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頤稍稍推開了些韓越,胸膛仍舊震動著,口裏止不住地在咳,卻還是沒忍住繼續問道:“咳咳——那鬼子呢?鬼子死了多少人?”
韓越看了看錦頤麵上難得的迫切,心裏有些為難,並不想再說些其他的什麽來刺激她。但向來,論執拗,他是比不過她的。平常她並不執著於什麽,但要是有什麽事讓她犯了那股擰勁兒,她便是一定會要做到的。這點,他毫不懷疑。
“大、大體十幾萬……”
咽了咽口水,韓越這話說起來並無什麽底氣。
這裏,他還是把那數據給說多了。麵對民軍,鬼子們的損傷從來就不高,派的士兵自然也就不會多。國民政府讓民軍的人挖開黃河去阻擋鬼子的人繼續西進,雖然說的確是做到了,卻是用了華夏成百上千萬條性命,換了鬼子不過區區的一萬多條。
他沒把話說得太誇張,僅僅給那真實的數據加了一個零。莫說僅僅一個河南,想來就是河南、安徽、江蘇三個省全部加在一起,鬼子兵的人數也不會超過百萬。所以,當他說出十幾萬這個答案的時候,錦頤雖是猶豫了一下,最終卻也還是信了。
“亂世的人命可真是不值錢。”
錦頤怔了怔,最後有些神情恍惚的嘲諷道。
即便是十幾萬,那比起華夏傷亡的百姓來說,那仍然隻是九牛一毛。
她向來自詡是一個可以為了使得華夏長存,犧牲掉一切的執拗的人。但也還是等到現在,她才覺得,自己同國民政府的那幫人比起來,還是差的太多了。
是的,是“那幫家夥”。
雖然最終能做下決定的隻有秦非正一人,但無可否認,一開始,秦非正是沒有想到要掘開黃河的,是國民政府和民軍裏的人提議得多了,他方才應允下來的。
“那這些數據都出來了,黃河堤壩被衝開,害死了這麽多的人,國內的其他地方根本就不可能瞞得住,那國民政府又是怎麽解釋的?”
斂了斂神色,錦頤又問。
而這一迴,韓越倒是沒有什麽隱瞞,聳了聳鼻子,不屑地撇了撇嘴角,迴道:“河南剛出事第一天,其他地方就得到消息了。但民軍掘壩這事兒,消息封鎖得好,也沒讓其他人知道。事情剛出第二天,秦非正就領著民軍和國民政府裏的其他一些人做了一場好戲,直接就把掘堤的這事兒,給甩到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正急欲強渡黃河西進的鬼子身上。”
說著,韓越臉上忽然怪異地笑了下,也不知是高興的還是氣憤的。
他說道:“也怪鬼子這兩年在華夏發起的戰爭太多太猛,誰都看得出他們這是迫切地想要侵占華夏。於是,這事兒,他們就是跳進黃河遊上他個兩三遍,那也洗不清了。倒是那些原本對鬼子侵占華夏不聞不問的洋鬼子們,難得的譴責了日本一迴。”
韓越把話說完後,錦頤大致便明白他先前臉上那個古裏古怪的笑容是為什麽了。
瞧,國民政府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政治家。
退了鬼子西進、把罪名安在鬼子身上、終於勾起了世界各國對鬼子殘暴行為的譴責。一箭三雕,到了最後,他們身上倒還是清清白白的。而如同他們鐵血軍和產黨產軍那些人,就算通過情報能知道真相,但為了繼續挫下鬼子的威風,讓鬼子承受來自世界各國的譴責,也不得不對真相保持沉默。
瞧,這才是真正的政治家。
錦頤忍不住又感歎了一邊。臉上的神情就同韓越先前那般無二,有些扭曲詭譎,好一會兒才終於放平了心態,死死壓住心裏不斷湧上的火氣,維持住了自己的平常心。
見錦頤的神情終於恢複了正常,韓越鬆一口氣的同時,也不想再繼續提起這個沉悶的話題,便趕忙轉動了一下眼珠,轉換了一下語氣,問道:“對了,你看你是要就留在武漢把病治好,還是先迴到上海去?”
