娃們跟著或跪或坐或蹲,亂哭泣一團。笑就會真的被打哭,搗亂就直接揮出院子,不哭不鬧安安靜靜也沒事……
久違的一場喪事,似乎真的熱鬧起來。
聽人說,二碧山楊婆婆拒絕邀請,仍不願下山。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陸續碼下一章,抱緊仙女們暖。
**
家鄉冬天是真的冷,長這麽大,山下,08年下過淺淺毛毛雪,就沒下過雪。
而且溫度有時候不低,通常十度左右,甚至十多度,最高二十。但是有風跟沒風,就是冬天跟秋天的區別,-_-#
而且特別潮濕,高中我一袋餅幹放抽屜裏,早上沒吃完忘記封,午飯後吃,已經軟綿綿的-_-#瓜子花生更是一袋一袋軟。
冬天若是不燙腳,或者用空調,或者湯婆子,或者熱水袋,葉子的腳睡一晚上都是冰涼的,冷風已經可以透過門縫窗逢,透過被子-_-#,除去空調,以上葉子全都有。
今天溫度最低,個位數。
熱水袋三個,湯婆子一個,燙腳天天,躲在被窩碼字,仙女們,快誇我^_^
第122章 深秋與牲口
甜妹子不認識黃老太太, 出於禮教, 還是努力擠出兩滴眼淚, 拉著三姐姐, 態度恭敬磕三響頭, 燒幾張黃色紙錢,然後乖乖坐在一邊, 安安靜靜望著灰蒙蒙的天空。
山娃娃們的午飯在碧土村食堂吃, 同種樣式的青磚靑瓦大房子, 熟悉的食材, 陌生的麵孔,與不一樣味道。有娃娃甚至吵著鬧著要會村,直到一盤盤飯菜端上來。
洋芋雞塊、迴鍋肉、醋溜大白菜、肉沫茄子、豆腐魚湯,肉圓子,酒米飯……九盤量少的熱菜,擺在八仙桌正中心, 有葷有素,濃香四溢。
碧土村的村民止不住吞咽口水,摸摸空空蕩蕩的肚子, 可惜地搖搖頭。他們隻能聞著菜香味兒,以及就著菜沫肉渣, 隻有碧土村的客人才有資格享受這一桌。
甜妹兒不用偏頭,聽到曉丫頭吞咽口水的聲音。好吧,對於有些飯菜,她嘴巴裏也癢癢, 想嚐嚐味兒。
年紀大的老奶奶們最先上桌,一個一個問小家夥們‘乖不乖’,必須聽到‘乖,下午一定聽話’,他們才被允許上八仙桌。
作為黃隊長家的客人,碧山村與碧水村的山娃娃們,第一次環坐食堂八仙桌吃飯,個個扭動著小屁股,或害羞或激動或興奮。
“碗裏不許堆積肉菜,誰要是違反,他就得下桌。”這句話是說給山娃娃們聽的。
桌上菜不多,尤其是肉。老人們一喊開動,娃娃們的筷子勺子,霎那間全都揮舞起來,大口大口吃的滿嘴流油。
“小丫頭,吃雞爪,吃雞翅,梳妝打扮溜兒!”張老祖不忘給,甜妹兒等幾個罕見的乖巧奶娃娃,碗裏夾肉。
甜妹兒吃一口粉軟的洋芋塊,啃一口香滑辣辣的雞翅膀,晃晃腦袋,還是白奶奶與媽媽手藝好,可惜她們不燒雞。
下午還得忙,不知道家裏人都吃的啥?
**
一畝梯田的水基本排盡,新的泥土也一簍簍背上來。
葉家三漢子把幹稻草一堆一堆摞成圓錐形,再用一堆玉米桔杆在草堆的最下麵,開一個燒火洞點上火,等火燃起來後,再用草皮把口封住,白色的煙從稻草堆裏冒出來。
這就是天然肥土。
等火燒完,地變得焦黃焦黃的,就可以種下秧苗。
葉爺爺在另一邊用鋤頭鋤地。
好幾斤的笨重鐵家夥,在他手中上上下下,深深鑿入地裏,額頭上的汗水也流入地裏。
抬頭望望依舊灰蒙蒙的天,葉爸爸皺眉,擦一擦汗,低頭瞅到自己媳婦兒,提著兩木桶熟紅薯,正在爬梯田,放下農具,趕緊跑去幫忙接她。
“開飯啦!成人六個紅薯,一碗泡菜。娃娃兩個半紅薯,一碗泡菜。”
碧山村梯田上,葉爺爺他們聚集在一起,用井水衝洗手,直接拿起大紅薯,留著紅油辣子泡蘿卜,大口大口啃嚼起來。
暴雨過後,有最多梯田的碧山村最忙。
背土肥土,排水下種,那一樣的活計都不輕鬆。
的虧村裏人生病的不多,白老爺子替全村人都開一副驅寒提神的草藥,熬製出來,放在山下,人人必須一鬥碗。
因此,今日碧山村的午飯,特別簡單。
直接蒸紅薯,隻洗泥,不削皮也不切塊,用本地話,這叫吃亮紅薯,小孩子叫逮幹飯,不用碗不用筷,不用去食堂,外田野裏就可以用手直接抓著啃。
“也不知道甜妹兒哭不?曉丫頭鬧不?別嚇著孩子?”葉媽媽有點擔憂閨女,雖本地風俗一向如此,但喪事嚇到孩子的事情,大家還是偶爾聽說過。
“都是一處地的老輩,仁慈,多拜拜有福氣。”葉爸爸拍拍她手安慰道,若是三村以外的人,這事兒,他們家肯定不會答應。至於同地相親,參加紅白喜事是常有的事兒,沒聽過有啥問題的。
吃過飯,漢子們繼續勞作。
地裏的土深的深淺的淺,不好下種。
村人們開始鋪土、犁地、挖溝、耙土、再點草肥土。
直到層層疊疊盤旋的梯田,綠油油一片幼嫩的秧苗,為大地鋪上綠地毯。隻祈禱它們頑強抵抗秋風,衝破寒冬,迎著春日春風春雨,迅速長粗長大。
直到午時,金色的太陽,衝破厚厚的雲層,將柔和的陽光,灑向山林間、田野裏、房頂院落。
感受著暖洋洋的溫度,村人們的心稍微安定下來。這幾天變化太多,陽光出來,代表著一種希望。
“繼續努力,大家這些天幸苦點,三日內,一定要把秧苗全部種下,地裏的菜糧都收迴來,水溝馬路清理幹淨。”
“好呐!”