上海那地方是塊寶地,鬼子輕易不會放棄。從前她還在上海坐鎮的時候,鬼子就算顧忌著鐵血軍,尚且也還時不時派上一兩架軍艦和戰鬥飛機來襲擊騷擾一下上海的華界,這十多天,既然鬼子已經得知了她領著人出了上海,想來這樣的襲擊和騷擾隻會比以往更甚才是。
“上海那塊兒咱們的人多,還有騰飛他們守著,我不擔心。倒是你這邊,雖然你斷了鬼子的後路,把安徽給重新占下了。但洪災事發,堵了鬼子要往河南的那條路,就決定了鬼子勢必會選擇另一條路來選擇繼續他們的侵占計劃。”
鬼子要是要想繼續侵占計劃,當然是要趁著安徽受著洪災混亂,鐵血軍的人還沒徹底在此安定下來,重新把安徽給奪下。之後,再順著長江往西向湖北,把武漢給拿下。
而這些地方,都是如今韓越把守著的地方。
錦頤對韓越說這些,並非是不信任他,而是單純地想要提點他,讓他注意好戒備,不要讓鬼子鑽了空子。
見韓越有些怔鬆的神情,知道他聽進去了以後,她這才讓自己的身體鬆弛了下來。
“在武漢這些地方,你可以預備征兵了。這些地方,我也同樣相信你可以守住。所以,我既不會迴到上海,也不會留在武漢。”
話說到一半,見韓越迴過神來想問自己些什麽,錦頤阻了他的話,搶先一步就對他解釋道:“打仗這些事,暫且先交給你們。我想著,等黃河水位退下去點的時候,領著人先去把黃河的堤壩給填上。不然,不把那堤壩拾掇好,往後每年的汛期,豈不都要經曆一次黃河泛濫迴流倒灌?”
作者有話要說: emmm,看見有小天使提出女主有點太凡事親力親為了,但其實除了女主算是一個上戰場的將軍,不是躲在戰場後的軍師和政治家以外,作者君其實覺得一個同戰友們同生共死過的將軍,要比一個遠在高堂的皇帝更得軍心和民心。所以,曆史上將軍篡位的事例會有很多,也還有因為畏懼兵權而杯酒釋兵權的典故。
並且,可能因為是女主視角,所以文裏寫的都是女主經曆了些什麽事,很多其他的事都隻是一筆蓋過、甚至沒有提及,比如,東北三省淪陷,鬼子要和南方溝通,勢必略不過北平,現在北平被鐵血軍占了,等於斷了和南方聯係的路子,他們怎麽可能會不繼續開戰?女主當然會知道,她隻是把北平交給了守在那裏的將士。是作者君沒有寫,才讓小天使們產生了這樣的錯覺~
總之,之後作者君會注意到的,也會把這些怕太過累贅而略掉的信息補上,愛你們,麽麽噠(づ ̄ 3 ̄)づ
☆、第一百一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十多年來便不曾怎麽生過病的人, 陡地一下病了起來, 反倒比旁人更難痊愈些。
然而, 錦頤是個閑不大住的人。這麽些年, 她隻有忙著奔波、顧不上吃飯睡覺過,從未有閑到一整天一整天的窩在床上、窩在屋子裏。這要是在戰爭全麵結束以後,她恍然一下清閑下來,或者還可以開玩笑似的道一句,自己肩上的擔子總算可以卸下來了。
但現在不行。
隻要一閑下來,她腦子裏首先想到的便是華夏還沒有收複的土地,以及那仍在災難過後、生命的最後關頭苦苦掙紮著的三省百姓們。
沒有等到身體完全痊愈, 錦頤隻簡單休養了二十天左右, 覺得自己身上的力氣恢複大半了、腦子也變得十分清醒了以後, 她便領著韓越在武漢新政的其中一萬新兵,去到了開封。
彼時是七月二十日,三省離積著的洪水已經差不多盡數褪去,隻有離得花園口和趙口近的幾個縣城、城區, 到如今仍舊還積著一層薄薄的洪水, 覆過腳背。
開封,便是其中之一。
開封一代的鐵軌已被黃河水給衝斷,通往開封的列車自然也就一一開始停運了。錦頤這一次沒有選擇乘坐火車,而是領著人開起了韓越從鬼子手裏劫下來的軍車,一路上從武漢自己開到了開封。
打他們的車進了河南的範圍以後,哪怕他們壓根就沒有想過去看, 卻也仍舊是看見了那一片片黃色的土地上,躺著的、不知究竟是隻是昏厥著的、還是已然死亡了的人們的身軀。
而等到他們抵達開封以後,真正把車子開到了市區裏頭的時候,他們才發現,先前他們眼中所看到的,也不過是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罷了——
在來以前,便已聽說花園口附近的小鎮已被完全衝垮,錦頤這才選擇了來到離花園口最近的開封。
車子還沒駛進城區裏,隔著軍車前透明的擋板,錦頤望著那部分已然坍塌、部分卻依舊完整的仿佛,隻覺得或者開封市區裏會是一片狼藉,但若是拾掇好了,卻還是可以住人的。
然而,當車子真正駛進到車子裏的時候,她卻發現,她還是想得太簡單了。
一場洪災,死傷千千萬萬。
誠然,錦頤是心痛的,但她卻不得不承認,“千千萬萬”這個詞,在她的腦海裏,是十分空泛的。但當她發現,他們把車停在市區的邊緣,看著那一條條縱橫交錯著的道路上,同樣縱橫交錯著的或男或女、或是小孩或是老人的屍體後,這個詞在她的腦海裏兀地一下就具體了起來。
那些被黃河的洪水給泡得脹白,甚至被淹得開始發臭潰爛的屍體,就那樣直挺挺的橫陳在道路上,密密麻麻的一片,壓根便望不到邊,預測不了有多少。別說是他們的軍車了,便連他們一個個地下了車要走進去,或者也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這……”
從搭在著錦頤的第一輛軍車裏下來的戰士們,驚訝地繞著市區的邊緣排成了一圈,除了點點的悲意與心涼以外,此時隻餘下沉默。
隻良久以後,才有人問了一句,“這……這我們該怎麽處置?”
*
剛在開封的城外下了車,還沒來得及休息一下,錦頤帶來的一萬人,便連夜在郊外一處高丘上的潮濕黃土地上挖了兩個巨大的土坑,接著,又花了將近一整個白天的時間,去把那些橫陳在街道上、被泡得發脹的屍體一一搬運到了大土坑裏。
和著太陽落山前最後的餘暉,不論是負責搬運屍體的戰士,還是負責清掃整理市區、理好住處的戰士,在所有屍體都被搬運到兩個大土坑後,無一例外地都聚集在了土坑之外的黃土地上。
“敬禮!”
在兩個戰士分別將手裏的火把丟進兩個巨大土坑的時候,錦頤指揮道。
此時離封建社會相去不遠,普通的老百姓們都還保持著“入土為安”的舊念。平心而論,直接將這些百姓們埋在土坑裏,或者還更合老百姓們的心願些。但洪災一起,疫病易生。錦頤絕不容許疫病再在她的隊伍裏引起傷亡,便隻能選擇了火化。
應和著錦頤的指令,將士們齊刷刷地把手掌舉至帽簷邊停下。
他們是要用軍人的禮儀,送這些死於政治人錯誤決策的百姓們最後一程。
“啪!”“啪!”
火把掉落在土坑裏,發出兩聲悶響。火舌一下子就蔓延到了整個土坑,吞噬著土坑裏的屍體,使得浮於上層的屍體轉瞬就被燒成了灰燼。
錦頤等人始終站在原地,看著那大火約莫燒了有兩個多小時後,漸漸開始弱了下去,才轉身迴到了市區裏,往他們整理出來的住處走去。
走迴去的路上,看著空蕩蕩的市區,整理一新的街道,錦頤的心裏卻並沒有輕鬆多少。
她心裏沉甸甸的,腦子裏想的全是昨日下車後看見的那一幕。直到她拖著還未痊愈的身子迴到房間,啃了些幹糧,疲乏地躺在床上之後,昏昏沉沉之間,最後想到的,也仍舊是一定要將黃河的堤壩給重修好!