**
不出所料,連續幾日的暴雨過後,碧山村從炎熱的夏季,直接進入氣溫變化無常的秋天,時而暖陽,時而淅淅瀝瀝小雨,時而烏雲冷風,有時候還有罕見的太陽雨。
但是再也不見夏季熾烤的太陽,山裏蛇蟲驟然減少,蟬聲幾乎不在,偷吃糧食的鳥雀變少,隨著山水溝的清掃,連蚊子也漸漸消失,葉家亂七八糟的花草也消失。
說到驅蚊花草,忙碌當中的葉二叔葉二嬸,根本忽略這些花草,它們盛開成長的季節是淩亂的,不應該在十月下旬。
當他們想起來,隨口問一兩句,同樣犯了迷糊的葉老爺子,重咳一聲,“娘娘廟山後頭挖的”。
介於“咱們村神山神廟萬能,神山神廟是不好的封建迷信,隻能私下議論,不能到處亂說”的碧山村矛盾思想,此事到此為止。
晚上睡覺前,連續哭靈三天、心累身累的甜妹兒,又被爺爺奶奶普及,一堆碧山上的花花草草知識。
每天都在被迫學習不同知識!
大概以後真的能成全才?
三天時間,碧山村村民們,白天黑夜不停歇,加班加點,麥苗與油菜花苗終於全部種下,澆水、施肥,瞅著青油油一片又一片矮矮的小幼苗,村人們擔憂不止。
傍晚時分,很多老人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去娘娘廟、土地廟、舊祠堂……等舊址,跪下祈福,祈求來年一切順利。
第四日上午,隊裏胡蘿卜的總產量,終於統計出來,不出意料,確實損失慘重。
按照往年畝產應在八百斤以上,今年好蘿卜畝產不到三百斤,壞掉裏頭勉強能吃的也就一百來斤。
消息一出,村人們個個愁眉苦臉、哀聲怨道,這心裏估計與親眼目睹,心裏好受還是不一樣的,人人都有僥幸心理。
好在還有一點安慰,本來就是過冬菜的大白菜,產量減少的不多,跟往年比,產量真的是差不多。
對於胡蘿卜產量問題,張隊長急得牙疼,他還記得這些蘿卜還有上交糧。
壞事總是一起來。
恰巧碧山村通往鎮上大隊的唯一山路,被山體滑坡,泥土樹木將出口擋得嚴嚴實實,需要一點一點清理。他們可不敢去其他山路,跟熊瞎子、野狼群、大蟒蛇對戰。
不能去鎮上及時談判,胡蘿卜就不能及時交糧。按照規定的比例,胡蘿卜把爛的好的,一堆堆全部交上大隊,都不夠!
這些都交由幹部們管,村民們隻能瞎出出主意,幫忙清理山路,一點一點小心翼翼曬紅薯,除此之外,刨糞、拉糞、少量的播種、其他雜事,這就是村人們每日工作。
比起之前,清閑太多。
也許就是因為清閑,村人們那根筋放鬆下來,這就壞事啦!
連續高強度工作、冷熱交替、髒水長時間泡腳,一些列事情導致的不良影響,紛紛趕來。多數年老體弱、幼小身子骨弱、月事乳期中的婦女一個接一個病倒。
春秋本來就是疾病多發季節。
就連葉奶奶、葉媽媽、曉丫頭、葉小五,也有感冒一兩天。嚇得甜妹兒從空間裏,扯出一堆亂七八糟草藥。
在生病的村人中,發燒感冒是常事,有的上吐下泄、頭暈眼花……因為黃老太太的事情,三村人都特別注意老人娃娃的身體,生怕出現萬一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