第二日一早,天一亮,錦頤就領著人分別去到了花園口和趙口,預備重建防範堤壩。
錦頤原本想得好,他們的戰士人高馬壯的、人力足,搶了鬼子的幾個駐營之後,銀錢也不缺。隻這兩點,便足以為他們把堤壩重建好提供良好的條件了。
然而,施工差不多半個月之後,她還是發現原來的自己漏算了兩點——
一來,黃河的汛期才剛剛過去,水勢不穩。施工才短短半個月,黃河的花園口便又發生了兩三次小小的決堤,使得他們的施工日期不得不被迫延期。
當然,若僅止於此那也還好,隻要能把堤壩給重新建好了,那晚些就晚些了,她絕不會多說半句。但與之相比,更嚴重和關鍵的,其實是他們從前就負責維修堤壩、十分了解黃河的幾個幸存下來的、主持施工的指揮人員和技術人員,似乎是因為受夠了災難的苦,嚐夠了食不果腹、流離失所的苦,一個個的都變得太過斤斤計較、利欲熏心了些。
他們大多想要從修堤工程中漁利,偷工減料、中飽私囊的情況十分嚴重,直接就影響了施工的進度和質量。
幸好大家開工的時間還算不上多,錦頤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及早找來了那些指揮人員和技術人員敲打了幾番。否則,這修築攻城,或者便是兩三年過去了,也未必能完成。
八月初的時候,當鐵血軍的人重新如火如荼的投入到築堤攻城的時候,一些受了難逃出開封的百姓們無處可去,便又漸漸地開始一個接著一個的迴來了。
正值錦頤思忖著如何可以幫助到這些食不果腹的百姓們的時候,忽然就有士兵敲了門走了進來——
“司令,城外來了些各個城市和其他國家的新聞記者。他們要求要到決堤現場去參觀采訪,還請求在開封落腳。”那士兵稟報道。
挑了挑眉,錦頤並無多少意外。事實上,就連那來稟報的士兵臉上也並無多少意外。
正如韓越告訴她的那樣,花園口決堤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即便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一時間,各國中的輿論幾乎一致譴責著日本的這一暴行。
但鬼子可不是任由汙蔑的包子,他們自己做過的事自己都不願承認,更何況他們沒做過的事?
在國民政府極力對外宣傳日本的暴行的同時,鬼子也同樣在對此予以反駁。這樣一來,華日之間的新聞戰和一些媒體爆出的模棱兩可的信息,使得人們覺得事情似乎沒有那麽簡單。所以,新聞記者們要求到決堤現場參觀拍照,試圖查出個水落石出的舉動,幾乎便成了必然。
錦頤領著人到開封剛落腳沒有多久,秦非正或許也是預見了事情的走向,隻晚了他們沒幾天,便派了人來製造假證。
他命人用炸、藥將花園口決口附近本就殘破的小龍王廟和民房、大樹重新再炸了一遍,留下了日式炸、彈的彈片留在原地,偽造了日軍炸毀黃河大堤的現場。
整個過程中,錦頤並未出手阻止,甚至於在那些十幾個民軍離開以後,錦頤又連忙讓遠在武漢的韓越加緊秘密編造了一套日機轟炸的材料,幫忙在趙口偽造了一個被轟炸的現場。
老實說,她的本意這並不是想要幫國民政府做些什麽。而是事已至此,她隻能將對華夏的利益最大化,隻能幫國民政府掩埋真相罷了。
“嗯,讓他們自己去收拾住的地方,然後再按原計劃,讓一個人陪同他們去花園口和趙口參觀拍照就可以了。其他修築堤壩的,讓他們不要受影響,繼續幹他們自己的活。”
手指時不時地敲擊在桌麵上,正當那士兵應了“是”要退出去的時候,錦頤忽然又叫住他——
“對了,如果有記者要拍攝新聞紀錄片,那除了拍攝鬼子‘炸堤’的地方以外,再叫他們拍拍我軍民搶堵決口的畫麵用以擴大宣傳、加劇世界各國反應吧。”
總之,這個鍋,鬼子一定要背上!
作者有話要說: emmm,你們的作者君光是現在其實就已經很冒險了,要是再寫政的話,估計真的就要被請喝茶了。
所以,不是產慫,而是作者君故意不寫產的。當然,小天使的話其實也沒說錯了,女主是個“打工仔”無疑了,不可能換掌權人和黨派的,不然,女主是蘇了爽了,你們的作者君就要涼涼了......
謝謝君子若扔了1個地雷
愛你們,麽麽噠(づ ̄ 3 ̄)づ
☆、第一百一十三章
韓越看了看錦頤麵上難得的迫切,心裏有些為難,並不想再說些其他的什麽來刺激她。但向來,論執拗,他是比不過她的。平常她並不執著於什麽,但要是有什麽事讓她犯了那股擰勁兒,她便是一定會要做到的。這點,他毫不懷疑。
“大、大體十幾萬……”
咽了咽口水,韓越這話說起來並無什麽底氣。
這裏,他還是把那數據給說多了。麵對民軍,鬼子們的損傷從來就不高,派的士兵自然也就不會多。國民政府讓民軍的人挖開黃河去阻擋鬼子的人繼續西進,雖然說的確是做到了,卻是用了華夏成百上千萬條性命,換了鬼子不過區區的一萬多條。
他沒把話說得太誇張,僅僅給那真實的數據加了一個零。莫說僅僅一個河南,想來就是河南、安徽、江蘇三個省全部加在一起,鬼子兵的人數也不會超過百萬。所以,當他說出十幾萬這個答案的時候,錦頤雖是猶豫了一下,最終卻也還是信了。
“亂世的人命可真是不值錢。”
錦頤怔了怔,最後有些神情恍惚的嘲諷道。
即便是十幾萬,那比起華夏傷亡的百姓來說,那仍然隻是九牛一毛。
她向來自詡是一個可以為了使得華夏長存,犧牲掉一切的執拗的人。但也還是等到現在,她才覺得,自己同國民政府的那幫人比起來,還是差的太多了。
是的,是“那幫家夥”。
雖然最終能做下決定的隻有秦非正一人,但無可否認,一開始,秦非正是沒有想到要掘開黃河的,是國民政府和民軍裏的人提議得多了,他方才應允下來的。
“那這些數據都出來了,黃河堤壩被衝開,害死了這麽多的人,國內的其他地方根本就不可能瞞得住,那國民政府又是怎麽解釋的?”
斂了斂神色,錦頤又問。
而這一迴,韓越倒是沒有什麽隱瞞,聳了聳鼻子,不屑地撇了撇嘴角,迴道:“河南剛出事第一天,其他地方就得到消息了。但民軍掘壩這事兒,消息封鎖得好,也沒讓其他人知道。事情剛出第二天,秦非正就領著民軍和國民政府裏的其他一些人做了一場好戲,直接就把掘堤的這事兒,給甩到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正急欲強渡黃河西進的鬼子身上。”
說著,韓越臉上忽然怪異地笑了下,也不知是高興的還是氣憤的。
他說道:“也怪鬼子這兩年在華夏發起的戰爭太多太猛,誰都看得出他們這是迫切地想要侵占華夏。於是,這事兒,他們就是跳進黃河遊上他個兩三遍,那也洗不清了。倒是那些原本對鬼子侵占華夏不聞不問的洋鬼子們,難得的譴責了日本一迴。”
韓越把話說完後,錦頤大致便明白他先前臉上那個古裏古怪的笑容是為什麽了。
瞧,國民政府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政治家。
退了鬼子西進、把罪名安在鬼子身上、終於勾起了世界各國對鬼子殘暴行為的譴責。一箭三雕,到了最後,他們身上倒還是清清白白的。而如同他們鐵血軍和產黨產軍那些人,就算通過情報能知道真相,但為了繼續挫下鬼子的威風,讓鬼子承受來自世界各國的譴責,也不得不對真相保持沉默。
瞧,這才是真正的政治家。
錦頤忍不住又感歎了一邊。臉上的神情就同韓越先前那般無二,有些扭曲詭譎,好一會兒才終於放平了心態,死死壓住心裏不斷湧上的火氣,維持住了自己的平常心。
見錦頤的神情終於恢複了正常,韓越鬆一口氣的同時,也不想再繼續提起這個沉悶的話題,便趕忙轉動了一下眼珠,轉換了一下語氣,問道:“對了,你看你是要就留在武漢把病治好,還是先迴到上海去?”
上海那地方是塊寶地,鬼子輕易不會放棄。從前她還在上海坐鎮的時候,鬼子就算顧忌著鐵血軍,尚且也還時不時派上一兩架軍艦和戰鬥飛機來襲擊騷擾一下上海的華界,這十多天,既然鬼子已經得知了她領著人出了上海,想來這樣的襲擊和騷擾隻會比以往更甚才是。
“上海那塊兒咱們的人多,還有騰飛他們守著,我不擔心。倒是你這邊,雖然你斷了鬼子的後路,把安徽給重新占下了。但洪災事發,堵了鬼子要往河南的那條路,就決定了鬼子勢必會選擇另一條路來選擇繼續他們的侵占計劃。”
鬼子要是要想繼續侵占計劃,當然是要趁著安徽受著洪災混亂,鐵血軍的人還沒徹底在此安定下來,重新把安徽給奪下。之後,再順著長江往西向湖北,把武漢給拿下。
而這些地方,都是如今韓越把守著的地方。
錦頤對韓越說這些,並非是不信任他,而是單純地想要提點他,讓他注意好戒備,不要讓鬼子鑽了空子。
見韓越有些怔鬆的神情,知道他聽進去了以後,她這才讓自己的身體鬆弛了下來。
“在武漢這些地方,你可以預備征兵了。這些地方,我也同樣相信你可以守住。所以,我既不會迴到上海,也不會留在武漢。”
話說到一半,見韓越迴過神來想問自己些什麽,錦頤阻了他的話,搶先一步就對他解釋道:“打仗這些事,暫且先交給你們。我想著,等黃河水位退下去點的時候,領著人先去把黃河的堤壩給填上。不然,不把那堤壩拾掇好,往後每年的汛期,豈不都要經曆一次黃河泛濫迴流倒灌?”
作者有話要說: emmm,看見有小天使提出女主有點太凡事親力親為了,但其實除了女主算是一個上戰場的將軍,不是躲在戰場後的軍師和政治家以外,作者君其實覺得一個同戰友們同生共死過的將軍,要比一個遠在高堂的皇帝更得軍心和民心。所以,曆史上將軍篡位的事例會有很多,也還有因為畏懼兵權而杯酒釋兵權的典故。
並且,可能因為是女主視角,所以文裏寫的都是女主經曆了些什麽事,很多其他的事都隻是一筆蓋過、甚至沒有提及,比如,東北三省淪陷,鬼子要和南方溝通,勢必略不過北平,現在北平被鐵血軍占了,等於斷了和南方聯係的路子,他們怎麽可能會不繼續開戰?女主當然會知道,她隻是把北平交給了守在那裏的將士。是作者君沒有寫,才讓小天使們產生了這樣的錯覺~
總之,之後作者君會注意到的,也會把這些怕太過累贅而略掉的信息補上,愛你們,麽麽噠(づ ̄ 3 ̄)づ
☆、第一百一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十多年來便不曾怎麽生過病的人, 陡地一下病了起來, 反倒比旁人更難痊愈些。
然而, 錦頤是個閑不大住的人。這麽些年, 她隻有忙著奔波、顧不上吃飯睡覺過,從未有閑到一整天一整天的窩在床上、窩在屋子裏。這要是在戰爭全麵結束以後,她恍然一下清閑下來,或者還可以開玩笑似的道一句,自己肩上的擔子總算可以卸下來了。
但現在不行。
隻要一閑下來,她腦子裏首先想到的便是華夏還沒有收複的土地,以及那仍在災難過後、生命的最後關頭苦苦掙紮著的三省百姓們。
沒有等到身體完全痊愈, 錦頤隻簡單休養了二十天左右, 覺得自己身上的力氣恢複大半了、腦子也變得十分清醒了以後, 她便領著韓越在武漢新政的其中一萬新兵,去到了開封。
彼時是七月二十日,三省離積著的洪水已經差不多盡數褪去,隻有離得花園口和趙口近的幾個縣城、城區, 到如今仍舊還積著一層薄薄的洪水, 覆過腳背。
開封,便是其中之一。
開封一代的鐵軌已被黃河水給衝斷,通往開封的列車自然也就一一開始停運了。錦頤這一次沒有選擇乘坐火車,而是領著人開起了韓越從鬼子手裏劫下來的軍車,一路上從武漢自己開到了開封。
打他們的車進了河南的範圍以後,哪怕他們壓根就沒有想過去看, 卻也仍舊是看見了那一片片黃色的土地上,躺著的、不知究竟是隻是昏厥著的、還是已然死亡了的人們的身軀。
而等到他們抵達開封以後,真正把車子開到了市區裏頭的時候,他們才發現,先前他們眼中所看到的,也不過是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罷了——
在來以前,便已聽說花園口附近的小鎮已被完全衝垮,錦頤這才選擇了來到離花園口最近的開封。
車子還沒駛進城區裏,隔著軍車前透明的擋板,錦頤望著那部分已然坍塌、部分卻依舊完整的仿佛,隻覺得或者開封市區裏會是一片狼藉,但若是拾掇好了,卻還是可以住人的。
然而,當車子真正駛進到車子裏的時候,她卻發現,她還是想得太簡單了。
一場洪災,死傷千千萬萬。
誠然,錦頤是心痛的,但她卻不得不承認,“千千萬萬”這個詞,在她的腦海裏,是十分空泛的。但當她發現,他們把車停在市區的邊緣,看著那一條條縱橫交錯著的道路上,同樣縱橫交錯著的或男或女、或是小孩或是老人的屍體後,這個詞在她的腦海裏兀地一下就具體了起來。
那些被黃河的洪水給泡得脹白,甚至被淹得開始發臭潰爛的屍體,就那樣直挺挺的橫陳在道路上,密密麻麻的一片,壓根便望不到邊,預測不了有多少。別說是他們的軍車了,便連他們一個個地下了車要走進去,或者也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這……”
從搭在著錦頤的第一輛軍車裏下來的戰士們,驚訝地繞著市區的邊緣排成了一圈,除了點點的悲意與心涼以外,此時隻餘下沉默。
隻良久以後,才有人問了一句,“這……這我們該怎麽處置?”
*
剛在開封的城外下了車,還沒來得及休息一下,錦頤帶來的一萬人,便連夜在郊外一處高丘上的潮濕黃土地上挖了兩個巨大的土坑,接著,又花了將近一整個白天的時間,去把那些橫陳在街道上、被泡得發脹的屍體一一搬運到了大土坑裏。
和著太陽落山前最後的餘暉,不論是負責搬運屍體的戰士,還是負責清掃整理市區、理好住處的戰士,在所有屍體都被搬運到兩個大土坑後,無一例外地都聚集在了土坑之外的黃土地上。
“敬禮!”
在兩個戰士分別將手裏的火把丟進兩個巨大土坑的時候,錦頤指揮道。
此時離封建社會相去不遠,普通的老百姓們都還保持著“入土為安”的舊念。平心而論,直接將這些百姓們埋在土坑裏,或者還更合老百姓們的心願些。但洪災一起,疫病易生。錦頤絕不容許疫病再在她的隊伍裏引起傷亡,便隻能選擇了火化。
應和著錦頤的指令,將士們齊刷刷地把手掌舉至帽簷邊停下。
他們是要用軍人的禮儀,送這些死於政治人錯誤決策的百姓們最後一程。
“啪!”“啪!”
火把掉落在土坑裏,發出兩聲悶響。火舌一下子就蔓延到了整個土坑,吞噬著土坑裏的屍體,使得浮於上層的屍體轉瞬就被燒成了灰燼。
錦頤等人始終站在原地,看著那大火約莫燒了有兩個多小時後,漸漸開始弱了下去,才轉身迴到了市區裏,往他們整理出來的住處走去。
走迴去的路上,看著空蕩蕩的市區,整理一新的街道,錦頤的心裏卻並沒有輕鬆多少。
她心裏沉甸甸的,腦子裏想的全是昨日下車後看見的那一幕。直到她拖著還未痊愈的身子迴到房間,啃了些幹糧,疲乏地躺在床上之後,昏昏沉沉之間,最後想到的,也仍舊是一定要將黃河的堤壩給重修好!
第二日一早,天一亮,錦頤就領著人分別去到了花園口和趙口,預備重建防範堤壩。
錦頤原本想得好,他們的戰士人高馬壯的、人力足,搶了鬼子的幾個駐營之後,銀錢也不缺。隻這兩點,便足以為他們把堤壩重建好提供良好的條件了。
然而,施工差不多半個月之後,她還是發現原來的自己漏算了兩點——
一來,黃河的汛期才剛剛過去,水勢不穩。施工才短短半個月,黃河的花園口便又發生了兩三次小小的決堤,使得他們的施工日期不得不被迫延期。
當然,若僅止於此那也還好,隻要能把堤壩給重新建好了,那晚些就晚些了,她絕不會多說半句。但與之相比,更嚴重和關鍵的,其實是他們從前就負責維修堤壩、十分了解黃河的幾個幸存下來的、主持施工的指揮人員和技術人員,似乎是因為受夠了災難的苦,嚐夠了食不果腹、流離失所的苦,一個個的都變得太過斤斤計較、利欲熏心了些。
他們大多想要從修堤工程中漁利,偷工減料、中飽私囊的情況十分嚴重,直接就影響了施工的進度和質量。
幸好大家開工的時間還算不上多,錦頤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及早找來了那些指揮人員和技術人員敲打了幾番。否則,這修築攻城,或者便是兩三年過去了,也未必能完成。
八月初的時候,當鐵血軍的人重新如火如荼的投入到築堤攻城的時候,一些受了難逃出開封的百姓們無處可去,便又漸漸地開始一個接著一個的迴來了。
正值錦頤思忖著如何可以幫助到這些食不果腹的百姓們的時候,忽然就有士兵敲了門走了進來——
“司令,城外來了些各個城市和其他國家的新聞記者。他們要求要到決堤現場去參觀采訪,還請求在開封落腳。”那士兵稟報道。
挑了挑眉,錦頤並無多少意外。事實上,就連那來稟報的士兵臉上也並無多少意外。
正如韓越告訴她的那樣,花園口決堤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即便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一時間,各國中的輿論幾乎一致譴責著日本的這一暴行。
但鬼子可不是任由汙蔑的包子,他們自己做過的事自己都不願承認,更何況他們沒做過的事?
在國民政府極力對外宣傳日本的暴行的同時,鬼子也同樣在對此予以反駁。這樣一來,華日之間的新聞戰和一些媒體爆出的模棱兩可的信息,使得人們覺得事情似乎沒有那麽簡單。所以,新聞記者們要求到決堤現場參觀拍照,試圖查出個水落石出的舉動,幾乎便成了必然。
錦頤領著人到開封剛落腳沒有多久,秦非正或許也是預見了事情的走向,隻晚了他們沒幾天,便派了人來製造假證。
他命人用炸、藥將花園口決口附近本就殘破的小龍王廟和民房、大樹重新再炸了一遍,留下了日式炸、彈的彈片留在原地,偽造了日軍炸毀黃河大堤的現場。
整個過程中,錦頤並未出手阻止,甚至於在那些十幾個民軍離開以後,錦頤又連忙讓遠在武漢的韓越加緊秘密編造了一套日機轟炸的材料,幫忙在趙口偽造了一個被轟炸的現場。
老實說,她的本意這並不是想要幫國民政府做些什麽。而是事已至此,她隻能將對華夏的利益最大化,隻能幫國民政府掩埋真相罷了。
“嗯,讓他們自己去收拾住的地方,然後再按原計劃,讓一個人陪同他們去花園口和趙口參觀拍照就可以了。其他修築堤壩的,讓他們不要受影響,繼續幹他們自己的活。”
手指時不時地敲擊在桌麵上,正當那士兵應了“是”要退出去的時候,錦頤忽然又叫住他——
“對了,如果有記者要拍攝新聞紀錄片,那除了拍攝鬼子‘炸堤’的地方以外,再叫他們拍拍我軍民搶堵決口的畫麵用以擴大宣傳、加劇世界各國反應吧。”
總之,這個鍋,鬼子一定要背上!
作者有話要說: emmm,你們的作者君光是現在其實就已經很冒險了,要是再寫政的話,估計真的就要被請喝茶了。
所以,不是產慫,而是作者君故意不寫產的。當然,小天使的話其實也沒說錯了,女主是個“打工仔”無疑了,不可能換掌權人和黨派的,不然,女主是蘇了爽了,你們的作者君就要涼涼了......
謝謝君子若扔了1個地雷
愛你們,麽麽噠(づ ̄ 3 ̄)づ
☆、第一百一十三章